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筆尖流出的故事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4
[教學目標]
1.選擇材料,展開豐富的想象,創編故事。
2.引導學生通過環境的描寫,情節的創編,感受人物形象。
3.引導學生通過人物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通過運用人物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難點
培養學生描寫環境、虛構故事情節、表現人物特點的能力。
[教學策略]
1.先說后寫。
不管是低年級的寫話,還是中高年級的習作,必要時都要先說后寫。本次習作是材料作文,可以先自己選擇材料,弄清楚所給材料中寫哪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分小組讓學生想一想:根據材料寫什么內容?小組內互相交流。只需要說說寫什么,不要求說得具體。這是在互相啟發選材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讓學生知道可以寫什么。在具體指導學生怎么寫的時候,可以啟發學生說說具體可以寫的內容,在互相交流讓中學生知道怎么寫。在學生動筆寫的時候,要強調怎么想、怎么說就怎么寫,明白作文就是把自己想的寫出來。
2.讀寫結合。
課文是習作最好的例文。我們應該從單元整體出發,做習作教學單元整體備課:在閱讀教學中不僅僅要讀懂課文內容,還要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環境描寫突出人物形象,用情節的起伏塑造人物形象,運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引導學生把課文里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從而使他們樂寫、想寫、能寫。
[教學準備]
1.整理單元小說中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等素材。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選擇材料,展開想象,進行故事創編。
2.學會運用生動的環境描寫,進行完整的故事情節創編,表現人物形象。
3.運用人物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精彩回顧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完了“小說人物形象”專題單元的課文。現在請大家思考下面的問題。出示問題:
課件出示:
回憶《橋》和《窮人》兩篇課文的大致內容,思考:這兩篇課文中介紹的人物都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鏡頭看到的?
環境描寫
故事情節
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
2.學生獨立回憶一到兩分鐘,指名兩到三名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反饋學生理解的情況。
根據學生回答,整合信息:
A.環境描寫(板書)
《橋》一文老漢鎮定如山。
課件出示: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環境描寫:這里環境描寫讓我們感受到當時洪水的肆虐與形勢的緊急,渲染了危險氣氛的同時,也為后文中老漢鎮定地指揮人們逃走做鋪墊。
《窮人》一文中桑娜勤勞。
課件出示:
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
環境描寫:先寫了屋外海邊惡劣的環境,再寫屋內溫暖、舒適的環境。兩者形成對比,不僅顯出家庭的溫暖,更表現出家庭的溫暖離不開漁夫和桑娜辛勤的勞動。
B.故事情節(板書)
《橋》一文中老漢舍己為人。
課件出示: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故事情節:文章結尾讓人意想不到,其情節跌宕起伏,再現了老漢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窮人》一文漁夫和桑娜的善良。
課件出示: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故事情節:家庭本就困難,丈夫沒有一點猶豫就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其結局完全在桑娜的意料之外,也讓讀者意外。情節的設置把人物真誠、善良的品質推向了。
C.人物心理、動作、語言等(板書)
《橋》中老漢鏗鏘有力的語言再現了黨員本色。
課件出示: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
“少廢話,快走。”
《窮人》中桑娜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課件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小結。
這兩篇小說都通過環境描寫、情節構造、人物心理描寫等形式給我們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雖然這些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是虛構出來的,但是讀起來就像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樣,也能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影子。
【設計意圖】
小學生學習語文是在反復地再現和具體的實踐中來提高語文素養的。本環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再一次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回顧和梳理,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印象,也滲透了學生本次習作時要注意的幾個方向。
二、明確寫作要點
1.同學們,回顧本單元學習的小說人物形象,想一想:寫好生活中的人物可以從哪些內容思考?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學生獨立思考。
3.指名學生說。引導學生根據舊知回顧、習作的要求或自己的寫作經驗,發現小說人物形象的創編要點。
預設一:
人物形象特點通過一件件事來體現,因此跌宕起伏、完整的故事情節,可以凸顯人物特點。同時,在故事前適當地增加懸念,以突出人物形象。所以,小說的故事要圍繞人物展開,并創編能吸引人的完整情節。(板書:完整的故事情節)
預設二:
從學過的課文和寫作經驗中,我們知道,寫人物形象的文章,環境描寫很重要。創編故事發生的環境,可以從側面體現人物形象特點。因此,創編的故事環境描寫不能少。(板書:發生的環境)
預設三:
從課文中發現小說的人物形象是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直接表現出來,所以,在寫小說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想象人物在故事中的語言、心理、動作等方面的內容。(板書:心理、語言、動作等)
4.教師小結,學生齊讀創編故事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課件出示:
1.故事要圍繞主要人物展開。
2.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并能吸引讀者。
3.注意環境描寫。
4.抓住人物心理活動、動作語言體現人物形象。
同學們,生活中人物的形象可以從以上幾方面著手,這幾點也是我們在創編小說中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
經過已學課文知識的回顧,再到對創作要點的思考,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抓住小說的“環境、情節”進行人物形象的想象創編。通過對寫作要點的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不僅是教給了他們學習的方法,更是要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愉悅。
三、同伴互助交流
1.現在,我們知道創編小說要注意哪些方面了,那么給了你環境、人物及人物性格特點,你能展開想象,試著說說這個故事嗎?
