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環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醫院;庭院環境;景觀設計;中藥景觀
醫是中國傳統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哲學在應用科學領域的杰出代表,經歷兩千多年的實踐和傳承,她形成獨具魅力的中醫文化和價值體系,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以遼中醫附屬醫院住院部環境設計為基礎,探討中醫院庭院環境設計中的人文關懷及價值體現。
一、某中醫院住院部環境設計特點
一) 關于設計原則的考慮:
1.功能性原則:充分考慮遼寧中醫院庭院的功能要求,合理布置各種功能空間,組織車流、人流和休閑空間。
2.生態性原則:植物配置充分考慮生態效益和后期維護管理問題,采用鄉土植被進行配置。
3.人性化原則:考慮到醫院職能,環境設計盡力滿足患者和醫院工作人員對環境的要求.以人為設計的根本,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
4.文化性原則:設計前我們查找了與中醫院相關的資料和中醫文化類圖書,設計試圖體現中醫院獨有的古老文化氣息,讓處于其中的人們感受中醫文化的神奇魅力。
二)設計結構組織分析考慮:(如下圖)
1、構圖取義:
以傳統中醫的哲學辯證理論基礎“陰陽五行”為出發點,利用一個“S”和五個圓形的構圖表意這個傳統文化的符號。“S”型最后弱化為綠化和水系,五個圓構成了庭院的五個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題廣場。
2.交通流線:
在分析空間功能基礎上,將原停車場地改造作為室外停車場地,結合綠化構建生態停車場,車流以單向行駛為主,方便管理。車輛從主入口進入停車場,之后可從次入口離開。
3.景觀視線:
主入口置黃石,上書“遼寧中醫大學附屬醫院”,構成入口主景,也與中國傳統文化置石風格“石敢當/泰山石”相呼應,體現一種人文關懷和美好愿望。前樓大門正對的綠地內設置景墻,其上書遼寧中醫大學附屬醫院的英文名稱與前樓大門相呼應,借意傳統庭院“照壁”的形式。
在兩條路的交叉處,我們作了對景綠地,綠地內采用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小品,展現中醫文化.借皮影戲的場景,剪紙藝術的構圖,利用中醫題材故又點出庭院文化主題.
功能分區及內部主要空間設計:
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庭院布局功能特點,我們將庭院劃分為兩大功能區,即:入口集散區和中心庭院休閑區兩大分區。其中,入口集散區分為主入口區和生態停車場區兩個功能區。
中心庭院區為四面建筑圍合的庭院空間,分為三個功能區:沿弧形園路伸展的中草藥文化景觀廊,以“L”形路為中心伸展的主題休息廣場區和地下停車場地上部的綠地空間組成的中醫理療文化景觀區。
4.1 主入口區:本區劃分為兩個功能區:入口廣場區和生態停車場區。
4.1.1 入口廣場區:位于場地的西北角,現為醫院的主入口。設計布置一塊黃石,置于主入口廣場上,在其上刻寫“某中醫院”;其東側綠地與醫院前樓大門相對的設置了一塊綠地,綠地內設計了一景墻,與大門呼應,借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照壁的處理手法體現一種人文的關懷和一種美好的祝愿,其上可書寫醫院的英文名稱。
4.1.2 生態停車場:現狀為停車空間;由于環境空間變化需要調整,場地有不少成年的大銀杏,景觀效果良好,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大樹的因素,通過場地綠島的方式保留大樹。停車場以中間的主道路劃分為最東西兩塊,道路和停車場通過通過綠化帶進行分割,這樣保證了分流交通,也可適當減少停車場地的突兀。為停車場地提供林蔭。
4.1.3 住院部入口廣場:保證醫務車輛的正常通行,其前設置較大的場地,并在北陵大街與住院部大樓之間布置了一個花壇,結合植物配置行程一個大門對景。
4.2、中心庭院區:為前樓和住院部之間的中心場地,“L”型的路網通過庭院。在兩條道路的交叉點設置庭院的主題雕塑,構成中心庭院的視覺中心點,突出中醫院的文化底蘊。
中心庭院劃分為三個景觀分區:沿弧形休閑路延伸的中草藥景觀休閑帶、沿“L”路網延伸的中醫歷史文化主題庭院區以及住院部樓北側的中醫理療休閑區。
4.2.1 中草藥景觀休閑帶:沿園路布置小的景觀展示牌,其上可刻寫有個中草藥的圖案和典故。沿弧形園路的兩個圓形廣場上設計了花架和景觀亭,可供人們休息。在廣場的綠島和沿路綠地內結合植物配置種植具有景觀效果的中草藥類植物,并在植物前設立小的景觀牌,講解植物的醫療特性。
4.2.2 中醫歷史文化主題庭院區:為挺遠的中心廣場區域,“L”型路網的交叉點上設計了兩座景墻,借用皮影戲和剪紙藝術將中醫文化的內容整理到景墻之內。構成庭院的主要景觀聚焦點。其北側為大面積的廣場,結合庭蔭樹的配置,已構成一個宜人的綠色廣場。廣場上布置景觀燈具和小的景觀小品,庭院燈的設計可結合中醫文化的東西,將經典名句刻寫在燈具上,為庭院的增加文化氣息,廣場中心的圓形鋪裝中心設計了一塊被切割的景石,取義中西醫文化的交接中尋求新的突破的含義。一條曲折的溪流穿過本區,溪流上布置汀步與中草藥景觀帶相連接。中醫以陰陽五行辯證的理論為哲學理論的基礎,為體現文化內涵,庭院內的“L”主路鋪裝采用周易八卦的陰陽符號進行園路的鋪裝設計,展示一種古樸的文化傳寄。
