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空間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樣板間空間設計面臨的問題
樣板間空間設計是當前住房裝修的重要環節,在樣板間空間設計方面的研究在國內也才剛剛開始,大多處于摸索階段。從國內樣板間空間設計的現狀來看,國內還是有許多非常成功的樣板間。做好樣板間空間設計的要點有以下幾方面。
缺乏文化內涵的設計。從國內眾多的樣板間設計情況來看,力求裝修奢華,大量使用高檔家居用品。雖然空間設計上給人與震撼養眼,但實用性不高。而且近幾年,在房屋空間設計方面,國外歐式裝修風格被大量的應用,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越來越少。由于缺乏文化內涵,在住房樣板間空間設計方面總少了一份溫馨。
樣板間空間設計的裝修成本較高。裝修成本一直是備受消費者關注的話題。國內房地產住房價格不斷上漲,高水平的房價已經成為國內人們生活的重要負擔,如果裝修的成本過高只會更加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因此,如何化最少的錢裝修出最理想的效果是樣板間空間設計的關鍵。但國內目前的空間設計的裝修成本大多非常高,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缺乏人性化關懷設計。樣板間主要用于住房銷售,因此在樣板間的設計方面既要考慮其第一感觀感受,給客戶以足夠的美感。但同時,住房更多的還是用于住宿。消費者更多和會關注老人、小孩等的生活需求,先保障他們的需求。因此,人性化的關懷設計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方面。但從國內眾多的樣本間設計現狀來看,由于過于追求美觀導致人性化關懷的缺失。
在樣板間空間設計藝術方面對大眾化藝術喜好把握不好。樣板間空間設計也需要追求藝術,只有將藝術融合到空間設計中,才能真正發揮空間設計的價值。但由于是樣板間,同時就需要滿足不同人群、不同職業人群的喜好,即大眾化人群的藝術鑒賞喜好。但作為樣板間的設計者最不好把握的就是藝術的尺度。
樣板間空間設計的創新策略
做好樣板間空間設計對住房銷售有重要意義。面對樣板間空間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推動樣板間空間設計的創新是關鍵。只有創新才能發揮設計的特色,同時有突出賣點。本人結合實踐,對樣板間空間設計提出以下幾點創新策略。
重視家庭文化在空間設計方面的應用。從當前房地產住房銷售的情況來看,消費者選擇購買住房的主要原因還是基于家庭的因素。以家庭作為空間設計的核心,更能迎合大眾的消費需求。例如:中國家庭重視家庭文化,在空間設計的時候一定要保留足夠的空間作為餐廳。在餐廳座椅的選擇方面,選擇暖色家具。長桌或圓桌都是中國家庭鐘愛的家具樣式。在餐廳的燈光選擇方面選擇圓形燈罩組合燈比較合適。最后,中國有風水的傳統文化,在家具擺放,植物擺放方面都要有所考慮。設計中保持家庭整體的風格一致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好空間設計后的裝修成本。美感、藝術感都是空間設計需要追求的境界,但樣板房的設計其使用還是要回歸到其使用價值。加上國內裝修成本過高,讓很多家庭望而生畏。在空間設計方面,必須考慮裝修成本,將成本控制在大眾化客戶消費者承受的范圍內。為控制成本,達到空間設計的藝術效果,空間設計者還需要對精裝修有一定的了解。將精裝修的成本加以控制。例如:在廚具、櫥柜、衛浴等家居用品方面可以選擇品牌商品,保障設施質量,提高其使用年限。而在地面、墻面瓷磚方面,主要以其色調,花色為主要選擇標準。在地面瓷磚選擇方面,防滑、便于清潔的瓷磚是首選。為了控制裝修成本,在空間設計時盡量在現有空間范圍內發揮創新,減少工程量。將現有空間充分發揮,才能展現出一個設計師的設計智慧。
