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天使的眼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幻想與現實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就能飛翔。但是我有嗎?沒有。所以我至今不會飛翔。如果我是天使,我就能發現生活中無限美的東西。但是我是嗎?不是。可上帝卻意外仁慈的賜給我一雙天使的眼睛。我用這雙眼睛關注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尺講臺上的人
從我呀呀學語到讀書寫字,我一直用這雙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就因如此,同學們覺得很奇怪,但不是每人都是這樣么,只不過是他們自己沒察覺罷了。老師的嚴格,作業的冗雜,使同學們討厭死了這群繞著三尺講臺轉的人,我亦如此,但那雙天使的眼睛卻又不肯聽我的指揮。
日子在這憂郁的藍色中是最純粹的沉淀。眼睛所了解的不過是黑板白茫茫的寫滿作業,瘋狂的進行著考試,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只能:“吾已老矣,尚能考否?”但擔心歸擔心畢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考海有涯無盡頭,不跳崖,唯有苦作舟,只有“舉頭擦把汗,低頭接著干。”我真是恨透了這百年不變,千年不朽的教育方式,但是偶爾一滴汗水的折射,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老師,您……
在“快餐店”的一次偶然,我看到了正在埋頭刻卷子的老師。當時正值深秋,穿著厚厚的毛衣,也能感覺到冷風陣陣,但這位老師似乎很御寒,鼻子、額頭上竟滲出密密的汗珠,早到的半杯熱水已經涼了,杯壁上還殘留一些小水珠,在夕日的輝映下,這汗珠和水珠顯得格外燦爛。我一時糊涂了,但看到桌角那一些資料和剛批改完的作業時,我恍然大悟。唉,這幾個老師大都已經為人父,為人母了。最小的孩子也都才一歲,但是他們卻擠不出一點時間來陪孩子。我們占用了他們白天的時間,我們的作業占用了他們晚上的時間,幾乎24小時里,他們的心思全在我們身上。回想起往日老師們一番番語重心長的談話,我理解了。盡管班里同學仍在抱怨技術發展太快,導致印刷機的出現,使得他們幼小的心靈飽受煎熬,但我卻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關鍵詞:《詩經》 籍田禮 功能 宗教
一、《詩經》中“籍田禮”的起源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早在西周時期,農業就已經成為立國之本,《國語?周語》云:“民之大事在農”。[1](P15)上至統治階級,下至庶民百姓無不把重農作為敬德保民的有效途徑,并形成了一系列有關農業生產的禮儀規范以鼓勵或鞭策農業生產的發展。如《禮記?月令》載:“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于太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2](P197)《禮記?月令》這段關于藉田禮的記載透露了兩大信息:第一、顯示了周代統治階層的示范與鼓勵作用。藉田禮的舉行,天子要親載耒耜,帶領群臣百官來到田間象征性耕地,即“三推”,接著“天子三推,三公五推”。這種儀式的舉行,其意義在于上層統治階級的示范作用或帶頭作用,具有對農耕生產的號召與鼓勵作用。楊寬《“籍禮”新探》:“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聚落中,當他們開始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時,往往有族長主持一種儀式,以組織和鼓勵成員集體勞動……由此,我們不難推想到,周天子在舉行‘籍禮’時要帶頭‘耕一z’,就是起源于這樣的耕田儀式。[3](P231)其次,體現了古人宗教觀念。同時,在生產力低下、生產技術不發達的西周春秋時期,氣候、土地等因素成為決定農業收成好壞的重要因素。并且,人類的認識水平低下,人們無法對自然界所出現的一切現象進行理解或解釋,面對變幻莫測、難以捉摸的自然界,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神秘和敬畏之情感,特別是自然界出現的一些特殊的災害性現象,如洪水、地震以及瘟疫,等等,尤其會引起人類恐慌與驚奇。于是,人們由此而幻想出世界上存在著種種超自然的神靈和魔力在左右著自然界,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秩序的變化均來自神靈的意志。天降吉祥或風調雨為人類迎合或敬奉神靈的結果。災害性自然現象的出現則是人類自身過錯導致神靈懲罰的結果。人們只能用祭祀天神的方式來祈求神靈及祖先的庇佑,以確保農業的風調雨順、災害性自然現象不會降臨。[4](P36)如《周頌?噫嘻》《毛詩序》云:“春夏祈谷于上帝也。”《小雅?信南山》:“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周頌?豐年》:“為酒為醴,A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周頌?載芟》:“萬億及秭。為酒為醴,A畀祖妣,以洽百禮”等等。
