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離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抑揚法,即對比法,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寫作思維方法。古今中外,無以數計的名篇佳作,幾乎找不到拒用對比法的例子。抑揚法的本質是充分拉開抑與揚、褒與貶、正與反的距離,使之形成強烈的反差,以收取更加明顯、更加強烈的表達效果。
抑揚對比法分直接間接、兩種,直接的明顯外露,一看便知,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等;間接的比較含蓄,有的還要經過中介物的轉換,方能收取抑揚對比的效果。如"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西廂記》)。鶯鶯見了張生后便害起了相思病來,張生的出現,系住了鶯鶯的一顆春心。她愛張生愈是深沉,便愈覺得不夠,故有"情短柳絲長"之慨;她想親近張生又如此迫切,以致感到張生又是那么遙遠,相比之下,天涯反倒近了。把實際的遠說成近,把實際的近說成遠,這種反常對比,很好地凸現了人物的內心感情。
有時為了拉開動靜、開合、疏密、張弛的距離,人們還充分調動想像思維,使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這是更高一級的抑揚對比。魯迅在散文《雪》中有這樣一段:"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采過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它們嗡嗡地鬧著。"冷綠的雜草既然在雪下面掩埋著,當然看不見,卻巧妙地提出來了;蝴蝶確乎沒有,但還是要提;蜜蜂是否來過?記不真切了,也要點明。這樣一來,寂靜的雪野就與冷綠的雜草、多彩的蝴蝶、嗡嗡的蜜蜂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鬧春圖,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照。的《沁園春?雪》中有這樣的句子:"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在冰凍千里的大河上下,本是看不見"滔滔"的,但作者匠心獨運,使用一個"失"字,看似寫實,卻巧妙地聲色俱壯地把"滔滔"引出,將讀者帶進一個形靜而神動的藝術境界中去。
遞進法
遞進法是指在已有距離的基礎上,卓有膽識地再次拉大距離的一種思維方法。
唐人賈島的詩句:"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渡桑乾》)。可以稱作遞進法的典范。賈島的故鄉在咸陽,作者在并州(今太原一帶)一住十年,懷念故鄉情急心切,但不僅不能回,卻反而渡過桑乾河,越走離家越遠了,因而回望并州,居然也似故鄉一樣。咸陽之外,又生出一個并州來,更顯其思念故鄉咸陽之心切。
白居易的詩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也是運用遞進思維法。衣單天寒,本應祝愿天氣暖才是,但因擔心天暖炭賤,所以寧愿忍受衣單食缺的痛苦,也愿天氣再寒一些,這種反常心理遞進,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痛苦。
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運用遞進思維法,將一個游子思家念親的心情狀寫得惟妙惟肖。捎信人要走,故匆匆提筆作書,千思萬緒,叮嚀惟恐不周,到頭來"行人臨發又開封",還是有些話給漏掉了,于是要開封再補。既讓行人快走,好把家書早日捎給親人,又恐叮嚀不周,因而"等我把話說完"后行人再走。
宋人賀鑄的《搗練子》:"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末兩句說,把征衣寄到玉門關怕有萬里之遙吧,可是戍邊戰士還在玉門關以西呢,實在是遠上加遠,難上加難!這種大膽地把已遠距離再次拉遠的思維方法,體現了遞進思維的特質。
虛實法
