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環保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幼兒園可以利用所配備的硬件及軟件教學設施對幼兒進行生動、感性的環保教育活動。譬如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flas《會變的小河》、故事《不亂涂亂畫》、《耳朵上的綠星》等都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好素材。其次,教師可以透過簡單的環境保護類的畫報、圖片,讓孩子感受一些環保的基本知識。再次,也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
以幼兒熟悉、喜愛的人物為主,在有趣的情節中受到教育,如故事《搬家》講的是動物村的村民嚷嚷搬家的原因。在故事中,幼兒知道了人類砍伐樹木,使樹木越來越少,猴子無家可歸;工廠排放的廢氣籠罩在天空中,嗆得小鳥直咳嗽,機器的轟隆聲減弱了小鳥的聽力;工廠未經處理的污水,污染了小溪,小魚生命垂危。這樣,幼兒在寓教于樂中易接受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從而樹立較強的環保意識。
在游戲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展示,幼兒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之時,也獲得了很多知識。所以幼兒教師可以將環保教育滲透于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樹立環保意識,在玩耍中接受環保教育。譬如,在過家家等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討論材料的來源———是買呢,是做呢,還是收集我們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呢?讓幼兒展開熱烈的討論并說明理由,教師進行適時的評判和引導,最后形成一致意見:游戲材料應該由大家一起收集并制作,大家把家里不需要的舊報紙、紙盒、洗發水瓶子等帶來放到游戲中給大家使用。教師要強調一定要收集一些無毒無害的廢品。在這些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既體驗了做游戲的愉悅,也懂得了如何減少生活垃圾和再次回收利用廢品的方法,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促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增強教師的環保意識,提高教師的環保素質,通過教師的自身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在幼兒的眼里,教師的形象永遠是慈祥的、美好的;在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威望是崇高的、不可違抗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他們,他們也無時無刻不在模仿著老師。所以在環保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這一優勢。時刻注意以身示范、樹立榜樣、共同參與。教師首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明確的環保意識,絕對不做有損環境的事。教師通過自身的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強化幼兒對環保的責任感。
發動家長參與,利用家庭資源進行環保教育,提高教育實效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中開展環保教育可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環保知識,可以幫助幼兒發展和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與行為。因此,幼兒園應做好家園的協調和溝通工作,盡力做好家長的工作,發揮他們的教育督導作用,尤其要請他們配合幼兒園在家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讓家長在孩子身邊真正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譬如:在游樂場所不摘花折枝,不亂扔瓜皮果殼,不吸煙;在小區、樓道或家里,不制造噪音影響他人的生活;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進行垃圾分類等。
幼兒園也可以適時向家求環保教育的建議,并虛心接受家長的合理化建議,結合植樹節等節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草種花,以此帶動所有的人都愛護環境、保護家園。另外,幼兒園也要向家長提出不管何時何地都要珍惜幼兒萌發的環保意識,如幼兒把垃圾撿到垃圾箱、收集廢舊電池、提醒別人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等,這時家長應給予適當的支持和贊賞。
