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范文第1篇

      個人頭上都閃耀著耀眼的光環,但這些光環的背后,是奮斗歷程中艱辛的汗水。

      聽了每個人的青春故事,總結他們之所以取得今天這樣成就,在他們身上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不怕吃苦與勤奮學習。

      像一個公關禮儀專業的畢業生說的:第一份實習是在商場中做推銷員,很多同學嫌累,都偷偷跑到外面休息,她問師傅是怎么每天這樣站下來的?師傅笑著說:你把它當成你的工作,你就能站下來!她想:論經驗自己比不過師傅,要論站——這種體力活,再比不過師傅就太不像話了。接下她主動把半天的實習加成一天,但從中也學到了其他同學學不到的:盤點、結賬、做報表......

      學廚師專業的畢業生在學校苦練技能,一根黃瓜能切出幾十種花樣。同學之間背上放上紗布當案板,在上面切肉,最后切得肉片薄厚均勻,紗布不破。用勺子掂沙子,練習炒菜中的掂勺,直到練得腰酸背痛。

      學汽車焊接專業現在一汽工作的畢業生,每天下班后脖子里臉上都有厚厚的一層金屬粉塵,工作又臟又累,很多同學畢業后紛紛轉行時,他仍舊堅持著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都在讓自己堅持著,在吃苦中堅持不懈。但同時在吃苦中也有很多機會在等待你!學到了別人學不到的。

      學習護理專業現在北京地壇醫院工作的畢業生,不斷進取與學習,中專畢業后,又報了協和醫院大專、之后又在北京醫科大學修完了本科,現在在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每個人在參加工作后又在不斷地學習,白天上班,晚上沒有在12點以前休息的。有在學歷上深造的、有通過學習考取行業內含金量高的職業資格證書。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職高專 護理專業敬業精神 教育

      【中國分類法】:R473

      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宋程頤更進一步說:“所謂敬者,主之一謂敬;所謂一者,無適(心不外向)之謂一。”當代,人們對“敬業精神”的定義是人們基于對一件事情、一種職業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會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道德要求。目前,高職高專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敬業精神培養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只重技能的培養忽視道德的培養;2.課時偏少,更多的時間用于專業教育;3.敬業精神培養缺乏系統性、協調性和科學性;4.敬業精神培養缺乏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影響了敬業精神的針對性和層次性。針對存在的問題各類學校意識到敬業精神培養對學生的重要性,也進行著加強敬業精神培養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一些加強敬業精神培養的對策。但這些對策大都是從比較宏觀的層面提出,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學生的專業、特點、未來的就業崗位也不盡相同。因此,針對專業特點、崗位特點的敬業精神培養的實踐研究亟待加強。

      黨的“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凝練,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個人層面進行概括。個人層面中的“敬業”對高職醫學院校學生的教育培養尤為重要,醫療衛生行業從業人員肩負著維護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任,具備敬業精神是做好醫務工作的重要前提。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除了有社會大環境的原因,部分醫務工作者缺乏敬業精神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很多醫學院校在培養醫學生的時候將技術與人文相分離;知識與信仰相分離;敬業精神的培養與專業技能的培養相分離,重才不重德。真正成功的醫學教育應該把敬業精神的培養與專業技能的培養相融合,學生、教師包括學校要認識到這樣的融合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創業,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也有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因此,擔負著醫學專業教育重任的高職醫學院校必須重視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短,學習內容多,學習任務重,很多高職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并沒有專門開設《職業道德》這門課程,敬業精神的教育就零散的分散在各門學科,既沒有系統性也沒有連續性。那么如何在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中進行敬業精神的培養,這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研究問題。在高職高專的思政必修課中有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有敬業精神的教育內容,但對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而言針對性不強。因此,要加強高職醫學生敬業精神的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課堂教學。以高職高專思政必修課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依托進行課堂教學。但課中涉及到職業道德中的敬業精神教育的內容比較單一和零散。因此,首先解決教學資源的問題。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前,任課教師通過到醫院進行臨床調研,收集第一手的案例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匯編。除此之外到用人單位進行走訪,收集用人單位對護理專業畢業生敬業精神方面的評價,以及用人單位對護士敬業精神方面的具體要求。綜合這些調研資料,再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敬業教育的教學內容,編寫出《敬業精神培養讀本》作為課程教材的補充內容。在課堂教學充分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改變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課只是老師進行理論講授的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敬業精神內容中的要點,并思考在實際工作崗位中該如何踐行。

