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登徒子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職業院校 圖書館 參考咨詢
在圖書館的傳統服務中,由于參考咨詢服務可以幫助大家快速地獲取信息而更好地利用圖書館館藏的文獻資源,因此,它是一項重要的服務內容。參考咨詢服務不但是衡量現代化圖書館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并且其服務水平的高低更能夠直接影響圖書館辦館的效益以及社會形象。隨著信息化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印刷型資料為主的傳統圖書館已經很難適應網絡時代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因此,加強現代化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1 有關參考咨詢服務的定義及特點
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工作就是等待為讀者服務,以手工檢索為主要工作手段,信息來源圍繞館藏文獻展開,受館藏資源的限制,時效性較弱。并且圖書館員工作量大,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瑣碎的細節上,難以發揮其作用;圖書館員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和設備,以館藏數字化資源和網絡虛擬資源為基礎解決讀者提出的各種咨詢問題并幫助他們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即為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1 參考信息源多樣性。傳統的文獻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圖書館館藏的文獻信息由傳統的單一印刷型的文獻資料轉變為現在的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并且和印刷型的出版物并存互補。參考信息資源的多樣性能夠更好地適應廣大不同需求的讀者。
1.2 服務手段電子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從上個世紀末以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各個行業受到了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在改變工作方式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這個信息四通八達的時代,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加快捷、豐富的檢索服務,圖書館也應用了基于因特網的檢索平臺將數據庫放在網絡服務器上。這樣讀者檢索資源就不用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并且讀者還可以與館員通過交流平臺實現互動,有效地實現了信息的傳遞和流動。
1.3 服務方式多樣化。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檢索技術代替了傳統的手工檢索,使得檢索文獻資源的功能更加強大、靈活以及實用,并且參考咨詢服務的手段也得到了重大的突破。為了滿足用戶高層次以及個性化的參考咨詢服務的要求,咨詢人員可以綜合應用印刷型以及網絡型的文獻資源從而提高服務的質量。
1.4 服務模式快捷化。在網絡環境下,通過計算機檢索或網上專用數據庫的服務平臺,圖書館員不僅可以為讀者提供參考咨詢服務,還可以通過QQ、電子郵件以及網絡平臺等方式與讀者進行在線交流,更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向讀者傳遞各種資料,分秒之間便可實現。此外,為了方便讀者及時獲取最新的信息,還可以通過網上的數據庫實現回溯檢索、定向報道以及成果查新,將不斷發展變化的各個領域的信息補充以及完善到網上。
2 開展參考咨詢服務工作應具備的條件
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參考咨詢服務工作作為圖書館服務的重要窗口之一已經成為高等職業院校圖書館的重點發展領域,同時也是促進圖書館與師生聯系交流的主要界面。高職院校的圖書館員肩負著傳遞、教育以及服務的職能,是知識的傳播者。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利用率與參考咨詢服務的工作水平具有很大的關系。圖書館員在為師生提供面對面的準確而快捷的服務時,不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以及檢索技術的過程,更是展示素質修養以及服務質量的關鍵。讀者對于文獻資源的需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變得越來越廣泛,因此,圖書館員在精通本專業知識外,還應當學習更多學科的知識,在掌握傳統圖書館服務技能的同時還要掌握現代化技術,才能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準確快速的服務。要想做好參考咨詢服務工作,圖書館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2.1 熟悉館藏資源,掌握信息檢索技能。以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為前提的參考咨詢工作,除了要求圖書館館員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以外,還應當熟悉本館的館藏資源,必須充分掌握本館的數字資源、館藏量、紙質文獻以及檢索途徑才能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提供有效的服務,同時掌握這些對提高文獻參考工作效率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2 儲備廣博的知識,培養科研分析能力。圖書館員只有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以及自我進修等有效的途徑學習并了解多學科的知識,才能有效地形成自身的知識網絡結構,這樣讀者在提出各種咨詢問題的時候才能準確正確地進行解答,并找到有效的檢索途徑。圖書館員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除了擁有廣博的知識能夠思考、分析以及研究問題以外,還應當分析、搜索、篩選以及整理加工這些文獻信息,為讀者提供準確的文獻信息。