笪重光在《畫筌》中說:"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美國畫家安德魯?懷斯也說過:"畫面上表現出來的東西越少,觀眾接受的東西就越多。"笪重光和懷斯的話,體現了虛與實、藏與露、有與無的藝術辯證法。虛實法就是拉開虛與實、有與無的距離,由實入虛、以虛補實、以虛顯實的一種思維方法。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名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這是以虛顯實的絕好注腳。音樂中的空拍,書法中的飛白,繪畫中的空白,都是虛,但虛中有實,且"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形而上學者總認為虛是虛,實是實,且實總要勝過虛,實則未必。宋代有位畫家叫任安,擅長畫亭臺樓閣等,于山水人物則不長。因此作畫時,他總愛與著名山水人物畫家賀真合作。每幅新作出來,人們在欣賞之余,總議論賀真的畫技如何高于任安,任安聽后不悅,于是想方設法要壓倒賀真。便在一次作畫時盡情揮灑,在畫面上畫滿了亭臺樓閣,僅留下很少的空白給賀真,欲使賀真無所施其長。豈知賀真因地制宜,不嫌其少,反以少勝多,僅在少有的空白處淡淡地勾勒幾筆,讓人若有若無地感到遠山近岫與江岸的形狀。結果觀畫的人仍然非常欣賞這淡淡的幾筆,以為它筆少意長,頗有清麗瀟灑之神韻。
南宋還有一位著名的山水畫家馬遠,作畫多留空白,畫山常畫山之一角,畫水常寫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減之又減,時人送雅號"馬一角"。他的名作《寒江獨釣圖》,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個漁翁在船上獨坐垂釣,四周除了寥寥幾筆微波,幾乎全是空白。但卻因而大大增強了空間距離感,烘托出了江面上一種空曠遼遠,寒意蕭條的氣氛,更加集中地表現了漁翁凝神貫注于垂釣的神氣。更為可貴的是,它還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博大深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余地。巴爾扎克在《幻滅》中寫道:"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出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發展。"作者如果在構思時不懂得虛實辯證法,把什么東西都寫盡說絕,不給讀者留下任何自由馳騁想象的余地,這樣的作者不是很有一點笨拙的霸道氣嗎?
曲線法
曲線法,亦稱拐彎法,不走直路,不抄近道,曲徑通幽,舍近求遠,欲擒故縱,聲東擊西,為了更好的一躍而后退,都是講的這個意思。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說:"貴直者人也,貴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無文直星。"看來,于作文一道,曲自有曲的道理。
舊時有以唐人詩句"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為題,命人作畫者。眾畫工著眼于嫩綠和鮮紅,拼命通過花卉來裝點春色,于是大紅大綠,慷慨潑墨,極盡揮灑之能事,但終因思路太窄,表現太直、太淺,未能中選。有一畫家,另辟蹊徑,匠心獨運,讓一美婦人于危樓縹緲之間,綠楊隱映之處,憑欄而立,結果中選。把"嫩綠枝頭紅一點"的"紅",由花而改為美婦人,看似離題拐彎,實則計高一籌。
另有一幅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的詩句為題的畫,構思也頗巧妙:一只奔馬,馬蹄翻飛,有一只蹄上因踏有花瓣,于是幾只蝴蝶正追逐著這只馬蹄。看了這幅畫,頓使人感到春風拂面,花香襲人。這幅畫在構思時就運用了曲線法。繪畫本是訴諸視覺的藝術,如今要把花香的氣味畫出來,難矣哉!但畫家通過幾只蝴蝶追逐踩花的馬蹄,這樣就通過視覺表現了嗅覺。
《曹沖稱象》的故事,也是運用了曲線思維法。一次,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率文武百官前去觀賞。正欣賞間,曹操忽然提出了"誰能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的難題,令百官呆然。六歲的曹沖聰穎過人,想出了這樣的主意:先把大象趕到船上,畫出吃水線,再牽走大象,以石頭代象,當船壓到同一吃水線時,船上石頭的重量即大象的重量。千百年來,這個故事盛傳不衰,大家贊頌曹沖的聰明,曹沖的聰明之處就在于他知道借助中間物石頭,這是他善于運用曲線思維的一例。
許多巧妙的修辭法都是運用曲線思維的產物。
遮蓋法
遮蓋法就是一種"露其要處而隱其全"(沈中騫語)的思維方法。有"露"故能對人產生感;有"隱"故能使人產生"知其全"的強烈欲望。這樣就在和欲望之間拉開了距離。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算是極盡了遮蓋法的妙諦。試想:如果一呼即出,一出即拋頭露面,無遮無蓋,使人一覽無余,解渴倒解渴,只是解渴之后便索然、蠟然,還有什么興味呢?
