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輪滑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心理健康;輪滑;情境
【中圖分類號】G613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提高幼兒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質量。輪滑運動在推進陽光體育的大旗下正以燎原之勢風靡校園,廣受中、小學生以及幼兒園小朋友的喜愛。人們已意識到輪滑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培養人的良好心理品質;促進智力發展、品德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的輪滑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賦予兒童健康以新的含義,即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皮亞杰認為“教育構成關系中的兩個因素,一方面是社會的理智與道德的價值,一方面是成長中的個人。這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構成一個通過心理活動這一中介而發生的動態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中介的生命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交互作用的社會化過程。因此,將心理素質的培養視為兒童素質教養的核心,是教育思維方式的重大變革,也是促進兒童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幼兒園輪滑與幼兒心理健康的關系
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有機體,人腦是人體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發展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為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運動,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為心理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
幼兒園的輪滑活動要求幼兒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偷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幼兒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活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心理的發展。
幼兒要想出成果每天得不停地繞著廣場滑行很多圈。因此、通過輪滑,有助于培養幼兒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幼兒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因此,幼兒園必須探究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幼兒不良心理特征,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的方法與模式。
三、幼兒園輪滑運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輪滑活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1.創設情境,鞏固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
第一,幫每個動作起個形象的名字。
在教踏步時,我讓孩子們觀察老師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象一種什么動物。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像鴨子,有的說像熊。經過大家的協商說最像企鵝。于是我們就把踏步形象地說成是“企鵝步”。幫把三步滑行說成是“騎自行車”;把剎車說成是“等紅燈”;把蹲溜說成是“過山洞”。把這些生硬的學名詞付諸于生命,讓他們融入到孩子們的生互動中去,幼兒即能很情愿的接受,還不容易忘記。
第二,設置動作訓練時的生活場景。
在訓練動作時,往往因為要孩子們對某一動作能熟練地掌握,我們總會讓孩子們一便又一遍地讓他們做反復地練習。孩子們在學習時常常會出現心不在焉的情況。針對這種現象,我利用場景這一道具來吸引幼兒,讓幼兒在游戲中設計與動作有關的要求,讓孩子們在情境游戲中一遍又一遍去練習動作。
我們在教“剎車”動作時,由于個別孩子腿部力量不大,總剎不住車。于是我們設置去“公園”的路線,因為在公園里會有池塘,如果你剎不住車的話就會掉在池塘里。孩子們都知道掉在池塘里的危險性,都會很努力地去做好。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動作。
第三,輪滑教學的經驗性積累來源于生活
生活是幼兒學習知識的源泉,幼兒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新綱要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在輪滑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把生動的生活實例和教學內容恰當地結合。孩子們在剛重心的掌握總是掌握不了,于是我就提醒他們說:“我們在騎自行車時我們的身體應該怎樣?”孩子們很快就想到了要彎下一點,這樣才不會摔倒。讓孩子們利用生活的經驗來學習使得孩子們既生動有形象地接受了動作的要領。
(二)正確引導幼兒學習輪滑中的各種技能
1.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在學習輪滑的各種“平花”技能過程中,在指導上,我們亦堅持正面教育,以“你能行”、“你真棒”等語言,及時給予激勵、表揚。并且以同伴、參與者的身份來進行隱性示范,在與幼兒共同游玩的過程中,消除其緊張心理、提高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2.利用輪滑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們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首先就要學習如何摔跤當向前或側向摔倒時,要主動屈膝下蹲,用雙手撐地緩;當向后摔倒時,也要主動屈膝下蹲,降低重心,盡量讓臀部先著地,并注意保護尾骨處,同時低頭團身,避免頭部后仰著地。摔倒時手會自然而然地放在地面上撐住身體,但手指應該指向前方,讓身體重量順著關節彎曲的方向下壓。同時也應盡量避免直臂單手撐地,這樣很容易損傷手腕。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操作的方式還很多,而這里只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滲透的方法作了粗淺的探討。而要根本解決幼兒園心理教育的問題,一方面有賴于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英健,附進學.少年兒童如何更快更安全學會輪滑.中國學校體育,2001(1):51.