二、《詩經》所載“籍田禮”的功能
西周春秋時期的“藉田禮”制度制所以盛行一時,這是“籍田禮”本身的潛在功能所造成的。東晉干寶注《周禮》云:“王者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蓋其義有三焉:一曰奉宗廟,親致其孝也。二曰以訓于百姓在勤,勤而不匱也。三曰聞之子孫,躬知稼穡之艱難,無違也。”[5]《詩經》所載的“籍田禮”亦具以下功能:祭祀神靈以祈求神靈庇佑或答謝神靈;統治階級示范于庶民百姓以催促農耕;訓導子孫以知稼穡之艱難。
(一)祭祀神靈
周代舉行“籍田禮”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是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祈求神靈賜予農業生產的豐收。《禮記?祭儀》:“是故昔者天子為籍田千畝,冕而朱,躬秉耒。諸侯為借百畝,冕而青,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齊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6]可見,天子舉行“籍田禮”的目的就在于對天地、山川、社稷、祖先等神靈的祭祀,祈求神靈保佑以獲得農業生產豐收,免遭自然災害侵擾之苦。據甲骨卜辭記載:“商人為了能使風調雨順,為了能使農業生產獲得好的收成,而對社神進行祭祀,祈求社神給予保佑。”[7](P679)《詩經》就有許多反映籍田禮的詩歌都體現出祭祀神靈的思想意識,如《詩經?周頌?載芟》就是一首描寫籍田禮上祭祀社神場景的詩歌,孔穎達疏云:“《載芟》詩者,春藉田而祈社稷之樂歌也,謂周公、成王太平之時,王者于春時親耕藉田,以勸農業,又祈求社稷,使獲其年豐歲稔。”[8](P601)又如《詩經?周頌?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毛詩序》云:“《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顯然,《周頌?噫嘻》就體現了籍田禮中祭祀上帝的內容。此外,《周頌?維天之命》,朱熹《詩集傳》:“此亦祭文王之詩。”另外還有《周頌?維清》《周頌?雍》等為后代周王祭祀文王的樂歌。《周頌?武》《周頌?訪落》《周頌?酌》《周頌?桓》等則為祭祀武王的樂歌。而《周頌?執競》則體現了祭祀武王、成王、康王的內容。
(二)喻示群臣、庶民并借民力以農耕
“籍田禮”的推行是西周統治者“維農是務”重農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統治階級對農業生產的強化措施。在“籍田禮”儀式上,周天子以統治者的姿態,用親自耕種農田的行動喻示國家重視農耕,訓導庶民不要貽誤農時,通過“王事唯農是務”的“籍田禮”儀式以示范和督促庶民,使庶民仿效這一榜樣達到“恪恭于農”“不懈于時”,從而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管理。在周天子象征性地“親耕”以后,稷和司徒就戒令,讓各級官員和農夫明確各自的責任,正式開始耕種。同時,“籍田禮”還具有借助庶民之力以促進農耕的作用。“‘籍’字又作‘藉’‘c’,‘c’即‘借’;借別人東西稱為‘借’,借別人的力量為自己耕種叫做‘c’,即‘籍’‘藉’。[9](P57)《后漢書?明帝紀》李注引《五經要義》說:“藉,蹈也,言親自蹈履于田而耕之。”[10](P108)“藉”就是躬親耕作的意思,“藉田”原指由領導帶頭而集體耕作的田,“藉田禮”即指由領導帶頭而鼓勵集體耕作的儀式,[3](P278)如《周頌?臣工》這首詩歌,朱熹《詩集傳》云:“此戒農官之詩”。可見,《周頌?臣工》就是舉行籍田禮儀時所用樂歌,其宗旨即為通過周王親耕以訓諭群臣及庶民適時農耕。高亨在《周頌考釋》中說:“《臣工》所詠者:飭群臣各敬其事;喻示在暮春之時翻新畬田;命眾人備農具。”[11]因此,《詩經?周頌?載芟》《毛傳》云:“籍田,甸師氏所掌,王載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畝,諸侯百畝。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顏師古注引韋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廟,且以勸率天下,使務農也。”
(三)訓示群臣子孫以知稼穡之艱難
