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演出策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紀念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周年,繁榮我市文藝演出舞臺,提高大眾對高雅藝術的欣賞水平,加強我市文藝工作者和一流藝術家間的交流,重慶藝術學校特邀世界著名全職打擊樂音樂會獨奏家、德籍華人李飆先生來渝舉行專場音樂會。
同時,本次演出也為社會各界企業展示品牌形象,提升自身文化內涵提供了極佳的機會。為此,重慶藝術學校誠邀社會各界企業,共同攜手舉辦這一藝術盛會。
一、李飆及其打擊樂介紹
李飆出生于中國南京,五歲開始學習音樂,1982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附中學習打擊樂,1988年畢業時,作為中國第一位公派打擊樂學生,被文化部選送到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跟隨斯留基業夫教授學習,畢業時,獲俄羅斯國家一級音樂碩士文憑,1995年,獲德國國家文化基金會獎學金到慕尼黑國立音樂學院學習,在莎德羅教授指導下完成大師文憑。
李飆學生時期就曾在1993年第一屆國際達布雷申打擊樂比賽上獲銀獎,并在1995年國際阿瑪拉現代音樂節上獲特等獎,他是第一位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的華人打擊樂演奏家。 作為世界音樂舞臺上為數不多的全職打擊樂音樂會獨奏家,李飆的演奏曲目范圍和打擊樂器十分廣泛,從馬林巴琴到拉丁、亞洲、非洲等打擊樂器,可謂包羅萬象。他在施萊式維科-霍因式坦音樂節、愛維安音樂節等許多著名音樂會上有過獨奏演出,在音樂會上,他常常演奏多達五六十件樂器的組合作品,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和音樂空間。
作為獨奏家,李飆同國內外許多著名樂團有過成功的合作演出,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漢堡交響樂團、德國國際愛樂樂團、波蘭國家交響樂團、日本東京室內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等。他多次在德國電視二臺全歐洲最有影響的古典音樂專欄“重視古典音樂”中演奏打擊樂協奏曲,并為歐洲許多大型廣播電臺錄制打擊樂獨奏作品,他的打擊樂獨奏、協奏曲和重奏的激光唱片,在全球范圍發行。同時,李飆在歐洲、美國、日本的許多音樂學院,包括柏林音樂學院、東京藝術大學、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慕尼黑音樂學院里進行講學和大師班活動并多次擔任國際打擊樂比賽評委。
2000-2004年,在李飆的提議和主持下,在北京成功舉行了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打擊樂音樂節,使北京打擊樂節成為亞洲最有影響的打擊樂專業的盛會。2003年,為加快打擊樂在中國的發展,受中央音樂學院邀請,李飆作為特聘教授將每年定期去該校講學,同年,被柏林國立音樂學院聘為講座教授,2005年被母校莫斯科音樂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并成為Sabian、Lefima和Studio49,DJ樂器品牌的全球藝術形象代言人。
二、重慶專場演出事項
1、演出時間
擬定于2005年5月30日晚8點正
2、演出地點
文化宮劇院(1000座)
3、演出場次
一場
4、演出票務
本次演出不對外售票
三、本次演出費用預算
本次演出費用預算為40000元人民幣
1、往返機票
李飆及助手共6人,北京至重慶往返票為1630(含機場建設費、保險費)×6×2=1.956萬元
2、在重慶期間的食宿
三星級賓館兩晚,約3000元
3、樂器運輸費用
本次演出的所有樂器均需從北京帶過來,往返運輸費用約為8000元
4、演出劇場租金
10000元
四、合作事項
對本次演出的合作事宜,我們熱忱歡迎各單位積極參與。對出資贊助演出的各單位,我們將給予優厚的回報。
(一)獨家出資贊助
對獨家出資40000元人民幣贊助的單位,其回報有:
1、冠名
將本次專場演出冠名為“ΧΧΧΧ(單位名)李飆打擊樂重慶專場音會”(具體名稱可再雙方商定),并列為承辦單位
2、橫幅標語
可在劇場內外懸掛以單位名義歡迎李飆來渝演出和祝賀演出成功的橫幅標語(具體內容雙方再商定)
3、節目單
在節目單上留一個版面,刊登單位介紹的文字和圖片。
4、介紹展板
在劇場入口處可與音樂會說明展板并列單位介紹展板
5、新聞會
單位負責人參加本次演出的新聞會,向媒體表達企業自身的文化理念
6、合影交流
與藝術家合影和交流
7、贈票
回贈演出票500張
(二)部分出資贊助
對出資20000元人民幣贊助的單位,其回報有:
1、鳴謝
在本次專場演出劇場橫幅、演出票等上均作為鳴謝單位標出
2、節目單
在節目單上留一個版面,刊登單位介紹的文字和圖片。
3、新聞會
單位負責人可參加本次演出的新聞會
4、合影交流
與藝術家合影和交流
5、贈票
6、回贈演出票200張
附:
一、本次演出曲目
1、我的世界
2、玫林
3、小鼓組曲
4、黑云
5、馬林圣巴曲
6、薩佛
7、木之音
8、蓋波特的布魯斯
9、雜
10、獻給埃德加
11、13只鼓
二、本次演出所用的主要樂器
馬林巴琴:德國—斯圖基歐49皇家樂器公司出品,音樂會用琴系列5組
定音鼓:5鼓
顫音琴:1臺(31/2組音,馬達)
通通鼓:8厘米、10厘米、12厘米、14厘米、16厘米、18厘米各一(并6各架子)
腳鼓:2個,20厘米
湯加鼓:4個,加架子
班勾鼓:3對,加架子
大軍鼓:30厘米、45厘米各一,加架子