鼓勵創新在空間設計方面的應用。創新是空間設計不斷突破的保障。在國內對空間設計的知識產權沒有完善的法律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在空間設計方面呈現出大量抄襲、復制的現象。受其影響,國內的樣板間大多一個模子,沒有個性,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鼓勵設計者在空間設計方面大膽創新。例如:如何利用光線、色調、燈光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創新課題。在客廳墻上利用鏡子可以擴大客廳的空間感。在國內空間設計方面的創新也有很多個案。例如:中式文化家居設計樣本。在空間設計方面,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如:中式餐桌、中式沙發、中式家具等等。中式風格的空間設計也越來越備受消費者喜愛。其次,在空間設計方面多一些人文關懷也是設計上值得創新的方面。例如在衛生間、洗澡間的設計方面,選擇適合老人、小孩家居。在洗漱臺設計方面,其高度方面可以適當降低,方便老人、小孩使用。最后,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環境和節能方面越來越重視,在空間設計方面融入節能設計理念、環保設計理念也是非常受消費者歡迎的設計方案。
結束語
中國有風水的傳統文化,在家具擺放,植物擺放方面都要有所考慮。設計中保持家庭整體的風格一致是非常必要的。控制好空間設計后的裝修成本。美感、藝術感都是空間設計需要追求的境界,但樣板房的設計其使用還是要回歸到其使用價值。加上國內裝修成本過高,讓很多家庭望而生畏。在空間設計方面,必須考慮裝修成本,將成本控制在大眾化客戶消費者承受的范圍內。為控制成本,達到空間設計的藝術效果,空間設計者還需要對精裝修有一定的了解。將精裝修的成本加以控制。例如:在廚具、櫥柜、衛浴等家居用品方面可以選擇品牌商品,保障設施質量,提高其使用年限。而在地面、墻面瓷磚方面,主要以其色調,花色為主要選擇標準。在地面瓷磚選擇方面,防滑、便于清潔的瓷磚是首選。為了控制裝修成本,在空間設計時盡量在現有空間范圍內發揮創新,減少工程量。
將現有空間充分發揮,才能展現出一個設計師的設計智慧。鼓勵創新在空間設計方面的應用。創新是空間設計不斷突破的保障。在國內對空間設計的知識產權沒有完善的法律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在空間設計方面呈現出大量抄襲、復制的現象。受其影響,國內的樣板間大多一個模子,沒有個性,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鼓勵設計者在空間設計方面大膽創新。例如:如何利用光線、色調、燈光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創新課題。
在客廳墻上利用鏡子可以擴大客廳的空間感。在國內空間設計方面的創新也有很多個案。例如:中式文化家居設計樣本。在空間設計方面,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如:中式餐桌、中式沙發、中式家具等等。中式風格的空間設計也越來越備受消費者喜愛。其次,在空間設計方面多一些人文關懷也是設計上值得創新的方面。例如在衛生間、洗澡間的設計方面,選擇適合老人、小孩家居。在洗漱臺設計方面,其高度方面可以適當降低,方便老人、小孩使用。最后,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環境和節能方面越來越重視,在空間設計方面融入節能設計理念、環保設計理念也是非常受消費者歡迎的設計方案。
【關鍵詞】開放空間;創造空間;構成與設計;優質設計的原則與特征
“空間來源于它的所在場所的天性”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人類日常生活的空間大體分為建筑內部空間與建筑外部空間。開放空間是供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由街道、廣場、居住區室外場地、公共綠地及公園和水域等組成。廣義是指城市中沒有或基本沒有人工構筑物覆蓋的地面和水域;狹義是指城市公共場地、綠地。
一、開放空間的構成與形式
形式的創造過程式是設計尋找形式的過程。形式意味著連貫統一,構成意味著反映聯系并創造聯系。
點、線、面、體
點沒有尺寸,沒有方向,沒有空間的范圍,它在繪畫中只能用小圓形面積近似的描寫。由點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線,是一維的現象,是多個點的相同方向的排序。面是二維世界的,在繪畫中面積能被方形、圓形等輪廓或內容所描繪。體是三維的,體構成了我們能感覺到的周圍世界的“真正”成分。
秩序
體在繪圖中用輪廓來表達立體圖形,它將被看成是三維物體。如果體用它的面來表達,
