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我的家鄉手抄報

      我的家鄉手抄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家鄉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的家鄉手抄報范文第1篇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三年級六班的宮雷皓。今天我能從班級競選中脫穎而出,站在這里參與學校的“十佳少年”競選,感到非常的榮幸!泰戈爾曾經說過:“天空中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而現在我想說:“天空中有鳥的痕跡,因為我正在飛翔。”

      我是一個開朗、自信的男孩。愛好非常廣泛,喜歡讀書,愛好寫作。古語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課堂上,我是一只辛勤忙碌的“小蜜蜂”如饑似渴地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和做人的哲理。在考場上,我是一只奮勇爭先的“領頭羊”。入學以來每次測試我能以優異的成績位居班級之首。年年被評為“全面發展星”,“技能小能手”。在贊揚喝彩聲中,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付出了多少辛勤和努力,我深深懂得,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績,首先要戰勝自己。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播種愛心,收獲快樂和希望。”作為班干部我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伙伴。身為“美德少年”的我時刻懂得感恩,曾經多次和媽媽到日照社會福利院做過義工,幫助過那里的殘疾伙伴,曾多次參加《小鬼當家》愛心義賣,用自己義賣掙的錢捐助過路邊乞討的人。

      在長輩、父母的眼里,我是一個懂事、明事理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不但是個好兒子還是一個好哥哥,完成作業后,我會主動幫爸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家務,照看不到兩歲的弟弟。我懂得謙讓,懂得感恩,我會做弟弟的好榜樣,更會用我自己的方式讓爸媽感到快樂和幸福。

      我酷愛閱讀。在我校第一屆、第二屆閱讀節的“親子閱讀”活動中表現突出,連續兩年被評為“書香家庭”和“讀書小博士”稱號。瑞士作家凱勒說過:“一本新書就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讀書不僅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一年級時習作《我的弟弟》在校“星河”刊物上發表,撰寫的文章《開學第一天》、《我的媽媽》、《露珠》等先后在日照日報黃海晨刊上發表,《我的家鄉日照》在相約群第五屆征文大賽獲得優秀獎。

      我除了喜歡看書外,還喜歡繪畫、朗誦、溜冰、運動等,繪畫作品《大海》在第八屆日照市少兒美術、書法大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年我校舉辦的“科技節”活動中榮獲“科幻畫”評選一等獎;尤其是手抄報制作,每張我都精心設計,《元旦手抄報》在中國少兒日記第一刊《快樂日記》上發表,并獲得二等獎;最近我的個人小畫展獲得飛往全國大江南北的《飛鳥集》和《追夢集》參畫資格。校本武術學習表現出色,每次校演出都有我們武術隊的颯爽英姿,校本學習曾被評為優秀學生。

      我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博客,時刻鞭策自己不斷進步!.cn/u/2163118093

      我的家鄉手抄報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土家文化 語文教育 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我校地處鄂西南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這里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勞勇敢、富有聰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兩岸生息繁衍,醞釀出醇香的土家文化。這里有古樸的民俗風情,優美的土家傳說,富有哲理的土家謎語、俗諺、對聯、笑話,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特別是老一輩長陽文化名人在挖掘、整理土家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一部部土家文化著作閃耀著土家人智慧的光芒。這些文化成果,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寶貴的語文課程資源,讓它走進語文教學,必將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機和活力。幾年來,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一、大力營造以土家文化為題材的語文教育氛圍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學習。我們也深知,人才不是課堂上教出來的,而是文化氛圍中熏陶出來的。因此,我們著力營造以土家文化為題材的語文教育氛圍。每學期各班以土家文化教育為主題辦一二期黑板報。在辦報、賞報的過程中,土家族優秀的文化也悄無聲息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

      我們在校報《清江石》上開辟“土家文化”專版,發表學生以土家文化為題材的習作,采風收集的土家諺語、謎語、格言、對聯、詩歌,以及老師們在土家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看到,每當《清江石》征稿時,收到稿件最多的是“土家文化”專版:每當《清江石》發下來時,學生先睹為快的是“土家文化”專版:課余,學生津津樂道的還是“土家文化”專版上的內容。

