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籃球投籃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掌握正確的投籃方法
1、持球方法
正確的持球方法是掌握投籃技術的前提,也是合理運用投籃技術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持球時,使球盡可能在手中保持穩定,便于和其它攻擊技術結合,有利于球出手時合理、準確地運用。
以單手投籃持球為例,手腕后仰,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分開。指根及以上部位觸球,掌心空出,肘關節自然下垂,另一手持球的側上部,舉球于同側頭或肩的前上方位置。
技術要點:持球或球出手引腕后仰時,手腕后仰角度越大,屈腕主動肌牽拉越長,則完成環節運動的條件越好,它有助于出球時均勻發力和球出手后的飛行弧線。
2、瞄籃點
瞄籃點是指隊員投籃時的瞄準點,有了正確的瞄籃點能使隊員在瞬間目測出籃圈的精確方位和距離,從而決定相應的出手力量、出手速度、飛行弧線以及落點。
技術要點:投空心籃的瞄籃點一般為籃圈前沿的中心點;碰板投籃的瞄籃點在籃板的正面。不論選擇何種瞄籃點,都應以既定的瞄籃點為參照,更要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練習,反復體驗出手角度。
3、協調用力
投籃出手用力是指投籃時身體各部位綜合協調的用力過程,它是整個投籃動作的關鍵環節。
以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為例,它是由下肢蹬伸對地發力,同時依勢伸腰展腹,自下而上發力,特別是借助脊柱伸展的慣性促使下肢、軀干和上肢連貫、協調配合,最后通過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柔和用力將球投出(球出手后手臂應有相應跟進動作)。任何一種投籃方法最終都是運用肩、肘、腕、指關節的協調用力達到的。
4、出手速度
出手速度是指投籃的一剎那,身體各部位肌肉的綜合用力。利用手腕和手指的協調而使球出手進入空間運行的初始速度。其動作首先取決于身體的平衡、協調、腕、指關節的合理用力。但關鍵在于手腕的翻轉、屈抖和手指的彈撥等動作的柔韌性、突發性以及連貫性。
5、球的旋轉
球的旋轉是依靠手腕前壓和手指撥動產生的。一般大都使球向后旋轉,這樣容易加大球的飛行弧線,減少空氣阻力,提高命中率。
投籃技術中易范的錯誤及糾正方法:
(1)持球時掌心觸球,投籃動作不協調。糾正方法:練習時要注意持球手觸球的正確部位并采用對墻投籃模仿練習,著重體會投籃動作要點。
(2)肘關節外展,手腕、手指僵硬,球的旋轉有些橫向轉動。糾正方法:對墻投籃,反復練習瞄籃回收和出手動作。注意克服肘關節外展,手腕手指適當放松,使球后旋。
(3)投籃時出手角度太小,手臂前推。糾正方法:在投籃者前面站一人,雙手高高舉起,或拉一條適當高度的橫繩,幫助提高投籃的拋物線。
二、投籃訓練
1、起跳訓練。起跳分為原地起跳、一步急停起跳、二步急停起跳三種。無論哪一種起跳,都需要有爆發力,突然快速,要充分蹬伸踝、膝、髖三關節,以擺臂帶動起跳。
2、原地蹬伸練習。練習者原地站立,兩腳相距同肩寬,半蹲,兩臂自然放于體側做提踵練習,要求充分蹬伸膝、髖關節,上體要保持直立。
3、原地持球擺臂蹬伸練習。腿部動作同上。兩手持球位于腹部中右側,左手在下托球,右手在上按球,右小臂貼于腰右側。在蹬地的同時,左手快速向上托舉球,右手保持球的穩定隨球上舉到單手肩上投籃的位置,自然翻轉右手托球,兩手和球均不能擋住視線。要求右手托球時,五指自然分開,掌心空出,用指根以上部位托球,大拇指與小拇指控制球體。球移動過程中要注意近貼腹部,右臂貼著腰部,從下向上托舉球。
4、持球原地起跳。在練習2的基礎上,要求跳起騰空,在空中仍保持練習2的直立持球姿勢,保持球的穩定性,不出手。
5、一步急停起跳。在原地起跳的基礎上增加向左或向右一步急停起跳,其它動作要求不變。
6、兩步急停起跳。在完成一步急停起跳動作的基礎上,增加左右橫移的交叉步起跳,其動作要求不變。
三、原地投籃訓練
一般采用由易到難的訓練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練習方法
1、徒手模仿練習。要求上下肢要協調用力,伸臂充分。
2、近距離投籃練習。在徒手模仿練習的基礎上,強調動作技術要正確,應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柔和撥球將球投出,注意肘部一定要頂上去。
3、中遠距離原地投籃。在增加距離的情況下,保持整個身體的穩定性,尤其是強調正確的投籃手法和投籃后的手型。
[關鍵詞]心理訓練 心理因素 投籃命中率
一、前言
