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一數學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優課堂教學
1.利用好奇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對新生事物都有好奇心,并希望盡快地了解和掌握所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點燃學生心中的好奇之火,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利用自尊心、好勝心,在學生中開展生動活潑的練習和競賽活動
一般來講,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爭強好勝,不甘落后。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可采用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激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不斷提高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3.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課堂教學中,每學習一項新知識,學習目的要清楚,使學生真正明白,并理解學習這一知識的意義和作用,這樣就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始終保持高度的有意注意。
二、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藝術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目的所采用的途徑和程序。它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它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制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就是這個道理。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的掌握、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形成,它在優化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精講概念,開發思維
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要教好數學,首先要使學生掌握有關數學概念。在教學中要在講清概念上下功夫。在講授數學概念時,要按學生的注意規律和思維特點,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注意聯系生活的實際運用具體的、生動的事例,引導學生把感性材料進行抽象,上升到概念,進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例如在講授“時、分、秒”這幾個概念時,可在教學前把鐘表擺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認真觀察,在他們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再進行講解,學生便能掌握時、分、秒的概念。這樣既節省了課堂的時間,又使學生理解深刻,記憶牢固。
2.根據知識間的內要聯系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運用
根據遷移、滲透等規律,知識都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的。這就為知識之間的遷移和滲透提供了前提。在教學中,既要使學生充分運用舊知識,又要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內容,這樣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舊知識和技能產生廣泛的遷移,提高新知識的鞏固率。滲透則是知識遷移規律的具體運用,就是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前面知識時適當地,有目的地為后面學習打基礎,做準備,減少坡度,促進知識的遷移。無論是遷移還是滲透,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3.抓好精練,鞏固提高
精講固然重要,精練亦不可少。特別是對小學生,練習量不宜過大,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即正確地處理講與練的關系,才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三、培養學生基礎技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重點、難點。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解決,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辦法。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運用補充,改變條件或問題,進行擴題、縮題訓練、畫紅段圖訓練、自編自解應用題訓練等等。
四、因勢利導轉化學困生,全面提高教學藝術
1.滿腔熱忱地轉化學困生
學困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愛。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奉獻愛心要用關懷的目光多看他們幾眼,巡視作業時在他們身邊多停留一下。通過師生感情交流,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努力轉化差生,全面提高教學藝術。
2.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注意聽講的習慣是重要的。主要用從看、聽、想、答四方面著手培養的。看——向前看,仔細觀察教師講的內容;聽——認真聽教師講解;想——開動腦筋想問題;答——大膽回答問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提高教學藝術,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這些習慣。
五、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只有學好數學才能輕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有著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習題教學是數學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習題教學中學生往往容易走進誤區:其一,老師出一題,學生看到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題,這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成為解題的機器;其二,學生只會跟在教師的后面去思考,完全沒有自己獨特的解題思維和見解;其三,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題,達不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對知識的掌握也比較死板等等。那么,我們在進行習題教學時,如何才能發揮習題教學的優勢,使學生知識掌握得更加靈活,養成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解決問題的習慣。本人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和做法。
1高度重視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
大部分學生認為理科就不用背誦那些繁瑣的知識點,而數學雖然是三大主課中的一種,但學生也將他看似為理科,在他們腦海里輕視了課本中的定義、公式等理論基礎知識。在學習當中他們只重視習題的解題率,通過題海戰術的不斷磨煉來達到解題的高準確率。但是這樣做的效果卻不怎么理想,有時不但解題效率沒有提高,而且大量的習題也使學生身心疲憊,逐漸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厭煩的心里。就此現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我們把學習比作蓋高樓。基礎知識是地基,高樓大廈便是我們的解題能力。只有地基非常牢固和扎實才能撐起壯觀的樓房。如果地基不牢固,即便撐起高樓也只是短暫的曇花一現。