2.出示三組環境和人物,學生自主選擇或自己創設,展開想象。
師:請同學們先選一個,可以為他們想象一個曲折的故事情節、發生的環境,感人的人物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等。
學生自主選擇想象。
課件出示:
環境:開滿丁香花的校園
人物:淘氣包張明
雷厲風行的班長王寒冰
充滿活力的年輕班主任李軍
課件出示:
環境:冬日黃昏時車來人往的街頭
人物:充滿愛心的少年陸天
志愿者徐明
課件出示:
環境:月光下的村莊
人物:鐵蛋鐵蛋遠道而來的表哥
3.同桌互說自己的想象,同伴給出建議及幫助。
4.指兩到三名同學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情節、環境、心理等方面把話說清楚、講完整,并從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心理等方面進行簡要評價。
【設計意圖】
先說后寫,說是為寫服務的,讓學生小組說,集體說,同學之間互說過程也是學習過程,可以從多個角度學習,彌補自身想象上的不足。同伴互助學習也是相互學習、互相進步的過程,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精心習作
導語:我們能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創編故事,情節有趣、環境突出、心理活動有層次,如果再進行想象、琢磨,小說一定很出色,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
1.在習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課件出示:
1.故事要圍繞主要人物展開。
2.把故事寫完整,情節盡可能吸引人。
3.試著寫出故事發生的環境,還可以寫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2.學生靜心習作,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
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學生也不例外,給學生創建一個安心的習作環境,潛心思考、細心描繪。當然,在指導的時候,不可過多地影響和限制學生,那樣不僅影響習作的質量,更不利于學生習作個性的發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讓學生將所學的小說創編要點運用到寫作中去。
2.學會欣賞他人作文的長處,并以此修改自己的作文。
3.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學過程]
一、互讀互改
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創編小說的基本要點,并選擇材料進行了小說創編。根據本次習作要求,我們在評改習作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1.指名學生說,教師適當點撥,共同確定本次習作評改的基本要求:
(1)小說中環境描寫是否符合選擇的材料,利用環境描寫渲染故事氣氛。
(2)語句是否通順,故事情節是否緊湊連貫、完整,是否能表現材料中的人物形象。
(3)習作中人物描寫有沒有從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去刻畫人物形象。
(4)標點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恰當等。
(5)你認為自己的習作是否有成功之處?表現在哪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1.環境描寫符合材料要求,并為故事渲染氣氛。
2.語句通順,故事情節完整,為人物形象服務。
3.從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刻畫人物形象。
4.標點正確,用詞恰當,突出人物特點。
2.自我評價。
學生自己大聲讀自己的習作,邊讀邊自行修改。
3.同桌互評。
同桌間交換習作,認真地互讀,出示互評要求:
課件出示:
1.找出同桌習作中寫得最好的地方,并做上記號。
2.指出你認為值得改進的地方做上記號或做上旁批。
3.評改后,將你的觀點和同桌進行交流。
4.自主修改。
根據同學的意見,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再次修改,教師巡視,適當點撥。
5.全班互評。
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進行講評,充分肯定學生習作的進步,也要委婉地提出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修改。
6.學生再修改,并定稿。
【設計意圖】
習作評講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習作提高的一個過程。學生習作的評講既要強調即時性,還要注意過程性,同時還要體現活動性。而且高年級學生在習作方面比較容易忽視修改,因此,老師要提醒學生寫作后認真修改,特別是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的細節描寫。在學生充分的自評自改,互評互改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謄寫作文