宋代畫院一次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讓畫家作畫。不少畫家皆把重心放在如何表現酒家上,于是在畫面上精心創作出亭臺樓閣和各色人物來。惟有畫家李唐獨出心裁,他根本不畫酒家,不畫亭臺樓閣,甚至不畫一個人物,只在橋頭的竹叢中挑出一面上書"酒"字的布簾子。結果李唐以構思高妙而取勝。李唐的成功在于他熟練地運用了遮蓋法,故能以簡勝繁,以拙藏巧,把個"竹鎖"的"畫眼"表現得恰到好處。在李唐看來,亭臺樓閣,歌舞酒肆,人物醉醒,這些不是我不畫,怎奈它們全在竹林深處給茂竹"鎖"起來了。
“我們要在幾年之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安全公司。”謝青攤開公司最新的宣傳冊子,指著上面的全球十大網絡安全公司營收和增長數據說。這一天是2012年11月13日。再過五天,飛塔上市就整整三年了。
謝青是為數不多的硅谷華人創業明星之一,也是硅谷著名華人組織華源科技協會的現任會長。當初,在全球經濟依舊被濃霧籠罩的日子里,飛塔成功登陸納斯納克,成為21個月內硅谷首家發行上市的企業。如今,它在行業內排名第四,2011年營收為4億多美元。
說謝青是明星并不夸張。在硅谷,第一代移民創業非常不易,因為在你最有創造力的年齡,會被綠卡等瑣事占去精力。有人稱,華人在硅谷做公司大多表現平平,硅谷最優秀的華人其實在學術圈,做教授。
謝青給人親近感。他49歲,頭發已有些花白,由于個頭高達1米95,跟我們握手時他微微含著腰。他是位典型的工程師,在全球網絡安全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飛塔是他創辦的第三家公司。在此之前,他與現在的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峰合伙創立了網絡安全公司NetScreen,這家公司于2001年上市,后被網絡設備制造巨頭Juniper以40多億美元收購。
今天,國內諸多網絡安全公司的創始人都曾供職于NetScreen,在彈丸之地硅谷,也有六七家NetScreen員工出來創辦的企業。甚至有人說,在硅谷華人創辦的企業中,比較成氣候的大多有NetScreen背景。不出意外,明年將會有其中一家公司走上資本市場。
1990年從清華研究生畢業后,謝青來到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就讀。短短兩年后,33歲的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彼時,硅谷很多公司都有架構互聯網防火墻的需求。“斯坦福留學也沒什么錢,編軟件是最省事兒的”,謝青的創業初衷很簡單。
他隨即和幾個朋友創辦了Stanford InfoSystems,專門設計軟件防火墻,為本地公司安裝、維護,賺取咨詢費。
這家公司做了4年左右,謝青和朋友賺到數目可觀的咨詢費。他說當時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這個領域確實比較好,能賺很多錢,但是做不大。”他同時意識到,營銷、資金運作、客戶溝通可以學,但在技術上怎樣做出和對手不一樣的長久優勢?這最要緊。帶著這個想法,謝青開始了二次創業。
他找到在英特爾公司做芯片設計的鄧鋒和在思科公司做網絡的柯嚴,搭起了團隊,創辦NetScreen。三人于1997年10月辭掉原來的工作,每人投入5萬美元,吸引了第一筆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更多的風險投資被吸引進來。企業問題隨之而來:VC找來的CEO只關注短期銷售,不關注長遠的技術研發。互聯網發展很快,各種病毒越來越多,公司卻不關心如何抵擋病毒。“從VC和當時的CEO角度來看,要改方向又需要幾年時間,可能對公司很快上市并不是很有利。”謝青說。
這是他第一次與VC打交道,那些曾經在他心目中將硅谷公司做得風生水起的VC,同樣讓他見識到了無法妥協的強勢。NetScreen上市時,VC差不多占股近80%。謝青并沒有等到上市那天,而是在與投資人出現分歧時選擇了離開。
作為NetScreen股東,他在40歲時就身家過億美元。2000年年初,股市大熱時,謝青與人組建了Jedi Venture,做起投資人,先后投過幾個公司,但效果都不好。
2000年年底,他與弟弟謝華一起創辦了飛塔。這時正值中國留學生在硅谷創立公司的第二波浪潮。當然,沒有像他的清華校友那樣回國創業,也是不得已為之:首先國內市場沒有起來,其次是國內對網絡安全領域有一定限制。
謝青笑稱,自己趕上兩波硅谷創業潮,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首先表現在處理投資人關系方面。為贏得公司主導權,他一開始并不借助于只關注短期收益的風險投資,而是尋求天使投資人和合作伙伴,并且對每人的投資數額有所限制。外界對謝青在股權設計上無不佩服,謝青則坦言這是吃一塹長一智的結果:“NetScreen上市時VC占絕大部分,七八個董事里VC占五個,Fortinet里面只有一個VC。”如今,飛塔一共有約100個投資人,分散的股權格局,使創業團隊處于主動地位。謝青并未占據絕對控股地位,他說寧愿多給員工一些股份。對他而言,賺錢固然很重要,但更能引起他興趣的是公司業務本身,包括如何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占得先機。
