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好心情美文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網絡 博客 班級管理
我最初接觸博客,是在2009年,當時我縣舉辦教師教育博客評比活動,我懷著試試看的心情,在我縣信息中心的教育網站申請了一個名為“云淡風輕”的教育博客。在博客里我轉載了很多關于教育的文章,同時還把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隨筆和兒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傳到自己的博客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博客建立的第二周,我寫的教學隨筆《讓陽光灑滿每個孩子的心田》就受到了各位同仁的關注,大家紛紛給我留言,探討一些關于如何與學生相處的問題,還有幾個身為教師的家長給我留言,探討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其中一位家長對我說:“應該讓孩子們也看看你的博客,讓孩子來了解一下老師對他們的愛!”我看到這條留言后,靈機一動,要是班主任能利用博客來輔助自己的班級管理,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想法得到校長的特別支持,決定先在初一年級做試點,2010年春,選出五名能力強的老師來建立自己的班級博客。老師們把博文分成班級故事、美文共賞、班內公告、班級相冊、周末作業、榮譽共享、家長空間、班級人物、成績查詢、學習園地等欄目,這些欄目記錄了學校、班級各項活動的真實瞬間,記錄了孩子們的成長過程。老師們在班級博客上及時展示學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學習心得,供學生閱讀、欣賞。學生們看到班級博客上自己的照片、作品、獎狀,自豪之情油然升起,打開電腦與家長、親朋好友一起點擊欣賞,對同學的學習心得進行回復、點評,在老師、家長、同學的贊揚聲中獲得了力量,也給全班同學樹立了榜樣。從而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師生個體上的交流與共鳴,塑造美的心靈,使學生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取終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
班級博客還搭建了一個以學生、家長和教師三位一體的交流平臺,班主任定期把家長會、板報評比、操行評語、班內公告、班級故事等內容都上傳到博客上,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孩子及所在班級的各項情況。每次考試結束,班主任會將班里前三十名及進步學生的成績到博客上,供家長查閱和比較。當家長們看到孩子點滴的成長過程,心里充滿了感激。同時班主任利用班級博客和學生建立博友關系,帶動他們利用網絡學習,引導學生正確上網,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使學生知識儲備更豐實,并美化、凈化了學生的心靈,激發了孩子們奮發向上的熱情。
當老師和學生不能面對面溝通時,班主任利用班級博客充當遠程指揮的遙控器,利用它進行教學和管理。2010年12月份,初一九班的班主任陳老師到石家莊參加三周培訓,正是臨近期末考試的緊要關頭,雖有班主任,但陳老師還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在博客給學生們寫了《和暖如春——寫給我的孩子們》一封信,信里有既有擔心、牽掛,又有期望和囑托。讀了這封信,好多同學打電話或網絡留言告訴陳老師,大家都會努力學習、沖刺考試的。孩子們果真沒有失信,陳老師不在的三周班級量化名列前茅,期末考試中班級總成績比期中考試進步了很多。
在周末與寒暑假中,五位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級博客加強和學生的聯系。如:把各學科作業傳到班級博客,督促作業的完成,講解疑難問題;撰寫博文,提醒并激勵學生,2011年1月13日魏老師的《寫給一五班全體同學》的文章,感動了很多學生和家長;在2月16日快開學時,初一四班的劉老師在博客里寫道:“快開學了,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帶上已完成的作業,帶上一份春天的好心情,帶上長長假期的快樂與思念,帶上好學上進的激情。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就像我一樣好好準備幾天吧!”用這樣的話來提醒同學們做好開學的準備。
在班級博客里,班主任還開設了班級相冊,里面有文明禮儀、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欄目。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各項活動,我們還開設了清華勵志行、愛我昌黎——華夏行、愛我家鄉——掃墓活動、歷屆運動會、聯歡會等活動的掠影欄目。這些內容,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影響著學生、陶冶學生、提升學生。悄然間,班級環境變得整潔了,同學們更懂禮貌了,好人好事蔚然成風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學生精神面貌改善了,并有多人在市縣組織的各項活動中獲獎。我們的班主任自身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陳老師在2011年市里的班主任博客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劉老師講授的優質課獲得市級獎勵。
