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托班育兒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班現有幼兒23人,其中21名幼兒都是新生,他們的年齡從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只有2名幼兒其他幼兒園上過一個學期,其他都是以前從未上過幼兒園。對于2-3歲的幼兒來說,他們年齡小,上幼兒園時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親人,第一次自己去面對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常以哭鬧來發泄離開親人、離開熟悉環境后的焦慮,針對這一特點,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二、教學工作:
本學期,我們使用的是在XX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實踐使用的由臺北護理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指導的教材。
我們選用其中的六個主題活動,分別是:《寶寶來了》、《軟軟的》、《酸酸甜甜的水果》、《方方圓圓的餅干》、《色彩寶寶》、《暖洋洋》。針對托班幼兒新入園時情緒不穩定而哭鬧,穩定幼兒情緒及幼兒生活經驗少而設定的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針對班級幼兒的特點,增加了發展幼兒的秩序感和社會規范意圖的活動,幫助幼兒建立最基本的集體生活的常規,發展幼兒的秩序感和生活交往能力。以幼兒的發展與需求為主要依托,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對幼兒進行初步、細致而全面地培養,其中包括了生理、情緒、智力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三、環境創設:
1、針對托班幼兒的特點,將環境納入到教育中,每一主題更換一次主墻飾,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生活空間,使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起來。利用自然角幫助幼兒學會觀察身邊一些簡單的事物的變化。
2、簡單的準備一些植物、金魚布置自然角,并選擇適合托班幼兒的觀察方法,如給金魚換水、給植物澆水,引導幼兒進行自然角的觀察。
3、結合托班幼兒喜歡獨自一人擁有一個(一部分)玩具的特點,將各種操作材料分成許多小筐放在窗臺上,并將窗臺上墊上墊子,使得幼兒在操作時能獨自擁有一份,而且不會因為窗臺冷而受涼,同時也美化了窗臺。
四、游戲活動
抓住托班幼兒興趣點,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發展幼兒手部的精細動作,將為幼兒提供一些諸如扣紐扣子、串珠子、插板、蓋印、喂娃娃、撕貼、搭積木等手部游戲,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在大肌肉方面安排一些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和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包括平衡、協調、力量的發展。幼兒通過大肌肉的運動可以獲得極大的愉悅,同時漸漸地使幼兒學會控制自我的行為,以免傷害到別人。
為幼兒準備了娃娃家,盡量以幼兒的隨意操作開始,使得幼兒對這一活動感興趣,逐漸將游戲的一些規則告訴幼兒使得幼兒在操作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了規則,并能主動的遵守規則,學會游戲方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托班的幼兒正處于他們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協助他們的語言發展,成為教學和游戲的主要內容。在游戲活動中,安排了《嬰兒畫報》的分享閱讀活動,使得幼兒在閱讀活動中學習一些規范的交流的語言,為幼兒之間的交流打下基礎。
五、家長工作:
1、在開學前對每一個幼兒進行家訪既是我們對幼兒有一個了解的同時,也是家長工作的一個部分,通過家訪使得家長對孩子入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互換育兒信息。
2、新學期家長會使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有了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學期結束時召開家長會。
3、充分發揮“家園聯系欄”的作用,確保隨時向家長公示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游戲的情況,使其真正起到“橋梁”的作用。請家長配合教學,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4、樹立全心全意為家長、為幼兒服務的意識,做好新生入園情緒穩定。為家長排優解難,切實做好幼兒在園的各項保教工作。嚴格接送卡制度,提高安全意識
5、每月出一期家長園地,介紹近期教學活動及班級情況和一些育兒經驗。
6、通過讓家長參加半日觀摩、家園活動等,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并抓住時機與家長進行日常交流。
【關鍵詞】 幼兒園;家務;家園;社會實踐
