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威尼斯之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是威尼斯的血液,當代藝術則是威尼斯復雜的靈魂里最斑斕的一面。如果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的開幕已足夠吸引眼球,那么此時落成的一座新的文化空間可以說是在這濃郁的藝術氛圍之下,一縷誘人的香甜。
2013年6月1日,距離圣馬克廣場僅一箭之遙的威尼斯路易威登文化空間落成,這顯示了當代藝術與威尼斯藝術傳承的融合。這是一座主要展示當代藝術的文化中心,身處其中,能讓人近距離切身體驗到藝術創作的真諦。這種真諦在此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得到詮釋,那就是每場展覽都將由現代藝術家自由揮灑,以原創作品呼應威尼斯歷史上的藝術珍品。這是流動的時間與永恒的藝術之間巧妙的連結,也是當代藝術的尋根之旅。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看似迥異,其實兩者之間只是一種復雜而漫長的聯系,絕不是壁壘。
威尼斯公民博物館基金會 (MUVE) 成立于 2008 年,專門管理和推廣威尼斯公民博物館的巨大文化和藝術遺產。它管理Doges Palace、Correr 博物館、Clock Tower、18 世紀的 Ca' Rezzonico 博物館等11 家博物館的事務。路易威登為 MUVE 基金會修復藝術藏品,作為回報,MUVE 將藝術品借給路易威登文化空間,讓文化空間具有了更加深刻意義,也讓歷史珍品與現代創意相結合。
由現代藝術歷史學家 Adrien Goetz 和策展人 Hervé Mikaleoff 聯手促成的"Where Should Othello Go?"是威尼斯文化空間的首個展覽,圍繞藝術家 Pompeo Molmenti (1819 - 1894)的一件作品展開,該作品在路易威登的贊助下獲得了修復。這次一次向威尼斯致敬的展覽,以威尼斯藝術史上的杰作――"The Death of Othello" (1866) 為主,該作品描繪了威尼斯的一位傳奇性代表人物,方式獨特,令人尋味。在 Pompeo Molmenti 的畫作對面,放置了由當代藝術家 Tony Oursler (生于 1957 年)創作的名為"Strawberry-Ecstasy-Green"的視聽裝置作品,令觀展者以不同尋常的形式重新領略藝術作品的經典演繹。Tony Oursler 將視頻與讓人聯想起 Murano 玻璃吹制大師作品的多彩玻璃雕塑結合在一起,令悲劇《奧賽羅》的色彩象征(紅色象征苔絲狄蒙娜的暗殺與奧賽羅的自殺;綠色象征妒忌;黑色象征膚色和奧賽羅靈魂的最后黑暗等等)變得鮮活,強調了永恒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圍繞奧賽羅這個角色,Molmenti 與 Oursler 的作品既成對比又相得益彰,帶來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
今天我們相會在兩個廣場,即使你沒有去過,可看過之后一定不會覺得陌生,現在先讓音樂響起……
“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p>
――尼采
金色布拉格
方文山的詞永遠那么動人心弦,短短幾句就已渲染出布拉格特有的風情。讓我們把畫面切回到《布拉格廣場》MV中,蔡依林隨著音樂起舞的地方,就是老城中心的廣場了。這個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群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鐘樓,盡管鐘樓的外墻墻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鐘而聞名于世。鐘聲敲響,白鴿飛舞,讓我們一起面對許愿池許下一年的美好祝愿吧。
鏡頭拉伸,我們把目光投放到整個布拉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它是捷克的首都,是全世界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城市,有著包括布拉格城堡在內的無數歷史遺產。布拉格還是有名的音樂之都,幾乎每天都有音樂會在這里上演。這也是一個文學氣息彌漫的國度,讀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同學,是否有種熟悉感呢,米蘭?昆德拉就是以這里為創作背景。這里還保存著詩人聶魯達舊居,卡夫卡的墓園。
