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運用PowerPoint輔助教學的問題
作為一種教學工具,PowerPoint與其它教學工具(如黑板、投影儀、電視機)沒有什么不同,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但一些教師在使用PowerPoint上課時,往往只注意利用多媒體手段帶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PowerPoint切換太快,以至于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的處于被動地位, PowerPoint課件在教學中起的效果并不理想.
1.文字資料多,圖片、音像媒體少
許多老師在課堂中使用PowerPoint時,僅僅將文章段落放在PowerPoint中演示, 將PowerPoint變成了無需粉筆的黑板. 教師不是在講課,而是照著屏幕念內容. 許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內容是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用這樣的課件上課,就不能發揮PowerPoint課件的其他優勢,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沒有多大分別,僅僅是解放黑板而已.
2.過分的重視課件的技術含量,內涵不足
有些老師認為制作的簡單的課件不能顯示其技術水平,所以在課件制作過程中,選取一些很“炫”的模板,加入很“炫”的聲音、圖片或者動畫,這樣的課件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也能引起學生很強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畫面或者聲音所吸引,至于教學內容, 可能已經被拋到九霄云外了. 這往往導致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影響學生對主要教學目標的關注,達不到輔助教學的目的,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如何制作出適合課堂教學的PowerPoint課件
輔助教學課件的目的在于輔助教學.因此,不要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上. 借助計算機屏幕或大屏幕投影,學生主要通過大量的視覺刺激接受教學信息.如果PowerPoint課件中,畫面的布局過于凌亂,色彩與背景選用不協調,往往可能沖淡教學主題的學習.這就需要設計課件遵守簡約性原則. 比如: 畫面布局突出對象,同一畫面對象不宜多;減少文字數量,過多文字越多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對重點地把握;以及畫面切換應當簡潔明了,避免多余動作等.
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之前,前期的準備工作必不可少,它包括:模板選擇、結構設計和素材的準備.模板選擇是制作PowerPoint課件的一個重要環節,模板貫穿整個課件的始終,恰當的模板可以更好地表現課件內容,模板的界面對課件的表現力至關重要, 所以模板的選擇很關鍵;另外,一個好的課件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自由選擇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有一個好的結構設計;素材的準備它包括獲得與篩選圖形、動畫、圖像、文本和聲音等.由于PowerPoint本來是一款制作演示文稿的軟件,利用PowerPoint軟件可以將圖像、聲音、文本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并加上適當的動畫效果, 制作成一個適合課堂教學的教學多媒體課件. 所以PowerPoint更適合用于作一些理論性強,條理清晰的教學課題.對于一些操作性強的,由于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和演示,就不適合用PowerPoint來制作教學課件,如果一定要用,也大概只能起到替代板書的作用.
三 、對應用PowerPoint的多媒體課件的意見和建議
多媒體教學使教師從繁重的板書中解放出來,為教學解決了不少難題,有利于教師系統的進行條理清楚、邏輯完整的課堂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PowerPoint技術無論如何方便、快捷,它只能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需要堅持主題地位,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情感和機智.
1. 重教學內容,少一些過分的渲染
PowerPoint課件的編制和使用的著眼點都應放在教學內容上,并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采取相應的表現形式,使易于學生接受、理解、記憶.過分渲染,造成了學生看熱鬧的感覺,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結果制作課件時費時費力,課堂上還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所以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輔導教學課件選用時,不應只看表面文章,而應該注重輔助教學的效果,在制作時以精、簡為原則,突出教學主題,藝術性、教育性和科學性有機統一.
