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滄浪之歌

      滄浪之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滄浪之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滄浪之歌范文第1篇

      城市的夜雨飄飄灑灑,

      午夜的我還在鍵盤上敲敲打打。

      又一次想起遠方的你,

      心在下載美麗圖畫。

      反復點擊我們的世界,

      忽然間忘了登陸密碼。

      哎呀呀!

      我們的密碼,愛情密碼,

      是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哎呀呀!

      我們的密碼,愛情密碼,

      害得鼠標尋尋覓覓,

      害得燈光羞羞答答。

      哎呀呀!

      我們的密碼,愛情密碼,

      害得心兒山重水復,

      害得人兒心猿意馬。

      感謝祖國

      你的秦磚漢瓦,

      鑄我剛毅沉著,

      你的唐風宋韻,

      給我豪邁氣魄。

      你的黃鐘大呂,你的萬里長城,

      給我一片天高地闊,

      你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季節,

      盛開著贊美你的歌。

      啊,祖國,感謝你,

      感謝你,祖國。

      那生我養我的山山水水,

      回蕩我感恩的歌!

      你的風雨坎坷,

      教我學會思索,

      你的風花雪月,

      給我無窮歡樂。

      你的如畫江山,你的五星紅旗

      給我一生幸福生活:

      你的每一次悲歡,每一次驚喜,

      連著我跳動的脈搏。

      啊,祖國,感謝你,

      感謝你,祖國。

      那生我養我的山山水水,

      回蕩我感恩的歌!

      師恩難忘――為2009年教師節而作

      如果我能燦爛綻放

      是您給了我美麗芬芳

      如果我能遠航

      是您給了我大海

      師恩難忘

      師恩難忘

      那愛的目光

      那窗前的燈光

      把我們的青春悄悄點亮

      如今我在藍天飛翔

      是您給了我一雙翅膀

      如今我在放聲歌唱

      是您給了我一個夢想

      師恩難忘

      師恩難忘

      那一片書香

      在我們的生命里久久飄揚

      想你

      天邊飄來一片白云,

      那是不是你潔白衣裳?

      遠處吹來一陣微風,

      那是不是你輕輕歌唱?

      天邊升起半個月亮,

      那是不是你相思模樣?

      遠處露出微微曙光,

      那是不是你把我懷想?

      啊,親愛的人,

      我在故鄉你在遠方。

      啊,親愛的人,

      我人在故鄉心在遠方。

      我忍不住愛你,

      就像鳥兒忍不住飛翔。

      我忍不住想你,

      就像玫瑰忍不住開放。

      滄浪

      滄浪水,向北流,

      蕭蕭一江秋。

      長空雁鳴三兩聲,

      憑添離人愁!

      把酒問天天不語,

      都梁蘭香香滿舟。

      啊?

      江邊燈火闌珊處,

      添香看紅袖。

      西風緊,月如鉤,

      碧水恨展悠悠!

      長發飛揚心悲愴,

      人比蘭花瘦。

      九歌一曲劍色寒,

      淚眼笑對萬戶侯!

      啊,

      青山不老水依舊,

      滄浪萬古流!

      光明使者順――電力人之歌

      形象是那高高鐵塔,

      身影伴著晨曦晚霞。

      足跡踏遍城市鄉村,

      汗水浸透春秋冬夏。

      幾多風吹雨打,

      幾多酸甜苦辣。

      幾多昂揚斗志,

      幾多意氣風發!

      啊,光明使者電力人,

      心地那樣樸實無華。

      根根銀線是琴弦啊,

      彈不盡崢嶸歲月、豪邁年華!

      笑臉是那霓虹光華,

      歌聲伴著歡暢馬達。

      雙手捧出溫馨浪漫,

      夢里總把百姓牽掛。

      幾多艱辛追求,

      幾多摸爬滾打。

      幾多無私奉獻,

      幾多堅韌挺拔

      啊,光明使者電力人,

      一心要把祖國報答。

      滄浪之歌范文第2篇

      午后的陽光安恬,透過薄紗簾再射到書頁上,有點朦朧,有點迷幻,我手捧書卷斜靠在床頭,就這樣享受著潺潺的文字,暖暖的陽光,和自己的靈魂靠近。待到手倦了,人困了,便拋書入夢。這份閑適的閱讀生活讓我倍感生命的美麗和生活的溫馨。

      一直喜歡閱讀。從參加工作到現在,我的閱讀面很廣,既讀教育名著、專業雜志,也讀經書子集、人文社科。一日,學校一名語文老師看我書桌上躺著一本《我教語文的感覺》,便隨手一翻,他甚是驚訝:“你一直教數學,買它干嘛?”我一笑:“文理不分家,無論什么學科,書理相通。”看他想要這本書,我又舍不得送人,便答應先借給他讀,待他讀完后再還給我。每年的報刊雜志征訂之后,學校會將扣除的費用張貼公布,看著我高出旁人幾倍的數字,同事們總是調侃:牌也不打,舞也不跳,就知道看書,將來退休了可沒玩伴呢!我笑而不語。其實,玩牌跳舞不過是找尋一種快樂,他們哪里知道我的快樂所在。與好書為友,與閱讀相伴,靜靜地享受一個人的清歡,心底一片澄澈,心靈盈滿豐實,所有的日子也都有了詩意。

