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歌頌老師的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那么,老師的貢獻在哪里呢?老師做了什么樣的稱得上偉大的貢獻呢?我們說,老師最偉大的貢獻在于它傳承了人類的文明。大家都知道人類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人類生命得以延續那是因為自然賦予了我們繁衍的能力。而和延續生命同樣重要的是文明的傳承。那么,像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樣燦爛的人類文明得以延續和繼承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教育,靠的是老師!大家不要以為文明只要通過文字,通過筆和紙記錄下來了就能延續了,不是的!大家不相信可以看看已成為人類文明歷史的三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倫,他們留下的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圖書,你去埃及金字塔看看,到處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是為什么現在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會看著墻壁上布滿的文字發呆呢?為什么這三大文明古國都沒有能夠把自己的文明完整地延續下來呢?朋友們,道理很簡單!因為沒有懂得的人去教那幾個所謂的考古學家,因為這三個國家由于各種原因教育出了點問題。那么,為什么另一大文明古國中國卻能不間斷的延續自己的文明呢?親愛的朋友們,道理同樣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那可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古有八股文,今有3+1,雖然過分了點,但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文明確實是要靠教育和老師來延續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文明靠的是這個社會中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群體來傳延的。大家說,老師承擔了人類文明的傳延,老師偉大不偉大?當然偉大!古人云(說),文以載道,師以傳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文明的傳承我們看到了老師的偉大,我們說這是老師這一神圣職責本身所決定的,這是歷史賦予老師的使命,是外在的。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老師,他們所具有的無私的愛心,他們一輩子“愛”的付出更是對老師這一傳承人類文明之偉大事業的升華!親愛的朋友們,這絕對不是什么空談,那么,來聽聽這些感人的事跡吧。
2004年9月,新華網報道了優秀女教師馬憲華的感人事跡。從1996年到2004年,這位女教師一個人教八門課程,一個人帶六個年齡段,一個人包攬了整個學校的孩子。學校在大山深處,她無論寒暑,每天要繞過四座山,趟過五條河,走過33里路。她說:“我可以無愧地告訴大家,我沒有耽誤過孩子們一節課。”這樣一位只關心特困山區孩子的將來,而不追求自身發展、不追求物質利益、甚至連一節課都不愿拉下的老師,不偉大嗎?!
那么再來看看今年3月份剛剛發生的一個例子,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52歲的殷雪梅老師在護送學生過馬路時,肇事卡車飛馳而來,殷雪梅老師張開雙臂,奮力將走在馬路中央的6名學生推到一旁。學生們安然無恙,但是,她自己卻因為用了整一個的身體去抵擋卡車的強烈撞擊而被拋出25米遠,永遠地離開了她的學生們。送行那天,孩子們都哭成了淚人兒,孩子們都說她比媽媽還要親。這樣一位用了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學生的老師,不偉大嗎?!我們要歌頌的不就是這樣的老師嗎?!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觀看了《安全伴我行》教育片,里面一個個精彩的安全教育小故事讓我受益匪淺。其中《火場逃生〉這個場景個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男孩亮亮和非非發現宿舍著火后,他門沉著、冷靜想對策。首先用濕棉被堵住縫隙,防止煙火竄入。又將床單撕成條,連接成繩,然后利用其繩成功逃離了火海。
在同學們的交流過程中,我還知道了發生火災時,我們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這樣不僅可除煙率達60%—100%,還可濾去10%—40%的一氧化碳。同時我們要匍匐前進,避開空氣上方的濃濃煙霧。另外,發生火災是呼叫往往不易被發現。這時,我們可以用竹竿撐起鮮艷的衣物,最好是紅色的,也可向窗外仍一些不易傷人的柔軟物品,以便引起周圍人的主意,同時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自救方法,想辦法盡快逃離火場。
海倫的家里很富有。1880年,當海倫降臨在這個小世界時,她的爸爸媽媽欣喜若狂、歡呼雀躍。海倫幸福極了!就這樣,在爸爸媽媽的關心下,海倫快樂的成長著。
正當海倫19個月大時,命運卻對他關起了大門。海倫失去了聽覺。后來因為發燒,又失去了視覺和說話的能力,海倫仿佛被扔進了黑暗之中,她在與黑暗斗爭,她在與死神抵抗。她的生活再也沒有了光明和美好。直到安妮·沙利文老師來后。命運之門就又給她打開了一條小小縫。
安妮老師對海倫可是悉心呵護,她教會了海倫思維能力、分辨能力、認知能力。一個個詞語在海倫的手掌上劃過,就像是一本本書被海倫捧著,是尤為寶貴的,而這些“書”讓海倫在7歲時就與其他的同齡小孩的知識差不多了。海倫又從光明中站回來了。
安妮走到花園里,摘了幾朵紫羅蘭。送給了海倫。并在海倫的手掌上寫上:“我愛海倫,祝你考上大學!”海倫又在安妮的手上劃著:“愛是什么?”“愛就像雨水滋潤萬物,它能讓我們的內心感到甜蜜。”眨眼間,海倫明白了。愛是若隱若現的,是若有若無的,只要我們用心愛,就能得到幸福。海倫被感動了,她想到了:只要用心學習,就能用知識回報安妮了。
