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節日來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鑒于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三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大力宣傳紅十字會的人道思想,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合作,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爭危險。同時,結合紅十字會業務進行全國的衛生、救濟、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宣傳教育。
這些倡議和作法,受到國際紅十字界的贊賞和支持。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協會理事會于1922年的第二次會議上,根據已經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敦促各國紅十字會認真考慮紅十字休戰日的作法。隨后,第十一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再次審議后,建議在全世界范圍內規定一天為紅十字日。
為表彰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亨利·杜南的功績,國際聯合會于1948年決定將他的生日5月8日命名為世界紅十字日。
“FoodforAll——人皆有食”,這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夢想,也是全球每一個公民的夢想。正因為如此,才有了“WORLDFOODDAY——世界糧食日”,才有了“TeleFood——電視糧食集資”。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于饑餓”。大會為最高權利機構,每兩年開一次會。該組織的出版物為《農業經濟與統計月報》。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自創立以來,不定期地進行了5次“世界糧食調查”。從這些調查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饑餓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在不斷擴大。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糧食調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5-1939年的70個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90%)為對象,按“每天平均攝取熱量低于2250卡界定營養不良,得出的結論是:世界人口的大約半數處于營養不良狀態。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糧食調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1946-1948年的70個國家為對象,所得出的結論是:總的營養水平比戰前降低,除北美、歐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區均未達到基準水平。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糧食調查”,以1957-1959年的80個國家為對象,得出的結論是:發展中國家60%的人口處于營養不良狀態。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糧食調查統計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數據,調查范圍擴大到162個國家。結論是全世界有4.55億人處于營養不良狀態,發展中國家人口的1/4都屬于這個范圍,尤其是兒童和婦女的營養不良更加嚴重。從世界性糧食情況惡化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警告。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于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谷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于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谷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于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于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11月11日光棍節的來歷神話篇據說這個節起源于800多年前,也就是1120xx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
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耶穌到底是不是光棍啊)。此后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后的1120xx年11月11日。
另外一種說法: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Malajisi)。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Luosi?ding)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圣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于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于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
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圣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于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
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后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光棍節攻略目前處于單身狀態,又沒有喜歡的對象。但是心里對自己的另一半肯定有條件和標準的。可以通過身邊的朋友,告訴他們自己的標準,讓他們介紹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和自己認識。認識是第一步,認識后,要是感覺彼此看對眼了,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發展了。
同城交友
通過網絡認識的人,或者是通過相親網站認識的同城的人,彼此了解不是很多,但是在這一天可以和對方一起約個時間,一起出來玩玩,聚聚?,F實中的面對面的交流比網絡交流更能了解一個人。女朋友一般都是從彼此了解后開始發展起來的。
和喜歡的女生約會
自己心中有喜歡的女生,自己平時可能處于暗戀狀態,比較害羞,不敢主動接觸,就一直隱晦著。在光棍節這一天,不能再害羞了,一定要主動大膽追求自己的心動女生,主動約她們出來吃飯,出來玩啊。
向心上人表白
在光棍節這天,想要迅速“”,最好最有風險的一招就是表白。大膽表白,對方要是接受,自己就“了”,擺脫單身了。表白不僅僅是大膽就行的,表白是一個技術活,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主要一點就是抓住對方的喜好進行表白。
個性光棍節說說一、沖動時我真恨不得變成動物,哪怕只是頭賣力的牲畜。聽憑主人的吩咐,不用感受做人的無助?;蛘吒纱鄟韨€移花接木,徹底的做個變性手術。跑到人群中濫竽充數,也好讓同胞們多一條可以選擇的出路。
二、光棍節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看著情侶盯著成績心在流血而已。
三、寒冬可怕,不如孤獨的凄涼可怕;孤獨可怕,不如持續幾十年的單身可怕;幾十年單身可怕,不如明年還收到這條短信可怕。光棍節快樂!
