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貞觀政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貞觀政要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腹針;針灸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筆者采用腹針配針灸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所選擇的68例患者均來自本院住院及門診的患者。按隨機化原則,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單純腹針組)和治療組(腹針配針灸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20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56歲。治療組中男15例,女19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3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針灸:水分、氣海、關元。配穴:急性腰椎間盤突出:加入中、印堂。腹針:患者平臥,腹部暴露,針刺前對準備施治的部位從上而下地進行觸壓,檢查有無包塊、觸痛,無陽性體征方可施治。常規消毒后,根據患者胖瘦分別選用40~60 mm長度地毫針,避開毛孔、血管,對準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分3步進行:①候氣:進針后停留3~5 min;②候氣后3~5 min再捻轉使局部產生針感;③催氣:再隔5 min行針1次,加強針感使之向四周或遠處擴散,留針30 min起針,1次/d,10次1療程。療程之間休息3~5 d。對照組:在采取治療組治療過程中的針灸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下肢放射性酸痛消失,行走正常、有力,無腰痛、腰酸;顯效:下肢放射性酸痛減輕,偶有發作,行走正常、有力,酸痛、腰痛時間明顯減少;有效:下肢放射性酸痛活動時間過長會出現,休息后減輕,下肢行走困難減輕,比較有力;無效:與就診時癥狀比較無明顯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1。治療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例數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治療組3415108197.1%

      對照組3491010585.3%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由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發育缺陷及缺損、勞累及受寒等因素引起,造成髓核沖破纖維環而膨出或突出,壓迫脊神經根、馬尾神經及周圍其他組織,造成局部充血、水腫的炎癥性改變,出現腰痛,下肢放射痛,或伴有馬尾神經癥狀為主的臨床表現[1]。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原因是外因[2]。由于在負重勞動或劇烈運動中,椎間盤受擠壓和扭旋,使椎間盤的纖維破裂,髓核突出,壓迫鄰近的脊神經根,產生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癥狀,這種現象,臨床上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內因是椎間盤本身的退行性慢性變化[3,4]。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腰腿痛”與“痹癥”范疇范疇,許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經痛,均與此病相關。多因脾腎虛弱、督脈失養,加之跌打損傷、感受外邪導致氣滯血瘀、經脈受阻而發痛。腹針療法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運用局部穴位治療全身疾病,具有調整臟腑氣血、疏通四肢百骸的功能。而且腹針治病無明顯針感,取穴要求準,深淺要求嚴格,故腹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療效好、療程短、痛苦小等優點,值得臨床推不過施灸前要與患者講清針灸與腹針的方法及療程,在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用溫水或乙醇棉球擦洗干凈,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膚適當溫度,防止受涼影響療效。偶有針灸與腹針后身體不適者,如身熱感、頭昏、煩躁等,可令患者適當活動身體,飲少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癥狀迅速緩解。施灸時注意安全使用火種,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物。

      參 考 文 獻

      [1] 陳博來,林定坤,孔暢,等.圍手術期應用甲基強的松龍對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神經功能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7,17(5):365-367.

      [2] 薄智云.談談腹針療法.中國針灸,2001,21(8):474-476.

      貞觀政要范文第2篇

      【關鍵詞】重癥 藥疹 護理體會

      藥疹又稱藥物性皮炎,是藥物通過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進人體內而引發的皮膚或黏膜發疹。可引起藥疹的常見藥物有抗生素類、磺胺類、解熱鎮痛類、鎮靜催眠類、抗毒素與血清制品類等。重癥藥疹主要包括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重癥多形紅斑型及剝脫性皮炎型三種類型,是嚴重的藥物反應,不僅皮膚損害嚴重、廣泛,往往還伴有內臟受累及全身中毒癥狀,易出現并發癥。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1]。本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診治重癥藥疹患者42例, 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42例患者均為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重癥藥疹患者。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78歲,平均34.5歲,所有病例在發病前均有用藥史。42例重癥藥疹患者中12例使用抗生素,7例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物,6例使用磺胺類,3例使用喹諾酮類,5例使用抗痛風藥,2例使用鎮靜催眠類,7例使用其他藥引起。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18例(43.00%),重癥多形紅斑型16例(38.00%),剝脫性皮炎型8例(19.00%)。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及時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以及與其結構相似的藥物;早期應用大劑量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等糖皮質激素,待病情穩定即皮損無新發,干爽或滲出減少,顏色轉暗,體溫正常后,逐漸減量并改為口服潑尼松。