總之,博客的使用,使我校的實驗班級取得了班級管理及學科教學雙提高的良好效果。我相信,它就像一塊神奇的土地,充滿無窮的潛力,在不斷的耕耘和播種下,一定會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蚌體內進入細沙,就分泌出一種物質,把沙子一圈一圈地包起來,最終生成了晶瑩的珍珠。
這就是蚌病成珠。
因為有痛苦和磨難,所以有傲立于世的成就。假設沒有沙子的入侵,沒有對蚌肉體的折磨,就不會有珍貴的珍珠。
痛苦成就另一種美麗。
【廣度聯想】
相似聯想
①蚌病成珠――破繭成蝶
面對飛舞的蝴蝶,你會想到輕盈背后的桎梏,在黑暗的繭殼中,蛹無助地默默地撕咬,從不放棄,終于迎來自由的天空。
②苦悶暗淡――輝煌曙光
面對鮮艷的花朵,你會想到泥土中的種子。在被埋沒的日子里,種子做著春天的夢,并在泥土的重壓下努力伸展,最終破土而出,笑對藍天。根植于苦難的美好最值得珍惜,那些虛浮的美麗只是無根的云,瞬間飄散。痛苦是肥沃的土壤,它不會把充滿希望的心長久地埋沒。無論生活的環境多黯淡,只要不放棄希望,生命的輝煌就在不遠的前方。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走過低谷,就會迎來生命的曙光。
③蚌病成珠――西方諺語
西方諺語說:“如果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將打開一扇窗。”對于蚌來說,上帝為它關上“安適”的門,卻給它打開了“成珠”的窗。那扇窗其實就在我們心里,如果一時沒見到那扇窗,就畫一扇,給自己以希望。如此,被現實之壁撞痛的靈魂,才有機會喘息;沒來得及實現的夢想,才能在心靈的窗前翩然起舞。
因果聯想
①平凡平庸――高貴尊貴
一粒沙子進入蚌體內,蚌每時每刻都承受著它的折磨。蚌在日復一日的痛苦中包容著它,最終把它變成自己身體最燦爛的部分,而蚌也因此由平凡平庸變得高貴尊貴。
②減輕痛苦――蚌病成珠
珍珠的形成,是因為沙粒侵入或寄生蟲、自身的殘余卵分泌過剩等,使蚌感到不適,為了消除這種不適,它分泌出珍珠質,不斷包裹異物并試圖將其排出體外。誰知,這樣做根本不能使雜質消除,反而使雜質越變越大。為了減輕痛苦,它們只有不斷地分泌珍珠質,經過五六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就會因包裹雜質不同而形成色質不同的晶瑩體。這種晶瑩體,就是珍珠。
③先天缺陷――后天成就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先天的缺陷,往往能造成他后天某一方面的成就。歷史上有這種“高貴的缺陷”的人很多:王羲之從小口吃,他發奮學書法,終于使自己的書法冠絕古今;白居易生來體弱多病,掉了許多牙,還近視,可他卻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貝多芬30歲便失去了聽覺,卻譜寫了《第九交響曲》……無數事實印證一個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有缺陷同樣可以獲得成功。
條件聯想
①絢爛人生――痛苦底色
經霜歷雪,松柏更為青翠。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劇。我們應該像蛹,把痛苦轉化為反抗;我們應該像蚌,把痛苦結晶成珍珠;我們更應該像種子,把痛苦沉淀成最美好的夢想。在痛苦中孕育的美好,像風雨后的彩虹一樣燦爛,像黑夜后的朝陽一樣奪目。痛苦與磨煉是絢爛的人生底色!
②人生層次――痛苦程度
一個人最終能達到怎樣的層次,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承受痛苦的程度。就像蚌病成珠,承受的痛苦越深,珍珠就越璀璨奪目。
反向聯想
①痛苦孕育――珍惜平凡
珍珠是由痛苦孕育而成的,如果蚌可以選擇,它會選擇孕育珍珠嗎?它會選擇苦難嗎?珍珠盡管光潔圓潤,卻始終是蚌心靈深處的隱痛。或許,做一只平庸的蚌才是最大的幸福。雖不會有光彩奪目的珍珠,卻也不會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不要再羨慕別人的輝煌了,做一個平凡人,實在應該慶幸,應該珍惜握在手中的幸福。
②痛苦承受――人為災難
蚌因身體內嵌入沙粒,于是不斷分泌珍珠質療傷,傷口愈合后,傷處就出現一顆晶瑩的珍珠。很多養殖戶為了收獲珍珠,人為地在蚌的身體里植入“沙粒”,讓蚌在痛苦中孕育珍珠。蚌的這種痛苦,大部分是人為的災難。人生在世,對不可預料的災難、苦痛,要勇敢承受,可是,人為的災難、苦痛,不要也罷。
辯證聯想
①利與不利――痛苦轉化
蚌因體內嵌入沙粒,傷口的刺激使它不斷地分泌物質來療傷,傷愈后,形成了晶瑩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大小與其痛苦程度成正比,每粒珍珠都是由痛苦孕育而成的。生活中偶有的砥礪與挫折會使人成熟,關鍵看你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任何失敗、不幸與痛苦,都可以轉化成有利的因素。