隨著籃球運動技戰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展,籃球比賽進入了高水平全面對抗的新階段,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無不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高超的技術、精練的戰術、頑強的作風,這使比賽更加激烈、更加精彩。在比賽中運動員的目的是盡力爭取自己多得分,而阻止對手少得分;而得分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投籃。籃球的得分目標高而難,對運動員的投籃技術、戰術、身體素質、心理因素等方面要求很高,加強上述因素的訓練,會提高投籃命中率。縱觀世界籃壇,技戰術訓練手段已無秘密可言,而在心理素質訓練方面缺乏有效的訓練手段。通過先進的訓練手段,運動員之間的投籃技術水平、戰術水平、身體素質等因素都非常接近,如果再加強有效的投籃心理素質訓練,會對提高投籃命中率有促進作用,并往往會對比賽結果起決定作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八十年代以來國際重大比賽進入前六名的隊伍,九十年代美國NBA進入決賽的隊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閱讀了《籃球文集》、《運動心理學》、《籃球運動科學化訓練初探研究成果匯編》等與本研究有關的著作,查閱了自1980年以來的體育期刊中有關運動員的投籃心理訓練方面的資料約30篇。
2)專家談法
就影響籃球運動員投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如何增強投籃自信心等有關問題向體育教研室及心理教研室的專家進行征詢意見,為加強運動員投籃心理訓練,增強投籃自信心,提高投籃命中率等與本研究有關的內容提供理論依據。
三、結果與分析
(一)典型比賽分析
八十年代以來,在國際比賽中不乏因心理素質不過硬,造成投籃命中率下降,最后輸掉比賽的戰例。
1)例如第十一屆女籃世錦賽,從未離開過決賽的原蘇聯女籃僅獲第五名,其原因是她們在四分之一的決賽中,意外的以3分之差輸給了捷克隊,而在決定能否進入半決賽的一戰中,以一分之差告負。當時在最后70秒時間里,有三次“1+1”罰球機會,都因過分緊張而未罰進。
2)1995年NBA總決賽魔術隊與火箭隊第一場,在比賽中,魔術隊領先20分;在最后關頭,尼克安德森獲四次罰球機會,每次罰中都將使本隊領先四分從而鎖定勝局,而他竟無一罰中,終于讓火箭隊肯尼史密斯在終場前1.6秒時一記三分球(是他在本場第七個三分球)將比分扳致110平,而火箭隊憑借經驗和歐拉朱旺出色的補籃最終以120比118取勝。
3)在1999年亞洲女籃錦標賽,中國女籃與韓國女籃進行半決賽,在比賽中曾以11分的優勢領先,雖然又被韓國隊追平,但在距離比賽還偶最后三分多鐘時,中國女籃還領先9分。誰也沒有想到,這充滿希望的三分鐘最終成了斷送中國女籃的黑色“三分鐘”。我們的姑娘們在對手的拼死反擊中懵了,傳球失誤,接球失誤,投籃不進,罰球也不進。這三分鐘我們僅在終場鑼響之前投中兩分,對手卻連得12分。韓國隊最終以70比69贏得了這場關鍵性的戰役。她們帶著高昂的士氣進入了冠軍爭奪戰,拿下了東道主日本隊,再次登上亞洲女霸主的王座。而我們卻背負著深深的自責和垮掉的自信敗給了中國臺北隊。69比70,中韓之戰只有一分之差,結果卻是天地之別。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心理因素影響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加強運動員投籃命中率心理因素的研究,會對比賽成績起重要的作用。
(二)從以上分析中可以了解到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缺乏自信心的主要表現形式。
1)自控能力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運動員高超技術水平的發揮與自信心密切相關,自信心能使運動員在逆境中保持鎮靜與平衡,可使不利局面轉變為有利局面。自信心強則表現出頭腦清醒、身體靈活、肌肉放松,反應及時,注意力集中。反之則表現出反應遲鈍,肌肉僵硬,自控能力差等特征。
2)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
比賽對抗激烈,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拼搏中,運動員易受各種客觀條件的影響,如各隊力量的對比情況,對方技戰術訓練水平,裁判員水平,觀眾傾向性表現和評論,都會引起運動員不同的心理活動,從而形成運動員情緒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復雜變化,而這種變化對全隊技戰術水平的發揮以及比賽勝負的影響很大。
3)緊張焦慮情緒
