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道德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四肢飄然起舞,像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在地面上宛如天仙, 舞出屬于自已的姿態。
舞蹈,這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藝術項目,陪伴我度過了六個春秋,它使那個羞澀的我變得自信,開朗。它早就深深鐫刻在我的心頭,化成一淌春水,無時無刻不溫暖著我的心田。
2010年,6歲的我被媽媽送進了莆田市少年宮學習舞蹈,望著每個人翩翩起舞的樣子,我也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盡管動作被我跳得十分笨拙,但我感覺到了快樂,小嘴不知什么時候也跟著咧了起來,呵,那傻樣,我現在也記憶深刻。
舞蹈,這是一門考驗人耐心的藝術,只要你動作稍有一點兒不到位,老師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照著手往下壓,或者照著你腿往下踩……俗話說的好: 舞蹈是伴著淚水度過的,那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每一個動作都有它不同的領域,有時一個動作必需一直保持。那時,盡管你有多么累也是不能休息,既然選擇了它,我就堅定認真對待它。
舞蹈,雖說它是個硬骨頭,沒幾個人能堅持。但,我卻堅持了六年,這期間收獲了很多知識和美好的經歷,在每次的舞蹈比賽中,我和我的伙伴們翩翩起舞,伴著千縷萬縷的雨絲,池塘中仿佛有幾只天鵝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時而激昂如閃電般,時而又有出水芙蓉的溫柔,媽媽說,生動的就像一出”天然舞曲”。
度插座產生焊接裂紋的情況,并以圖片形式清晰地展示了管座
在運行過程中產生裂紋的危害性。
事例1:某電廠新建工程4x600 mw機組中, 主蒸汽管道
的測溫熱電偶插座在水壓過程中,6個熱電偶管座有5個發生了
泄漏,在隨后的挖補過程中,發現管座焊縫內有裂紋,個別管
座的裂紋已經從焊縫延伸到管道母材上。主蒸汽管道的材質是
sa335p91。規格為6508 mmx80 mm,熱電偶插座的材質是
sa336f91.角焊縫的焊材是e9015一b9。圖1是整體管座圖,圖
2是裂紋形態圖。
圖1 整體管座圖 圖2 裂紋形態圖
事例2:該工程中的主給水管道上15個熱電偶管座有114"
在試運行過程中也發生了泄漏,其坡口設計形式同主蒸汽管道
的測溫管座。主給水管道材質是wb36,規格是6508 mmx50
mlt1.熱電偶管座的材質是1crl8ni9ti,焊材為a302焊條。裂
紋從管座根部裂透至焊縫表面。焊縫中的裂紋如圖3所示。
焊縫中的裂紋
圖3 焊縫中的裂紋
收稿日期:20__—12—27;修回日期:20__-06-18
1 原因分析
該電廠主蒸汽管道與主給水管道的測溫熱電偶插座焊縫均
發生了泄漏,在隨后打磨中發現管座角焊縫均有裂紋產生,但
主蒸汽管道與主給水管道的管座產生裂紋的原因,既有共性,
又有其自身特點。
(1)焊后熱處理不及時
經調查.這2種管道生產廠家在焊制熱電偶管座時,也進
行了預熱,但在焊后沒有及時進行熱處理,放置了一段時間后
才將所有這種管段統一進爐熱處理。因而未及時進行消氫處
