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江南風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繞過云南大理石的屏風,來到后院,林木蔥郁,芳草佳卉,奇石怪峰,風煙草樹,落花流水,一種詩意的惆悵。在來到后院的橋下,藏著一艘小木船,是干什么用的呢?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如果有一天,天降橫禍,滿門抄斬,可以從后院暗門橋下的小船逃走,周莊水道縱橫交錯,水道復雜,可以遠走高飛,保全性命。
古人對于子嗣非常重視,生兒打井,象征財源滾滾;生女兒種樹,種香樟樹,等到女兒長大,樹也跟著長大,媒婆看到誰家院里香樟漫過墻頭,就來提親,如果中意,父親砍下香樟樹,做成兩個箱子,里面裝上滿滿的絲綢和蠶絲被,象征兩廂廝守,纏纏綿綿。
少爺讀書的地方掛著“萬世師表”的匾額,樓上是女兒的繡花樓,古時禮教嚴格,女孩不能讀書,所以只能繡花,偷偷地聽一下先生講書。
張廳有專門供娛樂的戲臺,明清時期,江南曲藝活躍,尤其是昆曲等,極受歡迎。走出戲樓,來到院中,看到地上有用鵝卵石砌成的一個圓形,周圍圍著五只蝙蝠,中間一個“壽”字,象征五福祝壽,相傳繞圓圈走一圈可以活100歲。
每次讀古詩文,總被古人那可愛的情懷所感染。有極端如阮籍猖狂,末路窮途駕車空流淚的凄涼;也有像嵇康猖獗,身死猶彈《廣陵散》的悲情;有如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也有像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但令我最難忘的莫過于詩人那些稀松平常卻不乏趣味的情感。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道:“文之思也,其神遠矣”,在詩歌中多有體現。初讀韋應物在《秋夜寄丘員外》: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詩人在清涼的秋夜中想起遠方的友人,不覺徘徊吟詠,并由此推想此時此刻此景的友人也應未安眠。一首簡單的小詩,使讀者既看到懷人之人,也看到被懷之人,既看到作者身邊之景,也聯想到作者遙想之景,從而把異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在一起,猶如神交,故人雖遠在天涯,而念想卻近在咫尺。其實不過是詩人自己睡不著,在院子中散步,便也聯想到遠方的朋友面對此情此景一定也和自己一樣失眠。這樣的詩文,這樣的意境在千年浩瀚成海的詩詞中屢見不鮮,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第二卷《閑情記趣》中“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不正是我們小時候也常常會做的事情嗎,卻被作者寫得妙趣橫生。又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作者感慨何夜無月,何無竹柏,可是有此閑情雅致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清麗,而他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也算是快事一件。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散步,一場再平淡不過的月夜,經過作者的妙筆生花,意象,音韻,色彩,畫面感,都那么飽滿,平淡的夜色竟顯得如此曼妙動人。還有一位詞人,我認為堪稱絕代詞人,他就是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時常往返于秦樓楚館之間,好作冶謳歌之曲。人間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他為歌妓寫詞,歌妓也為他傳唱,他寫盡江南絕美繁華,可相愛的人不在身邊,面對良辰好景,千種風情,詞人滿腹的深情又能對誰傾訴呢?可以想象曉風殘月,離別時失意的詞人拿著半壺艷酒站在橋頭,一臉醉相的可愛模樣。他愛美人,更愛填詞,寒酸的衣服藏不住那驚天下的才華,他的詞上承李煜的余韻,又不失東坡之豪情,就連東坡都不禁感嘆“唐人佳處,不過如此”。試想,在等級觀念森嚴的封建時代,誰肯真心的為藝伎寫下一字半句?只有他柳七的詞,越是風花雪月,越是情誼深長。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這樣的故事時隔千年讀來仍使人覺脈脈動人。最后要說的是一個皇帝宋真宗趙恒,也許聽名字難免覺得陌生,但是他寫的《勵學篇》可謂家喻戶曉。宋初,為了竭力提倡讀書的風氣,宋真宗趙恒御筆親作《勵學篇》,傳布天下。“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士子者,幾近千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過上成家境殷實,香車美人的日子唯有多讀書,多么現實的說教。
這樣的古人,這樣的古韻,時至今日讀來仍別有風趣,怎么能讓人不心生喜愛呢!