      (二)課外延伸。一般高職醫學院校的公共課都只有一個學期的教學周期,在沒有課堂教學為依托的情況下,敬業精神培養必將向課外延伸。學校應該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各種以愛崗敬業為主題課外活動,如辯論比賽、專題演講比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為主題的征文比賽等。還可以定期邀請優秀的護理專業人員到校對學生進行敬業精神培養為主題的講座。并且可以由公共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這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將敬業教育滲透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在校期間多安排護理專業的學生到醫院見習,在見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來強化護士敬業精神的重要性,為今后的實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護理領導力;護理教育;領導力培養

      護理領導力是指在護理工作中能通過采取措施或行為,針對護理的服務對象及其家人,以及在工作中的下級、同事及其他醫務人員產生一定的影響力,達到協同促進服務對象改善及恢復健康的目的。護理領導力一方面是護理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另一方面也是所有護生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即使是普通護士,在工作中也存在著領導者的地位和角色,如能提升其護理領導力,就能更好的通過專業技能和控制能力來為其護理對象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1]。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對護理領導力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但目前仍無統一定義。美國臨床護理領導者(CNL)專業角色的設立,是護理領導力理論研究的實際運用,對臨床護理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護理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如何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領導力,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迫切需求。同時,針對護理教育工作及護理管理者而言,CNL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對我國現有的護理管理工作有著較為深刻的啟示[2]。

      一、美國CNL實踐情況

      (一)CNL設立背景。早在1910年北美護理專家就提出要培養在某專科、專病上具備較高水平的護理人才。2O世紀后期,歐美國家的護理教育工作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取得了較為長足的進展,并逐步向專業化發展階段邁進。尤其是在美國,其護理教育及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在全世界醫療護理領域有目共睹,然而,面對公眾健康需求不斷提高、醫療費用持續上升、護理專業人員的進行性相對短缺等諸多突出矛盾,改革原有公共衛生保健體制的需求日益強烈,為此,CNL專業應運而生。

      (二)CNL角色定位。早在2000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就盡快改變臨床護理環境與護理教育模式[1],提出了一個新的專業角色――臨床護理領導者或稱臨床護士長(clinical nurse leader,CNL),目的是將有能力、有經驗的護士留在患者床邊,全面提升護理的實際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3]。臨床護士長不再是單純護理工作的管理者,而演變為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工作的同時,針對個體或群體提出最佳護理設計方案,并進行有效的客觀評價,同時,還肩負統籌、協調護理小組的高效運轉工作。由此帶來了護理院校護理管理授課內容和教授方式的全新改變。

      (三)CNL培養模式。美國CNL教育內容豐富,培養方式多樣,具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機制,除了掌握專科知識以外,還需要有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的基礎,在培養方式方法上多種多樣,同時,對臨床護理管理思維、實踐能力和領導藝術培養的重視程度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04年,AACN提出,將護理領導力作為注冊護士專業實踐及績效標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此之后,美國各大護理院校開始逐步設置護理領導力的培訓課程,并逐步深入開展了護理領導力的相關研究工作。2008年,美國Cummings教授等人系統研究并全面闡述了促成護理領導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個人的行為和實踐、個性特點、醫院環境、實踐環境等,并提出教育活動是提高護理領導力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同時,護理領導力培養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四個主要方面:護理領導力發展的結果、特殊領導角色的準備、特殊技能的發展以及特殊的課程或項目。與此同時,有關護理領導力及其類型的相關理論研究及其描述方法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和領導權變理論,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及方向闡述了護理領導者應具備如何特質和相關的領導能力[2]。

