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故事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 居民階梯電價實施后效果評估
居民階梯電價是國家為促進友好型和節約型社會建設,逐步減少交叉電價補貼,理順電價關系,引導居民合理、節約用電而出臺的一項政策。該電價既反映電價成本又兼顧不同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用電多的多負擔,用電少的少負擔,是電力企業為民辦實事的具體措施。
自2012年階梯電價實施后,巴彥淖爾市躉售旗縣的居民受益情況如何呢?通過對近兩年居民階梯電價政策試行情況進行分析、比對,總體而言,巴彥淖爾市躉售旗縣89%的居民,包括低收入和生活困難家庭的電費支出是保持基本穩定的,低于政策出臺前不高于20%的預期目標。具體來看,用電量不同,對居民家庭的電費支出的影響是不同的:如家庭月用電量為170千瓦時及以下的,不會增加支出;家庭月用電量為260千瓦時的,每月支出增加4.5元;家庭月用電量為300千瓦時的,每月電費支出增加16.5元。截至2014年6月底,巴彥淖爾市躉售旗縣居民用戶總數為31萬戶,同比增加2.96萬戶,年用電總量為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0.6億千瓦時。用電量超檔的用戶2.69萬戶,占用電居民用戶總數的8.68%;其中,二檔用戶2.06萬戶,占6.65%;三檔用戶0.63萬戶,占2.03%。
對城鎮“低保戶”和農村牧區“五保戶”家庭設置免費用電基數和第一檔居民電價標準,為每戶每月減免15千瓦時電費。自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巴彥淖爾市躉售旗縣城鎮“低保戶”和農村牧區“五保戶”共計82.24萬戶次,減免電費金額511.94萬元。
從執行情況來看,階梯電價政策出臺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居民用戶節能降耗意識明顯增強,用電量增幅同比下降,2013年居民用電量同比增長17.20%,低于2012年的20.21%。同時,分檔電量劃分充分照顧到了絕大多數居民的基本用電需求,且同步實施配套政策,廣大居民的生活質量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政策執行平穩有序。
二、 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實施后效果評估
“為啥城里用電便宜,而村里的電價卻那么貴?”過去農牧民一直抱怨?,F在好了。為了降低農村牧區用電價格,減輕農牧民用電負擔,自2012年5月1日起巴彥淖爾市躉售旗縣陸續實行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城鄉差別沒有了,農牧民的生活方式轉變了。居民生活用電電價由原來的0.526元/千瓦時降為0.415元/千瓦時,降價幅度為0.110元/千瓦時;農業生產(含貧困旗縣農業排灌)平均降價幅度為0.125元/千瓦時;一般工商業用電平均降價幅度為0.086元/千瓦時。
城鄉居民用電價格存在差別由來已久。以2008年為例,巴彥淖爾市城鎮居民生活照明價格為0.415元/千瓦時,農村牧區同類電價達到0.526元/千瓦時,相差0.110元/千瓦時。其它用電價格城鄉之間也相差0.100元/千瓦時左右。城鄉不同價的主要原因是農村低壓電網老化,改造面不高,線損居高不下造成的。
為改變這一現狀,巴彥淖爾市農電企業自1998年以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多方籌措農城網改造資金26.96億元,共建設和改造完成了110KV變電站7座,線路217千米;35KV變電站81座,線路 758.70千米;10KV線路11789.27千米,配變64.07萬千伏安/9661臺,新建改造低壓線路13431.77千米。工作中克服施工戰線長、整改覆蓋面大、施工環境復雜惡劣等多種困難,同時面臨著同價后農電企業每年將虧損的窘境,圓滿完成了一期、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和第一、二批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及“戶戶通電”工程的建設任務。通過大規模的建設與改造,農村供電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輸配電設施完好率達到100%,供電可靠率超過99%,電壓合格率超過93%。10kV綜合線損比改造前的1997年降低了0.50個百分點,35KV變電容量比1997年增加了123.64MVA,增長率79.15%,10kV配電容量增加了665.45MVA,增長率達到154.78%,農村供電能力增加到900MW,比1997年增加600MW。86%的自然村、80%的農牧戶得以改造,農村觸電死亡人數由4-25人降低到基本為零,縣城和農村售電量比1997年增加了13.16億千瓦時,增長率達到200.95%,翻了3番。第一、二批縣城電網建設與農網改造工程的完成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徹底改變了河套農民及農牧場職工的生產生活,為他們配套電井3000眼,59.4萬畝良田實現了自控灌溉,年節約黃河水10億立方米,增加番茄、脫水菜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00余家,農民及農牧場年均增加收入約300元。工程的順利實施改善了全市電網結構,增強了供電能力,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為實現同網同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全市工農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保障。
在奧運會上,經常會發生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下面,我就給大家講兩個在奧運會上發生的故事吧。
波蘭女運動員奧蒂麗亞•杰德捷澤扎克獲得了雅典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蘭在游泳項目上的第一位奧運冠軍。但更為可貴的是,她把這枚金牌拍賣了,并將拍賣所得的62000元歐元全部捐獻給了兒童醫院用于救治白血病兒童。當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們自己制作的紙金牌掛在她脖子上時,很多人都感動得落淚了。
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劉長春在太平洋上顛簸了21天后,于1932年7月29日下午4時到達美國洛杉磯碼頭。他是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的惟一一名中國選手。因長途旅行體力不支,劉長春在100米和200米預賽中即遭淘汰,但他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
同學們,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就要開幕了,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做一個文明的公民!