傳統的幼兒園管理是幼兒每日 “早進晚出”,家長每日“早晚進出”。這種封閉式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難以顧及幼兒的情感需求,無情地將幼兒與父母隔離,同時也把家庭、社會潛在的優質教育資源拒于門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提倡的大教育課程觀,為我們創辦開放的、親情的幼兒園指明了方向。我們希望創辦一所沒有“圍墻”的幼兒園。
沒有“圍墻”的幼兒園是指幼兒園實行全天候開放,家長可隨時來園,與孩子一起活動,直接介入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家園零距離的接觸能從根本上促進家園互動與共育。為此,幼兒園應主動構建家園互動的有效平臺,立足做好“走進”、“請進”、“貼近”這三項工作。
1 “走進”就是幼兒園教育要善于走進幼兒的生活,走進家庭和走進社會
以此來滿足幼兒的想法與家長的需要,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人、情、事、物的真情實感。以下是我們開展“走進”工作的幾點作法:
1.1 教師走進家庭開展家訪工作。家庭是幼兒最熟悉的環境,我們的教師為了真實地了解幼兒的生活,也為了家長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她們利用工作之余走入幼兒家庭進行家訪。其中托班、小班家訪是面向全體,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語言發展還不完善,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事情。中、大班家訪是有針對性、有計劃的。如特殊家庭(單親、溺愛),幼兒有個性的,新入園的幼兒等等。通過家訪工作開辟了家園溝通的綠色通道,使教師與家長之間增進了解,加深了感情。
1.2 班報走進家庭開通家園工作。我園首期月報在2001年9月開辦,發展至今將近三年的時間,最初是手工書寫,現在已經是電腦設計排版。每月月末出版,幼兒家長人手一份,班報的主要內容有班級學期計劃、本月主要活動內容、本月教學內容、保育知識、家教博覽、幼兒發展、教師隨筆等。每期內容不同。自從班報走進家庭,家長及時了解了幼兒園及班級的各項活動。另外家長的反饋意見、心得體會、育兒經驗等也通過班級月報、家園之窗等載體推出去,以供全體家長分享。通過班報,搭建起一座家園互通的橋梁,推動家長工作向深層次發展。
1.3 幼兒走進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近幾年我們利用家長和社會資源,先后帶領幼兒走過許多地方。幼兒在園三年,不僅能享受到幼兒園為幼兒發展提供的專門教育資源,還能享受到社會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他們經常在教師的帶領下從幼兒園走向工廠、來到部隊、進入學校、商場、醫院、圖書城、消防隊、畜牧業生產基地,農業科技園園區等。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全園中大班幼兒都要來到“三一八”公園向紀念碑下為解放阜新犧牲的英雄們敬獻花籃。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幼兒不僅親眼看到了工人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戰士整齊化一的軍姿,哥哥姐姐在校認真讀書,農貿市場產品琳瑯滿目,還有科技示范園區新引進的農牧品種,還親身體驗到織布、造紙、加工牛奶等生產過程,使枯燥無味的教室講解變成了真實生動的實地感受。每一次實踐,孩子們都爭先帶去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禮物,為現場觀眾表演文藝節目。參觀過程中他們主動與成人交談,大膽向成人提問,自如回答成人的問話,其社會性發展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通過走出園門,走進社會,不僅開拓了師幼視野,豐富了生活經驗,增長了科學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人、事、物的真情實感。還彌補了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
2 “請進”就是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請進幼兒教育之中,使他們成為教育的一分子
家長是最好的最豐富的教育資源,他們不僅能給幼兒帶來安慰,而且是幼兒學習的伙伴和支持者,是孩子與教師的良師益友。幾年來,我們把家長請進幼兒園參加各種形式的開放活動。
2.1 以班為單位的“請進”活動。
(1)家長會。每學期初召開家長會,主要內容是向家長公布本學期教育目標、活動計劃、宣傳科學育兒知識,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
(2)半日活動開放。這一天家長隨時可以走進班級,參與幼兒活動。如在健康活動中,家長與幼兒共同作韻律操,為幼兒搭山洞合作活動。在手工活動中,家長與幼兒利用自己積累的廢舊材料共同制作手工物品等等。
(3)家長進班當教師。每學期班級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有特長的家長加盟教師隊伍。如警察爸爸、交警爸爸、攝影爸爸、英語媽媽等。將他們情進班級當老師,利用他們的特長使幼兒獲得直接經驗。
(4)家長當評委。每學期各班根據幼兒的能力、愛好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故事會、演唱會、穿衣比賽會、小型運動會等。教師都會把家長請來當評委,共同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
