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水稻種植規劃

      水稻種植規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稻種植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稻種植規劃

      水稻種植規劃范文第1篇

      論文 關鍵詞:河道整治 規劃 類型 原則 內容

      論文摘要:介紹了河道整治規劃的定義、類型、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及設計標準。

      1河道整治規劃的定義

      河道整治規劃是指:根據河道演變 規律 和興利除害要求,為治理、改造河道所進行的水利工程規劃及航道整治規劃。河道在挾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處于變化狀態;在流域治理開發過程中,某些工程的實施也常改變河道的水文情勢,并影響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規劃通常要在流域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并成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2類型

      2.1按河道 自然 條件,分為山區河道整治規劃、平原河道整治規劃和河口整治規劃

      ①山區河道的兩岸多為基巖,河床多由基巖或粗沙、卵石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漲落快,但河床變形強度較小。山區河道整治規劃的主要目標是航運、工農業取水等,規劃中應根據要求對渠化、治導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兩岸多為沖積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質的差異,形成微彎、蜿蜒、分叉和游蕩等4種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規劃的主要目標是防洪、航運、工農業取水和城市建設等,規劃要根據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標提出工程措施。對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過整治使其成為微彎河道;對過度彎曲的河段,可考慮實施人工裁彎;對分叉型河道可考慮堵漢并流,將其整治成單一微彎河道,或使其形成穩定的汊道河段;對游蕩型河道可護灘定彎,以彎導流,穩定河槽,控制流勢。如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典型的裁彎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36.3kni)、七星河(140.5km)等。③河口段受徑流和潮流的共同影響,河床演變復雜。整治的主要目標是防洪、航運、工農業取水和灘地利用等。規劃可研究采用固灘護岸、堵汊并流、疏浚導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樞紐對河道的影響,分為庫區河段整治規劃、壩區河段整治規劃和壩下游河段整治規劃

      ①庫區河段整治規劃主要是研究水庫回水變動區的整治。水庫回水變動區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庫的兩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響的河段發生累積性泥沙淤積,使原河床邊界對水流的控制作用減弱,局部河段河勢發生變化,河道向單一、規順、微彎方向 發展 ,航道、港口碼頭和取水口的條件將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碼頭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積而受到影響。規劃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壩區河段整治規劃是配合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研究樞紐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樞紐上游近壩段的河勢,保證泄水建筑物、電站的正常運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暢通,充分發揮水利樞紐的防洪、航運和發電等效益。這項規劃對于具有綜合利用效益的徑流式樞紐或航運樞紐尤為重要。⑧壩下游河段整治規劃研究針對建壩引起的下游河道變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壩后水沙條件的改變,壩下游河道一般發生沖刷,水位下降,河勢也有變化,這些對下游河段的防洪、航運、工農業取水、港口碼頭建設都可能帶來影響。規劃中要對上述變化作出預測,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為河勢控制規劃和局部河段整治規劃。對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況比較復雜的河道,特別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階段實施。河勢控制規劃是通過分析河段的演變過程,研究促成和穩定有利河勢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護岸工程,輔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規劃是在有利河勢基本穩定的基礎上,研究對局部河段進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滿足防洪、航運、工農業取水以及港口碼頭建設的要求。

      2.4按各部門的要求,分為航道整治規劃、橋渡河段整治規劃、取水口河段整治規劃、堤防護岸工程規劃等。這些以某一部門要求為主的河道整治規劃,也需兼顧其他部門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

      3基本原則

      主要是全面規劃、綜合利用;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遠近結合、分期實施。全面規劃、綜合利用是統籌考慮各方面要求,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重點,兼顧一般,以達到綜合利用水資源的目的。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是具體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變規律,預測其發展趨勢,并 總結 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經驗教訓,提出適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遠近結合、分期實施是指規劃中需包括整治的遠景目標和近期要求,分清輕重緩急,有計劃地實施。

      4主要內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變趨勢分析包括對河道 自然 地理概況,來水、來沙特性,河岸土質、河床形態、 歷史 演變、近期演變等特點和 規律 的分析,以及對河道演變趨勢的預測。對擬建水利樞紐的河道上下游,還要盡量就可能引起的變化作出定量估計。這項工作一般采用實測資料分析、數學模型 計算 、實體模型試驗相結合的方法。