[2]秦吉宏.我國輪滑運動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18.
輪滑已經成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熱門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中受歡迎的健身手段之一。但這一獨特的項目,卻沒有充分發揮其在飛行學員航空體育訓練和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抓住航空體育教學改革的契機,樹立輪滑在飛行學員成長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充分發揮輪滑運動的鍛煉價值,使之為飛行學員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將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為此,對航空大學輪滑課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與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航空大學輪滑課的教學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對象與任務,查閱了體育類期刊中有關輪滑教學、改革、課程等論文30余篇。了解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前言動態,并對其進行了充分的分析與利用。
2.2.2問卷調查法。對被調查的飛行學員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100%。學生問卷的發放情況:向隨機抽取的上輪滑課的學生發放了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54份,回收率為88.50%,有效問卷246份,有效率86.50%。對問卷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為:信度系數R值分別為0.88和0.84;效度檢驗采用專家評判法,認同率分別為87%和89%,符合統計學研究需要。
2.2.3專家訪談法。對航空體育教員及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了解輪滑課的教學情況,就開課時數、教學內容、場地器材、師資等方面進行了咨詢與訪談。
2.2.4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12.0軟件對相應的數據做常規數理統計。
3 結果與分析
3.1輪滑課教學基本情況分析
從航空大學開設輪滑課時數的結果看:在航空大學飛行學員輪滑教學20學時,僅占總體的6.7%。從人才培養方案看,輪滑實踐課占有的比例合理,但從運動技能需要經過長期的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來看,明顯不合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學員掌握情況都很一般。
輪滑課程的實踐部分內容既是實現輪滑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又是教員和學員開展輪滑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學實踐發現,幾乎所有的實踐課的教學內容都是:起跑、直道滑行、彎道滑行、擺臂及終點沖刺等內容。教師上課中一般采用四個部分的結構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養作用。在理論課傳授上,對學員進行輪滑專項理論知識的講授時間極短。
3.2航空大學輪滑課任課教員的現狀
在調查的52位輪滑教師中,男教師50人,女教師僅有2人,男女教員比例為25:1,就其專業來說,僅僅有1人是輪滑專業的,占總人數的1.9%。
由表1看出,航空大學體育教員學歷水平較高,輪滑專業的教師比例太小,他們無論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技術水平上都明顯不足,在教學中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通過走訪表明,教師在教學前能熟知教學內容都是專修此專項的;而非專修此專項的教師則需要通過溫習或向其他教師學習,因而在教學中也就很難再有可拓展的空間。
3. 3學員學習輪滑課效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顯示有236人占總數的68.18%的學員認為自己掌握的很好,有57人占總數的18.49%的學員認為自己沒有掌握,另外有53人占總數的13.36%的學員不清楚。這表明輪滑教學技能目標基本達到,但還存在不足,輪滑教學還必須加強能教學。
3.4航空大學的輪滑場地、器材狀況
輪滑器材設施是保證輪滑教學、課外活動和課余訓練正常進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航空大學只有一塊室外的水泥場地和柏油路面、柏油籃球場。在對航空大學輪滑場地器材狀況分析,有80%的學員感覺能夠達到滿足教學的基本需要,但輪滑鞋和護具校方不提供,根本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滿足教學需要。
4 飛行學員輪滑教學的發展對策
4.1 提高教員業務水平
培訓交流是提高教員專業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徑。有關部門應重視和抓好教員隊伍的培訓工作,為教員開展輪滑教學,提供更多的再學習和更新知識的機會,使教員們能接觸到當前的最新信息和教學動態,并與同行切磋技藝,探討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堅持以青年教員為主體,并將教員的培訓、進修形成制度,按照規劃、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應充分重視對教員創新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
4.2加強場館的改造與建設
學校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輪滑場地器材的投資與建設,科學規劃,對場館進行多功能的開發,為輪滑教學提供便利條件。因為先進的輪滑場地設施,標準充足的輪滑器材,能滿足輪滑教學活動的需要,并保證和促進輪滑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輪滑設施和器材的外部特征也給學員帶來不同的感受,輪滑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一定會得到提高。
4.3積極營造輪滑活動的氛圍
課堂教學需要課外活動支持,方能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诖?大學、基地、系應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廣泛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輪滑活動,以實現課內外輪滑教學的有機結合,如成立輪滑俱樂部等,并且鼓勵或是為學員創造條件參加比賽,這樣不僅為學員提供參與輪滑活動的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學以致用,并且還能使學員在實踐中提升對輪滑的興趣,加深對輪滑的認識。
