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拉肚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而近日,筆者在微信朋友圈中也發現,有不少賣家看準商機推出了海外代購兒童藥物的服務,對此,醫學專家表示,年輕父母們不必迷信港藥、外國藥,而且非正規渠道購藥風險太大,父母們最好通過正規渠道購置并且認準知名老字號中成藥。
嬰兒用藥要特別慎重
在不少媽媽群中,不難聽到各種“口口相傳”的用藥經:腸絞痛用腸痛水,壓驚用保嬰丹,咳嗽吃猴棗散……對此,醫學專家提醒,1歲以內的嬰兒身體各器官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而且個人體質不同,盲目憑經驗或廣告推銷給孩子喂食藥物不妥。
很多家長偏愛港產的嬰兒藥品,其實部分在港銷售的中成藥的安全標準并沒有高于內地。由于服藥的是嬰兒,更需要謹慎,1歲以下的嬰兒,即使藥品符合各項指標,但“是藥三分毒”,家長也不可疏忽,需要注意藥物的使用劑量,對癥治療,病終即止,切不可將藥品當成保健品長期讓孩子服用。加上每個人體質有差異,同一種藥物并非每個孩子都適用,用藥前應咨詢醫師。特別是新生兒,身體各器官系統發育尚未完善,不建議濫用藥物。
另外,據報載從2010年至今,香港約有近50家藥房因售賣偽冒藥物多人被定罪。如何防止在香港買到假藥或是仿冒藥物?香港消委會在其網站上建議游客:在赴港旅游前,可參考香港消委會網站公布的“涉及售賣偽冒藥物店鋪名單”。
服用中藥要區分體質病因
以下是從各大育兒論壇搜羅的幾種常見嬰兒居家必備藥,筆者在此就其藥效進行點評。
1、保嬰丹
【號稱功效】 疏風清熱、化痰定驚,適用于小兒感冒、風寒襲表、打噴嚏流涕、咳嗽有痰、腸胃不適及夜啼易驚等。
【點評】 雖然如今的保嬰丹去除了朱砂、雄黃等有毒藥材,但當中的法半夏、淡全蟲也有微量毒性,不宜長期過量服食。此外,這種藥從成分組成上看,偏于苦寒,用法不當可能造成腹瀉,寒性體質和受風寒拉肚子的孩子都不建議服用。
2、腸痛水
【號稱功效】 緩解肚風及緩和胃部不適,并能防治嬰幼兒多種癥狀,如腸絞痛、泛酸、腸胃脹、胃腸積氣。對于嬰幼兒出牙時出現的種種不適,更可立時止痛安神、減輕病狀。
【點評】 這款進口腸痛水一直在育兒論壇上受到熱捧,但是沒有標注藥品成分,實為不妥,建議家長不要盲目給寶寶特別是新生兒使用,以免引起過敏反應。
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有些港售的非處方藥物或保健品來自歐美、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來源復雜,由于人種、基因的不同,對原產地居民適宜的藥并不一定適合我們,建議慎重選擇。
3、猴棗散
【號稱功效】 清熱化痰、安神消積。可用于小兒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痰鳴及不思飲食、煩躁易驚等癥。
【點評】 雖然港版的珠珀猴棗散不含細辛,家長無需擔憂馬兜鈴酸的危害,但它同時失去了細辛的功效,藥效需要進一步的臨床驗證才能確定。此外,此藥偏于苦寒,用法不當可能造成嬰兒腹瀉,需要慎重使用。寒性體質和受風寒拉肚子的孩子都不建議服用。
4、奇應丸
燒香拜佛的,總算是把小祖宗詰到了肚子里。可別人懷孕,我也懷孕,我怎么就沒有懷孕的跡象。什么嘔吐、胸部脹疼、想吃酸都沒有,倒是覺得肚子隱隱約約的不舒服,好像是大姨媽要來的感覺。有時會想,孩子是不是不在肚子里了,想到這,眼淚就在打轉。餓的時候,肚子和以前樣癟癟的,稍為吃飽一點,就脹得不得了。這都還能忍受,就是那腰特別不爭氣,稍微站或坐一會就覺得酸得不得了,特別得累,這時就趕緊上床躺,不敢象以前那樣強忍了。真希望明天就能生了,生個大胖小子出來,每次跟老公這么說,他總說我就想不勞而獲。
我吃東西時總擔心吃了會拉肚子,因為我腸胃不好,以前就容易拉肚,而聽說拉肚子易導致流產。有時看些喜劇,免不了大笑,笑著笑著會嘎然止住,因為擔心這樣笑會振動肚子,把孩子笑掉了。打噴嚏時也是這樣,越是小心翼翼就越是覺肚子抽得厲害。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晚上總是夢到我周圍的人拉肚子。別人是享受懷孕,我怎么就度日如年哪?
