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年手足口病在安徽省阜陽地區突發,5月2日起,手足口病納入我國的丙類傳染病管理,進行實時監控上報制度。本書作者是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退休多年的老院長,在部隊及地方上應對和處理突發疾病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總結。書中專門章節論述了手足口病的發病機制和防治,本文是其節選。
手足口?。℉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所致的常見于小兒的傳染病。臨床以口腔、手、足發生皰疹為主要特征,在國外曾反復流行。
HFMD病死率很低,加之病毒分離較為復雜,臨床上極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混淆,所以人群真正的感染狀況一定比現在認識的嚴重。僅靠病原學、血清學確診的病人,也明顯地超過水痘病人數,遂使本病成為小兒常見的皰疹性疾病之一。
本病可發生在1~35歲的男女中,4歲以內的小兒占85%~95%,2歲以內的占80%,因此,HFMD是2歲以內小兒的感染性疾病。根據國外觀察,在人群中以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規律出現,主要是非流行期間新生兒出世,易感者逐漸積累,達到一定數量時,便為新的流行提供了先決條件。
全年均可有病人發生,3~11月份多見,6~8月份是高峰季節。但因地區不同流行季節亦可出現變化。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健康帶毒者。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咽喉及糞便中病毒含量也很大。病人的糞便排放到下水道以后,也常自城市的污水中分離出E-71病毒。因此,病人咽喉液乃至唾液中的病毒以飛沫形式,經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同時,皰疹液及糞便中的病毒亦可經手乃至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經口感染,經污染的水亦可形成傳播,這可能是本病之所以常流行于夏秋季的又一重要因素。
定點觀察證實,大多數小兒均經隱性感染的形式獲得免疫,用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等可測知免疫水平的高低。
典型的HFMD病人臨床表現是很特殊的,但大量輕型病人僅表現為夏季感冒樣癥狀,或手、足、口腔皰疹并不同時具備。有人根據臨床表現將本病分為典型和非典型兩種。典型病人常以發熱開始,體溫在38.5℃左右,與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很難區分,有的病人僅有發熱而缺乏上感癥狀,隨著病情進展發生皰疹性口腔炎,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皰疹性皮疹,常呈斑丘疹或水泡,皰疹如米粒乃至小豆粒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周圍繞以紅暈,其長軸和皮紋走行一致,手掌、足跖等處好發,下肢及臀部特別是與尿布接觸的地方,易呈密集性丘疹樣皮疹,而胸、腹、顏面及頭皮等處很少有皰疹分布。能自己訴說的小兒有咽痛、咽下困難,重癥病例有流涎、拒食現象;口腔皰疹多發生在頰黏膜或舌上,有的亦出現在齒齦及上顎,水皰破潰后形成小潰瘍,疼痛異常,并因此而影響哺乳或進食。
近年發現E-71較C-A16病毒所致的HFMD,有更多的機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其發生率隨地區及時間不同而略有差別。有人根據臨床和腦電圖的變化將HFMD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分為:其一,以小腦癥狀為主的局限性腦炎型;其二,無菌性腦膜炎型;其三,脊髓灰質炎樣麻痹型。這三種臨床類型中以無菌性腦膜炎型常見,此型病人中有的表現出腦膜刺激癥狀,有的僅表現出持續性高熱而腦膜刺激癥不典型,經腰椎穿刺放液后,這些癥狀可迅速緩解。腦電圖檢查可見異常,絕大多數病人于病后3個月內可恢復正常。無并發癥的患兒,大部分在1周左右即可治愈,除非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者,很少留有后遺癥。
1、他們原本情同手足,卻因為一件小事,打得兩敗俱傷,真是天理不容!