“籍田禮”舉行之前,首先要舉行饗禮,分辨出貴賤、尊卑、長幼之序,安排好行禮的秩序,即籍田禮舉行之序幕。然后,周天子才舉行親耕儀式。具體過程是:“王乃淳濯饗醴,及期,郁人薦鬯,犧人薦醴,王裸鬯,饗醴乃行,百吏、庶民畢從。及籍,后稷監之,膳夫、農正陳籍禮,太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z,班三之,庶民終于千畝。其后稷省功,太史監之;司徒省民,太師監之。畢,宰夫陳饗,膳宰監之。膳夫贊王,王歆太牢,班嘗之,庶人終食。”[1](P16)周天子及諸侯舉行這樣示范性的藉田儀式,客觀上還具有訓導子孫群臣,讓他們知道農業乃國之根本及耕種之艱辛的目的。中國早期的統治者均是通過以自己耕種的方式獲取食物,身體力行,博施于眾,進而擁有大批的追隨者。進入階級社會以后,統治者仍然必須以農業生產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支柱,必須弘揚勤勞之美德。但統治者又必須抽身轉向繁重的政務處理,無暇農耕。為了體現君王等統治者對農耕的重視,防止子孫、群臣及庶民貪圖安逸,務知稼穡之艱難。以天子、諸侯等象征耕地的“籍田禮”儀式就具有明顯的示范與勸誡意義。同r,在中國傳統的文化里,國家法令政策的貫徹實施也主要通過各種典禮儀式及其所塑造的典范榜樣實現。各種典禮儀式本身就是君王自己行為規范的示范及群臣子孫上行下效的工具。典禮儀式使群臣子孫受到這一倫理教化的熏染,逐漸養成仿效君王行為及其它典范的品質約束自己,達到禮樂教化的目的。“籍田禮”就具有這一行政功能,君王以自己的勤儉警示子孫群臣應勤于農事,防止政事懈怠和奢靡游樂。如《詩經?小雅?節南山》云:“弗耕弗親,庶民弗信”。因此,君王親耕的“籍田禮”儀式顯然是訓導群臣子孫躬耕以實現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詩經》中“籍田禮”具體儀節和過程
“籍田禮”具體分幾個程序,學術界的觀點不一。或認為分五個禮節,或認為分四個禮節,或認為分三個禮節。楊寬認為:“‘籍禮’的儀式有五個禮節,即行禮前的準備、舉行‘饗禮’、正式舉行‘籍禮’、禮畢后的宴會、廣泛巡查和監督庶民耕作。”[12](P218-220)陳戍國則認為:“‘籍禮’有四個禮節,即‘c田禮之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舉行饗禮’‘正式c田禮儀式’‘c田禮之后的饗禮’四個環節。[13](P266)魏建震將籍田禮分為兩個禮節:準備和行祭祀禮兩個階段。[14](P125)結合《詩經》《國語》等文獻記載,楊寬把“籍田禮”分為五個階段比較妥當。根據《國語?周語?虢文公諫宣王不籍千畝》記載:“先時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弗震弗渝,脈其滿眚,谷乃不殖。’稷以告王曰:‘史帥陽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動。王其祗祓,監農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壇于籍,命農大夫咸戒農用。先時五日,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各即其齋三日。王乃淳濯饗醴,及期,郁人薦鬯,犧人薦醴,王裸鬯,饗醴乃行,百吏、庶民畢從。及籍,后稷監之,膳夫、農正陳籍禮,太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z,班三之,庶民終于千畝。其后稷省功,太史監之;司徒省民,太師監之。畢,宰夫陳饗,膳宰監之。膳夫贊王,王歆太牢,班嘗之,庶人終食。是日也,瞽帥音官以風土。廩于籍東南,鐘而藏之,而時布之于農。稷則遍誠百姓紀農協功,曰:‘陰陽分布,震雷出滯。土不備墾,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師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則大徇。耨獲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動,恪恭于農,修其疆畔,日服其D,不解于時,財用不乏,民用和同。”[1](P15)可見,“藉田禮”儀式分五個步驟:第一,行禮前的準備。每年立春前九日,由太史官把天氣和土壤的變化情況報告給負責管理農業的官員――稷,然后,再由稷報告給國王。如《詩經?周頌?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國王于是派司徒通知庶民百官準備行“籍田禮”,司空設置祭壇,庶民備好農具,國王及百官在立春五日后齋戒三日。第二,舉行饗禮。“郁人薦鬯,犧人薦醴,王裸鬯,饗醴乃行,百吏、庶民畢從。”如“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小雅?甫田》)。第三,正式舉行“藉禮”。“及籍,后稷監之,膳夫、農正陳籍禮,太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z,班三之,庶民終于千畝。其后稷省功,太史監之;司徒省民,太師監之。”由稷負責監督,膳夫、農正負責布置,太史作導,王執耒耜耕田,掘出一土塊,公卿百官依次增加三倍,庶民在百官的監督下把地耕完。第四,禮畢后的宴會。“畢,宰夫陳饗,膳宰監之。膳夫贊王,王歆太牢,班嘗之,庶人終食。”先由國王問一下大牢的味道,然后由公卿百官依次品嘗一下滋味,最后,庶民把大牢全部吃完。第五,各級官吏分批不斷出動以巡視監督庶民耕作。如《詩經?周頌?載芟》這首詩歌就是反映春季藉田的樂歌。《毛詩序》云:“《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
