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描寫秋景的詩句

      描寫秋景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秋景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秋景的詩句

      描寫秋景的詩句范文第1篇

      【關鍵詞】杜甫;登高;沉郁頓挫

      杜甫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淪落潦倒的一生,“苦難”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詞,但杜甫并沒有沉陷于個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氣,始終關注人民的生存狀態,并以滿含血淚的動地歌吟,傳達著一個時代的苦難,傳達一個儒者的良知和勇氣。

      首聯、頷聯側重于寫景;頸聯、尾聯側重于抒情,集中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首聯六個物象,而用急、高、哀、清、白、飛來形容,把秋天景物的凄涼氣氛鋪陳得十分濃郁。把眼前的秋景寫得更具體、更凄涼。“哀”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艱難。讓詩句的種種意象頓時有了濃烈的傷感色彩。頷聯則從更大處落筆,側重寫詩人眼前恍如所見的、耳邊仿佛聽到的整體景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以“無邊”二字展開了“落木蕭蕭下”的畫面,以“不盡”二字展開了“長江滾滾來”的畫面,把秋景描寫得既肅穆肅殺又空曠深遠。這從以景抒情的角度來看,是為后兩聯抒發感情作鋪墊。前兩聯寫景還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兩聯詩句一氣貫注,全詩開頭“風急”二字最緊要,因為“風急”而“猿嘯哀”“鳥飛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二是兩聯詩句抑揚頓挫,首聯寫近景,頷聯則寫遠景,而“無邊”一句為仰視,“不盡”一句為俯視,這樣一遠一近、一上一下,層次分明,起伏“頓挫”。

      后兩聯以前兩聯描寫的秋景為背景,著重抒發憂憤深廣的情感。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顯示杜詩沉郁頓挫風格的范例。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則將頸聯悲秋之情的容量增大了,也更深沉、其中“艱難”二字,指出時世艱難,社會動蕩;“苦恨”二字,形容詩人百感交加,恨到極點,“艱難苦恨”兼指社會和個人,在詩人搖落悲秋的情感巾溶人了廣闊的社會內容。而“潦倒新停濁酒杯”,則將杜甫的“艱難苦恨”之情寫得更加具體,一個多愁多病、憂憤深廣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杜甫的悲哀有他的特殊性,那就是他的悲哀雖然是個人的命運,卻博大深厚。境界由大到小,由開到合,情緒也從高亢到悲抑,情緒有微妙的跌宕。杜甫追求情感節奏的曲折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默默的,有時卻有突然的轉折。古代詩話上說,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沉郁是許多人都做得到的,而頓挫則殊為難能。

      沉郁頓挫是杜甫早年對自己創作風格的一種描述,他在《進雕賦表中》說:“臣之述作,雖不是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楊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來,當他經歷了干戈離亂,飽嘗人民的艱難困苦,并于詩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悲愴情懷,創作日趨成熟后,再用“沉郁頓挫”來概述他的詩歌風格。沉郁頓挫,表面是深沉郁結,表現為有節奏的抑揚起伏和盤曲轉折。它涉及詩歌的內結構和外結構,涉及內結構的沉重的充實感,以及外結構上有控制的騷動感和彈性。

      《登高》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現于下列三方面:

      內容上的厚實豐滿。無論是描摹現實,還是勾勒歷史,杜詩都表現出厚實的思想內蘊和凝重的歷史意識。不僅僅寫出個人的漂淪西南衰老多病,鬢毛早衰止酒停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動蕩不安滿目瘡痍,人民顛沛流離受盡苦難。作者的悲情凝聚于這四字之中,郁結深厚而寄慨深廣。

      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詩中的情感表達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有著隱顯緩急的變化。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可以揣摩到詩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表達上的迂折含蓄。作者往往將充沛的感情隱藏于心靈深處,九曲回腸沖撞旋轉,并不恣情宣泄傾瀉無遺。《登高》具有沉而悲的特色,讀者從作品中讀到的是一個兀立高臺的窮儒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過分,凄苦冷落而不見消沉。

      《登高》語言形式的“頓挫”表現于下列四方面:

      章法上開合變化。前四句寫景,作者的主觀感受與景物的客觀特征達到和諧統一,產生的藝術魅力已非一般描摹景物的詩句可比擬。后四句的抒情,則將萬里漂泊多病的孤零悲苦之情作了直接抒發。最后卻令人頗感意外地落筆于“新停濁酒杯”這一生活細節上,縱橫開合變化自如。

      結構上的回環照應。一、三兩句相承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寫江景,五、七兩句相承寫悲苦,六、八兩句相承寫多病。照應之妙,實不多見。首、頷二聯寫景,引出“悲秋”,頸、尾二聯寫景,由“悲秋”而及“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環環相扣渾然一體。

      描寫秋景的詩句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真州絕句》春景秋景

      “半江紅樹賣鱸魚”出自王士禎的《真州絕句》(其四)的第四句。原文是: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關于第四句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

      (1)《古代詩詞曲名句選》(廣西人民出版社):半江,江邊楓樹很多,倒映水中,遮滿半面江水。紅樹,楓樹,秋天楓樹經霜,葉子變成紅色,所以叫做紅樹。……賣鱸魚,指賣鱸魚的熱鬧場面。

      (2)《詩詞曲名句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紅樹:秋日下霜,楓樹葉子變成紅色。鱸魚:盛產于長江下游的一種口大鱗小的味美之魚。句意:最好的景色還是太陽偏西,風平浪靜之后。紅色的楓樹下,漁民在賣鱸魚。描繪出了富有漁村生活氣息的圖畫。

      (3)在《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中黃立新認為這首詩是寫真州江邊漁村秋天傍晚的旖旎風光。半江,半個江面上;紅樹,長著紅葉的樹。有的樹葉秋天變紅。鱸魚,一種體呈銀灰色而背部有小黑斑的魚,產于我國沿海一帶。“半江”句說,在江邊紅葉樹下,漁人們正在賣鱸魚。

      (4)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中艾治平認為這首詩是寫秋景。紅樹:楓樹。楓葉秋天經霜變成紅色。他是這樣解釋第三、四句的:最好的時光怕就是紅日西斜,風平水靜的傍晚時分了。你看,江水波平,碧光閃閃;楓葉經霜,艷紅如染;走著,走著,請聽,在你耳畔響起了“賣鱸魚呵”的聲音,聲韻悠遠,余音不絕。

      (5)在《古典文學鑒賞集》(三)(遼寧教育出版社)中陳體津認為此詩描寫秋天傍晚江邊的漁家風光。他是這樣解釋最后兩句的:后二句描寫漁人的生活即景,落日的余輝斜照在經霜的楓樹林上,倒映江邊,半邊江水像被染紅了似的,顯得分外妖嬈明艷,漁人們趁看傍晚晴好的天氣,在江邊樹下售賣自己剛剛打來的新鮮鱸魚。詩中洋溢著漁鄉的氣息,卻又透露出清遠的閑情逸致,真有耐人尋味的意境。

      (6)陶文鵬在1993年《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第113頁是這樣解釋的:《真州絕句》組詩是寫真州春天風物。他是這樣解釋最后兩句的:在黃昏時分,日斜風定以后,斜陽照在江上,一半江面碧綠,一半江面嫣紅,江岸金絲輕漾的柳樹,傳來一聲聲很有地方風味的吆喝,原來是漁民們正在高興地叫賣鱸魚。

      從以上列舉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關于“半江紅樹賣鱸魚”所寫之景大致有兩種觀點:一是以艾治平老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此句是寫秋天的景色;一是以陶文鵬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此句是寫春天的景色。前五個主張此句是寫秋天的景色,只有陶文鵬先生認為此句是寫春天的景色。分歧的焦點是什么?到底誰是誰非呢?