理。是產生裂紋的外在因素。
(2)坡口形式設計不合理
焊縫坡口形式如圖4所示。從焊縫的坡口形式來看,熱電
偶插座與管道根部的間隙只有3 inm,而鈍邊厚度有6 mm,焊
條電弧焊是根本無法焊透的,這樣為產生根部裂紋創造了條
件;管道壁厚大,熱電偶插座的凹坑深,焊條電弧焊操作難度
大,焊縫層間清渣難度大,容易產生夾渣與氣孔,這也為裂紋
的產生與擴展創造了條件。
圖4 焊縫坡口形式
從挖開有裂紋的管座焊縫來看,焊縫根部均存在著未焊
透。大部分管座焊縫都有層間夾渣和氣孔。可以說坡口形式的
不合理。易造成焊縫未焊透、層間夾渣與氣孔等焊接缺陷,使
之成為產生裂紋的內在因素。
76 ·焊工之友· 焊接技術 第36卷第4期20__年8月
(3)拘束應力大
熱電偶插座的焊縫是封閉環形焊縫,由于管壁較厚,結構
剛性大,封閉環形焊縫是在較大拘束下焊接的,內應力很大,
存在著3種應力,一是環形焊縫的切向應力,一是環形焊縫的
徑向應力,還有一個就是厚度方向的應力。尤其是在焊縫的根
部,這3種應力的疊加值最大,為拉應力。這就是裂紋先在焊
縫根部產生,逐漸才擴展延伸到焊縫表面的原因。
對于主蒸汽p91管道,焊縫熔池金屬如在溫度較低的情況
下冷卻時,會產生淬火馬氏體,而淬火馬氏體在隨后的熱處理
過程中轉變成回火馬氏體時,相變體積將會縮小,產生拉應
力,這種相變應力與結構所產生的應力相疊加,往往會超過材
料的屈服強度,甚至超過強度極限,導致焊縫開裂。當不預熱
或預熱溫度低于200 oc時,厚壁p>文秘站:
產生裂紋的幾率可以說是10o%。
(4)異種鋼焊接接頭殘余應力大
主給水管道的熱電偶插座使用的是不銹鋼焊材, 由于奧氏
體不銹鋼(a302)的線膨脹系數比低合金鋼(wb36)的大
50% ,由于2種鋼線膨脹系數的差異很大,焊后會在焊接接頭
內產生較大的殘余應力,這種應力即使通過以后的熱處理也難
以消除。機組的起停,管壁循環溫度的變化,焊縫與母材會產
生很大的熱膨脹內應力。另外,a302焊材與wb36母材的熔合
凝固過渡層組織是馬氏體, 由于碳的遷移和擴散.會在wb36
側形成脫碳層,在奧氏體焊縫側形成增碳層,也會增大焊接接
頭的裂紋傾向。這種異種鋼的焊接接頭即使焊接工藝執行得很
好,但機組經過幾年的運行,也會產生裂紋。
2 解決方案
(1)設計結構
既要保證使用功能性及安全性,又要考慮安裝方便,質量
可靠,可以將熱電偶插座焊接形式改為螺紋連接形式。用螺紋
連接保證插座與管道連接強度問題。用插座外面的現場焊接角
焊縫來保證管道的嚴密性問題,如圖5所示。
oo
簋{l
扭
插座表面車制螺紋,并保證加工精度,雖說增大了制作加工難
度,但對于生產廠家來說并不算一個難題。
(2)對于已經生產出的熱電偶插座,如發生泄漏可采取以
下措施進行修補:
a.對于主蒸汽p91管道上熱電偶插座發生的泄漏.需用磁
力鉆和電磨頭將以前的插座取下來,并進行著色探傷,檢出管
孔裂紋,直至打磨干凈。將管孑l根部加工出一個易于焊透的鈍
邊(1—2 mm),插座坡口應制作成便于施焊的u形坡口,必要
時可以先堆焊打磨修整,以減小熔敷金屬的填充量。熱電偶插
座需重新更換,如其與管孔根部間隙較大時,可先在熱電偶表
面堆焊,打磨至與管孑l間隙為2—3 mm。如果無法進行根部充
氬保護時,可將免充氬保護劑涂在根部坡口內外表面。用焊條
進行封底焊接,一定要保證根部焊透。無論是堆焊還是填充
焊,焊前必須進行預熱,預熱溫度不應低于200℃,道間溫度
應保持在20o一300℃ ,采用小電流,多層多道焊,道間焊縫要
清理干凈,焊后應立即進行熱處理。
b.材質為wb36的主給水管道與不銹鋼熱電偶插座的焊接.