4.2.3 中醫理療休閑區:本區靠近住院部,其下為地下停車空間。場地只能設計小的植被和鋪裝,依靠接近住院部的特點,規劃了較多的鋪裝場地,為換著提供方便的散步理療空間。鋪裝多采用卵石嵌面的形式,穿著軟軟的鞋子踩在石子上,對腳底的按摩一定能緩解患者的病情,水系穿過本區,淺淺的水面,游動的小魚會為患者一些心靈的安慰。溪流的設計以淺水為主,河床卵石嵌面、平整無凹凸,無水的時期,便是一條曲折的卵石小道。
二、案例總結
因此,在附屬醫院景觀設計中,充分挖掘中醫、中藥、傳統文化的內涵,同事使用現代景觀手法與理念,為醫院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的室外空間環境。
本案景觀設計定義為現代中式景觀設計。
設計理念:1.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2.追求空間多元與場地人性的結合。
3.在意環境舒適與精神回歸的結合。
【關鍵詞】病房;門診;候診
一、前言
長期以來,醫院建筑設計主要考慮的是滿足其起碼的搶救、門診、住院治療等最基本的功能,一談起醫院就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而從國外醫院環境來看,其醫院建筑室內設計,充斥著高格調的品味和充滿人性的生活情趣,在這樣的環境中,病人身心愉悅,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身體健康的恢復。所謂醫院室內環境設計是根據醫院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美觀、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空間環境的一門實用藝術。
二、醫院建筑室內環境具體設計
1、門診大廳空間設計
門診大廳是患者進入醫院接觸的第一個室內場所,也是人流最多、聲音最嘈雜的場所,患者對醫院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從門診大廳開始的。門診大廳的設計不僅要滿足建筑的本身功能,就是為患者提供各種就醫信息,使患者通過問詢、觀看等方式在在短時間內分流到各個科室以及病房等。具體設計思路包括以下幾點:一是避免大廳的功能過多,例如將將掛號、收費、取藥、導醫、咨詢等多項功能都集中于有限的大廳空間,造成人聲過于嘈雜,導致患者心情緊張,病情加劇。可以將這些功能分散到各個專屬區域。也可以將掛號收費等功能分到各個科室。二是不要再門診大廳設置等候區,否則的話聲音將通過空間效應擴散到各個科室,太過于嘈雜。可在增加隔板或采用玻璃,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三是注意采光設計。有的醫院采用自然采光設計,主要是頂棚采光,這種方式陽光充足、柔和,采光尺度大,讓患者覺得溫暖和愜意。也有的采用人工采光方式。人工采光要保證足夠的亮度,達到起碼的照明和指示效果。一些廳廊式的空間也配置了足夠的人工光源,空間氛圍安寧舒適。內部照明應注意防止眩光,注意調節好燈具的位置。三是無障礙設計。很多醫院不注重無障礙設計,造成小孩和輪椅患者無法方便進入,埋下了安全隱患。為此,醫院門診大廳無障礙設計要在收費、掛號、取藥等部門的窗口應為不同的患者設置不同高度的柜臺,為視覺障礙者設置導盲帶。交通通道地面材質要一致、防滑無反光。通道應避免不規整的鋪地材料、留有接縫和其他地表突起物。通道旁設協助病人行走的連續扶手。
2、候診空間設計
從近幾年醫院發展趨勢來看,候診主要采用的是分科候診模式。又可以分為分科一次候診和分科二次候診。從實踐來看,在一流比較少的科室一般采用分科一次候診模式,傳統醫院一次候診多為廊式(如圖所示),走廊兩邊布置科室,這里要注意的是走廊尺度設計要寬,廊為線性空間,通過性強。如果過于狹窄會造成人流擁擠,對于患者而言,干擾性差,管理不方便,影響病人心情。
除此之外,在一次候診中,可以采用采用廳式布局(如圖所示),目前的大型綜合醫院,人員較為集中,候診時間較長,采用空間布局多呈廳式,保證就診環境舒適寬敞,診流線短截,配以電子叫號的模式,呼叫方便,就醫流程更為明確,對診室干擾不大,等候空間私密度較高。這種方式多用于就診人流較少的科室,也可用于大中型門診的分科候診。現在隨著醫院人性化服務意識的加強,候診空間的布局方式正在改進,分科二次候診的模式被很多醫院采用,這種模式下人流分流有序,環境安靜,空間獨立,患者隱私性保護較好。形式有廊式、庭院式等不同形態,此種布局方式是先通過電子叫號在一次候診的大廳內等侯,然后再進入各科診室走廊外的二次候診區。由于空間上進行了一定的限隔,使得流程顯得更為合理,且更有秩序。一般廳空間的尺度較大,在一些大型門診樓中采用單人間診室時較多采用這種方式。
3、病房空間設計
(1)空間設計。患者因病入院,行動不便,希望有維護個人的私密空間。在多床間病房內一般的做法即用圍簾進行個人領域空間的限定。如果在多床間的設計中,變化平面布局形式,為病人提供明確的個人領域空間,就能更好地滿足病人對私密性的需求。病房入口處可設置護士工作臺便于護理或治療,起居空間側面設置靈活的儲藏空間,十分方便。病房的空間與設施應有助于病人的活動自理,如有足夠的空間便于輪椅病人活動,采用推拉門以方便輪椅病人的使用。(2)色彩設計。為住院病人創造安靜的康復環境,除空間布局外,還需要合理的色彩設計。調查顯示,暖色調的環境會使病人心情放松、緩解壓力,感覺舒適。因此,病房宜采用明度較高、色彩純度較低的柔和色調為主,給病人以輕巧、愉快、潔凈的感覺。