霍爾迪.塞拉.依.法布拉,1947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羅那,曾于2005年和2009年兩次獲得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提名。他的多部作品獲得西班牙國家青少年兒童文學獎,西班牙“領路人”兒童文學獎等,幾乎囊括了西班牙所有的青少年文學獎項。
在一座小鎮上,火車站站長塔德歐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穿過鎮中心時他感覺好像踩到什么東西,抬腳一看是一個大寫字母“A”,緊接著他又發現通往圖書館的路上有更多字母。
面對圖書館字母“”,人們會有什么反應?他們能否找到原因?能否讓圖書館恢復正常?這件似乎不可能發生的事如果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該怎么辦?
在霍爾迪的童年時代,歐洲剛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走出,西班牙喘息未定,整個國家都處于物資匱乏的階段。霍爾迪家境貧寒,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讀書的熱情,圖書館成了他心目中的圣地。
閱讀促進寫作,這話很有道理!霍爾迪12歲就寫出了長達500頁的小說,且不管小說質量如何,單這字數,對一個少年而言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一個荒廢已久的圖書館,堆滿了無字天書……是書被下了魔咒,還是人為所致呢?文字從書中脫落,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能寫出這樣一本書的人,必定對圖書館很熟悉并很有感情,作者霍爾迪恰恰是這樣一個人。
了不起呀霍爾迪,沒準兒你將來能成為大作家呢!
霍爾迪17歲高中畢業后,沒有條件讀大學了,但他從來也沒有放棄學業。白天,他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晚上,去技術學校繼續學習。
對不起,我遲到了。
你辛苦了孩子,趕緊坐下來吧!
21歲時,霍爾迪走進了文藝圈,他在馬德里一家電臺做節目,業余時間給當地報紙撰寫文章。他的寫作才能終于得以施展!
歡呼吧,球迷們,為馬德里競技!
憑著對寫作的熱愛,霍爾迪在電臺工作兩年之后,毅然辭去相對穩定的工作,成為一名專業作家。
創作當然不能閉門造車,霍爾迪開始了他的旅行生活,全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霍爾迪開始并沒有專門為青少年寫作,但是他的作品內容豐富多彩,很受孩子們歡迎。
霍爾迪逐漸成為兒童文學作家,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的作品幾乎囊括了西班牙所有的兒童文學獎項。根據調查,霍爾迪的作品在西班牙圖書館最受兒童讀者喜愛。
孩子,沒有穩定工作,你怎么生活?
放心吧,我相信寫作可以養活我!
先生,您的旅行經歷真精彩!
請您為我們寫一些好玩的故事吧!
提到怎么想出“無字書圖書館”這樣一個故事,霍爾迪這樣說:“圖書館總是讓我著迷。在那里,有數不清的書被遺忘,它們蒙上了灰塵,也許很多年都沒有人讀過。而對我來說,一本沒人讀的書是一本悲哀的書,它會慢慢死去?!?/p>
書也會死去?講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不難,難的是怎樣令人信服,這需要大量細節描寫來支撐你的觀點。
當然,每一個故事都有結局,我們都喜歡“大團圓”――壞人被戰勝,問題被解決。無字書圖書館怎樣才能恢復生命?我想請你去書中尋找答案。等你讀完這本書,有心的讀者會發現,你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離奇的故事,還有關于寫作的奧秘。
“松堡王國”是兒童家具的一個品牌。我的房間全部是這種家具。一張床、一個書桌、一組衣柜,全部是原木色的。有專家說,住在原木色房間里的孩子會更加聰明。
床是有踏板樓梯的上下床,我睡在上床,下床是客床。如果姥姥來了,就住在下床陪我睡覺。
我的房間布置的可漂亮啦!房間貼的是淡紫色有立體感小星星的壁紙。小紅綠格子的窗簾。
房間里有很多玩具。有陪我睡覺的小枕頭叫“班布庫k”,陪我玩的毛茸茸小熊“班布庫麗”,坐在書桌邊地上陪我學習的“泰迪熊”,趴在書架上看我寫字的“金龜子”。書架上擺放著我喜歡看的各種書籍。床頭擺著美麗的小兔,調皮的小猴,憨憨的小豬等各種各樣的卡通玩具。對了!墻上掛著一把吉他,它可是我參加舞蹈匯演現場抽的三等獎呀!
很看得出,他有自知之明,也看的出他是快樂的,快樂就好。等他該看的動畫片看完,我安排他就寢,他從《餅干警長》的場景中回到現實生活中,他開始發愁了,他說,明天老師讓我講故事,我不會講怎么辦?你快教教我,我說,現在睡覺,明天你隨便講一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吧。
講《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聽眾還小,在他提出無理的要求時,我都會先給他講這個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被打回原始狀態。講故事的收效還可以,大約有一半的幾率小聽眾聽后會放棄無端的要求。隨著慢慢長大,孩子寧愿百分之百放棄要求,也拒絕接受此類教育。他的原話鏗鏘有力,你別講漁夫的老婆了,我都聽了一百遍了,我不買了還不行。一兩年沒給他講如此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了,小聽眾斷然放棄了再一次聆聽的機會,只好沮喪的說,算了,我還是明天講《三只小豬》的故事吧。
《三只小豬》的故事最早是孩子在內地上幼兒園時,老師給他講的故事,后來我專門給他買了碟片,在動畫片看厭的時候,他會連續播放《三只小豬》,時至今日,他未必可以囫圇個的講出故事情節。更別說什么繪聲繪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