來到布拉格,去繁華的新城區看看特色建筑就好,剩下的時間一定要去舊城區逛逛,在舊城區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能找到13世紀以來的古老建筑,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等各種建筑類型給布拉格增添了很多文藝氣質。其中以哥特式或巴洛克式數量最多、最為著名,它們大多是教堂。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有“百塔之城”之稱。在陽光照耀下,“百塔”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被稱為“金色的布拉格”。
這里的景致讓我舍不得離開,然而那邊的歌聲又隨風而來。
浪漫威尼斯
“去過一次的人還想再去幾次,沒有去過的人則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
如果只聽歌詞,可能你會以為這只是周董對狗仔隊的牢騷,沒想到這首歌的取景竟然遠在威尼斯吧。為了符合“十一月的肖邦”這張富有浪漫氣息的專輯,在俯拾即是藝術的“水都”威尼斯拍攝專輯照自然是最佳的選擇,最終位置定在圣馬可廣場。
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這樣的氛圍,可以乘坐水上巴士往St.Marco站前進。這里的水上巴士,就像我們搭公車上下班一樣平常。河邊有很多畫家聚集,沿途經過可以看到各家畫派的畫風。來到圣馬可廣場,可以看到它是由三棟建筑物圍起來的一塊區域,在這里白鴿可以自由地散步。廣場前方是大教堂、鐘樓和總督宮。總督府后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與許愿池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讓我們再把目光投向整個威尼斯,它的冬天和夏天擁有截然不同的景色。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會舉行剛朵拉的祭禮活動“雷嘎塔?斯托里卡”,身著華麗服飾的人們模仿中世紀的船只盛裝游行揭開了祭典的序幕,整座城市都回蕩著音樂的聲音。這是最富威尼斯特色的一天。而到了冬天,游客大量減少,稍稍有點恢復普通城市的面貌。讓我們到弗洛里昂咖啡館喝一杯咖啡。當冰冷的身體慢慢暖和過來后,仿佛可以看見這座創業于1702年,可稱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館中的常客歌德、卡薩諾古阿休憩的情景,而疑惑自己究竟身處在哪個年代。
當然威尼斯還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文藝復興時期,它是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后的第三個中心。威尼斯畫派作為后起之秀,在歐洲藝術中享有盛名。威尼斯在歌劇藝術發展上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威爾第創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劇就是在這里首演并獲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說起威尼斯,還真有滔滔不絕之感,如果你有機會能去游玩,別忘了記錄下你最真實的感受,和我們分享。
我的水路之旅就從里阿托橋邊的碼頭起程。以前早從各種影片上認識威尼斯特有的岡多拉小船(Gondola),能乘坐四五個人。首尾藍色,兩頭尖尖地往上翹。都知道這種船原來是的專利,大家看著實在漂亮,紛紛效仿,就不管它有沒有知識產權了。乘船一游,每人船票60歐元,600多塊人民幣。遭搶劫啦!(后來到了地方,發現一杯可樂20歐元。一口價。)上了船,票價引起的心痛有些緩解,因為發現船工的歌唱水平絕對是音樂學院碩士生以上級別。意大利語的發音是地道的美聲,船工一個個都是好嗓子。船一起程,就聽得《圣?路契亞》的歌,是一首圣徒的頌歌。過去我們把歌名譯為《桑塔露西亞》,解釋說是地名。
一穿過里阿托橋,正面不遠就是威尼斯大學,過去叫“卡?弗斯卡里宮”,看著就不像是高等院校的樣子。學生在里頭上課,就免不了心猿意馬、飛花舞蝶、浮想聯翩了。這里河面較寬,兩岸一個緊挨一個都是碼頭,來往游艇很多,最大的游艇很像原來閩江上的客運汽船,大小也差不多。想來也許早年有意大利人在福建經營航運,把威尼斯式的游艇樣子搬到閩江上來了。我年少時每個學期都乘汽船上學,回想起來覺得已經提前享受了威尼斯旅游的待遇了。