2.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授課,好比在編排一個節目,教師就是總導演,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導演指導,也需要演員配合,導演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是這個節目能否演好的關鍵.例如在PowerPoint制作課件的交互式問答時,如果學生答錯,屏幕上出現的如果是冰冷冷的“你錯了”,就缺乏人性化設計,阻礙了計算機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就阻礙了知識的交流.如果是“請你再試一試”,學生的感覺會更好,教學效果也就更好. 另外,長時間看幻燈聽教師講課,學生注意力易渙散,教師應就課堂內容適時進行提問.用正確在課堂教學中應用PowerPoint課件不但要進行人機對話,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3.擴展功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目前,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多媒體課件平臺是PowerPoint(下文簡稱PPT),中學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與能力,利用豐富的素材,設計出不同的PPT課件。
在PPT的設計中,最常見的就是PPT中動畫的設置,它涉及到PPT素材的呈現方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中學地理教師在PPT的設計實踐中,動畫的應用有許多誤區,如動畫選擇不恰當、動畫與演示內容不協調、動畫變化速度、頻率不當等,本文在分析PPT動畫功能的基礎上,結合動畫應用誤區,提出了中學地理PPT課件中動畫的設計策略。
一、PPT動畫功能介紹
以PowerPoint2007為例,與PowerPoint2003不同的是,軟件直接將PPT動畫功能放到軟件的一級菜單中,可見動畫效果在PPT中的重要作用。軟件按功能將動畫分為頁面切換動畫和自定義動畫,其中頁面切換動畫可以設置每一張PPT頁面之間的切換效果,包括:淡出和溶解、擦除、推進和覆蓋、條紋和橫紋、隨機五大類共49種不同的頁面切換動畫效果。自定義動畫包括:進入、強調、退出、動作路徑四大類動畫效果,在PPT中巧妙地使用這些功能,會顯著增強PPT的效果。
1.切換動畫效果。在切換動畫分類中,由于隨機效果的不確定性,筆者不推薦使用此效果,而其他動畫效果中,依照效果動作幅度由小到大依次為:淡出和溶解、推進和覆蓋、擦除、條紋和橫紋。在PPT設計中,教師可根據具體需要來進行不同的設置,另外,切換動畫效果并不是幅度越大越好,這需要根據PPT的內容以及演示環境的具體需要來進行選擇,在中學教學實踐中,一般幅度較小的動畫切換效果比較常用。
2.自定義動畫。自定義動畫效果是PPT動畫中的主要部分,它是使PPT頁面中素材“動”起來的主要方式,如上所述,包括進入、強調、退出、動作路徑等四大類動畫效果,每一類下面還有更加具體的動作選項供用戶選擇。進入動畫效果是指在PPT頁面中,素材在頁面中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其選項下分為基本型、細微型、溫和型、華麗型四類總共52種動畫效果。強調動畫是在放映PPT的過程中根據演示者的需要引起觀看者注意的一類動畫,例如,放大―縮小,陀螺旋轉,更改字型等效果。退出動畫與進入動畫相反,它是素材在頁面中從有到無的變化過程,包括:消失、淡出、擦除等效果。動作路徑是自定義動畫中最為復雜的動畫效果,它不同于三種動畫效果,在素材進入、退出、強調時都能使用,設計者可以根據軟件自帶的基本、直線和曲線、特殊等三類共64種效果來實現自定義動畫,也可以自定義繪制路線,來實現動畫效果。
二、中學地理教學PPT課件動畫設計策略
1.中學地理教學PPT課件動畫設計的必要性。地理學科是研究地理事物、現象的位置分布,闡明地理現象直接的聯系,揭示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人地關系的一門學科。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包含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其中,感性知識包括:地理景觀、地理分布、地理演變等;理性知識包括: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在地理知識的獲取與地理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許多地理景觀、地理演變等現象都很難通過直接觀察或口頭敘述讓學生掌握,這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捉襟見肘了,那么,PPT課件可以將地理景觀、地理分布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并且PPT動畫還巧妙地解決了地理演變的講解難題。在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過程中,如果利用PPT中的圖像、動畫、聲音等來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變化,這不僅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加深他們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而且地理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2.中學地理PPT動畫設計策略淺析。在地理PPT動畫設計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設置動畫的效果,動畫出現的前后順序、動畫速度以及頁面切換動畫效果,使地理素材銜接得更加和諧,地理知識得以更好地呈現。但動畫設置應該恰當、適量,不是所有地理素材對象都適合使用動畫效果,如果不當、過度使用動畫效果,不僅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完成。那么,在設計地理PPT過程中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控制地理PPT中動畫的使用頻率、展現方式、時間及速度。雖然PPT動畫輔助地理教學有其獨有的優勢,但是一般情況下應盡量少使用動畫效果。