三、結語
總之,醫院建筑室內環境應該把設計的重點放在以病人為本上,重視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力求為他們者提供更多的安慰、舒適和尊重,使入住的病人安全、方便、舒適,又便于醫院的管理、維修和服務,這是目前醫院建筑市內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蘆原義信. 外部空間設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關鍵詞:定制裝置,現代醫院,室內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針對特定問題量身定制,進行相關的科研發明來解決。
裝置運用實例
裝置一:“定日鏡追光裝置”
當今世界上大致有三種太陽光的采集、傳輸方案,分別是光導管、光纖光導、定日鏡三類,傳輸距離依次從短到長,其中光導管、光纖光導對光的傳輸長度也就十米至十五米左右而對于幾十米、上百米的傳輸距離,只有定日鏡能夠滿足。另外,由于定日鏡的尺寸遠大于前兩者,相對而言采光量也遠大于前兩者,通常被用于大型樓宇的采光。
本案例中的定日鏡追光裝置于2011立項,針對該醫院大體量大尺度的主體樓中廳的采光,研發了”天井自然光傳輸系統”,通過利用定日鏡追光裝置實現了中廳地下一層的自然采光。其目標是將室外自然光反射至室內并均勻散布到高度為66m的地下一層地板上,地下一層為大影像科、病患除做DSA、CT、MAI外,取片也集中在此層,人員比較集中,建筑設計階段就希望有更好的自然光環境接納相關人員。
裝置完成后既安裝在此800床三甲醫院的主樓上, 綜合樓長72m、寬72m、高80m。主樓中庭通過利用定日鏡,實現了一層及地下層的中廳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七個小時中極好的日光光照。樓體由于縱深大,建筑設計已在中廳部分做了玻璃幕墻采光頂,已便中廳部分能獲得部分日光,主樓封頂后,在中午時間段,從16層~9層中廳部分空間能利用到日光,8層~4層中廳部分日光光照越來越弱,3層以下幾乎沒有自然光,地下一層中廳漆黑一片,這還是在天氣晴朗的時間段中,那么為什么要獲取陽光?燈光也能解決照明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陽光對醫院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功能性建筑,病患多,院內各種病菌比較集中,病菌對健康的醫護人員、病人家屬及訪客都是嚴重的威脅,同時大體量醫院建筑的醫院感染問題尤其突出,我們對2004年的SARS病毒的近距離傳播速度、強度記憶猶新,眾所周知自然光除有效殺菌的作用外,對病人還具有調整和改善神經、內分泌、消化、循環、呼吸、血液、免疫系統以及促進維生素D生成的功能,同時也調節人體的生物鐘節奏,可以減少多種疾病的發生,包括佝僂病、黃疸、骨質疏松、季節性陣法癥,并且對人體的心理健康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使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感到舒適愉快,加快病人戰勝疾病恢復身體機能的作用不言而喻。根據比利時列日大學研究報告指出,日光光線能影響腦部特定區域,從而影響人體機能,如生理節奏、心率和體內激素的釋放等,從而促使人的思維更為敏捷,加快大腦的反應速度,日光無處不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真正的健康、綠色能源。充分利用日光光照明既能節約大量人工照明用電,又保護環境,這種傳輸日光的方式,既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基本政策,也是現代綠色照明的一項重要措施,更是醫院綜合環境考核的必備條件之一。從黎明到黃昏,甚至是陰天或雨天,定日鏡追光裝置導入室內的光線仍然十分充足,可以提供至少8小時以上的白天室內照明,減少白天室內耗電,這些前景說明光導照明裝置有著廣闊的運用前景。
圖1是 定日鏡照明對光的傳輸路由在醫院主體樓中的示意圖
定日鏡追光裝置原理介紹。定日鏡追光裝置采光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定日鏡、反射鏡(如圖2)、菲涅爾透鏡組(如圖3)。
圖2是定日鏡與反射鏡的位置關系
原理:定日鏡安裝在建筑物頂部,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太陽跟蹤技術,控制一面大尺寸的鏡子(4.5m×5m)將太陽光朝反射鏡反射。在太陽光方位不斷變化時,鏡子的角度會進行隨動調整,保證反射的太陽光穩定地照射在反射鏡上。反射鏡為傾斜45°的鏡子,同樣安裝在中庭的玻璃頂棚鋼梁上,寬度和高度與定日鏡相同。菲涅爾散射透鏡陣列組安裝在8樓中空通道,起到將太陽光擴散,照亮地下一層中庭的作用。
圖3是菲涅爾散射透鏡陣列