5 結論與建議
5.1飛行學員開設輪滑項目過于單一,并且內容陳舊,在教學時數安排上不合理。因而要加大對于教學內容的創新,并且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和引導學員進行課外鍛煉,學校應提供給學員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充分展示其潛能的時間和機會。
論文關鍵詞:輪滑課;教學;學生;心理障礙;成因;對策
輪滑運動是以人的心理素質和運動技能相結合的體育運動項目,它集健身、娛樂、趣味、競技、技巧、休閑和驚險為一體,能全面提高和綜合發展人體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和平衡能力。但是,由于輪滑運動動作難度較大又容易受傷等因素,使學生在輪滑的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以至于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礙本文針對學生在輪滑課學習過程中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礙的對策與建議。
1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心理障礙是指介于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之間,無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備的心理調節和心理適應能力的狀態。在輪滑課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感、意志、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差異,使其在進行某些具有一定難度或危險性的學習時,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不僅會使少數具有這種心理的學生難以掌握規定的教學內容,還會因為消極情緒的輻射作用而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在輪滑課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技術動作生硬、不協調,失去節奏,有時中途停下或請假,逃避練習。在休息和生活中,性格內向,孤獨不合群,集體活動表現比較淡薄,即使參與了也是為了應付。平時表現精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情緒不愉快,對于體能和技能訓練缺乏熱情且意志薄弱。
1.1動作難度與危險性
輪滑運動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它要求學生靠與地面接觸很窄的滑輪作為支撐點,對于以前沒有接觸過類似項目運動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剛開始感到很新奇,當穿上輪滑鞋后就會產生站不穩、失去重心和不能移動的感受,這時就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定式,認為“太難了”、“我學不了”、“我不行”等畏懼心理。有些學生甚至錯誤地認為自己能力差,根本就不適合學習這項運動,尤其當其他同學摔倒或出現意外時,這種恐懼心理越發嚴重。例如,學生在彎道技術學習中,不敢大膽地向彎道“圓內”倒重心,又不敢大膽地使用外刃蹬地,結果不但動作技術沒有長進,有時會由于動作不連貫或其他原因導致摔倒,從而更加畏懼彎道的滑行,產生畏懼心理。因此,筆者認為動作難度和動作危險性大是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的直接原因。
1.2學生運動素質和心理品質
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是完成輪滑練習的基本條件。當學生的身體素質不能滿足或無法達到自己安全的心理需要時,就會感到焦慮或恐懼。另外,技術動作結構復雜,也容易使學生喪失自信心,產生畏難、膽怯的情緒。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差是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一些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總認為自己體質弱,素質差,技能水平低,在動作練習時不敢迎難而上,過分夸大動作難度,加上他人的調侃和說笑,都可能嚴重挫傷他們的自信,懼怕學習和練習;其次,學生以前失敗經歷的情景再現也是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由于輪滑項目自身的危險性和運動者自身的因素,受傷在體育活動中并不鮮見。當受過傷害的學生在練習中碰到與以前的經歷相類似的內容時,頭腦中就可能會再現事故場景,從而引發對輪滑運動的恐懼。此外,過度緊張是學生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有些學生在學習輪滑運動時,就會產生過度緊張的心理現象,如,動作呆板、不協調、多余動作增多、動作感覺性差等,如果較長時間都不能克服過度緊張的心理狀態,就會滲透到動作學習過程中去,最終導致自信心水平降低,從而誘發出一種喪失學習動力的心理障礙。
學生在輪滑課前,對輪滑的基本知識掌握不夠,理解比較膚淺,沒有從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力學等角度進行系統地學習,不能夠掌握站立、轉彎、停止等基本動作的用力分析,只進行盲目的模仿練習,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產生了疑惑感,最終導致對輪滑運動失去了興趣。
1.3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抓不住重點與難點,示范時對關鍵技術交代不清楚,不能從學生的實際技能出發,對學生要求過高,都會使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飽受失敗的困擾,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畏懼情緒。同時,教師不能平等地對待學生,冷落差生,甚至把他們當作反面教材,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打擊,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產生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
2克服心理障礙的對策