2.3 善于與讀者溝通,培養讀者的檢索技能。在參考咨詢工作當中,不同的讀者對于文獻資源的需求內容以及需求方式是不相同的,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并且掌握讀者的相關需求,圖書館員應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運用個人的溝通能力與讀者建立良好的關系。為了將被動的提供文獻資源變為互動型,圖書館員應當做好專業檢索的推廣和培訓工作,引導讀者正確地使用網上資源使得他們掌握準確的檢索技能,在培養教育學生樹立學習理念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3 參考咨詢服務工作模式創新
3.1 實時交互式服務。實時交互式信息服務是通過讀者、圖書館員和系統的動態交互來實現的深層次的服務方式,是一種知識密集型、智慧型的咨詢服務方式,讀者和圖書館員通過登陸服務器進入實時咨詢系統,利用問題解答數據庫、電子郵件、在線聊天、共同瀏覽等形式滿足讀者的各種信息需求。實時交互式服務可以實時方式,在第一時間解答讀者的疑問,圖書館員與讀者進行同步交流;也可以共同瀏覽的方式,圖書館員在網上瀏覽讀者檢索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制訂相應的檢索策略,當有必要時將有價值的頁面推送給讀者,讀者能夠跟著圖書館員的思路,順著頁面循序漸進,獲得最終的解答。
3.2 個性化服務。圖書館中由于應用了現代化的自助服務,很多服務都可以通過設備來實現,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讀者,但是讀者更想直接得到館員的幫助而期望服務中的人性化。人性化的服務必須建立在滿需以及尊重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上。為了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館員應當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并且正確看待讀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層次,并且尊重、幫助以及理解讀者的權利。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大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應當充分了解讀者的興趣以及行為習慣,了解讀者的專業背景和研究方向,同時了解、預測并識別讀者的需求傾向,為讀者提供針對性的滿足人性化的信息服務。
3.3 信息網絡服務。網絡技術使得互聯網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信息資源庫和信息處理平臺,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來自整個網絡的個性化服務。利用網絡技術實現信息的共享、管理和信息服務的系統稱為信息網格。信息網格利用現有的網絡基礎設施、協議規范、Web和數據庫技術,全面整合資源,為讀者提供一體化的智能信息平臺。其目標是創建一種架構在OS和Web之上的基于Internet的新一代信息平臺和軟件基礎設施。在這個平臺上,信息的處理是分布式、協作和智能化的。讀者可以通過單一入口訪問所有信息。對于同一個請求,給予該領域專家的應答與一個初學者的應答是不一樣的。請求應答依賴于提交請求者的背景,也根據提交請求者以及環境的不同,反饋不同的意見。信息網格追求的最終目標是能夠做到按需服務和一步到位的服務。
總之,在信息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只有通過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轉變工作方式,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參考咨詢服務工作的需求。雖然參考咨詢服務工作不是圖書館工作的全部內容,但它是圖書館工作中最具學術性、技術性、價值性的工作。只有做好了參考咨詢服務工作,高職院校圖書館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萬文娟.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情報理論與探索,2012(9):50-53,65.
[2]陳士君.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員的素質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2(18):264,266.
[3]王磊.新媒體環境下的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5):96-101.
[4]劉柏云.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研究[J].圖書館,2007(4):84-86.
讀朱自清的散文,就像讀意境優美的好詩,讀者的心靈常常可以得到凈化和陶冶。請看《綠》里的一段描寫:“我的心隨著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著她,但這是怎樣的妄想呀。……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在這段精彩的描寫里作者通過比喻、擬人、聯想等藝術手法,將梅雨潭的色彩、光澤、質地等諸多形態和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主觀感情,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當讀者面對著如此優美秀麗的景色,感受著作者熔鑄于景中的那種強烈而美好的情思時,又有誰的思想不會受到震撼呢?又有誰的心靈不會被深深地打動呢?