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節日,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在歡快中學習,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積極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面,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如:團結合作。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從而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增強教師、家長、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班級環境及全園周圍環境(五月二十三日布置操場,張貼宣傳標語“追求童年、追求快樂、追求智慧!”,五月二十三日前各班布置“六一”主題畫展)。
2、以班為單位作好參加活動的準備
(1)排練詩歌表演節目(四月中旬選定節目,五月十一日檢查服裝、道具、配樂準備并在各班教室試排,五月二十日全園彩排);
(2)注意收集制作環保玩具的廢舊物品(紙盒及其它相應材料)
(3)每班設計一個“親子”游戲或其它游戲(游戲計劃第九周交),并做好物品準備工作(物品準備五月二十日檢查)。
(4)各班開展幼兒進行續編故事教育活動,使幼兒獲得續編故事的經驗。
(5)各班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老師共同挖掘和培養孩子的某些“才藝”。
3、各班做好班級內的“二幼之星”比賽時間安排,交一份計劃到園長室。
4、你就準備活動獎品和禮品。
5、做好主持工作準備。
6、利用板報向教師、家長發出倡議和向每個幼兒的家長發出倡議書,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祝活動的配合與支持。
五、活動時間及場地安排
5月26日:慶“六一”系列活動開幕式暨幼兒詩歌表演比賽,并向家長發放“環保”宣傳資料。
5月27日:環保“有用的紙盒”制作比賽;
5月30日:“二幼之星”比賽;
5月31日:慶祝“六一”兒童節“結對子”游園暨頒獎大會。(內容有:幼兒舞蹈表演;器械操表演;頒獎;“結對子”親子游園活動)
三、活動內容與要求
1、幼兒詩歌表演賽
(1)目的: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表現力。
(2)要求:每班準備一首幼兒詩歌;選材符合本班幼兒水平;幼兒人人參與;表演活潑、大方;服裝設計符合詩歌內容需要;有一定的背景、表演道具;朗誦效果、配樂良好。
(3)評獎:
根據表演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舞臺設計、最佳音色獎。
2、環保“有用的紙盒”制作比賽
(1)目的:通過利用紙盒進行環保玩具設計和制作比賽,培養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創新意識、環保意識;進一步樹立教師、家長良好的環保意識。
(2)內容與要求:要求幼兒人人參與,即參與收集廢舊紙盒、紙箱及其他的廢舊材料,參與環保玩具設計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要求幼兒的制作在1小時內完成(主要材料用紙盒,可添加其它廢舊材料)。
(3)比賽形式:以班為單位進行比賽,由帶班教師和生活老師組織指導幼兒制作活動,備課教師到抽簽的其他班跟班檢查、評比。
(4)評獎:根據幼兒的設計和制作情況評出班級獎和最佳作品獎。
4、“二幼之星”比賽
(1)目的:通過開展比賽,促進我園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即幼兒愛說、會說、敢說;培養幼兒大膽展示自我的精神面貌。
(2)內容與要求:要求所有的選手均要參加以下三項內容的比賽:
A、故事續編比賽:選手根據給定的故事線索進行故事續編,續編時要求能按照故事的線索編構出合理的故事情節和結局。
B、才藝比賽:要求選手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表演一個節目;隨后根據其表演節目回答有關的問題(表演和回答問題各4分,服裝2分,滿分為10分)。
C、智力搶答:要求選手們根據主持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分大、中、小三組進行搶答),每答對一題給1分。
(3)比賽形式:各班在進行班級賽的基礎上,選派出3名幼兒參加年級賽,在年級賽中,學前班和大班共選出6名幼兒、中班選出5名幼兒、小班選出4名幼兒參加全園的決賽。
(4)評獎:根據參賽選手的總得分評選出“二幼之星”10名,其余評為優秀選手。
(5)比賽時間:班級賽可在5月靈活進行,年級賽在5月中旬進行,全園決賽在5月30日進行。
5、游園活動
(1)活動目的:使幼兒通過參加游園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六一”兒童節的快樂,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快樂,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培養幼兒與別人合作與交往的能力,并使他們體驗到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游戲內容:每班設計一個游戲項目(親子游戲或其它游戲)。
(3)活動形式:家長可與自己的孩子一同游戲。
四、擴大影響
