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護理培訓

      新生兒護理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護理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護理培訓

      新生兒護理培訓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循證護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院內感染; 系統評價

      新生兒靜脈輸液治療要求的靜脈通路開放,選擇PICC置管,保證了新生兒長期治療時給藥和營養支持的需要。為了讓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置管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水平。我科將循證護理的方法,應用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操作培訓,降低了院內感染率,效果顯著,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由護理部組織,新生兒科護士24人,年齡19~22歲,平均(20.10±1.4)歲,均為中等護理專業畢業,并有執業資格證,參加工作時間0.6~1.2年,平均(0.8±0.3)年,每12人分為一批,共分2批進行培訓。

      1.2方法

      1.2.1理論學習 培訓時間為每周2、4下午各2h,3個月共48學時,其中理論課32學時,實踐課16學時,以講座形式組織學習循證護理的基礎知識,包括循證護理的誕生與發展,循證護理的概念和內涵,循證護理中的實證和臨床應用,自擬循證護理計劃。掌握Cochrane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SR).Meta分析,隨機化對照臨床試驗(Randomined controlled Trials.RCT),臨床試驗(Clinical.Controlled.Trails.CCT)等基本方法。由帶教老師講授靜脈置管的理論知識,學習臨床應用方面的文獻,以尋找來源于研究領域的實證。分析穿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涉及到血管部位選擇,進針角度,穿刺方法,置管時送管方式,穿刺成功后接管方法。強化預防院內感染理論教學。

      1.2.2操作訓練 由帶教老師演示操作方法,培訓對象實際操作,現場討論,評審實證依據,制定實證的操作方法:將尋找的實證集中討論,實證一:血管選擇由于新生兒特殊生理條件,不需特別制動,讓其自由活動,可防止肢體腫脹,肢體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適。對新生兒宜選用相對粗直、血流豐富、易于固定的血管。首選貴要靜脈,依次為正中靜脈,頭靜脈。實證二:進針角度,以60°角度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接觸面積小,進針壓強大,速度快,表皮受損范圍小的特點,35~40°角進針具有穿刺回血時間快,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和靜脈損傷程度輕的特點。培訓時強調對進針角度靈活掌握。實證三:置管中的送管方式。采用邊退針芯邊置入外套管的方法,以避免針芯觸及血管壁,同時外套管又有針芯支撐可順利通過皮膚,置管成功率較高。

      1.2.3循證護理相關證據的收集

      1.2.3.1導管堵塞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但最常見的原因是纖維鞘形成或血栓,有文獻報道[1]:60%的堵管是由血栓引起。患兒因素包括影響循環和/或凝血功能的病變,頻繁使用CCAD采集血標本可引起醫源性失血的潛在危險性,也是導致患兒感染的潛在因素。

      1.2.3.2對靜脈置管的記錄應清楚準確,反應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及用藥情況。置管記錄內容包括:置管日期及時間,穿刺部位,置管功能(如出現回血,抽血量及輸液量)和所使用的靜脈輸液,藥物或沖洗液。對靜脈置管的處理不當可導致發病率、致殘率和延長住院日數的嚴重后果。

      1.3循證護理在新生兒靜脈置管培訓效果的評價方法 采用不同期對研究對象進行評價,即培訓前,培訓結束后兩時點進行。①操作考核。評分標準參照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規范[2],由護理部指定5名具有高級職稱的老師監考,考核內容:完成時間,完成質量,進行打分,取平均分作為操作考核成績。②理論考核:在兩時點采用自行設計的試卷進行閉卷考試,內容包括:循證護理的理論根據,循證護理關于靜脈置管的證據收集,臨床護理文書的制定,新生兒靜脈置管護理4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取Likert5級評分,總分為100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的差異性,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a=0.05,P