在技術上,謝青發起了一場世界級戰爭。飛塔從建立之初就致力于發展UTM(統一威脅管理)技術,一舉撼動網絡安全行業。
謝青用防治流感來解釋UTM的最大競爭優勢:“使用傳統殺毒軟件好比是接種疫苗來防止特定病毒的入侵,傳統防火墻能夠識別人從哪里來,卻不能檢測和診斷此人是不是生病或攜帶病毒。UTM就像是在機場使用紅外檢測儀把關,盡早在人群中發現異常病毒及其攜帶者,立刻采取隔離措施,控制傳染源。”
在第三次創業中,謝青更注重長遠戰略布局。目前公司約1250名員工,在市場份額上,歐洲占40%,美國30%多,亞洲20%多,且亞洲市場在逐步增長。
謝青甚至不愿強調三次創業:“基本上都在網絡安全領域,只是技術上不斷改進,從軟件到硬件,從分散到集成,從公司的結構、投資人的結構和團隊上有一些變化而已。”
在一些外界人士眼中,他與鄧峰分道揚鑣后,關系似乎比較緊張。采訪中,我們試圖回避提及鄧峰。但他主動提到這位清華校友,以及昔日的創業伙伴:“當時找到鄧峰,因為大家是同學,后來走在一起了。”
謝青感嘆,清華100年來畢業生大概40萬,有10%最終留在海外。這其中,無論是去歐洲、日本還是澳大利亞,甚至美國東部,最后很多人都湊到硅谷了。目前,謝青還在做天使,投資過大大小小一百多家公司。這些項目大多由斯坦福校友和清華校友介紹。
一、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
所謂正向思維就是“循規蹈矩”,從問題的始態到終態,順著物理過程的發展去思考問題。而逆向思維則是反其常規,是將問題倒過來思考的思維方法。根據因果關系、由果導因,它是解決物理問題常用的思維方式,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都習慣于正向思維,許多物理問題,如果逆著正向思維的方向提出,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應有意識地對某些題目進行逆向置換,即從事物的反面提出問題,以加強逆向思維能力訓練,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例1:火車剎車后經過8秒鐘停下,若它在最后1秒內通過的位移是1米,求火車的加速度和剎車時火車的速度。
解析:本題若沿正向思維的思路來解,將是十分繁瑣的,不過若倒過來考慮,將火車的運動逆時間順序倒推過去,則剎車過程看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的逆過程,最后1秒通過的位移就變成了勻加速運動的最初1秒通過的位移,火車剎車時的速度就變成了勻加速運動末速。由運動學公式s=v0t+at2,vt=v0+at易得a=2m/s2,v=16m/s。
二、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依據研究對象所提供的各種信息,使思維打破常規,尋求變異,廣開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種解決方案或新途徑的思維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求異性和多樣性。故此我們應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從而靈活地掌握各知識點,進而巧解巧算。
例2:總質量為M的列車,沿水平直軌道勻速前進,其質量為m的末節拖車于中途脫節,當司機發覺時,車已駛過路程l,于是立即關閉氣門,撤去牽引力,設阻力與車重成正比,機車的牽引力恒定不變。求兩部分列車完全停止后,它們之間的距離S。
解析:對于此題,可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答,但太繁。若用功、能的觀點來分析就很簡單。事實上,如果末節拖車脫節時,司機立即撤去牽引力,則列車的兩部分完全停止時,它們的距離為零,顯然,牽引力在路程l對車頭所做的功,等于車頭比末節拖車多通過距離S而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考慮到列車開始時做勻速運動,則有,F牽=kMg,w=kmgl=k(M-m)gs,因此s=■。
三、隔離思維和整體思維
隔離思維是將研究對象隔離出來進行分析,使用它不僅能求出與部分有關的物理量,而且可以求出與整體有關的物理量。而整體思維即本著整體觀念對系統進行整體上的分析,通觀全局。處理好隔離思維和整體思維的關系,可以找出解題的簡捷方法。是解題中的一種普遍有效的思維方式。
例3:如圖所示,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的A、B兩金屬球,A帶+q,B帶- q,用絕緣細線相連后懸起,并置于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E中,當小球重新平衡時,OA、AB兩線與豎直方向夾角是多少?
解析:先將A、B兩金屬小球作為一個整體,總電量為0,水平方向所受的電場力的合力為0,還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OA線的拉力,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OA線應在豎直方向上。即與豎直方向夾角為0,對于B球,進行隔離分析,把B球單獨受力分析,如圖tanθ=:可有,從而求得。