例如,標題、地理表格、全屏圖片等,PPT中出現的文字內容,如果沒有邏輯順序上的關系,盡量不使用動畫展示,在頁面切換效果中,可以每一小節和章節結束時使用轉場動畫。動畫進入的速度要適中,不應該過快或太慢。在動畫呈現方式上,動畫效果要簡潔有力,一般應選擇動畫幅度不大的、比較溫和的動畫效果,如文本框的出現一般選擇出現、切入、浮現的比較溫和的效果;圖片一般選擇淡入、淡出、縮放等效果。在同一類型的地理素材上,動畫展現方式要統一、有規律,如進入方向,退出方向等。在動畫時間的控制上要適中,不能過長過短,這樣能更好地控制節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將靜態圖像變為動態演示。地理PPT中需要用到大量圖片來展示地理景觀、地理分布等,如果教師能將這些靜態的圖像以動態的形式演示,那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知會更加形象,興趣也會得到提高。比如,在講解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一節時,如果將海洋內循環、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的每一個環節都以動態圖片展示出來,以箭頭的動態演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那么相對于靜態的圖片,動態的展示會更加形象直觀、有邏輯性和引導性。所以,在講解地理演變、地理分布的一些知識時,可適當地利用動畫效果來增添“色彩”。
(3)將抽象內容變為形象展示。中學地理課程有許多難以用語言文字直接表達清楚的概念、現象、規律等,而在地理課程標準中,這些概念、現象、規律又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知識,也是教師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地球運動、黃赤交角的變化、大氣環流等。這些抽象的東西如果用PPT中的動畫來展示,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許多。例如,將大氣環流的各個部分以動態的方式表現,配以相應的箭頭引導學生,化抽象為形象,學生便容易理解和記憶這部分知識。
關鍵詞 PPT課件;中學生物;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4-0072-02
Pres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PPT in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LIU Fei, HOU Yashuang
Abstract The biology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of six middle schools
in Luoyang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eachers and interview for student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PPT.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make PPT teaching more effec-
tive in the middle school biology.
Key word PPT; middle school biology; scientific literacy
1 前言
中學生物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傳統的教學手段由于受時間、空間、課堂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難以進行實地觀察和實驗,對微觀世界的動態展示和透徹講解更顯得無能為力。再加上中學生抽象理解能力有限,要很好地完成課程標準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勝任。多媒體課件教學(如PPT課件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等特點,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從而“活化”教材[1],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作為一種易于學習掌握、硬件設備要求較低、已經廣泛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PPT課件更適宜應用于當前的中學生物教學。本研究通過調查中學生物課程使用PPT課件教學的現狀,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綜合探討中學生物PPT課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對策分析,為提高多媒體課件在中學生物中的應用水平提供參考。
2 調查與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以河南省洛陽市4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在崗生物教師,初中七、八年級以及高一、高二在讀學生為對象。教師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發出問卷38份,回收38份問卷有效。學生調查采用問卷訪談調查,每校各年級抽取10人,共訪談120名學生。下面是調查結果的匯總。
生物教師使用PPT課件教學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教師都使用過PPT課件進行教學,且有47.37%的教師經常使用PPT課件進行教學。這表明PPT課件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運用較普遍。