1、 時間:暫定于2005年7月25日晚8點。
2、 地點:處活動中心后燈光球場靠北的臺子。
3、 參加演出的節目(附后)。
4、 其他要求:
(1)、演出的燈光和音響:有工會負責音響的調試,各演出單位務必在演出以前要試好自己的錄音帶或者是牒盤,燈光在舞臺前擺放三盞地燈,舞臺靠前擺放兩個立式話筒,要求有三個領風,兩個無線話筒。
(2)、舞臺要求:后背景(寬12米×高4.8米),背景采用機關辦公室大樓和十五夜景的圖案;背景上部為“2005年激情夏日文化月活動“,背景中部為”消夏納涼晚會“,背景下部為“主辦單位:處團委、處文聯、處工會”;舞臺前部立拱門,拱門上的橫幅為“2005激情夏日消夏納涼晚會”,舞臺鋪設紅地毯,在舞臺兩側用花籃按照“八”字型擺放,舞臺前部擺放塑料盆花。
(3)、觀眾席要求:觀眾席前排擺放20把左右的小凳及水;各單位必須由黨總支(黨支部)負責同志帶隊參加,河莊坪每個基層單位不得少于20人,前線和富縣不做要求,并自帶小凳,統一者裝,并按照事先安排的場地縱向兩列就座觀看。
(4)、氛圍營造:在演出前給各單位發放刮刮手和熒光棒;給演員獻花或花環;制作“共舉中國石油一面旗,同唱長慶油田一首歌”牌子,每字一牌;
【關鍵詞】策劃;景觀策劃;橋梁作用
在國內,景觀策劃概念還是一個新名詞,它的誕生是來源于建筑策劃概念的發展。建筑策劃從國外引進也只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事情。為房地產開發的一部分――社區景觀策劃也孕育而生。相比而言,景觀策劃的縱向探索與研究還沒有在本行業內被重視起來,而且它的橫向應用領域也沒有得到更充分的發掘。本文意在通過對相關概念的闡述,希望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
1. 策劃的概念
從概念意義上說,策劃就是謀略、謀劃及戰略規劃,是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在調查、分析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對未來某項工作或事件事先進行系統全面的構思、謀劃,制定和選擇合理可行的執行方案、戰略藍圖,并可根據環境變化對方案進行修改、調整的一種創造性的社會活動過程。策劃可分為兩個層次,即對應于計劃、規劃的宏觀戰略策劃和對應于設計、項目實施的微觀策劃。
策劃具有目的性、超前性、程序性、創造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社會經濟性、學科綜合性等特點。策劃流派有管理策劃流派、行為策劃流派、經濟分層流派、人際關系流派等。
策劃與不同方向的專業理論融和,產生了多種類型的分支理論體系,如政治策劃、經濟策劃、形象策劃、城市策劃、旅游策劃、房地產策劃、景觀策劃等,策劃學通過向不同專業背景的嫁接,發揮著廣泛的實踐應用功能。
2. 景觀策劃的概念
景觀策劃是策劃學在景觀規劃設計專業領域的應用,景觀策劃就是運用策劃學原理,結合景觀設計基本理論知識,按照特定的項目景觀建設目標,根據項目的環境背景及現狀條件,采取一定的策劃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對項目進行景觀產品的創意、構思與形象定位。它具有自然地理性、文化性、美學性、創意性、系統性、前瞻性、綜合性、程序性等特點。
在這里我們要把景觀策劃和景觀規劃與景觀設計分開。我們可以先簡單這樣理解:景觀規劃是宏觀層次的,而景觀設計是微觀層次的,景觀策劃則是處于前兩者之間的中觀層次的。他們的服務對象側重各有不同,景觀規劃是面對政府或大的社會團體進行的,而景觀設計則側重于業主,個人使用者。景觀策劃則應該是由景觀設計師這樣的專業人士來完成,它側重的是客觀,是對景觀規劃和設計所代表的利益之間的調和。
3. 景觀策劃的作用
由于從區域規劃到具體景觀的設計以及立項到具體設計實施,其中缺少根據總體規劃而進行的對景觀本身的規模、性質、容量、性格等影響設計和使用的諸因素做深入的調查、研究、歸納分析,從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結論和數據這樣一個環節,因此往往造成設計師的盲目設計,或變成業主、設計者主觀意念的強加,這顯然是與現時代強調科學、強調人、強調發展、強調經濟、尊重土地的時代脈搏相悖的。景觀設計師如此“照章”設計,往往陷于疲于應付一日三改的設計任務書而不得其要領。由總體規劃到具體設計的實施,其中缺少的這個環節正是景觀設計師進行設計所必要的科學依據,這就是景觀策劃。
從信息社會的角度來看,業主單方面或者幾個專家所制定的景觀設計條件及擬訂的任務書是缺乏科學性的,它缺少系統的思想,不能與時代、環境進行通暢的交流,沒有邏輯的反饋,其設計結果也難免出現種種失誤。設計師們僅僅依據只憑個人經驗和資料而制訂的缺乏科學性、邏輯性、系統性的設計任務書,設計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時代,甚至不能滿足人們的全面需要。
那么,當今時代景觀設計師的科學的設計依據應該是什么呢?這就是“景觀策劃”的概念。
景觀策劃就是在策劃景觀,在景觀領域內景觀設計師根據總體規劃的目標設定,從景觀學的科學角度出發,確立景觀設計主題思想,不僅依賴于經驗和規范,更以實態調查為基礎,通過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對研究目標進行客觀的分析,最終定量地得出實現既定目標所應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
