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抗洪救災口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文緊緊抓住最能體現戰士們精神風貌的一副對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展開描寫。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誦讀、品味,借助多媒體,走進文本。有感情地誦讀、感悟對聯,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升華,對課文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從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體會到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二、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水、保大堤時表現的錚錚鐵漢形象。
3.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從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
四、教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上網查閱98年抗洪救災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災中涌現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前讀古詩)聽到了同學們這悅耳的讀書聲,老師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顧憲成的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多媒體出示對聯齊讀)課文中也有一副對聯,誰愿意來讀讀?(指名讀)風聲雨聲濤聲又把我們帶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時的長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長江洪水泛濫。此時此刻,與洪水搶時間,保衛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務。所以,幾十萬官兵來了,他們與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齊讀課題:大江保衛戰)他們將于洪魔進行殊死搏斗,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再次齊讀課題)。
(二)學習“大堤搶險”
1.讓我們走進這場保衛戰,來到抗洪搶險的第一線。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把鏡頭對向“保大堤”,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在這部分,哪個句子最令你感動,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可以把感受深的語句畫出來(生自由讀課文)
2.組織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動,為什么?
從“四百多名官兵……出現了”里你讀出了什么?(救援行動的神速)從哪個詞體會的?(頓時)(指導朗讀)
從“官兵們肩扛……保住大堤”里你讀出了什么?哪些詞語最能體現戰士們的意志堅強、奮不顧身?(赤腳奔跑、來回穿梭、全然不顧、鏖戰、傷痕累累)(出示重點詞語“全然不顧”)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最能形容奮不顧身的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讓我們通過朗讀,把對他們的敬佩之情表達出來。(指名讀)還有令你感動的句子嗎?(繼續交流)
從“狂風卷著巨浪……傷痕累累”中體會到了什么?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狂風的呼嘯,暴雨的侵襲,巨浪的拍打,戰士們全然不怕。聽,在他們的號子里,只把狂風當作……,只把暴雨當作……,只把巨浪當作……,這是何等的樂觀呀!)誰來把這大無畏的口號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從“風聲……寫照”里你讀出了什么?(樂觀、與人民心連心)
(設計理念:通過充分讀,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抓住重點詞句,談體會,指導朗讀,讀出面對險情,戰士們的大無畏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三)學習“黃曉文搶險事跡”
過渡:在這些錚錚鐵漢中,我們把鏡頭拉近,目光凝聚在某部四連連長黃曉文的身上。請同學們輕聲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從哪個詞、哪句話感受到他的英雄本色。
1.默讀課文,圈畫描寫黃曉文語言、動作的詞語,在旁邊寫出你的感悟。
2.組織交流:讀一讀描寫黃曉文語言和動作的詞句,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語言: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動作:咬、拔、扯、捆、扛、爬。引導學生體會黃曉文具有鋼鐵一樣堅強的意志,不愧為“錚錚鐵漢”。)
3.發散學生思維,體會其中“……”的豐富內涵:黃曉文腳步受傷,步履艱難;作者的心靈被震撼,不忍再寫下去了;淚水模糊了作者的視線,無法再寫下去;帶傷來回奔走,黃曉文一路灑下多少鮮血啊……
4.真是輕傷不下火線,黃曉文不覺得疼,可我們的心在疼,能讀出你的心疼嗎?(指名讀)
小結:在那難忘的幾十個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他們的英勇事跡可歌可泣。一年僅20歲,軍齡20個月的戰士,在危急關頭,她勇敢地沖向抗洪搶險第一線,扛起沉重的沙包,就在他努力將兩袋泥沙拖上堤岸是,突然口吐鮮血,―頭倒在大堤上再也沒起來。他就是抗洪英雄李向群。這樣的英雄,作為這場洪災的見證――大江,又怎能忘記?(齊讀最后一句)。
(四)品讀“勇救群眾”
過渡:大堤保住了,戰士們又投入到救護受災群眾的戰斗中,讓我們把鏡頭對準“救災民”,在這里感人的事跡也是數不勝數,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看又有哪個句子使你感動?