      1.3 轉歸 痊愈出院37例(88.00%),其病程(9~66)天,平均(23.4+11.5)天。好轉后自動出院3例(7.00%)。死亡2例(5.00%)。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本病皮損嚴重,常讓患者感到焦慮、恐懼,擔心生命受到威脅或留下殘疾,加之皮損引起劇烈疼痛,更使患者緊張、煩躁,不愿配合。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多溝通,解釋并安慰病人,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良好的信任感,同時讓親屬做好配合工作,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避免精神緊張,堅定治愈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2.2 嚴密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發生感染:(1)將病人安置在單人病房,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60分鐘,每天通風3-4次,每次20-30分鐘,并保持室溫在22~24℃,采用暴露療法時室溫在28-30℃,濕度在50%~60%。(2)予以支被架使用,避免衣被直接接觸破損皮膚。每日為病人更換無菌單2次,選擇柔軟、干燥、清潔、無刺激性、并經高壓消毒的棉質衣物、床單、被褥等;及時更換滲濕的床單和衣物;注意濕式清掃,使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潔地面和擦拭物品。(3)嚴格限制探視人員數量及探視時間、次數;保證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等診療器械專人專用,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2次,減少醫院感染機率。(4)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前應穿隔離衣帽、戴口罩、更換拖鞋,用2%的過氧乙酸消毒雙手,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患者各種感染機會。(5)對脫落的痂皮、皮屑應隨時清理,每1-2小時翻身1次,注意動作要輕柔,避免拖、拉,以防加重皮膚損傷,并在易受壓部位墊橡皮圈或氣圈,避免局部長期受壓,繼發壓瘡、皮膚潰瘍和組織壞死等。

      2.3 飲食護理 患者能量消耗大,口腔也有皮損而進食困難者,飲食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含多種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毒素排出。

      2.4 發熱護理 首選物理降溫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物理降溫以冰枕為主。由于是藥疹患者,屬高敏體質,因此慎用解熱鎮痛藥,避免加重病情。定時測量體溫,觀察物理降溫的效果,并及時通知醫生。

      2.5 皮膚護理 經常觀察皮損部分有無異常表現,做各種皮膚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防擦傷皮膚,保護好皮膚。①對于皮損面積小伴少量滲出者,可外用氧化鋅油膏和莫匹羅星軟膏。對于皮損面積大、糜爛滲出重者可用慶大霉素溶液8萬U(100mL)等連續濕敷,稍干后改搽莫匹羅星軟膏。也可以采取干燥暴露療法,予以氦氖激光照射治療,每日2次,每次30分鐘,照射后涂無刺激性油劑呋嘛油,防止皮膚皸裂、出血、疼痛,并起到消毒作用。患者應使用支被架,全身暴露,避免被褥與創面直接接觸,引起粘連,保持皮膚干燥,避免陽光直射皮膚,減輕患者痛苦。②對于小水皰或滲液少的水皰,可讓其自然吸收,水皰皰壁盡量保持完整,避免破潰形成創面;對于大皰,經聚維酮碘消毒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用無菌注射器低位穿刺抽吸。③患者手指、足趾破損時,可用干棉簽把每個手指、足趾分開,防止粘連[2]。