      二、我國護理領導能力的培育現狀

      (一)理論與現實脫節。我國受舊的護理觀念的影響,對于護理領導力理論的相關研究尚屬起步階段,相關的研究成果較少。少數專家學者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理論,相對較有影響力的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中國科學院科技領導力研究課題組提出的感召力、前瞻力、影響力、決斷力和控制力的“五力模型”;二是領導力專家楊思卓教授提出的“360度領導力模型”,包括學習力、決策力、組織力、教導力、執行力和感召力等6個能力;三是李超平教授等提出在中國文化背景下變革型領導4個維度的學習提高,包括德行垂范、愿景激勵、領導魅力和個性化關懷[1]。由于理論上的眾說紛蕓、莫衷一是,再加上各大醫院護理管理者的工作性質不甚相同,臨床任務十分繁重,導致護理領導力理論的研究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運用不夠到位。

      (二)缺乏正規的培訓。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醫療護理事業的發展進步,各大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同時具備管理知識和才能的護理專業人員需求呈井噴式的快速上升,這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從工作性質還是工作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轉變。然而,目前這些醫療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的管理者或是即將成為管理者的護理人員,由于相關科學完備的培養機制并未建立,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正式就職之前并沒有經過嚴格正規的領導力課程的相關教育培訓,即使有部分醫療機構進行了相關的培訓工作,也往往局限于單位內部簡單的短期培訓,或是聘請一些年資較長的護理管理者以講課的形式進行一些經驗介紹,形式及內容上空洞,理論及實踐的操作性差,不僅耽誤時間,也沒有達到提高相關護理人員領導力的目的,最終導致一線護理領導者的相關管理能力和管理藝術水平始終不能得到有效提高[4]。不僅如此,現任管理層的護理領導者往往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經驗,要在短期時間內改變原有管理模式較為困難,而被管理者缺少相應的學習與管理機會,一直處于被管理狀態,做得更多的是服從而不是去創新。

      (三)領導力教育滯后。我國護理院校本科護理學教學模式以課堂授課為主要學習方式,授課教師普遍是護理學專業畢業,然后直接擔任教員,有些教員也經歷過短期的臨床實習及相關培訓,然而,這些護理教員實際的臨床管理經驗和能力水平與其擔負的職責使命嚴重不符。在這種“世襲制”傳統護理教學模式下,授課內容陳舊乏新,教學方法和模式固定呆板,嚴重滯后于當前時展的客觀要求,所教授的護理本科生畢業后進入臨床一線護理工作后,所掌握的護理管理理論水平與實際實踐工作能力嚴重脫鉤現象十分普遍。同時,我國各大院校護理專業所用教材一般是采用《護理管理學》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其實質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介紹管理學體系和相關的護理管理流程,其中概念性內容過多,而且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很好的理解掌握,臨床實習階段普遍反映課堂上所學的管理知識基本得不到應用。

      三、對我國護理管理教育的啟示

      目前,我國護理事業正處速發展的大好時期,社會對臨床護理管理水平需求日益增長,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進行護理管理教育的體制及內容的改革。美國在培養CNL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對我們的相關教育改革工作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我們應當緊密聯系我國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在美國等歐洲國家相關CNL理論與實踐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構建符合我國醫療衛生基本國情的護理管理人才培養教育機制。