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時期,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科學技術基礎的建立與鞏固是我們面對的首要問題。在經濟建設中減少浪費,尋找最優途徑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我們應該避免盲目的項目,強調科學設計、合理設計。景觀策劃環節的導入正是以此為目的。一方面,景觀策劃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使我國景觀學體系更加完整而嚴密,形成一條由景觀規劃、景觀策劃、景觀設計所組成的景觀創作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三個環節相輔相成,互為依據和邏輯前提,又共同與其他學科發生聯系,進行交融,縮短與發達學科的距離;另一方面,由于景觀策劃的導入,使景觀設計師的傳統職能又得到了拓展,進一步深化了景觀設計師傳統的知識結構,并使之更適用于現代社會發展的環境,擺脫匠人式的,填充式的設計方式,使景觀設計師亦得以運用計算機、統計學、數理解析法、心理量實態調查等現代手段對景觀空間、環境等課題與其他學科的專家們共同進行探討和論證,使景觀設計師的素質及科學地位得以提高,這也是探究景觀策劃理論及方法的意義所在。
4.景觀策劃的應用前景
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終會使景觀業逐步擺脫那種小作坊式的景觀生產模式,走向市場化、商品化。這不僅是行業內相互競爭加劇的后果,更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所迫切要求的。這些也將直接導致現代景觀生產的組織發生改變,使用景觀的大眾參與設計、干預設計和建造管理過程的現象日益增多。更會對景觀設計的科學性、系統性提出新的要求。
同時我們也得看到,景觀策劃的概念在業內的普遍認同感不高,被重視程度也不夠,只有在商品化發展比較快的房地產業和旅游業應用比較突出,其實在其他的景觀設計當中我們也應該充分地重視起來。
所以,景觀策劃無論在我國的景觀理論建設方面還是在景觀實踐應用當中都有廣闊的發展潛力。現有的旅游策劃和存在于房地產業中的社區景觀策劃,以及目前國內部分景觀大項目中比較詳細深入的前期調研與分析,以及在景觀設計方法方面的各種探索都是包含著景觀策劃概念,只是比較懵懂而已,現在需要的是將景觀策劃概念明確化并加以具體方向上的研究。這是景觀學科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吳粲.策劃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
[2](美)Robert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M].McGraw-Hill,1999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8B-0081-01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提升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化學課堂教學形式所不能及的作用。新課標強調中學化學教學應重視實驗操作,完全忽略實驗教學或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都將嚴重影響化學課的教學效果。隨著實驗條件的不斷改善,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每個實驗。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強實驗教學中的啟發性引導
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啟發性講授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可啟發學生將課堂上討論的話題與知識點連接起來,使學生對該實驗教學的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有序操作,適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解答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針對實驗過程與結果進行總結。如,在教學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氧氣的性質與制取》時,教師列舉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思考有關氧氣的內容,提前講授實驗注意事項及操作步驟,指出實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如向學生講解為什么在制取氧氣時試管會發生破裂),引導學生總結出試管破裂的原因。
二、創設有效的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1.以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增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多媒體教學措施的引入可使實驗的演示更為形象與直觀。如,在教學蘇教版九年級上冊《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時,教師首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將玻璃管加熱,此時教師可啟發性地向學生提問:如果將步驟顛倒會發生什么樣的結果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隨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再通入一氧化碳時發生爆炸的現象,加深學生對操作過程的印象和理解。
