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血漿置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范文第1篇

      【關鍵詞】HUS患兒;血漿置換;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244-01

      溶血尿毒綜合征的臨床特征為微血管病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腎臟,可伴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典型病例常見于兒童,患兒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升高,多數患兒起病時有乏力,惡心、嘔吐、食欲缺乏,伴或不伴有腹瀉,部分患兒起病時有上呼吸道感染;目前血漿置換被認為是治療溶血尿毒綜合征最好方法,近年來我院采用血漿置換方法治療了3例兒童HUS患兒,經過精心護理配合,患兒取得了可喜的療效,匯報如下。

      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2年5月間我院兒科病房收治了3例溶血綜合征患兒,年齡6-10歲,患兒有明顯血小板減少,重者常有明顯出血,表現為鼻出血、皮膚瘀斑、眼底出血、嘔血、便血、咯血等;患兒出現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絕大多數患者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多數 患者可持續少尿或無尿,需進行透析治療。

      2血漿置換療法

      患兒行雙側股靜脈穿刺置管后,連接機器檢測、安裝、沖洗好各種管道系統,遵醫囑調整好監控指數參數;血漿置換前應用肝素鹽水序貫性充分預沖管道,以肝素鈉作為抗凝劑,首劑靜脈推注肝素生理鹽水5ml+肝素1250U,置換過程中持續5-10U/(kg?h)維持,置換時的血流量為80-100ml/min,置換液量為2800-3600ml,置換液均為新鮮冰凍血漿,置換時間2-3h;置換過程中監測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

      3結果

      3患兒,每人置換血漿2次,血漿置換后血流動力學穩定,未發生出血凝血、感染等情況,患者臨床癥狀好轉,生活恢復正常。

      4護理要素

      首先做好患兒心理護理,消除患兒恐懼心理,取得患兒的配合很重要,有利于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操作前予血小板輸入,既可以減少穿刺時的出血不止,又可以減少其他臟器系統的出血危險;穿刺前予丙泊酚2mg/kg靜脈推注,減輕疼痛,減少患兒的掙扎,穿刺中多鼓勵患兒,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操作完畢置管成功后予肝素液10U/ml正壓封管,穿刺點予無菌紗布加壓包扎,并注意觀察局部出血情況及肢體循環情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各管路連接緊密,防止空氣進入;打開流量泵進行血漿置換,保持血流速度,使血流速度達到100-120mL/min,這種條件下完成治療約需2-3小時,保證了治療效果;血漿的正確使用對治療至關重要,進行血漿置換所采用的血漿是新鮮的同型冰凍血漿,含全部的凝血因子。在操作中我們采用現取、現融、現用的方法保證凝血因子不失去活性。用于融化血漿的溫度至關重要,使用恒溫箱控制水溫在37℃,絕不可忽冷忽熱。融化后的血漿在10℃放置不超過2小時,在4℃也要24小時內用完,以免凝血因子失活[1]。

      5小結

      血漿置換不同于血液灌注,不能通過增加跨膜壓增加超濾,跨膜壓必須小于100mmHg,否則可能溶血;盡量選擇股靜脈置管,特別是選用枸櫞酸抗凝時,因為大劑量的低鈣血流快速通過上腔靜脈容易影響右心房和竇房結及局部傳導系統;可以在白蛋白和其它置換液中加入葡萄糖酸鈣預防低鈣血癥,但不能向新鮮血漿中加入,以免引起凝血。血漿置換是搶救HUS患兒的有效措施,加強臨床護理,積極防治感染,注意補充營養,對癥支持治療;應充分重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的處理,重視加強營養支持,避免負氮平衡,宜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和必需氨基酸制劑;在血漿置換治療過程中,護士首先要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協助醫生做好穿刺針型號的選擇以及患兒血管通路的建立工作,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觀察有無血流動力學改變、有無過敏、出血、低鈣血癥等情況的發生。

      血漿置換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血漿置換;重癥醫學科;適應證;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09 

      Applic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applied in ICU and analysis of its curative effect HOU Yi-han, ZHANG Min-wei. Intensive Care Uni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condi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by plasma exchange in ICU.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73 patients receiving plasma exchange. Results ① Common indications of plasma exchange included autoimmune disease, hepatic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and toxication. ②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hemogram: plasma exchange prolonge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hrombin time (TT) and slightly reduced fibrinogen (Fib). It had no influence on prothrombin time (PT), white blood count (WBC), hemoglobin (HGB), and platelets (PLT). ③ Blood lipid level in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patients was effectively reduced by 1~2 plasma exchange. ④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plasma exchange, and the total cure remission rate was 63.0%. This method showed good effect in toxication, rhabdomyolysis, and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while its poor effect was in hepatic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Conclusion Plasma exchange is creditable, along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s bright in ICU. 