      一直堅持買書。自從有了網絡,很多過去愛讀書的人卻漸漸遠離了書本,習慣了網絡快餐式閱讀。而我,卻仍然保持著逛書店的習慣,看到喜歡的書籍照樣還會買下來。《子午書簡》是我必看的電視節目,有一次介紹梭羅的《瓦爾登湖》,那布滿原野氣息的、青藤纏繞般的文字,極具穿透力,直抵心靈深處。我迫不及待地到書店去買回這本書。捧讀這樣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而又顯示出大地之美的書,靜靜地穿行在瓦爾登湖,聆聽蟲鳴,耽于遐想,徜徉于心靈深處,我仿佛又回到了故鄉。而看了《子午書簡》主持人李潘手捧《花田半畝》進行的周末書評,我不禁淚水橫流,午飯沒吃完就直奔書店,急切地尋找這本書,結果書店沒有賣的,我只好請老板進貨時幫我帶回了一本。捧讀《花田半畝》,不僅能看到屬于每個人的無悔青春、純真愛戀,更會感動和震撼于田維這個美麗天使對生的一片癡心,對死的無限淡定,從而重新叩問人生的本質和意義,在喧囂浮躁的塵世中回歸心靈的安寧。至純至美的文字,清麗空靈的思緒,具有強大穿透力的哲理,讓愛、感恩、堅韌、真誠以及生命的光亮久久縈繞于懷,我情不自禁又在博客中信手敲下了《有這樣一本書會讓你淚流滿面》。

      買書,讀書,我的日子便如清泉般叮咚成韻。累土成丘,積微成大,長期的閱讀積累,使我的職業生命純粹而美麗,在寧靜淡泊的心境里,我可以傾聽靈魂深處的訴求,靜思人性的善惡美丑,細數我與師生相處的每一個日子。閱讀,幫我修繕了知識結構,豐富了知識儲備,增長了教育智慧,提升了生命質感。我因此而有底氣站在講臺上,走在文字中。

      滄浪之歌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文化心理 氣象 吟詠性情 詩風

      文學史上對唐詩的分期,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分法影響為最大,也一直沿用到今,它肇始于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定型于明代高的《唐詩品匯總敘》。“盛唐”一般是指在開元、天寶年間,也是唐玄宗在位時,大致相當于公元八世紀上半葉。這個時期國家統一安定,有相當清明的政治環境,且自武后以后,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逐漸走向完善,實行的是儒、道、釋三教并存的思想體系。盛唐詩歌因此在這樣的社會歷史環境下誕生,涌現出了大批天賦極高、成就斐然的杰出詩人。殷的《河岳英靈集序》中說他們“既閑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取,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論宮商則太康不逮”。在詩體上,既擅長初唐以來講究聲律辭藻的有“新聲”的近體,又擅長抒寫慷慨情懷的古體,并具有“神來,氣來,情來”的氣勢,創造了聲律與風骨兼備的完美境界。

      盛唐詩人王灣的一首《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應該是可以概括盛唐時代獨有的盛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英特豪逸之氣融貫于出色的景物描寫之中,形成雄渾壯闊的詩境。“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自然之美與心境之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長風破浪會有時”(李白《行路難》)是一種自信之心,豪壯之氣。李白還以“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的大鵬自比。只有盛唐這樣的時代才能造就李白那樣的詩人,他是天才級的詩人,他的詩歌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表達的是一種寬闊的胸襟,深灝的境界。特別是他的“三吏”、“三別”,雖體現了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怨恨之愁,但是這種愁在他的詩歌中表現的是一種宏大之愁、偉大之愁、健康之愁。

      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人的詩歌也是構成盛唐詩歌之盛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高適《燕歌行》)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篇》中說:“沉吟鋪辭,莫先于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高適的詩就是具有這種氣骨、風骨。“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是盛唐詩人才會獨有的大氣磅礴的胸襟,體現了一種不畏寒冷艱苦的積極樂觀精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李頎的詩歌也不乏慷慨之音,如他的《古人軍行》“百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等等。總之,盛唐詩,以其對事業功德向往而又廣闊的眼界和博大的氣勢,將唐人重視事功、自信開朗、熱情豪放的風貌淋漓盡致地展現于世人面前。以其熱情蓬勃的感情,激昂慷慨的聲音去表現盛唐時代的種種面貌。盛唐詩歌給人的總體印象應該是:生命意識的覺醒,也是生命之歌的詠唱;是一種自信、進取、豪放精神的激烈;是以玲瓏透徹之心對自然的深沉感悟。