(作者單位: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
富有特色的寫生之地首推“江南水鄉”,江蘇周莊、同里、嘉善西塘、桐鄉烏鎮等。各學校美術專業的學生都會在春、秋季云集在這幾個寫生點。在這幾年的寫生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在色彩風景在基礎教學中還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學方法和體系,通常只有水粉、水彩的特性與技法的介紹、習作的構圖等,而真正涉及到風景寫生活動方法的非常少。
在近二十年的美術專業基礎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在色彩風景寫生方法上的研究已愈發重要。色彩寫生是美術教學實踐的一部分,應在整體教學中有明確的位置,每一次寫生活動的安排,都應有教學理解念和教學目標,它是處于哪個學習階段,應完成什么目標,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筆者以浙年藝術學校二年級美術班學生去江南水鄉嘉善西塘寫生活動為對象,在教學活動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究。
一 必須有明確教學目的
風景寫生是美術基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中等專業學校美術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作為2002級美術班是第一次風景寫生,重點應讓學生掌握色彩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教學難點是如何把自然界的景物綜合加工,把看到的最美的東西加以組合,成為一幅完美的畫面;其次是如何把握畫面的總體色調(掌握室外的光色變化)。教學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集中時間通過一定數量的外光寫生作業,使學生掌握風景寫生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 必須有完整的寫生活動過程
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前期準備期、活動實踐期、調整展覽期。WWw.133229.CoM
前期準備期,是色彩風景臨摹階段,是在寫生前在畫室中進行的。經過色彩靜物寫生的系統訓練,在對水粉畫的特性、工具和材料的運用,用筆、用色的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通過對優秀的水粉或油畫、水彩美術作品的研讀和臨摹,來學習別人的處理手法,以達到放開眼界、博采眾長、豐富自己的目的。臨摹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風景寫生的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風景畫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后再結合寫生訓練,全面鍛煉學生綜合利用各種手法、處理復雜色彩關系的能力。
在學生臨摹練習的同時進行課堂教學。結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講述風景畫的概述、如何選景、如何構圖、寫生的方法步驟及畫面一般的處理方法。
在臨摹作品的選擇上,筆者選擇近年來較優秀的、印刷精良的、篇幅較大的水粉、水彩、油畫風景作品的印刷品為臨本,內容以江南水鄉或民居為主。教學內容上以透視、構圖為著重點。透視是水鄉蜿蜒的河道、高低錯落的房屋、筆直延伸的街道在畫面中構成的關鍵,是景物中的近、中、遠三種層次的深遠空間的具體表現。構圖上要有統一(色調)、變化(對比),一般采用對比與調和的方法,明暗、疏密、動靜、虛實、高低、遠近、強弱等。寫生的方法步驟中,采用由遠到近的分部進行法,由近及遠的層次推移法,或全面鋪開的統一調整法。特別強調景物中天與水的畫法,順光與背光(逆光)的天空和景物的關系;平靜的水、流淌的水、蕩漾的水的具體表現方法。使學生邊臨摹優秀作品中學習,為寫生打好基礎。
教學中要表現的重點是水。因為水是生命之泉,在江南水鄉它與人們的生活與感情息息相關,所以是水鄉風景中必須表現的繪畫題材。
平靜的水:止水如鏡,清澈地反映出水邊的景物—倒影,倒影的形與陸上的形形成對稱,但在畫面表現為色彩和明暗對比弱。靜水的表現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筆法表現倒影,然后用橫筆表現水紋:水紋的透視關系是近寬遠狹、近長遠短、近強遠弱。
流淌的水:用曲線表現流水的結構與方向,其倒影隨曲線斷續映現。
蕩漾的水:用碎片法,表現平行型的波紋。河邊因行船等活動引起的浪紋即屬此類,有時為局部水面的動蕩,其倒影隨波搖曳斷續可見。
風動漣漪:用交叉法,表現微風吹皺水面形成的鱗鱗細波。