則需要一些不同的秩序或排列選中的構件。這種秩序是有規律的并列個體(這里是線),線本身又是一個有規律排列點的秩序。面是許多個體封閉線(輪廓)的二維概念的排列,它能成為一個或多個線的環境。這種線首尾相連形成了面的輪廓。結構及機理按要求創造了一個二維的效果。他們越是相似,越是統一,他們在環境中作為一個整體實體的感覺就越明顯,形體的輪廓在面積中更加的突出,我們能更清晰地意識到它在環境中的獨立性。
形勢與構成
通過給予的形式,我們減少了視野內的大量的個體信息碎片,我們才會有足夠的精力吸收其他的信息。形式的部分元素為形式的成分,他們通常只能在我們熟悉的形式的前提下被識別。
構成設計
構成或設計能夠創造形式并闡明相互之間的聯系。在具體實踐中,構成不知不覺就成
為了一種設計。從小的單元到大而復雜的形式,形成了每個設計活動的概念基礎。
二、設計及其過程
簡單地說,設計就是構成的過程,是一種構筑形式的創造性的活動。設計是一個動態的
過程,是從腦到手的轉換,從概念到符號的轉換,然后又從手回到腦,從符號回到概念。設計是一門反復思考的過程,又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技藝。設計是用符號傳達未來的形式,也傳達了設計師的理念。設計是用綜合性探索聯系的學問。在設計的過程中,創造多樣性達到了新的高度,雜亂的現狀成分被整合成新的整體或新的形態。
三、空間、場地、路徑
創造空間
創造空間是人類對周圍環境的有意識地自然行為。在此過程中,一些事物被連接
在一起,他們構成了生機勃勃的空間。景觀是在地面、垂直面及天空間創造空間。
創造場所焦點
無論是景觀、建筑及規劃等設計,都是與已經存在的場地的對話。場地中央的一個點會很醒目,因為他就是這個環境的焦點,焦點的創造基于他們的特殊的位置或它們在環境中的特色。它們的作用與它們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焦點的強弱能夠直接改變或創造空間的處境。焦點是人們行動、觀賞時的停頓點及方位點,同時他們還能影響環境,激發并聯系空間中的不同形體。焦點的另一個特征是它們能夠被比較并描述;相比環境,它們是更大的、更小的、更圓的、更暗的、更空的、更清晰的等等。對于周邊的物體來說,焦點是非常特殊的,一個特殊的位置能從特殊的形態特質中凸現出來,在開放的地形中,明顯從環境中凸顯出來的是暴露的區域,如陡坡上的平臺、小山頂、河床和特殊的地貌等。
運動與道路
通常情況下,人們的運動軌跡是朝著同一方向前行,在某些地方放慢腳步,還是中途轉
彎或是在某些地方加速通過,是完全可以預料的。對于人在特定環境中的運動,兩大因素至關重要:要有一個預期路線的指引;要讓這種指引盡可能隱蔽。在大自然中,線性的道路即起到聯系的作用,又表示出明確的方向、熟悉的環境和可以預期的目的地。例如,對于臺地和山坡,因為山體綿延很長,因此不容易看清楚山勢的走向。相對來說,坡底、坡頂或山脊的線條則更容易識別,這些也就具有了線性路標的作用。
景觀設計中會遇到外部道路與內部道路。外部道路是用于外部環境,例如,公交車站、公路、建筑物及相關的通道和出入口等通過主入口進入內部空間。外部的環境主要由規劃部門來控制,景觀區域入口處是外部道路的終點,他也是內部道路的起始點。入口處可以設置一個特殊的構筑物,或是一個特別的景觀元素,因為它是作為開放空間的起始點。內部道路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的,道路在穿越空間的同時也劃分出了空間,道路是空間的限定元素,行進在道路上的人也處成了空間的劃分與形成。道路還有步移景易的功能,把沿途的景觀及空間逐一呈現在觀者的面前,指引我們如何觀賞周圍的環境。優秀的內部道路系統設計會在沿途設置多個有趣味的節點,并且會使觀者在去往目的地的途中有更多的幫助與希望。中途的設置的節點起到關鍵的作用,它會使人們很有興致地沿著現在的道路走下去。直線型的道路會使人自動地感知區域,曲線形道路會由于線型的轉換帶來沿途景觀的不斷地變化,沿途豐富多彩的風景會極大地提高行進過程的吸引力。
路標的使用也是一種積極的控制觀者行進的方式,除了修筑舒適的路面以外,在沿途的道路上使用一系列的路標會有助于人們留在道路上。例如,使路面略微下沉,則會讓使用者明確感到不用離開現在的行進路線,沿途的植栽通過對微地形的強化,有助于加強方向感。
植物應該是景觀區域里最常見的單體元素。一排排的行道樹限定了道路的方向,節點則可以用單株或成組團的樹來表明。有雙排樹的林蔭道能夠形成類似柱廊或者拱廊的空間形態,柱廊式的林蔭道最典型的方式是由柱狀或錐狀的樹種間隔一段距離種植而形成的。成排的柱廊會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這種感覺則具有公共性的規則式的特征。