      晚唐時期大致是指公元827年到859年,晚唐時期的詩歌氣象,用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句概括是較為恰當的了。

      唐王朝的衰落已成定勢,反映在詩歌創作上,整個詩壇彌漫著一種濃厚的感傷氣氛,追求藻飾的創作風氣逐漸增濃,憂時念亂或沉迷聲色,隱遁山水,成為詩歌創作的重要主題。在晚唐,像李白、杜甫、高適等這樣有宏大政治抱負、高度政治激情和強烈政治使命感的詩人,已經幾乎不見蹤影。與盛唐詩人相比,晚唐詩人在政治上顯得軟弱、平庸,他們都逃到自己的個人生活瑣事中尋求一時的快慰,或陷入個人的情感糾葛之中,品咂內心的哀愁和幽怨。晚唐詩人雖然也有牢騷、諷刺和激憤,常常也會帶著一點冷眼旁觀、無可奈何的口吻,也寫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宦場昏暗的社會現實。

      就安史之亂以后,晚唐詩人們要分析、總結,有對李唐王朝即將瓦解感到擔憂,又有懷念開元盛世。所以他們往往把感時和論史聯系起來,從懷古引入傷今,詠史(懷)詩大量出現。但是晚唐懷古詠史詩歌的情調與以往的是不同的。像陳子昂與盛唐詩人筆下的懷古詠史所表現的是開拓者的孤獨感和時間的緊迫感交織而成的強烈的責任感,那么晚唐時期的詠古詩則表現為一種冷冰冰的滄桑、挫折感。前者是“壘壘見陳跡,寂寂想宏圖”,是面對歷史而勃發出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后者是“運移漢祚終難復”之感,是一種亂世窮途的絕望和空幻。這種絕望感與空幻感在杜牧、李商隱、許渾、溫庭筠的筆下有不同的反映。“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杜牧《早雁》)緊密結合時事,深懷著傷時憂民之哀,讀后讓人有一種懷古傷時之感。“路有論冤謫,言皆在中興。空聞遷賈誼,不待相孫弘”,(李商隱《哭劉司戶蕢》)抨擊宦官篡權亂政,濫殺無辜,表現了對唐王朝命運的憂慮。“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悵臥遙帷”,(杜牧《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充分表現失意知識分子隔離無依的委曲心態。“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李商隱《龍池》)在對本朝統治者冷諷的同時,寓有深沉的歷史感慨。晚唐的詩歌或以古鑒今,或借古諷今,常常選擇與現實生活具有相似特征的歷史事件或人物進行描寫,或選擇歷史上一些亡國的帝王昏君作為諷刺對象,為當局者提供借鑒,這也是晚唐詠史詩的深刻之處。通常是截取某一特定場景和細節加以想象渲染,以小見大,不著議論而寄意深遠。這種立意方式在晚唐時代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除了內容上的特征之外,晚唐詩在形式上主要運用律詩和絕句,更講究詩歌的技巧工麗,形成綺艷纖巧、純真俚俗的特點,情調纏綿悱惻,語言清麗精工,形成一種“幽艷晚香”之美。 但是以李商隱為代表的晚唐綺艷詩與齊梁之綺麗詩又是迥然不同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晚唐詩的內容寫得純真,格調表現得優雅。其中相當一部分和抒寫人生感慨結合在一起,有的還把傳統的香草美人用比興寄托手法引入綺艷題材,寄托某種政治感受,而并非單純的之作。所以綺艷詩在齊梁和晚唐的兩次回旋,并非重復,而是螺旋上升。它在詩歌的發展史上是一種進步,并對宋詩、宋詞產生了積極巨大的影響。大致說來,晚唐詩歌在作品風貌上給人突出的感覺是:是境界小,骨氣弱的收斂;是政治失意,生活坎坷的悲愴;是艷工整、雕琢纖巧的綺麗;是自我品味,自怨自艾的委婉。

      唐詩有不同于其他時代詩歌的總體風貌特征。唐詩內部不同階段,亦如春是秋菊,各有其美,各有千秋,是互不可替代,并且這些不同的階段是呈不斷上升進步、完善的趨勢。唐代詩人苦心吟作,他們豐富的創造性、新鮮的認識感,使唐詩不斷圓熟并臻于完美。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不愧是這國度中最絢麗的一朵奇葩。

      參考文獻

      滄浪之歌范文第4篇

      關鍵詞:東方朔;神異經;西漢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識碼:A

      《神異經》,《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載入史部地理類,《新唐書?藝文志》載入子部神仙類,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鄭樵《通志》《宋史?藝文志》載入子部小說類,它們的分類都有其道理和依據,這說明《神異經》如同《山海經》一樣,內容豐富駁雜,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涵。現在人們一般按其內容的虛構性和繁富駁雜特點,將其看作是一部博物志異類小說。