      我認為分歧的焦點是對“半江紅樹”的理解。艾治平老先生認為“半江紅樹”的“紅”是形容樹的,紅樹也就是楓樹,因為楓葉秋天經霜變成紅色。人們自然會想起杜牧有名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而陶文鵬先生則認為“半江紅樹”的“紅”是形容江的。江面沒有被斜陽照射的一邊是碧綠的,被斜陽照射的一邊是嫣紅的。人們自然會想起白居易有名的詩句“半江瑟瑟半江紅”。

      我認為這句詩應該是春天之景,理由如下。

      首先,從《真州絕句》組詩的寫作時間來看。王士禎所寫的《真州絕句》一共有五首。我們看一下《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五首詩排在“《維揚蕭尺木畫冊四首》壬寅稿”下面,壬寅應該是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當時,王士禎二十九歲,這首詩應當是1662年寫的。查《漁洋山人年譜》可知,這一年,他在揚州做推官。真州在揚州西南六十里,他的《真州絕句》(其一)寫道:“揚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從這里可知王士禎對真州是比較熟悉的。其中,《真州絕句》(其二)說:“白沙江頭春日時,江花江草望參差。行人記得曾游地,長板橋頭舊酒旗。”寫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白沙洲一帶長滿了各式各樣的野花野草,一眼望去,煞是招人喜歡,是人們游春的好地方。那長板橋邊的酒店,懸掛著引人注目的酒旗,更是人們休憩、觀景、敘談的好場所。這首詩寫出了人們在春天到白沙頭游樂的歡快情景。由此可知《真州絕句》肯定是寫春天的景色。再看《真州絕句》(其五):“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第一句“江鄉春事最堪憐”是《真州絕句》組詩的總結性詩句,是說真州春天的景物最可愛,也是《真州絕句》組詩的詩眼。其中第二首和第五首都寫明是春天,所以第四首也是春天寫的,也是寫春景。因此這句詩是寫春天之景。

      其次,從“楊柳”的意象來看。清朝詩人所寫的“楊柳”意象,要么是歌詠春天之景,要么是傷春惜春。總之,是寫春天的景物。如張問陶的《陽湖道中》:“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魏源的《三湘棹影》:“溪山雨后湘煙起,楊柳愁殺鷺鷗喜。”沈德潛的《過許州》:“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里罨平疇。行人便覺須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王士禎的《真州絕句》(其四):“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也寫了楊柳的意象,這首詩也應該是描寫春天之景。因此,“半江紅樹賣鱸魚”所寫之景應是春天的景色,而不是秋天的景色。

      為什么認為“半江紅樹賣鱸魚”是寫秋天景色呢?我的理解是如下:

      其一,犯了“就詩論詩”的毛病。魯迅在《草(六至九)》中指出:“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我們分析、賞析詩歌,一定要顧及全詩。如果是組詩,一定要顧及整個組詩,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掌握這首詩。否則,“就詩論詩”就可能曲解作者的原意。

      其二,受宗梅岑《讀阮亭先生真州絕句漫作》的影響。惠棟在《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里引了宗梅岑的這首絕句,全文如下:“板橋山色晚秋初,楚澤真州畫不如。我愛新城詩句好,半江紅樹賣鱸魚。”此詩對于王士禎的《真州絕句五首》,特別推重第四首,還引用這首詩的“半江紅樹賣鱸魚”,稱為“詩句好”。宗梅岑認為此首詩的藝術特色是詩中有畫。不但詩中有畫,而且勝過畫,畫出來也不如詩。這一點宗梅岑先生是別具眼力的。但宗梅岑認為“板橋山色晚秋初”,認為《真州絕句五首》是描寫秋天的景色,這就有問題了。原來宗梅岑讀“半江紅樹賣鱸魚”,讀成“紅樹”,成了“霜葉紅于二月花”,所以說成“晚秋初”了。可是這五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物,不在晚秋,是寫“半江紅”,不是寫“紅樹”,所以不對了。

      其三,是受杜牧《山行》詩的暗示。人們一看到紅樹的字眼,第一反應就會想起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很自然會聯想此“紅樹”可能是楓樹的葉子經霜變成紅色。再加上沒有顧及整個組詩,很自然地認為這句詩是寫秋天的景色。

      參考文獻:

      [1]劉利等.古代詩詞曲名句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

      [2]趙傳仁.詩詞曲名句辭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3]馬美信,賀圣遂.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M].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0.