區域內道路的節點是一些小尺度的特殊的位置;他們的存在豐富了路途中的景色。道路的節點包括穿越特定空間的道路和入口,高差不同的區域之間的臺階和坡道,道路之間的交匯點,以及沿途的休息區。區域內道路的類型基本可以分為由主要步行道或主軸線組成的主路到不太重要的使用率較低的支路以及等級更低的分支小徑。道路能夠引導觀賞者閱讀空間和視覺聯系。道路的形式能夠直接影響空間的特征:直接將場地與路徑聯系起來會產生利于交流與通行的較為紛擾的公共空間,間接迂回的道路會形成較為安靜的和私密的空間。
四、優秀設計的基本原則
將構成設計的造型元素有序地組合起來,使他們既有一致的統一性:又有多樣、復雜的差異性。
優秀設計的基本原則
將有相同或類似特征的個體放置在一起,就會形成一致性。我們可以通過某些共同的特
征來實現統一:例如,具有相同的位置、相同的外觀或者是相同的主題特征。統一性是找出事物間的相同點或相似點,從而使之統一成一個整體。在統一的基礎上,還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變異,例如,動和靜、明與暗的對比。差異感強化了物體形態組成的統一。在統一性中,個體的特性不明顯,而多樣性則強調個體的特征性,使得整體的形勢更加豐富,更加的激動人心。優秀的設計的關鍵就是在統一與變化之間尋求平衡。多樣性意味著空間和物體的增加。如果要保持設計的一致與統一性,某些設計元素越是復雜、多樣,則其它的元素就應保持簡單和統一。
優質設計的特征
在設計這一創造性的活動過程中,簡單直白的聯系往往缺乏不確定性,與此相反,多樣性的設計能使人們產生興趣與好奇。一個優秀的激動人心的設計就在于滿足人們立刻認知的需要和試圖保持它的更持久的興趣之間的平衡。評判優質設計的一個關鍵的標準是各個構件的尺寸、比例和和重量應保持均衡的狀態,重量是指不同的空間、不同的設計要素、不同的色彩及設計要素的密度不同,它們之間的重量感也有差別,例如,大的空間感覺比小的空間要重些,紅色比粉色感覺要重些。
優質設計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概念、思想和主題,設計圍繞這一主線而展開,設計主線將起到控制和指導性的作用,并決定設計的方向。設計思想將整體的設計統一起來。優質的景觀設計是通過空間和材料來闡釋、表達出設計的主題思想。
開放空間設計包含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人的“空間的問題,其次是開放空間的各個元素及設計者主觀意識對空間設計的影響。在空間設計時應遵循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注意統一與多樣性,整體與局部的協調關系,合理的確定空間的劃分、道路及邊界,形成富有特色的外部空間。同時要尊重、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構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協調發展的優良的生態景觀。
參考文獻
[1]外部空間設計.尹培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文章從醫院外部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出發,論述了醫院外部空間設計的具體手法,尤其是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的設計,并結合深圳大學學府醫院的外部空間設計,進行了相關探索,總結了體會。
關鍵詞
外部空間設計 硬質景觀 軟質景觀 設計案例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及大眾對就醫環境的新要求,醫院環境的設計備受關注,不少老醫院,由于業務的發展,深感過去那種“見縫插針式”的建設已經與時代的發展相去甚遠,追求一種全新的就醫環境已經變得刻不容緩,因此,在醫院總體設計中充分重視外部空間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一、外部空間設計對綜合醫院的影響
良好的外部空間設計,宏觀上體現了現代醫院的整體風貌,使醫院完成從純功能布局的初級形態向室外環境藝術空間的轉變,并使患者身處康復樂園之中,實現“醫院在花園中,花園中有醫院”的美好愿望。