四、《詩經》所載“籍田禮”蘊含的宗教觀念
(一)“藉田禮”中的社稷崇拜
社稷神原指社神(土地神)和稷神(谷神),在西周春秋時期,社神與稷神是分開的。
自商代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社神有極強的農業神性,其職能就是司掌風雨和農業收成,祭祀社神的目的在于祈求上帝賜予風調雨順,確保農業生產豐收。如《春秋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載:“諸侯祭土。”何休注云:“土,謂社也。”又如《詩經?綿》:“乃立冢土。”《毛傳》曰:“冢土,大社也。”《詩經?商頌?長發》:“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風俗演義?社稷》載:“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15](P191)這些記載表明了社神祭祀的起源及發展過程。稷本是一種農作物名稱,稷神即指五谷之神。《風俗演義?祀典》:“稷者,五谷之長,五谷眾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后來把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員也稱之為“稷”,即“后稷”予以祭祀。最后發展成為把對農業有突出貢獻的周代始祖棄也稱“后稷”,并對其進行祭祀。如《周頌?載芟》,孔穎達疏云:“《載芟》詩者,春藉田而祈社稷之樂歌也。”[8](P601)而《詩經?周頌?良耜》則描寫了秋收后祭祀社神的情景,《毛詩序》云:“《良耜》,秋報社稷也。”西周以后,社神和稷神合而為社稷神,成為國家的象征被人民祭祀。
(二)“籍田禮”中的祖先崇拜
西周以來,人們祖先崇拜的觀念根深蒂固,后稷為周代的始祖,他對農業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備受后人的敬仰與祭祀,兼有祖先神與農業神兩種身份。作為祖先神,后稷飧食于周代祖考廟,是祖先崇拜與祭祀的核心。如在《逸周書?世俘解》所載的武王克商后進行的“告于周廟”儀式就可以得到證實:“告于周廟曰,古朕聞聞考修商人典,以斬紂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沖子,綏文考,至于沖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二千七百有一。”[16](P442―443)其“告于天、于稷”中的“稷”,就是周的始祖后稷。故武王崇德報功當然要告知后稷,體現了周人對其始祖后稷的極度敬畏之情。又如《周頌?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A民,莫匪爾極。貽我砟玻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此詩頌揚了周始祖后稷造福于人民的豐功偉績,其德可與上天相配,顯然為一首祭祀后稷的頌歌。不僅始祖后稷為其祭祀的對象,后來的公劉、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均為其祖先崇拜的對象。結合《詩經》描述農業祭祀的詩歌內容,如《周頌?維天之命》,朱熹《詩集傳》:“此亦祭文王之詩。”此外,《周頌?維清》《周頌?雍》等為后代周王祭祀文王的樂歌。又如《小雅?信南山》:“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周頌?豐年》:“為酒為醴,A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反映“藉田禮”的樂歌無不體現出人們心中的祖先崇拜觀念,即在藉田儀式上向祖先祈求以確保農業的風調雨順。如《周頌?載芟》:“萬億及秭。為酒為醴,A畀祖妣,不洽百禮”等。
(三)“籍田禮”中的上帝崇拜
《禮記?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17](P619)比較詳實地描述了西周春秋時期舉行籍田禮以祭祀上帝的情況。《詩經》中許多有關農業祭祀的詩歌也同樣體現了上帝崇拜的思想。如《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詩經?周頌?臣工》:“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眾人:枘飼D,奄觀艾。”就是一首祭祀上帝的詩歌。《詩經?周頌?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毛詩序》云:“春夏祈谷于上帝也。”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亦云:“噫、嘻疊韻,噫、歆雙聲,噫嘻即噫歆之假借。《爾雅?釋詁》‘祈,告也’,《釋言》‘祈,叫也’,郭注:‘祈祭者叫呼而請事’,噫嘻祝神正即呼叫之義。‘噫嘻成王’,蓋倒文,謂成王噫歆為聲以祈呼上帝也,故下即云‘既昭假爾’,謂既昭假于上帝也。”[18](P1068)周天子親自率領群臣百官恭請上帝享受祭品,媚于上帝,并向上帝祈求豐年。
注釋:
[1]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
[2]王文錦:《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
[3]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5]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版。
[6]孔穎達:《禮記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趙在翰:《七緯》,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
[8]阮元:《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吳倫柏:《農事詩與周代農耕社會》,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10]李賢注,范曄撰:《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
[11]高亨:《周頌考釋》(上、中、下),北京:中華文化論叢,第4、5、6輯。
[12]楊寬:《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
[13]陳戍國:《先秦禮制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魏建震:《先秦社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應劭:《風俗演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
[16]黃懷信,田旭東:《逸周書匯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關鍵詞:體育興趣;業務水平;田徑訓練;主體作用
一、體育興趣的培養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產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加者的基本動力之一。培養田徑訓練參加者對田徑的興趣、愛好,并形成田徑鍛煉的習慣是運動訓練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志。
1.增強田徑訓練的趣味性
田徑運動是基礎同時也是最原始的體育運動,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其明顯缺少趣味性。因此,田徑訓練應首先增加其趣味性、刺激性。例如,把單純的準備活動改為游戲預熱、球類預熱,下肢力量的訓練改為累羅漢,耐力訓練改為在足球場全場橄欖球比賽。還有訓練場地的改變,筆者經常把學生帶到野外選擇合適的場地訓練,比如小山丘、沙地追逐跑等,增強其活動的趣味性、新鮮感,改變田徑訓練的枯燥無味。
2.提高學生的田徑訓練動機
快樂是幾乎所有人都向往的,因此,必須在這個過程中挖掘其快樂的潛力,讓學生在訓練開始就對田徑訓練充滿信心,對田徑訓練感興趣,從而使學生想動起來,提高運動動機。
3.增強學生自我實現的動機
人的需要分為安全的需要、溫飽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還有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自己的興趣就是歸于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要經常組織學生從各方面證實自己超越自己。首先筆者將不同項目的學生分組,再根據不同素質分組,定時讓組間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同學們互相團結、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增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同時大多數學生在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后,達到了自我實現的目標。
二、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
體育教師是田徑隊訓練工作的直接執行者和組織者,田徑運動員優異的運動成績離不開優秀的體育教師的辛勤工作,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將直接決定著田徑運動員的成績優異。
1.體育教師要加強知識體系的更新,善于學習和知識儲備
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基本來自于大學學習的課程知識和自己曾經的訓練經驗。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自己訓練經驗的總結。另外多關注大型比賽,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和其他教練員的訓練辦法,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思想。