      (一)積極建立新型教學模式。各大醫學護理院校的護理授課方式應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比如日常授課中可以將臨床護理管理實際案例引入課堂,采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模擬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角色,設定目標任務,引導學生將所學習掌握的管理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授課教師可在一旁進行觀察指導,深入了解掌握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結構和層次,課后進行總結評價,客觀真實的對學生在處理實際案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采用這種情景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改變傳統課堂的沉悶氣氛,同時,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角度來說,這種教學模式能使學生較好的消化吸收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發揮潛移默化作用。同時,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現代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將PBL與情景式教學的臨床案例相結合,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與掌握。總之,提升學生護理領導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斷積極實踐,將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提升護理領導力教學水平的重要措施。

      (二)注重培養護理管理能力。領導力是護理專業實踐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質,對各個學歷層次的護理專業學生都應該積極進行這方面能力素質的教育培養。學歷層次低的護理專業學生應當接受基準的領導力培訓課程,而高學歷護理專業學生則應當接受全面而系統的領導力教育培訓,從而才能體現我國護理專業人員管理能力及領導力水平培養的層次性、遞進性,促進相關人員領導力水平的長足發展。因此,建議我國在護理學教育中增加領導力管理模塊的實踐,安排有經驗的臨床護理領導者授課,定期組織實際案例討論,增加護士長崗位體驗與護理部實習經歷,讓學生將課堂上知識更好的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同時進行分層次教育,可在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班長或宿舍長中進行培養試點,從而帶動其他學生提升自我素質,爭當護理領導者。

      (三)強化師資力量的帶教能力。臨床護理領導力是一種實踐性要求較高的能力素質,單純掌握相關理論并不能反映實際護理工作中的領導力水平。一是各級醫學護理院校應當有計劃、分批次地安排理論授課教師到各大醫院進行護理實踐鍛煉和崗位輪訓,從源頭上加強師資的護理領導力;二是要定期組織臨床護理帶教老師與臨床護理管理人員進行經驗交流與座談,使得臨床帶教教員能第一時間了解臨床護理領導力方面的新知識、新成果;三是臨床護理帶教老師要跟蹤了解學生真實想法,不斷豐富授課內容和形式,著力消除課程呆板、信息滯后的弊端和不足。最后,在臨床帶教過程中,積極聘請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領導者作為客座教師,實行一對一地掛鉤幫帶,傳授、分享實際臨床經驗,完善后續教學工作,讓前輩的經驗能有快速有效的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有效的全面提升我國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領導力水平。

      參考文獻:

      [1] 侯睿,楊培常,翟軍亞.美國設立CN L對我國護理管理教學的啟示.全科護理.2012年6月第1O卷第6期下旬版(總第255期).

      [2] 張勤娥,李秋潔,洪素.護理領導力培養的研究現狀,中國護理管理.2013年12月15日第13卷第12期.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范文第4篇

      云南省大理衛生學校,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討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考如何對接。方法 自2011起,對所教授的護理專業班級采用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考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結果 2012年護考通過率為64.0%, 2013年護考通過率為69.0%,2014年護考通過率為77.0%。結論 通過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考對接方法的應用,護考通過率逐年提高,值得推廣。

      [

      關鍵詞 ]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護考對接

      [中圖分類號]R4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3)05(c)-0046-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Docking Test

      LI Baoli

      Dali Health School,Yun 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vocational teaching pediatric nursing and nursing test how docking. Methods From 2011 onwards, the professor of nursing classes using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exam closely integrated. Nursing exam result 2012 pass rate of 64.0%, in 2013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69.0%, in 2014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77.0%. Conclusion applications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test docking methods, nursing exam pass rate has increased annually,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oca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docking test