2.2 以園為單位的“請進”活動。
(1)秋季親子運動會。每年的運動會都會把家長請來參加活動。有親子活動(合家歡)、教師和家長比賽(接力賽)、家長和家長比賽(拔河)等。2003年的運動會開幕式家長代表隊和托班代表隊(幼兒騎在爸爸肩上)是一道奇特的風景線,使開幕式變得更加隆重熱烈。
(2)新年親子聯歡會。多年來我園一直保留著這項活動,因為它深得家長和幼兒喜歡。每年臨近新年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布置教師。新年這一天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表演節目、做游戲、包餃子、吃餃子,非常熱鬧。有的班還舉辦燭光晚會、住宿活動。可以說新年這一天是家長和幼兒最快樂的一天。
3 “貼近”就是幼兒園的教育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主動為幼兒著想
貼近他們的需要,隨時提供并及時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務。舉例:對三天未出勤的幼兒電話了解情況;體檢預防接種提前通知未出勤的幼兒;凡新入園的幼兒當月進行家訪;財務人員到門衛集中收費以方便家長;定期征求家長意見改進工作……
綜上,敞開大門,打破“圍墻”在我園由提出到現在已變成一個以一個具體的行動。在幼兒園的每一角落你都有可以找到“走進” “請進” “貼近”活動所留下的美麗縮影,在每一個幼兒身上你都會發現開放教育帶給幼兒情感和能力上的變化發展。
【關鍵詞】 健康促進;知識;綜合干預;兒童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G 479 G 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45-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但是,當今社會不少家長片面地重視知識教育,忽視了對幼兒的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幼兒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許多健康問題。健康相關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般而言,年齡較小者可塑性較大[3-4]。作為幼兒園,從小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并形成健康行為,對幼兒長大后自覺選擇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舟山市于2007年5月啟動了創建“健康促進幼兒園”工作,選擇某幼兒園開展了以“預防傷害”為切入點的“健康促進幼兒園”試點,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舟山市2所機關幼兒園的幼兒及其家長,這些幼兒的家長大多數(80%以上)為市、區級機關及其下屬單位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干部,文化程度大多數(85%以上)為本科以上,收入相近,具有可比性。1所幼兒園作為實驗組,另1所幼兒園作為對照組。
基線調查時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3份,有效回收率為91.0%;其中小班126人,占46.1%,中班59人,占21.6%,大班88人,占32.2%;對照組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0份,有效回收率為90.0%;其中小班129人,占47.8%,中班76人,占28.1%,大班65人,占24.1%。終末調查時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280份,有效回收問卷261份,有效回收率為93.2%,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對照組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1份,有效回收率為90.3%;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經χ2檢驗,干預前后被調查人數和構成比在統計學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在開展健康教育干預前及干預后1 a多,調查幼兒園幼兒及其家長對傷害的認知及其行為的改變和傷害發生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分兩部分:一部分由家長回答,另一部分由家長詢問孩子填寫。傷害的判定:傷害后需要家長或教師進行簡單處理;或到醫療單位診治,診斷為某一種損傷;或需要因傷請假0.5 d以上(包括0.5 d);或必須由家長、教師對受傷者進行緊急處置和陪護[6]。