前行還要穿過一座著名的橋,阿卡德米爾橋。這座橋的歷史非常悠久,原來是一座精雕細刻的木橋,現在外層建了籠子似的鐵橋,把木橋保護在內層,既可以觀賞,又不致損壞。過了阿卡德米爾橋不遠,就望得見??诹?。我乘坐的岡多拉船不出海,左拐踅進圣?莫塞運河。這條河只有三米多寬,兩邊是高高的院墻,這才是典型的威尼斯水城景觀了。窄窄的河道兩旁或掩或開的大門前總會停泊著岡多拉和小汽艇?;腥婚g,覺得那門開啟處,一個中世紀貴族小姐拖曳著長裙,臉上還戴著昨晚狂歡舞會的假面具,匆匆跳到船上,追尋舞會上驚鴻一瞥的浪蕩公子去耶。定眼再看,河道中還真有人浮沉其中,是下水游泳的,更確切地說,是泡水的。威尼斯水質情況甚憂,居然有人還樂于“試水”,想必是外來游客,貿然“到此一游”,過一把癮。
再一右拐,是巴爾卡羅里運河。河道更窄,兩旁的磚墻更斑駁。不過,注意到墻跟下石砌的吃水線,似乎水位也還在合理的高度。船工不唱了,河水拍打著船幫,有如魚群探出水面喋呷的聲音,催人發古之幽思。想到漢語里有一個詞,專門形容小波浪輕輕舔著船幫的那種聲音,手頭沒有詞典,一下子記不起來了。這一段跨河的小橋最多,三步兩步就一道橋。維斯康蒂影片《魂斷威尼斯》中的老音樂家艾申巴赫(影射著名作曲家)就是在這樣的橋邊見到美少年塔齊奧,美少年青春而嬌艷、嫵媚而無邪的眼神,穿過這樣的橋欄,使艾申巴赫感受到生命的異樣滋味。描寫女作家喬治?桑一段傳奇式愛情經歷的影片《史詩情人》也是在威尼斯這樣的景致中拍攝的,河與橋的無數種交錯,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無數種情感方式。
再過了圣?羅卡運河,只覺得河面一開闊,又回到古蘭特運河上了……
后來,上網搜索到www.,有非常詳細地的威尼斯地圖。威尼斯地形活活地像條魚,我走過的這條旅游線路是在魚前腹部轉了一個圈。
至此,要交代我此行的時間了――那是在一天的晚飯之后。更準確、更全面地說,那是我在電視機前完成的旅游。一部非常特別的影片,《神游威尼斯》,(Venezia――Virtual?搖Trip),影片特殊的攝制技巧與效果,讓觀看者親歷了旅游的過程。攝影機的鏡頭、機位、運動,全都仿效一個游人的視覺,不搞推拉變焦和任何蒙太奇的花樣。在下一段陸上旅游過程中,這種效果也非常明顯,一個長鏡頭,一氣拍成。如果游客的眼睛有記憶功能,把看到的存儲下來,就成了這影片了。
陸上行程就是在接著里阿托橋北邊上的小街開始,等于登上了碼頭繼續前行。首先要走過坡拱型的里阿托橋,這橋是帶屋頂的廊橋,兩旁都是商店,說白了就是一座大房子跨著河兩岸。上坡、下坡,鏡頭造成親歷式的視覺。下了橋是比奧十世坡,不知道比奧是哪一代國王到這來干了些什么。再往前走,繞來繞去,很像穿過鼓浪嶼那種小巷子,路是坡度上下的,兩旁都是商店。圣?薩爾巴特雷路一帶商店最密集,多半都是賣皮件,也有一些賣服裝。店雖小,但裝璜、燈光搞得非常貴族。意大利皮件很有名,價格也可想而知,所以一路上沒見到幾個人進商店。一路“走”著,前后左右都是游客,比肩接踵,“你”所占的空間也只能容納一個人。我曾猜想,攝影者后面總得跟著一兩個錄音、劇務人員。實際上沒有,只有一個人。
這當然是用斯坦尼康拍攝的。斯坦尼康(STEADICAM),叫減震器或穩定器。背在攝影師身上,人走動甚至跑步時,鏡頭保持平穩狀態,跟攝影機架在軌道車上拍攝效果差不多。當然,使用斯坦尼康得考驗攝影師韻技術水平,不是誰背上都能拍的,尤其是像這部片子要拍出一個游客的眼睛觀看效果,肯定是不易。這個影片的攝影師Mahito?搖Adochi背著斯坦尼康在如鯽游人中行走,有時人擠,就得從一伙同伴中間或者兩口子中間擠過去。周邊的人沒有看過來,也沒有讓路,可見這臺斯坦尼康很小。你要背一個大家伙,肯定會招來路人的好奇。
而且,這個攝影師邊走邊拍攝使用的是兩部攝影機――這部碟片《神游威尼斯》(Venezia―Virtual?搖Trip)有轉換角度的功能,比如在乘船時,一個鏡頭是往船前頭看的,另一個鏡頭是往側面看的。游客總不能老盯著前頭??催@部片子,在任何時候,你想“轉過頭來”看另外一邊的景色,按一下鍵就立馬轉過去了。你要再轉過來看前方,同樣只要按一下就成。在路上行走時,攝影機鏡頭一個看前方,一個看側面,有時候是調過頭看后面。所以,觀看者可以隨時選擇看前方還是扭頭往后看。比如一個女的迎面走來,跟你擦肩而過,你可以馬上選擇“回過頭”看她與你瞬間邂逅之后的背影,你可以擁有回頭機會,但你不能再追她去,因為攝影師還繼續不停地往著走。好處是,你回頭張望時,絕對不用擔心會撞上前面的人――攝影師同時掌控著兩部攝影機、兩個鏡頭。這是何等嫻熟的技術。也因為可以選擇往后看,所以確知攝影師只有一個人地行進,沒有第二個跟隨拍攝的劇務人員。這部影片是高清圖像,按理說攝影機的個頭要較大,兩部攝影機同時拍攝,同時背在身上。想必這是非常先進的設備,既要高清,又要輕便。
