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孩子的關鍵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留守孩子;閃光點;學習興趣
記得一位專家曾這樣講過:“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孩子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到獨特發展。”如果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學習上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缺乏父母的監督,留守兒童學習習慣較差,自制力弱,在學習困難時,不能承受過大的壓力,對學習沒有興趣,有的甚至產生恐學或厭學情緒。新課標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樂學、好學。
有一名留守孩子叫張帥(化名),平常挺調皮的,到處惹是生非,行為習慣也差,上課從不認真,平常成績也不怎么樣。一天上到《小猴子下山》一課時,為讓孩子們能更形象地體會故事情節,我想找幾個學生來分別扮演幾個角色,根據自己對課本的理解來表演。我這時看他兩眼發光,小手也舉得高高的,我便給了他一個機會來扮演猴子。結果大出我意料之外,表演過程中他把小猴子表演得活靈活現,引發了班上所有同學的激情。表演結束后其他學生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后來一有機會我就讓他來展現自己,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
二、生活上凸顯閃光之處,促成學生良習慣養成教育
留守兒童的父母同時在外打工,絕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顧的兒童。由于祖孫年齡相差大,再加上這部分農村老年人在家教觀念、知識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往往只能照顧孫子或孫女的“吃飽”“穿暖”“溺愛”,導致孩子不僅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也差。因此教師不僅要擔當教書育人的角色,還要擔當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角色。
孫青的成績并不是很好,在我的印象中是那種文靜的、不善表現自己的女生,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其在我心中的印象:有一節課我提前走進教室,恰好看到教室門口有一把掃帚倒在門口,我就站在教室門外,這時上課鈴聲響了,學生陸陸續續走進教室,都從掃帚上跳了過去,孫青也在這之列,但她跳過去之后卻又返回來了,彎腰伸手把掃帚撿起來,放到了墻角。上課后我沒有急著上新課,而是把我剛才看到的從頭到尾用欣賞的語言講給了學生聽,先前那幾個從掃帚上跳過去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孫青臉上也泛起了紅暈,因為她很難得到老師的表揚,她或許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這樣一個行為能得到老師的肯定。
關鍵詞:小麥白粉病菌;孢子量;孢子捕捉;氣象因子;預測模型
中圖分類號:S43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3-2652-0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Aerial Conidia of 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casting Model
SONG Jing-jing,CAO Yuan-yin,LI Tian-ya,LI Wei-hua,ZHANG Jing
(Institute of Plant Immunolog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Abstract: The amount of aerial conidia of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was monito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conidia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s analyzed. A forecas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s of aerial conidia and mean daily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mean wind speed; whil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ean precipitation. Thei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070 1, -0.438 9,-0.293 9, and 0.319 4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highly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index and cumulative number of conidia in the air, the disease predict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e(4.733-30.717/x), adjusted R square was 0.897 0.
Key words: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the amount of conidia; spore trapping; meteorological; forecasting model
小麥白粉病是由專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氣傳性真菌病害,世界各主要小麥產區均有發生。分生孢子的傳播是該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麥白粉病菌孢子的產生、釋放、傳播和侵染過程受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小麥白粉病的傳播途徑是由南向北遠距離傳播,楊家書等[1]曾報道,東北春麥區小麥白粉病菌的初侵染菌源主要來自于白粉病常發的膠東半島冬麥區。因此,在大田條件下進行空中孢子量的監測,能夠及時掌握小麥白粉病菌的時空動態,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確定最佳的防治時機,有效地進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