習題教學課中,我們也能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重視度,例如:在等差數列的習題教學課中,我們在講述典型例題之前可以將等差數列的所有知識點從頭到尾先帶領學生回想一遍,然后給學生留有查漏補缺的時間,最后進行考察。而且在講述每道題之前再將所能用到的公式、定義復習一遍,這樣通過反復的復習和強調,學生便會更加注意他們,從而在學習當中更加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2激發學生對試題教學課的興趣
“習題教學課”讓學生聽了覺得這就是讓他們做大量的習題,一下子就失去了激情,面對學生這種偏激的理解,我們不但要加以糾正,也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習題教學課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2.1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優點。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這種優勢給學生營造更加直觀、輕松的教學環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立體幾何的學習,高中生的立體感普遍都比較匱乏,在普通的教學方式中想要提高學生的立體感也比較困難。而多媒體教學就能更加形象地加以展示,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立體感。如2009年寧夏的高考題:如圖,三棱錐P-ABC,已知PAB為等邊三角形,PAAC,PBBC。(1)求證ABPC。(2)若PC=4,且平面PBC平面PAC,求三棱錐P-ABC的體積。
學生對三棱錐的立體感比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立體感還要差,教師在講解這道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三棱錐的空間感,并提示作出輔助線——過A點做ADPC,垂足為D,連接BD。學生通過多媒體的顯示立體感覺比較強了,對解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2.2學生扮演“小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的感悟能力很強,創新思維也很發達,而且有比較強的表達能力。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這種本領,數學的習題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地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把他們自己的解題思維和過程講述給其他學生,當然這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或在典型例題講述之后,確保學生的解題思維是正確的。這樣做不但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會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并且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初識數列時我們會做一些找規律填空的習題,這樣比較簡單的習題學生在教師的例題講解之后就很容易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么我們可以通過這樣兩道例題來打通學生的思路:(1)2,4, ,16,32, ,128;(2)1,( ), ,2,( ), ( ),( )。這兩道試題來舉例。我們不難發現第一題的規律是2n,第二題的規律是( ),所以這兩題的答案:(1)2,4, 8 ,16,32, 64 ,128;(2)1,( ),( ),2,( ),( ),( )便迎刃而解了。在弄明白這兩題的解題思路之后我們可以給出類似的題目如:(1) ,4,9,16,25,( ),49;(2)-1,( ), ( ),( ),-( ),( ), ( )。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并將自己的答案講述給其他同學。
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能夠馬上學以致用,體會知識的實用性。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從而擁有自己獨特的、靈活的創造性數學思維,并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2.3采用比賽的方式: 比賽能夠激發學生的斗志。在習題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比賽,對成績優秀的小組給予相應的獎勵。如習題教學中對知識點、公式的鞏固考察,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搶答的比賽方式進行。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中來。這樣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輕松活躍的教學課堂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問題式教學,通過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 這是每個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對此, 我在數學教學中, 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創設情境, 引起興趣
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 教師創造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 提出有關的問題, 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 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創設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因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 從而使其注意力、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 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富有情趣地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 引發學生探求知識奧秘和愿望。
例如: 在教學《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征》時, 先提問: “能被2、5 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當學生輕松回答后, 教師再問: “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否也有類似的規律呢?”有的學生可能受前者的影響回答: “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是這樣嗎?同學們一試, 象13、23、29、56 等都不能被3 整除, 顯然這不是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征, 這時, 教師憑借已有知識推出一些是3 的倍數, 然后確定其中一個數, 調換各數位上的數字, 如l35 與換位置531、153、315、351。讓學生檢驗與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 的倍數, 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現它們仍然是3 的倍數, 這說明能被3 整除的數與其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無關。“那么這里邊有什么奧秘呢?”不等教師提問, 學生自己便會積極思考起來, 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 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 誘發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這時展開新課教學, 就能使教學效果較佳。
二、導課新穎, 產生興趣