      [4]艾治平.歷代絕句精華鑒賞[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5]中央電大古典文學教研組.古典文學鑒賞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描寫秋景的詩句范文第3篇

      9月的第一縷秋風使大地褪去了夏季的熾熱,沒有了知了的喧囂,沒有了空調所帶給人們的不自然。它引領著我們進入另一番天地,那里會讓我們忘記煩惱,只留戀那里的美景。

      秋天有著如夕陽般的火紅,金黃的稻谷用最美的容顏迎接太陽。它的凄美引無數詩人盡折腰: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屈原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陶淵明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他們用美妙的詩句寫出了對秋的熱愛。都說秋天是凄涼的代名詞,因為秋天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因為秋天樹葉會飄落,樹木會光禿,風中也透著絲絲涼意。古代詩人常常以描寫秋景來寄托對家人的思念,詩句里的悲涼讓人為之觸動。但同時秋天也是希望的代名詞,它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其實在秋天當火紅的樹葉一片片從樹上飄落,一陣秋風吹過,掀起無數落葉時,當你漫步在這樣的情境中時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凄涼,而是一個人的幽靜,傾聽萬物的私語。你不會感到孤獨,因為有著美景的陪伴。

      秋天更是旅游的好季節,我們走在田間小路上,風兒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頰,帶走我的汗水,蜻蜓在身邊自由飛翔,清澈的河水載著落葉流向遠方。我可以盡情奔跑,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也可以調皮的鉆進稻田里,與那茁壯的稻谷比比誰高誰低。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里面是另一個世界,無數的精靈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忙碌著。這樣的景物讓我陶醉無法自拔。

      秋天,沒有夏天的熱浪,沒有冬天的寒冷。它的到來是自然的饋贈,是為大地的一次洗禮。這樣的秋天怎能不愛。

      一年級:藍顏girl

      描寫秋景的詩句范文第4篇

      王禹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賞析】

      @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即景抒情小詩中的代表作之一。開頭兩句,交代了時、地、事。時令是秋季,這是以“菊初黃”間接交代的;地點是山間小路,這是以“山徑”直接點明的;事情是詩人騎馬穿山間小路而行,領略山野旖旎的風光。而人物自然是詩人本人,這是從詩的結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結論,這是從詩行里透露出來的消息。這兩句重在突出詩人悠然的神態、濃厚的游興。

      三、四兩句分別從聽覺與視覺方面下筆。前句寫傍晚秋聲萬壑起,這是耳聞;后句寫數峰默默佇立在夕陽下,這是目睹。這里,“有聲”與“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愈發顯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數峰”句寫數峰寧靜,不從正面著墨,而從反面出之,讀來饒有情趣。這正如錢鐘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所說的“山峰本來是不能語而‘無語’的,王禹說它們‘無語’或如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說‘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并不違反事實;但是同時也仿佛表示它們原先能語、有語、欲語而此刻忽然‘無語’。這樣,‘數峰無語’‘此山不語’才不是一句不消說的廢話……”

      五、六兩句進一步描寫山村原野的景色,詩人選擇了“棠梨”與“蕎麥”這兩種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來加以描繪,用“胭脂”和“白雪”分別比喻“棠梨葉落”的紅色與“蕎麥花開”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寫得色彩斑斕,可謂有聲有色有香。

      讀完這六句詩,我們自然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在那初黃的時節,人到中年的詩人騎著馬在山間小路穿行,他神態悠然,任憑馬兒隨意行走,盡興地觀賞著秋日黃昏山野的景色:時而傾聽著回蕩在眾山溝里的秋聲,時而觀看默默無語佇立在夕陽下的數座山峰,時而又將視線投向那紅似胭脂的棠梨落葉與潔白如雪的蕎麥花……詩人在這六句詩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富有詩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圖,很好地體現了宋人“以畫入詩”的特點。

      描寫秋景的詩句范文第5篇

      一、騰挪跌宕的變化美

      一切藝術之美,貴在變化。

      中國書法是東方特有的藝術,它之所以能成為一門審美價值很高的藝術,主要是因為用毛筆寫出的字具有線條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的特點,體現了典型的變化美。

