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王翦將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手術安全檢查表;并發癥;死亡率;評價
手術管理是人類健康管理重要組成部分[1],手術并發癥和死亡率是值得重視的臨床問題[2]。手術相關死亡率為0.4%~0.8%,手術并發癥發生率3%~17%[3,4]。研究資料表明約半數手術并發癥是可以避免的[4,5],努力制定并實施降低手術感染或麻醉意外能夠使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下降[6,7]。手術外科團隊的技能和協作也與手術不良事件發生率有直接關聯。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推出確保手術患者安全指南[8],隨后19項手術安全檢查表應運而生[9],本研究觀察19項手術安全檢查表對降低手術并發癥和死亡率的影響。
手術安全檢查表(根據WHO手術安全指南)
麻醉誘導前手術團隊口述證實:患者身份,手術部位和步驟,知情同意書
手術部位標記
脈氧儀安置及功能測試
手術團隊成員清楚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及急救措施
患者呼吸道和誤吸評價,合適的器材和輔助設施
失血量
切皮前整個團隊(護士,醫生,麻醉師,其他相關人員)口述:
所有手術團隊人員的名字、角色
再次印證患者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步驟
預期危險事件及應對措施
手術醫師敘述關鍵的和非預期步驟,手術過程及持續時間,預期失血量
麻醉團隊檢查患者特殊情況
護理團隊檢查無菌操作、器材情況,其他相關事項
印證切皮前≤60 min應用預防抗生素,或抗生素應用禁忌情況
印證并展示全部影像資料
患者離開手術間前:
護士向整個手術團隊大聲敘述物品或器械名稱、數目校對
記錄操作名稱
檢查針具、棉墊、器械數量完整與否
標本正確標示,包括患者名字等
設備或器械運轉情況是否完好
手術醫生、護士、麻醉師記錄患者管理注意事項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 干預前后對照研究。研究地點:鶴壁市人民醫院,鶴壁煤業公司總醫院,安陽腫瘤醫院,鶴壁京立腫瘤醫院。研究時間: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年齡≥16歲, 進行非心臟手術患者納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研究分為兩個階段: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未實施手術安全檢查表為對照階段(對照組,3733例),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實施手術完全檢查表為研究階段(研究組,3955例)。手術安全檢查表內容見表1示。手術安全檢查表內容以書面形式、展板、圖片、授課等形式對手術團隊進行培訓并考核。
1.3 資料采集 圍手術期資料包括患者人口學特征,手術步驟,麻醉種類,安全指標;手術后30 d隨訪資料包括并發癥和死亡。并發癥包括:急性腎衰竭、手術后72 h輸細胞≥4 u、心臟停搏心肺復蘇、深靜脈血栓、心肌梗死、非計劃插管、使用呼吸機≥48 h、昏迷≥24 h、肺炎、肺栓塞、卒中、切口裂開、手術部位感染、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OR值 計算、療效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4家醫院(鶴壁市人民醫院,鶴壁煤業公司總醫院,安陽腫瘤醫院,鶴壁京立腫瘤醫院)參與手術安全檢查表實施研究,共3955例(研究組)16歲以上非心臟外科手術患者進入分析,并與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3733例(對照組)手術患者比較。實施手術安全檢查表后并發癥發生率由原來的11.0%下降為7.0%(P
3 討論
WHO手術安全檢查表的制定和實施明顯改善手術預后,手術后并發癥下降36%,死亡率亦顯著降低。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表明手術安全檢查表的實施能夠顯著改善手術患者安全性。手術安全檢查表的使用涉及手術系統和手術團隊行為的變化,為了有利于手術安全檢查表的實施,所有參與醫院均按照統一的培訓模式對手術科室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以保證手術安全檢查表在各家醫院的順利并正確實施。此外,手術安全檢查表制度要求在多個方面進行改變,如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是在手術室而非手術前病房內使用,手術安全檢查表增加口述合理抗生素應用,這樣可使依從性提高;這一措施可使手術部位感染率下降 33%~88%[10]。另外,客觀的呼吸道評價和脈搏氧飽和儀的使用也是重要方面;正確建立靜脈通道亦有重要臨床意義。
實施手術安全檢查表制度是否增加患者費用,延長手術時間,本研究未對這一方面進行探討。實施手術安全檢查表制度并不增加額外的設備和需求,這在各級醫院都是可行的。手術并發癥是死亡的重要原因[3],亦可導致殘疾的發生。手術并發癥和死亡對于患者危害極大,導致醫療費用增加,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資源消耗增加;手術并發癥和死亡是可預防的。本研究中,手術安全檢查表的實施顯著降低了手術并發癥和死亡率,可以預期,全面實施手術安全檢查表制度可大大改善手術并發癥和死亡率及殘疾發生率。
參 考 文 獻
[1] Weiser TG, Regenbogen SE, Thompson KD, et al. An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volume of surgery: a modelling strategy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Lancet, 2008,372: 139-144.
[2] Ronsmans C, Graham WJ. Maternal mortality: who, when, where, and why. Lancet, 2006,368:1189-1200.
[3] Kable AK, Gibberd RW, Spigelman AD. Adverse events in surgical patients in Australia. Int J Qual Health Care, 2002,14:269-276.
[4] Sexton JB, Makary MA, Tersigni AR, et al. Teamwork in the operating room: frontline perspectives among hospitals and operating room personnel. Anesthesiology, 2006,105:877-884.