四、圖象思維
所謂圖象思維是指利用圖象的物理意義來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如運動學中的追及問題、振動和波的問題、熱學中氣體連續變化的問題,均可利用圖象進行分析,既直觀又方便。
例4: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一個光滑圓軌道,AB為水平方向的直徑。甲乙兩小球同時以同樣大小的速度從A出發,沿圓環按圖示方向向B運動,運動中不脫離環壁,則:
A.兩球到達B點的速率相等
B.小球甲先到達B點
C.小球乙先到達B點
D.質量小的小球先到達B點
摘 要:作為一個學科的考試主要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即學科知識、對知識的應用、思維水平。政治學科的考試或者考題設置首先不能背離教材,要回歸知識。回歸知識就是要回到教材知識體系中所有的內容。其次不能背離現實,要回歸生活。高中政治教材的編寫主旨就是生活化,課標的理念也是生活化的。所以學生學習要面對當下的生活狀態;同時還必須堅持生活是多維度的,生活的內容具有歷史性。最后政治學科的考試不能背離思維,要回歸判斷。政治學科要讓學生能夠對現實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等,學會評判、學會判斷、真正能夠“識”生活,這是政治學科應該具有的思維取向和主要特征。
關鍵詞:學科考試知識運用 思維訓練 生活化
作者簡介:吳鋒,男,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現代學校教育離不開考試。因為學校教育過程必須具有三個基本要素,那就是教、學、測。這三者,我們不能說其中哪一個更重要,三者各有各的重要性。教是學的源頭,沒有教,學校教育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學生來到學校就是接受教育的。學是學校教育最為核心的內容,沒有需要學習的學生,學校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主要看教與學的狀況。教與學的水平和效果如何衡量?那就是測試。測試評價是學校教育水平最為關鍵的環節。測試并不只是考查學生,也是在考查教師的教學,是對教與學雙方的檢查,既是對學生學習知識把握程度的測試,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檢查。
一、關于考試的一般思考和認識
在一般的意義上,作為一個學科的考試應該考什么?首先是學科知識,因為學科知識是基礎。中學的學科知識更為重要,因為它們是年輕人成長、成才的關鍵。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大多以客觀題形式呈現。以全國高考政治(江蘇卷)為例,2014年的第7、12、13、24、27等題,2013年的第10、11、26、31等題,2012年的第9、11、14、18、26等題,都是明顯的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是考生應知、會用的基本內容。
其次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對知識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情況,對知識的應用與對知識的運用不完全一樣。教師在講解課程知識時除了適當的說理之外,必然要使用一定的素材解讀課程知識。這些內容都是對知識的應用,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簡單的材料分析,以便于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對知識的運用則是要經過分析后作出判斷,這是學科知識綜合能力的表現。比如,我們去比較2011年上海卷的第37題和2012年江蘇卷的第35題,就發現上述所說的這種應用和運用的不同。上海卷是應用知識解題,而江蘇卷是運用知識解題。江蘇卷的現實性更強,學生如同面臨現實的困境,首先要選擇一個準確原理,之后再去解決問題。上海卷已經告訴學生原理,僅僅讓學生去應用原理進行闡釋。
