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熟讀唐詩三百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假如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要讓學生更多的學習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把他們都培養成風雅的才子和淑女,爭取出幾位國學大師。
首先讓學生們背誦《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稱《詩三百》。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詩經》里的內容就是歌曲的歌詞。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同學們熟知的成語就來自于《詩經》。
其次,我還要學生們熟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于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 《靜夜思》是我喜歡的詩詞之一。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6、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9、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1、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6、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7、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20、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1、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2、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2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6、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8、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1、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2、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5、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6、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7、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8、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2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5、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3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3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3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3、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國)諺語
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5、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三國志》
8、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2、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雨果
1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4、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格言對聯》
15、"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1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7、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8、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2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3、養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對聯集錦》
24、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6、區別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歡讀書。
2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32、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3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4、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6、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
3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4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4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一、反復吟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有點夸張,但可以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有癮”。學習古詩,或輕或重、或快或慢,反復吟讀幾遍或十幾遍再說。
二、理解意思。古詩語言精煉,且有文言詞,理解字面意思很有必要。如《詩經》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中的“歸”是女子出嫁的意思。美麗如花的女子要出嫁,可不能理解為流浪的男兒要回家。
三、想象“人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和繪畫一樣,靠形象說話。學習古詩,頭腦中一定要有畫面。“畫”中有景,如在目前,“畫”中有人,這個人或是作品中的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讀者。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可以想象成一幅畫,也可畫出來,而且要想象到作者王維一行人身處其境的感受。不僅想象一句,也可想象整首詩,形成電影一樣的畫面。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可以想象李白或自己在旅舍,對月思鄉的情景。至于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有對白,簡直就是一出戲劇了。沒有想象,味同嚼蠟;有了想象,如同鳥兒翱翔藍天,多多么愜意呀!
四、揣摩“情意”。大多詩歌是借景抒情,也有說理的,蘊含的道理我稱之為“意”。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如“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等。對于說理詩所蘊含的道理一點即通,對于抒情詩,卻主要靠學生自己去領會。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的豪情壯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體現的憂國思親,“可憐白發生”包含的極度憤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居然表達的是懷才不遇的抑郁。
五、背誦默寫。背誦默寫,既是語言積累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語文考試之必需。望嚴格要求,不錯一字,不別一字,不增一字,不刪一字。
六、了解知識。了解詩歌的分類、特點、寫作技巧,對學習詩歌有幫助。貴在運用,否則有不如無。
六個環節,有一定靈活性,如理解意思,每首詩有難易,每個人有高低,可多可少。又如反復吟讀,則應貫穿詩歌的學習中,邊吟唱、邊理解,邊吟唱、邊想像、邊吟唱、邊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