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多為心理素質差的表現,這和一個人行為對社會所產生的后果的理解有密切關系,另外也與比賽的性質規模,競賽對手能力有關。尤其在重大的國際比賽中,由于運動員考慮到國家榮譽、民族尊嚴等一系列問題而導致自己情緒緊張,動作失調。
四、投籃心理訓練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一)訓練的一般原則
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是有意識地對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教育過程。實現這一教育過程,必須遵循一系列的教學和訓練原則,如自覺積極性原則,循序漸進和專項技術訓練相結合的原則,個別對待與重復性原則等,只有遵循這些原則,才會使心理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投籃心理學訓練的方法
1)培養自信心。采用投籃競爭比賽,培養運動員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每球必爭,每球必中”的堅強信念。
2)培養高度的注意集中能力。排除一切雜念,回憶正確的投籃動作進行念動訓練,或創造各種比賽惡劣條件進行模擬訓練,使運動員適應比賽的各種內外刺激,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使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受內外刺激的干擾而影響命中率,美國隊用放松催眠法和表象念動法訓練,大大提高了比賽中的投籃命中率。
3)加強訓練對抗的難度。在訓練時,加強投籃的防守對抗,可進行一防一、二防二、三防二等練習,比如:假設比賽有最后1分、30秒、15秒、5秒、3秒時,比分出現落后或領先一、二分的情況下,進行特殊的配合投籃訓練,促使運動員在逆境和關鍵時刻或在比分和時間的壓力下,心不慌,手不軟,從容不迫,敢于拼搏,從而有效地提高命中率。
4)加大投籃強度。在訓練中除了要培養運動員學會多點、多種方法進行投籃外,要加大投籃訓練的強度,尤其在大運動量后,身體疲勞的情況下,也不可忽視高質量的投籃訓練。不能讓運動員養成隨隨便便、疲疲沓沓的投籃習慣,還得加強投籃的強度、密度或安排競爭性的練習方法。比如:快速快速移動跳投,行進間投籃或罰籃比賽等,一般可在心率達到180~200次/分的情況下練習,以便提高身體機能下降時的投籃命中率。
另外,提高身體素質,加強投籃與其它技術的銜接能力和戰術配合能力,也是增強投籃心理穩定性不可忽視的環節。
五、結論與建議
當前,世界各強隊都有為重視投籃而進行的心理訓練,其目的在于調動各種積極的因素,從而保證身體、技術、戰術能力的充分發揮。一支高水平的隊伍,在具備了一定的技戰術后,心理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由此可見,加強對投籃心理學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希望廣大教練員能重視投籃心理訓練工作,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總結經驗,提高認識,加強投籃心理訓練工作的科學化,進一步提高訓練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旭峰.籃球心理訓練切莫忽視.籃球1990第二期
[2]王愛琴,陳茂林.對籃球運動員投籃心理穩定性的研究.內蒙古體育科技.2000年第一期
摘 要 跳投,具有突然性強、出球點高和不易防守的優點,是由起跳、投籃、落地三個環節組成,是籃球比賽中的重要手段,其命中率的高低對比賽的勝負有著至關作用,但大多數隊員往往容易忽視,所以應該采取系統的、全面的、科學的訓練方法來使隊員們掌握好跳投技術并且能靈活地運用到比賽當中。本文就籃球跳投進行了技術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 跳投技術 籃球 訓練方法
籃球運動是一項以投籃得分為目的,進攻防守快速多變,球員運用各種技術、戰術來擺脫防守將球進入對方籃框得分的球類運動。跳投技術是現代籃球運動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因為它具有突擊性強、速度快、出手點高和不易防守等特點,在任何距離和角度都可以運用,是現代籃球比賽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投籃方法。通過對跳投技術的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訓練方法,便于在比賽和訓練中的運用。
一、籃球跳投技術
籃球跳投主要是由起跳、投籃和落地三個環節組成。
