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如夢令賞析

      如夢令賞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夢令賞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如夢令賞析

      如夢令賞析范文第1篇

      一、把古詩文閱讀積累與生活密切聯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讀過一段話:“語文教育應是一條紐帶,一座橋梁,它的一頭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另一頭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個人文化乃至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句話充分顯示了語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師善于利用這種關系,不但能幫助學生學好、學活語文,而且在經典的吟誦陶冶中,能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六年前,我接了一個一年級新班,從進校第一周開始我就嘗試將古詩文閱讀積累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去,試圖讓每個學生隨時能接觸到古詩文,感受到古詩文的影響,希望通過六年的學習,讓學生積累一定量的古詩文,并使古詩文博大精深的內涵影響、成就學生的理想人生。我選擇了《弟子規》作為開始。《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我把《弟子規》和《小學生在校一日常規》結合起來講解,由于學生都知道《弟子規》是流傳久遠的經典,對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朗朗上口,便于誦記,所以學生在第一個學期就能將《弟子規》熟讀成誦,平日但凡哪個學生有違規的地方,教師、父母引用《弟子規》中相關語句,學生立馬心領神會,改正不當行為。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對這部古文的積累運用達到了十分熟練的程度。

      二、讓古詩文閱讀積累與課內學習相輔相成

      1.以教材為點,系統積累。蘇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經典的古詩詞,在學習這些詩詞的同時,我會根據其內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關系統的拓展學習,便于學生積累。例如:在備課蘇教版12冊第九課《詞兩首》之一——《如夢令》時,我決定這堂課擺脫細碎的講解,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大量積累。我要借助《如夢令》,帶領學生徜徉詞的王國,熟悉詞的特征,走進一代詞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統品讀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課伊始,首先,我要求學生借助注釋自學理解了《如夢令》的詞義。其次,我抓住詞眼“醉”引導學生把握了詞的主旨,隨后,在多種形式的吟誦中,學生很快熟讀成誦。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夢令》,同樣讓學生借助注釋自學,了解詞意,大聲吟誦。接著,讓學生比較兩首詞的形式、內容、感情,讓學生自己發現同一詞牌名的詞可以表達不同情感、不同內容。同一詞牌的詞的形式是一樣的:一樣的字數和句數,一樣的平仄和節奏。從而對詞這種文學形式有了較為清晰的印象。隨后,我告訴學生這兩首《如夢令》均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樂,所以作品的基調也是輕松愉悅的。但細細比較,兩首詞的內容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學生很容易就搞懂詞牌不過是一種格式,詞人須依詞牌格式填詞,但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則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讓學生再次采用自學的形式了解詞意后,通過朗讀比較這三首詞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對李清照的人生經歷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之上我趁熱打鐵,又介紹了李清照的《聲聲慢》供學生賞析。短短一節課,學生品讀了四首經典宋詞,70%的學生記住了其中的三首。從教學效果來看,以教材為基點,系統性拓展積累,既方便學生的記憶,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2.比照學習,另一種積累形式。進入中高年級,教材中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或節選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據古文翻譯改寫的故事。在學習這樣文章的過程中,我習慣把原文拿出來讓學生比照閱讀,并背誦精彩片段。比如:學習《三打白骨精》時,我要求學生讀《西游記》原著相關章節,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課堂之上,學生情緒激動,不少學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寫的課文不堪卒讀。如此批判令讓我對學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進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學生說說理由。學生爭先恐后地說道:“原文對白骨精所變的村姑、老嫗、老翁的外貌神態的描寫具體生動形象,才讓唐僧

      再上當,誤會悟空,這些描寫有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課文則粗略地一寫,無法起到同樣的作用。讀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讀課文。”……聽到這樣精彩的評價,我知道,預設的教案作廢了。當機立斷,我索性把這堂課改為原著片段賞析。比照閱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中華經典文學名著的巨大魅力,他們愛上古詩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見,合理使用教材,精講精練,努力騰出時間來,把與課文相關的、經典的、有價值的東西呈現出來供學生品評賞析、吟誦積累。如此,學生所得必然豐富。