定日鏡照明的優點是傳輸距離遠、照明面積大,適用于大型樓宇的內庭照明。由于空氣透明度極高,太陽光經過長距離傳輸后,強度無明顯衰減,定日鏡反射模式,可消除高能宇宙射線和粒子,對于紫外線和紅外線,需要進一步考慮采用合適的玻璃材質,進行取舍以減少陽光所傳導的熱能,同時也可用于室內喜陽植物、花卉的培植。
定日鏡的缺點是安裝受限,由于尺寸和重量較大,需要建筑預留安裝空間,在沒有陽光的時間里如何繼續起到更好的照明作用,是將來亟待進行研究并解決的課題。
實施后效果照明效果:圖4展示了太陽光經定日鏡、反射鏡后穿越大樓中庭的實際效果,圖5是光斑垂直照射在大樓中庭一層地板上的情形(此時8樓的菲涅爾透鏡組尚未鋪裝)。
圖4是一樓大廳仰望主樓16層效果
圖5是陽光垂直照射在一樓大廳地板(此時8樓的菲涅爾透鏡組尚未鋪裝)
裝置二:“取尿樣裝置”
目前,醫院在收集病人尿樣流程中,首先會給病人發樣杯,病人拿著尿樣杯去衛生間接尿,在接尿過程中由于一只手要托著尿樣杯,另一只手需提著褲子,經常會發生尿液尿到手上濺到身上和地上的情況,這種狀態對病人來說及不方便、對醫院來說及不衛生,現在通過在小便斗、蹲坑和座便器(馬桶)中增設取尿樣裝置,同時取尿樣裝置也可以單獨使用,病人只需把尿樣杯放入獲取尿樣托架裝置中,按照日常小便方式即可使病人獲得尿樣,同時也方便了醫院管理并相應地提高工作效率。
取尿樣裝置由二部分組成,基體裝置和插掛裝置。原理:具體實施方式分為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基體裝置和插掛裝置分別作為單獨的部件生產,在小便斗、蹲坑和座便器(馬桶)上組合安裝。第二種方式基體裝置與小便斗、蹲坑和座便器(馬桶)一體化生產,既在模具上就有獲取尿樣基體裝置,作為小便斗、蹲坑和座便器(馬桶)的一個有機部分連體燒制;插掛裝置單獨生產,在應用時與小便斗、蹲坑和座便器(馬桶)一體化生產的基體裝置插接組合而成獲取尿樣托架裝置。
圖6是取尿樣裝置
裝置的運用前景
定制裝置是針對特特殊問題,研發出相對小體積的單位物體。裝置本身可能會有較高的科學技術含量;也可能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物體組合,成本一般都不太高,對于醫院這種綜合性、復雜性都比較高的醫療功能建筑,有著更強的可待開發的實際意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定制裝置的魅力所在,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是一個很有潛力并亟待開發的新行業。
【關 鍵 詞】 醫院建筑 室內光環境與色彩 設計
[Abstract] Hospital is a special kind of architectur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of hospital buildings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many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color and light environment is not very full. Hospital buildings now hav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design concept, design more humane, more and mor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architect of light and color.
[Key words] Hospital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 and Color; Design
引 言
醫院是人類維護身體健康、恢復勞動機能的場所,是人類生存繁衍、與疾病抗爭的重要陣地。醫院的產生和發展受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的深刻影響,并且與醫療技術和其他各方面技術息息相關。
醫院由醫療部分、后勤生活服務部分和行政管理部分三部分組成。其中醫療部分是醫院的主體。醫療部分又可以再分為三部分:門(急)診部、醫技部和住院部。由于各自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這三部分對于光環境和色彩的運用也大不相同。
一、醫院建筑中的光環境設計
像多數建筑一樣,醫院建筑中的大部分房間需要充足的采光。眼科門診要求照度均勻,視力檢查要求光線明亮。醫院護理單元的主要功能空間是病房,作為病人調養休息的功能空間,病房對采光的要求并沒有特殊的要求,窗地比達到1/7就可以。但是,為了更好地給住院病人提供良好的住院條件,實際上,往往在設計病房樓的時候將最好的朝向讓給了病房,而輔助房間,如醫護值班室、配藥室、污洗間問會設于較差的朝向,甚至根本就是黑房間。
醫院的門(急)診部和醫技部往往體形龐大。這兩個部門各自的面積動輒就是數千平米,甚至上萬平米。因此,建筑的進深尺寸很大,這樣大的進深,對很多房間的采光是十分不利的。對這類房間光環境的處理,經常采用兩種方法:
l、整棟建筑設計成分散的,由多個肢端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功能空間;
2、整棟建筑設計成一個大的體塊,在體塊中央開天井(采光庭)采光。
除了可見光外,醫院建筑中由于各種醫療儀器工作的影響,還存在著許多用肉眼無法看到的不可見光。在設計中要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在普通的民用建筑設計中,對于房間的設計往往要求有良好的采光。而在醫院建筑設計中,結合醫院建筑空間的使用要求,不僅僅要合理安排光通道,還要適當地設置光屏障以形成暗室(黑房間),這在醫院設計中是一個應該被認真考慮的問題。
在醫院設計中,鏡檢室、解剖室、藥庫、藥劑制配室等房間要求采光,但不宜受到陽光的直射,應采用間接采光。在功能檢查室、內窺鏡等房間,應該設置有效的遮光屏障,以保證儀器的觀察。X―Rav診斷室要求有更加嚴格、有效的遮光屏障,以隔斷對觀測有影響的雜光和對人體有傷害的輻射。而cT室和MRI(磁共振掃描)室、X―Ray診斷室、鈷60、加速器治療室等房間,由于其放射性強,因而對這些房間的限制也更為嚴格。在設計過程中經常做成暗室,甚至將這些房間布置在地下樓層,既節約空間,又滿足使用要求。此外,在眼科和耳鼻喉科的門診檢查房間,也要設置一些用于檢查的暗室。因為,在這些科室的檢查中有一些檢查是要求避光的。
二、醫院建筑中的色彩的運用
1、醫院建筑中色彩的效果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元素,在建筑中的使用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概括說來,色彩可分為心理效應、生理效應、物理效應等。在建筑設計方面主要應用色彩的心理效應和生理效應。
a、色彩的心理效應
色彩的心理效應是通過生理效應產生的,也就是通過眼睛感知,再由大腦得到。人受到色彩的刺激以后,產生對色彩的反應,對人的身心產生極大的影響,能左右人們的情緒和行為。例如在紅色的環境中,由于紅色的刺激,能使人的心跳、脈搏加快,從而產生熱感。相反,在藍色環境中,會給人以安靜、寂寞感,使人的心臟跳動減弱,脈搏減緩。這是色彩從生理到心理給人造成的影響。
b、色彩的生理效應
色彩更為直接的是引起人和動植物生理上的反應,這一點對有生命的動植物都有影響。如,赭石可以使血壓升高,黃色則相反,可以使血壓降低。淺藍色有利于高燒病人的體溫下降,粉紅色有補血、養心寧神的作用,淡紫和淡綠都有鎮靜、安定作用,能治療神經衰弱。
有關色彩生理效應的研究表明,光譜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與人的色彩興奮到消沉的刺激程度完全一致。處于光譜中段的綠色因此被稱為“生理平衡色”。研究表明,人類的大腦和眼睛需要中間的灰色,如果缺乏這種灰色就會變得不穩定,無法獲得平衡和休息。這一事實也是視覺殘留現象的根源所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色彩專家率先將“色彩調節”技術應用在醫院的手術室中,將白墻刷成綠色,不但穩定醫生的情緒,還可消除醫生久視血紅色產生的視覺疲勞。這一改進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c、 應用
了解了色彩的功能特性,如能正確的加以運用,就會有助于緩解疲勞,抑制煩躁,調節情緒,改善機體功能。美國色彩學專家吉伯爾(w.Ger-ber)認為色彩是一種復雜的藝術手段,可用于治病。溫和歡愉的黃色能適度刺激神經系統,改善大腦功能,對肌肉、皮膚和太陽神經系統疾患有療效。因此,在現代醫院設計中,淺色調的米黃、乳黃成為了醫院室內色彩的基調,而不是以前人們通常認為的白色。紫色可以松弛神經、緩解疼痛,對失眠和精神紊亂可起一定調節作用。紫色還能讓孕婦安靜,在產科病房中可以選用淺紫羅蘭色調。平靜的藍色能舒緩肌肉的緊張,松弛神經,適于五官科選用。
2、醫院建筑中色彩的應用
醫院建筑中,除醫療的專用空間以外,一般大面積的色彩宜淡雅,適于使用高明度、低彩度的調和色,建筑群體色彩應統一協調形成基調。住院病房的色彩,對于北方地區,病房可選擇使用暖色調,而南方地區宜選用冷色調。兒童病房的環境色彩應選用色彩亮麗、明快的飾物、家具,以活躍氣氛。不過,即使在兒童病房中,大面積的背景色還是應該選擇沉著淡雅的顏色。
作為診斷使用的房問不能安裝彩色玻璃窗和深色面磚,以免透射光和反射光改變病人皮膚和體內組織器官的顏色,干擾醫生的正確判斷。
結 語
醫院建筑是一類特殊的建筑,在醫院中,能否合適地運用光環境設計理論和色彩理論不一定是醫院設計成敗的關鍵。但是,在一個成功的醫院建筑設計中,一定是合理地運用了光環境設計理論和色彩理論。我們國家的醫院設計在世界上并不是先進的,現有的醫院在設計上也不能滿足現代化的就醫要求,需要改造、重建。在改造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考慮到光和色彩在醫院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將會極大地提高我們國家醫院建筑設計水平,改善就醫環境。