整個孕期,感覺比八年抗戰還要漫長!苦苦撐著,總算熬過20周了,萬里算是走完了一半。懷孕22周,老公陪我在我們當地的一個部隊醫院做產前檢查,主要是看孩子發育得怎么樣了?大夫聽我說22周就讓我做了兩項篩查:一個是先天神經管畸形,一個是唐氏綜合癥。當時沒多想就做了,抽了幾毫升的血,如此輕松。
一周后結果出來,我和我老公一起去的醫院,大夫說我有問題,我當時心里就咯噔一下。大夫又問了幾個你經常用電腦嗎,你家裝修多長時間有的孩子之類的問題。我的孩子出問題了,當時我就蒙了。我問大夫怎么辦,她只說讓做進一步檢查:做羊水穿刺檢查羊水細胞染色體,懷疑孩子是唐氏綜合癥――就是先天愚兒。我不知道,以為是確診了孩子就是唐氏患兒。
后來打電話去中國醫科大,一個年輕的大夫接了我的電話,耐心替我講解了唐氏篩查的幾率,我的唐氏幾率是102:1,也就是說幾率比較大,102個孩子中有一個會是這樣的患兒。但是那時中國醫科大不是天天都做這項檢查的,每周只有周一這一天做,然后再拿去作細胞培養。因為十一長假,我剛好錯過了時機,大夫說就是抽完羊水也作不了,細胞也培養不出來了,也就是說要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問題只有等到孩子生出來才能確診。隨后的幾個月我都不知道是怎么過來的,也曾想到作引產,但是活生生的生命,在你的體內動,又怎么能夠忍心7那幾天我每天凌晨起來都大哭,一直到生孩子前一天,去醫院住院,那一宿我都沒有睡好。終于等到孩子出世了,等我看到我那粉嫩小寶寶時分外激動,書上說的唐氏的外貌孩子一點都沒有。現在孩子11個月了,十分聰明。大大的眼睛特機靈。唐氏篩查恐慌讓我虛驚了一場。
[專家點評]:
唐氏綜合征俗稱先天性癡呆。它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疾病,大約每750個新生兒就會有1個患有唐氏綜合征。
為什么要進行唐氏綜合征篩查?
唐氏患兒具有嚴重的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復雜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家人的長期照顧,會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精神及經濟負擔。
誰會生出“唐氏兒”?
唐氏綜合征是一種偶發性疾病,所以每一個懷孕的婦女都有可能生出“唐氏兒”。生唐氏兒的幾率會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高而遞增。
如何篩查?
抽取孕婦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AFP)和絨毛促性腺激素(HCG)的濃度,結合孕婦預產期、年齡和采血時的孕周,計算出“唐氏兒”的危險系數,這樣可以查出80%的唐氏兒。
篩查的最佳時期?
懷孕第15~20周。
其實寶寶真沒你想象的那么怕冷!穿多了,行動不便不說,稍微熱一點就滿身汗,毛孔大開,反而更容易著涼。
真的不需要把屎把尿,時間到了寶寶自然就會了
這真的是生物本能+規律。
1歲以內寶寶的食物中不需要加鹽
很多人說,那不是沒味道?寶寶怎么能吃下?其實食物本身有味道,成人口味越吃越重,所以無法品嘗出食物本身的味道,但是小寶寶可以。
所以不必擔心寶寶覺得食物沒有味道而過早添加調味品。
發燒一般都會反復,不要因為體溫忽高忽低就驚惶失措
發燒只是一種癥狀,對于小孩來說,最常見的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為了營造不利于病毒生長的環境,人體調高自身溫度來殺死病毒。如果孩子精神狀況良好,沒有其他不適癥狀,不需要過度緊張。
中成藥一樣有副作用,不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有些媽媽出了診室以后拿著藥物說明書跑回來說,“太可怕了,副作用整整寫了一頁!醫生,你給我開一些無毒無副作用的中成藥吧!”