      《神異經》作為我國古代博物志異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人們對它的研究已經比較多,但仍存在著許多有爭議的問題,譬如它的作者和創作時代問題就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問題。關于《神異經》的作者和創作時代問題,主要有如下幾種意見:

      其一,認為作品由東方朔撰,張華注。自《隋書?經籍志》到宋代的書目大都如此記載,然自陳振孫最早提出質疑后,人們開始懷疑和否定這種說法,現在學者們已經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其二,認為作品是六朝人托名東方朔所作。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明代學者胡應麟,他在《四部正訛》卷下《神異經》《十洲記》條下說:“《神異經》《十洲記》俱題東方朔撰,悉假托也。其事實詭誕亡論,即西漢人文章,有此類乎?《漢志》有《東方朔》二十篇,列《雜家》,今不傳,而二書傳,甚矣,世好奇者眾也。” [1] 62 其后四庫館臣、周中孚、魯迅、臺灣學者周次吉等都持“六朝說”,魯迅先生說:

      稱東方朔撰者有《神異經》一卷,仿《山海經》,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詳于異物,間有嘲諷之辭。《山海經》稍顯于漢而盛行于晉,則此書當為晉以后人作;其文頗有重復者,蓋又嘗散佚,后人鈔唐宋類書所引逸文復作之也。有注,題張華作,亦偽。[2] 31

      這個說法看似有理,但《神異經》的主要思想觀念是陰陽五行思想,而六朝時的主流社會思潮是玄學,其時陰陽五行思想已為大多數學者所摒棄,故而《神異經》的思想觀念與六朝時的社會思潮不合。

      其三,認為作品產生于東漢末期以前。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清代學者段玉裁,他在《古文尚書撰異》卷一中說:

      又按:《神異經》:“南方有人,人面鳥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有翼不足以飛,一名b兜。《書》曰:放b兜于崇山,一名兜,為人狠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耳。”此等書疑皆是偽作,未必東方朔所為、張華所注也。而服氏注《左氏》“杌”、“饕餮”亦引《神異經》,則自漢有之矣。學者闕疑可也。[3] 24-25

      服虔為漢末人,若如段氏所論,《神異經》自當成書于東漢末以前。其后學者陶憲曾、胡玉縉、余嘉錫、袁珂等都持此說。在諸種說法中,這個觀點較有說服力,但也仍有不同意見。

      其四,認為作品產生于西漢,是班固所說的“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的結果。這個觀點與上述觀點有重合之處。呂思勉在其《讀史札記?戊帙》中說:“秦、漢方士,多好求仙采藥于窮遠之地,故于域外地理,頗有所知。傳述既廣,即未嘗親歷者,亦摭拾其辭以欺世,故其書多荒怪之談。然輾轉傳訛,自有所本,……。” [4] 129 呂先生雖沒有明確說明《神異經》成書于西漢,但其態度已至為明確。李劍國在其《唐前志怪小說史》中說:

      我們尚要補充的是漢末許慎《說文》六上木部“梟”字注為“不孝鳥也”,“不孝鳥”的名稱出《神異經》,似亦可證書出漢人。而且《神異經》出于西漢末,因為東漢初郭憲《洞冥記》卷二有云:“昔西王母乘靈光輦,以適東王公之舍。”此正本于《神異經》;再者《漢書》朔傳謂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劉歆《上山海經表》云宣帝后文學大儒皆讀學《山海經》,《神異經》刻意模仿《山海經》,又托名東方朔,看來其成書于西漢成、哀帝前后,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5] 147

      以上諸觀點,作者都是依據后世對作品的引用以及作品中的典故而立論的,大都沒有展開論證,因而說服力都不夠強。

      筆者同意作品產生于西漢的觀點,但又認為李劍國對作品產生時間的確定過于狹窄,認為《神異經》應該是班固所說的“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中的一部分,班固在《漢書?東方朔傳》中說:“朔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余《封泰山》、《責和氏璧》及《皇太子生C》、《屏風》、《殿上柏柱》、《平樂觀賦獵》,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劉向所錄朔書具是矣。世所傳他事皆非也。”后面他在《贊》中又說:“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于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說,故令后世多傳聞者。而楊雄亦以為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似優,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非夷、齊而是柳下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于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d。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 [6] 6873-6874 當時假托東方朔的言論和著述肯定不少,而且真假錯雜,惑人耳目,否則班固不會在傳記別鄭重地說明,《神異經》極有可能是假托東方朔的著述之一,則它的產生時間應該在西漢。

      西漢中晚期士人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也完全有產生這種著作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神異經》的內容和思想傾向,與東方朔的個人性格、知識結構和生平行事相當合拍,可見其假托東方朔不是沒有道理的。總括起來,說《神異經》產生于西漢的依據有三個:

      第一,它繼承了《山海經》等古代典籍的知識資源和思想意識,并用新的知識和觀念將其加以整合。《山海經》作為“語怪”之書,在戰國和漢初相當流行,屈原的楚辭和司馬相如的大賦都大量引用其中的內容,司馬遷更是明白地說明自己讀過《山海經》,到了西漢中晚期,它更受到學者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劉歆《上〈山海經〉表》中說:“孝武皇帝時,常有獻異鳥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東方朔見之,言其鳥名,又言其所當食,如朔言。問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經》所出也。孝宣皇帝時,擊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其文曰:‘貳負殺E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上大驚。”劉向引用《山海經》,解決了十分罕見的問題,連皇帝也“大驚”,這自然是士人的莫大榮光,“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 [7] 346 《山海經》自然很快就流行開來。《神異經》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深受《山海經》的影響,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二者在表面相似的背后又有著實質的不同。《山海經》包括《山經》《海經》和《大荒經》三部分,是作者以自己所在的中原為中心,按層級逐次向外擴展,描繪的是作者心目中的“天下”地圖。《神異經》包括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荒經,再加上《中荒經》,所描繪的地域顯然不包括人們所熟悉的華夏區域,而只是其四周遙遠的神秘地帶,即使其中荒經,也只是描述傳說中地之下都、天地之中的“昆侖之山”,并沒有說到作者所在的中原,可見,《神異經》不過是一部搜奇志異、呈才炫博的著作,其創作觀念和創作目的與《山海經》是絕然不同的。

      再看它們的敘述順序。《山海經》是按南、西、北、東的順序來敘事的,這完全是上古先民的經驗性的空間順序;而《神異經》是按東、南、西、北的順序來敘事的,這是后人的具有哲學意味的空間順序,二者表面看上去相似,其蘊含的文化意義卻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神異經》散佚太甚,我們無法窺探它的原貌,但即使從現存的內容,也大致可以看出,作品的內容安排與五行觀念有關。如,按五行觀念,東方為木,故《東荒經》多寫奇樹,如說:

      東方有樹焉,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尺,其名曰梨,如今之俠媯但樹大耳。其子徑三尺,剖之少瓤,白如素,和羹食之,為地仙。衣服不敗,辟谷,可以入水火。[8] 49

      東方有樹,高五十丈,葉長八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食核中仁,可以治嗽。小桃溫潤,咳嗽人食之即止。

      東海滄浪之洲,生強木焉,洲人多用作舟楫。其上多以珠玉為戲物,終無所負。其木方一寸,可載百許斤,縱石鎮之不能沒。[8] 50

      南方為火,《南荒經》多寫火及熱帶作物,如:

      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燃,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8] 52

      不盡木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長二尺余,細如絲。但居火中,洞赤,時時出外。而毛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取其毛績紡,織以為布,用之若有垢穡以火燒之則凈。[8] 53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花,九百歲作實。花色朱,其實正黃。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余,似菅苧,色青,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樸。材理如支,九子,味如飴,實有核,形如棘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8] 52

      西方為金,《西荒經》寫金及怪獸,如:

      西方日宮之外有山焉,其長十余里,廣二三里,高百余丈,皆大黃之金。其色殊美,不雜土石,不生草木。上有金人,高五丈余,皆純金,名曰金犀。入山下一丈有銀,又一丈有錫,又入一丈有鉛,又入一丈有丹陽銅,似金可鍛,以作錯涂之器。《淮南子》術曰餌丹陽之為金是也。[8] 54-55

      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玄冠,從十二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使者。或時上岸,馬跡所及,水至其處。所之之國,雨水滂沱,暮則還河。

      西荒中有獸如虎,毫長三尺,人面虎足,口牙一丈八尺。人或食之,獸斗終不退卻,唯死而已。荒中人張捕之,復黠逆知,一名倒壽。[8] 55

      北方為水,《北荒經》多寫水及寒冰,如: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余,恒冰,惟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湖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止邪病。其湖無凸凹,平滿無高下。[8] 56-57

      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有m鼠在冰下土中焉。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其毛八尺,可以為羽褥,臥之卻寒。其皮可以蒙鼓,聞千里。其毛可以來鼠,此毛所在,鼠輒聚焉。[8] 57

      中心為土,土為中色,故《中荒經》所述,城內秩序井然,建筑富麗堂皇,萬物和諧歡樂,無災無難。如:

      東方有宮,青石為墻,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畫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西方有宮,白石為墻,五色玄黃,門有金榜而銀鏤,題曰天地少女之宮。中央有宮,以金為墻,門有金榜以銀鏤,題曰:天皇之宮。南方有宮,以赤石為墻,赤銅為門闕,有銀榜,曰:天皇中女之宮。北方有宮,以黑石為墻,題曰:天地中男之宮。東南有宮,黃石為墻,黃榜碧鏤,題曰:天地少男之宮。西北有宮,黃銅為墻,題曰:地皇之宮。[8] 58