意大利是歐洲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13世紀末的意大利更是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意大利音樂對西歐各國的音樂發展有重要影響。
視聽盛宴―意大利歌劇
意大利歌劇發展史也可稱為意大利的音樂史。歌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集戲劇、音樂、舞蹈、服裝、演奏、指揮等于一身,被稱為“音樂的戲劇,戲劇的音樂”。簡單地說,歌劇就是在舞臺上用唱歌來表現的戲劇。歌劇最早出現在意大利,繼而傳播到歐洲各國,世界十大歌劇中,多半出自意大利。
比如根據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劇本《逍遙王》改編而成的歌劇《弄臣》,是偉大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作曲創作的歌劇。作曲家注重加強歌劇的戲劇成分,用音樂手法將劇中人物內心的感情變化和人物性格表現得極為深刻。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經典歌劇久演不衰。
另外,歌劇泰斗――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3幕歌劇《圖蘭朵》是其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在80多部世界性的歌劇中,普契尼的《圖蘭朵》是唯一一部中國題材的作品,歌劇中最著名的一段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更是廣為傳唱,成為歌劇選曲中的“流行歌曲”。
演繹經典―意大利歌劇院
意大利是歌劇的故鄉,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歌劇演出的旺季,因此,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歌劇院。著名的歌劇院有維羅納露天劇場、鳳凰歌劇院、羅馬歌劇院等。
維羅納露天劇場 建立于公元1世紀奧古斯特王朝晚期,是意大利保存得最完整并且還在使用的羅馬古跡之一。維羅納劇場是一座橢圓形的建筑,高大宏偉,長138米,寬109米,高30米,上下兩層,各有72個拱門。觀眾席是石砌的階梯,由下往上,逐級升高,共有40余級,能容納30000多人。1913年8月10日,第一屆歌劇節在維羅納露天劇院揭幕,從此維羅納露天劇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歌劇院和20世紀歌劇舞臺的國際象征。每年6~8月,這里會舉行維羅納歌劇節,輝煌燦爛的意大利音樂文化每年吸引著大量游客。
鳳凰歌劇院 位于意大利威尼斯,誕生于1792年,以其悠久的歷史和一流的水準成為200多年來歐洲的經典歌劇殿堂。它得名于傳說中的神鳥――鳳凰,巧合的是它多舛(chuǎn)的命運恰好印證了“鳳凰涅(nièpán)”的傳說:先后3次毀于火災,歷經3次重建或整修,最后一次毀滅性的破壞源于1996年的一場大火。歷經8年的重建,這座金碧輝煌的歌劇院重新對外開放。著名指揮家里卡爾多?穆蒂率領鳳凰管弦樂團,以貝多芬的交響樂,為鳳凰歌劇院的重新落成獻上第一份賀禮。
羅馬歌劇院 建于1880年,在歐洲大陸諸多著名的歌劇院中,羅馬歌劇院的歷史是較短的。然而,卻作為歌劇的誕生地,它擁有輝煌的歌劇史,還對歌劇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羅馬歌劇院從落成之初,就備受矚目,在這里上演的歌劇常常會加入舞蹈、大合唱,舞臺布景也力求所謂的“羅馬式”歌劇的富麗堂皇與奢華。因此,羅馬歌劇院在世界歌劇界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力。與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那不勒斯的圣卡爾洛歌劇院并稱為意大利3大歌劇院。
靈魂導師―意大利音樂學府
意大利藝術氛圍濃厚,在全球享有盛譽,以其“美麗的歌聲”著稱于世。因此,意大利音樂在歐洲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里的音樂學院更是讓音樂愛好者神往。其中,意大利米蘭音樂學院是全球美聲專業最強的音樂學府,擁有最好的聲樂和器樂專業。