在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滲透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不僅能夠使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和發揚,同時還能夠使其與現代文化實現緊密結合。本文在分析了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概念及基礎的前提下,對現代景觀的特點進行了綜合闡述,并最終對現代景觀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手段展開了分析,目的在于使現代景觀環境設計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
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
中國傳統園林設計過程中存在很多優秀理念值得借鑒,將其意境結構應用到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對于設計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同時也能夠使傳統與現代充分結合,進而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美學體驗。對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的分析能夠使兩者的結合更加充分,無論對園林設計領域還是對人類而言都具有重要價值。
一、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概念及基礎
(一)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概念。
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主要指不同的園林設計效果所帶給人的不同感受以及園林與人之間的動態關系。一直以來,對意境的表達都是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主要目的這一[1]。傳統園林的設計強調以自然美為主,但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在堅持自然美的同時,人文美也需要有所滲透。根據園林作用的不同,其所體現的人文美會存在很大區別。以中國古代的皇家園林為例,設計過程中不僅體現了自然美的因素,同時也體現了皇家富麗堂皇的人文美因素[2]。相對而言,私家園林便會表現出另一派景象。人文美的差別是導致園林意境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中國傳統園林的意境結構即體現著時展的特點,同時也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二)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基礎。
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生成基礎主要包括生理基礎、心理基礎以及審美基礎三方面內容:首先,園林意境結構的設計與符合人類生理發展的特點,這是保證其能夠被人們所觀賞,進而實現其功能的主要因素。其次,不同的意境結構設計能夠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以心理基礎為出發點來實現。最后,園林意境結構的設計要符合不同層次人的審美需求,這也是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設計的一大基礎。
二、現代景觀環境特點
現代景觀環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人文以及生態兩方面,具體如下:
(一)人文特點。
現代景觀的人文特點體現在對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堅持這一方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的重視程度開始逐漸提升,在此基礎上,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被提出,并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就目前的情況看,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建筑等各個領域當中,現代景觀環境同樣需要體現這一理念,這是其人文特點的主要表現。
(二)生態特點。
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各行各業在運行過程中都必須保證能夠實現環境的保護以及資源的節約兩個目的。現代景觀設計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來實現,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要時時刻刻關注環保問題,同時還要盡最大程度避免資源的浪費,這是現代景觀設計生態特點的主要體現[3]。