目的:通過新聞界的報道及廣大家長的宣傳,使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提高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為隨后的招生工作產生良好的效應。
時間:5月20日至6月1日。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是幼兒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今年我園的“六一”兒童節將以開展系列慶祝活動的形式來進行,為了使慶祝活動順利進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使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
二、活動主題和宣傳口號
1、活動主題: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環保
2、宣傳口號:
我有一雙能干的手;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環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會說;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會玩;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環境(班級環境及全園周圍環境);張貼宣傳標語。
2、以班為單位作好參加活動的準備:排練童話或故事劇;抓好幼兒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學習;培養幼兒與不同年齡班級的小朋友交往與和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環保時裝的廢舊物品;每班設計一個結對子游戲,并做好游戲物品的準備。
3、由幼兒園準備活動獎品和禮品。
四、活動內容
(一)活動倡議
1、目的:為了使幼兒能度過一個愉快、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倡議本園全體教師和全體家長積極為幼兒創設歡度“六一”的節日環境與氛圍,共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六一”節的各項活動。
2、時間:20**年5月26日至20**年6月1日。
3、對象:本園全體教師、幼兒和家長。
4、辦法:通過在本園的板報向教師、家長發出倡議和向每個幼兒的家長發送倡議書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祝活動的配合與支持。
(二)系列活動
本次“六一”兒童節活動以“幼兒故事、童話劇表演”、“巧手兒比賽”、“小能人比賽”、“巧嘴兒比賽”、“結對子游園”等系列活動的形式來進行。
1、幼兒故事、童話劇表演賽
(1)目的:通過參加幼兒故事、童話劇的表演,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表現力。
(2)要求:每班準備一個幼兒故事或童話劇;體現人人參與;選材符合本班幼兒水平;表演活潑、大方;服裝設計符合劇情需要;根據劇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講述、配樂錄音良好。
(3)評獎:
根據表演評出節目表演獎、最佳舞臺設計、最佳小演員。
A、節目表演獎:從參賽的12個節目中評出特等獎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7個;
B、最佳舞臺設計獎:從參賽的12個節目中評出最佳舞臺設計6個。
C、最佳小演員:從所有參賽的演員中評出最佳小演員10人。
2、巧手兒比賽(環保時裝設計和制作比賽)
(1)目的:通過舉行環保時裝設計和制作比賽,培養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及創新意識;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內容與要求:要求幼兒人人參與,即參與收集廢舊物品、參與環保時裝的設計和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要求幼兒的制作在1小時內完成(可制作一件上衣或裙子或褲子)。
(3)比賽形式:以班為單位進行比賽,由帶班教師和生活老師組織指導幼兒制作活動,備課教師到抽簽的其他班跟班檢查、評比。
(4)評獎:
根據幼兒的設計和制作情況評出班級獎和最佳作品獎。
A、班級獎:根據幼兒制作的總體情況分別評出特等獎3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
B、最佳作品獎:根據幼兒的環保時裝作品所表現出的創造性和制作的水平、質量評出最佳作品50件給予獎勵。
3、小能人比賽
(1)目的:通過開展“小能人比賽”,培養幼兒自己主動做事的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幼兒動手做事的能力。
(2)要求:要求幼兒能迅速地把放在一起的玩具物品進行分類、整理,并放在合適的地方;要體現分工與合作,并有序地進行。
(3)比賽形式:大班選取“迷你餐廳”來進行玩具、物品的分類、整理比賽;中班選取娃娃家“小人國”來進行玩具、物品的分類、整理比賽;小班在本班級進行教室玩具、物品的分類、整理比賽。
(4)評獎:根據比賽的速度和分類、整理的現場結果分別評出一等獎、二等獎(學前班、大班一等獎2名,中班一等獎二名,小班一等獎一名,其余為二等獎)。