“是藥三分毒”,副作用不僅西藥有,中成藥一樣也有,而且更不明確。如果你趨向于使用中成藥也沒關系,但是不要因為覺得中成藥無副作用而使用。相對而言,作為醫生的我更喜歡使用效果和副作用更明確的西藥,因為知道如何預防,以及萬一出現副作用,知道怎么處理。
偶爾咳嗽,偶爾打噴嚏,偶爾吃不下飯,都沒關系
您的焦慮比生病更讓孩子害怕。
拉肚子最重要的不是止瀉,而是預防脫水
拉肚子其實是體內將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廢物排出的過程,就像我們咳嗽排痰。因此,拉肚子最重要的不是止瀉,那只是使用手段將這些廢物留在體內而已。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當然,可以使用一些藥物,比如鋅、比如益生菌,促進腸道修復,調整腸道內環境。
抗生素不要隨便吃,也不要隨便停
在過去醫療不發達、細菌感染相對較多的年代,使用抗生素可以解決一些大問題。但同時也給國人留下一發燒生病,就要用抗生素(消炎)的觀念。
事實上,現在的孩子,細菌感染越來越少見了,特別在感染初期,常常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
沒有細菌使用抗生素是一種濫用,用了抗生素以后沒有按療程服用,覺得燒退了、不咳了就擅自停藥,也是一種濫用。
如果飲食均衡,一般不會缺鈣,不需要常規補鈣
有句話怎么說?全民補鈣,不是寶寶病了,是大人太焦慮了。
微量元素也不需要常規測,特別是用頭發測微量元素,基本不準
有媽媽問需不需要測微量元素,我一般還是建議測一下,因為測微量元素可以幫助判斷有沒有鉛中毒,特別是生活在工業區周圍的寶寶。
維生素D是新生兒重要的膳食補充劑
母乳寶寶常規補充,配方奶粉寶寶扣除奶粉中添加的劑量后酌情補充,不要過量。
預防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洗手、開窗通風、增強體質
沒有什么提高免疫力的特效藥、補藥。
指甲出現白斑不是蛔蟲,臉上有白斑不是蛔蟲,磨牙不是蛔蟲
蛔蟲在過去的年病率比較高,因此一旦身體稍微有點異常,蛔蟲一猜一個準。而現在,蔬菜基本不用農家肥灌溉了,每個寶寶飯前便后都注意洗手了,基本上隔斷了蛔蟲的傳染途徑。
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但是跟提高免疫力聯系在一起,有點扯淡了
夸大喝酸奶的作用,更扯!
母乳不是萬能的,寶寶滿6個月必須要添加輔食
碰到好多一直純母乳喂養,導致貧血的寶寶了。該添加輔食的時候還是要添加。不單單是為營養考慮,也是逐步訓練寶寶從單一的吸吮進食的模式逐漸過渡到成人的進食模式,以利于空腔、牙齒及咀嚼功能的發育。
哮喘是可以控制的,但是要長期預防治療,不是不發就可以停藥
確實,一部分5歲以下孩子的哮喘隨著慢慢長大,消失了。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擅自停藥,如果發作了,需要使用的藥物量更大、副作用更多。
這位痛失愛女的母親為此陷入深深的自責,并致函英國首相辦公室,呼吁對孕期女性發出警告,避免同樣悲劇重演。斯科菲爾德的現身說法,讓“單純皰疹病毒” 引起各方重視,更讓不少人開始關注母嬰親吻的健康安全問題。疾控專家提醒,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母親攜帶病菌,很可能通過口唇的親密接觸,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媽媽們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在下列七種情況下,不宜親吻寶寶。
NO.1――出現水皰
媽媽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并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因為上述癥狀正是“單純皰疹病毒” 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單純皰疹病毒” 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并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病毒感染,好發年齡在1~4歲,以出生后第二年為發病高峰。
防護措施:出現皰疹性口炎等“單純皰疹病毒”癥狀表現的媽媽應在痊愈前盡量避免接觸寶寶,并切忌親吻寶寶。
NO.2――濃妝淡抹
愛美的媽媽們,總免不了濃妝淡抹。而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媽媽不卸妝就親吻寶寶,或讓寶寶親吻媽媽,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癥。美國就曾報道過嬰兒因與母親臉貼臉,誤舔食了母親臉上的粉脂,而發生鉛中毒的病例。
防護措施:媽媽平時應盡量減少濃妝,親吻寶寶前唇部應徹底卸妝。
NO.3――傷風感冒
并不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等明顯感冒癥狀,才值得媽媽們警惕。由于寶寶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癥或合并腦炎、心肌炎,因此媽媽應對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視,即使自己只是出現輕微感冒癥狀,比如輕微的頭疼、咽痛,也應避免相互親吻等親昵之舉。
防護措施:出現感冒癥狀的媽媽和寶寶接觸時最好戴上口罩。
NO.4――口腔疾病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如果媽媽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中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過親吻寶寶,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并發癥。
防護措施:媽媽在口腔疾病痊愈前不要親吻寶寶。
NO.5――出現皮疹