1.自由放聲朗讀第五節(音樂)
2.教師語音渲染,指導朗讀感悟:
――滔滔洪水中的群眾,面對肆虐的洪水,他們只有等待,只有期盼,老人、青年、孩子他們在洪水中是那樣的無助,求生的本能讓他們攀住了樹梢,爬上了房屋,抱住了電桿……可那樹梢隨時會被洪水淹沒,房屋隨時會倒塌,電桿隨時會被洪水卷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面對險情――
出示“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沖鋒劈斬浪,飛向飄動的樹梢,飛向滅項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抓住三個“飛向”有感情地朗讀)
――洪水牽動著萬人的心,中央、省、市、縣各級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救援,人民子弟兵理是那樣的舍生忘死、奮不顧身,一個又一個群眾被成功救出――
出示“在安造垸,他們救出了被洪水圍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兒園老師周運蘭;在觶洲灣,他們給攀上樹梢等待了近九個小時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課件播放勇救群眾的片段)洪水無情人有情,滔滔洪水中,每一個困難,每一處險情,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無畏的身影――
出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指導讀:是的,哪里有洪水哪里有危險,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證實了自己無愧于軍徽,無愧于軍旗,無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榮稱號。)
――放聲朗讀第五節。(音樂)
【本段教學的設計意在充分調動和發揮老師的情感因素,發揮教學語言在課堂中引導和激勵作用。老師用詩般的語言,層層引入,讓學生在聽、讀、看中感悟和內化文本的語言,理清文本的順序。同時借助媒體畫面、音樂渲染課堂氛圍,教師、學生、文章之間平等對話學生思想上產生共鳴,實現人、文、情三者合一。】
(五)總結全文,深化情感
這場大江保衛戰,人民子弟兵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詮釋了什么叫眾志成城;這場保衛戰,中國人民告訴了大家“面對災難,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出示,齊讀)時過五年,我們國家碰上了可怕的非典,中國人民戰勝了它;時過十年,我們國家遭遇百年難遇的雪災,汶川特大地震,中國人民還是戰勝了它;今年的玉樹地震,中國人民依然戰勝了它(出示圖片)我們不得不自豪地說――出示句子“面對災難,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齊讀)
(六)作業設計
1.選擇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段,盡情地朗讀并摘抄,
2.收集抗洪救災中的動人故事,在班會上講給大家聽。
六、板書設計
22 大江保衛戰大堤搶險
大堤搶險
關鍵詞:電視頻道;視覺包裝;魅力;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8-00-01
目前,全國有近290座電視臺,承載著近3000套節目的制作和播出。電視頻道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頻道意識、頻道戰略、頻道包裝設計等理念越來越被廣泛認知和全面實施。現就電視頻道包裝的魅力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從字面上講,“包裝”一詞是并列結構,“包”即包裹,“裝”即裝飾,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裝飾起來。從設計角度上講,“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東西裹起來,其根本目的是使東西不易受損,方便運輸,這是實用科學的范疇,是屬于物質的概念;“裝”指事物的修飾點綴。就是指把包裹好的東西用不同的手法進行美化裝飾,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這是美學范疇,是屬于文化的概念。單純地講“包裝”是將這兩種概念合理有效地融為一體。
電視作為“美的藝術”,它不但在最大程度上滿足著人們的多重審美需求,而且正在改變人類的審美形式,并深刻影響著現代藝術的各個方面。正因為這個原因,許多理論家下了結論:電視不僅是一種向廣大群眾傳輸信息的手段,還是能把審美上加工過的、有關現實世界的印象傳到四面八方的一種新的藝術。在這個前提下,觀看電視就不僅僅是一種接受信息的過程,還是一種審美體驗。因此,對于電視頻道包裝――這一適應電視美學發展要求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從美學視角進行探討就有了依據和深遠的意義。
一、電視頻道理念包裝
所謂頻道理念,是指為實現頻道目標而在整個頻道生產、制作、傳播、經營管理活動中堅持的基本信念,是頻道發展戰略和策略的抽象概括,也是電視頻道包裝的指南和統帥。例如:鳳凰衛視的理念“開辟新視野,傳遞新感覺、記錄新生活、創造新文化”,就預示著東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一次歷史性的整合。
二、視覺包裝
視覺包裝是頻道形象的外部表現,是一個頻道外部特征的直觀體現。
1、頻道標識。頻道標識是頻道的標志性符號,一般來講,標識的設計要簡潔、鮮明、富有文化意蘊。2、形象宣傳片。頻道形象宣傳片注重用明確的畫面元素和情節直接表達頻道的中心欄目和關注熱點,它對提高頻道的收視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宣傳片一般要求短小、精美、常常是畫面、語言、文字、背景音樂的綜合運用。例如:CCTV8電視劇頻道的熱播電視劇介紹,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及近期熱播劇的簡介和品牌欄目的宣傳片,及我臺的《說事》欄目、《逛街》欄目的15秒內容簡介宣傳片等等,通過欄目的特色緊緊地抓住觀眾的心理,進而提高頻道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除此以外,還有預告宣傳片、廣告招商宣傳片(針對廣告客戶的宣傳)、公益廣告宣傳片(如保護環境、抗洪救災、下崗再就業、遵守交通法規及反腐倡廉等等),體現了頻道的人文關懷,可有效提高頻道的形象,更好地得到觀眾的認可。3、頻道標識語。頻道標識語是指頻道的廣告口號或宣傳口號。它通過獨特創意,突出頻道形象,展示頻道風采。例如:中央電視臺的“傳承聞名,開拓創新”、“有形世界,無限風光”“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遼源電視臺的“遼河之源――遼源”、及“XXX為您準確報時”,通過反復強調以引起觀眾的注意。4、品牌欄目。任何頻道都必須有幾個自己的品牌欄目,這些品牌應有高知名度、高收視率、高欣賞指數。例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我愛記歌詞、中國夢想秀。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等。
包裝設計在滿足觀眾的基本要求之后,我們應更多考慮的是設計中的內涵部分。如果說包裝設計的概念只是修飾外觀,而沒有內涵,就是這個欄目的精神文化思想,那么就談不上是品牌欄目,只是一堆“垃圾”。所以品牌包裝要反映出欄目內容的實質,和觀眾建立起“約會意識”,在固定時間鎖住固定頻道收看。
三、頻道包裝要適應新的審美習慣
觀眾的審美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對電視來說觀眾的生長環境會造就他們對電視的某種心理期待。眾所周知,新一代的觀眾是看著MTV、用微信、QQ聊天長大的年輕人。在視聽審美上,他們已經習慣了好萊塢大片的數字視覺沖擊,高清晰、高質量、高效率的節奏。如果跟不上時代潮流的頻道將會被新一代的觀眾群體所淘汰。電視頻道包裝的第一要義就是吸引觀眾的審美注意力,要注重采用多種特效來造成視聽上的美感和目不暇接,常用的有快速切換、豐富多彩的畫面、效果獨特的線條運動、新穎的字母襯托及絕佳的背景音樂。所有的東西都要動、要活、傳達給觀眾一種生機勃勃的“信息”。如此純美的畫面,使電視頻道的包裝越來越受觀眾所熟知。不過,魅力的背后也存在著操作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