“水天一色”也是水鄉風景中的一大特色,是指水面從某個角度望去,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會有其景物的顏色影響。靜水的倒影是垂直的趨向,常多用垂直的筆觸畫出,并輔以水平的波光使水面平起來,倒影處理得概括而虛幻,多是先畫倒影再畫較亮的水面及波紋。
活動實踐期,是色彩風景寫生實踐階段。到了寫生目的地后,筆者先帶領參加寫生活動的15名學生,考察整個寫生區的地形,熟悉環境,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就開始讓學生三五成群地在一個寫生點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寫生角度。要求學生盡力避免畫色調雷同、環境相似的風景,應選擇具有明顯特點的、有區別的環境來寫生,更不能重復表現同一角度的同一景物,以免寫生后的作品雷同。
在真正進行水粉風景寫生前,應先進行一些風景速寫練習,以幫助學生構圖和景物的選取組織及掌握透視關系,然后進行簡單的房屋和景物寫生。首先進行簡單的房屋寫生:房子體積感強分面清楚,外光色彩也很典型。可就近選一簡單的小房,如陽光明朗則有冷暖不同的明暗兩面,作畫時應注意分析天空、地面、房頂、墻面的色彩關系與差別。在進行簡單的景物寫生時應注意選擇一種有遠景、中景和近景的畫面,觀察其遠、中、近三景的色彩差別,要求在色調統一的前提下,使畫面具有深遠的空間感覺。要達到這種感覺,除了色彩上的遞變之外,在表現手法上(用筆、干濕、造型)要有相應的處理。最后進行較復雜的街景寫生:街景寫生難度較大,但相對而言,街景主體房屋都是固定的。街景色彩的特點是色彩的純度對比比較明顯,路面及建筑雖有新舊之分,但大體上是以灰色為主的,而街道的裝飾點綴著無數鮮艷的色彩,呈現出一片沸沸揚揚的閃爍之感,所以畫的時候既要表現出這種感覺,畫出豐富的色彩,又不要畫“花”。畫點景人物及車輛等重要細節,只需描畫出感覺上的具體,不要畫得過分呆板、孤立,與畫面的整體風格不相吻合。
調整展覽期,是在寫生過程中進行或寫生活動結束后進行的講評和調整完成作品的過程。寫生過程中的講評與修改:是指學生白天寫生的作品,晚上指導老師逐一進行作業講評,讓學生集體參與,指出寫生作品中較好或不足之處,學生再在寫生作品的基礎上,修改、調整畫面的關系、色調等,使畫面的表現形式統一,畫面完整。
對那些在實景寫生期間來不及修改的作品,在寫生活動結束返校后,學生要在畫室中完成,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整體記憶和主觀表現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記憶、自己的速寫作品、自己拍的一些照片來完成作品。在這時學生畫的作品都較概括、整體、主觀、大膽、熟練,作品也較成熟和完整。
水粉風景寫生的習作展覽,是教學活動的成果展示,是寫生活動方案的重要環節。2002級美術班嘉善西塘寫生活動結束后,在學校成功地舉辦了《水鄉行—02美術班赴嘉善西塘寫生作品展》。15名學生,一周的寫生時間,共60幅精選作品,本次展覽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鼓舞了學生創作的信心。
三 必須有活動總結
風景畫的創作是通過表現大自然來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體裁。一幅好的風景畫并不僅局限于簡單地模仿對象,而是以客觀自然為依據,通過自己獨特的感受,創造性地再現自然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有深刻的詩意和特有的情調。
通過本次寫生活動,學生掌握了風景寫生與靜物、人物寫生相比較而言,風景寫生具有以下的一些特點:其一,光源變化大。風景畫里對光的表現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自然界光的變化必然導致色彩的變化,這種光色特點可謂復雜紛繁,但仍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可循。天晴時,室外景物陽光直接照射,光線集中,光色對比強,投影清楚而透明,物與物之間光色相互反射影響也相當大,調子也更明朗,甚至暗影里也有光流穿過;天陰時,景物明暗對比弱,色彩關系柔和。其二,季節、氣候與地理環境不同,景物的環境色變化比室內的靜物、人物復雜。如早、中、晚的自然景物色彩各有不同,四季色彩更替與陰、晴色彩變化也迥然有異,如西北戈壁灘與江南水鄉色彩格調相差甚遠。這樣無疑給室內的色彩寫生帶來更大變化,也帶來了不同的境界。其三,視野廣闊、深遠、上下、左右距離相差大。與靜物畫相比,風景寫生空間更為增大,透視也更為明顯(包括色彩透視),景物隨空間推遠,其明暗和色彩對比變化比較明顯。
概括、洗練、強調、集中都有一個原則:從生活出發,充分體現自然的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是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領略到的藝術感受。