      三、讓古詩文積累成為學生的興趣所在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古詩文有了興趣,那么積累背誦也會成為其樂趣所在。但由于古詩文時空跨度大、意蘊深沉、語言又精煉含蓄,這些都給小學生讀懂詩文帶來了很大的障礙,處理不當,反而讓學生反感。所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心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例如: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如果讓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文能學以致用,往往可以調動學生積累的積極性。每學期開學,我會要求學生從古詩文中選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選一句話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選一些名句,讓書法愛好者寫成條幅張貼在教室墻壁上作為環境布置。過年了,讓學生為商場、書店、飯店、家庭等場所,選擇合適的對聯。當然,在平時寫作文,更是鼓勵學生引用合適的古詩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時,這樣的運用過程促使學生發現自身儲備的不足,更急于學到需要的古詩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效果會更好。

      如夢令賞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李清照;思夫;思鄉;醉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108-01

      尼采說過:“為了任何一種審美行為或審美直觀得以存在,一種心理前提不可或缺:醉。醉須首先提高整個機體的敏感性,在此之前不會有藝術”。巾幗女詞人李清照就在這“醉”的情況下創作了大量的詞作,她的這些詞作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類別,即美景的“醉”,思夫的“醉”,思鄉的“醉” 以及貴妃的“醉”。

      一、美景的“醉”

      在李清照的詞中“醉”后寫美景的詞有《如夢令》《清平月》《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等,其中《如夢令》寫到“常記溪亭日幕,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描繪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在溪亭游玩賞景,飲酒遣興,由于留戀美景、沉醉美酒而“不知歸路”。因此,就有了“誤入藕花深處”的戲劇性效果,創造了一種更美的境界:人在藕花懷抱簇擁之中,仰首觀看著一群驚飛的鷗鷺劃破暮色沉寂的天空,興盡的作者大約又沉醉在這美景之中了。這幅醉婦晚歸圖,既是記憶中的幻景,又是生活中的真景,迷蒙因為沉醉,沉醉導致“失態”,“失態”愈顯率真,這就是生活中的李清照,醉酒中的真我。而在《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作者寫到“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不要推辭說自己醉了,這花與別的花是不同的,這句話可以深刻的揭示了作者對于梅花的喜愛,以至于勸客人不要以酒醉來推辭。以“醉”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生命回歸自然的自由自在,感悟到春光與自己生命律動的同一性與和諧性。

      二、思夫的“醉”

      在李清照的詞中因思夫而“醉”的詞有《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清平樂? 年年雪里》《浪淘沙》《浣溪沙》等。在《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中,詞人寫道:“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流寓他鄉的女詞人在夢中仿佛回到從前,憶起夫妻二人飲酒共賞,酒醉插花的情景,然而美好的夢境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過去那種“徒要叫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的一幕永遠留在記憶之中,插花之舉再不重來,而今的酒醉徒增凄苦悲辛。悼念亡人、回憶從前,“醉”字體現了生活的細節。難遣的情懷,深沉的眷念,李清照抒寫自如,毫不嬌柔。《清平樂? 年年雪里》中的“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以及《浪淘沙?簾外五更風》中的“回首紫金峰,一江春浪醉醒中”,都通過回憶的方式,展示了過去時光的美好,而今孀居的凄清,今昔對比,反差強烈,讓人為之唏噓不已。

      三、思鄉的“醉”

      在李清照的詞中因為思鄉而“醉”的詞有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平》《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訴衷情》《蝶戀花》等。其《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平》中,發出了“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的憤慨。在南宋統治者醉生夢死,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年代,李清照嘗盡顛沛流離的滋味,在苦痛中,能不思念曾經給予她安逸舒適生活的故鄉嗎?“故鄉何處是”這一看似簡單的癡問,在下旬“忘了除非醉”中作了巧妙而沉痛的回答。沒有了故國,丟失了家園,其實,即使醉時也是不能忘卻的。另一首《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詞人寫道:“不如隨分樽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在有家難歸,有國難投的無可奈何的境況下,詞人只有借酒澆愁,強作解慰,而至一醉方休了。從中讀者可以領悟到那個時代給予女詞人的煩惱是那樣的多,遭遇是那樣的苦,怨恨是那樣的深。