[5] Lingard L, Regehr G, Orser B, et al. Evaluation of a preoperative checklist and team briefing among surgeons, nurses, and anesthesiologists to reduce failures in communication. Arch Surg, 2008,143: 12-18.
[6] Runciman WB. Iatrogenic harm and anaesthesia in Australia.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5,33:297-300.
[7] 宋月蘭,靳 芹,焦衛琴.0.5%碘伏導尿管預防泌尿系感染的效果觀察.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5,14(3):178-179.
[8] 劉哲,張玲.腹部閉合性損傷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體會.中國傷殘醫學,2007,15(5):43-44.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中漿)是較常見的眼底黃斑部病變之一。好發于男性青年。本病雖有較大程度的自限性,但有的病例可以延續多年,少數病眼經多次發病后最終導致中央視力永久性損害。目前對中漿的治療有以下幾種方法:視網膜激光光凝術,被認為治療中漿有效,但操作不當,可造成嚴重視力喪失;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視功能的恢復,受到更多關注。我們采用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復方樟柳堿和沃麗汀聯合用藥對95例首次發生中漿患者進行治療,獲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眼科門診就診的中漿患者95例,男71例,女24例,年齡24~47歲,平均36歲。病程最短4天,最長24天,均為首次單眼發病。所有病例均通過門診詳細裂隙燈檢查,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眼底檢查黃斑區盤狀漿液性視網膜淺脫離,OCT檢查黃斑區有漿液性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脫離。根據患者自覺癥狀及以上檢查,并排除其他眼部病變及全身性疾病,診斷為中漿。隨機分兩組,聯合治療組55例,藥物對照組40例。
1.2 治療方法 治療前所有患者進行視力(或矯正視力)、眼底、OCT。聯合治療組采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2ml患側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10天1療程。根據病情可注射2~4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天。同時給予口服沃麗汀3mg,每天3次1個月。藥物對照組,口服沃麗汀3mg,每天3次1個月。治療后1個月復查視力,眼底及視野變化。
1.3 療效判斷 (1)治愈:自覺癥狀消失,視力(或矯正視力)達1.0以上或提高5行以上者,眼底后極部視網膜水腫滲出吸收,黃斑中心凹反射恢復正常,OCT示提示視網膜神經上皮漿液性脫離完全吸收。(2)有效:視力提高2行以上,視物變形,發暗等癥狀明顯減輕,眼底后極部視網膜水腫、滲出大部分吸收,黃斑中心凹反射出現,OCT示提示視網膜下積液減少。黃斑區神經上皮層脫離較前好轉。(3)無效:視力無提高,眼底后極部視網膜水腫滲出無吸收,OCT提示漿液性脫離無吸收。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2 兩組治療前后眼底改變及OCT情況比較,聯合治療組黃斑水腫好轉率94%,藥物對照組黃斑水腫好轉率78%,兩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
3 討論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病因不明。多因精神緊張,情緒異常,過敏,感冒,感染,過度勞累,煙酒刺激等有關。通過熒光血管造影與臨床病理聯系,已知原發病變是在色素上皮細胞,由于不明因素導致色素上皮屏障功能損害,因而脈絡膜毛細血管網漏出的含有多量蛋白質的液體,通過色素上皮損害處滲入到神經上皮下,造成神經感覺層的盤狀脫離。患者表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變形、變色、變大、變小。眼底可見黃斑部水腫呈圓形或橢圓形,色稍暗,黃斑中心凹反射減弱、彌漫或消失。有時在水腫區可見黃白色或灰白色小點,復發病例黃斑部水腫,色素紊亂,色較深。本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3~6個月自行恢復。但疾病有復發傾向,部分患者反復發作,而且少數患者病情遷延,如果反復發作黃斑長期漿液性視網膜脫離,視細胞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絨毛突的正常嵌合將不能恢復正常,病程越長,這種嵌合越不完善,會導致患者長期視物模糊和視物變形[1][2] ,因此早期治療可以縮短療程,有利于視力恢復。
復方樟柳堿是氫溴酸樟柳堿和鹽酸普魯卡因復方制劑。樟柳堿是從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堿中分離出的一種生物堿,作用于植物神經系統,是M膽堿能受體阻斷劑,可以阻斷傳向眼部植物神經的惡性刺激,保護視神經;緩解毛細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促進缺血組織迅速恢復,還可以調整脈絡膜植物神經功能活動,使脈絡膜血管活性物質穩定于正常范圍內,從而改善脈絡膜血管活動功能,促進視網膜、脈絡膜水腫的吸收,使視功能得以恢復[3][4]。普魯卡因能解除平滑肌痙攣,使小動脈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自愈能力。碘制劑是眼科常用的促吸收藥物,卵磷脂絡合碘治療中漿的機制尚不清楚,碘制劑具有促進病理性混濁物吸收的作用,能促進組織內炎癥滲出物及其他病理沉著物的吸收和慢性炎癥消散,增進視網膜的新陳代謝,改善色素上皮的代謝功能。
綜上所述,復方樟柳堿與沃麗汀聯合用藥,有協同作用。我們發現復方樟柳堿聯合安妥碘治療中漿療效非常好,治愈率94%,對照組治愈率84%。最重要是大多數患者不僅視力明顯提高,視物變形變暗等癥狀消失,而且療程明顯縮短。
參考文獻:
[1] Wang M, Munch IC, Hasler PW, et al.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J],Acta Ophthalmol,2008,86(2):126-145.
[2] 宣懿, 王詩園, 趙培泉, 等. 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眼底自發熒光特點[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9,40(11):1049-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