再次是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思維水平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這里包括知識的綜合運用,考生個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外現等。在現實中并沒有理性化的、如同課本中描述的生活,也沒有教師講課中應用舉例的生活情景。這就需要考生靈活運用學科知識,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答案。生活中的每個問題都是具有各自的獨特性,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也必須要有個性特征。學生的學習要回歸生活真實就是要在這樣的方式下去完成判斷和作出選擇,最終完成人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學校教育培養出的學生也是要成為這樣一個獨立完成任務的人,而不是簡單應用知識應對生活的人。以江蘇卷為例,每年的探究題都需要用四格模塊的知識去思考,并做出答案。這就是說,客觀生活中的一個事件不可能像客觀題那樣只是某一模塊知識的應用和運用,而是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去思考的。當然,在高考的客觀題中也存在有多模塊交叉的傾向。比如江蘇卷2014年22、23、32等題,2013年的22、32等題,2012年的16、29、32等題。這些題雖然是客觀題,卻實踐著生活的理念,訓練了學生的生活化思維的能力。
二、政治學科高考的現狀和趨向分析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政治學科的考試或者具體地說就是政治學科考題的設置要回歸知識、回歸生活和回歸思維判斷。
1.考試不能背離教材,要回歸知識。實際上,學習都是對知識的把握,或者是對直接知識或間接知識的學習。對于知識體系把握的要求,從考試大綱來看,國家考試大綱是做得很好的。國家的考綱歷年來基本上不做變動,每年出版的國家考試大綱大體一樣,在學科知識掌握的要求上沒有多少變化。江蘇的考試大綱就是“考試說明”,是對江蘇籍學生學習和參加高考時知識把握的要求,這個“說明”每年都在修訂,每年都在變化。幾年前,江蘇的考試說明中還對知識點做出非常具體的不同的掌握要求,指導著高考命題的不同級別,像“了解”、“理解”等等,分別對應著客觀題、主觀題等等。這樣一種精細的工作,對于編寫考試說明的人來說,確實是非常繁重的。因為考試說明實際是江蘇全省高中復習工作的備課指導書,相當于是全省復習教學備課的綱領性文件。全省的高三學生學習什么?學習到何種程度?在何處著力?著力多大?等等,都在考試說明上有明確的要求。但是這種花費精力的工作,并不是對學科知識的尊重,恰恰相反,實際上是對知識學習的背離!我們的學生將來進入社會,需要用哪些知識?需要重點用哪些知識?這在學校的教育中無法指定的!所以回歸知識的學習,就應該是完成教材中知識體系中所有的內容。不管是什么年代的學生,關于同一個學科的知識,應該掌握的知識內容應該是一樣的。
2.考試不能背離現實,要回歸生活。生活是一切的基礎,沒有什么是脫離生活的。教、學、測都不能脫離生活,考試的內容也應該以對生活的思考為核心,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基礎素材。但在各類試題中我們發現,不管是高考的,還是模考的、平常練習的等等,試題中的生活都是模式化的、經典性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計的生活,這不是真正的生活。從知識去尋找問題和從問題出發去考查知識,這是兩條思路。同時,回歸生活還必須堅持生活是多維度的。不同的人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們要允許學生有多種選擇和多種回答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現在高考政治的設計中已經有了一點突破,在答案的設計上已經有了雙重取向。2013年的全國高考新課標I卷(高考文綜)第39題的答案就是雙向的,支持與反對沒有關系,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可以給適當的分數;而且本題的參考答案也做得很好。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同樣的事情,有些是都成立的,有些是可以殊途同歸。不僅如此,賦予學生理解的生活還可以是歷史生活。如2008年江蘇卷第33題,講了一個古代的故事,啟發學生的思考和判斷,最后要讓學生明白在兩難中做出正確選擇的意義。2012年江蘇卷的28題也是這樣一種生活常見的場景,學生也要做出選擇。這種選擇滲透了歷史文化的背景,它告訴我們的是,歷史上的生活智慧是有其合適的理論支撐的。
3.考試不能背離思維,要回歸判斷。學習雖然是對知識的把握,但是學習主要還是學會判斷,讓所有的知識都內化為自己判斷的背景。一個人的判斷力直接決定了一個人辦事的水平、生活的水準和人生的走向。技術的判斷力是建立在豐富經驗的基礎上的,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不可能作出正確和果斷的判斷的,因為生活的樣式是不可復制的。政治學科的品行和特征主要是面對生活的思維訓練和對于社會紛繁復雜的分析判斷能力的培養。這應該體現在政治學科的教學測中,應該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讓社會能夠認識到。最近幾年很多自主出卷的省份不僅在弱化政治學科的考試,而且更多地淡化時事政治的考試,江蘇卷、上海卷還在堅持著。不過,江蘇卷的時政考試已經在萎縮,2011年還是6條,2012年剩下5條,2013年、2014年又都減少了1條。為什么?時事政治大多是死記硬背的內容,考大事,大家都會,沒有了區分度;考小事,大家都不會,也沒有了區分度。