1.2.2 干預措施 幼兒園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開展全園培訓,在教師和家長以及幼兒中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組織全園開展以“預防傷害事故”為切入點的教學、游戲活動,在養成教育中滲透健康的理念,如帶領孩子參觀消防中隊,開展“我是消防好寶寶”消防逃生演習;托班幼兒開展“喊媽媽”教育活動,知道在緊急情況下會“喊媽媽”、“喊救命”;小班幼兒進行“我的小手”語言教學活動,通過對小熊的手受傷的事例進行討論,了解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手不受傷;和家長一起學習剪紙,掌握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等;開展親子活動,潛移默化指導家長預防傷害方法;進行主題為“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家長育兒經驗文章評比,家園攜手,共同探索“預防幼兒傷害”的最佳途徑。
根據每年度“健康促進幼兒園”工作的計劃安排,制定“預防幼兒傷害事故”的教學工作目標、內容及措施。各班每周有1~2個健康教育活動,托、小班每個活動時間為10~15 min,中、大班為20~25 min。盡管幼兒因為自身的原因有發生傷害的可能性,但是很多是由于成人的疏忽、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7],因此,特別加強了對幼兒家長的培訓與溝通。在每學期4次以上的家長參與的健康教育活動中,家長參與的興趣很高,健康教育課的參與率達90%以上,親子活動的參與率達100%。
1.3 統計學分析 把有效的調查問卷利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幼兒傷害事故發生率和家長相關技能掌握情況比較 “你的孩子近1 a內出現過傷害事故嗎?”實驗組干預前后回答“是”的報告率分別為60.8%(166/273)和46.0%(120/2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比較,終末調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家長“預防幼兒傷害”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幼兒觸電后應怎樣處理”實驗組干預后略有進步,對照組反而退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幼兒預防傷害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媽媽給我吃的藥很甜,不生病的時候也可以吃?”和“綠燈亮了可以走人行道?”2個問題,實驗組變化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對照組退步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幼兒園開展預防傷害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提高家長和幼兒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降低幼兒的傷害發生率,已為其他類似研究[8-9]所證實,也為有關學者所贊同或倡導[10-11]。一些學者對一些問題也進行了干預,如營養[12]、口腔衛生[13]等,但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并沒有建立長效機制,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本研究表明,對照組幼兒園雖然平時也開展健康教育,但由于工作不系統、不規范,時斷時續,各項指標忽上忽下,不穩定。而“健康促進幼兒園”是一個能促進并保護幼兒健康的場所[14],實驗組幼兒園各項指標都呈明顯進步或持平,說明創建“健康促進幼兒園”可以對幼兒和家長的健康教育持續進行,值得推廣。
4 參考文獻
[1] 楊柳.讓孩子走在“安全”世界里. 幼教新視野,2009,28(3):38.
[2] 蓋蘭英.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新校園:理論版,2009,154(8):148.
[3] 唐納德•斯圖沃特,孫靜.健康促進學校模式.中國健康教育,2004,20(3):243.
[4] 馬曉.健康教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
[5] 張健忠.杭州市幼兒家長對幼兒健康教育的認識、態度和需求. 浙江預防醫學,2007,19(3):74.
[6] 林艷,王虹,劉筱嫻,等.深圳市社區兒童意外傷害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4):4804.
[7] 趙凌華.增強幼兒自我安全防護教育的實踐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6(12):77.
[8] 溫世平.防止幼兒園兒童意外傷害的研究.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6,28(12):303.
[9] 王芳芳,葉廣俊,王燕.幼兒園兒童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干預實驗研究.中國婦幼保健,1999,14(10):324.
[10]呂愛玲.關注幼兒關注健康:幼兒園健康教育實施新思考.科教文匯,2009(12):96.
[11]江平.健康教育在托幼機構中的作用.中國婦幼保健,1995,10(5):283.
[12]湯永,徐英,陳雁,等.在幼兒園開展營養教育的研究.中華兒童保健,1994,2(3):210.
[13]高蓓,婁有世.在幼兒園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結果的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1):50.