二、外部空間設計構成及手法
外部空間設計的構成要素,從大的方面可分為兩類: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從物質要素構成方面,分為建筑物、綠化、廣場鋪裝與道路、建筑小品構筑物;在精神要素構成方面由文化(文脈)、歷史等因素構成。
(一)硬質景觀要素構成及設計特點
所謂硬質景觀就是利用有形的實體進行外部空間的圍合所達到的景觀。包括建筑物構筑物的體量、色彩、層數、風格;內部道路廣場的材質、寬度、大小及豎向設計;園林綠化的形式(集中、分散、點、線、面相結合)及樹種選擇。
其主要設計特點為——
建筑物的布局應以醫院本身流線及功能為前提,利用軸線對位,格式塔完形心理學及有關圖底關系互換,形成主體建筑群的平面定位。
門診樓、病房樓及醫技用房共同組成醫療區,建筑布局充分考慮三者之間比例關系。特別注意三者形成布局的周圍空地(廣場、綠化)的形態及大小。
門診樓病房樓周圍廣場的尺度應符合視線設計的要求,同時應當與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的精神相協調。
醫院廣場的定位應當是總平面設計之初的重要節點,其設計深度的把握,應充分考慮醫院本身的特點,既不要像城市廣場那樣功能齊全、景觀豐富,也不要像一塊留出的空地,毫無內涵。醫院主廣場的設計應從兩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廣場是以疏散為主,觀賞為輻,廣場的景點應當點到為止,各功能模塊之前的廣場具有獨特性,即與功能相吻合。另一方面,主入口廣場不宜太大,力爭使廣場做到精致而不狹小,滿足廣場功能即可。
綠化設計應有統一綠化設計的思路,不應該僅是邊邊角角的補充,如樹種的選擇,花卉的搭配,中心綠地的風格等等。
(二)軟質景觀要素構成及設計特點
所謂軟質景觀就是人置于環境中,有一種醫院氣氛的渲染,以及意境的感受。其構成要素為:醫院歷史文化積淀的重組與更新、醫學文化的體現。其設計特點:外部空間軟質景觀的體現,說到底也是硬質景觀的體現,但這種體現的是一種無形的,能給人以聯想的作用。如:康復患者休閑的心情、神態,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熱情,醫院文化的聯想與回憶……
三、深圳大學學府醫院外部空間設計案例分析
(一)概況
深圳大學學府醫院(深圳大學附屬醫院)基地周圍有規劃的城市道路,南側有保留的南方科技大學的教學樓和行政樓各一幢,北側為深圳大學新校區,南側為長嶺皮河,西側為西麗高爾夫球場,地勢呈不規則多邊形,地勢平坦,選址符合城市規劃和醫療衛生規劃。
(二)外部空間設計特點
基地內外部空間設計應與城市規劃層面共融、共生。方案采用新舊建筑統一設計的思路,既符合綠色醫院評價的相關要求,又在整體外部空間的協調上,形成統一的外部空間品質。
設計S形架空廊架沿東側城市道路展開,符合城市規劃,使外部空間、綠化景觀、建筑功能與城市規劃完美結合。
“梭形”醫院街與“S”形架空廊架之間形成醫院主醫療區的“綠肺”,體現了人性化關懷,其室內外空間的交融,符合南方建筑的特點,具有積極的療愈作用。
四、外部空間設計的感受
通過以上深圳大學附屬醫院案例的介紹,深感醫院外部空間設計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外部空間設計終極目標應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同醫院功能空間應有其獨特的外部空間個性,門、急診外部空間的恢弘大度,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關聯;病房樓梯廣場的寧靜特質;門診醫院模塊之間內庭院的塑造,體現了人性化的關懷。以上不同功能的準確定位,共同形成良好的外部空間設計。
第二,根據綜合醫院七項用地的不同特點,做到外部空間疏密得當,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傳統的中國建筑是封閉式的,是一種筑高墻,圍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間是冷漠的,對建筑的外部空間沒有足夠的重視,而在美國,最初是由一位風景建筑師奧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風景建筑學”的概念,他使浪漫的英國風景園林與城市生活相結合,對建筑的外部環境質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把園林擴大到了城市環境。近年來我國對建筑外部空間環境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