      [作者簡介]李寶麗(1972.10-),女,本科,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人,講師,研究方向:《兒科學》、《兒科護理學》專任教師;有執業醫師證,內科主治醫師。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簡稱護考)是我國護理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準入考試。根據我國2008頒布實施的《護士條例》規定:護理專業畢業生在完成8個月的臨床實習后即可以參加當年的全國護考。至2011年,我國對護考進行改革,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大了對考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著重考查學生對病情的分析判斷及處理能力[1]。對于僅僅在臨床實習不到一年的中職護理學生來說,考試難度大,護考通過率較低,而護考是否通過不但與學生的就業,而且與學校的聲譽息息相關。因此,如何提高中職學生護考通過率,就成了學生和廣大中職教師關注的焦點,一般來講,除了學生個人努力外,護理教學方法的正確與否也與護考通過率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考如何對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護考通過率,為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校2009—2011年分別招收護理專業學生,每級三個班,分別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學生,均為初中畢業生,在本校已就讀一年半,具備一定的醫學理論基礎。

      1.2 方法

      《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臨床主干學科之一,該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下學期講授,是護考必考課程,兒科護理學試題一般占護考總試題的13%~16%。隨著筆者對教學、護考認識和實踐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考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2.1 提高護考認識,加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學生進行護考相關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護考的具體情況,使學生清楚意識到畢業后只有持有護士執業資格證才能順利就業和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督促學生在校期間積極、主動、自覺學習理論知識,臨床實習期間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前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做準備。

      1.2.2 緊貼護考大綱,對教材內容去繁就簡,采用模塊化教學 首先,應該深入了解和吃透護考大綱,將教材內容進行梳理提煉,去繁就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考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模塊化教學,一般來講,中職學校所使用的兒科護理學教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影響因素;第二部分為兒童保健;第三部分為兒科各系統疾病的護理。對這三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應明確進行劃分,根據護考大綱要求的內容,教學中應該重點講解,對于大綱沒有要求的內容,而臨床中又有應用的內容,也應該重點了解,這樣既有效應對了護考,也有利于臨床知識面的拓展。另外,還應注重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的應用,通過提出問題、查找資料、討論問題,以獲得問題的解決,這種從傳統講授為主轉變為講授研討相結合教學方法的應用,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而且將基礎學科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2]。

      1.2.3 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和記憶知識點的能力 兒科護理學中各系統疾病的護理是考試的重點,主要包括臨床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后及護理要點,這部分部分內容系統性較強,與臨床實際工作聯系緊密,不但需要專業的醫學知識,還要具備臨床工作經驗,也就是說要具備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很多學生不足的地方。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提倡理解后再記憶。如對發熱患兒要注意保持體溫穩定,當體溫超過 38.5℃時可采用物理、化學藥物的方法進行降溫,而對麻疹患兒,高熱時需兼顧透疹,不宜用藥物或物理方法強行降溫,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對水痘患兒可用物理降溫,但不能用阿司匹林。這些知識點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點,然后再進行記憶。另外,在教學中注重口訣記憶法[3],如嬰兒發育的過程,粗運動發育可編成口訣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精細運動發育可編成口訣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換七捏九食拇。

      1.2.4 重視病案教學 教學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種疾病的真實案例,在每節課結束后,老師提供典型病例進行分析,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如:患兒男,5月,發熱5 d,伴咳嗽氣喘3 d,加重1 d。查體:體溫39.4℃,脈搏146次/min,呼吸34次/min,精神較差,面色蒼白、口周發紺,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中細濕羅音,血WBC18×109/L,N0.75,X線:雙肺紋理增粗,有斑片狀陰影。醫生初步診斷:支氣管肺炎。教師應依次提出問題,支氣管肺炎的診斷依據是什么,治療原則及藥物的選擇,護理措施有哪些?理論依據是什么,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1.2.5 注重習題練習,鞏固知識點 通過積累和精煉,我校兒科教研小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題的《兒科護理學護考題庫》,并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每天教學結束后都布置一定的習題進行課后練習,鞏固當天學習的知識點,每部分內容學完后,讓學生完成歷年護考真題相關部分的練習,以查驗知識的掌握情況。護考前,應進行模擬試題訓練,尋找差距,對薄弱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