      4.2河道兩岸社會 經濟 、生態環境情況調查分析包括對沿岸城鎮、工農業生產、堤防、航運等建設現狀和 發展 規劃的了解與分析。

      4.3河道整治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通過對已建整治工程現狀的調查,探討其實施過程、工程效果與主要的經驗教訓。

      4.4河道整治任務與整治措施的確定根據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結合河道特點,確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務,并擬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減少的淹沒損失,論證防洪經濟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運水流條件、增加單位功率的拖載量、縮短船舶運輸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證率等方面,論證航運經濟效益。此外,還應分析對取水、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效益。

      4.6規劃實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動態工程,具有很強的時機性。應在分析治河有利時機的基礎上,對整個實施程序作出輪廓安排,以減少整治難度,節約投資。

      5設計標準

      5.1設計流量和設計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設計流量,需根據保護地區的重要性,選取相當其防洪標準的洪水流量,其相應的水位即為設計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設計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灘流量,其相應的水位即為設計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設計水位可根據通航等級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證率的最低水位,其相應的流量即設計流量。

      5.2整治線。河道整治后在設計流量下的平面輪廓線,稱河道整治線。平原河道整治線分洪水河槽整治線、中水河槽整治線和枯水河槽整治線,其中對河勢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線。洪水河槽整治線即兩岸堤防的平面輪廓線。堤線與主河槽岸線之間需根據宣泄設計洪水和防止堤岸沖刷的需要留足灘地寬度。

      中水河槽整治線一般為曲率適度的連續曲線,曲線之間以適當長度的直線連接。對不能形成單一河槽的游蕩型、分叉型河道,其主流線也應為曲率適度的連續曲線。中水河槽整治線的彎曲半徑和曲線間直線段的長度,通??蓞⒄锗徑膬灹己佣未_定。一般最小彎曲半徑為河道直線段平灘河寬的4—9倍,曲線段問直線段長度為該段平灘河寬的1~3倍,通航河道還要考慮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整治線的基礎上,根據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穩定的深槽、邊灘或江心洲,設計枯水河槽整治線。為保持航道穩定,要求整治后枯水河槽的流向與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彎曲半徑和曲線段間直線段的長度,可參照鄰近的優良河段選定,其數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整治線。

      水稻種植規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緯高寒地區;種植實驗;產量測算

      1 高緯寒地水稻種植

      2010年,為落實吉炳軒書記關于“加快培育玉米、水稻、大豆等高產優質新品種,擴大良種覆蓋,實現糧食高產”的要求,愛輝區啟動了高緯寒地水稻種植實驗。2011年,100畝高緯寒地水稻試驗成功,篩選出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品種,黑交06213和黑交9709。為擴大水稻種植規模,打造北部水稻實驗區,省水利廳通過“小農水重點縣”“節水增糧行動”等項目給予支持。2012年,全區結合1211國道和311省道兩側區域優勢,建設高緯寒地水稻10780畝,其中,核心區坤站村發展高緯寒地水稻6298畝,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36棟,引進規模種植大戶4戶,組建水稻專業農民合作組織2個。

      2 高緯高寒地區水稻產量測算

      2011年9月下旬對愛輝區高緯高寒地區早熟及早熟品種開發與節水示范項目水稻產量進行測算,測算選擇了兩個品種,共采集六個點,每點面積為0.9 m×1.0 m=0.9 m2。見下表。

      備注:黑交06213按去雜15%計算產量,黑交9709、按去雜10%計算產量。

      根據以上兩個品種,各個測點去雜后的實際測算產量為:黑交06213平均畝產量1267.3斤,黑交9709平均畝產量為881.92斤。

      2012年10月中旬對愛輝區高緯寒地早熟極早熟水稻品種開發與節水示范項目水稻產量進行測算。測算選擇了兩個品種,共采集六個點,每點面積為0.9 m×1.0 m=0.9 m2。見下表。

