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透水路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章編號:2095-4085(2016)09-0157-02
由于城市化建設加快,加速了城市“熱島現象”,增大了地下排水的壓力。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讓地面透水、透氣,還可以降低地表溫度,從而緩解“熱島現象”,達到改善城市環境,提升人們生活環境的效果。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保障了人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提升了城市環境質量,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本文將通過對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優勢與應用,對透水路面技術進行研究與探討。
1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優勢
1.1地下水資源得到補充
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雨雪降水,增加了水流量,增大地表濕度,從而補充了城市逐漸枯竭的地下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得到補充使得土壤里的微生物、地表的植物等都有了賴以生存的條件,對于維持生態平衡和發展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2減輕地下排水負擔
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在大量的雨水降臨后就不會產生雨水順勢按地面徑流流暢的現象,避免水流大面積朝同一方向流淌,減輕地勢較低的地下排水系統的壓力,防止出現洪澇現象,從而降低了路面污水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避免污水及垃圾造成堵塞,也提升了城市建設的防洪功能,水流不易堆積,很好的滲入到地下,通過凈化、過濾、沉積,成為循環利用資源。
1.3減少粉塵污染
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透水面磚的大量空隙對于吸收粉塵、污染物作用明顯,可以進一步減少空氣中粉塵的污染現象。由于工業化、城市化建設,城市內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大量的顆粒粉塵混合著空氣,被人們直接吸入到肺部,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而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粉塵沉淀下降吸附在路面縫隙中,減少空氣中粉塵的承載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空氣凈化的作用。
1.4改善城市環境
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可以增加城市的透氣、透水面積,降低地表溫度,調節城市氣候,從而緩解城市“熱島現象”。城市環境的改善也符合我國城市化建設可持續發展要求,為城市化建設中規劃與美化城市的目標提供促進作用。城市環境的改善,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
1.5改善人們生活水平
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在暴雨或暴雪降臨的同時,不會造成路面積水或積雪現象,不會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進而能夠避免因路面濕滑而引發的交通事故發生率,改善了人們生活的水平,保障了人們的人身安全。同時,道路透水路面技術還可以吸收房屋建設或車輛行駛的噪音,為人們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創造了條件。
2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應用的不同設計
2.1人行道透水路面厚度設計
人行道透水路面要滿足人行道的功能外,還要滿足透水的要求,而透水要求的滿足,主要是根據路面的厚度來決定。路面的厚度主要看透水路面的貯水能力和結構層承載能力。對同一透水路面來說,透水貯水能力與路面厚度呈正比,路面的厚度越厚,透水越好,使降水可以在路面結構貯存。另一個因素就是結構層承載能力,透水性路面在滿足貯水能力的條件下,具有與人行道相近的承載能力。所以設計路面結構時,基層與面層強度都應有嚴格控制,不能小于規范的強度。透水性路面被降雨沖刷后,承載力與強度變化還應維持在規定范圍內,保證路面的功能性穩定。所以,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應根據當地的不同位置與環境,對于人行道透水路面厚度進行相適應的設計。
2.2人行道透水路面關于土基的要求
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其土基要滿足以下三個要求,一是土基的滲透性好;二是飽水時凍脹小;三是飽水且承載力滿足后,承載力損失小。想要達到以上三點要求,主要就是控制土基的含砂量。含砂量的多少決定了土基的滲透性、承載能力、凍脹程度,嚴重影響人行道透水性路面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加土工布來提升土基的承載力。如果土基是不透水的黏土,人行道透水路面建設可以采取更換路下方一定深度的土基。同時,更換深度要根據地區降雨強度和換土的滲透系數等計算來確定。
3結語
綜上所述,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應用具有一定優勢,對于城市建設、環境改善都有重要意義。根據環境和位置的差異要進行不同的設計,才能更好的達到透水路面技術的作用和優勢。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正確應用,可以為城市建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地下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促進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活和諧發展。同時,對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的改善也提供了巨大作用,讓人們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豐東寅.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術的實際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34):45-46.