      國粹京劇何曾沒有變化?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

      中國畫的筆法竟然有“十八描”,可見其變化之豐富。

      中國的詩歌,自然也不乏變化之美,有起承轉合的變化,有虛實的變化,有動靜的變化等等。

      在中國詩歌中,即使簡單的一個“以景結情”的結句,也有無窮無盡的變化之美。下面淺析“以景結情”的變化之美。

      1.表達方式的變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也不例外,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才能體現出詩歌的變化之美。先看下面的例子。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此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沉、復雜的感情。起句寫軍中宴樂彈奏琵琶。宴樂中不停地轉換彈奏琵琶的曲調。可是,琵琶彈奏的內容并沒有多少變化,“總是關山舊別情”。那曲調無論什么時候,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

      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結句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使用了描法。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后,忽然出現一幅優美靜謐的畫面,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

      正是因為末句使用了景物描寫,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讀者據此會產生出各種豐富的感情:也許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是對于現實的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于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等等。

      結句的描寫,是絕處生姿的一筆,使表達手法不顯得單調貧乏,讓詩歌具有了騰挪跌宕的變化之美,也使詩歌的意境也得到極大的拓展。

      詩歌在藝術上常常是抒情與寫景兩相結合、交織成篇的。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作詩本乎情、景。……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

      2.動靜的變化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處:“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前兩句是精彩動人的動作描寫,是精彩的音樂演奏,當琵琶聲戛然而止,詩人沒有多說自己內心多么激蕩起伏,卻描寫了一個美麗空蒙的靜景,“唯見江心秋月白”,多么靜謐空靈的景色,多么寧靜。詩人以動襯靜,動靜結合,將動靜的變化之美,彰顯得淋漓盡致,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再看黃裳的《喜遷鶯?端午泛湖》:“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斗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

      此詞上片先寫端午自然風光,接著使用動作描寫鋪敘種種風俗:嘗角黍、品香蒲、戲斗草、結彩絲,競龍舟。末尾寫景,以景結情。

      此詞從表達方式上看,是最富變化的詩歌之一。全詞有點有面,有敘有議,聲與色齊作,景與情交融。前面的熱鬧場景和后面“以景結情”的“寂靜”場面截然不同,是典型的“動靜對比”。此詞突出體現了變化之美,極大地豐富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3.視聽觸感的變化

      視聽觸感等多種感覺的綜合運用,也會使詩歌富有變化之美。先看下面的這首詩。

      瑤?搖瑟?搖怨

      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這是一首閨怨詩,抒寫別離的悲怨。起句“冰簟”點明時令是秋天,地點是閨房。著重從觸覺去寫。“銀床”形容床之精美,從視覺去寫,也表明了的身份。“夢不成”是因為相思,希望在夢中和久別的丈夫相會,但虛幻的夢境也成泡影,可見其悲苦哀怨之情。以上是敘事,次句寫夜空景色,也是從視覺角度寫的。因為夜長不寐,好夢難成,于是在窗前仰視青空,只見萬里長空,清澈澄碧,秋月在天,清輝似水,幾縷白云,飄浮空際,這是一幅秋空夜月圖。面對這良宵美景,這個獨守空閨的,更加會感到孤寂凄清。第三句是從聽覺感受來寫景。在這月色朦朧的秋夜,雁聲凄厲,更能勾起的無限惆悵。

      結句描繪在月光照耀下的“十二樓”,表面看來純系寫景,實際上是“以景結情”。屬于描寫,是從視覺角度來寫的。此詞動用多種感覺,將月夜的復雜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看趙彥端的《點絳唇途中逢管》: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作者久別重逢老朋友后卻要分離,那種苦痛是難以表達的。他聯想起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句,作者此時惆悵萬分,因為“我是行人“,卻“更送行人去”!