      備注:黑交06213、黑交9709按去雜10 %計算產量。

      根據以上兩個品種,各個測點去雜質后的實際測算產量為:黑交06213平均畝產量為1078.32斤;黑交9709平均畝產量為837.80斤。

      通過2011年和2012年兩年水稻種植結果的對比,不難發現2011年的產量比2012年較高,2012年減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氣候原因,水稻在抽穗楊花灌漿期間連續的陰雨天,授粉受到了影響,空殼多,產量低。②有病蟲害,潛葉蠅,影響產量。③管理沒跟上,返青施肥晚,沒按時施肥苗發黃,插完秧就應施肥,但種植多,2011年100畝,2012年10780畝,所以管理拖后造成減產。④秋收時節雨水大,秋收收不上來,也有不少損失。

      水稻種植規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南陽 水稻生產 現狀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6-0054-01

      南陽是我省乃至我國著名的農業大市、“中原糧倉”,農業自然資源條件比較優越。在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規劃,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的新形勢下,百業在興。南陽水稻生產的現狀如何,能不能做大做強,怎樣才能使水稻生產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下面是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僅供業務主管部門指導水稻生產時參考。

      一、我市水稻生產的現狀

      根據南陽市種子管理站近些年來對全市秋作物品種(水稻品種)的考察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地域分布及種植面積

      水稻主產區分布在唐河、桐柏、南召、內鄉、西峽等,常年種植面積分別為25萬畝、23萬畝、10萬畝、6萬畝、5萬畝。據統計全市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平均約85萬畝。

      2.品種利用情況

      據統計全市水稻利用品種主要有20多個。居前四位的主導品種分別是II優838、豫粳6號、9優418、II優725。

      3.水稻產量

      近三年來的平均畝產為491.5公斤。

      二、我市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

      1.受自然條件(尤其是水利)的限制,水稻種植上地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唐河、桐柏和南召三縣。這樣以來如遇大災之年(旱、澇)直接影響著我市的水稻生產。如2005年南召的“六、三0”特大洪災,造成2萬多畝水稻大面積水沖沙壓,其中絕收面積達一萬余畝。

      2.主導品種明確,但新品種引進較慢。根據近些年我市水稻品種考察的結果,主導品種種植面積基本保持穩定且表現較好,但新品種引進較慢,這不僅表現在品種數量少,還表現在面積小,即品種更新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3.農民的科學種植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主要表現在農民種植上傳統、粗放,尤其是在病蟲害防治上使用高毒農藥殘留;在施肥上不能做到科學施肥,即重氮、輕磷、缺鉀,直接影響著水稻產量水平。這也是我市水稻生產的產量及品質不能再上新臺階的重要原因。

      4.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基地發展緩慢。在2005年以前,全市無公害優質水稻基地雖在逐步建立,但由于資金不足,缺乏技術后盾,發展緩慢。直到2005年全市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面積才達到31.5萬畝,約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

      5.水稻生產中應用的品種仍然是多、亂、雜,缺乏適應我市氣候生態條件、優質、高產、抗病性較好的拳頭水稻品種。

      6.訂單種植數量較少。政、技、物三結合,種、加、銷一體化有待于進一步形成規模。據2013年統計,西峽、唐河、桐柏三縣的訂單基地之和不足6萬畝,這與全市水稻種植總面積相比數量實在太少了。西峽雖對大米進行了深加工(黃酒加工),但縱觀我市深加工規模仍未形成。

      三、發展對策

      1.建立專門機構,加強組織領導。首先是市或縣要以農業局或水稻辦建立領導機構,目的明確,責任清楚,分工到人。二是在水稻生產上要組織開好三個會(全市或縣水稻生產工作會、技術培訓會、新品種觀摩會),印發工作意見,搞好督查。三是凡重視發展水稻生產的地方要優先安排農綜開發等項目。四是做好樣板示范田,從而促進各項工作的認真落實。