      2.6 眼部的護理 急性期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眼睛,并用棉球輕輕擦掉眼部分泌物。若分泌物結痂粘著眼瞼時,不宜強行分開,以免加重結膜損傷,可先用0.9%氯化鈉溶液紗布濕敷或涂凡士林眼膏軟化痂殼,再分開雙眼。清洗后,用抗生素滴眼液和氫化可的松滴眼液交替滴眼,每15~30min一次。平時注意保持眼睛清潔、濕潤。睡前涂0.5%金霉素眼膏,以防止角膜干燥、繼發潰瘍和感染。定時應用眼科玻璃棒分離瞼結膜與眼球,以防止粘連等后遺癥的發生。

      2.7 鼻腔的護理 當病變累及鼻黏膜,出現糜爛、結痂而影響呼吸時,先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再用植物油濕潤軟化鼻痂,后用無菌鑷子取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8 口腔的護理 口唇有血痂影響張口,先用無菌鹽水紗布濕敷,軟化血痂,慢慢清除至能張口,再用2%碳酸氫鈉溶液、0.2%呋喃西林溶液或多貝液漱口。疼痛明顯影響進食者,進食前可用棉簽蘸2%利多卡因涂在創面上,以減輕疼痛。

      2.9 外陰及會陰護理 剪去,保持會的清潔、干燥,促進創面愈合。每天沖洗會陰2次;分泌物多時,采用3%硼酸溶液或1:8 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滲液減少后,可外搽氧化鋅油膏、莫匹羅星軟膏。男患者用無菌紗布墊于下方,防止陰囊粘連。此外,應做好肛周護理,每日檢查肛周皮膚黏膜的變化,每次大便后,應及時清潔肛周,肛周皮膚不可用力擦拭,應用消毒的柔軟濕毛巾輕拭,防止損傷皮膚[3]。

      2.10 藥物治療的觀察與護理 合理安排用藥,觀察治療用藥中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使用激素治療后患者出現的消化道應激性潰瘍、高血壓、糖尿病等。

      2.11 出院指導 重癥藥疹可臨床治愈,囑患者出院后,嚴格執行激素減量計劃,避免擅自減量或停用,穿著寬松的純棉內衣,避免刺激和摩擦皮膚,按時復診。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用卡片寫下本次致敏藥物的名稱,囑患者或家屬要妥善保管,避免再次接觸致敏藥物及與之結構相似的藥物。日常用藥后一旦出現皮疹、瘙癢,應及時就診[4]。

      3 護理體會

      重癥藥疹是嚴重危及生命的藥物反應,本病起病急驟,全身中毒癥狀重,皮損廣泛。如護理不當可因皮膚感染而出現敗血癥危及生命。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加強皮膚護理,實行保護性隔離,使其不受損傷及繼發感染是護理成功的關鍵,同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認真做好護理記錄,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憂慮情緒,加強局部護理均有利于提高治愈率,縮短病程。

      參 考 文 獻

      [1]王俠生,廖康煌.楊國亮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科技技術出版社,2005,425-437.

      [2]韓敬華,楊磊.重癥藥疹的護理[J].吉林醫學,2007,28(1):112-113.

      貞觀政要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針刺;中藥;肝腎虧虛型冷淚癥;療效觀察

      冷淚癥系目無明顯赤痛翳障而流淚,淚水清冷稀薄,常兼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等癥狀,多發于老年人,多由于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淚道約束失常,復遇風邪刺激而發。其中輕癥稱迎風冷淚,重癥稱無時冷淚,相當于西醫的淚溢癥。專科檢查:沖洗淚道通暢或通而不暢。本文針對臨床中該病最常見的肝腎虧虛型,采用針刺配合杞菊地黃湯加味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觀察對象 52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32例,女20例;50~60歲27例,60歲以上25例;病程1年以上者23例,1年以內者29例。