[教學反思]
作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訓練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給學生創設情境、適時引導,讓學生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本次習作,是學生第一次進行小說創編,學生興趣很高,但是要創編好小說,還要注意小說創編的基本要素,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方面著手:
十六年的我,默已成歌。
彼岸·浮生
有種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無莖無葉,絢爛緋紅。佛說,那是彼岸花。彼岸,究竟有沒有那樣美麗的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于我來說,彼岸,是太過奢侈的夢境。眼前,永遠是霧蒙蒙的一片;那端,是無法企及的夢想;身后,滿是期望與希冀。我站在中間,心緒雜亂,害怕而又渴望。
伸出手去感受空氣的溫度——冰點以上,沸點以下,波瀾不驚毫無變化的溫度。突然希望可以下一場雨,沖掉這令我不快的溫度和眼前彌漫的霧氣,哪怕冷一點也好,濕一點也好。從冰點到沸點,從壓抑到爆發,失去理智般游走在生與死的邊緣。眼瞳深處有一種冰冷的液體淌下,渺茫于我未知的境遇。意志毫不堅定,仿佛深冬的蓬草一般飄搖在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
無法觸及的華麗夢境,頹廢在漫天飄雨的盡頭。
彼岸,依舊;浮生,無痕。
荊棘·撕裂
一次次的血肉模糊,一次次的痛徹心扉,卻依然是我行我素。
傷害,尖銳的刺劃破心臟,鮮血滴在滿是刺的荊棘上,開出炫目的紅花。一瞬間的鮮艷,之后就是凋零,依然是血腥的味道浮漾在四周干燥的空氣中。黑暗撕裂藍天后一涌而出,跌進黑暗的低谷,變作黑色,唯一許諾過的顏色。那么純粹的顏色,容不得一點雜質。任性、怪罪、暴戾、邪惡一次次侵蝕那嬌嫩的荊棘花,變成一朵黑色的罌粟,在雨中肆意揮霍青春,掙扎,抑或是沉淪。明知道是錯誤,卻還是一次又一次傷害身邊的人。渴望改變,卻又一次次重新頹廢。
走過時間的盡頭,用黑暗的筆調寫下夢的沉睡。
夜幕降臨的時候,黑暗的精靈踮著足尖在星星的裙擺舞蹈。荊棘再一次睜開雙眼,用細小的刺劃開心臟,讓黑色的血液汩汩流出,渲染那片天。瓢潑大雨中血色彌漫,如同囈語般綿長的,卻并不痛苦。
荊棘,綻放;撕裂,不痛。
鳶尾·仰望
紫色的瞳孔,眼波流轉。層層疊疊的花瓣,在夏日潮濕的水汽中如絲般柔柔綻放。許諾——燙金的圓體字在銀灰色極富質感的硬皮筆記本上閃爍著光芒,灑滿整個瞳孔。“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于是,我噙著眼淚,一讀再讀。一朵紫色的鳶尾綻放在筆尖,像是穿過幾個世紀一般散在那一頁,寫著一行行關于未來的詞句。
仰望天空,天空依舊陰沉,卻仿佛在地平面隱約透出一縷微弱的光。雨好像小了,但是那刺骨的寒冷雨水,沿靜脈淌下,泛不起一絲溫暖。站在十字路口,狼狽不堪,全身濕透,無所適從。死寂的空間,仿佛被死神攫住了心臟一般喘息未定。
未來仍是一片渺茫的境地,而我,依舊選擇沉默。揚起的發梢驚落一陣清涼,鳶尾紫色的瞳孔盛滿寂寞的倒影。
鳶尾,無言;仰望,空寂。
藍妖·須臾
指尖與初夏的陽光交錯著嬌艷欲滴的青春光華。藍色的花瓣在雨中泛著清冷的光,水滴打在嬌嫩的花瓣上,余音敲擊著心底最脆弱的弦。頹然灑落的水藍花瓣,在青春的時光盡頭漸漸枯萎。好像在一瞬間明白,在光陰面前,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那些有關風月的情節,仿佛是一段夢游。那綿長如絲線般糾結于內心的故事,沒有緣起,沒有終結。
青春所不能承受之重。
習慣了以沉默來應對周圍紛擾的變化,渴望做到“內不化”的高深境界。但,依然沒有出息地墮入世俗的怪圈。年華是荏苒而過的流水,毫無留戀地劃過臉頰,模糊了眼,頹然了臉。藍色妖姬,妖艷至極,也脆弱至極。離開溫室以后,便在狂風驟雨中倉促死去。
兩人之間的距離有永遠那么遠。岔路口,分道揚鑣,約定誰也不許回頭。在飄雨的盡頭,濕了的雙眼,不是淚,不是雨。空蕩蕩的街頭,難以勾勒心的輪廓。
雨落無聲,花落無眷。
藍妖,虛愛;須臾,荏苒。
荼靡·燦爛
那么熱烈。如此無與倫比的夢幻般的白色,在陽光下恣意綻放。是走到路的盡頭了吧?真的不想再回到那個大雨滂沱的世界了,不想再去忍受那空寂的回音和無助的冰涼。生活終是有了些起色,即使是傷痕累累的細小幸福也不愿放棄。明知道一切都還沒有結束,卻想親手為自己的青春掘一座墳墓,將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種種不快通通埋葬。然后種一叢荼靡,祭奠我無知的青春年少。曾經的夢想、誓言經過戰火的洗禮變得不堪一擊。淚水沿靜脈淌下,大腦徒有一片空白。仰起頭,59°的角度,讓眼淚倒流。不用懷念逝去的,不去企求未知的,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實。心底重新萌發夢的種子,不忍再親手為它涂上黑色。
雨已停,默已成歌。悠揚的余音回蕩在夢的荒蕪之境。
荼靡燦爛地開,忘情地開。掩蓋身后灰色的雨天,眼前一片花團錦簇。
荼靡,歌詠;燦爛,恒久。
十六年。
十六年的歲月,鴻影鴻飛。
十六年的成長,花飛花滿天。
(本文獲第十一屆“新作文杯”放膽作文大賽高中組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