1)對PPT課件教學的優點認同度。結果顯示,教師對PPT課件教學優點認同度分別為利于知識理解47.37%、擴大課堂容量44.74%、提高課堂效率36.84%、提高學生興趣34.21%、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10.53%。這說明教師設計PPT課件時比較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理解和課堂容量擴大,而不太注重利用PPT課件的直觀形象性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2)PPT課件的制作。調查顯示,自制課件的教師僅占7.89%;63.16%的教師使用的PPT課件雖然是借鑒網上已有的課件,但是也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修改。這很可能是由于很多教師認為PPT課件制作占用太多的時間(47.37%),且要發揮PPT課件的直觀化效果,其適合的圖片、視頻和動畫很難找到(47.37%),再加上教師具體制作PPT課件的能力不足(42.11%),所以不愿意完全自制PPT課件。他們最希望能在動畫、視頻制作和處理技術(92.11%)方面得到培訓和提高,其次是PPT制作思路或理念(23.68%),而對于網絡搜索PPT素材能力和圖片處理技術方面的需求較弱(10.53%)。
3)PPT課件的使用。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7.37%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夠熟練運用PPT課件教學,更多的教師(52.63%)難以靈活運用PPT課件教學。這很可能是導致50%的教師認為使用PPT課件教學會減少對學生的及時關注的原因。盡管認為使用PPT課件可以明顯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師達到55.26%,但大幅度增強教學效果的僅占2.63%,且還有很多教師(44.74%)認為使用PPT課件并不能明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這說明許多教師并沒有發揮出PPT課件教學應有的優勢。
4)教師對PPT課件替代傳統黑板教學趨勢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100%的教師認為PPT課件教學需要與黑板板書相結合,PPT是教學的工具,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是傳統教學還是PPT課件教學,運用PPT課件教學時也需要用黑板來板書知識結構。
學生接受PPT課件教學的現狀 訪談結果顯示,88.33%的學生認為PPT課件教學比傳統教學好,87.50%的學生認為使用PPT課件可以提高學習興趣。這說明學生非常肯定PPT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必要性,以及接受PPT課件教學現狀良好。同時也有較高比例的學生反映PPT課件教學出現教學節奏過快(37.45%)、教W內容過多的不太適應(47.50%)的情況。而對于是否需要黑板板書,有高達80.83%的學生認為PPT課件教學仍需要黑板板書配合。這些學生表示看過PPT后沒有太多印象,使重點不突出,需要結合黑板板書理清知識層次與結構。
3 問題與對策
樹立正確開展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觀念 PPT課件是一種公認的有效輔助教學的手段。但調查顯示,PPT課件總體利用率較低,且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輔助教學作用。這就需要生物教師積極主動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從教師更好地教和學生更好地學的角度,充分發揮其優勢進行教學。
提高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能力是高素質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調查發現,教師PPT課件制作能力難以滿足現代教學需要。這需要對教師進行網絡搜索能力的培訓;拓展教師運用互聯網獲得有效資源的途徑,如建立校內網絡資源庫;培養教師信息的敏感度;促進教師提高和掌握多媒體相關軟件技術,如與高校合作組織相關培訓,或邀請相關技術人才來校培訓交流;通過本校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小范圍的培訓以及骨干輻射、互幫互學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進行學習、研討和實踐[2-3]。同時采取一些激勵措施,如組織教師PPT制作技能大賽、最佳教學課件評比等活動,促進教師提高多媒體技能的積極性。
合理運用PPT課件進行教學 調查顯示,目前的PPT課件教學未能發揮其優勢,還有很多提升空間。例如:PPT課件會使教師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生,與學生交流;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化、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這就需要特別注意將精心的教學設計與PPT課件制作與運用融為一體;PPT課件的設計與運用要更加重視和體現交互性,促進學生參與教學;在課件中增加多媒體元素,適度增加趣味性,激發學生興趣;重視與其他教學手段和方法(如黑板板書)有機結合,彌補PPT課件教學缺點;要盡可能做到與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一致[4]。
PPTn件因具有眾多優點,成為目前運用最廣泛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其運用存在知識停留時間短、互動性不足等缺點。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各校正在推廣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這一新型多媒體設備,它能使用PPT課件,也能開發相應的電子白板課件(如SMART Notebook課件)。這種設備或課件的運用能較好地克服PPT課件教學的一些缺點,值得引起生物教師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杜紅陽,等.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在生物學教學中的利弊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4,31(2):123-126.