(三)時代特點。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景觀環境設計的要求也會有所變化,因此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一定要體現時代的特點,要使設計成果能夠符合現代人們的要求,達到與時俱進的標準,才能使應用水平得到保證。對于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人員而言,認識到這一特點非常重要。
三、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
為將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滲透到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使兩者能夠充分的結合,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
(一)吸取傳統優秀理念。
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存在很多值得借鑒的設計理念,對此,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需要加以借鑒[4]。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對人生理、心理以及審美特點的重視便屬于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必須借鑒的幾方面內容。例如:在對城市公園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便需要注意上述三點問題。城市公園的功能主要在于為人們提供休閑與娛樂的場所,其服務人群年齡跨度較大,即包括年輕人,同時也包括老年人群,為保證景觀環境設計能夠與人的生理特點相符合,在對臺階等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這樣才能使景觀環境設計效果達到更好,同時也才能體現以人文本的重要理念。
(二)體現時代文化發展特點。
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不能刻板的照抄照搬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要體現時代文化的發展特點,才能更好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要加入現代的元素,同時還要體現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特點,這是保證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接受的主要途徑。例如:在對西安的景觀環境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體現出其古都的特點。
(三)滲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現代景觀設計過程中,使其設計效果能夠在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在對樹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為提高其成活率,進而避免樹苗被浪費,需要選擇與城市的環境相適應的樹種,同時在樹木的成長過程中過程中,還應從其特點出發,指派專門的人員對其進行一系列的培育過程,以確保其能夠健康成長,從而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時,也達到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節約的要求。
結語
綜上,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中對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審美特點均較為重視,在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需要延續這一優秀設計理念,與此同時,為使其能夠體現現代化的發展特點,還必須將時代的文化滲透到設計過程中,使其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這樣才能使現代景觀環境設計水平得到提高。簡單的說,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這是改善設計效果的重要途徑。
作者:王俊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湘昀.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對現代景觀環境設計的啟示[D].湖南大學,2005.
[2]張小喬.中國傳統造園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