      2結果

      2.1 研究對象新生兒靜脈置管操作考核成績比較,培訓前操作考核成績為(89.76±4.75)分,培訓后為(93.38±3.53)分,兩相比較t=4.98,P

      2.2研究對象用循證護理在新生兒靜脈置管操作培訓效果評價,見表1。

      3討論

      新生兒重癥監護,需要采用經外周靜脈穿刺置管,選擇頂端定位于上腔靜脈的通道,與院內感染率相關。通過循證護理,使護理人員全面地掌握了新生兒靜脈置管的相關知識,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為每一操作步驟提供理論依據,降低了院內感染率。

      肢體循環障礙是留置管較常見的并發癥,由于置管后靜脈變窄及道管周圍血栓形成,引起靜脈管腔狹窄,導致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沈諾等研究表明:一次性輸液可有3%的患者因液體壓力變小,軟管內回血處理不及時,導致軟管被血液堵塞,增加穿刺次數[3]。研究表明:在內徑和血流速度相同的血管內,直徑小的留置針對血管壁的物理刺激也小,因此引起的炎性反應也較輕[4]。在護理操作時,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導管阻塞和院內感染。近20年的文獻顯示:置管時嚴格無菌操作,具有資質的護理人員實行置管與維護操作,是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重要手段[5]。1個月的新生兒院內感染數,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的患兒,重癥監護,侵襲性操作等為發生院內感染的一般危險因素。新生兒所處的特殊環境,溫箱光源,溫度適宜,無菌條件好,操作前認真評估患兒情況,評估內容包括:患兒的全身情況,在穿刺過程中是否能保持生命體征的平穩,評估患兒血管情況,確定穿刺部位[6]。由于新生兒不具備自主生理反應能力,應加強巡視,及時處置意外情況。

      綜上所述,采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對新生兒科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置管的培訓,在深入學習相關理論與操作知識的同時,提高個體綜合能力,降低院內感染率。

      參考文獻:

      [1]張世玲,李桂芹.小兒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74-75.

      [2]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護理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46-47.

      [3]沈諾,陳莉.靜脈留置針與一次性靜脈輸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8):72-73.

      [4]American Cent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 Line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 MMWR Recomm Rep,2012,51(RR-10):11-29.

      新生兒護理培訓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新生兒;安全隱患;預防性護理;應用研究

      我院在分析了護理安全隱患基礎上,制定了更具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并將其應用于臨床中,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來我院分娩的125例新生兒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男74例,女51例,日齡在3~18d,按照隨機分層分組法將125例新生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監護人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68例,男40例,女28例,平均日齡(10.4±2.1)d,胎齡6~42w,平均胎齡(38.9±0.5)w,其中足產兒63例,早產兒5例,分娩時體重(3.18±0.24)kg,無陪護病房新生兒12例,母嬰同室新生兒56例,對照組57例,男34例,女23例,平均日齡(11.2±1.9)d,胎齡在37~41w,平均胎齡(39.6±0.6)w,其中足產兒55例,早產兒2例,分娩時體重(3.29±0.23)kg,無陪護病房新生兒8例,母嬰同室新生兒49例,兩組新生兒及其護理人員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安全隱患分析 分析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為制定預防干預措施提供參考,具體安全風險因素包括:新生兒因素,新生兒無語言表達及自我保護能力,加上新生兒機體免疫力低下,皮膚屏障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出生時伴有疾病患兒,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1];護理人員因素,責任心不強、操作技能差、防范意識不足、設施設備操作不熟練及各項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均會誘發安全事件,責任心和防范意識是預防安全事件、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只要護理人員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能有效預防安全事件發生[2]。

      1.3護理方法 我院制定了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定期組織新生兒護理人員學習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職業道德、操作技能、設施設備使用、護理文書書寫及病房管理等,通過不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職業水平;加強基礎護理質量,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如消毒隔離、新生兒喂養等制度,對于母嬰同時新生兒還應指導家屬如何開展新生兒護理,教授家屬如何喂奶、沐浴等,確保在以上基礎護理過程中新生兒不受到傷害;加強院感護理,感染是新生兒常見的并發癥[3],護理人員工作過程中嚴格遵守隔離消毒制度,接觸新生兒分泌物、排泄物等時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定期進行病房空間監測,必要時可進行空間消毒;護理人員減壓疏導,有利于減少工作差錯和安全事件發生。