[2]葛增利.校本培訓能有效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J].信息技術教育:陜西,2010(2):39-40.
多媒體課件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嚴謹的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中學數學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中學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最優化地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是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
多媒體課件教學不僅信息量大,而且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靜為動,把平時教師說不清道不明,學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識通過課件的展示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多媒體課件呈現的容量大,這就容易加大課堂信息,使多媒體成了代替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機器,從傳統說法中的“人灌”變成現在流行的“機灌”,甚至有的課堂出現“人機共灌”,把學生當作接收信息的容器。所以運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做到內容適量,使學生有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的余地。
傳統教學,是指“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有不可彌補的缺陷:板書花時較多,影響信息量傳播;黑板利用率低,經常擦拭黑板,再加上粉筆質量不好,影響教室的空氣質量;由于每個教師的字體不同,再由于學生在教室不同位置不同的視覺效果等因素的影響,使板書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能看清看懂。
教學的內涵單單用多媒體技術是遠遠不能概括和完成的,但若合理地運用,確實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加強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記憶、思考和掌握,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從而使教學模式向多樣化發展。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談一下我的認識。
一、課件設計的思路
1.課件設計意圖的明確性
我們總說要想上好課,就要讀懂課程標準和教材,我們要根據課標的要求明確一堂課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也就是給一堂課定好目標。通過教材理清思路,如何講授才能循序漸進地把教學內容交代清楚。并且根據目標和內容明確課件設計流程圖。這里我舉例說明,在中學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的“探索三角形全等”這節課中,課本中提出的教學思路是根據一個條件(如一個邊或一個角)能否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根據兩個條件(如一邊和一角,兩個邊或兩個角)能否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根據三個條件能否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所以應根據這個順序安排課件內容和準備課件必需的信息材料。
2.課件內容設計的實效性
如果就根據課本內容講課,可能只會使學生“紙上談兵”,所以課件內容還應具有實效性。例如,上面我舉過的例子中,每一個問題在課件內容設計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實踐性,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結論,再用課件出示結論,才能加深學生的認知印象,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3.課件信息采集的合理性
根據課本內容組織課件材料時不要好高騖遠,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找一些大多數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例子,而不要光顧著展示教師的才能和少數學生的需要,而找一些不切實際的信息,導致信息不合理,教學效果不理想。
4.課件的課前準備的針對性
設計課件時應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每堂課突破一、兩個難點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真正把教師感到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講清楚就可以了。
二、課件形成的軟件準備
平時我們做課件一般都是運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來做。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其次很復雜,在PowerPoint做的幻燈片里對于幻燈片的背景、顏色、字體等都是有研究的,這些問題都要在做課件的過程中事先考慮清楚,這樣才能使課件既能展示授課意圖,又不失教師自己的特點。同時,軟件的選擇也要因地制宜,例如,我們在中學數學教材七下第五章的“探索三角形全等”這節課中,我們為了把三角形全等這個問題展示清楚,可以在幻燈片里鏈接幾何畫板這樣的作圖軟件,利用軟件增強和學生的互動性,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程度,加深學生的認知程度。在其他課程的課件中也可以應用像Flash等這樣的軟件,但是不管運用什么軟件,我們一定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雜而不亂”,本著有利于學生,有利于課堂的原則。
三、課件的運用和授課的關系
首先,課件的運用要注意揚長避短,課件教學的長處是形象、生動、直觀,它的不足之處是隨著幻燈片的播放,授課內容會很快消失,它沒有在黑板上展示停留的時間長,所以運用課件授課的同時,不要疏忽板書的書寫。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同時也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性,書寫的規范性不是課件能形象展示的,這就要求教師板書要規范。并且不要一味地滿堂只運用課件展示課堂內容,要根據內容合理地運用課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要合理分配時間,在該運用課件講解時充分運用課件的功能,在不能運用課件的時間段,充分地運用板書教學,把授課內容清楚地表達給學生。