屬于異種鋼焊接,坡口形式與上述主蒸汽管座孑l加工一樣。為
避免奧氏體焊材引起的熱膨脹應力,可以先在熱電偶插座表面
堆焊1層鎳基焊材作為過渡層.再采用與母材wb36一致的焊材
進行插座的環焊縫焊接,這樣大量的填充金屬與母材的化學成
分一致,線膨脹系數也一致,減小了附加熱應力。因為管壁較
厚,焊前也需預熱,焊后立即進行熱處理。焊接過程中應采用
多層多道焊,注意道間清渣,每層焊道不超過4 mm, 以減小
焊縫中的應力。
3 結論
(1)在上述事例中,焊接結構設計的不合理是導致產生裂
紋的主要原因。在高溫高壓部件的設計中。厚壁管道上安裝熱
電偶插座應盡量采用螺紋加焊接形式,如必須設計成焊接形
式,也應設計成根部易焊透的坡口形式,以避免厚壁管焊縫金
屬收縮產生裂紋缺陷。
(2)厚壁管道插座焊縫清渣困難,焊條擺動操作困難,很
容易出現氣孑l與夾渣,在施焊過程中更要注意道間清渣,調整
合適的焊接電流與焊條角度。
(3)對于拘束應力很大的厚壁管環形角焊縫,焊前一定要
預熱,焊后應立即進行熱處理,以利于擴散氫的逸出和減小殘
余應力。
(4)高溫高壓厚壁管焊縫應盡量避免異種鋼的焊接,尤其
作文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常為作文煩惱,甚而至于害怕寫作文,討厭寫作文。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作文呢?“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好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作文指導; 語文; 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2-0138-02
1 豐富生活,指導學生獲取作文的材料
葉老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要解決學生“沒有材料可寫”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難,老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指導學生作文如何從內容入手。
1.1 開展活動:
為豐富學生的生活,老師可根據作文的訓練要求,結合學校的專題教育,利用班隊會、課外活動時間,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訓練同步。如為配合學校開展以“學雷鋒、學賴寧”為中心的學英雄、講禮議、創文明的教育,我設計了“讀介紹英雄的書籍”、“講有關英雄的故事”、“唱頌揚英雄的歌曲”、“學英雄的優秀品質”等系列主題活動。“讀介紹英雄的書籍”,要求學生查找有關書籍,利用課余時間自學閱讀,并認真作好筆記;講“有關英雄的故事”,要求學生在故事會上人人講一個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內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脫離書本,聲情并茂:“唱頌揚英雄的歌曲”,要求學生每人唱一首頌揚英雄的歌曲,或獨唱,或小組唱,或表演唱,然后舉行演唱會:“學英雄的優秀品質”,要求學生在學校尊師守紀,勤奮好學,關心集體,做學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愛幼,勤儉樸素,學做家務,做家鄉的小主人;在社會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溫暖,搞調查,提建議,做家庭的小主人。然后舉行系列活動事跡報告會和成果展覽。通過開展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也為學生作文“有話可說”作好了鋪墊。
1.2 參觀訪問:
當學生對某些題材缺乏細致了解時,可指導學生到實地去參觀訪問。如,我們學校位于市兒童公園附近,班上所有學生都去過兒童公園,可一寫有關兒童公園的作文時,卻寫不清楚,寫不具體。可見,他們平日對一些景物觀察沒有留心,對一些游樂設施了解不具體。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再次游覽兒童公園,并布置學生回來寫游記。游覽時,我指導學生注意觀賞園中的花草樹木,逐個了解各種游樂設施的名稱、特點,認真觀賞園中懸掛的字牌,重點觀察幾處并作好筆記。回來后,稍作指點,大多學生都能寫出內容具體的好文章。又如,沙頭角鎮退休工人陳觀玉,幾十年來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不為名不圖利,多次受到上級的嘉獎,被人們譽為“九十年代的活雷鋒”。利用假日,我組織學生登門采訪。回來后,讓學生寫《值得敬佩的人》這篇作文。通過調查采訪,學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豐富了作文素材。
1.3 觀察積累:
這里的觀察,不是指一般的對事物即興觀察,而是從積累的角度進行較長時間的定向觀察。老師指導學生觀察積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鍛煉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才是解決學生寫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導時,老師要培養兩種學習能力。一是學會從觀察中發現以前未發現的事物特點;二是學會記錄這些新的發現,并加以合理想象,通過整理、分析,轉化為作文材料。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事物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觀察積累,充實了材料倉庫,必定會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2 加強交流,讓學生打好寫文的基礎
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都已證明,從說到寫是行之有效的訓練途徑。文字是表達思想的符號,“說”是內部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的橋梁,想得清楚,說得就清楚,寫出來就明白。作文指導中,安排課堂交流這一環節,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課堂里,組織學生分析討論。這樣做,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拓了視野,幫助學生克服了沒有材料可寫的困難,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寫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矗如,每次課外組織一些參觀訪問及觀察活動后,我都讓學生在課堂交流,就是平常的一般作文,我也讓學生先說后寫。國慶節期間,大多數學生家長都領學生去外面參觀、游樂。他們有的去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有的去工人文化宮、兒童公園,有的去東方神曲、大小梅沙;還有的親臨洪湖公園目睹焰火晚會的壯觀場景。回來后,他們爭著訴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班上本地和從內地轉來的學生搶著介紹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外渡假的學生返樓后爭先恐后地介紹外地的風土人情、名勝景觀。他們一個個講得繪聲繪色,其他同學聽得津津有味。后來,我索性在語文課上隔周開設一節“交流課”,布置學生把觀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見聞、感受都整理記錄下來,還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科技書刊,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要求閱讀后,選擇一則內容新穎有趣的科技珍聞,做好介紹的準備。
在組織學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時,教師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評論,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統一的意見,老師不急于糾正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再去搜集資料,進行學習、觀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確的答案。
3 靈活訓練,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
【關鍵詞】觀察類作文 指導 有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列為第二學段的習作教學目標之一。與2001版的實驗稿相比,它明確提及了“觀察”二字,進一步強調了觀察之于寫作的重要性。的確,留心觀察周圍世界,是獲取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容、覓得寫作靈感的必由途徑。正如魯迅先生在《給董永舒》結尾處所寫“此后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都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但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缺乏的往往不是“創作的源泉”——生活,而是善于觀察、及時發現“源泉”的那雙慧眼。