      【Key words】 Plasma exchange; Intensive care unit; Indication; Curative effect 

      血漿置換作為搶救危重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可以快速清除循環系統中的抗原、抗體、可溶性免疫復合物及機體有害成分, 在ICU具有廣泛的適應證。目前, 已有一部分文獻分析了血漿置換術對特定適應證的治療效果, 但尚未從重癥醫學科的收治情況出發回顧分析血漿置換的應用與療效。本研究回顧分析血漿置換治療的適應證分布、使用情況及療效, 以其為血漿置換在ICU的進一步開展提供臨床借鑒,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采用病歷回顧法收集2009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 73例行血漿置換治療患者的資料。 

      1. 2 儀器與操作方法 血濾機采用Edwards Lifesciences Aquarius系統平臺4, 血漿分離器采用旭化成模型血漿分離器(OP-08W), 通過股靜脈置入GAMBRO GDK-1115 11F留置導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漿置換前30 min常規給予地塞米松5 mg靜脈注射和非那根25 mg肌內注射防止過敏反應。血漿置換治療通過血濾機血泵將血液從股靜脈引出, 并通過血漿分離器將血細胞和血漿分離開來后棄用血漿, 通過后置換模式補充外源性血漿作為替代品。血泵控制下血流速度

      110 ml/min, 外源性血漿補充速度1800 ml/h, 治療過程中常規補充10%葡萄糖酸鈣15 ml/h。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完全康復出院, 生活可完全自理, 無須藥物控制病情或間斷器官功能支持;病情緩解:患者需藥物控制病情, 或需間斷器官功能支持, 存在病情加重的可能性;死亡:于院內宣布臨床死亡或處于瀕死狀態自動出院者。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基本情況 本組共73例患者(其中直接入院34例, 由他科轉入39例), 行血漿置換245例次。73例患者中男40例, 平均年齡(45.0±17.64)歲;女33例, 平均年齡(43.6±17.62)歲。 

      2. 2 病種及次數 接受血漿置換的病種: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其中皮肌炎及多發性肌炎6例, 系統性紅斑狼瘡6例, 格里巴利綜合征6例, 重癥肌無力4例, 天皰瘡1例)、肝功能衰竭并高膽紅素血癥18例、高脂血癥性胰腺炎14例、橫紋肌溶解10例、中毒8例(其中農藥中毒5例, 藥物中毒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血漿置換的次數高于其他病種(P<0.05)。見表1。 

      2. 3 凝血功能和血象的變化 血漿置換前后APTT、TT、Fib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PT、WBC、HGB、PL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4 血脂變化 高脂血癥性胰腺炎患者經第1次、第2次血漿置換后血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明顯下降(P<0.05);第3次血漿置換后未見明顯下降(P>0.05)。 

      2. 5 療效 治愈29例, 病情緩解17例, 總體治愈緩解率為63.0%, 死亡27例(含處于瀕死狀態自動出院18例), 總體死亡率37.0%。血漿置換療效最好的病種為中毒、橫紋肌溶解和高脂血癥性胰腺炎, 療效最差者則為肝功能衰竭并高膽紅素血癥。見表3。 

      2. 6 并發癥 73例患者中6例(8.2%)血漿置換后出現低鉀血癥, 5例(6.8%)出現皮疹, 3例(4.1%)出現低鈣血癥, 2例(2.7%)出現血小板減少, 1例(1.4%)出現低熱。

      3 討論 

      不同ICU單元血漿置換的應用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澳大利亞Paton等[1]學者調查發現, 在20張床的ICU病房內, 2002~2011年僅30例患者接受共計135例次血漿置換治療, 血漿置換發生率僅0.15%;而同期在墨西哥一規模相等的ICU病房內累計有330例患者接受1188例次血漿置換治療[2]。而本研究共收治血漿置換治療患者73例, 同期共收治患者2686例, 總體血漿置換發生率為2.72%, 明顯高于Paton等[1]學者的調查研究。 