      1.3觀察指標 新生兒護理過程常見的安全事件包括腕帶遺失、床頭墜落、感染、護患糾紛、紅臀、發錯藥物等,護理質量觀察指標包括技能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及文書書寫,根據觀察指標優劣將其分為優、良、差三類,并對比兩組所占比例;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表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能、護患溝通等,根據調查結果將護理滿意情況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類,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醫學軟件SPSS16.0對患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組間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當統計值P

      2結果

      2.1兩組護理安全情況及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期間發生腕帶遺失1例,院內感染1例,紅臀1例,安全事件發生率為4.4%(3/68),對照組護理期間發生腕帶遺失3例,感染1例,床頭墜落1例,紅臀2例,護患糾紛3例,安全事件發生率為17.5%(10/5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88.2%(60/68),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5.4%(43/5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新生兒臨床護理中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及護理缺陷,屬于醫療機構中風險較高的科室之一,新生兒病房多為無家屬陪護病房,更衣、沐浴、進食等基礎工作多由護理人員完成,因此新生兒護理工作量大、風險高、責任重大,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護理質量觀察指標及護理滿意率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預防性護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在新生兒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菲菲.新生兒病房的護理風險管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4,27(12):348-349.

      新生兒護理培訓范文第3篇

      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作為我國臨床醫學領域中的創新性產科護理模式,在實踐環節往往能夠極為有效地提高臨床康復護理工作的質量,特別是在產婦分娩的護理服務當中,能夠有效減少產婦出現不良情緒的幾率,幫助產婦順利生產。這種優質化的臨床護理模式在實踐環節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具體的技能指導過程中秉承以患者需求為己任的服務模式,具有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1]。本文主要對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住院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究,以此為我國今后的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優化與創新提供可行性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入院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分布為17-34歲,平均年齡(23±4.7)歲;身高分布為150-172cm,平均身高(158.25±13.21)cm;體重分布為51-86kg,平均體重(61.25±7.21)kg。將120例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兩組在平均身高、體重、年齡等方面資料上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產婦接受優質化護理,給予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方面的指導,并在對照組護理服務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護理,根據不同產婦的實際情況,為每一位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技能方面的指導與培訓,幫助產婦更好的掌握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方法。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根據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喂奶后情況、皮膚情況、排泄情況與四肢活動情況,相應安排新生兒護理。

      1.3評價指標

      在臨床護理服務實施前后,分別對住院患者及家屬發放問卷形式的調查,由患者對醫護工作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好。具體觀察指標為,≥85分為非常滿意: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心理狀態積極樂觀,85-60分之間為滿意:癥狀明顯好轉,護理效果良好;

      2結果

      實驗組60例產婦在接受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后,焦慮抑郁及常見病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7.2%;對照組60例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后,大部分病癥消除,部分患者仍有較強的焦慮抑郁感,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1.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我國臨床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優質化護理服務模式逐漸成為臨床醫療領域關注與重視的重點內容。優質化護理模式具體指的是以患者為中心,在醫療行為與思想層面上處處為患者考慮的一種新型醫療護理模式[2]。為了進一步深化臨床護理服務的專業內涵,我國醫務工作者及相關研究人員理應在傳統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創新,讓患者真正得到優質、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3]。針對我國住院分娩產婦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分析可知,產婦的臨床護理與其他疾病癥狀患者的護理服務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分娩產婦在臨床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關注與看護,不僅局限于身體健康層面的護理服務,更需要對產婦的精神狀態以及情感焦慮等情況進行實時監督與指導,以此才能確保產婦臨床分娩以及新生兒母乳喂養的安全性,充分提升產婦臨床康復護理的整體滿意度。

      新生兒護理培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新生兒;病區;護理風險管理;方法;效果

      本文主要對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兒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兒, 其中男108例, 女52例;足月兒120例, 早產兒40例;體重2500~4000 g, 平均體重(3424.00±106.24)g;住院天數7~15 d, 平均住院天數(11.00±1.45)d。其中病危4例, 病重38例。