媽媽一旦發現自己身上出現星星點點的皮疹,就應警惕是否是麻疹發作。因為許多年輕媽媽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發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防護措施:一旦媽媽有得此病的嫌疑,應立即母嬰隔離,并積極治療。
NO.6――拉肚子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媽媽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喂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幾率。
防護措施:如果媽媽最近腸胃不太好,應盡量避免親吻寶寶。
NO.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媽媽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甲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市勞動局財務科楊會的兒子才百天,生后母乳喂養,發現他吃奶時有暫停現象,哭鬧時可見口唇和面部青紫,體重也未增長。昨天楊會計夫婦帶兒子到市兒童醫院去檢查,經醫生心臟檢查,隨后做過心臟彩超,最后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
專家說法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胎兒時期心臟和大血管發育異常而造成的畸形疾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國外有關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約占存活嬰兒的0.4%~0.8%。我國每年的新生兒中,約有10萬以上患先天性心臟病。
先心病表征
患有先心病的小兒往往伴有呼吸急促、反復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出汗多、心跳快、水腫等癥狀。
他們的體力不如同齡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有些小兒還有嘴唇青紫,輕微活動、走路便想蹲下休息,或有關節酸痛等癥狀。
也有的小兒平時無任何癥狀,生長發育正常,活動量也很大,與正常小兒一樣,僅在偶爾傷風、呼吸道感染就診時,醫生體檢發現心臟雜音才被發現患先天性心臟病。
先心病病園
母孕期感染
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證實,母孕期感染(特別是孕早期病毒感染)是先心病形成的重要因素。人的心臟大血管發育是在母體內胎齡42天內完成的,在此期間,若母親遭受感染或服用某些藥物,有可能影響胎兒心臟、血管發育,導致心臟某一部分結構發育不全或缺陷;如母親在妊娠3個月內患嚴重病毒性感染時,特別是患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薩奇病毒感染后出生的新生兒患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
營養或維生素缺乏
母親的營養或維生素缺乏,也會影響胎兒的心臟發育;真他高危因素
母親在妊娠期接觸大劑量×射線、患慢性疾病、缺氧、母親高齡妊娠,流產保胎和多胎等均為高危因素;
育齡婦女妊娠期用約(包括中藥)不當、慢性嗜酒也是引起先心病的常見原因;
以往有先兆流產或死胎史的孕婦以及高齡初孕婦(年齡≥35歲)其所生嬰兒易患先心病;
糖尿病孕婦其胎兒先心病的發病率增高為1/20。
許多研究表明,先心病有比較明確的遺傳史,換句話說,先心病的孕婦其胎兒更易患上先心病。
家庭護理
盡量讓孩子保持安靜,避免過分哭鬧,保證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規律,動靜結合,既不能在外邊到處亂跑(嚴格禁止跑跳和劇烈運動),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證,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較多,需保持皮膚清潔,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熱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換衣褲。多喂水,以保證足夠的水分。
保持大便能暢,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難時,過分用力會增加腹壓,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產生嚴重后果。
居室內保持空氣流通,患兒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逗留,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應隨天氣冷暖及時增減衣服,密切注意預防感冒。
定期去醫院心臟心科門診隨訪,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尤其是強心、利尿藥,由于其藥理特性,必須絕對控制劑量,按時、按療程服用,以確保療效。每次服用強心藥前,須測量脈搏數,若心率過慢,應立即停服,以防藥物毒性作用發生,危及孩子生命。
先心病重在預防
國內兒童心臟病專家一致認為,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多數先心病是可以預防的:
(1)婦女懷孕后不吸煙、禁止喝酒,保證足夠的營養供給和睡眠時間,注意休息避免疲勞;
(2)母親懷孕早期患有風疹、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導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這些孕婦最好終止妊娠;
(3)懷孕頭三個月生病(如感冒發高燒或拉肚子)必須用藥治療時,需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避免使用對胎兒心血管發育有害的藥物,并盡量避免接觸毒物和放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