      1.2.6 考前集中輔導 近年來,我校針對護考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學習自覺性、積極性較差、且忙于臨床實踐,不能有效保證學習時間的情況,采用自主報名、考前集中輔導的形式,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在4個周的集中輔導中,圍繞《護士資格考試大綱》,制定考前輔導計劃,在教師精講、串講課程內容的同時,學生通過做《護考題庫》的試題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記憶。最后一周安排為模擬考試,達到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查缺補漏的作用。

      2 結果

      2011年采用教學與護考對接的方法后, 2012年護考通過率為64.0%, 2013年護考通過率為69.0%,2014年護考通過率為77.0%。護考通過率持續提高。見表1。

      3 討論

      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從出生到 14 周歲的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疾病防治和護理的科學[4]。它與成人臨床各科護理學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與成人護理又存在著很大差別,并且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造成了兒科護理學的具體數據多,概念多和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繁雜等特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兒科護理學的教學難度和學習難度[5]。護考是中專護理學生順利就業和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必備條件。護考制度不斷在改革,護考考題越來越接近臨床和注重實踐能力,考題難度加大。因此,對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師來講,如何創新教學的模式,適應新的護考制度以及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就變成了目前兒科護理學教學中非常突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對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考對接的探索研究發現,只有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護考的認識,緊貼護考大綱,對教材內容去繁就簡,采用模塊化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和記憶知識點的能力,重視病案教學,以及注重習題練習,鞏固知識點,考前集中輔導等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與護考的有效對接,使學生的護考通過率明顯提高,較常規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值得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推廣。

      [

      參考文獻]

      [1]羅麗芳,楊麗萍,聶小莉. 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的探索[J].當代護士,2014,3(1):139-140.

      [2]謝玲莉,秦云.PBL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35-336.

      [3]邊瓊萍.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成長-淺談《兒科護理學》教學體會[J]. 醫學信息,2012,25(4):14.

      [4]賈文穎. 護考與中職兒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有效對接[J].教育界,2014,24(8):94.

      護理專業畢業個人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護士 離職意愿 工作滿意度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臨床護理工作,作為醫療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擔當主角的護士,對保證醫院工作正常運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據統計,目前我國護士總量趨勢不容樂觀。據有關研究表明,護士離職率與護士工作滿意度呈負相關,即護士工作滿意度越高,離職率越低。本文從我院自2008年以來護士離職情況,分析我院護理人員離職原因,就如何降低護士離職率提出建議。

      一、目前我院護理人員隊伍情況

      目前我院共有護理專業畢業人員380人,其中編內護士157人,占41.3%,編外護士223人,占58.7%。目前在管理崗位7人,臨床護理崗位335人,醫技功能科室崗位25人,工勤崗位2人,病案、圖書、隨訪等二級科室11人。實際從事與護理工作相關的有364人,脫離本專業從事其他工作16人。我院目前開放病床600張,除去管理、醫技科室、門診、手術室和ICU病房護士,實際從事病房護理工作的護士有284人。根據三級甲等醫院病房護士總數與實際床位比不低于0.5:1的護理人員配備要求,目前臨床護理人員配備還有一些差距。

      二、我院自2008以來護理人員離職情況

      三、離職護士的特點

      我們對本院自2008年以來離職護士基本情況作了簡單的統計,包括用工形式、學歷、職稱和年齡情況三個方面。總結近年來我院離職護士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離職護士中,編外護士占絕大部分,可能與用工形式導致收入差距明顯所致。

      第二,大專學歷護士居多,與本院護士學歷結構有關。目前我院護理人員專科以上學歷占89%,一些中專起點的護士也通過自學考試、成人教育形式繼續攻讀高一級學歷。隨著護士學歷水平的不斷提高,護士對收入、職稱晉升、自我發展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第三,初級職稱護士占離職護士的95%,可以看出年輕護士敢于面對新的環境,愿意對現狀作出改變。年資較高或職稱中級以上護士一般感覺已適應目前環境或在本院內已成為護理骨干,對現狀較為滿意。