會上劉青園長做了題為《努力做好安全工作,創造和諧安全的幼兒園環境》的工作報告。安全工作一直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幼兒園的安全工作關系到全體幼兒的生命安全, 牽動著所有家長的心。前段時間新聞媒體接二連三的對幼兒園事故進行報道, 確實讓每個人都感到觸目驚心。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知自己責任的重大,保護好每一位孩子是我的職責。從晨檢到教育活動,從區角活動到游戲及戶外活動,稍有疏忽,便有可能給孩子的生命帶來威脅,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對不安全因素提前做好防范、預測能及時排除。新的學期開始了,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更認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平時多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把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常規的各個環節中來。
宋愛君園長的《如何做好家園配合工作》講的很契合實際,指出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指導每位教師應如何做好家長工作,激勵每位教師在現有的物質環境下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提高幼兒教師的精神和道德風范。讓家長能夠從心里高度接受我們這個團體,愛我們的幼兒園,欣賞我們的教師,愿意把孩子放心地交給我們。作為班主任,數十年的經驗讓我懂得家園配合的重要性,有了家長的支持,我們的班級工作就會得心應手。比如:家長協助幼兒制作手工作品,幫忙搜集材料,及時反饋幼兒信息等等,而這些恰巧可以推動我們班級日常工作的管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讓我管理班級工作做到游刃有余。家長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學期中我一定會努力將家園配合工作做的更出色!
孫薇園長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從托班到大班分層次分階段的對《幼兒園常規管理》的先進經驗和大家進行了分享。其中著重提出了“良好習慣培養”這一課題。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多么的重要,一種好的習慣往往會伴隨一個孩子的一生,讓他終身享用。我們辛店教育一直比較注重幼兒這一方面的培養,作為班主任我也一直很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從小班入園開始我就讓他們學著養成獨立分發玩具,知道玩完后放回原處;吃飯時養成細嚼慢咽、不剩飯菜的好習慣;午休時養成自己整齊擺放鞋子的好習慣;小朋友之間養成互助互愛、懂得分享的好習慣等等。中國著名思想家——孔子也曾說過: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可見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必須從大處著眼,細微處入手,必須多渠道,全方位的開展一系列活動,并把它們恰當的運用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來,而且還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托班11月育兒知識一
三款美食幫寶寶抵御秋季過敏
1、冰糖枸杞京蔥紅棗水
原料:紅棗50克,京蔥10克,枸杞5克,冰糖20克
制作方法:(1)京蔥洗凈、切斷、紅棗略洗待用;(2)在沸水里加入蔥段、紅棗和枸杞,中小火一起煮,到湯汁變濃,加冰糖融化即可。
營養功效:紅棗營養豐富,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有助于提高寶寶免疫功能;京蔥抗菌價值很高,有抗菌健脾、保肝補血、抗過敏的功效;冰糖潤肺生津,有益于呼吸系統健康。整款湯棗香撲鼻、蔥香濃郁,很適合嬰幼兒食用
2、湯爆富貴魚
原料:活殺桂魚500克,胡蘿卜20克,番茄20克,京蔥5克。
調料:蔥、姜、黃酒、鹽、蛋清、淀粉、精制油、醬油。
制作方法:(1)桂魚切魚片,魚片中加入少許鹽、雞精、黃酒、蛋清、淀粉,拌勻待用,胡蘿卜、京蔥切絲,番茄去籽、切絲備用。(2)魚片入鍋燒煮,熟后撈出,鍋中湯中放入蔥段、姜塊、燒開,撈出蔥姜,加入少許醬油、鹽、黃酒,燒開后,淋在魚片上。(3)洗凈炒鍋,加入少許精制油、燒熱,放入京蔥絲、胡蘿卜絲、番茄絲,炒出香味,再放在魚片上即可。
營養功效:桂魚富含蛋白質、脂肪、鈣、鐵、磷、維生素;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番茄維生素C豐富,京蔥理氣健胃,葷素搭配,養胃補腎,強身防病。