      1.2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診斷標準[1] ① 淚液清稀,重者時時頻流,輕者時作時止,入冬或遇風增劇;② 其淚道無異常,按壓睛明穴,無粘液溢出;③ 沖洗淚道通暢或通而不暢。

      1.2.2 納入標準 符合以上診斷標準,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① 年齡≥50歲;② 臨床辯證屬肝腎虧虛者。

      1.2.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及中途退出者;②排除器質性淚道疾病。

      1.3 治療方法

      1.3.1 針刺治療:①取穴:睛明、承泣、四白、攢竹、肝俞、腎俞;②針刺方法:上穴均取雙側,睛明穴針刺時,患者閉目,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右手緩緩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0寸,不捻轉,不提插;承泣、四白、攢竹施以平刺手法,肝俞、腎俞直刺1.0寸,施以捻轉提插補法。留針30 min后取針,10次為1個療程。

      1.3.2 中藥治療 以杞菊地黃湯加味為主方加減。

      1.3.2.1 主方:枸杞子、懷、熟地黃、懷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白芷、防風、荊芥穗。

      1.3.2.2 加減:伴頭暈耳鳴癥者加黃精、制首烏;伴腰膝酸軟明顯者,選加炒杜仲、菟絲子,兼有畏寒怕冷者,選加炮附子、仙茅、仙靈脾。

      1.4 治療結果

      1.4.1 療效判定標準[1] 治愈:溢淚終止;好轉:冷淚溢出減少;無效:冷淚不止。

      1.4.2 治療結果 療程1個月,治愈36例,好轉1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8.46%。

      1.5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58歲,退休工人。主訴:雙目流淚3年余,加重2個月。癥見:淚質清稀,眼瞼微紅,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專科檢查:沖洗淚道通暢。中醫診斷:冷淚癥(肝腎虧虛)。西醫診斷:溢淚癥。針刺取穴:睛明、承泣、四白、攢竹、肝俞、腎俞。中藥以杞菊地黃湯加味為主方加減:枸杞子30 g,懷15 g,熟地黃15 g,懷山藥15 g,山茱萸12 g,丹皮12 g,茯苓12 g,澤瀉12 g,白芷10 g,防風10 g,荊芥穗10 g,炒杜仲20 g,菟絲子20 g。治療1周后,流淚癥狀明顯減輕,共治療20次痊愈。隨訪1年未復發。

      2 討論

      流淚癥西醫多由于神經調節活動失常,或淚道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因素,祖國醫學認為本癥多由肝腎虧虛,復受風邪所致。肝主藏血,為風木之臟,且開竅于目。“腎主五液”,淚為肝之液,年老體衰,肝腎虧虛,不能約束其液,淚無所主,復受風邪刺激,故溢于眶外。因此確立補肝益腎、疏風散邪、固攝斂淚為本癥治療原則。

      睛明穴是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交會之穴,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通絡明目之功,是治療目疾要穴;承泣、四白、攢竹等眼周局部穴位調節局部氣血,通暢淚道,收攝斂淚;肝俞、腎俞補益肝腎,為治本之穴。中藥方中,杞菊地黃湯加味中以枸杞子調補腎氣,養肝明目為其主藥,熟地滋補肝腎,養血益精;山萸肉、枸杞子助主藥補肝腎;山藥補脾腎;茯苓健脾滲濕,白芷,防風,荊芥穗祛風止淚。該療法內服外治,標本兼顧,收效良好。

      貞觀政要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椎間盤突出;穴位;普通針刺;電針

      腰椎間盤突出是本科常見病、多發病,多數患者都經過中西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又畏懼手術而就診于本科,筆者行醫多年來,根據不同辨證結果,對腰椎間盤突出所致腰腿痛,采用電針配合TDP照射治療,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6例均來自門診,經腰部CT檢查確診,都經其他保守治療而反復發作。年齡最小15歲,最大68歲,平均39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16年。按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分型,中央型58例,單側35例,雙側23例,膨出型56例,突出型47例,脫出型13例。觀察組62例,男47例,女15例。對照組54例,男36例,女18例。