      2.正確分析形勢,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從與南陽氣候相近的地區看,信陽、襄樊、漢中三地市,種稻條件優于南陽,種植面積在20-30萬公頃,而南陽的最大種稻面積僅達10萬公頃。我市的可利用灌溉水為27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完工后還可每年增加12億立方米。經分析,全市規劃種植10萬公頃水稻,在灌溉水供應上是有充分把握、留有余地的。另外還可以堅持以水定稻的原則,充分挖掘水源,水庫蓄水、井站提灌,千方百計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3.借助項目的推動,做好優質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工作。各地可以借助項目因地制宜做好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如在南召優良品種推廣過程中同步開展了“南召縣無公害農藥示范與推廣應用項目”和“南召縣農作物增施微量元素施用技術研究與應用”。

      4.狠抓技術培訓,提高稻農素質。農業對口部門要深入農村,走近農民,通過召開現場會,舉辦水稻種植技術講座,進行技術培訓。只有稻農的種植技術提高了,南陽的水稻生產才有望進一步提高。

      5.增加科技投入,擴大水稻(尤其是無公害優質稻)基地建設。

      由專門機構(農業局、水稻辦、農技站等)牽頭,種子站、植保站、土肥站等單位科技人員共同參與,對基地實行“五統一”(統一提供良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統一打收),保證基地建設質量,擴大基地建設面積,進一步優化水稻種植業結構。

      擴大訂單種植,探索水稻產業化道路。加強龍頭企業、產業協會等組織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糧食的精、深加工、建立精品糧食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實行基地+協會+農戶的生產形式,完善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機制,讓農戶與企業之間利益更加緊密聯系,提高糧食的質量和檔次,使南陽的水稻生產沿著產業化道路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水稻種植規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粳稻生產;必要性;發展目標;措施;湖北潛江

      中圖分類號F32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319-02

      潛江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是全省46個產糧大縣(市)之一,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水稻是該市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3萬hm2以上,2012—2013年種植面積年超過3.33萬hm2。近年來,潛江市依靠科技進步,水稻生產不斷向優質農業方向發展,稻米品質得到提升,但如何充分利用該市特有資源優勢,努力打造優質的潛江稻米品牌,值得深入探討與廣泛研究。

      1潛江市粳稻生產歷史和優勢

      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粳稻生產在整個水稻生產中占有重要位置,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場需求增加拉動粳稻生產。江蘇省粳稻種植面積已占水稻面積的95%以上,潛江市鄰縣孝昌縣粳稻種植面積超過水稻面積的60%。粳稻種植在潛江市歷史悠久,從1957年開始種植,到2002年長達46年,其中1975年粳稻種植面積達到1.93萬hm2以上,總產量35 223 t;1990年粳稻面積0.97萬hm2,總產量55 771 t;1995年粳稻0.63萬hm2,總產量52 697 t。粳稻生育期較長,“溫、光、水、養”等資源利用率較(秈稻)高,產量優勢明顯,稻米品質較好,有巨大的生產潛能和廣泛的市場潛力。

      潛江市屬江漢平原水網湖區,蝦稻連作面積常年在1.33萬hm2以上,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水資源豐富,溫光條件較好,且一季水稻種植不與后茬作物爭地爭季節;在濱湖地帶適度進行優質稻恢復性開發生產,提升水稻產品質量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充分利用潛江市特有的資源與環境優勢,以蝦稻連作種養模式優質粳稻生產為主體,以濱湖濕地雙季稻“早秈晚粳”為重點,努力發展優質粳稻生產,具有極大的可能性與廣闊的市場前景。

      2發展粳稻生產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根據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秈改粳”工作的具體要求,湖北省農業廳具體規劃出該省粳稻生產宏偉藍圖,力爭湖北省在4~5年間粳稻面積恢復性增加至66.67萬hm2以上,以達到整個水稻面積的40%左右。潛江市水稻種植規模雖不及全國水稻第一縣監利縣,在面積、總產方面不及周邊仙桃、天門市,糧食生產在全省排名第18位,但潛江市有粳稻種植的傳統與經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水平較高,發展粳稻生產條件成熟;若以省委、省政府“秈改粳”作為契機,以發展優質粳稻生產為切入點,努力打造潛江生態粳稻稻米品牌,提升該市糧食生產在全省的地位與作用十分必要[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的不斷變化和提高,稻米需求結構也發生著變化,目前湖北省粳稻米需求主要依賴外調,近年調入量不斷增加,京、津、滬、浙、閩、粵等地粳稻米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要滿足整個市場需求,全國粳稻總產量必須達到稻谷產量的1/3以上。