四、現實的打擊讓我雞腸小肚。我最看不慣情侶們當眾親密過度。只要看到有人稍越雷池半步,我就會上前阻止并提醒他們病出口入。結果自然不必贅述,我經常會體驗到肢體語言的豐富。盡管如此我也并沒有減少對此事的關注,反而更覺得有必要加大宣傳的攻勢和力度。
五、光棍節竟然在學校過。
六、吃不著豬蹄兒能看看豬跑也算對我心靈創傷的平復。所以能看到美女的繁華地段成了我最愛的去處。每當看著她們邁著款款的貓步,在我的視線里出出入入,我總是能感受到久違了的心跳并順便痛心一下她們的已為人婦。
七、光棍節快到了!愛我留:我愛你知己留:我懂你兄弟留:我陪你姐妹留:我疼你朋友留:我挺你男友。
八、家有梧桐樹,不愁鳳凰來,事業愛情兩莫誤,盡快!
九、女友幾時有把酒問群友不知群里姑娘可有男朋友我欲離群而去又恐機會流走夜難眠不應有醉何時才能把夢有
十、討厭光棍節,讓我們這些單身無法面對。
十一、光棍不用愁啊,天下的美女參北斗啊,先想自由,努力奮斗,再把錢賺夠啊,愿你早日甜蜜愛情守啊,朋友,光棍節快樂!
十二、光棍節的時候期中試卷陪我過。
十三、光棍節不給大家發糖的班長要跟數學課代表接吻!!!
一個思想家的觀點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一個有一個定范圍局限區域的的思想主流。他不僅引導著國家以及地方政治框架的構建,禮儀規范的形成,而且也對平常百姓的生活有著一定的指引與約束。
在日本人眼里狄生祖徠是一個先儒,是一個有著獨立的人格思想以及理想的政治理念構架的思想家,并且擁有廣泛門生的思想啟蒙教育家。在儒學發達的江戶時期,國學興旺是其大時代特征。而狄生祖徠在江戶時期的貢獻,不漢包括對漢語與日語本質差別的認識,成就了狄生祖徠“古文辭學”,而且對“古文辭學一一祖徠學的語言哲學”的發展,成就了歷史唯物觀下的政治理念構建。
一、漢日語言的分析與古文辭學
狄生祖徠作為日本古文辭學派的創始人,從比較語言學的視角出發,第一個認識到漢語和日語是本質不同的兩種語言。
在漢語傳人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日本人在公元4世紀開始學習漢字漢文。公元7世紀初,圣德太子用漢文親自擬定《憲法17條》,使漢文漢字的學習得到普及,也增加了民間識字人數。到公元8世紀,《古事記》、《日本書記》、《懷風藻》等的編撰,漢字最終被日本人掌握,此時漢字只是為了紀錄日語?!盀榱藢W習、理解并記錄日語,日本人采用了兩種方法:音讀和訓讀。日本通過借用漢字,對其進行音讀和訓讀,并發明了漢文訓讀法,來消化吸收漢字及文化”。日語與漢字漢文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日仁之化。漢文訓讀法(其基本特點在漢文原著上,按照每一個字的訓話意義標注上日文假名。同時,漢字直接錄人,盡量給中國漢字配以日語訓讀,同時盡量避免漢字音讀,即便是日語中沒有的漢字也要根據詞義配上意義相近的讀法。其次,在一些詞下面添加日語助詞以表明語法關系,然后調整閱讀順序)在平安時代已經得到普及日本漢學者普遍用此方法來解讀中國漢文,但狄生祖徠在解讀的過程中,發現了漢文訓讀法的嚴重不足之處,并劉此提出質疑?!叭毡救私淌凇⒅v解經典時多采用這種方法,把漢文加以訓讀,即把漢之顛倒來,按日文的順序長衣解讀中國典籍,并加上助詞或送假名等符號,稱之為‘返h點”’和‘送板名’;二者合稱為‘朗點’”。
狄生祖徠通過中日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德川時代的教育主要是以訓練漢文訓讀法為主就是一個明證。他認為用以往的“漢文訓讀法”并不能理解中國典籍的真正含義,是有缺陷的。他把這種方法稱為‘和臭’”。
狄生祖徠指出“此方學者以方言讀書,號曰和訓,取諸訓話之義,其實譯也,而人不知其為譯也是以和訓回環之讀,雖若可通,實為牽強”但漢文訓讀法后來被活用于荷蘭語的翻譯,繼后又被明治時期的翻譯家們用于洋學的翻譯,對明治時期的翻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古文辭學—祖徠學的語言哲學的歷史唯物觀下的制度構建
對漢語日語的比較研究,狄生祖徠創辦了古文學派。他的古文辭學體系則是,“將古文辭即圣人之道規定為時間和空間無法再現的特殊事物,而賦予其絕對的權威性。并將掌握了古文辭學的少數者視為這一權威的體現者,從而將自己的理解也權威化了。權威化在于解釋的語言從解釋者自身所屬的日常語言的世界被割裂出來,僅僅存在于對象的文本的語言世界,而對于注定只能充當聽眾或讀者的階層來說,是卡知的領域,所以只能服從發話者或作者”。這需要從狄生祖徠所屬的階級,身份地位出發分析其所提出的古文辭學體系。