米蘭音樂學院又稱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成立于1808年,是意大利最大的高等音樂學院,也是米蘭最重要的音樂學府之一。200多年來,米蘭音樂學院為世界各國培養出了無數優秀的樂隊指揮、演奏家、歌唱家和音樂教師。在米蘭音樂學院畢業的眾多杰出音樂家中,195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薩瓦多爾?夸西莫多和著名的意大利音樂評論家費爾南多?皮瓦諾都曾指教于此。由于它優越的地位和對專業教學的嚴謹態度,使得這所學校蜚聲于世。
文明古國―人文底蘊深厚
提到文明古國意大利,人們立刻會想到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于公元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聞名于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風光獨特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8大奇跡的古羅馬競技場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比薩斜塔和水城威尼斯。
比薩斜塔 是意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比薩斜塔由著名建筑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是比薩城的標志,修建于1173年,動工5、6年后,塔身從3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黏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比薩人堅信比薩斜塔永遠不會倒下,他們有這樣一句俗語:比薩塔像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去。
威尼斯 是世界聞名的水鄉,也是意大利的歷史文化名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威尼斯是文藝復興的精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同時,也是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筑、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造型屬于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qióng)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建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它建于1600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里,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電影《情定日落橋》就在這取景的。
為你打開一扇通往遠方的大門
豪華精選是一系列精選酒店及度假村的品牌名。豪華精選不是有形的物品,它是為你提供無形服務的一個產品,為你全方位創造消費氛圍。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品牌名字,更能夠為你提供獨特地道的體驗,讓你留下持久珍貴的回憶。
萬事皆有源,豪華精選的傳統起源于意大利大酒店有限公司。意大利大酒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06年,是意大利的本土公司。起初,該公司在意大利經營得風生水起,那時它旗下擁有一些意大利最負盛名的豪華型酒店,包括威尼斯的丹尼利酒店。但1985年,公司的股權發生了變化,卡里姆親王阿迦汗取得了意大利大酒店有限公司的控股權,成為掌權人。而后,該公司的經營理念也隨之更新,卡里姆親王阿迦汗著手打組合拳,開始在意大利境外地區擴展豪華酒店組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西班牙和奧地利進行大規模的收購活動。后來,意大利大酒店有限公司逐漸擴大其所分布的地域重點,將撒丁島上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酒店收歸旗下,包括狐貍灣酒店、皮特利薩酒店和羅馬契諾酒店。