朱光潛先生曾指出:“特別新鮮有趣的東西本來在那里,我們不容易‘見’著,因為我們的習慣蒙蔽住了我們的眼睛。”習作中,學生所選擇的“觀察”對象,大多是生活中極常見的事物。不少學生誤將“日常所見”等同于“細致觀察”,自以為“經常見到”便等于“了如指掌”,無需“額外”花費時間去刻意觀察。忙碌的學習已將兒童的大部分時間禁錮于書桌之前校園之內,他們所謂的觀察,也往往只是匆匆一瞥,由于缺乏觀察的敏感,他們往往只能察覺“輪廓”,而無法發現細節。以螞蟻搬家為例,他們往往只關注到螞蟻搬家是“成群結隊”的,至于這“搬家”隊伍如何龐大、每只螞蟻是如何“搬家”的,往往未加留意,待到寫作時,便將人類搬家的生活經驗遷移至螞蟻,于是天馬行空、胡編亂造。
另外,觀察應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眼看、耳聽、鼻聞、口嘗、手摸、心覺,都是觀察的有效方式。但在大部分兒童的意識中,觀察就是看,目不斜視仔細地看即是觀察。這樣的誤識,窄化了觀察的內涵,也必會導致觀察結果的片面性。而缺乏觀察技巧的兒童,即便睜著大大的眼睛“仔細地看”,所見也是有限的,因為他們不清楚“看點”何在。同樣以螞蟻搬家為例,會觀察的人,往往是多角度觀察,他們會關注螞蟻的數量,蟻群的外觀、長度、動向;會關注螞蟻個體在“搬家”過程中的表現;甚至還會挖掘蟻穴一探究竟。他們也許會進行持續的觀察,將“螞蟻搬家”看成一個事件,將其起因、經過、結果一一“察”明,這樣便獲取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而絕大部分學生由于缺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觀察所得極為有限,在無話可寫的情況下,也便只能急中生智,以豐富的聯想建構出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世界——他們并不明白,真實客觀是觀察類作文的靈魂所在,這類習作的言語表達需要真誠真切,過于夸張的與事實不符的想象,只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反思,筆者對提高觀察類作文指導的有效性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并據此在班中開展了一次“給蠶寶寶寫成長日記”的充滿童趣的觀察寫作活動。
一、“小蠶客人天天見”——培養觀察主動性
欲使學生具有觀察主動性,養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好習慣,首先要讓他們充分感受觀察的趣味性和必要性。趣化觀察對象和觀察情境,有利于學生真切感受觀察的樂趣,從而激發其觀察的主動性。蠶,憨態可掬,短暫的一生會經歷由卵—蟲—繭—蛾的四次巨變,其可愛多變的形象,能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筆者將數十條大小不一的蠶“請”進教室,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教室里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它們是天生的魔術師,每天去看望它們,會收獲很多驚喜。”于是,看望(即無意觀察)小蠶,便不知不覺成了孩子們每日學習生活中的快樂插曲。
二、“小小蠶兒大特寫”——培養觀察細致性
無意觀察往往是比較籠統的,真正利于寫作的應該是有意觀察。要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細致性,就必須在觀察活動中指導他們掌握有效的觀察方法,如目測法、耳聽法、撫觸法、測量法等。需讓學生明白,觀察的側重點可以是事物的外形(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等)、顏色、狀態(靜態、動態)、質地、結構、變化等。還需讓學生明白觀察的有序性:或由近至遠,或由遠到近;或仰望,或俯視;或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在學生了解觀察的基本方法后,再組織觀察競賽:將蠶分發到各組,進行零距離觀察,比一比哪個小組觀察得最細致,觀察中的發現最獨特最有趣。在此基礎上,進行“小小蠶兒大特寫”的觀察陳述。
“我們組分到的蠶寶寶真不講衛生,一來到我的課桌上就放下了一個長3毫米,寬1毫米的小‘地雷’——糞便。它的尾端有一個小小的大約長3毫米寬2毫米的小洞洞,它的‘地雷’就是從那里放出來的。如果用人類的身體名稱來講,就是。”如此準確傳神、充滿童趣的語言,便是在上述觀察活動中誕生的。近在咫尺、細致入微的觀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表達熱情,也賜予了學生豐富的表達靈感,使他們擁有了對事物獨特的、具有個體意義的認知和感受,形成一種“注入了生命意識的經驗”。
三、“每日播報新發現”——培養觀察敏感性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應讓學生明白: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會始終處于“發現”的狀態中。用“初次的眼光與心態”去觀察,即使是早已熟悉的人和事物,也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寫作,就是要寫出自己“不一樣”的感覺,有自己的獨立的“發現”。為培養學生觀察的敏感性,我在每天的語文課上增加了一個特殊環節——“每日播報新發現”,由學生上臺描述自己發現的蠶的新變化,然后全班投票評選“每日慧眼獎”。