      這種內容特點和敘寫方式,正與西漢時期陰陽五行學說、《易》象數學的盛行相適應。

      《神異經》的內容,正如魯迅所說,是“略于山川道里而詳于異物”。《山海經》詳細具體地敘述山川的位置、距離和地理環境,《神異經》則主要記述荒遠之地的山海樹木、奇禽異獸、仙神異人。它不僅繼承和豐富了《山海經》的奇聞異事,而且也將《尚書》《國語》《左傳》等上古典籍所記載的人物和傳說故事融合進來,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如《尚書》《左傳》中所記載的共工、窮奇、三苗、O兜、渾敦、杌、饕餮等都在這里以新的面目出現了,如《南荒經》說:“南方有犬,人面鳥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有翼不足以飛,一名b兜。《書》曰:放b兜于崇山。一名O兜。為人狠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耳。” [8] 52 《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言饕餮者,縉云氏之不才子也。一名貪埃一名強奪,一名凌弱,此國之人皆如此也。” [8] 54 《西荒經》說:“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勾ブ。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混沌。《春秋》云:混沌,帝鴻氏不才子也。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轉仰天而笑。”又說:“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春秋》云顓頊氏有不才子名杌是也。”下面又說“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為人饕餮,逸無理,名曰苗民。《春秋》所謂三苗,《書》云竄三苗于三危。” [8] 54 《西北荒經》說:“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亦食諸禽獸也。”“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發,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獸。貪惡愚頑,名曰共工。《書》流共工于幽州。幽州,北裔也。而此言西北,方相近也,皆西裔之族耳。” [8] 55-56

      同時,作者也虛構了一些品性與此相反的人物,如《東荒經》中說:“東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帶元冠,女皆彩衣,男女便轉可愛,恒恭坐而不相犯,相譽而不相毀。見人有患,投死救之。名曰善人。一名敬,一名美,不妄言,呵呵然而笑,倉卒見之如癡。” [8] 49 又如《西南荒經》中說:“西南大荒中有人,長一丈,腹圍九尺,踐龜蛇,戴朱鳥。右手憑青龍,左手憑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識山石多少,知天下鳥獸言語。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谷可食,識草木咸苦,名曰圣,一名哲,一名賢,一名無不達。凡人見而拜之,令人神智。此人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 [8] 53 又《西北荒經》說:“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里,兩腳中間相去千里,腹圍一千六百里。但日飲天酒五斗,不食五谷魚肉,唯飲天酒。忽有饑時,向天仍飲。好游山海間,不犯百姓,不干萬物,與天地同生,名曰無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 [8] 56 這些敘述和描寫,都非常新奇,或許如魯迅所說,寓有“嘲諷”世情之意。我們看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的《解嘲》《逐貧賦》之類著作所表達的情感,這里的敘述似乎也不難理解了。

      第二,西漢人向四方邊遠地區的開拓和探索,獲得了大量的新奇知識和觀念。西漢,特別是漢武帝時期,北伐匈奴,南討吳越,西開西域,東求神仙于海上,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空間觀念,也使人們獲得了大量新鮮的知識,改變了人們的知識結構,甚至促成了整個社會知識的更新和觀念體系的變化。

      在上古中國人的心目中,西部荒遠之地是一片極為神秘的區域,這里有無盡的流沙,有浮不動鳥羽的弱水,有通天的高山和時隱時現的大河,特別是這里有作為帝之下都的昆侖山,華夏族的母親河黃河從這里發源,先神后仙、先主災厲后主壽命、相貌多變的西王母也住在這里。上古人們對西部荒遠之地的這些印象,在張騫通西域之后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漢人親自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觀察、了解了這里的一切,同時也在尋找印象中的流沙、昆侖、河源、西王母,有的找到了,有的并沒有找到,現實的西域與傳說中的西域并不一致,但他們確實在這里看到了迥異于中原的自然風光、物產和風俗。《隋書?經籍志》“地記類”載有“《張騫出關志》一”,可惜作品久佚,今可見者只有崔豹《古今注?草木》所載一條:“酒杯藤,出西域。藤大如臂,葉似葛,花實如梧桐。實花堅,皆可以酌酒,自有文章,映徹可愛。實大如指,味如豆蔻,香美消酒,士人提酒來至藤下,摘花酌酒,仍以實銷酲,國人寶之,不傳中土。張騫出大宛得之,事出張騫《出關志》。” [9] 245 《出關志》不知是否張騫所作,多半是后人根據張騫的探險事跡而作。司馬遷的《大宛列傳》也主要是根據張騫出使西域的行跡和探險所得而創作的,其中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葡萄、苜蓿、寶馬,以及奇異的事物和傳聞,如:“條枝在安息西數千里,臨西海。暑濕。耕田,田稻。有大鳥,卵如Y。人眾甚多,往往有小君長,而安息役屬之,以為外國。國善眩。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關于“眩”,張守節《正義》云:“顏云:‘今吞刀、吐火、殖瓜、種樹、屠人、截馬之術皆是也。’” [10] 3164 這引起了雄才大略、又心思靈動、喜歡新奇事物的漢武帝的極大興趣,對其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張騫又向武帝介紹了神秘富庶的身毒國,并說由蜀可通其國,“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且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騫言為然。”“初,天子發書《易》,云‘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云。”“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K,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 [10] 3166-3173 漢武帝不僅把葡萄、苜蓿種在離宮別館旁,而且以寶馬為題創作了樂府詩歌,這就是《西極天馬之歌》。而從西域傳來的雜技、百戲也成為漢朝盛大節日的必備節目和漢武帝夸耀國力強盛的手段,“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以賞賜,厚具以饒給之,以覽示漢富厚焉。于是大觳抵,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戲歲增變,甚盛益興,自此始。” [10] 3173