2.加強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
做個科研型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的體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總結工作的創新能力、實踐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與公關能力等。教師在堅持以訓練為主的同時應該從事相關的理論研究,“訓練”與“科研”結合在一起,可以更自覺地鉆研理論,及時掌握訓練信息,不斷豐富學識,不斷提高訓練的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三、充分發揮隊員在業余訓練中的主體作用
1.發揮訓練中的群體效應與尖子生的作用
學生根據專項分組后,有些學生先天素質很優秀,而且模仿和學習技術動作的效率比其他隊員要快,因此要加強這些學生的技術訓練,先讓這些學生在技術動作上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其他學生的學習和模仿,有利于全隊學生的技術學習效率。同時要加強比賽模式與自信心的訓練。有些同學在學習初期訓練成績很容易提高,而且也能發覺自己提高的幅度,但到一定技術水平后,自己的技術水平很難提高,達到一定的相持階段,因此要組織適當的運動項目比賽,使學生在心理上緊張。適度的緊張能使學生的訓練成績充分發揮,并在檢驗的同時,得到提高,達到超量恢復。
2.增強訓練方法的科學性,提高科學訓練的質量
(1)制定合理的科學訓練計劃。合理的訓練計劃可以提高訓練的質量和運動員訓練水平。而科學的訓練計劃是有目標、有組織、有步驟,分階段進行的。首先要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制定合理的年訓練計劃,在年度計劃的大目標下,制定合理的季度訓練計劃、月訓練計劃和周訓練計劃。而且周計劃要在訓練過程中反復檢驗,從訓練結果上檢驗訓練成績,從而保證月計劃、季計劃和年計劃的順利完成。
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在北京的邊緣,不遠處就是河北公路的收費站。從八通線終點土橋站出發,還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富平租用的是一個農機駕駛員培訓學校的房子。
富平是“扶貧”的諧音,這個學校2001年底由湯敏提議創辦,2002年正式建立。建立之初,湯敏、茅于軾等幾名股東投入了30多萬元,茅于軾是第一大股東,擔任理事長。湯敏說這是因為“茅先生威望最高,辦事最認真”。同時他們也創辦了富平家政服務中心,以便安排學生的就業。
湯敏和茅于軾早在1985年就認識并成為朋友,他們一起進行了許多扶貧項目,比如給山西的農民進行小額貸款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富平模式”
“我們的定位是,把貧困地區農民,尤其是農村婦女帶出來到城里工作。在北京,有經驗的保姆非常缺乏,這個行業培訓需要的設備資金又比較少,我們就決定從家政服務開始,當時采訪茅先生的新聞報道說‘大經濟學家辦小保姆學校’。”湯敏回憶說。
學校的理事會除了茅于軾、湯敏、吳敬璉、林毅夫、張維迎等經濟學家,還包括柳傳志、任志強、潘石屹等企業家。
富平創辦之后換了好幾次地方。湯敏說,最早是在通州張家灣一帶,后來該地改成了開發區,幾次搬遷后,搬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方。在周六日,學校會組織學生們去參觀北京的一些名勝,比如天安門和故宮。
富平的培訓強度大周期短,很受農村女性的歡迎,她們走出家鄉,往往希望盡快上崗掙到錢。這種為期一個月的培訓讓她們覺得可以接受。前兩期的培訓非常成功。富平的學費,是在家政服務員們上崗之后分期償還的。
“2003年遇到了非典,那是富平最艱難的時期。那幾個月,富平無法招生,虧損了幾十萬元。”湯敏說。
“后來我們和地方政府、婦聯合作,在地方政府幫助下,我們的學生越來越多。”湯敏說。
富平學校的烹飪操作間是一間簡陋的平房,里面模擬了一個家庭的廚房,學生們就在這里學習微波爐、電磁爐、高壓鍋、電飯煲和燃氣灶的使用和操作。另外一個操作間則有幾十個燃氣灶。“都是捐的”,陳祖培指著這些廚房用品說,“我們可是買不起這么貴的用具。”“每個人都要實地做各式各樣的家常菜,好好練習手藝。”
其他操作間還包括熨燙練習間、模擬臥室、電腦學習室等,在富平學校,沒有一間多余的屋子。富平創建五年來,在這樣簡陋的教室中,超過一萬名家政服務員接受了培訓。
理事長茅于軾在回顧富平的成績時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家政服務員一般的工資是1000元,富平5年來培訓的學員超過1萬人,這些人每年能創造、億元的GDP,一般來說,政府能從GDP中獲得1/5的稅收(并非1000元的小保姆不交個人所得稅就沒有貢獻稅收,家政服務員購買衣服食品乃至于吃飯喝水用電用煤氣都能帶來消費和稅收),富平的工作能夠讓政府增加2000萬的稅收。