讀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觀賞和品味一幅幅優美的畫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調朦朧的水墨畫;《綠》又仿佛一組顏色明麗的水彩畫;而《威尼斯》卻又如同一幅頗具西洋風格的油畫。幾篇散文給人的審美感受又各不相同:《荷塘月色》呈現的是朦朧之美,文中彌漫著一種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綠》描繪的是艷麗之美,字里行間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和作者對生命的由衷贊美;《威尼斯》寫的是異國風光之美,畫中充滿了濃濃的歐洲情調和作者對威尼斯古老文明的詠嘆。這些都令人心曠神怡、留戀不已。
“一切景語皆情語”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大特征。《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寫景物以“淡抹”為主。文章開頭,作者這樣寫月光:“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這就為全文定下了一個色彩的基調。正因為一切都籠罩在“流水一般”的月光下,所以固然景物都是朦朧的、若隱若現的。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霧”,那“籠罩著青紗”的“夢一般”的葉子和花,那“一團團的煙霧似”的樹色,“樹梢上隱隱約約的”一帶遠山,無不感受著一種淡雅朦朧之美,給人以輕柔、綽約的審美愉悅。在作者筆下,《威尼斯》又仿佛一組油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多以濃墨重彩來描繪威尼斯的風光。讀著:“在圣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因花團錦簇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上蕩漾,海水那么綠,那么釅,中國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鄉了。”江南的水鄉是什么景象?是“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濃艷,是“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澄清。紅的火熱,綠的醉人,作者以此來比喻威尼斯的風光,不僅使人們領略到威尼斯的明媚艷麗,而且使人們感受到這座古城煥發的勃勃生機。那么《綠》中的景物有何特色呢?作者在梅雨潭所見到的景物是“微微的云”“飛著碎玉的瀑布”“小小的梅雨似的”水花,這里的景物,色澤晶瑩,色調淡雅,而梅雨潭呢?卻又是“滿眼醉人的綠色”,它柔和明亮,純潔。它綠得“濃淡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鵝黃的底子顯得太淡,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碧―似乎太濃。這樣的描寫,不盡使人想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對于美女的描寫“東家有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若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綠》中對梅雨潭的描寫和《登徒子好色賦》對美女的描寫,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嗎?他們獨具匠心的語言美不都是恰到好處嗎?
秀:優美;惠:通“慧”,聰明。形容女性外貌秀美,內心聰明。《聊齋志異?香玉》:“生握腕曰:‘卿秀外惠中,令人愛而忘死。’”
不櫛進士
櫛:梳頭(古代男子綰髻插簪)。不綰髻插簪的進士。比喻有才華的女子。
蕙心蘭質
蕙:一種香草。蕙草樣的內心,蘭花似的素質。比喻女子身心俱美。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賦》:“金聲玉韻,蕙心蘭質”。也作“蘭質蕙心”。
林下風氣
林下:指田野幽靜之處,退休歸隱的地方;風氣:風范,風度。形容女子態度閑雅,舉止大方。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王夫人,指王凝之妻謝道韞。)
夭桃李
夭:花開得繁盛而美麗的樣子;:花木繁盛的樣子。比喻女子年輕而貌美(多比喻新娘)。
巾幗英雄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后指婦女。婦女中的杰出人物。
嫣然一笑
嫣然:笑得很美的樣子。形容女子很美的笑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燕妒鶯慚
燕子見了就產生嫉妒,黃鶯看到就自感羞慚。形容女子生得極美麗。《紅樓夢》:“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如花似玉
比喻女子年輕、美麗。《元曲選?吳昌齡》:“啐!怎么直燈下看見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莫不是我眼花么?”
花容月貌
花一般的容顏,月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游記》:“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傾國傾城
傾:傾覆;城:國。形容極其美麗的女子。《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能傾國與傾城,佳人難再得!’”