      自從張騫鑿空西域,為漢人開出一片新天地,帶回無數奇物和奇聞,引起天子的極大興趣,并封侯尊貴以后,漢人一方面受到利益的驅使,一方面也對這片土地懷著強烈的好奇心,紛紛仿效張騫,踏上探險之路,“自博望侯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后從吏卒皆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天子為其絕遠,非人所樂往,聽其言,予節,募吏民毋問所從來,為具備人眾遣之,以廣其道。來還不能毋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為其習之,輒覆案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使端無窮,而輕犯法。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為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效之。”這既反映出剛剛形成的大漢民族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勇于開拓的堅強意志,也大大開闊了漢人的眼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域外知識。

      《史記?大宛列傳》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昆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后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昆侖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10] 3179 那些荒幻離奇的內容,態度嚴謹的司馬遷不敢寫進他的《史記》,因為歷史必須是“實錄”,但卻無妨士人在私下流傳,并構成他們知識結構的一部分。

      中國是一個疆域廣大的陸地國家,自古以農立國,然到戰國中晚期,人們就已開始對大海投入較多的關注。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沿海捕撈業也越來越遠離海岸而進入到大海的深處,遼闊神秘的大海,引起人們的極大好奇和無限遐想;時隱時現的海市蜃樓,強化和印證著人們的幻想。隨著人們生命意識的加強,通過某種外力以擺脫生命大限的神仙觀念產生了,人們關注的地理重心,也從作為帝之下都的昆侖轉移到了神秘莫測、令人難以企及的海上仙山,“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 [10] 1369-1370 來自海上,主要是由燕齊方士傳播的海洋知識,豐富、神奇,令內陸從未見過大海的人們倍感新奇,于是他們又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經驗,想象出更加奇怪的故事來。

      漢武帝是一個心思靈動、卻又非常迷信的皇帝,“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漢武帝為求政權的穩定和生命的長久,除祭祀各種神靈外,就是寵信方士,祈求長生成仙,而這就形成了求仙訪藥、探索海上奧秘的又一輪。

      在漢武帝寵信的方士中,李少君和欒大最為典型。“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于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10] 1385-1386 方士們編造故事,往往以“海上”為口實,一方面遼闊的海洋在人們的心目中確實充滿神秘,尤其是深居內陸的人們。另一方面那時人們還不可能對大海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方士們的說法無論多么離奇怪誕,都不可能得到實際的驗證。

      另一位方士欒大比李少君更敢說大話,而話說得越玄乎,就越能激發漢武帝求仙長生的欲望和熱情,“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奄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大見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潭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10] 1390-1391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云。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即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 [10] 1397-1398 西方昆侖山的神秘已經被張騫及其后繼者所打破,現在東方廣闊浩瀚的大海,這個太陽升起的地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景象萬千的大海激發著人們的想象力,瑰麗奇幻的故事從這里源源不斷的化生出來,“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蓋稟至陽之為質也。海水激浪投其上,q然而盡,計其晝夜,q攝無極,若熬鼎受其灑汁耳。”“大荒之東極,至鬼府山、臂沃椒山,腳巨洋海中,升載海日,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悉鳴則潮水應之矣。” [8] 50

      至于漢朝北伐匈奴,南征兩越,東伐朝鮮,擊羌、西南夷,邊裔迥異于中原的自然環境、珍奇物產、風俗民情,也令中原人民驚奇詫異,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載有陸賈《南越行記》的逸文,說的就是南方的奇花異木和獨特風俗,其《草類》中說“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陸賈《南越行紀》曰:‘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胡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 [11] 255 《果類》中說:“楊梅,其子如彈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時似梅,其味甜酸。陸賈《南越行紀》曰:‘羅浮山頂有胡楊梅,山桃繞其際,海人時登采拾,止得于上飽啖,不得持下。’” [11] 265 這些新奇的內容,無疑成為內陸人們的知識營養和發揮想象力的基礎,如《東南荒經》說:

      東南隅太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并高千里,腹圍自輔。天初立時,使其夫妻導開百川,懶不用意。謫之,并立東南。男露其勢,女露其牝。不飲不食,不畏寒暑,唯飲天露。須黃河清,當復使其夫婦導護百川。古者初立,此人開導河,河或深或淺,或隘或塞,故禹更治,使其水不壅。天責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黃河清者,則河海絕流,水自清矣。[8] 51