“吐絲時,蠶寶寶的下半身牢牢地趴在盒子上,頭高高揚起,從嘴巴里吐出一根根晶瑩的絲,把絲從盒子的這邊拉到盒子的那邊,漸漸地,盒子的一角出現了一張白色的絲網。”每一次的新發現,都使學生擁有最為熱切的情緒和最為清晰的記憶,當他們的興奮點處于最時,思想、情緒、語言便會合在一條直線之上,形成了一組合力,他們內心潛伏著的言說的欲求就自然迸發。于是,蠶兒吐絲、結繭、化蛾的種種變化,都被他們敏銳地捕捉到并化以富有童趣的形象化語言,描摹得躍然紙上。
四、“成長日記我敘寫”——培養觀察持續性
持續的觀察,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好習慣。持續的觀察,也能幫助學生獲取更豐富更充實的寫作素材。為培養學生觀察的持續性,使學生不斷鞏固觀察的基本方法及觀察類作文的寫作技巧,筆者在班級博客中專門開設了一個專題帖,在班上發起了“成長日記我敘寫”的系列寫作活動。學生可以小組合作,也可以個人單獨為領養的蠶寶寶撰寫“成長日記”,上傳至專題帖,與大家分享觀察成果,并供大家閱讀評點。令人欣喜的是,兩位學生的蠶寶寶觀察日記還發表在了報刊上。
關于端午節的味道初中作文范文一我將日歷輕輕翻動,剎時,目光停留在農歷五月五日那一天,日期下三個文字散發著一股又一股誘人的芳香:端午節。這芳香襲入心房,百種味道縷縷交織,便是這無法言說的芳香——這端午的味道。端午的味道是粽子送來的清香。粒粒香軟的糯米,兩顆甜蜜的棗、兩片碧綠的粽葉、再一根彩色絲線緊緊纏繞——一只香粽盡是端午之香。一口輕輕咬下去,溫熱的糯米仿佛入口即化似的,唇齒間盡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春夏之間江水送來的空氣中滲透的氣息。這樣的氣息,除了一份水上的清新,更是端午賽龍舟的火熱。江上,幾艘龍頭船齊頭并過,爭先恐后地前進。船上,大鼓擂,振奮人心的鼓聲催促著人們手中的槳加快地劃,疾速地劃。江兩邊的觀眾的一聲聲吶喊,仿佛也在迅速回執著這初夏的空氣,端午的味道透著火熱的氣息,好像使人提前進入盛夏季節。端午的味道是屈原的人格芬芳與詩句的韻味悠長。
多少年前,詩人屈原縱身一躍,汨羅江從此祭奠著這位高風亮節的詩人,后人前來瞻仰,寄托哀思,只留一句流傳千古之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息江水,從此盛滿這樣的芬香,一路奔流!端午的味道是……百種思緒縷縷交織,便是這無法言說的芳香——這端午的味道。所以,在五日五日這一天,請用你的嗅覺、味覺和心靈去感受這,端午的味道!
關于端午節的味道初中作文范文二每年到了這時候——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的父母拎著新包的粽子來學校看望孩子。
我們還沒有下課,這些父母就站在學校大門外等,直等到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露出來,他們才露出舒心的笑容。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寄托、他們的一切。
這時候,我總是不禁想起媽媽,想起媽媽每年此時包的青青的粽子。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在田野間玩耍,等到傍晚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把煮了半天的香噴噴的粽子拿出來。我呢,就會狼吐虎咽地吃上兩三個,當咬到那一個個蜜棗時,就會覺得全世界的香甜都匯集到了媽媽的粽子里。
長大一些后,我就會幫媽媽一起包粽子了。那一片片綠綠的粽葉,包上白白的江米,然后輕輕摁上一兩個蜜棗,再包成一個個有棱有角的新米粽子,加上青綠色的或五彩的粽線,煞是好看,總是讓我想到一個成語“秀色可餐”。剛開始的時候,我包得太松,江米常常跑出來;后來,越來越熟練,我包的粽子棱角也就更加分明了。包好后,媽媽就親手把它們放進大鍋里,添上剛從水井里提上來的清水,用帶著新木味道的木柴煮上半天,粽子就可以出鍋了。最后,就能看到滿鍋的新粽子在熱鍋里汩汩叫著等我了。
每年廟會前,媽媽會煮上一大鍋粽子,端午節前還會再煮一大鍋。這樣,我就可以吃個夠了,而每次我也都吃得不亦樂乎。每當這時,我看到媽媽在熱氣騰騰的粽香里也欣慰地笑了。原來,端午節里不只有粽子的香味,更有母愛的味道,一如端午節里,門口那些父母的愛。
此時,我的視線忽然模糊了。也許,那群人里,媽媽也在里面。
關于端午節的味道初中作文范文三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
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于門——因為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于門上能保平安。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