【關鍵字】透水性路面;水文特征;水質;
隨著人類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透水性路面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建筑的青睞,透水性路面主要用于城市道路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透水性路面的材料來看,路面鋪設用到的是水泥、瀝青以及其他的相關材料混合而成的混合材料。瀝青混凝土透水路面就是以瀝青和水泥作為膠結材料同質量的配料所組成的,是一種新型的具有一定空隙性的混合材料。不同于傳統的硬質路面,透水性路面具有一定的空隙性,所以具有排水、降噪、滲水的功效,而且可以改變地表的水流循壞和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透水性路面主要的應用場所就是城市道路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場合的建設、居民小區和城市公園的設施建設。
一、透水性路面
透水性路面的主要作用有三點。第一、增加了城市生態平衡。透水性路面因為其自身的透水性能夠增加城市的地表的熱量與空氣熱量的交換,降低地表的溫度,對于城市的“熱島效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降低了整個城市的熱度,從而調節了城市氣候,對于整個城市的生態穩定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第二、減輕了城市內澇的損失。城市在雨季經常會發生內澇,造成道路的堵塞和排水系統的壓力,透水性路面可吸收雨水,減輕地表徑流的水量,減輕排水系統的壓力,并且可以增加地表的濕度,對于地下水嚴重枯竭的城市,還可以補充地下水資源的更新與補給。第三、降低了噪音的污染。透水性路面具有一定的吸收車輛行駛過程中噪音的作用,可以減輕城市日益嚴重的噪音污染,同時一定的防滑性保證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為城市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本文主要選取了城市中四種透水性路面作為研究項目進行比較研究,主要是瀝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透水性地磚鋪設的透水性路面、混凝土地磚鋪設的透水性路面四種透水性路面。
二、四種類型透水性路面的水文特征
根據實驗研究的需要,選用科學的儀器和設備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測量,針對四種不同的透水性路面,實驗研究選擇這些透水性路面主要運用的場所進行測量,這樣能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實驗的精確性。瀝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主要在城市道路進行測量,水泥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主要在露天的停車場進行測量,透水性地磚鋪設的透水性路面主要在花園的小徑上進行測量,混凝土地磚鋪設的透水性路面主要在住宅區的房基周圍進行測量。
1、地表的水徑流量
對于地表的水徑流量的測量為了保證準確性,每個地點都進行了20次的測量。測量結果顯示:四種透水性路面的地表水徑流量都有明顯的減少,與降水量相比較,瀝青混凝土路面、水泥凝混凝土路面、透水性地磚路面、混凝土地磚路面的地表水徑流量比率分別為50%、60%、30%、40%。所有的透水性路面的地表水徑流量都有了很大的減少,瀝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和水泥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主要跟降雨的雨勢大小有很大的關系,而透水性地磚和混凝土地磚的地表水徑流量的減少率有很大的關系。
2、總流出量
對于透水性路面的排水性來說,雨水的總流出量就是透水性路面的排水性能最好的證明,雨水的總流出量是經過路面的空隙滲透進入路基從排水管排出去的。在這里要對透水性地磚作出說明,透水性地磚一般的空隙非常大,不同于瀝青混凝土的30%,水泥混凝土的20%,透水性地磚的空隙可以達到50%,甚至可以是空心磚,所以在總流出量的計算中,對于透水性地磚的測量數據會高于其他三項數據。所以總流出量從大到小就是:透水性地磚>混凝土地磚>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3、蓄水量
透水性路面的蓄水量主要是根據空隙的大小與運用材料的材質所決定的。根據調查結果顯示:1)水泥混凝土主要是以硅酸鹽類水泥為膠結材料、采用單一的粗骨料組合而成,內部通常有20%左右的聯通空隙,透水系數為1~15mn/s。2)、瀝青混凝土主要采用單一粒級的粗骨料,以瀝青和高分子樹脂為膠結材料配制而成,內部有30%左右的空隙,但是在高溫和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受到溫度的影響比較大。三、透水性地磚主要是由長石和粘土即礦物材料的顆粒物和漿體拌合,壓制成胚體,經高溫煅燒而成,具有多孔結構的塊體材料,而且多會因為美觀的設計要求,內部空隙達到30%~50%。四、混凝土地磚的燒制原理也透水性地磚一樣,但是選用的材料主要是輕質量的水泥、少量瀝青以及剛性材料合成加工而成,本身的空隙只要20%,但是由于施工的需要,常常是小塊的磚,所以整體的孔隙率就提高了,能夠達到35%。從以上的數據就可以計算出四種材料蓄水量的大小:透水性地磚>混凝土地磚>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三、四種類型透水性路面的水質探討