成功的導課, 不僅能訊速安定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造成學生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 從而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例如教學文字題時, 課一開始, 教師一言不發, 在黑板上板書: “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學生睜大眼睛, 感到很奇怪。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縮句。這時, 學生忍不住了問老師: “這節課不是語文課! ”老師還是一言不發, 等學生縮句后, 教師又在這句話的下面寫上“45 加上18 的和, 乘以它們的差, 積是多少?”再要求學生縮句, 這時, 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搶著回答。這樣的導課, 不僅抓住了解答這道文字題的關鍵, 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探索新知, 激發興趣
在教師的指導下, 讓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識, 并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 又激發了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征時, 讓學生把三根小棒分別擺在不同的數位上, 于是組成了許多數: 111、12、102、210、10101 等等, 經檢驗, 這些數都能被3 整除。可見三根小棒無論怎樣擺, 都能被3 整除。然后再讓學生分別用4 根、5 根、6 根、9 根小棒擺成不同的數。這些數是否能被3整除?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 不僅探索了新知, 而且激發了興趣。
四、動手操作, 提高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 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 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 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 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 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 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中“移多補少, 使兩者一樣多”的應用題時, 教師準備許多圓片讓學生操作, 從多的一行取幾個移到另一行, 使兩行的圓片一樣多。學生的操作興趣非常高, 起初是笨拙地一個一個地移, 然后就有學生發覺可利用求平均數以后來移,最后學生又發現了一種更簡便的算法,利用求兩者的“差”來移??。通過動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而且在多種感官的運用中, 學生們學到了探索新知識的一種方法, 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運用直觀, 發展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 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運用生動的語言, 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例如: 在教學相遇問題時, 教師做了兩個活動的彩色小人, 貼在黑板上, 首先出示準備題: 小華和小明同時從甲地到乙地, 小華每小時走4 千米, 小明每小時走3 千米, 4 小時后兩人各走多少千米?讓學生移動小人演示1 小時, 2 小時, 3 小時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師提問兩人除了從甲地去乙地這種走法, 還可以怎樣走?有的學生說對著走, 于是教師又問: 如果兩人相對走會越來越怎樣? 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通過提問引出新課, 于是教師把準備題改為: 兩人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走來, 3 小時兩人相遇, 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1 小時、2 小時、3小時走的路程及相遇過程, 使學生悟出兩人3 小時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兩地相距的路程, 進而啟發學生: 兩人相遇后還可怎樣走?繼續走下去, 兩人相距就越來越怎樣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準備題再改編為(相背而行)兩人同時從某地出發相背而行, 小華每小時行4 千米, 小明每小時行3千米, 3 小時后相距多少千米? 通過運用同一教具演示, 使學生對速度、時間、路程三量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六、巧設練習, 增添興趣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它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所以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 既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鞏固所學的知識。
例如教學比例應用題后, 教師設計這樣一道題: 一輛汽車3 小時行138 千米, 照這樣計算: 5 小時行多少千米?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看看誰想的方法最多, 這時, 同學們爭強好勝的心理表現出來, 人人積極思考, 竭盡全力尋找與眾不同的解答方法。
當同學們說出用歸一法, 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 教師接著說: “還有沒有其他的解答方法, 請同學們討論討論。”這時課堂氣氛又活躍起來, 過了一會兒, 一個同學舉手回答: “也可以用分數的知識解答。把3 小時看作占5 小時的3 /5, 根據已知一個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求這個數,列式: 136÷3 /5。這樣, 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增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七、課堂小結, 保持興趣
一、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敢于創新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能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于發表意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當學生的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例如:教學“小數四則運算”時,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超市購物”的情境,變教師身份為“參與者”,與學生一起邊游戲、邊學習。在如此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的思想就會無拘無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間,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作了心理和思想準備。
又如:教學“可能性”時,一位特級教師是這樣把學生帶入課堂的: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生:喜歡。
師:你們玩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嗎?
生:玩過。
師:好,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游戲。
師:“一、二、三,石頭、剪刀、布”。
生:學生隨老師的口令一起做游戲。
師:贏老師的有哪些同學?輸老師的有哪些同學呢?與老師平手的呢?
生:舉手表示結果。
師:贏的同學不要驕傲,輸的同學也不要灰心,我們一起再來玩兩次,看看誰贏誰輸。
生:學生隨老師的口令做游戲。
師:在剛才玩游戲的過程中,你們覺得玩的結果有幾種可能?哪三種可能?