心理障礙是輪滑課學習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然而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克服和解除的。在輪滑課教學中,每名學生心理障礙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都存在著差異,但其共同的特點是缺乏信心,興趣削弱。因此,教師應遵循有關原則,應用適當的方法,解除學生學習的厭倦情緒。
2.1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和運動能力的培養
身體素質是掌握技術的基礎,從上第一次課開始就應加強學生身體各素質的練習,每次課都應安排適量的相關練習內容。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提出一般要求和個別要求,布置課后練習內容,經常檢查。評定學生的素質發展水平,使學生增強學習新內容的信心。對任何一個有難度的動作,首先要抓好基本技能練習,防止學生脫離實際條件,在他們尚不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情況下,片面追求學習難度較大的動作。例如,通過練習一些復雜的動作來增加身體的協調能力,或用橡皮筋等外界物體對身體施加外力來增加腿部力量及腳跺關節力量。
2.2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的活動目的越明確,越深刻,意志就越堅強,越能夠激勵人們的行為去達到某一目標”,。良好的學習動機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只有把輪滑課的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要求時,才能產生克服各種困難的決心及消除各種心理障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輪滑課的動機不明確,認為不是主課,只不過是玩玩而已,不必認真;有的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對要求考試的教學內容認真對待,積極練習,對不是考試的內容,則不重視。因此,在輪滑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要求并鼓勵學生在跌倒后繼續堅持練習,更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認識練習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對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讓學生用動機的力量、頑強的意志品質對待和戰勝困難。
2.3科學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教法上要靈活多樣、生動活潑,使課堂充滿歡樂氣氛。學生情緒較沉悶時說些得體的幽默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可避免枯燥、厭倦的心理,培養學生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要注意培養和使用體育骨干,讓他們去帶動影響其他同學。在氣候條件較差或動作難度較大時,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克服怕苦怕累心理。同時,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重點技術的講解,在開設輪滑課之前,學生必須進行有關的理論學習,使他們能夠在理論的正確指導下進行實踐練習,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例如,教師在學習練習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確保持重心平衡是關鍵,此外必須學會“八字”停止法,這是自我保護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理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從而降低畏懼心理
2.4重視動作示范和保護措施
動作技能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動作技能形成一般是從觀察教師的動作示范開始的,通過觀察在頭腦中建立起動作的視覺表象,然后通過自己的練習形成動覺表象,最終形成視、動綜合表象。因此可以看出,正確、優美的動作示范會給學生一種安全、易學的感覺,使其對輪滑技術動作產生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效果,從而大膽地充滿信心去練習。同時,在上課之前要求怕摔的學生佩戴護膝、護腕、頭盔等護具,在加上輪滑技術上的正確姿勢示范和技術指導,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保護措施和嚴格的技術要求下輕松、平安地完成輪滑動作,這是減輕學生在輪滑課中產生心理障礙的有效措施。
2.5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
在輪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多啟發、引導和鼓勵,激發他們完成動作的渴望和勇氣。還可采用直觀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如對某些完成動作較好的學生進行激勵型講解,讓層次不同的學生在一起訓練,使學生自我比較,從而產生練習的欲望以增強自信二教師除運用語言激勵外,還可采用情緒對比的心理訓練,通過表象回憶的方式,引起消極心理因素的出現,同時利用積極情緒替代消極情緒,達到逐步克服心理障礙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表象訓練法,讓學生回憶自己完成動作難度較大動作時的肌肉用力感覺,并將自己的動作同教師的示范動作進行對比,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和對肌肉動作控制程度,使身體各器官系統達到協調發展,以增強學生學習輪滑的信心和動力。
2.6優化課堂教學氛圍
在學習中多創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氣氛,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可減少學生在練習時出現緊張、害怕等不良心理。教師對具有緊張膽怯心理的學生應多加關心,少批評,更不能譏諷,并及時鼓勵,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滿足,使他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滿足感”、“成功感”的情緒體驗,逐步樹立信心。在練習過程中,教師用適當的語言對學生的練習給予肯定和評價,提醒學生動作用力的時機、方向和動作幅度,幫助學生分析動作失敗的原因和指出糾正錯誤的方法,轉移和分散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還可以利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暗示,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準確,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消除恐懼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極心理,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從而能頑強果斷地克服動作困難,加速技術動作的掌握,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化學教學;情景;環節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242-02