在實驗過程中,將各個不同地點收集來的雨水在不同的容器內,以便對雨水的純凈度和營養成分進行分析。在降雨發生的12小時之內,將不同地點收集來的雨水實驗容器送到專業的水質生態實驗中心進行分析,這樣就能測量不同路面下不同的水質。
1、雨水的純凈度
雨水的純凈度主要從固體顆粒的濃度和有害物質的濃度兩個方面進行檢測,下圖中有關四種不同材料的透水性路面收集來的雨水的監測分析,從雨水中污染物的濃度和固體顆粒的濃度就可以清晰地看出結果。污染物濃度最大的就是瀝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其次就是水泥混凝土的透水性路面、混凝土地磚所鋪設的透水性路面,而污染物最小的就是透水性地磚所鋪設的透水性路面;固體顆粒濃度中最大的就是透水性地磚,然后是混凝土地磚,最后是瀝青混凝土,最小的是水泥混凝土。
2、雨水的營養成分
雨水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是指雨水的酸堿度和有機氮的含量,在這里以文字進行說明。除去酸雨所帶來的ph值不平衡以外,大多數的雨水中都含有大氣中所攜帶的雜質,以弱酸性的狀態降落,在地面的滲透過程中,各種材料的路面對于雨水的過濾和中和反應的程度不同。水泥混凝土幾乎沒有任何的中和反應的作用,雖然前面解釋過,水泥混凝土主要是硅酸鹽為主要凝結材料,但是硬化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對水的稀釋和過濾的作用比較小,主要就是抗壓能力比較強。瀝青混凝土路面對于雨水的過濾作用相對水泥混凝土來說比較大,但是對于雨水水質沒有多大的改變,而且對于雨水中的有害物質沒有過濾性,雨水和有害物質一起從排水孔排出。混凝土地磚相對于透水性地磚的效果比較小,在這里主要說明透水性地磚的水質優勢,透水性地磚能夠將收集的雨水實現酸堿度平衡,這是制造透水性地磚的粘土和透水性地磚周圍和中間的植物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利用粘土的粘合性和植物的可降解性,實現水質的營養補給。
結語
通過對于四種不同的透水性地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使用優勢,在道路前期設計階段和后期施工階段,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透水路面材料,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最終《決定》,無疑給了民眾與市場以更多信心和暢想。系統搭建了,還要走起來。建立系統不意味著改革可以靠“思想層面”就能成功,此次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方向,讓改革的行動必須和以往的“摸著石頭過河”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前段時間,周其仁先生出版了一本新書——《改革的邏輯》,這位密切參與中國改革每一步的經濟學家,用他的“親歷”和“親為”,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問題:改革就要“直面露出水面的石頭”。在他看來,“摸著石頭過河”是實踐經驗探索出的一條很不錯的改革路子,但這句話到了今天有些變味。不少的“逃避”、“應付”都以摸著石頭過河為借口,“誰都沒有經驗”成了故弄玄虛、推卸責任的理由,甚至成了犯錯的擋箭牌。殊不知,多年矛盾的積累和我們的實踐探索已經照亮了前方一段路,不少石頭已經露出了水面,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仍舊埋下頭去水里摸石頭,而是應該勇敢抬頭面對這些露出水面的石頭,要“沿著”這些石頭指出的方向一一解決問題、智慧前行,但不要被這些可見到的石頭劃傷,甚至在必要時,我們該走上已經修好的部分“橋”,大踏步走下去。
無論是社會的改革,還是企業的變革,其實道理相通。當今企業面臨的創新與改革,無不“處處險灘”,沒有直面“石頭”的決心(創新的動力和勇氣)、智慧(創新的思維和判斷力)和方法(創新的方法和路徑,甚至基本的運營模式),最后只能被淹沒在可能并不寬大的水塘中。
回看本期月度價值榜榜單,無論是關于歷史進程的《改變美國的時刻》《清教徒的禮物》,還是關于不同的行業話題《孵化Twitter》《華為靠什么》,無論個人的傳記《希拉里傳》,還是關于頂層設計探討的《贏在頂層設計》,有哪一本不事關變革?這個時代,不以變革的視角看待一切,就沒有機會以全新的思維推動“直面露出水面的石頭”的行動。
毫無疑問,改革的核心是人,只有人才能推動思維、判斷和行動的變革。在書評人李清彬先生解讀《改革的邏輯》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不要認為既得利益者是一個明確的群體,似乎下一步改革只需搬動他們的利益就可以實現了。實際上,每個人在一定層面都會是既得利益者,區別只在于層面的寬窄、利益的多少和話語權的大小。或許可以這樣想,企業層面的諸多干擾,尤其是人在變革過程中產生的諸多“不舒適”造成的阻力,只需要作出判斷、指明方向,堅持基本目標和思路,總會有更好的共識和未來。
關鍵詞:霧封層,構造深度,滲透系數,噴灑量