(一)起跳。起跳階段從球員持球準備開始,兩手持球于胸前,兩腳前后或開立,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之間。起跳時,迅速屈膝,腳掌用力蹬地向上跳起,雙手舉球至肩上,右手持球,左手扶球左側方,這樣更具有突然性,攻擊性強。
(二)投籃。當運動員起跳后,身體達到最高點時,保持人體平衡,左手離球,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柔和屈腕,用食指、中指將球撥出,騰空出手投籃。球能否投中,主要是由出手的高度、角度、球的速度以及球的旋轉這幾個方面決定。
(三)落地。迅速完成落地緩沖過程,進入基本狀態,投入下一個技術動作。短暫的落地緩沖使運動員能更快地投入下一個技術動作,從而在籃球賽中取得主動權。為了更好地銜接上一個技術動作,落地時盡量要雙腳落地。
二、影響籃球跳投技術的因素
跳投技術對力量、速度、協調性等身體素質都具有較高的要求。每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有可能影響跳投技術的發揮。
(一)身體姿勢不正確。很多學生跳投的身體姿勢不正確。有些運動員接球時身體重心太高,想要進行跳投時需要在接球后進行屈膝,這樣使得跳投的迅速性和突然性不復存在,很容易被對手封蓋。
(二)投籃時出手的時機不準。籃球跳投技術中,出手時機時最難把握的。出手早了容易被對方封蓋,而且球的飛行弧度較低,投籃成功率低;出手晚了會導致出手力量降低,球的飛行距離不夠,球碰到籃圈前沿命中率低。
(三)出手的弧度高低。投球弧線高,命中率才會高,空心球也比較多。球出手時的角度和在空中飛行的弧度高低,是投籃準確的關鍵因素。投籃時弧線高命中率相對高,反之則相對較低。
(四)肌肉力量。彈跳素質的強弱決定了運動員跳起的高度。而彈跳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下肢肌肉的絕對力量。有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力量大小取決于肌肉的體積而肌肉的發展潛力又主要取決于肌肉長度[1]。
(五)膝、踝關節的協調性。跳投時,當身體到達最高點時,運動員向上的速度基本為零,在空中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狀態。若膝、踝關節的協調性差,在跳投落地時,支撐腳承受所有的沖擊力,所受力量較大很容易造成損傷。
三、籃球跳投技術的訓練方法
(一)身體姿勢的練習
主要有準備姿勢練習和控制中心練習。持球的同時兩腿彎曲,身體重心在兩腿之間。兩只腳前腳掌內側著地,兩腳前后或左右分開,距離約與肩同寬,上體微微前傾,將球置于胸前。
(二)出手弧度的練習
提高投籃的弧度,就要使球旋轉起來,投球時手腕要彎曲。在空閑時間練習無球的投籃動作,注意手腕的彎曲度,而且手腕平時要多活動,出手的角度最好與水平線成65度-75度[2],同時手肘也要配合。
(三)起跳訓練,進行針對性練習
起跳是跳投技術中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跳投的命中率,因此引發加強起跳技術的訓練。在訓練中采用大強度、少次數、多組的練習方法。盡量提高身體保持重心平衡的能力,易降低下一次起跳的難度。包括持球原地起跳、一步急停起跳、兩步急停起[3]。
(四)投籃練習
1.幫助跳起投籃。持球隊員做原地跳起投籃準備動作,另一隊員從后面用兩手扶住持球隊員的兩腰下部,當持球隊員起跳的同時兩手用力將其托起。當持球隊員挑起接近最高點時,再次出手投籃,時期隊員體會空中出手的時機[4]。
2.近距離跳投練習。原地起跳、運一次球一步急停或兩步急停起跳,目的是在起跳協調,保持正確動作以及其在空中的穩定性。要求蹬地要充分,起跳舉球基本是同步,關鍵是向上舉球和起跳動作要協調一致,利用身體在空中最高點剎那間的穩定迅速出手[5]。
3.中遠距離跳投練習。在增加距離的情況下,先把動作做好,尤其是投籃手法和出手后的手型穩定,已達到動作定型;在調整投籃力量的大小,逐步改進手法以提高投籃命中率。
四、結語
跳投在籃球比賽中運用較為廣泛,它對于身體各項素質要求較高,但只要在訓練中對跳投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就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并成為得分的重要法寶。跳投只是定點投籃的演變形勢,這樣就會使隊員在防守上空出手來。通過對籃球投跳技術的結構、運用及影響因素的研究,設計相應的訓練方法,不僅有利于球員更快、更好地掌握,提高比賽中跳投的命中率,而且有效的推動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江紅.淺析籃球跳投技術與時機[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0.