試卷沒有質量,時事政治題等于送分。沒有質量就是沒有思維的含量。所以2010年的江蘇卷第2題做了一點改革,有了一點思維的含量。2014年的第2題又做出了一點改革。實際上,大家都想在這個問題上做一點改革,2010年全國文綜(課標卷,湖南等地使用)第16題還是具有思維含量的時政題。除了時政的改革外,實際上,政治學科的試題中很多題都是體現政治學科的思維和判斷特征的,文字題不用說,圖形題在這點上更是表現明顯。考試用圖形來表達生活,再讓學生來讀懂圖形,思考生活。這里就有一個思維的變現。經歷了兩次判斷,一個是從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圖形,再一個是從圖形的角度去思考生活。把簡單的生活復雜化和把復雜的生活簡單化同時都實現了。比如江蘇卷2014年的第10題,2013年的第5題,2012年的第6、10題等等。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題型,就不去一一列舉。同樣的漫畫題也是如此,如江蘇卷2014年的26題“大手筆”,2013年的“如此修理”,2012年的“破舊立新”等等,都很好地體現了政治學科的生活化和思維判斷的特征。
(責任編輯:劉丹)
關于繼續使用《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SMLC)》的通知
關鍵詞:高考;物理;備考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1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4.092
一、深入研討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兩個文件
在高考物理總復習前,有兩個文件是必須要進行深入研討的,一是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二是《考試說明》,之所以研討它們,是因為課程標準是高中物理教材編寫的依據和教師實施教學的根本,而《考試說明》是高考物理命題的依據,它對試題的結構、性質、內容、形式均有明確的界定。
深入研討課程標準,最主要的就是做到弄清并把握各個知識點處于識記、理解、掌握、運用中的哪一個層次。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根據不同的層次來安排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把握知識的難度、深度、廣度。
深入研討《考試說明》,最主要的就是能夠明確物理高考試題的考點與樣式,使復習更有針對性。比如,《說明》中對考生提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實驗能力”的要求,弄清了這些,我們在復習中就能夠選編一些與之相對應的仿真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研討以上兩個文件、吃透它們,才能挖掘出它們的內涵和奧妙,從而使學生少走彎路,省時高效。所以說,研討兩個文件,對高考物理總復習有著十分明確的指導意義。
二、利用實驗強化物理中難以理解且抽象的概念
物理是以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的基本學習方法是觀察和實驗。所以,可以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搞好物理概念的復習。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和合理安排好物理復習課中的實驗,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能讓實驗為復習概念服務,概念復習可以圍繞一個實驗進行,也可以圍繞一件實驗儀器進行。比如,量熱器的構造和使用就可以將熱學中的大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安培表和伏特表的使用就可以將電學中的大部分知識與其中的兩個最為重要的實驗聯系起來。而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師就應該考慮到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動腦進行觀察。比如,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在測量時,溫度計液柱不是即刻上升或下降;測高溫的物體,液柱總是先稍微下降然后再上升;測低溫的物體,液柱則跟測高溫的物體相反,是先稍稍上升而后下降。講解這個知識點,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導學生先通過觀察,然后再分析其中的原因。