      我們在紅領巾廣播中專設“我說土家文化”欄目。播音內容由清江石文學社成員選定。每當廣播響起,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個凝神靜聽的學生,以及那被播出文章的學生臉上洋溢的自豪和幸福。廣播的聲音傳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土家文化的魅力感染著校園的每一位師生。

      二、編輯“土家文化教育讀本”,為學生提供優質閱讀材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六年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145萬字。可是,學生手中沒有一本可由教師統一指導的讀物,為此,我們編輯了一套命名為《清江清,長陽長》、《我的家鄉盛開著鴿子花》、《泡米花茶》的“土家文化教育”讀本,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方便。三本讀本緊扣“土家文化”這一主題,精選了土家族作家創作的作品以及寫長陽寫土家族的文章113篇,內容豐富,特色突出,深得學生的喜愛。一位學生曾以“土家文化讀本就是棒,讀了一遍舍不得放”這樣一句廣告語表達了同學們的心聲。為了促使“讀本”的使用,我們每年還組織全校學生參加的“土家文化教育讀本朗讀比賽”,在全校掀起了讀“讀本”、讀土家文化書籍的一股股浪潮。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土家文化

      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是課堂,因此,老師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覺地融進土家文化,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巧妙地運用“土家文化教育讀本”,把教材只是作為一個“例子”,使語文教學真正走向了多元,走向了開放,走向了厚重。

      如在教學《謎語》后,老師們往往又以“土家文化教育讀本”上謎語課的內容予以拓展,然后鼓勵學生把自己在課外收集到的土家謎語進行交流;學習《拔苗助長》后,組織學生再讀土家族寓言大師蕭國松的《龜兔再次賽跑》,幫助學生深化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學習《海濱小城》后,以學生優秀習作《游嘆氣溝》、《游觀音閣》拓展閱讀;學習《索溪峪的“野”》后,讓學生暢談家鄉的美景,并仿寫習作。

      四、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這為我們的土家文化走進語文教學指出了新的途徑。

      開展“土家文化”采風活動。開學后,每人上交一份采風作業。翻看這一本本作業,我們讀到的是孩子們滿心的喜悅。滿載的收獲。

      開展“土家族風俗民情作文大賽”活動。為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我們先是請長陽文化名人來校作土家文化專題講座。

      組織“我心中的土家名人”習作競賽。土家名人,是一種鮮活的語文課程資源。我們圍繞土家名人多次開展了習作競賽活動。孩子們洋洋灑灑揮就文章,盛贊家鄉名人建設家鄉、報效人民的拳拳之心,感嘆成就事業所必備的鍥而不舍、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精神品質,并立志學習名人,做成功之人。

      組織廣告語比賽。有了感性的認識,生動的范例,老師再講創作的方法,學生會了,一條條廣告語閃現腦中,躍然紙上。因此,便有了這令人叫絕的千余條廣告語。

      開展“土家文化手抄報、剪貼報”辦報活動。辦手抄報、剪貼報是很多學生喜歡的一種語文學習活動。以土家文化為主題辦報,資料豐富,隨處可得,學生更樂意。在辦報的過程中,學生無意間接受了土家文化的熏陶,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語文能力。

      五、開展文學社活動,拓展語文學習陣地

      我的家鄉手抄報范文第3篇

      一、重視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背景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千年的歷史,構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但在中國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的進程中,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知道許多外國的節日諸如情人節、圣誕節等,了解許多外國的流行元素,對中國那些經典的、民族的、傳統的東西卻知之甚少。在對本校學生進行節日調查時,很多學生不知道春節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節日,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過元宵節;盡管大部分學生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卻難以把這段歷史完整地復述下來。學生正在接受一種被稱為“快餐”的文化――快餐文化。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得不掩卷沉思:如何讓民族傳統文化在青少年這一代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呢?因此,我們認為,重視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靈魂,對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孩子們的健全人格尤為重要。