4、巧嘴兒比賽
(1)目的:通過開展比賽,促進我園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即幼兒愛說、會說、敢說;培養幼兒大膽展現自我的精神面貌。
(2)內容與要求:要求所有的選手均要參加以下三項內容的比賽:
A、故事演講比賽:要求選手進行4分鐘以內的故事演講,演講時,要求普通話準確,語調、表情、體態語言與故事情節相符。(滿分為10分)
B、環保時裝表演:要求選手們身著自己設計和制作的環保時裝(可以和爸爸、媽媽共同制作)隨著音樂大膽地進行時裝表演;隨后回答有關環保時裝設計和制作的有關問題。(表演和回答問題各5分,滿分為10分)
C、智力搶答:要求選手們根據主持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分大、中、小三組進行搶答),每答對一題給1分。
(3)比賽形式:各班在進行預賽的基礎上,選派出3名幼兒參加平行班的半決賽,在半決賽中,學前班和大班共選出6名幼兒、中班選出5名幼兒、小班選出4名幼兒參加全園的決賽。
(4)評獎:根據參賽選手的總得分評選出巧嘴兒10名,其余評為優秀選手。(冠軍、亞軍、季軍)
(5)比賽時間:預賽可在4月~5月靈活進行,半決賽在5月中旬進行,決賽在5月28日進行。
5、結對子游園
(1)活動目的:使幼兒通過參加游園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六一”兒童節的快樂;培養幼兒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合作與交往的能力,并使他們體驗到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活動要求:要求幼兒能積極、大膽地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結成對子參加“六一”游園活動。
(3)游戲內容:每班設計一個游戲項目,游戲要求以兩人為單位進行設計。
(4)活動形式:幼兒結成對子后,到各個禮品分發放點領取“六一”禮品,然后和自己的對子一起自由到各游戲點參加游戲。
五、活動時間安排
5月25日:幼兒故事、童話劇表演;
5月26日:巧手兒比賽;
5月27日:小能人比賽;
5月30日:巧嘴兒比賽;
6月1日:慶祝“六一”兒童節“結對子”游園暨頒獎大會。(內容有:幼兒舞蹈表演;環保時裝表演;幼兒故事及童話劇比賽、巧手兒比賽、小能人比賽、巧嘴兒比賽頒獎;“結對子”游園活動。)
六、擴大影響
目的:通過新聞界的報道及廣大家長的宣傳,使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提高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為隨后的招生工作產生良好的效應。
時間:5月26日至6月1日。
【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使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
【活動主題和宣傳口號】
1、活動主題: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環保
2、宣傳口號:
我有一雙能干的手;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環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會說;解放
【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環境(班級環境及全園周圍環境);張貼宣傳標語。
2、以班為單位作好參加活動的準備:排練童話或故事劇;抓好幼兒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學習;培養幼兒與不同年齡班級的小朋友交往與和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環保時裝的廢舊物品;每班設計一個結對子游戲,并做好游戲物品的準備。
3、由幼兒園準備活動獎品和禮品。
【活動內容】
(一)活動倡議
1、目的:為了使幼兒能度過一個愉快、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倡議本園全體教師和全體家長積極為幼兒創設歡度“六一”的節日環境與氛圍,共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六一”節的各項活動。
2、時間:20xx年5月26日至20xx年6月1日。
3、對象:本園全體教師、幼兒和家長。
4、辦法:通過在本園的板報向教師、家長發出倡議和向每個幼兒的家長發送倡議書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祝活動的配合與支持。
(二)系列活動
本次“六一”兒童節活動以“幼兒故事、童話劇表演”、“巧手兒比賽”、“小能人比賽”、“巧嘴兒比賽”、“結對子游園”等系列活動的形式來進行。
1、幼兒故事、童話劇表演賽
(1)目的:通過參加幼兒故事、童話劇的表演,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表現力。
(2)要求:每班準備一個幼兒故事或童話劇;體現人人參與;選材符合本班幼兒水平;表演活潑、大方;服裝設計符合劇情需要;根據劇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講述、配樂錄音良好。
(3)評獎:
根據表演評出節目表演獎、最佳舞臺設計、最佳小演員。 B、最佳舞臺設計獎:從參賽的12個節目中評出最佳舞臺設計6個。