②失與得―― 塞翁失馬
蚌病成珠,意思是說蚌傷口愈合后,傷處就會出現晶瑩的珍珠,這是對生活的貼切比喻。哪粒珍珠不是由痛苦孕育而成?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你失去一種能力的時候,上天就會從另一方面給你補償。別為失去而痛苦,要為得到而慶幸。
【洞穿心靈】
下面的文章,是對成語“蚌病成珠”的演繹。思考的角度不同,內容和觀點也不同。
【鉆探文一】
通常角度的演繹:從正向的角度認識“蚌病成珠”,承認甚至推崇苦難的價值,提倡直面苦難,以收獲“珍珠”。
痛苦就是孕育珍珠
趙緒雷
紀伯倫的寓言里有一則故事:一只蚌跟它附近的一只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只蚌驕傲地答道:“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康。”一只螃蟹聽到它們的談話后,對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其實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于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的人太多了,人們往往有趨利避害的天性,都不情愿遭受痛苦。就連承認生活的本質就是痛苦的叔本華,也企圖通過禁欲,使痛苦得以“解脫”,近代學者王國維也奢想通過文藝的力量,使人們從世間利害關系的苦海中逃脫出來。
就像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和平,但是戰爭還會發生一樣,痛苦之于人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永遠無法擺脫的,種種脫離實際的想法和努力只不過是自我妄想和安慰別人而已。災難、疾病、失意、失敗的痛苦就像沙子侵犯河蚌一樣隨時會侵犯我們。河蚌默默承受痛苦,孕育了珍珠。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只要我們不怨天尤人,不逃避,正確面對痛苦,就一定能夠孕育出人生的珍珠。
革命導師馬克思一生都在遭受痛苦。他在倫敦流亡期間,嚴冬沒錢買煤生火,生病沒錢請醫生,有時一連幾天都不能到大英博物館去查閱資料和讀書,原因是上衣和外套還在當鋪里。但是他在窮苦的環境中,堅韌不拔地走自己的路,前后花了40年時間終于寫成了《資本論》。
剛讀過孫燕的《打盆苦水泡靈魂》,我深受啟發,為了孕育出閃亮的珍珠,實現輝煌的理想,我們不僅不能逃避痛苦,而且還要主動到痛苦里泡一泡。這一點古代文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他們為實現人生的飛躍,舍棄了天倫之樂,背負著社會、家庭輿論及經濟壓力的沉重十字架,在學海書山中不懈跋涉,在考場中備受煎熬,經歷了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孫敬懸梁、蘇秦刺股的事例家喻戶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他們搏擊浩瀚苦海,終于成為飽讀詩書的名仕。
人生就是交響樂,只有配置了痛苦的低音區,才能演奏出抑揚頓挫的動人樂章。雨果甚至認為“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只有痛苦才使我們大徹大悟。”很難想象沒有痛苦的人生將是什么樣的人生。自身的價值得不到體現,也沒有奇跡發生,大部分時間,我們在安逸與快樂中不斷喪失豪邁與激情,這是一種麻醉劑,讓我們放棄奮斗,在自我陶醉中逐漸麻木。
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時代的寵兒或某一領域的英雄,但是自古英雄多磨難,英雄與凡人的不同之處就是抓住了痛苦背后的機遇,在痛苦中創造了奇跡。擁抱痛苦吧,它回報我們的將是美麗的珍珠。
(摘自“好心情美文站”)
【靈犀一點】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人本身有很大潛能,可惜,絕大多數人在沒有經歷苦難之前,潛能很難被挖掘出來,所以,大多數人平平庸庸一輩子。只有少數人,因某種原因――自然災害、身體疾病等,經受了苦難,其潛能被激發出來,從而成就偉業。
【鉆探文二】
探究角度的演繹:不拘泥于一般的說法,而是對事件、事物做深度的探究,提出新的見解。
蚌病成珠
天一燕
一只河蚌,不小心讓一粒沙嵌入體內,不適和疼痛刺激它不斷分泌黏液,試圖溶化這粒沙子。黏液層層包裹沙子,天長日久,這粒沙子已不再是沙子,而成了光彩照人的珍珠;而蚌也不再是普通的河蚌,成了漁人夢寐以求的珠蚌,這就是“蚌病成珠”。因為有了痛苦和磨難,終于有了傲立于世的成就。
假如沒有沙子的侵入,沒有沙子對蚌肉體的折磨,就沒有光彩照人的珍珠。人也是如此,如果司馬遷沒有被處以宮刑,心靈沒有創傷,他可能寫不出《史記》,只是一個平常的官吏罷了,就像正常的河蚌不會孕育出珍珠。疼痛,讓肉體處于高度敏感狀態,也讓靈魂始終保持清醒,疼痛最終將心靈打磨得雪亮,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天才和杰作就在這樣的際遇中橫空出世。
但是,有沙子的入侵,有痛苦的磨難,未必都能孕育出又大又美的珍珠。