      二、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一)立足于課堂教學,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語文課堂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陣地。抓住常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盡可能地深入挖掘出文學作品的“思想美”、“內容美”、“人格美”和“風格美”,以塑造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閱讀教學,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教材選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納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從各個側面引導與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學語言、形象和審美情趣的品位,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熾熱的愛國情懷。如《青花》一文介紹了以青花為業,以青花為榮的民間瓷藝人的精神: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屬,完美的青花,應該在超越中得到傳承。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著名瓷器青花的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懂得文本蘊含的人文精神,繼而引發思考:怎樣的人生才是比較完美的?讓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情感態度。又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他堅強、樂觀,關心國家的命運,敢于和一切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作斗爭。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不但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更要指導學生透過這些事跡挖掘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讓他們受到精神上的洗禮。透過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學生似乎讀了一部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了祖國各地的風俗,回顧了祖國的歷史。

      2.古詩學習,加強傳統文化的熏陶。古詩,是中國文壇上的一朵奇葩,是燦爛文化夜空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傳統文化》教材選編了適合各個年齡階段學習的一些優秀古詩,如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離離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憫農》、《登鸛雀樓》和《梅花》等,這些優秀的古詩語言凝練、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節奏鮮明。學習古代詩歌對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豐富人文底蘊,提高學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有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教師要詳細介紹詩人寫詩的時代背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倘若學生不知道《石灰吟》的寫作背景,又怎能深刻體會“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人間”的豪氣與悲壯呢?其次,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吟誦,通過吟誦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古詩講究押韻和節奏,富于節奏美和韻律美,誦讀起來朗朗上口。以讀促學,讀中悟情,是古詩教學的重要舉措。范讀、帶讀、配樂讀、閉上眼睛想象朗讀等方法都可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融入詩中意境,體會詩人感情,從而受到熏陶,提升感悟。

      (二)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民族傳統文化宣傳。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層次,積極開展系列語文實踐活動,采取梯度教育的方式開展民族文化宣傳活動。

      1.課前5分鐘民族文化演講,每月評選出“知識小博士”。教師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規定每天(或一周兩三天)實行課前5分鐘演講,內容是民族傳統文化,可以是各地區的民俗習慣,也可以是名人故事,抑或是山川、建筑、詩詞歌賦、對聯燈謎等的介紹。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分類進行,一段時間內介紹一種,從易到難地梯度進行。此類活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收集、整理資料,既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又提高演講能力。

      我的家鄉手抄報范文第4篇

      一、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模式。在現實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農村小學,重升學輕素養、重知識輕實踐、重學歷輕能力的舊的教育觀,依然困擾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程有了,卻只成了一種擺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采取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和機械的傳授與訓練,嚴重束縛了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的空間,容易使學生產生了依賴性和惰性,從而喪失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的老師認為讓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就是浪費時間,不如把那些時間多做幾道習題、多背幾篇課文,可省就省,于是就用課堂上的提問代替學生的實踐。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很可能成為只會死啃課本、墨守成規的書呆子。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徹底改變以“教師為中心”、“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長遠發展,創造機會,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因為只有親身實踐,才能促進學生形成動腦、動口、動手的良好習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語文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才有利于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它是獲取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二、開放課堂,提供實踐空間。教科書是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之一,教材里面除了有知識點,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通過多樣、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動眼,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1.多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情感有著獨特的體會。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讓學生扮演角色,讓學生親身經歷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強化感受,引起共鳴。如講《“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母親、父親、和巴迪。通過角色的演繹,學生不僅從中體會到角色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展示了自我,使個性潛能得到發展。

      2.多做。俗語說: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語文實踐也一樣,從文字到物體,心靈手巧是相互促進的。因此,讓學生根據教材的要求,動手做做,親身體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和合作精神。如開展“民風民俗”的調查研究,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分工合作,然后根據所搜集的資料,人人動手,同心協力制作出一份圖文并茂、精美的手抄報。通過這一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3.多畫。語文教材有很多可觀性的內容,里面有許多圖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自己動手為課文配上圖畫。如學習《鯨》一文時,老師在講解鯨的呼吸和睡覺的生活習性時,可以讓學生畫一畫鯨在呼吸時噴出來的水柱形狀和它們睡覺的樣子。學生通過描繪,對于鯨的生活習性理解更深刻,也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課文的興趣就更濃了。