中圖分類號:U416.21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瀝青路面由于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在各種氣候因素作用下路面材料的性能不斷劣化,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逐漸降低。同時,又由于行車荷載的作用,瀝青路面會產生開裂,而隨著裂縫的出現,又會導致路面的透水,更誘發其他病害[1,2]。因此,瀝青路面使用一段時間以后,需要進行養護維修。一般把路面養護分兩種:預防性養護和矯正性養護[3]。預防性養護在沒有提高路面結構能力的情況下,延遲路面的損壞,維持或改善路面現有的功能。預防性養護能減少水分進入路面結構內部破壞路基,保證路面結構的整體性,減緩道路的破壞速度,糾正路面的非荷載性破壞,從而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推遲昂貴的大修和重建活動,而矯正性養護則是用于道路系統使用功能與結構遭到破壞時。兩者并存于一個全面的路面養護計劃中,并形成科學的相互關系。對于路面維護來說,預防性養護是對現有道路經濟有效的一項維護技術。霧封層就是一種預防性養護技術,它利用霧封層灑布車在瀝青面層上噴灑一層薄薄的、高滲透性改性乳化瀝青,以形成一層嚴密的防水層將路面封閉,可起到恢復路表瀝青粘附力、填補微小裂縫和空隙、防止下滲水等目的,適用于非結構性裂縫,松散,瀝青老化、硬化和水的滲入,可以將路面性能維持2-3年時間,提高了道路的經濟效益。然而由于霧封層所采用的材料為改性乳化瀝青,在其防水效果明顯提高的情況下,其抗滑性能可能會大幅度衰減[4~7]。因此,本文將通過室內模擬實驗,分別測試霧封層的構造深度和滲水系數,對比分析其抗滑和透水性能,為霧封層的應用提供決策依據。
2原材料與試驗方法
2.1原材料選擇
采用70#基質瀝青,石灰巖集料和礦粉,制備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13。礦料合成級配如圖1所示,最佳油石比為5.0%。以70#瀝青為基質瀝青,制備改性乳化瀝青,乳化劑為慢裂快凝陽離子乳化劑,改性劑為SBR膠乳。
圖1 礦料合成級配
2.2試驗方法
依據照《公路工程瀝青和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 052-2000)中的T0703-1993輪碾法成型具有不同空隙率的AC-13車轍板,尺寸為30cm30cm6cm。對于成型好的車轍板,分別測定其構造深度和滲透系數;再鉆取直徑10mm的芯樣,測定空隙率。
采用同樣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再成型車轍板。在成型好的車轍板上分別噴灑0.2kg/、0.4 kg/和0.6 kg/的改性乳化瀝青,模擬實際路面霧封層,在其表面測試構造深度和和滲透系數,并與為進行霧封層處理的試件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3試驗結果與分析
3.1構造深度分析
不同處理方案下,試件表面構造深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根據測試結果繪制構造深度變化圖,如圖2所示。
表1試件表面的構造深度(mm)
圖2構造深度的變化
可以看出,改性乳化瀝青的噴灑量對試件表面的構造深度影響顯著,噴灑量越高,構造深度越小;當噴灑劑量為0.4kg/的時候,構造深度大部分在0.55mm左右;當噴灑劑量為0.6kg/的時候,構造深度大部分已降到了0.55mm以下,已經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因此,建議霧封層的改性乳化瀝青噴灑劑量不要超過0.4kg/。
也可以看出,當試件空隙率越大,試件表面的原始構造深度也越大;當原始構造深度較大時,構造深度的降幅更明顯,且隨著噴灑劑量的增加,構造深度降幅是先大后小;當原始構造深度比較小的時候,構造深度的降低幅度相應的也較小,其隨著噴灑劑量的增加的下降幅度基本上是相同的。這說明一開始噴灑的改性乳化瀝青主要是填在試件表面的構造里,而隨著改性乳化瀝青的增加以后,改性乳化瀝青便開始較多的處在表面集料的頂部,此時改性乳化瀝青的增加對構造深度的影響就變小了。
3.2滲透系數分析
不同處理方案下,試件滲透系數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測試結果繪制滲透系數變化圖,如圖3所示。
表2試件滲透系數(ml/min)
圖3 滲水系數的變化
可以看出,隨著噴灑量的提高,滲水系數降幅顯著。當原路面滲水系數比較大的時候,霧封層的封水效果更為明顯。當噴灑劑量為0.4kg/時,滲水系數與0.6kg/的滲水系數相差很小,基本上可以認為在噴灑0.4kg/就已經和0.6kg/的效果接近。這是因為隨著噴灑的改性乳化瀝青的用量的增加,試件的連通空隙表面已經基本上被改性乳化瀝青填堵上,繼續增加噴灑劑量對于滲水系數的降低所起的作用已經不那么明顯了。
如果噴灑量過小,路面的滲水系數還是比較大,那么就沒有起到霧封層應有的效果。比如在噴霧劑量為0.2kg/時,滲水系數仍然較大。因此,噴灑量不得小于0.2kg/。綜合上述測試結果,建議霧封層的噴灑劑量在0.2kg/到0.40kg/之間,可綜合抗滑和防水兩方面的性能予以確定最佳噴灑量。
4結論
對不同空隙率的車轍板霧封層處治后,測試其抗滑性、滲水性的,結果表明
(1)改性乳化瀝青的噴灑量對試件表面的構造深度影響顯著,噴灑量越高,構造深度越小;當原始構造深度較大時,構造深度的降幅更明顯。從抗滑角度來看,建議霧封層的改性乳化瀝青噴灑劑量不要超過0.4kg/。
(2)隨著噴灑量的提高,滲水系數降幅顯著;當原路面滲水系數比較大的時候,霧封層的封水效果更為明顯;如果噴灑量過小,則難以起到霧封層應有的防水效果。從防水角度來看,建議噴灑量不得小于0.2kg/。
(3)霧封層應該綜合考慮抗滑和防水性能,建議霧封層的噴灑劑量在0.2kg/到0.40kg/之間,并應該根據噴灑之前的噴灑試驗來確定其具體取值。
參考文獻