[2] 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0).
[3] 司徒嘉恒.“漫談籃板”[J].籃球特刊.2003(3).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贛南醫學院10名選修籃球課男生進行力量訓練,探討力量訓練對大學籃球選修班男生跳投命中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力量訓練能提高籃球跳投命中率,對投籃命中率產生顯著性的影響。
關鍵詞 力量訓練 跳投 命中率
力量訓練不僅能增加運動員的肌肉承受力,降低其受到損傷的風險;還能提高運動員跳投時身體的穩定性,提高投籃命中率。本文對贛南醫學院選修籃球課的學生進行實驗研究,探討力量訓練對籃球跳投命中率的影響情況,說明力量訓練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一、實驗部分
(一)實驗對象
贛南醫學院10名非體育專業男生為研究對象。
(二)實驗儀器
啞鈴40個(7.5KG每個),鉛球20個(5KG每個),杠鈴20個(25KG每個),籃球2個,學校籃球場1個。
(三)實驗方法
1.未訓練投籃計數。將10名未訓練的對象進行投籃測試,每人投10次,分別進行3輪,取每個學生三輪平均成績作為該學生的投進個數。
2.手部力量訓練方法。(1)空手用力張握,要求高速率,堅持15-30秒;張開手指,用力正扣手腕,高速率,15-30秒。(2)握啞鈴,做向內向下前翻轉手腕。
3.腰部力量訓練方法。(1)仰臥斜板起坐,仰臥屈膝起坐,仰臥做“元寶”收腹折體,腹臥做兩頭起。(2)作直臂直膝舉40-50kg的杠鈴,作高立抓舉。
4.腿部力量訓練方法。(1)徒手或負重做單足或雙足的各種連續跳、多級跳。(2)肩扛杠鈴做半蹲起或全蹲起,一般以最大負荷百分之八十左右,重復三到四次。要求慢蹲快起,軀干正直,防止塌腰翹臀,注意有人保護時才能練習。
5.訓練后投籃計數。堅持訓練一個月以后,在實驗對象充分恢復后進行投籃測試,每人投10次,分別進行3輪,取每個學生三輪平均成績作為該學生的投進個數。
6.數據分析。用SPSS 19.0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處理,對得出的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訓練前后投進籃球個數
(二)數據分析
1.數據基本統計量表。經計算可以得出:樣本均值進行訓練前投進籃球個數為3.95,標準差是1.276,均值標準誤差0.285;訓練后投進籃球個數的樣本均值是6.15,投進個數上升很明顯,標準差是1.182,均值的標準誤是0.264。
2.配對樣本相關系數表。計算得出,訓練前后的投進個數顯著性很高,說明力量訓練會對投籃投進個數產生顯著性影響。
3.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從表3得出:t統計量的值是-9.314,95%的置信區間是(-2.694,-1.706),臨界置信水平為0,遠<0.05,說明力量訓練會顯著影響投進的籃球個數。
三、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實驗對象訓練后投進個數均值大于訓練前均值,說明在手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訓練后對于跳投命中個數有了較大提高。利用SPSS軟件分析,實驗前后的P=0<0.05,表明力量訓練對投籃命中率產生了顯著性的影響。
(二)討論
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課程中,力量訓練應該穿插在籃球教學當中。合理的力量素質的訓練有積極的作用。從本文實驗研究看,要給教練員在訓練上以建議及獲得成功的案例,使籃球教練員從思想上重視力量訓練,對運動員進行科學、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力量訓練以配合籃球練習。
參考文獻:
[1] 韓志強.我國籃球文化研究的現狀及展望[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31):214215.