自20世紀60年代Vanderplank[2]創立病害流行學以來,一些模擬植物病害流行動態的理論數學模型[3-6]相繼被許多植物病理學工作者提出,并對許多作物病害的發展規律作了較為準確的擬合和應用[7,8]。然而,鮮見有人建立空中孢子量及病情指數之間的預測模型。本試驗將通過分生孢子捕捉器對大田空中小麥白粉菌分生孢子量進行監測,并分析孢子量與氣象因子之間及病情指數與病原孢子量之間的關系,最后建立田間病害預測模型。為田間病害監測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早期實驗室檢測提供現實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與監測時間
試驗于2010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小麥白粉病發生期在沈陽農業大學植物免疫研究所試驗田進行。選用對小麥白粉病高感且生育期長的Line E Sr31 KVZ為研究對象,行距0.25 m。
1.2空中孢子捕捉與觀察
采用佳多牌孢子捕捉器,該捕捉器采用不銹鋼材料,內置外流渦輪泵,采集病菌孢子不受氣流影響。安裝高度為0.6 m。每天8∶00開機,捕捉8 h。載玻片厚度1.0~1.5 mm,其上均勻涂上白凡士林薄膜。每日換取載玻片,對吸附了小麥白粉菌孢子的載玻片進行鏡檢。鏡檢時,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無菌水,蓋上18 mm×18 mm的蓋玻片,用顯微鏡計數該范圍內的孢子數量。
1.3病害調查
2010年在小麥生長至拔節期時(5月中下旬),用改進的“0-9”級法對病菌孢子監測試驗區中Line E Sr31 KVZ上的白粉病進行調查。
1.4數據分析
本文采用的氣象數據來自沈陽市氣象局。使用SPSS軟件對病原菌分生孢子數與氣象因子進行相關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小麥白粉病原孢子監測結果
對小麥白粉病原孢子空中捕捉記錄(圖1)顯示,6月11日前孢子零星出現,且數量較少。6月11日以后白粉病原孢子開始在試驗田上空連續出現,一直至6月27日之前數量趨勢較平穩,沒有明顯的高峰。而6月28日空中孢子數量開始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在6月29日出現強降雨,降水量達16.7 mm,孢子捕捉量急劇下降。從6月30日開始孢子數量出現小高峰,隨后又開始下降,6月30日捕捉孢子數量累計達30個。7月7~11日達到第二個高峰,捕捉孢子數量達到40個以上。這兩天平均溫度均為23.6 ℃,相對濕度分別為73.3%和78.5%,均無降水。由此可見,小麥白粉病原孢子數量的多少受到了外界因素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氣象因素,它們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2.2空氣中白粉菌孢子量與溫度的關系
空氣中白粉病原孢子數量與溫度的關系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觀察孢子量期間溫度變化不是很大,都是在21 ℃以上,29 ℃以下,平均溫度為24.3 ℃。由于白粉菌孢子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5~20 ℃,溫度過高不利于孢子的釋放,孢子量與溫度呈現出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70 1。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3空氣中白粉菌孢子量與降水量的關系
空氣中白粉病原孢子數量與降水量的關系見圖3。由圖3可以看出,降雨對空氣中的孢子量有明顯的影響,只要觀察的前一天有降雨,孢子數量就會明顯增加,呈現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319 4。
2.4空氣中白粉菌孢子量與相對濕度的關系
空氣中白粉病原孢子數量與相對濕度的關系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小麥白粉菌分生孢子數量與相對濕度有極顯著的負相關性,相關系數為
-0.438 9。可見空氣濕度過高不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與傳播。
2.5空氣中白粉菌孢子量與風速的關系
空氣中白粉病原孢子數量與風速的關系見圖5。由圖5可以看出,風速對白粉病原孢子數量也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因為風速的大小影響著空氣中孢子的分布與方向。兩者之間存在負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293 9。
2.6病情指數與累積孢子數的關系
由小麥白粉病田間病情指數和累積孢子數可以看出(圖6),病情在孕穗期(6月5日)至抽穗期(6月12日)和抽穗期至揚花期(6月17日)增長較快,空氣中孢子累積數以揚花期至灌漿初期(6月28日)增加量最多,這說明隨著病害的發展,新產生的孢子數也會越來越多。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累積孢子數與病情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841 0,達到極顯著水平。回歸方程為y=e(4.733-30.717/x)(y為病情指數,x為孢子累積數),決定系數為0.897 0,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通過對空氣中小麥白粉病原孢子的捕捉,分析了孢子量與各氣象因子的關系。結果表明,小麥白粉病原孢子量與溫度呈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70 1,并不顯著;與降水量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319 4;與相對濕度存在極顯著的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438 9;與風速呈顯著的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293 9。田間病情指數與累積孢子數呈極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41 0。依此建立病害預測模型,決定系數為0.897 0,有較高的擬合效果。
由于2010年整體溫度較高,并且降水量大導致空氣相對濕度也較大,不利于病害發生,因此白粉菌病原孢子的數量取決于很多因素,除氣象因素外,還有田間實際病情、菌源量等因素,要結合多因素才能全面地了解小麥白粉病的實際情況。
通過孢子捕捉器對田間病原孢子進行監測,可以模擬田間的實際情況,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距離、方向上病原孢子的發生和傳播情況,有利于及時對田間病情的發展做出預測,確定最佳的防治時間,減輕病害損失。
參考文獻:
[1] 楊家書,葛泉卿,吳畏,等. 東北春麥區小麥白粉菌的侵染循環[J].植物病理學報,1992,22(1):35-39.