      結句“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以景結情,將無邊無際的愁苦巧妙地融入景物描寫之中。用凄切的寒蟬和暗淡的夕陽光將它側面烘托出來。“寒蟬鳴”寫聲音,是從聽覺方面寫的;“斜陽暮”是色彩,是從視覺方面寫的。如此通過聲色交互而引起讀者諸種感覺的移借,派生出無窮無盡的韻味來。

      “以景結情”的變化之美,遠不止這些,還有色彩的變化,空間的變化等等。

      二、含蓄蘊藉的委婉美

      古人云:“言有不得至于盡意,書有不得至于盡言。”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秘想旁通,伏采潛發。”

      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也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

      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中也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

      可見,古人為詩,多喜歡追求含蓄美。能夠起到含蓄效果的藝術手法可謂門類眾多,但“以景結情”卻倍受人們推重。因為它可以創造一種意味深長、余味無窮的意境,使詩歌含蓄蘊藉,言淺意深,創造出無窮的藝術魅力,含蓄蘊藉讓讀者于“有盡”里見“無垠”,能夠拓展藝術空間,激發審美情趣。下面我們通過具體詩句來闡釋“以景結情”的蘊藉美。

      并?搖州?搖路

      李宣遠

      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

      孤城吹角罷,數騎射雕還。

      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淚,烽火起云間。

      “烽火起云間”屬于“以景結情”。這末尾的詩句究竟包含多少豐富的意蘊?黃葉飄零,秋景令人感傷;孤城吹角,戍邊生活凄涼;牛羊下山,引發征人鄉思。垂淚之時,烽煙忽起,邊塞戰事殘酷。作者見到眼前此種情景,自然也會對征人產生無限同情。以景結情的含蓄蘊藉之美,可見一斑。

      再看下面這首唐詩:

      秋 雨 夜 眠

      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這首詩作于白居易任河南尹時,當時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特別寂寞冷淡。詩中多少反映了詩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懶、生活上孤寂閑散的狀況。

      結句“霜葉滿階紅”以景物結情,照應首句,使詩歌渾然一體,并運用反襯手法,夜間風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這自然環境的冷酷無情正是為了反襯老翁的“安閑”,突出老翁的清凈淡泊。“霜葉”運用雙關手法,既指自然環境,又指政治風雨,詩人對政治風雨的毫不在意,政治上的心灰意冷、生活上孤寂閑散的狀況,全部包含在結局的景物描寫之中,可見此詩結句的含蓄蘊藉之美。

      三、天馬行空的想象美

      “含蓄蘊藉”是就詩歌“以景結情”這種表達方式作者提供的豐富意蘊而言的,空白藝術則是就在讀者提供的這種無限豐富的想象空間上讀者產生的豐富想象和聯想而言的。

      空白,是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法。詩人稱“空白”為“含蓄”,書法家叫它為“飛白”,畫家稱它為“留白”,音樂家叫它為“煞聲”。

      空白,是藝術家在創作時候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運用空白手法,可使藝術品虛實相映,形神兼備,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

      任何種類的藝術所能直接再現的生活范圍都是有限的,不管它有多么獨特的風貌、范式或技巧。因此,空白藝術就不可或缺,陸機在《文賦》中說“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就是這個意思。

      “以景結情”是詩歌獨特的藝術形式,是典型的空白藝術,這種空白藝術給讀者有意或無意留下了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讀者必須借助這個空間,展開理想和想象的翅膀,在詩的國度里自由翱翔,實現欣賞過程中的再創造,從而獲得美感。

      “以景結情”,這種空白藝術借景抒情,使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使得詩歌產生了表達的空白,產生“此時無情勝有情”的作用,顯得意猶未盡,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下面,我們賞析一首唐詩的結尾,體會“以景結情”的空白藝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結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是清麗明快的詩句,借景寫情,是典型的“以景結情”式的空白藝術,給讀者留下了無限豐富的聯想想象的再創造空間。

      詩人的惜別之情,詩人送別友人時的無限依戀的感情,詩人的愉快之情,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孟浩然所去之地――揚州又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的地方,詩人的向往之情,面對未來的聚會,詩人產生的聚少散多的感慨,揚州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難道不會產生人生之無常,天地之悠悠遺憾?凡此種種不都盡包含在此結句之中?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av片劲爆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