明眸皓齒
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杜甫《哀江頭》:“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明眸善睞
眸:眼珠;睞:斜視,顧盼。明亮的眼珠轉動起來特別好看。形容美女顧盼生姿。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權:兩頰)
國色天香
原指色香俱美的牡丹花。后形容女子的美麗動人。《警世通言》:“(十娘)粉容微露,卻被孫富窺見了,果是國色天香。”
[關鍵詞]新課改;探究;唐朝女性;以胖為美;以瘦為美
唐詩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化和語言精髓,自然也成為很多學校選修課學習和鑒賞的內容。一般說來,唐朝女性“以胖為美”的觀點已經被我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環肥燕瘦”,唐代宮廷繪畫和仕女畫中的女子形象,唐代雕塑、陶俑及其他各類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女性形象,留給大家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以美貌、智慧和膽識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巔峰。史書記載她“方額、廣頤、風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正是憑著寬額頭、豐臉頰、圓渾而重疊的頸部及富態形象贏得了“媚娘”的稱呼,從而為她進一步接近權力中心奠定了基礎。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更是家喻戶曉、流傳千古的胖美人典范,《酈山記》寫到,“肌豐而有余,體妖而婉淑”,《開元天寶遺事》中也說她“素有肉體,至夏苦熱”。
唐朝繪畫是以人物畫為主流,而仕女畫又是這一黃金時代的點睛之作。仕女圖中多為形象豐腴,色彩艷麗的女性形象。《虢國夫人游春圖》是盛唐時期的著名畫家張萱的代表作,描繪的是楊貴妃的姐妹虢國夫人與宮女侍從在春天乘馬出游的場面。中間兩位貴婦衣著華麗,肌膚細膩,體態豐滿,騎著三花駿馬,豪華氣派。
然而在細細品讀和鑒賞唐代詩歌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另外一種與“以胖為美”相反的審美觀。
劉希夷《公子行》中有這樣幾句“古來容光人所羨,況復今日遙相見。愿作輕羅著細腰,愿為明鏡分嬌面。”以男性口吻,充分表達了自己愛的情愫。而從“細腰”一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男子的審美觀是偏重以瘦為美的。
李賀在《將進酒》中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寫宴會上的歌舞音樂,將歌女唱歌寫作“皓齒歌”,將起舞寫作“細腰舞”,“細腰”代指美人,具體生動地顯示出了舞姿的美妙。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是我們都熟悉的詩句,說的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有兩個小妾:樊素和小蠻。樊素的嘴小巧鮮艷,如同櫻桃;小蠻的腰柔弱纖細如同楊柳,因此很受寵愛。
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第二》就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記載。在白居易的其他詩作里我們也經常發現用來形容美女的“細腰”、“窈窕”等詞語被頻頻使用:“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續古詩十首》)“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和春深二十首》)最有意思的是白居易的兩句詩,“馬肥快行走,妓長能歌舞。”(《有感三首》)馬以肥為美,歌舞妓卻以瘦高為佳。
宋代《太平廣記》記載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辭去宣州幕職,路經陜西時,在酒店里看見一個女招待胖而又害怕講話,便贈詩道:“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棍。尾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不須啼哭愁難嫁,待與將書問岳神。”因為胖要把一車白土都涂抹在脖子上,把十幅紅色旗布補在破褲子上。尾官寺里能遇到她的行跡,華岳山前可以見到她的雙掌,極盡嘲諷之意。
教師可以先拋出“你覺得唐代人以何為美”的問題,讓大家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認識各抒己見,然后結合這些詩句逐步引導,相信他們能夠自己發現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唐代社會,并非所有人都是以胖為美的。
獲得這樣的新體驗以后,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在唐詩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接下來就是課后的探究了。可以將學生分組,課后在老師的指導和參與下,收集資料,一起討論,形成研究性報告,然后利用上課或班會時間利用多媒體和其他手段進行成果展示和陳述。