      本組血漿置換患者總體死亡率為38.7%, 但如果根據血漿置治療換的目的將其分成對因和對癥治療, 則效果截然不同。對因治療如中毒、橫紋肌溶解、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等患者行血漿置換治療后治愈好轉率均>70.0%;對癥治療如肝功能衰竭并高膽紅素血癥患者死亡率為94.4%, 其原因在于血漿置換不能有效去除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 故效果不佳。日本Nakae等[3]學者的研究亦提示, 肝切除術后出現肝功能衰竭患者即使予以血漿置換治療, 其28 d死亡率仍高達54.5%, 90 d死亡率更是高達72.7%。 

      血漿置換本身及置換過程中的抗凝是否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 目前還未見報道[4]。從本研究來看, 血漿置換僅造成纖維蛋白原的輕度下降, 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指標均未見明顯改變。由此作者認為, 血漿置換并未顯著消耗患者體內的凝血物質, 而APTT和TT的延長可能與治療過程中的肝素鈉抗凝有關。關于血漿置換的抗凝, 由于肝素鈉抗凝具有誘發出血和血小板減少的風險, 國際上建議以枸櫞酸局部抗凝代替肝素鈉抗凝[5]。但枸櫞酸局部抗凝仍存在低鈣血癥、代謝性堿中毒等并發癥, Cordoba等[6]學者2008~2011年對44例患者累計行367次血漿置換治療, 均未予抗凝治療, 但也未見到管路凝血現象。這說明抗凝治療不是防止管路凝血的必要手段, 當然, 這個結論還有待大規模的臨床驗證。 

      由于缺乏大規模隨機對照研究的臨床證據, 2013年美國第6版《血漿置換指南》對于血漿置換治療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推薦級別僅為2C級[7]。但國內外的臨床實踐中均對血漿置換治療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療效作出積極的肯定[8, 9]。在本次研究中, 血漿置換對于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治療亦有良好的療效, 14例患者中僅2例因嚴重腹腔感染難以控制而死亡, 其余均康復或好轉出院。Ramirez-Bueno等[8]學者的研究中絕大數患者(10/11)僅接受1~2次血漿置換治療血脂即可降至<1000 mg/dl, 而本次研究亦發現患者行第3次血漿置換對血脂水平無顯著影響, 因此高脂血癥性胰腺炎患者行血漿置換治療以1~2次為宜。 

      有研究提示, 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發 

      血漿置換范文第3篇

      主要應用于高粘滯性綜合征(HVS):華氏巨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輸血后紫癜、無腎功能不全的腎小球腎炎咯血綜合癥、伴腎功能不全的新月型腎小球腎炎、中毒(蛋白結合性毒素)、、甲狀腺危象、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遺傳性脂代謝障礙等疾病的治療均有理想的療效。

      重型肝炎病情兇險、復雜,治療棘手,病死率可高達70%-80%或以上,臨床上尚無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多年來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將治療性血漿置換術應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療,是治療病癥的需要,也是醫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治療性血漿置換術重型肝炎臨床療效研究

      一、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在研究治療性血漿置換術對重型肝炎的臨床療效之前,先了解一下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對更好的進行治療性血漿置換術對重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

      重型肝炎(簡稱重肝)主要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嚴重的肝細胞損害并導致肝功能衰竭。其主要病理特點是急劇發生的大面積肝壞死,主要臨床表現是迅速發展的重度黃疸,除肝炎的癥狀極重外,常同時伴血液生化及代謝紊亂,可有出血、肝性腦病、水腫、肝腎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損害。

      1.2重型肝炎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重型肝炎的方法主要有:干擾素治療、重型肝炎的免疫調節治療、重型肝炎的其他抗病毒藥物及中藥治療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進一步引進先進治療技術,是治療重型肝炎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血漿置換術概念和基本操作:

      2.1、血漿置換術的概念

      血漿置換療法PE系將患者血液引入血漿交換裝置,將分離出的血漿棄去,并補回一定量的血漿,藉以清除患者血漿中抗體,激活免疫反應的介質和免疫復合物。

      2.2血漿置換術的操作

      具體操作方法:1.建立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2.血漿分離裝置:多采用醋酸纖維素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砜膜所制成的空心纖維型分離器。膜面積為0.4~0.6m2,孔徑0.2~0.6μm,最大截流分子量為300道爾頓。3.將患者的動、靜脈分別與血漿分離器動、靜脈管道連接,調整血泵速度與負壓,維持血液流速200ml/分,控制超濾血漿量30~60ml/分,裝置時間為90~120分鐘,2次/周,每次超濾血漿總量為4升左右。從血漿濾過器靜脈端回輸4%人體白蛋白林格氏液3.8升(即20%白蛋白400~800ml,其余為復方氯化鈉溶液)。

      三、血漿置換術對重型肝炎的臨床療效:

      血漿置換范文第4篇

      關鍵詞:護理;藥物中毒;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是治療胰腺癌,結腸癌,高粘滯綜合征,藥物中毒,糖尿病,肝昏迷,血友病,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癥肌無力,腎臟疾病和其他幾百種疾病的治療方法[1]。現在,血漿置換是廣泛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藥物中毒等疾病,我將22例藥物中毒患者采取血漿置換治療護理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2例藥物中毒患者進行血漿置換,其中6例男患者, 16例女患者,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38歲,血漿置換時間是34h。14例患者安眠藥中毒,8例患者滅鼠藥中毒。傳統的方法如輸液、保護胃粘膜,洗胃,嘔吐等支持療法和對癥治療和護理。入院的患者在2h內給予血漿置換治療。藥物中毒患者臨床癥狀為昏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壓眶反射、對光反射均遲鈍,血壓平均90/60mmHg。

      1.2方法 所有藥物中毒患者床旁血液濾過器靜脈血漿置換治療,用血漿置換液在對側上肢建立靜脈通道,新鮮冰凍血漿2000ml作為置換液使用。

      2 結果

      6例藥物中毒患者血漿置換治療結束時是有意識的,16例藥物中毒患者在血漿置換治療結束10h的意識恢復,所有藥物中毒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時間4d。

      3 護理

      3.1藥物中毒患者仰臥位,由醫護人員護理藥物中毒患者肢體,注意保溫。對上肢和下肢的最佳血管安排置換液靜脈通路和血管通路,充分消除更換有毒素的血漿。維持血管通路流量是血漿置換治療的關鍵,患者肢體的護理,防止管道彎曲或脫落而影響治療引起騷動[2]。

      3.2無菌操作嚴格 每1條輸液管,要緊密連接血漿分離器,不要進入空氣。掌握技巧,選擇粗血管,爭取1次成功穿刺。血管通道的建立穿刺成功后,連接血管路,與血漿交換打開流泵。

      3.3血漿過濾血漿量的輸入和調整速度要根據血壓的變化 血壓的變化注意觀察,每30min血壓測量,隨時可監測血壓的變化,測量和記錄下來。病情平穩,血壓穩定,過濾血漿量和輸入新鮮血漿量可以相等;降低血壓,降低血漿過濾體積,促進新鮮血漿量輸入,使血壓上升,注意調整出入量。

      3.4注意是否血液過濾膜破裂,在血漿置換過程中觀察到破膜時,為了避免血液污染,不應該回血,把血濾器破膜換掉。如果發現血液過濾器有黑暗的血液應立即查找原因,對出血原因分析糾正。可能的話,適當增加血流速度,調整抗凝劑的劑量[3]。

      3.5密切觀察藥物中毒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藥物中毒患者的意識,做好變化的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給予藥物中毒患者連續心電監護、血氧監護,給予氧氣吸入。觀察藥物中毒患者的變化,如果飲食軌道反射恢復的患者中發現,呼喚有反應,意識清醒,注意保護患肢靜脈管,以避免發生脫管和意想不到的情況。

      3.6觀察低鈣血癥和過敏性反應的不良反應 常規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mg治療,20mg苯海拉明肌肉注射或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觀察患者是否有發熱,蕁麻疹,皮膚瘙癢等表現。8例藥物中毒患者低鈣血癥表現,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后癥狀消失。

      4 體會

      在治療前接受了洗胃血漿置換治療的,可能殘留的洗胃液;胃管刺激咽喉。可引起惡心和嘔吐。因此,血漿置換護理確保患者仰臥,頭偏向一側,患者口腔異物及時清除,防止誤吸。譫妄患者,但仍有體力活動,甚至不安。床上跌落,彎管和脫落會影響治愈過程。所以對血漿置換前護理應用約束固定四肢,手部護理。本組2例發生過敏反應。過敏反應的發生,更重要的是。藥物中毒患者是否有寒戰、發燒等過敏癥狀,護士應該密切觀察到,在護理過程中,一旦發現,及時治療。低血壓。本組4例藥物中毒患者。大多發生血漿置換1h內。血漿置換在體外血鉛,可引起血流動力學障礙;過濾等離子體速度太快,血漿置換可引起血壓下降。護士監測和維持藥物中毒患者血壓變化,記錄血漿置換過程。在第1次輸入新鮮血漿置換過程中置換10min,注意控制濾波器的輸入速度。低鈣血癥8例,新鮮冰凍血漿含有枸櫞酸鹽,進入人體后可引起血鈣降低。應準備好急救醫學的替代過程,然后觀察低鈣血癥表現。一旦發現立即搶救[4]。穿刺部位血腫。本組未發現。我們的經驗是要杜絕同一部位反復穿刺,盡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適當延長局部壓迫時間。感染。本組未發現。我們的經驗是,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采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室內紫外線消毒1~2h/d。