二:功能與分區
建筑外部空間作為開放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功能要求。
1:功能分區
建筑外部空間按功能分為人的領域,及除人之外包括交通工具的領域。而要獲得舒適的人的逗留空間,就需要以限定空間的手法創造一定的封閉感,如蘆原義信所謂的積極空間。利用標高的變化及墻的運用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封閉感。同時,作為外部空間,它不同于內部空間,它應該具有開敞,流動的特點,意念空間的設計也是限定區域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的福特希樂學院的外部空間設計,建筑師采取了獨特的空間布局,強調了不同的功能分區:
①邊界區:即與鄰近土地相連的界區
②停車場道路系統區
③步行區
④建筑群中的開敞空間
⑤小區庭院
三:規模與尺度
建筑外部空間的規模與尺度受城市規劃,日照及不同的生活習慣所影響。其尺度的不同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建筑師應該利用這種尺度的差異來創造不同的建筑外部空間形態。也可以彌補原有空間的先天不足。
四:空間分類
建筑外部空間按使用性質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活動型
這種類型的外部空間一般規模較大,能容納多人活動,其形式以下沉式廣場與抬起式臺地居多。如合肥市的明珠廣場,其為下沉式廣場。而北京天壇的園丘卻是抬起式的園臺。不同的圍合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2:休憩型
這種類型的外部空間以小區內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間為多,一般規模較小,尺度也較小。
3:穿越型
城市干道邊的建筑及一些大型的觀演、體育建筑常有穿越型的外部空間,或者是城市里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商業街。如合肥市的淮河路步行商業街和花園街,其間點綴綠化、小品等,即可穿越,也可休息,也可活動,可以說是多功能的外部空間了。
五:建筑外部空間設計手法的運用
為了獲得宜人、豐富的外部空間,僅僅一種手法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根據不同的建筑以及不同的環境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手法。
1:空間的延伸和滲透
內外空間及外部空間的相互延伸及滲透是空間的連續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時空的連續。如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借景與對景都是空間的延伸和滲透手法的運用。
2:層次與序列
要創造有秩序而豐富的外部空間,就要考慮空間的層次。而對于運用空間就要有空間導向,就要有序列,有和過渡。外部空間的序列通常表現為“開門見山”和“曲徑通幽”兩種。
3:建筑尺度的處理
建筑作為外部環境的主體其本身的尺度必須有適應人體尺度的過渡。正如蘆原義信所提的第二次質感一樣。建筑本身需要以一個較大的尺度去適應其所處的大環境,又要以一個較小的尺度去滿足其本身的外部環境。建筑物應該具有多層次的尺度關系。
4:其他
在建筑外部環境運用中,小品及雕塑的運用常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貝聿銘先生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門前的雕塑。有時,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環境的主題。如合肥市和平廣場上的主題雕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