3、胡蘿卜泥雞茸豆腐羹
原料:凈雞脯肉25克,胡蘿卜50克,豆腐400克。
調料:精油少許,蛋清,雞湯適量,鹽少許,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雞脯肉剁成茸,加入少許水、鹽、蛋清、水淀粉拌成薄糊狀待用,胡蘿卜削皮煮熟剁泥,豆腐切丁待用。(2)炒鍋上火燒熱,放入鮮湯,加鹽燒開,放入雞茸、胡蘿卜泥、豆腐丁,燒開,去浮沫,水淀粉略勾芡,淋入熟精油即可出鍋。
營養功效:雞肉富含優質動物蛋白,豆腐味優質植物蛋白,兩者互補營養倍增;胡蘿卜維生素A含量高,經常食用能增強幼兒體質。
以上三款防過敏的美食,家長們可以放心為寶寶烹食。與此同時,爸爸媽媽們還可以通過為寶寶選擇合理的營養素來預防呼吸道和食物過敏,食補藥補同時進行,更好的為寶寶提供健康保障。此外,對于那些還無法進食上述美食的寶寶來說,藥補也是能夠保證身體健康、遠離過敏的唯一途徑。
從醫學角度而言,寶寶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免疫力差,從而導致易過敏,而維生素A則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A有助于增強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從而使粘膜的屏障保護作用更強,增加抗病能力。所以通過服用富含維生素A的制劑可以有效預防寶寶過敏。另據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究,孩子缺乏維生素D容易過敏。研究發現,對成年人而言,維生素D水平與過敏無關,但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維生素D缺乏與對17種過敏原中11種的敏感性有關,其中包括豚草屬植物、橡樹、狗、蟑螂等環境過敏原和花生等食物過敏原。維生素D缺乏的兒童對花生過敏的可能性,是不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的2.4倍。由此可見,合理補充維生素AD制劑在預防佝僂病和干眼病、夜盲癥的同時,對預防嬰幼兒過敏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維生素AD制劑的選擇,育兒專家建議,家長可選擇安全的國藥準字號維生素AD制劑來為寶寶補充,比如達因藥業的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嚴格按照維生素A和維生素D 3:1的科學配比,在補充寶寶所需維生素A的同時,還能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同時,伊可新還專門為0~1歲、1~3歲寶寶設計了不同含量的劑型,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靈活選擇!
秋季過敏嚴重危害寶寶身體健康,有了這些抗病食譜,相信家長們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幫助寶寶抵御秋季過敏的侵害,健健康康地度過秋季!
托班11月育兒知識二
孩子智商高不高 關鍵看營養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各位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比起體重、身高、相貌等,大腦的發育更引為關注。大腦的發育,不但關乎智商高不高,也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表現和心理健康。大腦發育的好,智商才會高,可是怎樣才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呢?
嬰幼兒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0-3歲,神經元快速分化過程基本完成;4歲,完成神經纖維的髓鞘化;8歲,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神經發育基本完成。其中,營養是影響孩子腦發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一、營養不良影響智商
曾有人對3歲前和3~5歲期間被美國中產階級收養的韓國孤兒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在被收養前普遍營養不良,被收養后,營養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結果發現,初期營養不良,能影響孩子在11~12歲之間的智商。在營養良好和營養不良的孩子之間,智商差別能達到10分,相當于高中和大學水平的差別。同時,營養狀況改善越早,智商發育越好,3歲前被收養的孩子,智商明顯高于3歲后被收養的。
二、五大營養最關鍵
據研究發現,除了保證孩子的整體營養狀況外,還有一些關鍵的營養素對孩子的腦發育影響更大。