      5 小結

      血漿置換是藥物中毒患者治療的重要手段,治療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造成藥物中毒少,縮短療程。在血漿置換治療,護士是主要的技術操作者,血漿置換技術的嚴格控制,醫護密切配合,密切觀察病情,是保證血漿置換術成功。

      參考文獻:

      [1]MacLellan SJ,MacKay HJ,Ringash J.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patients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roduces oncologic outcomes similarto those for open resection[J].Surg Endose,2012,26(7):1813-1821.

      [2]黎磊石,季大璽.連續性血液凈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318.

      血漿置換范文第5篇

      【關鍵詞】血漿置換;重癥過敏性紫癜;應用

      過敏性紫癜是由于病原體感染、某些藥物作用、過敏等原因,體內形成IgA或IgG類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于真皮上層毛細血管而引起血管炎。血漿置換是常用的血液凈化方法,可有效清除相關性因子如抗體、免疫復合物,增加吞噬細胞和網狀內皮細胞消除功能,以除去或減少血漿中的病理成分,達到治療的目的。我科采取全血漿置換方式對4例重癥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血漿置換,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我院2006~2010收治4例重型過敏性紫癜,男3例,女1例。具體男1例,5歲半,反復皮疹半月,后9天部分出血性丘疹,部分融合成大血泡,中心成出血性壞死,四肢及軀干臀部均可見,雙下肢密集,滲液及滲血明顯,四肢腫脹明顯,有關節腫脹及消化道嘔血及便血,腎臟癥狀不明顯,進食極少,精神差。男2例,6歲3月,反復皮疹16天,初皮疹風團樣,瘙癢明顯,抓癢后有破潰結痂,后結痂處滲液滲血,中心成出血性壞死,四肢及軀干臀部均可見,雙下肢密集,滲液及滲血明顯,四肢腫脹呈橡皮腿,關節癥狀輕,消化道癥狀腹痛嘔吐明顯,嘔吐4天咖啡渣物,解柏油樣便,腎臟癥狀血尿(3+),蛋白尿(1+),輕度氮質血癥,全身中毒癥狀重。男3例,10歲,一年后復發病例,第一次癥狀輕,再次發作時極重度腹痛,腹脹明顯,嘔吐10天,其中嘔血7天,為鮮紅或暗紅色血液,初解柏油樣便,后解暗紅色及鮮紅色樣便,量較多,皮疹較上述2例略輕,腎臟癥狀不明顯,腹部透視及腹部B超排除腸穿孔。女1例,8歲,四大系統癥狀重,雙下肢皮膚伴隨潰膿,,中高度發熱,全身中毒癥狀重,全身水腫明顯,低蛋白血癥明顯病程14天。全部病例院外及院內均給予正規抗感染、抗過敏、激素、止血及降低血管通透性藥物、血小板抑制劑潘生丁等及對癥治

      療療效差。

      1.2方法采用動靜脈保留插管法及動靜脈外瘺法,行皮膚外連接,形成體外分流。操作嚴格按規程。一周3次,血漿置換量為40ml/kg,時間2.5~3小時,監測生命體征,4例置換前均在使用強的松及地塞米松,故置換過程中未加用激素。

      2 結果

      血漿置換共11次,治療一周后3例皮疹嚴重者滲血及滲液明顯吸收好轉,結痂,例3置換一次嘔血及便血止,2例消化道出血者四天后可進食流質,例2四天后血尿陰性,例4五天后尿蛋白轉陰,所有消化道癥狀緩解,中毒癥狀緩解,精神好轉明顯,治療過程中無明顯副作用。

      3 討論

      血漿置換技術是一項涉及多系統、多學科的血液凈化技術,對多種免疫性疾病、中毒、多臟器功能衰

      竭等危重癥的治療起重要作用。有對治療不理想的IGA腎病、紫癜性腎炎、紅斑狼瘡等應用血漿置換的報道,由此聯想到對重癥過敏性紫癜的應用,機制可有效清除相關因子如抗體、免疫復合物、同種異體抗原或抗原抗體比例,增加吞噬細胞和網狀內皮細胞消除功能,可降低血漿中的炎性介質,補體產物、纖維蛋白質的濃度。而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四虎|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