      1.2 診斷依據 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涼史。增加腹壓如咳嗽均使癥狀加重[1]。

      1.3 臨床體征 腰椎下端棘突有壓旁、叩擊痛,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

      1.4 治療方法

      1.4.1 觀察組 電針:取病變椎旁膀胱經穴或臀部及下肢各穴,皮膚常規消毒后進針。采用提插捻轉手法至得氣并向下肢閃電樣放射,再稍退針,針柄連接G6805電針儀,用連續波、頻率2 Hz,30 min后起針,留針期間,局部配合TDP照射。溫度以舒適為度,每日一次,10次為1個療程。

      1.4.2 對照組 普通針刺:患者俯臥位,取病變椎旁相應夾脊穴及其下肢各穴,選用1.5寸毫針,常規皮膚消毒后緩慢進針,待得氣后,患者無不適感即留針30 min,其間行針2次。每日一次,10次為1個療程。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腰腿癥狀消失,腰部活動自如,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腰腿癥狀明顯減輕,腰部活動明顯改善;好轉:腰腿癥狀有所減輕,腰部活動改善,可做一般工作;無效:腰腿癥狀無變化,需改用他法治療。

      2.2 治療效果 見表1。觀察組治愈顯效率為77.42%,總有效率為91.9%,對照組治愈顯效率為50.0%,總有效率為80.7%,兩組經統計學處理,治愈顯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原系腰間纖維退變或外傷發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脊椎失穩,使髓核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以至相應神經受累而產生腰骶酸痛,坐骨神經痛,腰腿功能障礙。中醫認為本癥屬于“痹病”范疇。該病因為腰部慢性勞損或腰扭閃挫、腎氣虧虛、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滯,氣血不通,不通則痛。電針刺激椎旁各穴及下肢穴位,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促進局部炎癥水腫的吸收,松解組織黏連,加速病理產物的排出,解除神經組織受壓而引起的腰腿癥狀,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而在治療同時加之TDP局部照射,通過熱效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緩解腰部肌肉痙攣袪風散寒除濕,減少炎癥滲出物,促進滲出物的吸收,減少黏連,消神除經根無菌性炎癥。故電針加TDP綜合治療,充分體現了中醫針灸學理論與西醫解剖學神經節段理論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注重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調理,產生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另外,在治療期間的自我保健十分重要,應囑患者臥硬板床休息,不宜劇烈運動,腰部注意保暖,少喝酒,不易久坐,日間可用護腰保護,疼痛緩解后可進行適當的腰背后伸鍛煉,可鞏固療效。筆者認為通過有效的電針加TDP照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所致的腰腿痛療效獨特、副作用小,價格適中,易被非手術療法的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廣。

      貞觀政要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腰椎管狹窄癥; 強督健脊針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93

      腰椎管狹窄癥是中老年常見多發病, 屬骨科疑難病之一, 病程長, 致殘率較高,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文作者應用強督健脊針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癥40例, 療效顯著,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7年8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 其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齡48~69歲, 病程最短9個月, 最長7年。其中有明顯誘因者24例, 無明顯誘因者16例。腰腿癥狀均明顯者13例, 單純下肢癥狀者27例。雙側下肢癥狀者13例, 單側下肢癥狀者27例。所有患者均具備下肢麻木、酸脹及典型間歇性跛行癥狀。且均經腰椎CT及MRI檢查證實為骨性椎管狹窄。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有慢性腰痛史, 部分患者有外傷史。②多發于≥40歲、的體力勞動者。③長期反復的腰腿痛和間歇性跛行, 腰痛在前屈時減輕, 在后伸時加重, 腰痛多為雙側, 可交替出現, 站立和行走時出現腰腿痛或麻木無力、疼痛和跛行逐漸加重, 休息后好轉。嚴重者可引起尿頻或排尿困難。④下肢肌萎縮、腱反射減弱、腰過伸試驗陽性。⑤腰椎X線攝片檢查有助于診斷, 脊髓造影、CT和核磁共振檢查有重要的診斷意義。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患者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48歲, 病程>6個月。排除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繼發腰椎管狹窄癥者;病情危重伴下肢癱瘓患者;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及血液病腫瘤患者。