湯敏長期在亞洲開發銀行負責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最近才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工作。他認為富平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這樣的模式能夠真正讓農民在城市里生活下去。“現在的農民工,都是進城來干幾年,回家結婚蓋房子,家還是在農村,這不是真的城市化。”
“富平學校不僅僅要把農民工帶出來,還要讓他們真正在這里生存下去。現在我們在做的培訓是中級家政服務員培訓、做了幾年工手里有積蓄了,有意愿接受更高一層的培訓,就可以加入,在中級培訓之后,收入會增長到1500元每月,有人愿意為好保姆出更高的價格,一個農村婦女,如果能在北京成為優秀的家政服務員,能掙到2000元,她丈夫再做一份工,掙到2000元,他們就能在城市里落下腳來。”湯敏說。
“這是富平要向農民、向全社會所宣傳的理念,要終身學習。現在的中等職業教育應該更向農村傾斜,讓農民進城之前就獲得職業培訓,而不是單純關注于文憑。”湯敏說。
茅先生這個人
茅于軾曾經寫過一本《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盡管他近年來引發了不少爭議,許多認識他、和他本人打過交道的人都認為向他惡語相加的人,都沒有真正接觸過茅于軾先生本人。
茅先生的夫人說、別人請茅先生出去演講、講座,他過去一直是騎自行車去,騎到七十多歲,家里太不放心了,他才開始打車,無論如何他不愿意對方派汽車來接他,“因為一來二去,等于是汽車多跑一趟空駛,這是對能源的浪費。”
關鍵詞:業余訓練;田徑;運動成績
業余田徑訓練不同于專業訓練,訓練有間斷,技術性相對不強。小學生業余田徑訓練是提供堅實后備力量的重要來源,因此,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突出重點,發揮優勢,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人才培養”的業余訓練方針,對小學生業余田徑訓練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這樣的研究對取得優異的訓練成績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生業余田徑訓練實施策略
我多年來開展小學生業余田徑訓練為基點,從實際出發,以
運動訓練為參照,不斷地對小學生業余田徑訓練的特點加以研究與總結。要使小學生業余訓練真正做到有實效,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認認真真準備
(1)科學合理選材
“選材的成功就等于訓練成功的一半”,因此,選材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關鍵。在選材工作中,只有經驗和科學測試相結合,不斷地跟蹤觀察,對那些身體形態好、身體素質全面發展、智商高有悟性、對訓練項目有興趣的學生,才可選作訓練培養的重點對象。
(2)認真制訂計劃
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有長遠的訓練計劃。業余田徑訓練的指導思想是: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合理安排運動量,重視身體訓練和基本技術訓練。
2.扎扎實實訓練
(1)基礎訓練要扎實
在業余訓練過程中,要打好扎實的基礎,強調系統訓練,全面提高運動員健康水平和發展身體素質,不斷提高競技水平。在訓練實踐中我認識到,學生沒有全面素質的提高,就很難保證在某一個專項上取得好成績。
(2)勤比、勤賽,快提高
在訓練實踐中我認識到,優秀運動員苗子不通過比賽來鍛煉培養是不行的,因為很多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是必須在比賽中不斷完善和鞏固提高的,這是競技體育的特點。所以,我在訓練過程中經常會讓他們進行一些比賽。
3.仔仔細細落實
(1)記錄反饋,及時到位
訓練和比賽結束后都要認真地做好記錄。便于教師橫向和縱向地比較分析學生進退步情況,清楚地看出優勢和不足的項目,以便于下一步工作重點的確定。及時到位地把信息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水平,明白與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從而讓他們鞭策自己努力訓練、進步。
(2)總結分析,經常有序
要經常性地總結經驗與分析問題。通過總結訓練的實踐、經驗和他人的工作經驗,分析比較有關業余田徑訓練特點和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效性。
二、實施效果,反思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