      4.多說。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己、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把握機會,展示自我。辯論會是一種能砥礪學生思維、錘煉學生快速表達能力的一種活動,教師可根據教材多開展這類活動。如《落花生》一文,有學生提出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下,我們像花生那樣不表現自己行嗎?教師可抓住這一機會,組織學生進行“我們應該做怎樣的人”辯論活動,通過正反方學生的唇槍舌劍,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聯系生活,拓展實踐領域。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所以教師要積極創設各種條件,組織各種活動,拓展實踐領域,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向社會延伸,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語文實踐機會。

      1.立足家鄉,挖掘實踐素材。如通過征文、攝影等形式,開展“夸夸我的家鄉”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進語文素材積累,發展語文素質。

      我的家鄉手抄報范文第5篇

      一、如何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在中學教學中,地理課程的開設僅在七、八年級,他們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還不是很適應,甚至對環境還不了解,學習愛好需要激發,學習方法需要培養,同學間的合作需要鍛煉,但他們有的是對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氣與活力。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而讓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簡單而讓學生沒有愛好。另外學生還比較小,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聯系生活,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

      二、在實際教學中的嘗試

      1.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地理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它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學地理教學必須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結合初一教材,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方案:

      (1)在學習了《地圖》一節后,指導學生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剛升入初中不久,對校園有了熟悉但不夠全面,他們剛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通過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結合起來,既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又可提高學習愛好,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2)在學習了《海陸的變遷》一節后,指導學生實地考察家鄉的海陸變遷。課后組織學生分組找尋我們身邊的海陸變遷,因為是沿海地區,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海陸變遷的實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果也是顯著的,有海上公園的浪蝕崖,有山上的鵝卵石,還有“鯨園”名稱的由來(傳說曾經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在此擱淺)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得的知識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結合環境教育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因此,環境教育在中學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平臺。

      (1)結合重大的環保節日進行深入了解。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得到關注,聯合國和我國政府都確定了一些重大的環境節日,如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31日“世界人口70億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教師可向學生具體地介紹它的由來和現實意義,讓學生搜集資料,并探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都應該如何做。通過環保節日的宣傳,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2)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有很多都存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意識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教給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我們學校南面有一條小河,已經被污水侵染得面目全非,我們組織學生探尋源頭,找尋污染源,并經過討論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針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大量垃圾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生活垃圾,你會分類嗎”的實踐活動方案;學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數量驚人,學生進行調查并發出了“自帶飯盒,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議等。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可行性強,并且對學生的現在乃至將來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比較典型的案例。

      (3)結合其他學科設計實踐活動方案。在七、八年級階段,由于課程的設置、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夠結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空間。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介紹我的家鄉”的主題班會;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歌頌祖國”的演講比賽;與美術課相結合,出一份《我們的家園》的手抄報;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詞中的地理名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時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科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提高學生素質。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通過初一地理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有了明顯的增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極大的豐富。

      1.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地理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實踐活動可以為課堂上和書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如繪制校園平面圖使學生對地圖的使用和繪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學習一切知識的目的都在于應用。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通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而看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如學生對河流污染源的調查,能夠發現問題,并且能夠結合實際提出有益的改進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發展。

      例如學生通過初一地理的學習,熟悉了氣候、地形、交通、資源等是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并通過實地調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到人們的居住場所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氣候直接影響著房屋的形態和結構,通過探究學習可以分析西亞熱帶沙漠里和嚴寒的極地地區人們居住場所的形態特點,就是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無論是采取個人活動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為了履行責任,必須依靠自己的頭腦和身體,自主地思考和行動,這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活動以小組或集體的形式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要比課堂上充分,即使是個人活動,也需要學生不斷同他人進行交流,綜合活動實踐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學生的實踐活動,幾乎沒有或很少有現成的資料,所需數據、事實實例,都要靠學生自己去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分析。