生: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像這樣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知識:“可能性”。
這樣老師通過和學生一起玩游戲,把老師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學生的思維又怎么會被封閉呢?這是在十分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取得的一種獨創性的效果。
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創新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教學中采用以舊引新、溝通引趣、制造懸念等方法,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過程,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可貴的“創造火花”。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教師采用激趣引入,促進學生進入興奮狀態。教師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一個數字游戲,看誰能難住老師,只要你們任意說出一個自然數,老師就能立即判斷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同學們爭先恐后發言,都想難住老師。有的學生說出了很大的數,結果老師不但說得快,而且判斷準,同學們感到非常驚奇,都很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竅門”,這樣很快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誘發了他們的創新激情,這時老師抓住契機,引入新課,在新課進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以高昂的熱情與教師和諧互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善于創新
思維起源于問題,學生積極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運用直觀形象的材料,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要愛護和培養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勇于提出各種新的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起點。生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基礎。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創設學習情境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深入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喚醒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當然,創設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采用小故事、謎語、寓言故事、音樂欣賞、游戲等形式。
四、鼓勵求新立異,使學生勇于創新
求異是創新的前提,有求異,才會有創新。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對某一個問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去觀察、思考、想象,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例如:簡便計算。25×24,可以用25×4×6,也可以用25×8×3,還可以用(25×4)×(24÷4)……學生是有創新潛能的,他們喜歡標新立異,喜歡當眾說出不同的見解。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引人爭議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到底在哪里?有人說在于老師教學的好壞;也有人說在于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有人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的說法,其實并不全面,但是也并不能給予否定,其中的每一個方面都是對高中數學教學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而想要搞好高中數學教學,就應該全面的考慮到絕大部分可以影響到高中數學教學方面的問題,以此來使得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質的提升。而想要教好高中數學,以下的幾個方面,在我看來是絕對重要的。
一、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是重中之重,高中生,還依舊處于一個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幾乎大部分的學生多少都有些逆反心理,這對于老師的教學來說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條件,而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就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個對數學學習擁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能更好地在課堂上配合老師,并且在課下能夠更好地去完成作業、預習和復習,這種學生想必是每個老師都會喜歡的,而且學習成績也必然不差。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沒有一點興趣,上課不能認真聽講,課下也不去完成作業,更別提預習和復習了。這兩種學生的比較和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上,下更多的心思和努力。
老師是必須要對學生進行興趣的養成的,但養成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非一日之功,而一個好的開始確是一個可以使興趣養成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在高中學業剛開始的階段,學生都會感覺到新奇,有趣,有著想要好好學習的強烈求知欲,而這個時候,老師千萬要不惜花費時間,讓學生在這個起始階段上,對數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老師的教學方法的選擇
老師的教學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故而老師的教學方法則是高中數學教學的基礎。老師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影響著學生們的課堂效率,而為了課堂效益的最大化,老師們教學方法的選擇,目的則包括著以下幾個方面:
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們有想學的欲望。
老師的講課必須清楚明了,讓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聽得懂。
更好的讓學生參與進來,了解學生們的學習進度。
老師們的教學方法應該跟隨學生的掌握程度和所教知識的難易程度為依據進行選擇,力求使課堂效益達到最大化,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數學。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
學習方法的選擇并不全部取決于學生,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很大一部分是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方法的。所以,老師們應該做的是指導學生們去選擇并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所謂的高效率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牢固的掌握最多的數學知識。而為了達到這個必要的目標,老師應該讓課堂更加的有條理性。舉個例子:課堂上老師不停的去講解知識點,把所有要講的知識點講完以后,再給學生們數學題,讓學生們思考并解答;跟每講一個知識點,就舉出一個相關數學題讓學生們思考并解答相比較。第二種方法就比較能讓學生們接受,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掌握每一個知識點,而且學生們在私底下復習的時候,對知識點的整理和理解也更加的有條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好的有條理的學習方法。
想要達到高效率的學習,也并不只是有上邊舉例的一種方法。老師們所應該做的,就是在一定的時間里有效的指導學生們的數學學習,并不斷培養學生們學會獨立自主的學習,并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參與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們自己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
以上三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對于數學的教學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這三個重要的方面,每一方面和每一方面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必須要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使數學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數學作為一個“靈活”的科目,是要我們更加靈活的去對待的。教好數學對老師來說不失為一個艱巨的挑戰,老師們應該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心態更加用心的去教這門課程。即便高中數學作為高中生所有科目里最為“困難”的一科,可我相信,這些所謂的“困難”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通力合作下,都將會迎刃而解。老師和同學們的同心協力,一定能夠使我們的高中數學的教學迎來最為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李格.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J].現代農村科技,2015,04:64.
[2]李世青.探討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5,18:150.
[3]李毅.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