1994年,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收購了意大利大酒店有限公司,并創辦了豪華精選品牌。該品牌創立之初旨在打造全球最負盛名的酒店及度假村組合,為全球顧客鋪就一條去往遠方的路,并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全球最激動人心和最令人向往的目的地的大門。豪華精選品牌的每家酒店及度假村不僅獨具特色、風情各異,而且是展現目的地本土文化和無限魅力的門戶所在。酒店、度假村有著華麗的裝飾、獨特的設置、無可挑剔的服務和最新的現代化便利設施,這些完美結合,只為給顧客打造專屬的精彩體驗。
2002年,豪華精選品牌引入“別具一格”“當地風情”“獨特體驗”三方面的核心價值和品牌定位;2008年,豪華精選品牌進行了新品牌形象和視覺營造,同年啟動了豪華精選品牌的官方網站;2010年,豪華精選將品牌定位確定為目的地權威;2013年,在品牌成立20周年之際,豪華精選被公認為全球最大、最豪華的酒店品牌。至今,豪華精選已在全球35個國家或地區設有超過95家世界一流的酒店及度假村。
“特色逍遙游”匯聚世界各地的精彩體驗
入鄉隨俗,因地制宜。遍布世界各地的豪華精選酒店均與當地的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相結合,同時豪華精選酒店還不忘彰顯當地周邊環境的豐富文化底蘊。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地域特色都不同,豪華精選將這些不同完美地融入賓客體驗之中。不僅如此,豪華精選還通過非凡卓越的服務不斷地滿足客人的每一個愿望。目前,豪華精選酒店匯聚了歐洲、美國、墨西哥、亞太、南美、非洲、中東等六個地區和國家,擁有約106家精選酒店。
維也納金色大廳,使奧地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前往。奧地利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從事酒店業。豪華精選維也納帝國酒店始建于1863年,原為符騰堡州王子宮殿。維也納帝國酒店擁有天然質樸的大理石、手工雕刻的塑像和壯觀華麗的水晶吊燈。
位于葡萄牙古城埃武拉的山楂道院酒店前身為一座始建于15世紀的修道院,經過創新設計,如今是一家以管家服務而著稱的豪華型精選水療酒店。山楂修道院酒店有著無可挑剔的熱情服務和一流的現代化便利設施,無煙環境的酒店住宿讓你的旅行更加完美。
坐上威尼斯的小船,你便能看到享譽全球的丹尼利酒店。酒店緣起于威尼斯杰出家族丹多羅,酒店主體建筑“丹多羅宮”于14世紀建造,曾因壯觀的哥特式建筑與俯瞰大運河的絕佳位置被譽為“威尼斯最高貴的宮殿”。為復現昔日奢華,2013年,酒店特聘法國著名室內設計師皮埃爾?伊夫?羅雄,耗時5個月,重塑興建于14世紀的“丹多羅宮”的4套豪華套房。翻新后的套房裝飾著珠光寶氣的穆拉諾玻璃吊燈、華麗雕刻的大理石支柱和采用金葉裝飾的高聳天花板。丹多羅總督皇家套房、名伶套房、女歌唱家套房、公主套房等這些隱藏在威尼斯的傳奇套房,在復現套房昔日奢華的同時,更賦予了許多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對浮于空間之上的色彩、觸感,甚至氣味的辨識,使舊有的題材在新的背景下生出既傳統又現代、既神秘又旺盛的生命力。
跟隨豪華精選禮賓一起感悟旅行人生
豪華精選品牌的卓越之處,除了定制級的服務水準,“特色體驗”也是一系列服務項目中的一項,“解禁神秘”之旅、“結構東方”之旅等“特色體驗”,邀請賓客們踏上獨一無二的目的地探索。
“特色體驗”由豪華精選禮賓為每一位客人定制,禮賓官是串起豪華精選品牌一致性的“金線”,是當地的權威,他們能幫賓客揭秘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和風情。禮賓官們用娓娓道來的方式為賓客創造獨一無二的體驗,傳遞每一個目的地的獨特風情。他們傾力帶你探索純正的旅行體驗,呈現全球范圍內每個目的地以及每家酒店獨一無二的純正文化。禮賓官們不僅為豪華精選的客人奉上專屬產品和體驗,更為豪華精選旗下每一家酒店帶來生機和活力。
在品牌文化傳承方面,豪華精選品牌通過富有創意的媒介力量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旅途心得及奇聞妙景,特別出版了《豪華精選目的地指南》《豪華精選美食之旅》《豪華精選帶你領略當地風情》等系列叢書。叢書通過環球旅行家專業及獨到的視角,從當地最好的精致餐廳,到不虛此行的歷史文化景點,解密每一個目的地與眾不同之處,將其最具風情的一面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