時間一去不復還,海倫慢慢的長大了,應該考大學了。海倫考著。幾天后,學校公布了成績。不可思議的是海倫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全家人歡欣鼓舞,更為之驚訝!從此,她步入了大學的門檻。大學期間,海倫撰寫了《我生命的故事》以自己戰勝病殘的故事鼓舞了千萬人!千萬人為她留下了珍珠般的眼淚。
海倫畢業后,成為了優秀的作家,共寫了12本著作,分別是:《奇跡締造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石墻之歌》、《我的一生》、《走出黑暗》… …
海倫·凱勒雖然雙目失明、又聾又啞。但她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動了全世界的人們,講的是一位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他告誡著我們該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切。
是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種自強不息的品質值得我們贊賞!這種知書達理的淑女值得我們驕傲!這種身殘志堅的品格值得我們歌頌!海倫·凱勒是一個平凡的女孩,但她卻有著不平凡的精神。她與病魔斗爭,勇敢地走下去,不哭不鬧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生命。
1968年,海倫·凱勒逝世,但她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卻傳給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注:海倫·凱特的名言:
——當一個人感到有一種力量推動他去翱翔時,他是絕不應該爬行的。
——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時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 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 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于過去的創傷,而在于把未來放棄。
初二.十班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因此,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愛父母,才會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性。針對本班學生個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傾向,通過真情體驗,感悟親情,激發學生愛的情感,豐富情感積淀,把親情回報付諸于實踐。
一、設計目的:
1.了解學生家庭,讓學生彼此認識各自家庭成員的個性及貢獻,讓學生了解親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向家庭成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3、讓學生回報親情,把對父母的愛付諸實際行動。4、豐富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積累,激發學生從小有愛心,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 通過填寫作業,用口頭語言或畫面表現家庭成員的個性及貢獻;
2. 、邀請父母參加班會活動,請部分家長謝謝對孩子的寄語
3. 向家人寫感謝信或圖畫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感激之情。
4. 錄制家庭生活的dv。
5、場景設計,渲染環境,奠定情感基調。
活動過程:
一、宣布活動開始:
甲:親情,人類永恒的話題。
乙:親情,人間最美的情感。
合: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我們在家中得到幸福和滿足,家是我們永遠的樂園;可這個中心地并不是聚寶盆,可以供我們永遠享用,而不用付出。現在讓我們從了解家人開始,逐步學會對家人表示感激。無論什么時候,家都是我們一生都難以割舍的地方。重慶市求精中學初二.十班“我愛我家”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回顧篇——走進我家
1.學生認真填寫“家庭寫真”的每一項。2.結合“家庭寫真”所填,用文字或卡通畫描述自己對家人的了解。3.小組交流,選代表發言
4、選取幾個片段,讀家長寫的文章。
5、播放家庭生活的dv。 主持人:家是我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地方,我們從家里得到了許多,可千萬別以為這一切都理所當然。母親的皺紋,父親的白發,是父母操勞的見證,是愛的涓涓印痕,是親情無償地演繹。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嗎?你關注過父母的變化嗎?當我們的爸爸媽媽全力為我們付出的時候,也十分在意我們的反應,我們不要對他們的付出熟視無睹,不要吝嗇對他們說出我們內心的感激,記住啦!趕快,現在讓我們對家里人說一聲“謝謝” ,把我們的感激寫下來,畫出來。5.學生活動,交流三、擁抱篇——體驗親情
1、 親情贊頌知多少
(1) 甲:親情是一種血脈相通的默契,是一種無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勞不是她的目的,收獲不是她的動機,她是人性閃耀的光輝。
甲:多么質樸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贊頌父母的歌、詞;有多少演繹親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頌母愛的名言。
乙:讓我們盡情地用歌唱,用朗誦,用故事來擁抱親情吧!