      四、貴妃的“醉”

      在李清照的詞中有兩首詞都寫到“貴妃醉酒”。這兩首詞是《多麗?詠白菊》 《瑞鷓鴣?雙銀杏》。在《多麗?詠白菊》中李清照寫到“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 這首詞為詠白菊的詠物詞。贊頌了白菊的容顏、風韻、香味、氣質、精神。白菊不像貴妃醉酒那樣矯揉造作,也不像孫壽那樣病態愁眉,更不是韓令偷香,徐娘傅粉。這些都無法與白菊相比。其中“貴妃醉酒”的“醉”字的運用更是突顯出白的高尚品格。在戲劇《貴妃醉酒》中楊貴妃因唐明皇爽約而獨自喝醉后,神態嬌媚,身姿曼妙,眼神迷離。可謂是美輪美奐,可就是這樣一個醉酒美人還遠遠不及這白。更是顯示白菊獨有的無法超越的魅力。而在《瑞鷓鴣?雙銀杏》中則有“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這是一首假物詠情詞。李清照假借雙銀杏之被采摘脫離母體,喻靖康之亂后金兵南渡,自己與丈夫趙明誠一起離鄉背井、避亂南方的顛沛愁懷。其中“醉后明皇倚太真”中“醉”字顯示其兩相依偎、親密無間的形態,唐明皇與楊玉環這是一對世人共許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情侶,他們的名字也幾化為純真愛情的象征。借著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醉”,意在點出李清照夫婦兩情相依,相濡以沫的真諦愛情。

      李清照是我國宋代一位才華卓著的女詞人。她用她女性的身份抒寫著這些讓人心醉的詞作,讓讀者在這“醉”的詞作中強烈地感受到真實自然感人的意境。

      參考文獻

      [1]周國平.悲劇的誕生一尼采蔓學文選[M].北京:三聯書店,1986

      [2]黃蓼團.蓼團詞選[A].唐宋詞三百首[C].上海:上海詞書出版社,200O

      如夢令賞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詩詞 語文教學 審美鑒賞 教學研究

      一、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鑒賞

      1.言語之音樂美

      詩詞之言語美,主要表現在語言藝術方面,其音樂性很強,有節奏感,可押韻,有音調等。這些規律性的組合和排列形成千變萬化的節奏體現方式。而詩詞的格律其實即為固定的某種節奏形式。押韻重在“韻”上,就是使詩詞語句末尾上的音節具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韻母,以此生成詩詞音韻上回環往復的效果。除了節奏和押韻之外,再配合音調上不同聲調但卻和諧的音節,就會變得更為悅耳動聽。

      2.意境之含蓄美

      人們常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句話套用來形容詩詞意境之美同樣適用。詩詞創造需要含蓄和凝練,詩人往往并不是直接流露真情,也并非直接闡述思緒,而往往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言此意他。意境,實際上是創作者的主觀感情假借客觀實在事物而融合出的上升到藝術高度的境界。

      3.風格之迥異美

      風格,是創作者在作品里集中體現出的個人精神面貌和個性,也是文學作品中文字內容和表現形式相結合而體現出的結合體。創造者往往在個人經歷的沉淀后,生成了一種屬于個人獨有的作品風格,因此其風格多樣且迥異。欣賞者往往讀詩看詞,細心體會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作者的創作風格。

      4.想象之無限美

      創作者創作詩詞作品的過程中,不管創作者是在言情還是明志,實際上都是一個宣泄個人主觀情志的過程。然而詩詞篇幅有限,言語有窮時,但是作品給予欣賞者的聯想力無盡處。這種蘊含其中的想象力,無論是對創作者還是對欣賞者,無論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窮無盡的。這種聯想力,是牽引讀者思緒飛舞的風箏,更是使得詩詞藝術能夠流傳數千年而經久不衰的有利原因。