在實驗復習中,我們最好能夠給其賦予新意并有所側重,將各種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所測量的物理量作為重點,指出實驗所依據的原理和步驟,正確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比如,天平的原理是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制成的,溫度計的原理是依據液體冷漲熱縮的道理而制成的……
三、必須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落實到位
(一)自主學習
在高考復習階段,時間十分寶貴,可謂“一寸光陰一寸金”,有很多教師認為以前講的知識應該再進行強調,所以復習時間就應該以教師的“講”為主,不能把過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甚至認為留給學生過多的時間純粹是浪費。其實,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會發現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和荒唐的。
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的思維最佳,對知識信息的感知和理解更深入,對成功的體驗最深刻,對自己學習的信心更堅定。教師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學生自主學習不能放任自由,要加強課堂上的巡視與監督;二是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三是耐心地指導學生學會思維,如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隔離思維與整體思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等;四是認真地指導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五是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困難,敢于挑戰困難,并善于從脫困中尋找快樂,善思樂學。
(二)合作學習
在高中物理復習課上,合作學習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師生間的合作學習與生生的合作學習,即師生交流互動和生生交流互動。互動交流至關重要,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消除困惑、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掀起思維。
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師生互動時,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能弄通弄懂的問題,原則上不再講解;對于只有部分學生能夠解答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點撥講解;二是生生互動時,教師要有一雙慧眼,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為安排“兵教兵”做好鋪墊和準備,針對那些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向他人請教,使他們及時消除知識障礙;三是要告訴學生不能有絲毫的依賴心理,獨立自主地學習有時比合作學習更能擺脫依賴,要讓學生學會獨立學習、自主學習,進而掌握一般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通過仿真訓練與模擬考試進行答題規范練習
(一)獨立審題
獨立弄清物理問題,獨立提取相關信息,是每個考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解題能力,也是近些年來高考的熱點問題。在分析例題或者講評試題時,教師要敢于放手,敢于把審題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從讀題開始,獨立地完成解題過程,以培養和提高考生的獨立審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通過仿真練習和模擬考試,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并掌握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法。
(二)規范解題
1.語言規范
近年來的高考物理試題比較注重探究題和論述題,解答此類問題,要求學生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并能夠運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敘述的邏輯性、條理性不僅要強,而且要簡明扼要、直奔主題,要將主要的步驟寫得清清楚楚。
2.書寫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