1、蛋白質
缺乏蛋白質會造成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影響孩子腦發育,導致認知方面的損害,出現冷漠,缺乏熱情。優質的蛋白質主要存在于魚、禽、肉、蛋及大豆制品中。
2、鐵
我國調查顯示,兒童缺鐵性貧血的程度增加,尤其西部五省中嚴峻。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與營養普查對5398名6~16歲兒童的資料研究發現,就算不發生貧血,邊緣性貧血也會造成兒童認知能力下降。孩子如果在嬰兒期貧血,會有易哭鬧、不高興等表現;兒童期貧血,會導致孩子完成指令性訓練困難、注意力難集中,不安、激惹情緒和破壞行為增加。為了預防貧血,要讓孩子適當吃些紅肉、動物血、動物內臟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同時,也要多吃一些綠葉菜、青椒等富含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
3、鋅
調查顯示,兒童缺鋅也很嚴重。研究發現,所有神經元都含鋅,特別跟認知功能相關的部位含鋅最高。缺鋅會導致兒童智商下降、注意力降低、抑郁、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運動能力下降。牡蠣、牛肉、螃蟹、豆子等食物富含鋅。
4、 碘
嚴重缺碘會引起克汀病,造成兒童自幼生長發育落后,智力低下。因此,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內陸和山區,推行碘鹽是非常必要的,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曾有研究證明,在遼寧省這樣碘缺乏嚴重的地方,推行碘鹽后,兒童的出生智力明顯提高。含碘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海帶和海魚等。
5、多不飽和脂肪酸
腦組織中60%以上都是脂肪,僅次于脂肪組織。我們熟知的DHA就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一種。大量干預研究證實,充足的DHA對視覺、認知、記憶及辨別性學習能力有重要的有益作用。注意力缺陷的兒童往往缺乏DHA,導致容易出現學習障礙,總智商、言語智商、操作能力等明顯低于正常的兒童。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三文魚、鯖魚、鱒魚、金槍魚、鱈魚、蛋黃、核桃、亞麻籽等。 大腦發育有兩個黃金期,第一個黃金期是從懷孕到嬰兒出生,也就是說,孕期時營養充分對大腦發育很重要,這個時期營養好,寶寶容易聰明;第二個黃金期是寶寶出生后3-4歲之前,寶寶的大腦進入章質量的時期,把握好這兩個時期,營養到位,不愁寶寶智商不高。
托班11月育兒知識三
含鈣高的食物有哪些
鈣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無論成人還是小孩,這個東西都是必需的,有了它小孩才會長高,成人骨骼才會健壯,老人才不會骨疏松,還有我們牙齒也是需要鈣質的,對于嬰幼兒來說,身體和牙齒正是成長階段,所以對鈣的需求更是非常大,那么平時我吃的東西里都哪些是含鈣多的物質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奶類
無論是人奶還是牛奶、羊奶等奶制品里,都是含鈣較多的食品,這個也是我們平時補鈣的主要方式。每1千克牛奶里含鈣1克,寶寶對奶品里的鈣有很好的吸收率。
動物肝臟、蛋黃、魚肉、肉及豆制品
這此食物含有大量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鈣。魚肝油中含有維生素AD,所以一般保健醫生都會推薦讓寶寶吃魚肝油,也就是這個原因了。
海產品
像海帶紫菜、小蝦皮等,含鈣豐富。我們可以煮些紫菜蛋湯,里面放些蝦皮給寶寶吃。
蔬菜類
像菜花、豆類等,含鈣也非常多。蠶豆連皮一起吃,可提高鈣的吸收。
平時我們說什么補什么,所以可以經常吃一些含骨頭的制品,像糖醋排骨、還有各種骨頭湯,在煮的過程中加點醋熬湯,會使骨中的鈣溶解在湯中。
魚類的鈣質主要集中在骨頭中,可以將魚炸酥,這樣可以連骨頭一起吃下去,就可以提高鈣質了。
我們在給孩子補鈣的同時,還可以與一些改善腸道的有益菌一起吃,效果更好,像茯苓液、合生元等。
食補總是比吃藥好得多,平時只要我們我注意給寶寶進行這些食補,再加以維生素D或魚肝油,相信一般的小寶寶都不會出現缺鈣的現像,如果在檢查身體的時候出現缺鈣的現像時,相信我們的保健醫生也會給我們許多建議,平時我們也可以選擇早晚時間段,陽光不太強烈時,帶著寶寶出門去曬一下太陽,這樣也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對鈣質的吸收。
看了“托班11月育兒知識”的人還看了:
1.11月份托班育兒知識
2.11月份小班育兒知識
3.小班11月份育兒知識
4.小班十一月份育兒知識
5.托班冬季月份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