作為化學教師就應當善于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把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作為自覺設計教學過程的產物,從而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以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換句話說,創設并研究化學教學情境,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入點。研究并開發這一環節,探討其內在要素構成,對于當前化學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顯得十分重要。
1 化學實驗情境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現象引人注目,極易把教師和學生帶進變化紛繁的化學世界?;瘜W課程的開發和設置、化學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化學實驗活動,都會形成良好的實驗情境氛圍。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82個演示實驗即為化學課程通過教材所設置的重要的實驗情境要素:鎂帶燃燒發出的耀眼白光,轉眼間銀白色金屬變成白色粉末;
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綠色變成了黑色;
氫氣的爆炸實驗;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中黑色變成亮紅色;
酸堿鹽中的變色、沉淀反應;
這些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經過教師的進一步開發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學學科教學的明顯特征,營造化學思維和化學創新的良好氛圍。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鮮明有趣的實驗,尤其是將學生的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思考和分析有關問題,最后歸納總結出正確結論,從而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
2 化學問題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簡單地說就是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立“疑”設“障”,從而創設激發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學習情境。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問題情境的設置取決于教師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使學生處于探索的情境中,激發他們進行一定的智力和動作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2.1 實驗問題情境:如前所述,紛繁燦爛的化學實驗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探析這種氛圍,則是由一系列問題構成的。針對學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能自己在化學知識的迷宮中找到答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大有益處。
在學習燃燒這一知識點時,做完演示實驗“燃燒的條件”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燃燒的兩個條件后,接著教師又分別點燃兩根火柴,學生觀察到一根豎起來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滅,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卻不會熄滅,如此反復數次,結果都一樣。這是為什么?教師及時提出問題。由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再一次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探索欲望,經教師的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討論,得出正確的解釋結論。
在《氫氣的性質和用途》的教學中,把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改進為探索性的隨堂實驗。在介紹該實驗的注意事項時,有的同學會提出“假如實驗結束時,沒有繼續通氫氣到試管冷卻為止,會有什么現象呢?”這時,不要急于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要求學生進行兩種不同實驗操作結果的比較。根據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現象,再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如果實驗結束時沒有繼續通氫氣到試管冷卻為止,則灼熱的銅就會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銅。
2.2 思維問題情境:思維總是從疑問開始的。一部優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銳的矛盾沖突呈現在鏡頭的開篇,扣人心弦,欲罷不能。所以,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設疑、激疑、導疑、釋疑,使學生的思維環環相扣,層層登攀。通過思維問題情境的創設、解決的不斷循環,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學計算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是訓練學生思維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鐵的氯化物1g,使其和過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還是FeCl3?(此題有多種解法)