      二、強化詩詞審美鑒賞的教學策略研究

      1.以教師為主導,引領學生聯系現實領會詩意

      我們常說生活才是文學作品創作的來源,而文學作品最終也應該回歸于生活之中。所有文學作品都是那時那地作家頭腦中對于現實事物的映射。教師應聯系生活實景,嘗試將詩歌中的情境與學生身邊的實地實景相掛鉤,引導學生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品味詩歌的內涵美,同時將詩詞創作者的有利影響潛移默化給學生。

      2.以多媒體為輔助,還原作品創設情境

      詩詞不僅僅是言語的藝術,更是情境和畫面的藝術。若要學生能夠置身創作者所處的情境,教師應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輔助教學方式。例如,在講解李清照創作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時,教師可以使用Flas技術,將動畫背景音樂設置成《如夢令》這首歌曲,隨著歌曲演唱的進度,逐一體現作者宴席結束后沉醉游玩的情境。將Flas流暢的移動風景轉變和作者怡然的情緒融合起來,讓學生在語言、聲音、畫面多方位的刺激下,仿佛如臨其境地與創作者融合一體,體會荷叢蕩舟、鷗鷺驚飛,體會到作品動與靜的結合,以及作者迷途急尋出路的急切心情。

      3.以學生為主體,鍛煉感悟與遷移能力

      在對詩詞鑒賞中的感悟和遷移能力訓練時,教師要以學生作為主體,真正地實現以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為目標的任務。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各自不同于他人的人生經驗和情感經歷,很自然地,每個學生對于同一首詩詞作品所能體會出的用意和理解也會略有差異。因此,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賞析能力,要求學生將其內心深處不同的情感和觀點寫出,以不固定文體和字數的方式來布置任務,再結合教師的批閱,不但對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有益,更是溝通教師和學生情感的一種有效途徑。

      此外,開展比較閱讀也是不錯的方式,例如開展同詞牌名不同作者作品的對比欣賞,或者同詞牌名同作者但是不同時期作品的對比欣賞,前者能讓學生體會到不同創作者的創作風格,后者有益于體驗到同創作者在人生同階段的變遷和人生起伏。

      如夢令賞析范文第4篇

      本次活動時間為一天,活動內容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觀察診斷和示范研討活動,參加對象為語文國培學員30人、片級語文學科組以及其他學校觀摩教師、寧墩初中部分行政工作人員,同時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專家組成員參加:有寧國市教研室龐新華主任、宣城市教師進修學校楊和平副校長、寧國市教師進修學校師訓處朱慶華副主任、寧國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寧陽學校初中教導處李萍副主任以及宣城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張曉民老師,這次活動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參加人數之多,在寧墩初中語文教研活動中尚屬首次。

      上午8:40之前各專家、國培學員和相關學校參加觀摩的教師到達寧墩初中進行簽到、領取資料,開始國培送教活動。

      教學研討課在寧墩初中多功能室教學,第一節課上課的是寧墩初中林霞老師,課題為李清照詞兩首:《漁家傲》、《如夢令》,林霞老師對本課的整體感知很到位,賞析討論具體細致,學生參與程度較高。第二節課是甲路初中徐曉靜老師,課題為《孤獨之旅》,徐曉靜老師的教學很有特色,對課程的理解很深入,能夠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在兩位老師上課結束之后,國培學員、專家組以及觀摩教師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診斷研討活動,每個人認真填寫《寧國市“2018國培送教”學習單》,對上課教師的優缺點進行了客觀評價,相互取長補短,開闊了國培學員的視野,定能提升國培學員的課堂教學能力。