首先必須要清楚的是,狄生祖徠是親藩的家臣侄子,他的父親狄生方庵是當時的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弟弟即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的侍醫,作為當時的醫生,他的父親習醫兼修儒學。這不僅為祖睞后來接觸權利中樞營造了先天優勢,也為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漢文化啟蒙教育打下良好的氛圍與基礎。
其次,雖然狄生祖徠置身實踐,以自身認識體驗為基礎,指出“凡人能知其所習,而不能知其所未習,譬諸夏蟲不知冰”(人只有有所見有所聞才會有認識,如果所聞狹隘,目光短淺的話,就好比夏生夏亡的蟲子,由于沒有見過冰,也不可能知道有冰的存在。)雖說如此,但階級是有局限性的,以現在的已發展成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思考狄生祖徠的認識觀,雖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在發現和探究真理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只不過是一個過程中人,無法分割,只有人與其所在體系與歷史邏輯性的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地解答疑問。
針對狄生祖徠提出的古文體系,大概可以把它綜述為日本文化啟蒙思想的先期準備。狄生祖徠在古文辭學中指出“言之雖巧乎,孰若目睹。且也徒名無物,空言狀之,故其言愈凡愈并。言之者以臆,聽之者以臆,漫言自悠,莫有底止。徒玩其華,弗食其實。夫言之者,明一端者也。舉一而廢百,所以害也。”雖然語言只能描述事物的一個側面,不能全面的描述事物的整體,如果單純用語言描述事物的換,可能會出現片面或者不完整。這一點與西方的歷史唯物主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人作為主觀意識的存在主體,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一旦出現片面的看事物分析問題的話,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主觀臆斷。而語言作為主體的表達工具,并且根據個人表達能力的不同,出現不同程度的表述錯誤(夸大或者低估)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祖徠在用語言闡述“先王之道”的時候,運用抽象具體化的手法,準確生動地表述出“先王之道”不是關于“理”的議論,而是“具體的,實在的,個別的‘物’”。這一點不難看出,在描述事物的時候,只有抽象的表達是不完整的,只有將“理”具體化為“實物”才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不然只是空談。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看,祖徠語言哲學闡述的內容認識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以及人的認識過程。
對“語言的局限性”的認識,狄生祖徠在《辯名》一書中已有了清晰地闡述“蓋先王之道,禮樂耳。其意以為言之益少,故以禮樂教之。及孔子時,禮樂雖存,人不識其意。故孔子明其意以教之,于是乎學者皆以為義止于是。豈止言之為益少,以廣包莫可遺者,孔子舉一隅而言耳?;蛏云溲陨钋幸约霸斚ぃ瑢W者愈益以為義盡于是,而不知其猶為僅僅一端,害由是生。故孔子欲無言,明禮樂之意,不可一言盡之?!贝蟾畔韧踔?,說的就是禮樂吧。他意思是說,話說的越少越少,所以用禮樂教授。到孔子的時候,雖然還有禮樂,但人們卻不認識它所表達的意思。因此孔子弄明白了禮樂的意思之后教授給大家,然后學習的人都以為禮樂的意思就只是這些了。怎么可能只自這些,說的話越少越好,用廣義包羅了其所有含義,卻以為沒有遺漏的了,孔子只是列舉了小小的一個方面。又或者把自己所知道的深刻的意思與內容更加詳細的講述出來,然而所有的學習的人都以為其含義就是這些,卻不知這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然后弊端就產生了。