      粳稻生育期較長,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與溫光資源,耐低溫能力較秈稻強,安全齊穗期日均溫度(20 ℃)比秈稻低2~3 ℃;潛江市晚秈稻安全抽穗揚花期要求在9月10—15日,而晚粳稻安全抽穗揚花期可比晚秈稻推遲5 d左右,特別是在連作晚稻生產上晚粳稻比晚秈稻安全系數要高,一季晚粳稻產量優勢也比一季中秈稻強。此外,受市場需求拉動價格因素的影響,粳稻每50 kg價格比秈稻要高出20~30元,若以秈稻同比產量,粳稻可多收3 000~4 500元/hm2,若潛江市粳稻面積逐步恢復發展至0.67萬~1.00萬hm2或以上,每年可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3 000萬~5 000萬元,甚至更多。

      3潛江市粳稻生產現狀與發展目標

      為積極響應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秈改粳”工作的號召,潛江市2012年在市農業展示中心和周磯辦事處李塘村進行了粳稻示范種植,重點選擇了中稻1號、寧粳3號、淮粳5號、WDR129、甬優12、熱粳優35、稻嘉58 7個粳稻品種(組合)進行示范種植,基本獲得成功。其中,中稻1號與熱粳優35分別獲得11 265、10 080 kg/hm2的產量成績,特別是一季晚粳稻嘉58,在季節偏緊(5月30日播種)的情況下,直播生態稻獲得了8 415 kg/hm2的理想產量。根據省農業廳“秈改粳”工作要求,篩選出1~2個適應當地氣候生態資源的優質粳稻品種,確定一季優質晚粳稻嘉58作為潛江市2013年粳稻示范主導品種,在白鷺湖管理區和浩口原種場同時進行規模種植,以此帶動全市的粳稻生產。

      按照“秈改粳”工作安排,要繼續進行粳稻品種比較試驗與生產示范工作,努力篩選出2~3個適合潛江市氣候特點與生態資源的高產優質粳稻品種。通過2012—2013年示范推廣種植,在2014年使粳稻種植進入規模化生產程序,努力使該市水稻生產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適應市場發展新機制,力爭該市成為京、津、滬等大中城市的優質生態粳稻米生產供應基地。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早秈晚粳”的雙季稻種植模式,篩選出稻米品質優、生育期適中、適合潛江市連作晚稻栽培的粳稻品種(組合);二是充分發揮油—稻模式的生產潛能,在潛江市濱湖濕地油—稻產區發展“直播油菜—單季晚粳稻”的種植模式,合理利用溫光資源;三是充分利用潛江市蝦稻連作一季晚粳稻的種植模式與資源優勢,擴大蝦稻連作生態粳稻種植面積,努力打造出潛江特有的“蝦鄉稻”優質生態粳稻米品牌[2]。潛江市交通便捷,有漢宜高速公路、滬蓉高速鐵路橫跨東西,產品可直達京、津、滬等大中城市。因此,發揮潛江地理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潛江特色生態粳稻產業,打造潛江稻米品牌,是當前“秈改粳”工作的主要目標與任務。

      水稻種植規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水稻是中國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因此在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為農業生產活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通常在水稻的生長期間,往往適宜水稻生長的氣候條件導致了病蟲害的發生、傳播和蔓延,對于我國的農業生產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因此,農民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法積極防治水稻常見的病蟲害,保障水稻的產量。

      1 水稻病蟲防治的措施

      1.1 重視防治督查,落實領導責任

      流行性水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粘蟲、螟蟲等都是常見的水稻害蟲,而稻曲病、紋枯病等都是水稻在各個生長期間比較常見的病蟲災害。所以,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對水稻生長情況的監測預報,對可能出現重大病蟲要做到及時預警。有關部門要準確、及時監測預報,劃分重大病蟲、區域、品種范圍進行針對性防治,在防控病蟲災害的關鍵時期抓住時機進行科學防治。相關領導部門應該成立重大病蟲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把重大病蟲防治責任制落實到實處,及時上報并通報水稻重大病蟲防治情況與防治效果,做到安全、高產的水稻生產,最大程度上完成糧食增產目標。