其次,教師在運用課件教學時,不要把授課變成像做報告,教師把要授課的內容用幻燈片展示出來,然后站在計算機面前照著屏幕上的顯示去照本宣科,那樣的課堂缺乏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好的課件再結合教師的語言和肢體表達,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化學;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益都隨著起了巨大的變化。這場風暴自然也把教育行業卷入其中。課堂教學一改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老式的幻燈機也光榮“下崗”了,多媒體課件堂而皇之的進入了課堂,把廣大的師生帶入一個新的情境。這對學生的學習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從而要求老師也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便把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作為一名化學老師,我平時自己也做一些多媒體課件,今天想把我做多媒體課件和化學課堂教學的體會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多媒體課件的地位
多媒體課件進入化學課堂,把師生帶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一個繪聲繪色的世界,更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更全面的說明問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次實驗教學課競賽中,有位老師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課的導入是這樣的:首先,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黃龍洞的精美的圖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然后一句“是哪位能工巧匠給我們雕砌成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它就是二氧化碳”引入新課。在這里,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課題就十分精彩。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的交流,是靈活多變的,其教學過程無法預計。而多媒體課件是教師事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軟件,其執行的過程是不變的。在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肯定也不可能設計到課堂教學變化的各種情況,以及根據各種情況所做的各種變化。化學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
二、多媒體課件與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學現象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簡單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現出來,以便于進行觀察、研究,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化學實驗中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通過聲、光、色、態的改變生動、鮮明的表現出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面、清晰、準確的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說明化學中的一些現象、變化,當然必須充分通過課堂化學試驗來說明。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動態、高效、大容量的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傳遞的信息具有生動、直觀、富于表現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現等特點。現實中一些難以做到的實驗,在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動畫的形式卻能很好的模擬做出來。有位教師在講《氫氣的性質》時,首先在課堂上做了不純氫氣爆炸的實驗,巨大的爆炸聲引起學生的興趣,都想知道為什么純凈的氫氣可以安靜的燃燒,而不純的氫氣卻發生了爆炸。接著老師展示多媒體課件,從微觀方面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爆炸發生的原因。學生心中的謎團終于解開了,同時也接受到了新的知識。在這里,化學實驗教學和多媒體課件就結合得非常好。
三、多媒體課件與板書
板書,是教師用以傳達教學信息的一種媒介,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和環節之一。它和教學語言,非語言行為或先或后或同時出現,互為補充、完善,是化學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中,板書可以揭示教學內容的要點和邏輯層次,體現知識脈絡和體系。板書直觀、精煉。它通過調動、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將教學信息的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便于聯想記憶。沙塔洛夫的“綱要信號圖式教學法”的產生就源于板書的啟示。他發現有的學生善于利用教師的板書進行學習,效果很好。于是他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以“綱要信號圖表”為核心的教學法體系。人們把精心設計的板書稱為形式優美、重點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書。但在這次實驗競賽課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板書;有的把板書設計在多媒體課件中,課堂小結時展示一下完事。我認為這是一堂不完美的課。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聲音、動畫有較強的記憶,而他們所記憶的知識點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統的。這可能是課堂上多媒體課件代替板書的結果,也是我們不愿意見到的。
四、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
多媒體課件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不能起主導作用,只是化學教學中的―個必要的補充,這也要求我們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和多媒體課件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課堂設計的時候,必須還是按照課堂必有的一些步驟進行課堂設計,如復習提問、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板書設計等等。作為―個必要的補充,多媒體課件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出現。從這一點考慮,在設計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我們要設計―個黑屏,在不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黑屏;這使得多媒體課件的優點反而變成了缺點,這也不是我們當初所想。畢竟在課堂上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是知識,而不是滿足他的新奇感和好奇心。
五、多媒體課件與化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