富有特色的寫生之地首推“江南水鄉”,江蘇周莊、同里、嘉善西塘、桐鄉烏鎮等。各學校美術專業的學生都會在春、秋季云集在這幾個寫生點。在這幾年的寫生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在色彩風景在基礎教學中還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學方法和體系,通常只有水粉、水彩的特性與技法的介紹、習作的構圖等,而真正涉及到風景寫生活動方法的非常少。
在近二十年的美術專業基礎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在色彩風景寫生方法上的研究已愈發重要。色彩寫生是美術教學實踐的一部分,應在整體教學中有明確的位置,每一次寫生活動的安排,都應有教學理解念和教學目標,它是處于哪個學習階段,應完成什么目標,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筆者以浙年藝術學校二年級美術班學生去江南水鄉嘉善西塘寫生活動為對象,在教學活動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究。
一 必須有明確教學目的
風景寫生是美術基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中等專業學校美術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作為2002級美術班是第一次風景寫生,重點應讓學生掌握色彩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教學難點是如何把自然界的景物綜合加工,把看到的最美的東西加以組合,成為一幅完美的畫面;其次是如何把握畫面的總體色調(掌握室外的光色變化)。教學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集中時間通過一定數量的外光寫生作業,使學生掌握風景寫生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 必須有完整的寫生活動過程
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前期準備期、活動實踐期、調整展覽期。
前期準備期,是色彩風景臨摹階段,是在寫生前在畫室中進行的。經過色彩靜物寫生的系統訓練,在對水粉畫的特性、工具和材料的運用,用筆、用色的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通過對優秀的水粉或油畫、水彩美術作品的研讀和臨摹,來學習別人的處理手法,以達到放開眼界、博采眾長、豐富自己的目的。臨摹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風景寫生的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風景畫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后再結合寫生訓練,全面鍛煉學生綜合利用各種手法、處理復雜色彩關系的能力。
在學生臨摹練習的同時進行課堂教學。結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講述風景畫的概述、如何選景、如何構圖、寫生的方法步驟及畫面一般的處理方法。
在臨摹作品的選擇上,筆者選擇近年來較優秀的、印刷精良的、篇幅較大的水粉、水彩、油畫風景作品的印刷品為臨本,內容以江南水鄉或民居為主。教學內容上以透視、構圖為著重點。透視是水鄉蜿蜒的河道、高低錯落的房屋、筆直延伸的街道在畫面中構成的關鍵,是景物中的近、中、遠三種層次的深遠空間的具體表現。構圖上要有統一(色調)、變化(對比),一般采用對比與調和的方法,明暗、疏密、動靜、虛實、高低、遠近、強弱等。寫生的方法步驟中,采用由遠到近的分部進行法,由近及遠的層次推移法,或全面鋪開的統一調整法。特別強調景物中天與水的畫法,順光與背光(逆光)的天空和景物的關系;平靜的水、流淌的水、蕩漾的水的具體表現方法。使學生邊臨摹優秀作品中學習,為寫生打好基礎。
教學中要表現的重點是水。因為水是生命之泉,在江南水鄉它與人們的生活與感情息息相關,所以是水鄉風景中必須表現的繪畫題材。
平靜的水:止水如鏡,清澈地反映出水邊的景物—倒影,倒影的形與陸上的形形成對稱,但在畫面表現為色彩和明暗對比弱。靜水的表現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筆法表現倒影,然后用橫筆表現水紋:水紋的透視關系是近寬遠狹、近長遠短、近強遠弱。
流淌的水:用曲線表現流水的結構與方向,其倒影隨曲線斷續映現。
蕩漾的水:用碎片法,表現平行型的波紋。河邊因行船等活動引起的浪紋即屬此類,有時為局部水面的動蕩,其倒影隨波搖曳斷續可見。轉貼于
風動漣漪:用交叉法,表現微風吹皺水面形成的鱗鱗細波。
“水天一色”也是水鄉風景中的一大特色,是指水面從某個角度望去,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會有其景物的顏色影響。靜水的倒影是垂直的趨向,常多用垂直的筆觸畫出,并輔以水平的波光使水面平起來,倒影處理得概括而虛幻,多是先畫倒影再畫較亮的水面及波紋。