2.情境式教學對學生求知欲的激發作用
好奇心可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教師要善于創造化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師在進行第一節化學課時可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提問:“為什么氫氣球可以飛?”“鐵為什么會生銹?”“胃酸過多怎么辦?”等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些看似簡單卻是學生當前無法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無窮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時,教師還可設計“點不燃的手帕”等“魔術”,讓學生自發地形成“我要學”的思想。
三、轉變教學手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1.將單純的演示性實驗轉變為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
以往的化學課堂實驗均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是觀眾,課堂參與度低,學生被動地學習。新課改要求化學教師不僅創造性教學,更要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將以往的教師演示實驗轉變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主開動腦筋,多動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在教學如何制取氧氣時,就可采用探究性實驗法指導學生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2.采用多種實驗教學途徑,激活學生思維
(1)游戲實驗法:化學實驗教學可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實踐中教師可提前準備好演示實驗的視頻短片,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直觀地重現實驗過程,使抽象的知識更具形象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如在講解如何還原氧化鐵中的鐵時,由于實驗條件的局限性,教師可通過動畫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再現。
(2)分組實驗法:讓學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思考與實踐,允許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原理,使用多種儀器,以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比如中學化學實驗課中對于H2、O2、NH3、CO2等進行實驗室制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反應物狀態、反應原理、收集方法、裝置等方面加以思考,探尋最佳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3.化學實驗設計緊貼生活,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常見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化學教材中關于“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資源蘊藏情況及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調查居住區域固體廢棄物的品種和回收價值”等研究性課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知識和生活環境進行探究,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能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化學的信心與興趣。
4.重視化學實驗中的“異常現象”
在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自己對化學課堂演示實驗的理解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下面就用文字把這些演變過程記錄下來.一、初為人師,實驗只為完整展現
我一直清晰地記著自己第一次在課堂上做實驗時的興奮和緊張.興奮的是,這么多年來,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坐在下面來觀看自己做實驗.緊張的是,這是我人生角色轉變的第一個實驗,以前我都是以學生的角色做實驗,而這一次卻是以一個示范者的角色來完成實驗,我的每個精細的動作都被下面那幾十雙眼睛密切地關注著.