      第四,離職護士年輕化。30歲以下離職護士占79%,從年齡上分析,離職時30歲以下的護士絕大部分為“80后”、“90后”護士,獨生子女居多,家庭環境良好,承受壓力閾值較低。2012年離職護士達到20人,是歷年來最高的一年,與當時醫院正值“創三甲”階段,工作任務繁重有關。迎評階段職工任務繁重,加班加點成為“家常便飯”,一些年輕的護士覺得壓力空前的大,有的甚至是剛入職兩個星期就提出辭職。

      四、護理人員流失的原因分析

      1.薪酬原因。薪酬原因是導致護士離職的主要原因。從以上統計可知,近年離職人員中49%為護士,而當中有85%為編外護士。目前我院編外醫技人員共281人,護士占79%,編外護士成為護理隊伍的主力軍。為穩定護理隊伍,近年來醫院在編外職工薪酬方面努力完善,盡量將收入差距降到最低。但客觀上,醫院作為財政核補的單位,不能做到按需定編。為了解決臨床護理人員緊缺的狀況,我院采取人事方式聘用護理人員,即人才市場與編外護理人員簽訂合同建立人事關系,再由人才市場派遣到我單位使用。這一部分的合同制工作人員,參照編內職工享受工資福利待遇,以及購買“五金”保險。但是,因為體制的限制,在某些行政撥款項目上依然有所區別。部分編外護士覺得付出勞動多,但收獲不平衡,心理上的落差會讓他們產生消極情緒。

      2.家庭角色沖突,照顧家庭問題。離職的護士,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89.3%,這一部分人正值婚育年齡,但護士繁忙的“三班倒”工作使家庭與工作矛盾尖銳化,面臨家庭問題,多數護士愿意重新選擇更適合的工作。

      3.護理工作壓力大,生活質量較差。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護理模式的變化,人員配置的不足,護士的工作越來越繁忙,工作責任和風險越來越大,其承受的工作壓力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護士倒班頻繁,讓他們的生物鐘紊亂,常常處于超負荷狀態。但其所從事的工作要求他們不斷地去學習新的專業技能,培訓、考試接踵而來,月月考、季季考,心理精神壓力大,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很多護士隨著年齡的增長,得職業病、慢性病的現象更加明顯,而他們往往又是有經驗、有能力的資深護士。近年來,我院由于身體狀況不佳要求換崗護士增多,導致護士隊伍不穩定或結構欠合理。

      五、護士離職率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

      工作滿意度通常是指某個人在組織內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對工作本身及其有關方面(包括工作環境、工作狀態、工作方式、工作壓力、挑戰性、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狀態。比較流行和廣泛使用的是美國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公司Monster提出的六條價值標準:成功、獨立、認同、支持、工作條件、人際關系。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包括生活質量、工作環境、收入與福利、職業認同、職業規劃等方面。工作滿意度與離職率之間呈負相關,工作滿意度越高,離職意愿就越小。從以上原因分析可看出:沒有正確的職業規劃、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差、沒有得到重視及社會地位較低等都可導致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下降。如何提高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從而更好地穩定護理隊伍,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六、建議

      1.尊重護士,關心護士的需求。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基本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在平時的工作中,作為管理者,應關心護士不同層次的需求。注意培養護士愛崗敬業精神,加強護士責任心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關心護士生活,及時了解護士思想動態,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和化解家庭矛盾,使護士減少后顧之憂。合理安排護理排班,避免倒班過頻現象,優化護理工作流程。重視護士的節日,使他們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如舉辦5.12護士節慶祝活動、開展“優秀護士”、“文明示范崗”、“護理操作能手”評比活動和護士文藝匯演等。在評優活動中,豐富護士文化生活,營造和諧、團結、協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圍,消除護士職業疲憊感,提高護士的積極性。

