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前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吹過柳的綠絲帶.
綠葉在空中飛舞.
沒有了初春的細嫩,
不勝于夏日的濃烈.
時光仿佛停止了穿梭,
靜靜的度過這每一分鐘,
恬靜的心自由飛翔,
在稚嫩的外表下,
洋溢著成熟的氣息,
正如這春末夏初的季節里.
在春的最后一天,
我們再度相遇,
我們再度回首.
仲夏的一天,
從一個海外歸來的學生成長為現在的公司老板,他,放棄安逸的高薪上班生活,選擇了自主創業;以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身份拿下四大瓷磚品牌之一的亞細亞瓷磚的濟南地區權,他承受廠方的各種考驗,選擇了堅持。最終,他成功了,他選擇了亞細亞,亞細亞也選擇了他。
他,就是濟南亞細亞瓷磚體驗館總經理龔辰。走進位于北園大街紅星美凱龍對面的亞細亞瓷磚,不是大型商場琳瑯滿目的視覺堵塞,而是細胞神經的美的享受。當我還陶醉于這番精心布置的體驗館時,龔辰自二樓的盤旋樓梯走來,熱情地招呼我們去辦公室。初次見面,很是詫異,關于亞細亞,關于體驗館,關于進店感受到美的那些裝潢,很難與這個年輕的小伙子聯系在一起。腦海中浮現出一系列的問號,采訪過程中得知,這是一場有關選擇的心理戰。
留學歸來,選擇自主創業。對于很多沒有出國留學經驗的人來說,出國留學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可以遠離父母的視線,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可以體味異國風情,飽覽異域風光;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結交世界好友……也許這些理由足以讓一個學子踏上他出國求學的道路,但是當他真正邁出國門,得到所謂的自由,看到迥異于國內的風光,結識不同國家的人們時,面臨的更多的是未知的挑戰。
語言上的溝通障礙,獨自生活的孤寂,異國他鄉的陌生,不同群體思維、生活習慣的差異……都困擾著剛走出國門時的龔辰,挑戰著他年輕而狂躁的心。然而,龔辰正是因為這分挑戰,鍛煉了自己靈活處事的能力與永不言棄的毅力。而這些經歷都促使他放棄安逸的工作,選擇了自主創業。這些磨練也為他自主創業奠定了基礎。
自主創業,亞細亞成為目標。決定自主創業后,龔辰并沒有急于投入市場,而是耐心地結合自身掌握的資源進行了市場調研。因受家庭環境影響,他自小就跟隨家人接觸家居行業,耳濡目染,他也熱愛著這個行業。于是創業選擇瓷磚,也是基于個人的喜好與特長。而在眾多諸如諾貝爾瓷磚、馬可波羅瓷磚、冠軍瓷磚、東鵬瓷磚等國際品牌中選擇亞細亞,龔辰有自己的理由。
龔辰說根據市場調研,他發現,亞細亞瓷磚生產設備先進,技術領先。亞細亞一直與世界頂級合作伙伴合作,并擁有目前國內一流的實驗設備和檢驗設備,工藝路線一直與意大利同步,優秀的研發團隊、專業的技術支撐,永遠將質量放在第一位,重視產品內在質量,永不停止對完美的追求,這與龔辰的創業定位相符合。他還補充說,亞細亞瓷磚設計新穎、款式多樣、色彩豐富,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正是基于這種全方位的考慮與調研,亞細亞成了龔辰選擇的創業切入點。
選擇亞細亞,堅定前行。方向已定,剩下的只是沖著目標奔跑。如果說選對目標已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實現目標則仍需全身心的投入。龔辰確定選擇亞細亞以后,就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爭取權奔波。
從龔辰的言談中獲知,為了拿下亞細亞濟南地區權,他著實很用心。當時,廠方負責權問題的老總覺得他年輕沒有閱歷,不同意授權。但是年輕的龔辰據理力爭,不管是亞細亞的企業文化,設備技術,還是市場訴求,他都分析得非常到位。原來,為爭取亞細亞濟南權,他已經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特意深入亞細亞瓷磚的生產一線。負責人對他開始刮目相看,就在龔辰以為可以簽合同時,廠方一次人事調動打亂了所有的計劃。與他洽談的負責人調離了原來的崗位,這也就意味著他需要重新接洽廠方新的負責人,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廠方被他的誠意和能力征服,同意授權,并在店面選址、設計方面給予指導。
這“三座大山”正好折射出公關行業面臨的挑戰。今年4月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了《2012年中國公共關系業調查報告》。報告通過翔實的數據,分析了中國公關行業2012年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
2012年的中國公共關系市場延續了其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雖與2011年相比,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整個市場的年營業規模達到了303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16.5%。而TOP25公司的年營業額增長也達到了15.5%,接近行業平均增長速度。
調查顯示,2012年度中國公共關系服務市場除了汽車、快速消費、IT、金融市場份額占據前四位外,旅游、能源、文化、體育、公用事業、城市營銷等其他市場共占比例也到達近三成(26.6%);制造業比重與去年相比有顯著增長;通訊、房地產也呈現比重上升趨勢;政府及非盈利機構依然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
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的市場是巨大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更加重視公關,它們對公關需求的增加,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但公關公司面臨的問題,是現實存在的,有些問題仍是行業的老問題,解決起來需要靠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比如,人才問題就是一個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它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與2011年相比,中國公關市場人才專業化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加劇現象。人才頻繁流動、無序流動、供需脫節等問題依然突出。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作為行業組織,一直在努力解決:一是呼吁高等院校積極培養高素質的公關人才,為公關公司和行業輸送新鮮血液;二是呼吁遵守行業自律,實施人才有序流動。