曾聽一位養殖珍珠的專業戶說,把沙粒同時植入一批蚌體內,過段時間同時挖開,各個蚌里的珍珠不盡相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圓,有的則歪歪扭扭,有的還未成形,這是蚌對沙子的反應程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結果。努力分泌黏液的,形成的珍珠就大,否則就小。
人也是這樣。面對磨難,有的人消極面對,一蹶不振,最終一事無成;有的人卻不屈不撓,勇于奮斗,最終把苦難變成財富。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指出:“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這些歷史人物,之所以取得不同凡響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們遭受挫折后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抗爭與奮斗,最終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有人說,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想,未必。苦難本身并不是財富,否則人們怎么會躲避它?人們遭遇苦難是不得已的,就像河蚌體內嵌入了沙子。河蚌只有努力分泌黏液,才能孕育出珍珠,而人只有戰勝苦難取得成就,苦難才是一筆值得驕傲的財富,否則苦難就是屈辱,就是深淵。
(選自《泉州晚報》)
【靈犀一點】
沙子的入侵,不一定能產生美麗的珍珠,蓋因河蚌對“痛苦”的反應不同。
“苦難,不一定是財富。被戰勝了的苦難,是財富;被苦難戰勝,苦難就是屈辱,就是深淵。”這個認識,別有天地。
【心靈回聲】
下面是學生習作,是思考“蚌病成珠”的心靈回聲。
蚌病成珠的周杰倫
內蒙古赤峰市林東一中曹雪
“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你發如雪,紛飛了眼淚;我等待,蒼老了誰。紅塵醉微醺的歲月,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
又是這醉人的旋律,我側耳細聽,沉思著,憶起了“樂壇才子”周杰倫蚌病成珠的艱難歷程……
晶瑩璀璨的背后,是心靈裹進沙子的巨大痛苦。
今天的周杰倫,多么光彩照人!
第一次了解周杰倫是一曲《雙截棍》,當時的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么強音質、動力十足的歌,撞擊我的耳膜。歌手那低沉的嗓音,充滿活力的唱法,令我心頭一顫。第一次,我記住了“周杰倫”這個名字。不久,他便紅透了大江南北:商店放著他的新歌,音像店掛著他的海報,電視上頻繁出現他的身影。而我,只愛聽他的歌。以為他的風格會一成不變,但是我錯了,第二次又感動于他的《東風破》。還是那低沉的聲音,卻是截然不同的演唱風格:不再是快節奏的Rap,而是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古典音樂風格。繞梁三日的旋律,唯美動人的歌詞,使得周杰倫再一次名聲大噪。而詞作者方文山也因此成為周杰倫歌曲的“御用填詞師”,每張專輯中必有的“中國風”歌曲,從《東風破》《千里之外》《臺》到《青花瓷》,無一例外都是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唱紅了大江南北,唱開了無數人的心扉。
正在享受周杰倫兩種音樂風格并沉醉其中的我,以為這位“樂壇才子”會就此一路發展下去,但我又錯了。他并不甘心于音樂方面的成就,又向電影發起了沖擊。從第一次“觸電”時的《頭文字D》到票房飚紅的《大灌籃》,周杰倫的每一次出鏡都會給人無限的驚喜:《頭文字D》中那精湛的“飄移”技術令無數影迷為之折服;《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以出色的演技使“杰王子”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他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更以絕對的票房收入使人們對他的稱呼由“周董”變為“周導”……一次次的驚喜,使我愈發佩服這位全才型歌手。
昨天的周杰倫,忍受了心靈“包裹沙子”的痛苦。
周杰倫成名之前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有些辛酸。他的音樂天賦并不被人看好,靠送外賣維持生計,心靈如裹進沙子般痛苦。可是他并不氣餒,依然堅守著自己的音樂理想,在送外賣時將自己創作的歌曲寫在外賣單的邊緣上,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他依然堅持。終于有一天,吳宗憲發現了這個很有音樂潛質的青年,把他領進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并鼓勵他堅持自己的風格。這個青年沒有令他失望,不久之后便在樂壇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周杰倫”這個名字也被每一個人所熟知――蚌病成珠。
“沙子”帶來了痛苦,但也成就了晶瑩的珍珠!
蚌病成珠的周杰倫,讓人感慨萬千。
【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