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古人欣賞含蓄內向、窈窕淑女的傳統審美觀,文人更是如此。在唐代,明經、進士兩科是科舉考試的主要科目,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需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寫詩作賦也需要熟讀古代經典。《詩經》開篇《關雎》篇“關關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窈窕,是指身材苗條嫻娜。上文提到的“細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征。春秋時候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文人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
[關鍵詞]《說文》 米部 初探
[中圖分類號]H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5-0033-01
《說文·米部》共36字,重文7,新附2字。字形上,除了“米”是象形字外,其余都是形聲字。字義上,對“米”的認識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定義,如“米:粟實也”,“梁,米名也”。2.結構組織或單位,如糱,牙米也。3.品級分類,分為加工精細的米,如精、粲、毇、粺等;初級加工的粗米,如糲、粗等;不好的米,如,惡米也。,陳臭米也。4.功用。A、基本功用(做主食),如“糂,以米和羹也”;糉(粽子),,榖食也(干糧)。B、延伸利用(以米為原料做的其他食物)。如“麴粬,酒母也”,糟,酒滓也。粕,糟粕,酒滓也。“糖(新附字),飴也”。5.與米有關的國際活動,如氣,饋客芻米也,從米氣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6.衍生出的審美文化心理,如粉,傅面者也。下面著重從字義上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闡述。
一、米的定義
如米。甲骨文為,篆字為。許慎的解釋是“粟實也,象禾實之形”。丁福保認為:“實指果仁,粟實指粟除去殼后的仁,即粟米”。段玉裁認為“米即凡榖之仁,禾,民食之大同,黍,食之所貴。米謂禾黍,故字象二者之形,四點者,聚米也”。鄒曉麗認為“米,象米粒瑣碎縱橫之形,在卜辭中亦指去殼之粟米”。由此可見,米的本義是指粟米,后引申為凡榖之人(仁)。今天的大米之“米”應該是“米”字義的縮小。由“米”字義,我們可以看出“米”與“禾”“黍”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二、米的品級分類
如粲。《說文》“稻重一石,為粟二十斗,為米十斗,曰毇;為米六斗太半斗,曰粲,從米,聲。”桂馥認為“粲”是經過挑選的精米。又如“粗”,“疏也,從米且聲。”丁福保的“疏,通也,引申之猶大,故粗米曰疏,糲米與粺較則糲米粗,稷與黍稻較稷粗,凡經言疏食者皆稷食也。引申假借之凡物不精者,皆為粗”。桂馥認為即是糲米。
從以上的解釋,我們發現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有了提高:食用谷類不僅有品種上精細的區別,同一品種也因加工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精細類,如精、毇、粺(毇也)、粲等。這些字的出現,反映了中華民族對谷類食用文化發展的貢獻。
三、米的延伸利用
如“”,酒母也,從米省聲。或從麥,鞠省聲。桂馥:俗作麴,俗又做麯。《釋名》“麯,朽也。”鬱之使之生衣朽敗也。又如“糟”,酒滓也。從米曹聲。籀文從酉。段:“沒有過濾的酒。今之酒但用囗者。直謂已濾之粕為糟,古則未囗帶滓之酒謂之糟”。
從這兩個字,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糧食作物的進一步認識和利用。他們已經熟知釀酒的程序,通過發酵使米或麥中的淀粉轉化成酒精,并能將酵母菌保留下來以便下次使用。而“糟”則反映出古人用酒習慣應該是有兩種,一種連滓一起食用,一種是過濾后食用。尤其是祭祀用的酒,要過濾。“爾貢包茅不入,王無以縮酒,寡人是征”就是古人用酒的例子。
四、審美文化心理
如粉。粉,傅面者也。從米分聲。段注:“所以傅面者也。小徐曰:古傅面亦用米粉。故《齊民要術》有傅面粉英,按據賈氏說,粉英僅堪妝摩身體耳,傅人面固胡粉也。引申為凡細末之稱。桂:謂鉛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潔也。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太白,施朱太赤。”
大概最初以米粉傅面和妝摩身體,后社會發展,改為鉛粉傅面,以白取悅人。這也反映了古人的一種審美取向,即以白為美。如《詩經·碩人》“膚如凝脂,領似蝤蠐”,《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而這種審美取向一直延續到現在,化妝產品中美白的產品就賣得很火爆,白與美總是同時出現,這種審美的心理還值得更進一步的討論。
以上僅是對《說文·米部》的一個初步探討,米部字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例如米部中有涉及到糧食加工的字,如精、粲、毇、粺、糲、粗等;食品加工的字,如糂、糧;擴大利用問題,如酒的制造。這些都有待于下一步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中華書局,1988.
[2]董蓮池.《說文解字》考正[M].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桂馥.《說文解字》義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