C、最佳小演員:從所有參賽的演員中評出最佳小演員10人。
2、巧手兒比賽(環保時裝設計和制作比賽)
(1)目的:通過舉行環保時裝設計和制作比賽,培養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及創新意識;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內容與要求:要求幼兒人人參與,即參與收集廢舊物品、參與環保時裝的設計和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要求幼兒的制作在1小時內完成(可制作一件上衣或裙子或褲子)。
(3)比賽形式:以班為單位進行比賽,由帶班教師和生活老師組織指導幼兒制作活動,備課教師到抽簽的其他班跟班檢查、評比。
(4)評獎:
根據幼兒的設計和制作情況評出班級獎和最佳作品獎。
A、班級獎:根據幼兒制作的總體情況分別評出特等獎3 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
B、最佳作品獎:根據幼兒的環保時裝作品所表現出的創造性和制作的水平、質量評出最佳作品50件給予獎勵。
3、小能人比賽
(1)目的:通過開展“小能人比賽”,培養幼兒自己主動做事的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幼兒動手做事的能力。
(2)要求:要求幼兒能迅速地把放在一起的玩具物品進行分類、整理,并放在合適的地方;要體現分工與合作,并有序地進行。
(3)比賽形式:大班選取“迷你餐廳”來進行玩具、物品的分類、整理比賽;中班選取娃娃家“小人國”來進行玩具、物品的分類、整理比賽;小班在本班級進行教室玩具、物品的分類、整理比賽。
(4)評獎:根據比賽的速度和分類、整理的現場結果分別評出一等獎、二等獎(學前班、大班一等獎2名,中班一等獎二名,小班一等獎一名,其余為二等獎)。
4、巧嘴兒比賽
(1)目的:通過開展比賽,促進我園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即幼兒愛說、會說、敢說;培養幼兒大膽展現自我的精神
面貌。
(2)內容與要求:要求所有的選手均要參加以下三項內容的比賽:
A、故事演講比賽:要求選手進行4分鐘以內的故事演講,演講時,要求普通話準確,語調、表情、體態語言與故事情節相符。(滿分為10分)
B、環保時裝表演:要求選手們身著自己設計和制作的環保時裝(可以和爸爸、媽媽共同制作)隨著音樂大膽地進行時裝表演;隨后回答有關環保時裝設計和制作的有關問題。(表演和回答問題各5分,滿分為10分)
C、智力搶答:要求選手們根據主持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分大、中、小三組進行搶答),每答對一題給1分。
(3)比賽形式:各班在進行預賽的基礎上,選派出3名幼兒參加平行班的半決賽,在半決賽中,學前班和大班共選出6名幼兒、中班選出5名幼兒、小班選出4名幼兒參加全園的決賽。
(4)評獎:根據參賽選手的總得分評選出巧嘴兒10名,其余評為優秀選手。(冠軍、亞軍、季軍)
(5)比賽時間:預賽可在4月~5月靈活進行,半決賽在5月中旬進行,決賽在5月28日進行。
5、結對子游園
(1)活動目的:使幼兒通過參加游園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六一”兒童節的快樂;培養幼兒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合作與交往的能力,并使他們體驗到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活動要求:要求幼兒能積極、大膽地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結成對子參加“六一”游園活動。
(3)游戲內容:每班設計一個游戲項目,游戲要求以兩人為單位進行設計。
(4)活動形式:幼兒結成對子后,到各個禮品分發放點領取“六一”禮品,然后和自己的對子一起自由到各游戲點參加游戲。
【活動時間安排】
5月25日:幼兒故事、童話劇表演;
5月26日:巧手兒比賽;
5月27日:小能人比賽;
5月30日:巧嘴兒比賽;
6月1日:慶祝“六一”兒童節“結對子”游園暨頒獎大會。(內容有:幼兒舞蹈表演;環保時裝表演;幼兒故事及童話劇比賽、巧手兒比賽、小能人比賽、巧嘴兒比賽頒獎;“結對子”游園活動。)
【擴大影響】
目的:通過新聞界的報道及廣大家長的宣傳,使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提高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為隨后的招生工作產生良好的效應。
時間:5月26日至6月1日。
1環保教育的內容
1.1認識和保護環境的教育。要使幼兒懂得,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人們按照自然生態環境規律,能夠調控、改造、優化環境為人類造福,既要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又要珍惜、保護自然資源。
1.2幫助幼兒懂得一些生物和環境因素的關系,動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動物與動物、植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人與動物的相互關系。
1.3培養幼兒簡單的環保道德行為。如保護綠色世界,愛護花草、樹木、動物,保護水源,節約用水,保持環境整潔等。