2、我和他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
3、我和同桌情同手足,關系密切。
4、他兩人十分親厚,情同手足。
5、我們心意相同,情同手足。
6、王斌和我從小一起玩,一起上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情同手足。
7、我們倆心心相印,形影相隨,情同手足,意如焦孟。
8、他們越發親近,彼此情同手足,心和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9、我歌頌敵人,于是他們成了我的朋友;我鼓勵朋友,于是我們情同手足。
10、小陳出國留學兩年了,我時常會思念這個大學時朝夕相處,情同手足的同學。
11、我和我的同學相處十分好,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運動,我們簡直情同手足。
12、兩家紡織廠早就建立了情同手足的關系,互通市場信息,互相支援技術力量,共同發展、進步。
13、兩位將軍年輕時在戰場上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形成了情同手足的關系。
14、你倆總是情同手足,形影不離,粘在一起難舍難分。
15、他們兩個人從小就是好朋友情同手足。
手足綜合征(ItFSR)是指某些化療藥物在手足毛細血管部位滲出引致周圍組織損傷的不良反應,也有人稱其為手足皮膚反應。手足綜合征通常發生在用藥3天~10個月,停藥后癥狀逐漸消退,再次用藥,不良反應會再現。其臨床表現為手掌和腳掌皮膚發紅、腫脹、刺痛或灼熱感、觸痛及皮疹,嚴重反應有皮膚皸裂或表皮剝落、水皰、潰瘍、劇烈疼痛,以及行走和抓物困難。
引起手足綜合征的常見藥物有:卡培他濱、阿糖胞苷、氟尿苷、氟尿嘧啶、伊達比星等。
分級①I度:以下列任一現象為特征,手和(或)足的麻木、感覺遲鈍、感覺異常,無痛性腫脹或紅斑和(或)不影響正?;顒拥牟贿m。②II度:手和(或)足的疼痛性紅斑和腫脹和(或)影響患者日?;顒拥牟贿m。③III度:手和(或)足濕性脫屑、潰瘍、水皰或嚴重的疼痛和(或)使患者不能工作或進行日常活動的嚴重不適。痛感強烈。皮膚功能喪失,比較少見。
處理 I度手足綜合征的患者可繼續采用原來用藥劑量,同時采取一些必要的支持治療,包括加強皮膚護理,避免繼發感染,避免壓力或摩擦,使用潤膚霜或削,局部使用含尿素和皮質類固醇成分的乳液或劑,必要時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治療。II~III度手足綜合征則需要停藥,等毒性反應降低為I度后再回復原川藥劑量。
手足綜合征的治療可口服或外用皮質激素消炎,局部用二甲亞砜減少化療藥物的滲漏,口服維生素B減輕癥狀,以及口服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手足綜合征并非手足口病,后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癥狀為口腔黏膜、手掌和腳掌出現米粒大小皰疹,個別患者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因此,兩者切勿混淆。
阿司匹林(二)
雙嘧達莫雙嘧達莫可減少阿司匹林的脫乙酰作用,抑制阿司匹林的代謝,導致阿司匹林血藥濃度升高,峰濃度、藥物曲線下面積增大。同服應監測阿司匹林的血藥濃度。
灰黃霉素灰黃霉素可干擾阿司匹林的吸收,造成水楊酸鹽血藥濃度降低,應該錯開服用阿司匹林與灰黃霉素的時間,監測水楊酸血藥濃度,可能需要調整阿司匹林劑量。也可考慮換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
甲潑尼龍皮質甾醇類藥物會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加速水楊酸類藥物的清除率,造成水楊酸血藥濃度暫時性降低,需監測水楊酸的血藥濃度。同樣當皮質甾醇類藥物劑量減少或者停用時,應了解水楊酸血藥濃度是否升高。
硝酸甘油 阿司匹林使硝化甘油的吸收量和峰濃度增加,增強其作用。其他硝酸酯類衍生物也存在類似的相互作用。
青霉素由于對血漿蛋白結合的競爭,阿司匹林可以顯著升高青霉素的游離血清濃度和半衰期。此相互作用可能會提高青霉素的治療效果,也可能會增強青霉素的不良反應。
吲哚美辛 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可能會降低吲哚美辛的血藥濃度,但是在臨床上影響很小,可以不用避免聯用。吲哚美辛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并不比服用較大劑量的單一藥物有更佳的優勢。
黃吡酮阿司匹林對抗黃吡酮的促尿酸排泄作用。黃吡酮和水楊酸鹽類藥物共同競爭同一血漿蛋白結合點,阻止黃吡酮到達他的作用部位并增加黃吡酮的血漿清除率。使用黃吡酮的患者應避免服用尤其是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和其他水楊酸鹽類藥物。保泰松、羥布宗與阿司匹林也有類似反應。
苯妥英研究顯示,阿刮匹林和其他水楊酸鹽會從血漿蛋白結合點置換苯妥英,而暫時升高苯妥英水平同時應用需仔細監測病人苯妥英水平。其他乙酰脲類抗驚厥藥和其他類水楊酸鹽藥之間可能也有類似相互作用。
近來新聞中有一條引人注目的新聞 今年1月 至3月 ,全國30個省份 共報告手足口病例4.18萬余例,其中重癥病例94例。 報告死亡病例18例 主要5歲以下幼兒易感染,從死亡病例來看,主要是小年齡組。預計5月至7月達發病高峰。
手足口病 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開始為低熱、食欲減退、 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 1-2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見于臀部。有的病人僅有皮疹或口腔潰瘍。
怎樣預防呢? 1.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給兒童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要洗手 ;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 公共場所,注意 環境衛生, 教室和宿舍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 癥狀要及時 就診?!?6. 每日對玩具、 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7.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8.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9.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我們學校為了避免我們被傳染上,要求校外的一律不能進入我校,很好的保護了我們。
1、平日養成應變的能力,才不會在遇到事情時手足無措、失去方寸。
2、這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所以個個都顯得手足無措。
3、老師突然宣布下一節課要考試,學生們面面相覷,手足無措。
4、面對記者咄咄逼人的質疑,只見他頻頻拭汗,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5、他記得初當老師時,第一次作家庭訪問,()緊張得手足無措。
6、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他被嚇得愣在當場,手足無措。
7、今天上課時,老師突然請他發表意見,讓他手足無措。
8、喜歡朝令夕改的主管,常常使得下屬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