解法一: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將該氯化物的化學式設為FeClx。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計算,求得x=3,即化合物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
將該氯化物的化學式設為FeClx。由2.65g氯化銀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質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為FeCl3。
3 化學史實情境
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學史實、記載、故事、傳記、格言等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情節都是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課堂上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美妙的傳說,都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角色,將注意力轉移到本學科的情境之中。因此,從化學科學史實故事及化學趣聞等方面入手開展教學,引發學生興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歷史背景下學習,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積極的價值判斷及其選擇過程中學習,其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當學習《空氣的組成》時,可以在介紹各國的科學家如何通過不斷的實驗探索,發現空氣組成的科學精神后,再引入新課。
學習有關氧氣的知識時,以氧氣的發現過程引入新課。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整個美術中的一種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它是一門運用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構圖、造型、設色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的藝術。
繪畫教學,顧名思義,指的是關于繪畫的知識傳授、鑒賞分析、創作能力的教學活動。
系統論是西方現代的一門先進的科學理論,它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結構、性質和規律的理論。它融控制論、信息論、集合論、自動化理論、對策論、決策論、電子計算機理論等各種科學理論為―體,將所有事物都作為一個大系統(母系統),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加以考察、分析、研究,著眼于整個(母系統)與部分(子系統)之間、部分(子系統)與部分(子系統)之間、系統(母系統或子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絳合性、整體性、系統性、動態性研究。系統論作的西方先進的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自改革開放傳人中國以后,對各學科各領域均產生重大影響,并得到廣泛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為此,本文以系統論的理論與方法,對繪畫教學系統提出若干意見,以與同行共同切磋。
一、繪畫教學原則系統
繪畫的教學原則,是繪畫教學所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準則,是貫徹教育方針、實現教學目的的必要規則。繪畫的教學原則,對于繪畫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繪畫教學原則系統,是整個繪畫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系統。
具體而言,繪畫教學原則系統,又包括以下重要內涵:
其一是素廚性原則。繪畫教學一定要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以培養學生的繪畫素質及藝術素質為原則,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與繪畫技巧,力戒“嘴上會氣兒”、“空手道?!?/p>
其二是實踐性原則。繪畫教學一定要突出實踐性,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強調動筆作畫這一重要的藝術實踐,并強調觀察生活、注重寫生的生活實踐與藝術實踐。
其三是主導性與主體性統一的原則。繪畫教學要真正做到“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實行師生雙邊互動、教學相長,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_牛、主動性、創造性,變“要我畫”為“我要畫”、“畫什么”為“怎么畫”,教師的一切知識、才華、能力,都要“化”在學生筆下。
其四是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統一的原則。繪畫教學一方面要對所有學生提出統一要求,以利于群體互動、互相促進、互相激勵;另一方面又要因材施教,以利于個體能力的培養與發揮。
其五是宏偉目標與循序漸進統一的原則。繪畫教學要制定宏偉的目標,例如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學生,要培養成合格的中小學美術教師。而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又要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提高。
二、繪畫教學內容系統
繪畫教學內容系統,是繪畫教學內部諸要素的總和,也是教學原則的載體與依托。
具體而言,繪畫教學內容系統,包括以下三大內涵:
其一是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繪畫教學的綱領,又包括教學目的,教學任務,知識和報能的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及講授、練習,實習的課時分配等。
其二是課程設置。繪畫教學的課程設置,又包括圖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以及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壁畫、年畫、連環畫、宣傳畫、漫畫等等。
其三是教材運用。繪畫教學要選用適用的新型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
三、繪畫教學的形式系統
繪畫教學的形式系統,受內容系統的決定和制約,反轉過來又為內容系統服務。
具體而言,繪畫教學形式系統,又分為以下兩大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