      1. 2 方法 對所有新生兒病區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分析新生兒病區的安全隱患 針對新生兒病區的護理技術操作較多、新生兒發病急、病情變化較快和治療用藥量小等特點, 詳細分析新生兒病區的安全隱患, 如留置套管針脫、液體滲出、給藥問題、臀紅和溢奶誤吸、查對制度未落實以及因沐浴水溫過高而致使新生兒燙傷等。

      1. 2. 2 完善護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醫院定期召開護理座談會, 將新生兒病區的護理的特點、重點、現狀、安全隱患、避免方法等進行詳細討論。完善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制訂新生兒專科的技術操作流程、新生兒護理的評估表和交接班的流程等。強化醫院的感染管理和護理人員的手消毒制度。護士長負責科室的感染管理, 設置1名感染監測員, 每月對新生兒病區的空氣、儀器、物面和工作人員的手等進行微生物監測。

      1. 2. 3 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新生兒科室需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以護士長為組長, 2名經驗豐富的護士為組員, 并對護理人員每日對新生兒的護理質量進行講評。

      1. 2. 4 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 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實施窒息復蘇的急救演練、專科技能的培訓及考核, 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急救技術;要求護理人員客觀書寫護理記錄, 對危重的新生兒護理文書實施質量控制, 發現并糾正問題。

      比較實施前后患兒的護理缺陷發生率以及產婦及家屬滿意度、護理差錯、護理糾紛投訴和護理的質控評分等各項質控指標。

      1. 3 療效判定標準 產婦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主要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種[1]。該項的評定以本院自制《住院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為依據, 評定的內容有護理人員的態度、護理技能純熟度、耐心度、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及時處理新生兒需求和滿意或信任護士工作度等。每位產婦在出院前需完成評定, 評定人員主要為質控小組的成員及護士長。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160例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 護理缺陷的總發生率為5.63%, (其中留置套管針脫出1例, 液體滲出2例, 給藥問題1例, 臀紅2例, 溢奶誤吸3例)明顯低于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的護理缺陷的總發生率22.50%, (其中留置套管針脫出5例, 液體滲出8例, 給藥問題3例, 新生兒窒息4例, 臀紅10例, 溢奶誤吸6例)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各項指控指標情況 160例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 產婦及家屬滿意度為96.88%, 無護理差錯發生, 護理糾紛發生2例(1.25%), 護理質控評分為(98.00±0.78)分;明顯優于實施前的產婦及家屬滿意度81.25%, 護理差錯發生25例(15.63%), 護理糾紛發生30例(18.75%), 護理質控評分為(87.00±1.26)分;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病情具有變化快、比較復雜等特點, 因此, 新生兒是風險管理的重點對象。對新生兒病區的潛在風險因素實施評估, 并提出針對性較強的預防措施和護理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安全護理管理機制, 可有效提高新生兒的護理質量。本文對本院的新生兒病區實行環境優化、預防感染和重視消毒隔離、完善風險管理制度等措施, 達到護理風險管理有效干預的目的, 提高護理人員的避免風險能力。強化新生兒病區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后, 可發現新生兒病區內隱藏風險, 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應急處理, 預防安全隱患, 提高新生兒護理的工作質量, 進而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2, 3]。

      本研究表明, 本院160例新生兒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 護理缺陷的總發生率為5.63%, 比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的護理缺陷的總發生率22.50%低;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 新生兒家屬的滿意度為96.88%, 無護理差錯發生, 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25%, 護理質控評分為(98.00±0.78)分, 明顯優于實施前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81.25%, 護理差錯發生率15.63%, 護理糾紛發生率18.75%, 護理質控評分(87.00±1.26)分。因此, 在新生兒病區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 能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總發生率, 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 提升新生兒家屬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 醫護人員運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對新生兒病區實施重點干預后, 需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促進其專業水平的提高, 并將風險管理落到實處, 降低新生兒病區缺陷的總發生率, 進而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曾蕾.新生兒病區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觀察.醫學美學美容, 2013(11):118.