1.4向幼兒介紹周圍環境污染及生態失衡的種種現象,如水的污染、空氣中的濃煙、噪音、水土流失、動物滅絕、砍伐森林等。
1.5陶冶幼兒關心自然、熱愛環境的情感。
2環保教育的要求
2.1環保教育與幼兒園各種活動要有機滲透、和諧統一。若將環保活動作為特定的、單列的“大”活動來抓,幼兒易將環境保護定位于特定場合中所學的知識,特定活動中應有的一種行為模式,而無真正知與行的轉變。因此環保教育應以各種形式滲透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在這些活動中,幼兒所感知、獲取的知識是深刻的,所體驗萌發的情感是熱烈的,真誠的,他們從中可易于轉變、生成一系列自發自主的環保探索活動。
2.2處處、時時的環保。放棄周圍生活中的小事,而去擷取那些認為意義較深遠的“大”事,其結果只會造成教育契機的丟失、教育資源的浪費。生活中,處處、時時都蘊含著環保教育的契機:路邊的一張廢紙拾起來放進垃圾桶是環保;斷了的小樹枝綁接上了是環保;為小草、小樹澆水、施肥更是環保。處處、時時的環保教育讓幼兒在感受中積累體驗,在體驗中萌感,在情感萌發中逐步升華為一種理性的認識:每件小事都與環境相關,愛護環境從“小”做起。
2.3注重責任感、自主精神的培養。浮著的地基怎能蓋出堅實的大廈?環保教育不能僅局限于教師設計、組織的環保活動,教師眼中的發現、心中的想法是有限的,而幼兒的發現是無限的。關鍵在于幼兒能否有責任感和自主精神,以環境主人的身份自覺參與,以環保的眼光看環境、看生活。在責任感和自主精神的驅使下,幼兒自然就成為“環保小衛士”,自覺保護環境,不會再出現“嘴上說愛青蛙,嘴里又吃青蛙”的現象。
3環保教育的方法
3.1觀察。我們經常組織幼兒去實地觀察,幼兒在馬路邊觀察到各種車輛排放出的尾氣,在工廠里看到大煙囪里冒出的濃煙,感受到空氣被污染后人會很不舒服。然后再帶他們到小樹林里、草地上及寬闊、美麗整潔的大公園或居住小區等,感受清新的空氣。通過比較,幼兒體會到樹林里,公園內的空氣真清新。懂得樹木和小草都有凈化空氣吸附灰塵的本領。
3.2實驗。教師指導幼兒對某些因素或程序進行控制,然后再讓幼兒觀察其產生的不同后果。例如,教師引導幼兒將兩盆長勢相同的花,一盆放在室外,經常澆水,另一盆放在室內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并不予澆水,數日后在讓幼兒觀察兩盆花有何不同,以幫助幼兒理解植物的生長與陽光和水的關系。
3.3勞動。讓幼兒協同教師在種植園地刨土挖坑,栽種蔬菜、花、小樹,共同澆水、除草、剪枝,在飼養角飼養魚、鳥、蝌蚪、烏龜等小動物,共同喂食、換水、打掃,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樹木、花卉、等植物優化環境的功能,明白人和草、木、蟲、魚和睦相處的重要性,理解水、土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以及人與動植物的關系。
3.4游戲。教師鼓勵幼兒廣泛收集廢舊物品,帶到幼兒園進行整理,分類堆放,作為游戲材料,使幼兒明白有些廢舊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例如,教師引導幼兒將洗凈的冰淇淋盒當作超市游戲中的商品或用來制作簡易“電話”,將舊輪胎當作體育游戲中的秋千或用來練習跳的動作,將舊的大包裝紙箱當作表演游戲中的舞臺或練習鉆爬的通道,使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到廢舊物品的價值,并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學會整理玩具,與同伴分享玩具,了解自己與周圍環境及同伴的依存關系,做到學會關心,和睦相處。
3.5故事。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故事的特殊情感,教師將有關環境保護的要求及正確的做法,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故事潛移默化的引導下,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會環境保護的正確做法。
3.6討論。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和幼兒一起討論,尋求多種答案。比如,引導幼兒認識植樹節時,可一邊看有關圖書、圖片,一邊問幼兒:為什么要植樹造林?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能做些什么?爸爸媽媽能做些什么?啟發幼兒回答,進而引導幼兒為減少環境污染獻計獻策。
3.7家庭配合。教師鼓勵家長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平時,讓幼兒在庭前院后揀落葉、羽毛、紙屑、果皮等,培養幼兒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同時家長自己以身作則,自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周末,舉家外出,上公園野餐,去溪邊釣魚,到沙灘上撿貝殼,強化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對于有些幼兒不便親自操作的活動內容,可以通過幻燈、課件、錄像、FLASH等多媒體手段進行教育。如,組織幼兒看保護森林、保護草地、綠化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等的錄像資料,使幼兒接受直觀形象的環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