(2)學生自由地歌唱或朗誦贊美父愛、母愛的歌曲和詩文,講述古今中外關愛父母的故事,課件展示關愛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評析:學生通過課前查找資料、收集相關材料、講述故事,在準備過程中就受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
四、行動篇——回報親情
1、確定回報方案
(1)甲:記得老一輩革命家駐德爺爺在抗日前一年得到媽媽病逝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寫下了這樣一片感人的文章<回憶我的母親〉,請班主任老師給我們講講這篇文章。 (2)班主任講《回憶我的母親》
(3)乙:故事讓我們感動,榜樣為我們引路,名言伴我們同行。父母給了我們那么多的愛,我們已經漸漸長大,我們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呢?
(4)學生討論交流,并確定回報父母關愛的最佳方案。
2、實施回報方案
(1)給父母一份驚喜
送一份獨特的禮物給父母,如自己設計的賀卡或小制作;給父母洗洗腳;最近通過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績或獲得的喜報;一封感謝父母的信……
(2)幫父母做家務事
每天在家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位,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向父母表示關愛。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說說學校發生的事,同學之間的事,自己的心情聽聽父母工作的事,在溝通中積累情感。
3、傾聽父母的感受
(1)甲:聽了大家的回報方案,我們的家長十分的感動。下面請媽媽、爸爸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爸爸、媽媽談感受。
(3)乙: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您們對我們的肯定,您們放心吧,感謝您們對我們的愛,我們也一定把愛回報,回報給你們,回報給親愛的社會,回報給偉大的祖國。
(4)合:最后讓我們伴著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紅花獻給在座的家長。
這樣一剪,就增加了電影的“客觀中立性”――日軍殘殺中國平民的“歷史鐵證”消失了,相反,日軍攻占南京之后的太鼓祭祀,一不血腥,二不暴力,充滿了“文化深度”,居然還一刀不必刪剪,加強了日軍的威武形象。尤其是幾個仰拍角度,把站在平臺上擊鼓的日本武士,在陽光之下,顯出十足的陽剛味,真是一支“威武之師”。《南京!南京!》最后這幾個日軍擊鼓的體育項目,不只教人誤以為是日本大導演市川昆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日本運動員出場陣容的風格,叫人一揉眼睛,還差點以為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納粹德國的萊妮?里芬施塔爾歌頌日耳曼民族的大手筆。
《南京!南京!》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好戲,要點就在這里。觀眾一心以為,會看到的是日軍在南京屠城一個月的足本,引證“死難者30萬”的官方數字。可是導演著墨在“慰安婦”的主體戲,而且還時時強調,日軍殺人有“政策”,要把軍人和平民“嚴格分開”。編導忠于史實,讓觀眾看到,原來慰安婦也有日本女人,其中的一個,名叫小百合,還害得多情種子,日軍主人公角川苦苦相思了一回,浪漫之情,尤為動人。
實際上,《南京!南京!》的主人公,不是高圓圓演的姜老師,不是劉燁演的英勇就義的國軍,更不是范偉飾演的胖翻譯唐天祥,而是面目清秀的日軍角川。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角川在行伍途上,坐在路邊,抬頭凝望著青灰的天空。導演搶先向觀眾提出了角川的“視點”,片中許多情節,包括最后槍殺姜老師,皆以日本人角川的視點出之。電影角色的視點,眾所周知,也是一種話語權。中國的戰爭電影,從《平原游擊隊》開始,話語權都牢牢掌握在李向陽之類的我方英雄手上,然而這一次不一樣了,日本的觀點,也充分“包容”了一下,不但照顧了中日關系,還確保影片能突破框條,解放思想,成為中國抗戰電影系列一座新世代的里程碑。
除了角川,另一個日本軍官伊田,雖然殺人如麻,也有“人情味”的一面:他進了城,逗著中國的小孩玩,給他們糖吃,帶他們一起上街,這個場面,叫人想起姜文的《鬼子來了》。伊田的名言,是“活著比死更難受”這句話,為中國人的老話“好死不如歹活”提供了某種哲理上的“互補性”,也許受了這句話的感召,唐天祥明明有機會逃生的,由于日軍“只能活一個”的規矩,他與一個不知名的老鄉毅然交換了身份,自己赴死了。殉難之前,伊田給他點煙,勉勵他“一路走好”,然后,唐天祥笑著說:“你知道嗎?我老婆又懷孕了!”這句含蓄又辛酸的話,比從前看抗日英烈的標準臺詞“殺吧,中國人民是殺不盡的”之類。有了藝術上的提高。看了《南京!南京!》,我們才會為中國電影在藝術之路上的邁步而可喜,又為這一邁步,畢竟耽誤了許多年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