[2] 張鐵成.中美職業籃球文化的比較研究[D].山西:中北大學.2014.
關鍵詞:預習與復習;投籃教學;技術評價
隨著籃球運動項目的蓬勃發展,對于籃球運動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籃球運動屬于對抗性很強的一項運動,而在這項運動中投籃技術動作的發揮對于籃球運動比賽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投籃是唯一可以拿分的地方,要想獲得更高的投籃命中率,當然離不開平時投籃訓練方法的掌握,本文經過實驗研究分析了預習與復習方法在籃球投球訓練以及教學中所帶來的效果,對于籃球投球訓練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某中學分為三個組在籃球投球運用中的預習與復習的方法。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找并閱讀相關文獻和資料,了解關于預習與復習在中學生籃球投球教學以及訓練的基本內容,利用所分析文檔,對整個系統有個初步的構架。
(2)對比分析法
將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3)實驗法
通過某中學三個組的學生實驗前后籃球投球命中成績以及技評成績的對比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得出實驗研究之后的結論。
(4)測試法
測試某中學學生籃球投球的命中成績,并將檢測結果準確地記錄下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投籃技術情況簡介
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一項很關鍵的技術動作,是籃球比賽中唯一能得分的地方,因此,在進行籃球投籃的教學與訓練過程中要遵循嚴格的訓練方法,在諸多方法中掌握正確的投籃方法,首先是站位的正確,要確定站位帶給自己的舒適度和穩定性,這種習慣的養成很重要。投籃的技術動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投籃時的身體姿勢;二是持球的手法,在持球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手掌心不能接觸到球,用手指和掌根的位置觸球,但是用指端控制住球的時候不要太緊,以免帶來持球過程中的不舒服。在籃球中進行投籃技術的方式有:①原地投籃是最基本的投籃方法,原地投籃容易使學生保持身體的平衡,便于全身用力,也比較容易掌握,投籃時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都要保持手指增大對籃球的接觸面積,這樣才能控制住籃球出球方向進行原地投籃。②行進間投籃,行進間投籃是在學生或者運動員在快速跑動中接住球或者是在運球后做中距離和遠距離的投籃時所采用的一種投籃方法。
2.實驗中采用的預習和復習的方法
此次實驗共分為三個組,在籃球投籃的技術訓練過程中采用的預習方法和復習方法進行了比較,A組采用了預習的方法,比如訓練之前看和籃球投籃相關的書籍,向教練員請教投籃技術動作方面的問題,看一些籃球比賽訓練的視頻,隊員之間進行一些投籃技術動作的切磋;在課程之前和閑暇時間做一些有利于投籃技術動作提高的體能訓練等預習方法;B組采用了復習的方法,比如在訓練投籃技術課程結束后再進行投籃技術進一步的課程回顧,把學過的、做過的投籃技術動作進行鞏固練習;隊員組織在校外俱樂部進行額外的補充練習;晚間休息之前利用操場進行簡單的投籃動作方法的重復訓練等復習方法。而C組依然保持平時的訓練狀態,既沒有進行籃球投籃訓練的預習方法,也沒有采用訓練后復習的方法。
3.實驗前三組學生的籃球投籃技術分析與檢測(命中率、技評)
以上兩個數據體現了實驗前三組學生的籃球技術評價的情況和三組學生的籃球投籃技術的差異結果,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此次實驗共分為三個組,每個組有8個人,以投籃滿分10分為例,A組的投籃命中得分成績為6.7分,技評得分成績為7.1分;B組的投籃命中得分成績為6.9分,技評得分成績為7.4分;C組的投籃命中得分成績為6.8分,技評得分成績為7.3分;通過以上數據說明了在實驗之前三個組的學生的籃球投籃技術得分成績相差不多,教練員給出的各組的技評成績也相差不多,因此,該三個組掌握的籃球投籃技術能力不相上下,沒有出現能力懸殊的現象,教練員給出的技評成績也說明了教練員對于3個組的技術運用能力保持了一致的看法,給出的分數都保持在6.7分~6.9分之間,三個組的技術水平在同一水平線上。
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