沙慶林,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現象及預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58-67
孫立軍等,瀝青路面結構行為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任勇,基于生命周期費用的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時機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長安大學,2006
劉建華 路面抗滑性能檢測與評價技術研究.[D].鄭州大學 ,2002
劉建華 周峰 國際摩阻指數IFI應用技術探討.[J]. 中外公路,2003.6;23-3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 多錘頭碎石機 技術應用 碎石化
在了解多錘頭碎石化技術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為什么水泥混凝土路面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總所周知,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水泥,沙,石以一定的配合比拌合而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水和水泥的比值稱為水灰比,水灰比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也影響著混凝土的強度。具有合適水灰比的水泥混凝土具有抗壓強度高,剛性大,耐久和穩定性好的特點,同時水泥混凝土具有容易養護,造價低,使用壽命長等等優勢[1]。
一 多錘頭碎石化技術的基本介紹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錘頭碎石化是一種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或者改造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處理技術。這種最早起源于美國的碎石技術的作用機理是運用多錘頭專用設備將被需要的破碎物破碎成碎塊結構。由于破碎后的碎石直徑很小,力學模式更加的傾向于級配碎石,故而取名為碎石化。這種結構在具有較高承載能力的同時,還具有有效防止裂縫發生。因而多采用多錘頭碎石化技術處理被破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此同時達到修建路面和提高路面抗裂性和承載能力的目的。
采用多錘頭碎石化技術處理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方面原因是可以有效達到修理和改造路面的目的,另一方面來源于這種技術本身相較于其他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具體表現為,就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而言,沒有比多錘頭碎石化技術更有效的技術去解決反射裂縫問題的技術了;另外,通過多錘頭碎石技術處理后,在混凝土路面能夠形成顆粒粒徑小,鑲嵌緊密,能夠形成合理的結構基層,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承載能力。
二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錘頭破碎質量的控制
再好的技術,如果不加考慮的運用到每一處,也很難保證最后出來的工程質量。因此,
要想使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最終取得較好的結果,就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對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系統的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的辦法。
(一)多錘頭碎石化技術的使用條件
在采用多錘頭碎石化技術處理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時,要結合地面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工程技術。當被破壞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狀況較為良好,而需要運用碎石化技術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發生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在原來的土層上平鋪一層砂墊的方法為路面的鋪砌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從而減少碎石機不必要的使用,同時也可以提高工程質量,當需要處理的道路處于冰凍地區時,在加工的時候還應該在基礎上平鋪一層隔溫層,從而減少在寒冷環境中路基的冰凍深度和水分積累,提高工程質量。
(二)與橋涵連接處的防止措施