所以孔子想要不用語言,闡明禮樂的真實含義,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狄生祖徠已經清楚地知道,禮樂對于百姓來說,就是行為約束與制度規范,用孔子所作所為來闡述自己所講述的內容有著一定的權威性,但又明確指出,自己所指出的這些內容,也只不過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歷史是特定時期,特定場合,特定人物,特定情節下才有的不可復制的場景。這不僅沒有否定其語言觀,反而更進一步說明狄生祖徠在闡述“禮”的具體內涵(禮在古揮著國家管理的功能,是社會協調發展的制度保障。禮規定了每個人在家庭、社會、國家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具有社會政治規范和道德規范兩方面的內涵。)的時候,有了權威性的論斷。
這從另一方面來講,狄生祖徠為自己的“古文辭學”畫上了“權威性”的標簽。站在權利持有者的階級立場,極力向被統治階級倡導國家制度規范制作的權威性,在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同時,也得到了被統治階級膜拜性的支持。從古至今,治國安民是“先王之道”的根本,至狄生祖徠生活的時代,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維護社會秩序、經世濟民依舊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先王之道”古今通用,這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社會秩序,具有強烈的經世濟民的實用色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469 類別:民俗
編號:Ⅹ―21
項目名稱:布依族查白歌節
時間:2006年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興義市
簡介:查白歌節是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一帶,布依族的一個紀念性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在興義市頂效鎮的查白村舉行。
走進黔西南布依族山鄉,它的如畫山水和布依人的輕歌曼舞讓人流連,其間有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浪漫氣質。在頂效鎮的查白村,這種感受尤為強烈。這里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一日起連續的3天,布依族同胞要過一個歷史悠遠、情韻凄美的節日――查白歌節。節日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對抗暴殉情的布依族情侶查郎和白妹。
查白歌節是傳統的,過節那天,要由摩公主持查姓村民的祭祀活動。節日的根脈是一個感人的民間傳說,歌師用布依古歌唱祭查郎、白妹。節日的白天要在歌場賽歌,晚上家家戶戶的院子和屋里都是歌場。主人家的“茶水”會遞到每一位客人嘴邊??赡闱f別以為那真是茶,我就有過被“茶水”灌成“大紅臉”的經歷。還有“花米飯”和噴香的狗肉湯鍋。人們被“茶水”滋潤后的嗓子特別洪亮,歌聲也特別真情。節日里,老人的盛裝都是傳統的土布手工制作,中青年包頭的花格帕子也是家里的織布機手工織出來的。
情歌是節日的重要元素,它營造了濃郁的節日氛圍。查老者在回憶當年“趕查白”尋找配偶的時候,對他老伴笑笑,扯開嗓子就唱起了當年的歌:“去年六月查白天/情哥送妹花手圈/情妹送哥花腰帶喲唉/如今還在枕頭邊呵/想起查郎才趕街呀友/想起白妹年年來/要把查白趕到老喲唉/要把小路修成街呵?!碑斈陳矍榈挠洃浺呀浛坦倾懶?這也是傳統查白歌文化的極大魅力。
隨著歲月的流逝,查白歌節也加入了許多現代時尚的元素。查白歌節現在已經是一個大規模的、有數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露天舞臺上拉起了巨型會標,背景的彩色圖片是電腦制作。唱情歌演變為極具氣派的“布依歌王”賽。2009年的第二屆“布依歌王”大賽有州內外的66支隊伍報名。各路歌手都是有備而來,有24支隊伍進入了決賽。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布依族服飾大多由化纖布料制作,節日成為一個游客眾多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