所在單位:益陽市赫山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
從教時間:20年
最喜歡的作家:余秋雨
最喜歡的書籍:《教學勇氣》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旅游
聽說傅偉雄從香港交流回來,我去看她。
2010年,她被教育部派往香港。去年八月,當我期待與她相聚時,卻在《益陽日報》上讀到一則關于她的消息:“傅偉雄憑借扎實的業務功底、勤奮敬業的工作作風以及健康積極的人格修養,贏得香港同行的高度評價。經香港教育局推薦、教育部同意,傅偉雄繼續擔任2011年赴港指導教師。”兩年過去,眼前的她還是那么質樸,充滿熱情和活力,又多了幾分自信與理性。品著一壺香茗,我們聊起她在香港的經歷。她娓娓道來:網絡活動、互訪周活動中,擔任主持人、評課者;全港性周年分享會上,是座談會講者、案例分享者……看著時而神采飛揚時而沉靜的她,我想,她正微傾前行,朝著彩霞絢爛之處。
我們是同學。畢業后,她分回安化老家,在一所僅有兩名教師的偏遠農村學校工作。18歲生日時,我們送她一只大熊貓。她抱著它,從村小來到片完小,又從片完小來到鄉鎮中心學校,不曾抱怨,不曾停歇,好幾次獲得縣、市教師基本功競賽和教學比賽獎項,還站上了省第二屆作文教學比武一等獎的獎臺。
八年后,她來到益陽市區,在一所民辦學校工作。我有了親聆她課堂的機會。她嘗試情意教學研究,每次展示課都是一首激情的小詩。猶記得2006年她參加全國“創新杯”教學藝術大賽,一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令聽課者無比興奮,獲得“十佳”一等獎。
她甚喜閱讀。除必讀《湖南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期刊外,《給教師的建議》《辦一所多元智能學校》等書籍她也讀了好幾遍。我笑她癡,她不置可否,照樣讀,且閱讀面越來越廣,筆記做了好幾本,在刊物上發表的文章也日漸增多。
再往前走,她又打開了不同的窗。借助教導主任、教學校長的平臺,她通過專題講座、讀書沙龍和課堂研討等活動,著力打造優秀教師團隊。偶爾,當她一臉倦容地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我建議:“已是中年,稍作休息吧!”她淡然一笑,腳步依舊向前。不久,她便調到教培中心,專事小語教育科研和教師培訓。2010年,被教育部派往香港……
此番小聚后一個多月,她在送課到校的活動中暢談如何構建“人性化課堂”,立體豐滿,打動人心。靜坐會場一隅,我注視著她不時輔以手勢侃侃而談的樣子,腦海中清晰浮現的,是時光影像里她朝著彩霞絢爛之處微傾前行的姿態。
(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 李純)
師友評論:
我們還清楚地記得1994年的信陽會議和1998年的萊州會議,那是我們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的兩個前沿陣地,兩次沖鋒號角。還有,1991年、1995年、1998年我們三次大規模下基層,就是要建設、發展、完善基層殘疾人組織。這些年,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口號,如:“三項指標達標”,“兩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城市抓社區,農村抓鄉鎮”,直到四代會上提出“三個活躍”,認真思考一下,這些要求和口號是逐層遞進、逐步深入、逐漸延伸的,有著連貫的一致性,就是要把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工作抓實、抓好。
時近20年,我們始終如一堅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為了目標,前行永不止步。
我們為何如此強調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雖是老生常談,但也確實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發展的規律和真理。一項事業本質性的內容的實現,一定要依托于一定的組織形式。這些組織,是開展這項事業的基礎,是完成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保證,是檢驗工作實效的試金石,一個地方工作開展得好不好,組織建設是決定性的因素。
從另一個角度說,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也是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殘疾人事業從最初的“三項康復”入手,到今天廣泛展開的康復服務、教育、就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無障礙設施建設、維權、文化體育、國際交往……工作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而完成這些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靠健全完善的基層組織。
最關鍵的,殘疾人事業是要為最廣大的殘疾人服務。最廣大的殘疾人在哪兒?在基層,在鄉鎮和社區,這才是我們要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的真正的動力和目的。基層殘疾人組織可以夠著殘疾人,可以直接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為他們提供最切實的服務。
這些年來,我們足以自豪,我們的組織建設特別是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舉一個例子:全國2800多個縣(市、區),都留下了我們的足印。我們建設基層殘疾人組織,就是要切切實實地為殘疾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