[2] VANDERPLANK J E.Plant disease:Epidcmics and control[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63.349.
[3] 薛騰,李海春,周如軍,等. 玉米灰斑病空間流行動態模擬模型組建及傳播距離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9,39(2):194-202.
[4] PENNYPAEKER S P. A flexible model for studying disease progress[J]. Phytopattology,1980,70:232-235.
[5] 劉萬才,姚平,俞孕珍,等. 東北春麥區小麥白粉病中期測報方法研究[J]. 遼寧農業科學,1996(4):7-9.
[6] 曹克強,王革新,李雙悅,等. 小麥白粉病中期預測模型的建立[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1994(1):57-61.
[7] 姚平,毛國杰,楊家書,等. 東北春麥區小麥白粉病流行預測式的構建[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7(4):259-262.
[8] 徐寧,劉鳳權,胡白石,等.室內模擬塑料大棚黃瓜白粉病流行預測模型的建立[J].植物保護,2004,30(6):52-55.
盡早喚醒孩子的求知欲
早教,在當下父母眼中真的是再熟悉不過了。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能自信地說,俺家孩子的教育啟蒙絕對不晚,胎兒期我們就有針對地進行了音樂、顏色、語言、文字等啟蒙胎教;孩子才幾個月,就開始進入親子班,有針對性的學習各種技能;孩子兩周半就讀國際幼兒園了……
這些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確實做到了“早”,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事實。然而更多家長卻忽視了“教”。要知道,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個向孩子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應該在向孩子傳輸知識的同時,讓孩子逐步掌握獲取、發現知識的方法,早教的根本在于使每個孩子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要知道孩子的潛在能力具有一定的發展期,而且每種能力的發展狀況不同,某些能力的發展期很長,而某些能力的發展期很短。
比如語言。科學家認為,孩子學習語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學習,而是存在突然的“語言爆發期”:2歲之前他們對語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歲之后某一天就能夠很容易地掌握各種很復雜的表達技巧。這個年齡段,孩子從無意識的狀態過渡到有意識的狀態,而且已經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體所特有的心理結構和語言表達機制。然后到5~6歲的時候,孩子們又開始學習新的單詞,逐漸完善語句的表達。
因此,如果在特定的發展期內相應的能力得不到開發,過后便事倍功半,甚至會被埋沒。
0~3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展的時期,是兒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這些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有:
出生后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吃干食物的關鍵期;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范的關鍵期;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時測得的智商定為100%,那么其中50%在3歲前發生。
盡管很多父母對以上觀點表示認同,現實生活中也在為孩子積極地付出行動。然而大部分父母卻因此陷入誤區,為了挖掘孩子的潛能,竟陷入不斷給孩子灌輸各種技能的填鴨式教育。其結果不僅沒能將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談到早期教育的成功范本,我們不能不談到卡爾?威特的傳奇故事,一個剛出生時曾被公認為有些癡呆的孩子,居然在其父的早教引導下,后成為法學界的知名教授,卡爾?威特的名字亦成為早期教育的代名詞。威特父親早在200年前便意識到兒童的潛能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減弱甚至消失,但如何才能阻止這種潛能消退?威特父親的成功秘訣就在于喚起孩子的求知熱情,讓他們主動地學習和提問。
放任與限制,這是藝術
通過上面測試我們會發現,其實無論處于哪個分數區間的家庭,有個共同的事實就是,每個家庭現在至少都已經具備了培養天才兒童的條件之一。但為什么現實中還是有那么多父母苦于子女教育,甚至為孩子的成長大為苦惱呢?其實,天才的認定并不一定局限于眼前的分數,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找出屬于孩子自身的潛能,將之盡可能得到充分地發揮,調動起孩子自己的主動性,你的孩子一定會是最棒的。