      1. 2 治療方法 采用強督健脊針法。針刺主穴:后溪(雙)、申脈(雙)、命門、腰陽關、大腸俞(雙)。配穴:太陽經疼痛加委中、飛揚;少陽經疼痛加陽陵泉、懸鐘;陽明經疼痛加足三里、豐隆。針具選擇:華佗牌0.35 mm×40 mm和0.35 mm×100 mm一次性針灸針。針刺方法:先針刺后溪和申脈, 捻轉補法, 得氣為度;再深刺大腸俞, 提插捻轉瀉法, 以針感向同側下肢放射為度;余穴按常規針刺, 平補平瀉。同側大腸俞與申脈為一組接6805型電針儀, 低頻率, 疏密波, 20 min。1次/d, 15次為1個療程。

      1. 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腰腿疼痛癥狀消失, 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好轉:腰腿疼痛減輕, 勞累后仍有疼痛。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2 結果

      經2~6個療程治療, 其中治愈18例, 占45%; 好轉12例, 占30%;未愈10例, 占25%;總有效率為73%。見表1。

      3 討論

      腰椎管狹窄癥是是由于腰椎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的骨柱或纖維性結構狹窄致馬尾神經受壓而發病, 多為后天所致, 與骨的發育不良、骨質退化、韌帶鈣化腰部外傷或腰椎手術后粘連有關[2]。

      本病可歸屬中醫學“腰痛”范疇。腰痛的發生與感受外邪、跌撲損傷和勞欲過度等因素有關。本病與腎、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等關系密切。……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陽經穴為主[3]。通過多年臨床實踐與探索, 根據“督脈為陽脈之海, 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理論, 結合本病的現病機理, 從奇經入手, 認為本病病位主要在督脈。督脈不通, 影響足三陽經氣運行, 從而導致下肢疼痛和運動障礙。故此作者選用督脈經穴命門、腰陽關, 聯合“八脈交經穴”中通督脈之后溪、申脈、 足太陽經穴大腸俞, 共為主穴, 多角度通調督脈經氣以治其本;根據下肢病變部位循經取穴以治其標。大腸俞從穴位解剖來看, 大腸俞穴下面有第3腰神經后支, 深層為腰叢, 發出神經干及其分支分布于下腹部、臀部及下肢的肌肉和皮膚, 故深刺大腸俞, 可使針感直達病所“氣至而有效”, 因此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引起的腰痛、下肢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可獲滿意療效[4]。

      綜上所述, 強督健脊法立論新穎, 傳統和現代相結合, 操作簡便易行, 適合于基層醫療機構推廣。

      4 附:病例報告

      患者男, 60歲, 右下肢酸脹沉重伴間歇性跛行2年余。患者行走300 m即出現右下肢酸脹沉重, 蹲下數分鐘癥狀即可緩解或消失, 騎自行車可無任何不適。查體:腰椎生理曲度較直, 未見明顯壓痛, 腰部背伸受限, 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舌質暗紫, 苔白膩, 脈細澀。腰椎CT示: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 腰椎管狹窄。予強督健脊針法治療, 1個療程后癥狀緩解, 繼續治療4個療程, 癥狀明顯緩解, 行走距離可達數公里。鞏固1個療程后痊愈。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203-204.

      [2] 陳朝東.中藥離子導入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癥44例.江蘇中醫藥, 2003, 23(5):33-34.

      [3] 高樹中, 楊駿.針灸治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7(5):37-38.

      相關期刊更多

      西夏學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

      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民族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