      1.2 加強農民的水稻栽培技術培訓

      各地農業服務中心要針對當地的水稻病蟲害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地開展相關培訓,可充分利用當地有線電視、廣告宣傳、移動網絡等手段進行廣泛宣傳,指導并發動當地群眾積極開展防治蟲害工作,努力引進最新防治技術。另外,要加強水稻專家對農民種植水稻的重要技術地指導,積極為農民提供、傳授最新的種植技術和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相關技術,提高水稻的種植技術,幫助農民更好地進行水稻病蟲害的治理,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1.3 抓住防治重點,科學防治病蟲害

      防治水稻病蟲害要抓住重點防治對象。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工作要趕早、抓實,及時將防治規劃落實到村組,做好防治水稻病蟲害技術的宣傳落實工作。另外,要在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移栽水稻幼苗前做好藥劑浸秧前提工作。防治水稻病蟲害工作要講究效益,保護環境,對病蟲害的治理盡可能的進行總體防治與兼治,避免多次施藥,以提高防治工作的整體效益。

      1.4 合理布局,推廣綠色防治技術

      水稻種植要避免在同一大范圍區域內種植單一的水稻品種,合理布局不同抗性和不同抗源品種的水稻,在布局上為水稻種植創造優先條件,從而提高水稻品種多樣化的抗性基因??梢猿浞掷蒙镒陨砭哂械亩鄻有钥睾δ?,大力推廣有效的雜糯間栽種植模式。另外,生物物種多樣性以及遺傳基因多樣性也有利于控制病蟲害進行遠源品種混播。

      2 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及方法

      做好水稻病蟲防治工作能夠有效保證水稻農業生產的穩產、高效增收,現在針對一些常見的病蟲害,詳細介紹一下它們的具體防治技術:

      2.1 稻曲病

      該病主要對水稻的穗部的谷粒造成危害。在受害谷粒內形成孢子座,然后破裂散生病菌的厚垣孢子,病菌通過形成土中菌核或依附植物種子的厚垣孢子等方式越冬。翌年菌核通過萌發產生一定數量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經過再生進行初侵染。

      防治稻曲病要點: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抗病水稻品種,種植期間做到合理施肥。在水稻抽穗前5~10d可采用75mL的20%粉銹寧乳油或采用50g12.5%滅黑靈可濕性粉劑或150mL12.5%紋霉清水劑(每667m2)加水噴灑1~2次。

      2.2 三化螟

      三化螟的老熟幼蟲一般藏匿于稻樁內越冬,春季來臨,便化蛹產卵。螟蛾產卵具有明顯的趨嫩綠性,越嫩綠的稻田,三化螟卵塊密度越高。在水稻分蘗期間,水稻植株柔嫩,蟻螟極易從莖基部近入植株,而在孕穗末期,蟻螟則在露出稻穗的進行侵入。一般被害的稻株為1株1頭幼蟲,1頭幼蟲一般轉株1~3次。幼蟲多為4或5齡,成蟲后移至稻莖基部化蛹。

      防治三化螟要點:一般選擇無螟害或螟害輕的稻田、旱地等作為綠肥留種田。選用優良品種,調整播期,蟻螟孵化盛期與水稻生長關鍵期避開。卵塊、枯心團超120個的田塊(每667m2),需藥物防治1~2次;60個以下挑治枯心團。蟻螟破口期是防治關鍵時期。破口達5%~10%時,每間隔5d施藥1次。每667m2撒施4kg3.6%殺蟲單顆粒劑,每667m2噴霧100mL 50%殺螟松乳油。

      3 結語

      近年來水稻種植廣泛普及,隨之而來的水稻病蟲害也逐年加劇,對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當前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未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因此,今后的水稻種植工作中應加強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保障水稻理想的產量和質量,最終達到保障農民效益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 姜華,程玲娟,方宇,等.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控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08(22).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亚洲JLZZJLZZ少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人妻av伦理|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