      [2] 汪秀華, 宋立弟, 劉戀.新生兒病區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護理管理雜志, 2011, 11(4):292.

      新生兒護理培訓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討產后實施訪視對產婦及新生兒保健的作用并進行評價。方法 選擇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進行分娩的產婦358例作為研究對象,產后訪視在產后14d和28d進行,由專門的醫生負責。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問卷調查。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結果 對研究人群產后進行訪視前后生活習慣及自我護理情況分析表明,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產后訪視;產婦;新生兒;保健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fun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postnatal visitation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care. methodselected 358 cases from 2008 June to 2011 March in our hospital the postpartum visit during the postpartum 14d and 28d, by specialized physicians responsible for. Using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 study population postpartum visiting and living habits and self-car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05 ) illustrated interview effectively improve maternal habits and self-care status, neonatal nursing and neonatal care in interviews before and aft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05 ), visible interview effectively improved neonatal nursing quality. Conclusion the postpartum visit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care have apparent stimulative effe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nursing qual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Key words】postpartum visit; maternal health care; newborn;

      產后訪視是我國婦幼保健工作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一般情況下在產后一個月內進行,在訪視過程中進行專業保健知識的指導和宣傳,并針對特殊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分析。本研究選擇358例產婦進行產后訪視分析,先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的選擇 本研究選擇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進行分娩的產婦358例進行研究,其中年齡分布23.1±4.63歲,最大年齡為34.5歲,最小年齡為19歲,順產產婦為206例,占57.5例,剖宮產產婦為152例,占42.5%。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參見本次研究。

      1.2 訪視方法及隨訪分析 本研究產后訪視醫生均經過統一的培訓,由專門的醫生負責,分別在產后14d和28d進行訪視。訪視主要進行產婦生活習慣及自我護理指導和新生兒護理的改善,其中產婦生活習慣主要包括定期沐浴、適量活動和經常通風等,自我護理主要包括產傷的護理,感染的預防以及乳腺炎的護理等。新生兒護理主要包括新生兒哺乳和新生兒護理等兩個方面,其中新生兒哺乳包括定時哺乳、睡眠后喚醒后喂養和溢奶等,新生兒護理包括體溫護理、臍帶護理和嘔吐護理等[1]。本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問卷調查。

      1.3 質量控制與統計分析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雙錄入,以保證數據的質量。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與百分率表示,統計方法為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研究人群產后訪談對產婦生活習慣及自我護理的影響:對研究人群產后進行訪視前后生活習慣及自我護理情況分析表明,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調查顯示,初產婦在產婦占重要的比例,此部分人群由于初次進行分娩,沒有以往的經驗,雖然在產后有著自我護理及新生兒護理的相關學習,但是存在認知度的不全面系統。故而產后進行專門的訪視是必須要。訪視一般為面對面的進行產后護理知識的指導和宣傳,指導產婦進行合理飲食、適度活動和均衡營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提高新生兒的護理質量和進行早期疾病的篩查[2]。可以做到新生兒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等對產婦及新生兒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更有助于增進新生兒與產婦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3]。由于我國傳統及人們思想認識的不科學,造成了新生兒及產婦在產后出現了許多人為設置的困難,在飲食及個人衛生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這樣問題長期存在不利于新生兒健康和產婦產后的恢復[4]。本研究顯示采用產后訪視對產婦及新生兒保健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質量,故而應加強訪視,并適當增加健康教育,增進相關知識的了解,降低產后疾病的發生率,有效改善產婦的生活質量和促進新生兒的健康[5]。

      參考文獻

      [1] 趙麗坤.淺談產后訪視的時間及內堂[J].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2003,5(12):46

      [2] 譚淑霞,周美香.準媽媽在學校的健康教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7):145

      [3] 黃秀良,莊小星,黎秀瓊.護患行為模式對剖宮產母親行為的影響[J].河北醫藥,2004,26(5):392

      [4] 張素娥.產婦產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5,11(5):33-35

      [5] 張繼紅.加強產后訪視促進婦幼保健[J].現代醫藥衛生,2001,17(14):321-322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五六区|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阿v天堂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