      南方氣候溫暖,河區縱橫,瓜果、魚蝦等物產豐富,因此南方百姓穿著,活動于溝渠水田之中;因為物產豐饒,他們不必像北方人那樣辛苦勞作;由于較少受到禮教的約束,他們的婚姻相當自由,有些地方甚至處在原始的自由婚配狀態。以上這則記載,顯然是人們對南方自然環境和民風民俗的扭曲性的反映。

      第三,是當時士人博物意識的反映。中國古代士人,特別是儒家學者,不僅重視道德修養,也重視博物多識,這在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身上就已體現得很明顯,胡應麟說:“累世不能窮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仲尼之博也。而以防風、肅慎、商羊、萍實諸淺事當之,則仲尼,索隱之宗,而語怪之首也”,“秦漢以還,家相沿襲,荒唐悠謬,此類實繁。《神異》、《洞冥》、《拾遺》、《雜俎》之屬,率假話名流,恣言六合,要之《莊》、《列》、《山海》,實始厲階,浸《大洞》、《竺乾》諸部極矣。” [12] 499 春秋戰國時期,博學多識不僅是治學和從政的必備素質,也是士人交游干謁、博取美名的必要手段。漢代經學一尊,重視師法和家法,大多數儒生知識面較狹窄,博物之士更受到人們的嘆異和尊敬,如東方朔博學廣識,雄辯多智,生前受到漢武帝的寵賞,死后受到人們的長久傳誦,《東方朔別傳》載:“漢武帝未央宮殿前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大怪之,召待詔王朔問之,朔對曰:‘有兵氣。’上更問東方朔,朔對曰:‘王知其一,不知其二。臣昔聞:銅,土之子。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上曰:‘應在幾日?’朔曰:‘在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言有山崩,延袤二十余里。上大笑,賜帛三十匹。” [13] 2597 東方朔運用同類相感相應的原理,推斷出鐘鳴是由于山崩,因為銅為山之子,山為銅之母,母子相應,也就是同類相感相應,這與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原理是一致的。又載:“孝武皇帝時幸甘泉,至長平坂,上馳道,中央有蟲覆而赤,如生肝狀,頭目口齒鼻耳盡具。先驅旄頭馳還以聞,曰:‘道不可御’于是上止車,遣侍中馳往視之。還,盡莫知也。時東方朔從,在后屬車,上召朔,使馳往視之。還,對曰:‘怪哉!’上曰:‘何謂也?’朔對曰:‘秦始皇時,拘系無罪,幽殺無辜,眾庶怨恨,無所告訴,仰天而嘆曰:怪哉!感動皇天,此憤氣之所存也,故名之曰怪哉。是地必秦之獄處也。’上有詔,使丞相公孫弘按地圖,果秦之獄處也。上曰:‘善,當何以去之?’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去之。’以酒置中,立消靡。上大笑曰:‘東方生真所謂先生也,何以報先知之圣人哉?’乃賜帛百匹。” [13] 2882 這則故事不僅表現了東方朔的博學多識,也顯示了他時時不忘借機諷諫的良苦用心。漢武帝酷暴寡恩,上至公卿大臣、皇親國戚,下至豪民百姓,稍有過失,甚至莫名所以,便慘遭屠戮,東方朔作為侍衛近臣,習知這類事情,其借機諷諫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又《搜神記》記載說:

      漢武帝東游,未出函谷關,有物當道,身長數丈,其狀象牛,青眼而曜睛,四足,入土,動而不徙。百官驚駭。東方朔乃請以酒灌之。灌之數十斛,而物消。帝問其故。答曰:“此名為患,憂氣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獄地,不然,則罪人徒作之所聚。夫酒忘憂,故能消之也。”帝曰:“吁!博物之士,至于此乎!” [14] 131

      這個故事與上述故事應出于同一個母體,其細節雖有較大不同,但主題相同,應是同一個傳說在流傳過程中產生的變異。

      由上論述可知,《神異經》雖不一定是東方朔所著,但西漢具備產生這部奇書的條件,因而它可能是班固在《漢書?東方朔傳》中所說的“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而產生的著作,則它應該成書于西漢。

      參考文獻:

      [1]胡應麟.四部正訛[M].香港:太平書局,1963.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濟南:齊魯書社,1997.

      [3]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M]?蛐?蛐段玉裁遺書.臺北:大化書局,1986.

      [4]呂思勉.呂思勉讀史札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6]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7]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8]東方朔.神異經[M]?蛐?蛐張華,注.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9]崔豹.古今注[M]?蛐?蛐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1]嵇含.南方草木狀[M]?蛐?蛐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2]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M].北京:中華書局,1958.

      相關期刊更多

      詩選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北省作家協會

      江蘇政協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省政協研究室

      宋史研究論叢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com|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苍井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