活動實踐期,是色彩風景寫生實踐階段。到了寫生目的地后,筆者先帶領參加寫生活動的15名學生,考察整個寫生區的地形,熟悉環境,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就開始讓學生三五成群地在一個寫生點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寫生角度。要求學生盡力避免畫色調雷同、環境相似的風景,應選擇具有明顯特點的、有區別的環境來寫生,更不能重復表現同一角度的同一景物,以免寫生后的作品雷同。
在真正進行水粉風景寫生前,應先進行一些風景速寫練習,以幫助學生構圖和景物的選取組織及掌握透視關系,然后進行簡單的房屋和景物寫生。首先進行簡單的房屋寫生:房子體積感強分面清楚,外光色彩也很典型。可就近選一簡單的小房,如陽光明朗則有冷暖不同的明暗兩面,作畫時應注意分析天空、地面、房頂、墻面的色彩關系與差別。在進行簡單的景物寫生時應注意選擇一種有遠景、中景和近景的畫面,觀察其遠、中、近三景的色彩差別,要求在色調統一的前提下,使畫面具有深遠的空間感覺。要達到這種感覺,除了色彩上的遞變之外,在表現手法上(用筆、干濕、造型)要有相應的處理。最后進行較復雜的街景寫生:街景寫生難度較大,但相對而言,街景主體房屋都是固定的。街景色彩的特點是色彩的純度對比比較明顯,路面及建筑雖有新舊之分,但大體上是以灰色為主的,而街道的裝飾點綴著無數鮮艷的色彩,呈現出一片沸沸揚揚的閃爍之感,所以畫的時候既要表現出這種感覺,畫出豐富的色彩,又不要畫“花”。畫點景人物及車輛等重要細節,只需描畫出感覺上的具體,不要畫得過分呆板、孤立,與畫面的整體風格不相吻合。
調整展覽期,是在寫生過程中進行或寫生活動結束后進行的講評和調整完成作品的過程。寫生過程中的講評與修改:是指學生白天寫生的作品,晚上指導老師逐一進行作業講評,讓學生集體參與,指出寫生作品中較好或不足之處,學生再在寫生作品的基礎上,修改、調整畫面的關系、色調等,使畫面的表現形式統一,畫面完整。
對那些在實景寫生期間來不及修改的作品,在寫生活動結束返校后,學生要在畫室中完成,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整體記憶和主觀表現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記憶、自己的速寫作品、自己拍的一些照片來完成作品。在這時學生畫的作品都較概括、整體、主觀、大膽、熟練,作品也較成熟和完整。
水粉風景寫生的習作展覽,是教學活動的成果展示,是寫生活動方案的重要環節。2002級美術班嘉善西塘寫生活動結束后,在學校成功地舉辦了《水鄉行—02美術班赴嘉善西塘寫生作品展》。15名學生,一周的寫生時間,共60幅精選作品,本次展覽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鼓舞了學生創作的信心。
三 必須有活動總結
風景畫的創作是通過表現大自然來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體裁。一幅好的風景畫并不僅局限于簡單地模仿對象,而是以客觀自然為依據,通過自己獨特的感受,創造性地再現自然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有深刻的詩意和特有的情調。
通過本次寫生活動,學生掌握了風景寫生與靜物、人物寫生相比較而言,風景寫生具有以下的一些特點:其一,光源變化大。風景畫里對光的表現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自然界光的變化必然導致色彩的變化,這種光色特點可謂復雜紛繁,但仍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可循。天晴時,室外景物陽光直接照射,光線集中,光色對比強,投影清楚而透明,物與物之間光色相互反射影響也相當大,調子也更明朗,甚至暗影里也有光流穿過;天陰時,景物明暗對比弱,色彩關系柔和。其二,季節、氣候與地理環境不同,景物的環境色變化比室內的靜物、人物復雜。如早、中、晚的自然景物色彩各有不同,四季色彩更替與陰、晴色彩變化也迥然有異,如西北戈壁灘與江南水鄉色彩格調相差甚遠。這樣無疑給室內的色彩寫生帶來更大變化,也帶來了不同的境界。其三,視野廣闊、深遠、上下、左右距離相差大。與靜物畫相比,風景寫生空間更為增大,透視也更為明顯(包括色彩透視),景物隨空間推遠,其明暗和色彩對比變化比較明顯。
概括、洗練、強調、集中都有一個原則:從生活出發,充分體現自然的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是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領略到的藝術感受。
1、《江南逢李龜年》原文: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譯文:當年我經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你。
3、此詩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歷五年)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