      這種搜集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極為有利。

      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應注重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比較開放的模式,沒有成熟的路徑可走,所以對活動的選取和設計教師要分外謹慎,活動方案一定要緊密聯系實際,可操作性強。由于活動場所和方式的多樣性,教師要有預見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能力,活動前做好充分的預備。由于初一、初二的學生還比較小,對問題的解決和處理能力較弱,實踐活動應先以調查問卷、搜集資料為主。另外,實踐活動不能過多、過頻,輕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厭倦感而失去愛好,甚至會喧賓奪主,動搖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產生負面作用。 茍康訓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第十五中學 266109

      經過一輪的地理新課改教學以后,我們對課改有了進一步的熟悉: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教育思想的轉變應是先導。在《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選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地理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在這里,更多地強調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識的把握以及地理技能的運用,地理教師必須摒棄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地理,并且帶著地理知識走進生活,帶著生活中的問題走進地理課堂,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結合地理教學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地理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面。

      一、如何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在中學教學中,地理課程的開設僅在七、八年級,他們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還不是很適應,甚至對環境還不了解,學習愛好需要激發,學習方法需要培養,同學間的合作需要鍛煉,但他們有的是對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氣與活力。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而讓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簡單而讓學生沒有愛好。另外學生還比較小,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聯系生活,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

      二、在實際教學中的嘗試

      1.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地理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它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學地理教學必須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結合初一教材,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方案:

      (1)在學習了《地圖》一節后,指導學生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剛升入初中不久,對校園有了熟悉但不夠全面,他們剛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通過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結合起來,既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又可提高學習愛好,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2)在學習了《海陸的變遷》一節后,指導學生實地考察家鄉的海陸變遷。課后組織學生分組找尋我們身邊的海陸變遷,因為是沿海地區,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海陸變遷的實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果也是顯著的,有海上公園的浪蝕崖,有山上的鵝卵石,還有“鯨園”名稱的由來(傳說曾經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在此擱淺)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得的知識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結合環境教育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因此,環境教育在中學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平臺。

      (1)結合重大的環保節日進行深入了解。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得到關注,聯合國和我國政府都確定了一些重大的環境節日,如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31日“世界人口70億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教師可向學生具體地介紹它的由來和現實意義,讓學生搜集資料,并探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都應該如何做。通過環保節日的宣傳,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2)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有很多都存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意識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教給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我們學校南面有一條小河,已經被污水侵染得面目全非,我們組織學生探尋源頭,找尋污染源,并經過討論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針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大量垃圾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生活垃圾,你會分類嗎”的實踐活動方案;學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數量驚人,學生進行調查并發出了“自帶飯盒,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議等。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可行性強,并且對學生的現在乃至將來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比較典型的案例。

      (3)結合其他學科設計實踐活動方案。在七、八年級階段,由于課程的設置、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夠結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空間。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介紹我的家鄉”的主題班會;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歌頌祖國”的演講比賽;與美術課相結合,出一份《我們的家園》的手抄報;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詞中的地理名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時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科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提高學生素質。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通過初一地理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有了明顯的增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極大的豐富。

      1.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地理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實踐活動可以為課堂上和書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如繪制校園平面圖使學生對地圖的使用和繪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學習一切知識的目的都在于應用。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通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而看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如學生對河流污染源的調查,能夠發現問題,并且能夠結合實際提出有益的改進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發展。

      例如學生通過初一地理的學習,熟悉了氣候、地形、交通、資源等是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并通過實地調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到人們的居住場所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氣候直接影響著房屋的形態和結構,通過探究學習可以分析西亞熱帶沙漠里和嚴寒的極地地區人們居住場所的形態特點,就是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無論是采取個人活動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為了履行責任,必須依靠自己的頭腦和身體,自主地思考和行動,這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活動以小組或集體的形式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要比課堂上充分,即使是個人活動,也需要學生不斷同他人進行交流,綜合活動實踐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學生的實踐活動,幾乎沒有或很少有現成的資料,所需數據、事實實例,都要靠學生自己去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分析。這種搜集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極為有利。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