交通道路的基礎與橋涵的基礎有顯著的不同,也正是由于這個不同,使得兩者在承載能力上存在差異。那么,又應該如何將具有明顯承載能力差異的兩者有效且安全的連接在一起呢?兩者連接起來究竟會發生什么呢?毫無疑問,清楚力學的人就會知道兩者連接處最容易發生的就是地基的不均勻沉降,這是因為橋涵的基礎結構決定了在兩者連接處,在地下水的作用,橋涵會在連接處受到破壞,與之相連的道路受到牽連,在基礎部分隨之產生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現象。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道路和橋涵的連接處采用壓縮性相對較小的砂性土來進行路基面的填筑,以此來保證橋涵連接處路基的質量。
(三) 對于強降水山區,丘陵地區地基不均勻沉降的防止
我國擁有許多的不同類型的地形地貌,在一些地勢相對崎嶇的地方,道路的修建和改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道路山形的影響。那么,針對強降水的山區,丘陵地區中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情況,應該對路面的進行排水設計,排水的具體設計要結合道路的具體特征來實施。具體表現為在地表降水的聚集點設置橋涵,并且在橋涵上設置大小適中的涵孔,以此達到避免地面水沖刷兩端基礎的目的。這樣設計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使水流通暢,減少地表水對地基的滲透破壞。特殊情況下,還可以采用設置盲溝,滲溝的方法截斷地下水,以此保護地基面。
(四)沿海地區碎石化后彎沉指標控制
路基灌漿的關鍵在于灌漿漿液的調制和灌漿后的養護條件。我們都知道,具有合適配合比的混凝土漿液會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混凝土的養護條件對此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混凝土完成養護后就可以進行彎沉復測,當彎沉指標不合格時,就需要重新灌漿。那么何謂彎沉?按照百度詞條,彎沉就是路面在荷載作用下會產生豎向變形,在荷載作用后變形會恢復,可能夠恢復的那部分變形量就是彎沉。彎沉值從整體上反應了路面的強度,而彎沉值主要受路面材料性質,厚度,整體性,結實度等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雨季會偏大。
在沿海地區,降水量充沛,雨季持續時間長,而正如上面所提到,在雨季時,彎沉值會偏大,但是,經驗又告訴我們,只有在路面彎沉小于0.2mm的時候,才適合使用多錘頭碎石技術。因而在最終選擇上戶產生一定的偏差。因此,要想在沿海地區相對準確的確定彎沉指標,就需要在測試時間上有所選擇,力求避開降水量較大的雨季,同時,配置合適的灌漿漿液。
以上所提到的情況都是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常常發生的現象,施工人員應該慎重考慮這些質量問題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繼續采用多錘頭碎石化技術處理破壞基礎面。
根據多方的經驗的總結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考慮采用多錘頭碎石技術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破碎處理:(1) 路面上需要修補的接縫超過全部接縫的20% (2)至少有15%的板面出現了開裂現象 (3)已經被修補的路面超過20% (4)路面代表彎沉大于0.2mm
三 碎石化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特殊情況與處理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共存的,有利的一面,就必然會有害的一面。多錘頭碎石技術也不例外。因此,為了能夠使施工過程順利的進行,施工人員應該具有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措施。
一般而言,當混凝土面板強度較高且抗折強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如果沒有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合理的研究分析就盲目的采用多錘頭碎石化技術,就會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破碎效果差的問題,從而影響整個的施工質量。其次,施工人員為了達到較好的破碎效果,一般都會采用減小落錘間距的辦法,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使破碎達到施工要求,但是,卻忽視了較小的落錘間距會使混凝土破碎成太多的細小的粉末碎塊,影響工程質量。對于這種問題,最好就是采用門板式碎石機來破碎混凝土路面,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總結
多錘頭碎石化技術作為一種能夠實現資源再利用的技術,無論是在解決舊水泥混凝造中的建筑垃圾的問題上,還是在原水泥混凝土的再利用上都具有突出的優勢。同時,它還有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并且施工簡單,降低了工程造價,減少了改造道路對路面交通的影響,具有十分顯著的環境和經濟效益。雖然在現階段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在不就的將來,該技術一定能夠得到廣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