      2.改善護士工作環境,關心護士生活。要讓護士能夠獲得與其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與醫療服務。重視病房環境管理,加強院感知識培訓,加強病房消毒工作和定期進行院感監測,教育護士嚴格執行護理操作,做好標準預防,掌握防范策略,確保患者安全和自身安全防護。

      3.規劃護士職業生涯。要使護士也能像醫生一樣受到社會的尊重,能夠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在個人發展上有更好的平臺。加強醫護溝通協作,改變護士單純執行醫囑的工作狀態,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科室管理中來。醫院在崗位設置,職稱聘任等工作中,充分考慮護士的實際情況,如起點偏低、科研能力較弱等情況,給予相應的傾斜政策。如崗位聘用時,根據護理人員總量確定各級護理崗位比例,制定護理專業的考核評優制度和競崗辦法。制定常規培訓、專科培訓及重點培訓計劃。注重年輕護士的培訓,充分發揮老護士的“傳、幫、帶”作用,建立起合理的護理梯隊。鼓勵護士參加學歷教育,我院護理人員攻讀本科以上學歷,學費全部給予報銷,充分體現我院對護理人員教育的重視程度。近三年來,取得本科學歷95人,在讀本科85人。

      4.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基于護理工作量、質量、患者滿意度并結合護理難度、技術要求等要素的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與護士的評優、晉升、薪酬分配相結合,實現優勞優得,多勞多得,調動護士積極性。對護理工作做好量化考核,對護士的超額付出,在考核中給予加分獎勵,處理榮譽和利益問題要公平公正,提高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繼續探索編外護士管理之路。1986年,Siegrist提出付出-獲得不平衡(ERI)理論認為,工作的意義就在于人們付出自己的勞動,并因此得到相應的報酬獎勵、尊重和認可,從而獲得工作安全感,且有較好的職業發展前景等。編外護理人員作為護理隊伍的主力軍,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有研究表明,編外護士未能實現與編內護士的同工同酬,是他們離職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院招聘的護士學歷要求在大專以上,護士素質較之前有了較大的提高。編外護理人員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危機感比編內職工強烈,所以更愿意去學習、不斷提高個人技能,他們當中不乏學歷高、技能強并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員,醫院對他們可使用“模擬轉編”的管理辦法。對于特別優秀的編外護理人員,在績效工資、職稱聘任和職務任免方面可以參照在編職工做法,大膽讓編外護理人員擔任骨干甚至是護士長等管理職務。公開招聘為護士的合理流動提供了更加公平、公開透明的平臺。編外護理人員與應屆畢業生和社會人員,以同等的機會和條件參加醫院的公開招聘,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留住護理人才,也讓他們找到了成就職業的歸宿。近三年,我院先后有 20名優秀的護理人員通過自身努力成功入編,大大鼓舞了編外護士的士氣,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大家都覺得,只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是有希望爭取到正式編制的機會。因此,要正確對待合同制護士,提高福利待遇,真正考慮他們的職業發展規劃,給予他們一定的職業發展空間,實現正式護士與合同護士的“零差距”,從而降低護士離職意愿及行為,穩定護士隊伍。

      規范、成熟的護理工作是提高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保證,而建立一支穩定的、能力強、積極性高的護理隊伍,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有力保障。尊重護士,提高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對降低護士離職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逐步建立起一套規范化、人性化、合理化的護士管理制度是我們要不斷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羅曉等.涪陵區護士離職意愿及影響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2(22):2336-2337

      [2]麻立娟等.護士工作壓力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3(1):75-76

      [3]齊志華等.襄陽地區三甲醫院神經內科護士流失原因分析及對策[J].現代護理,2012(1):109-111

      [4]三級腫瘤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

      [5]劉晶等.合同制護士付出-獲得不平衡與離職意愿的相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7-8

      [6]劉方紅等.基于“模擬轉編”的醫務人員同工同酬改革實踐[J].中國醫院管理,2013(2):55-56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亚洲成人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