有人說,一位聰明的母親在語言方面定是一位藝術家,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命令和強迫。所以,要想出不需要講大道理孩子就能樂意去做的溝通方式。在孩子教育方面,放任與限制的把握,更是一門獨到的藝術。要尊重他們,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家長們口頭講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
除此,放任給孩子自由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孩子各方面行為習慣的限制培養,放任不等于任由性情發展。詩人海涅曾說,“如果我們從未得到什么東西,我們就不會覺得不滿足。”同樣的道理,對孩子的行為堅持始終如一的態度就不會讓他感到痛苦。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教育孩子時父母的意見應該統一,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才好。
養育,沒有終點的賽程
古語有云,“10歲神童,15歲才子,20歲以后是凡人。”
天才兒童要比資質平常的孩子更難教育。克服驕傲自滿和狂妄自大,是對一個從小智力超群的孩子的最大挑戰。這也是家長們容易忽略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將關注點放在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孩子的成長不是百米賽跑,關于賽程的成績更沒有標準的評判。
當然,在這里我們并不是要否定前面提到的早期教育在喚醒孩子們更多潛能的巨大作用,更沒有否定贏在起跑線對孩子成功成才的影響力。畢竟,從小表現突出的孩子,更有自信,在克服困難面前會表現得更勇敢、更積極。只是,在這一論點下,很多家長機械地為贏而贏,而忘記了除了智能以及各種特長技能的培養外,更重要的心智培養。
只有品德、健康、智慧三位一體的人才是完美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種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種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種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種上品德的種子,就會收獲命運。
養育孩子的過程,不是家長的一時沖動,養育孩子是沒有終點的賽程,需要家長們保持足夠的耐力和信心,不斷地為孩子的成長付出自己的愛心!如此之下,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
參考案例
“奧巴馬式”家規
奧巴馬夫婦對兩個女兒,10歲的瑪莉亞和7歲的薩莎,制定了幾條看似簡單,但操作性極強的家規: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奧巴馬是聰明的,一個人如何成為成功的人,首先就必須是有教養的,寬容的,豁達的,與人為善。
2.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真正地讓自己從起床那一剎那開始整潔起來,是對自己和別人的尊重。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自立,多么簡單而明確的要求,但卻又是多么的難以做到。
4.保持玩具房的干凈。
要有自己的責任心。擁有自己的玩具房,這是很好的主意,哪怕我們的房子再小,我們也努力為孩子開辟一塊自己的天地,沒有玩具房,就用隔斷等弄出個玩具場所。
顯而易見,奧巴馬是非常注重衛生習慣的,而對于孩子來說,又有什么比這一生存要領更重要呢。
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
給予孩子一定的參與意識,同時讓他明白有付出就有回報。這無疑是極好的生存教育。
6.每逢生日或是圣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時間觀念,作息習慣,這是一個人最初的生存需求。只有讓孩子準時睡覺準時起床,他才有夜晚和白日的概念,才有學習工作和休息的區分,才有嚴謹而有序的生活的節奏,才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8.安排充實的課余生活。
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尊敬的家長:
您好!您知道“世界讀書日”嗎?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賦予,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
閱讀可以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拓寬孩子的視野,提高孩子的生活品位,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基礎教育階段是形成閱讀能力的關鍵期,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強孩子閱讀意識、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學校和家庭的當務之急。您是否也認同親子共讀是最感人、最溫馨的家庭生活圖畫,也是親子間最好的溝通橋梁?孩子的成長就是一本書,多一點心思,多一點投入,收獲的其實不僅僅是孩子。
我們特此發起親子閱讀活動倡議:請爸爸、媽媽每天抽出30分鐘,與您的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一起體驗閱讀的樂趣!