      如夢令賞析范文第5篇

      作為高中的語文教師,在親身經歷和目睹這樣的詩歌教學現狀之后,我結合近幾年對詩歌教學方法的摸索嘗試,積累了一些粗淺的體會,現提出“吟誦,體驗,研習,改創”詩歌教學模式,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1.吟誦。吟誦是學習詩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策略。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說,“三分詩,七分讀”。詩歌的音樂美就體現在韻律和節奏上。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味詩人的情感。

      在吟誦詩歌時,我要求學生分三步來進行。第一步,小聲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句讀;這是學習詩歌的最起碼的一點,先解決語言上的障礙,使學生能夠識字。第二步,大聲讀詩歌,讀出詩的節奏和音韻,注意停頓和語氣;教師可從聲音的輕重,語調的緩急,停頓的長短等方面指導學生,這能使學生體會到詩歌的音樂美。第三步,吟誦詩歌。學生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對詩歌已經有了整體的認識,對詩歌的感情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握來吟誦詩歌,這可以使學生自由自主地理解把握詩歌。我在教學《氓》《蜀道難》《登高》時,讓學生先吟誦詩歌,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2.體驗。長期以來,我們的詩歌教學無論是詩歌內容還是思想情感,我們都是愿意把現成的教參的答案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一直使學生處于接受的被動位置。學生的不參與直接導致了詩歌教學的失敗。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對所學的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詩歌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作者的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詩歌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體驗是吟誦的升華,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體驗詩歌時,一定要注意找準切入點。在教授《蜀道難》時,我讓學生從找出詩中相互照應的句子以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并且使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體味蜀道之高,蜀道之險,蜀道之危;在教授《登高》時,我讓學生找準表示作者情感的詞“悲”入手,體驗詩人的悲傷情懷。

      3.研習。詩歌的研習主要是學生在體驗把握作者的感情之后,對詩歌進行的有效解讀,包括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賞析,語言的品評以及技巧手法的賞析。詩歌的研習應注意整體解讀與特色解讀相結合。詩歌的整體解讀有時需要聯系時代背景,有時需要知人論世,教師可以把相關的內容印發給學生,以便學生根據相關內容解讀詩歌。

      詩歌的特色解讀一般是對本詩區別于其他詩歌的地方,或者是同一詩中本句區別于其他詩句的地方進行的有效解讀。比如,《琵琶行》區別于其他詩歌的地方在于詩中對音樂部分的描寫,那么我們就要重點賞析這一部分詩句,看詩人如何描寫音樂。這就涉及到語言、手法、情感等內容。李清照的《如夢令》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蘊涵著豐富的意蘊情感,就很值得揣摩推敲,我們就要對其進行重點研讀。

      詩歌的研習在組織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為主,以教師的輔導為輔,把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讀、品、研中提升詩歌鑒賞水平。

      4.改創。詩歌學完后肯定有一部分學生感覺意猶未盡而“蠢蠢欲動”,提筆賦詩。當然我們不主張我們的學生全部會寫詩作賦,但適當進行詩歌改創對學生理解把握詩歌有著積極的意義。

      史建筑老師在詩歌教學時,常常讓學生對詩歌進行改創。他稱之為“文本變奏”。他的學生將李白的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改創為一首詞《釵頭鳳》:“高堂口,明鏡頭,容顏永駐何時有?世事惡,人情薄,白發滿眼,肝腸滿愁。嘆!嘆!嘆!朝青絲,暮白首,無奈飲盡杯中酒。韶光流,志難酬,吾欲從頭,天時不留。過!過!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讓學生用詩歌進行過改創,不過學生更喜歡用散文化的語言對詩歌進行改創。在學了《琵琶行》之后,學生將“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改寫為:“傍晚,潯陽江頭。漫山荻花隨風起舞,吹散的白花斜躺在紅楓葉中,紅色中點綴的白那么醒目,那樣凄涼。遠處山無生機,近處江水悠悠。我的心情猶如這江,這山。”雖不是上乘佳作,但常練定會有更大收獲。

      相關期刊更多

      上海調味品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良友有限公司

      岷峨詩稿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青海省教育廳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v日韩v|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