那個時候,我對課堂演示實驗的理解很單純:作為教師的我,要把書上的實驗認真地做給學生看,讓他們能夠看清每一步操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清實驗現象.為此,我努力付出:課前認真準備,確保實驗預期完成.一般我會做以下幾項工作,首先研讀教材,列實驗報告;其次是進入實驗準備室,準備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最后是把實驗完整地操作一遍,關注自己每一步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并精心安排好每樣儀器擺放的位置,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觀察實驗.記得在一次公開課上,我在做物質燃燒條件的對比演示實驗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觀察透明玻璃杯罩住的蠟燭的燃燒情況,我將蠟燭事先放在板凳上,然后將板凳放在講桌上,這樣一個小小的改進,讓后排的學生都可以觀察到實驗現象.當時的我,對于課堂演示實驗的最高境界的追求就是:讓每一個演示實驗都化為我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表演,用我的成功贏得學生的喜愛與尊重.二、時間沉淀,實驗還需更多輔料
隨著聽課的增多和不斷地對比,我感覺自己的課與老教師的課有一些地方不一樣,但一時又說不出來.在一次聽評課的教研討論中,組里老師的一句話給我以醍醐灌頂: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萬不可當一個被動的“演員”……會后,我認真地反思這句話,對化學課堂演示實驗逐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輔以精準的語言描述,引領學生更好地觀察實驗,啟發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這里語言的精準,我理解為兩層含義,其一就是要用標準的普通話來描述實驗,有的老師地方音非常重,讓學生理解他的話語本身都很困難了,再想借助他的語言來學習化學知識不就是難上加難了嘛;其二就是對實驗儀器、實驗現象等的描述要準確規范,如“長頸漏斗”不可說成是“漏斗”、實驗現象描述時解釋清楚“煙”和“霧”的區別等.引領學生觀察實驗,其實就是我之前一直欠缺的,我之前的實驗幾乎都是一氣呵成的,實驗做完后再來講解實驗,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經過改進后,對于演示實驗的處理就更科學了.
例如,“鎂帶的燃燒”實驗,我以前就是按照課本順序:觀察外觀—砂紙打磨—點燃鎂帶,實驗結束后留給學生的只有“銀白色”和“耀眼的白光”.這個演示實驗浪費了時間,卻沒達到預期效果.改進后,我先讓學生先認真閱讀課本,考慮如何操作,再帶領他們回顧觀察的順序、觀察的內容,最后鼓勵學生積極上臺演示實驗,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而且觀察更詳細:在產生的耀眼白光的上方還有一些“白煙”,燃燒后生成物是白色固體:有的學生甚至要求用手碰一下生成的白色固體,從而發現生成物是非常松脆的.這樣,通過實驗讓學生深刻感知到有目的地觀察、思考,比平時所說的“看”收獲更多,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提高了課堂演示實驗的效果.三、巧設情境,實驗更加精彩
如果能創設一個很好的問題情境,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實驗需求,這樣既可以完成演示實驗,又能讓學生感知到化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