愛書吧!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
親子閱讀倡議書
尊敬的家長:
您好!您可發現在電視、電子游戲和網絡構筑的聲光世界中,我們的孩子與書本的距離越來越遠?而閱讀可以使孩子豐富精神世界,拓寬孩子的視野,提高孩子的生活品位,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愛因斯坦說:“閱讀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人,認知、語文與詞文能力會特別強,一生受用無窮,閱讀可以喚起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讓思維活潑、多元、有彈性等多種好處。3—8歲是形成閱讀能力的關鍵期,抓住這關鍵期加強幼兒閱讀意識、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和家庭的當務之急。
親子共讀是最感人、最溫馨的家庭生活圖畫,也是親子間最好的溝通橋梁,我們期望家長多留在家里,與孩子一起閱讀,促進孩子認知發展,打下良好學習的基礎,父母也重拾童心,感受閱讀的知性與感性,而親子共讀最能營造每個家庭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兒童閱讀和成人學習的推展。
因此,小哈佛幼兒園鄭州區域投入較大資金購置了大批繪本圖書,全面啟動繪本圖書漂流活動,在此,我們特向廣大家長發出倡議:希望您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和老師一起共同關注您孩子的讀書活動。在享用小哈佛幼兒園提供的繪本圖書的同時,能積極為孩子選購兒童書籍,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作為我們對孩子最有價值的一筆“長期投資”。從今天開始,從親子共讀開始,用書香呵護孩子唯一的童年吧!每個人每一天都有相同的二十四小時,我們只要每一天抽出哪怕是半小時的親子共讀時間,并且持之以恒給孩子閱讀、記筆記,認真填寫親子共讀記錄卡、小哈佛閱讀銀行存折,珍惜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光,那么,這半小時將成為您和孩子一天中最美妙的時光!熱愛讀書,對孩子對于您,都是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讀書的空間更是無處不在,餐桌上、床上,甚至公園大樹下,只要你和孩子愿意。讓我們大手牽小手,營造書香家庭的氣氛,在每一個星月藍天、透出溫暖燈光的窗內,睡前將孩子擁入懷中,陪孩子共讀一本故事書,帶著笑容進入甜美的夢鄉。
我曾經帶過一個叫寧寧的小男孩。帥氣可愛的小寧寧初入園時卻很難適應,近一周的時間,每天都是哭鬧著由媽媽抱進活動室。對待初入園哭鬧的寶寶,我們是有一套哄勸辦法的:給孩子溫暖的懷抱、利用玩具分散孩子注意力、調整孩子情緒、給孩子找朋友……可是這些對寧寧卻不管用,寧寧怎么也哄不好,歇斯底里地哭。后來慢慢平靜下來,不再哭了,可無論我們怎么引導他說話,他就是不說,急了就用“啊……啊……”來回答。要紙巾擦鼻涕、去廁所,他就用眼睛盯著紙巾,小手指揮著方向,嘴里“啊、啊”地著急地叫著。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我覺得這個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問題。正常四歲孩子的語言水平應該是:口齒清晰、發音基本正確,能進行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并用恰當的句子應對或回答問題。而一句話也說不出的寧寧顯然不同于正常孩子。出于對孩子負責,我對寧寧家進行了一次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寧寧的爸爸媽媽工作忙,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寧寧是由奶奶看大的,奶奶特別疼愛這個寶貝孫子,孩子一個眼神,奶奶全能領會。根本不用寧寧說話。久而久之,家人居然沒發現寧寧語言發展與同齡孩子的不同,不知道孩子存在著語言發展問題。
分析:
幼兒期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隨著生活范圍逐漸擴大,孩子好奇、好問、好模仿,對周圍事物興趣很高,學說話最快,是獲得詞匯的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口語發展遇到障礙,耽誤了孩子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即使以后再教育、再學習也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狼孩”的故事就是典型例子。
對于正常孩子來說,說話是一種基本需要。這種需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說話滿足某個愿望。比如,孩子餓了,他就會把這個愿望講給大人,從而這個愿望得以實現。如果大人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只要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家長就明白孩子的需求,那孩子當然就不必開口說話了。其二,通過說話解決心中的疑惑。比如,孩子看到一匹馬,就會請大人做出解釋。如果孩子一天到晚悶在家里,極少接觸外面的世界,沒有形成有效的刺激,周圍的環境無法使孩子產生觸動,孩子當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寧寧是幸福的,但大人的過于善解人意和過度保護,讓寧寧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無話可說”,無意中阻礙了孩子語言的發展,不能不說是大人的錯。
對策:
1.家長應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交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聽覺刺激。
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因為這時候孩子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全部堆放在記憶庫里,日積月累,逐漸豐富。
2.盡量多讓孩子與同齡小伙伴交往。
經常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會對語言的發展形成很強的促進,這正是所謂的語言環境。有些家長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而老人一般喜好安靜,不喜歡和孩子說話、講故事、說兒歌,為了安全,也不允許孩子與同伴交往,孩子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受到的語言刺激少,這無疑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
3.家長切勿對孩子過度關照。
家長對孩子過度的關照,孩子就缺少使用語言的機會。如果家長對孩子呵護備至,孩子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提不出別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不需要“再費口舌”了,常言道“孩子說話是逼出來的”,這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