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朱棣文小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李凌云 問:
有時上課總是聽不進去,有什么好辦法?
太倉市瀏河鎮新塘小學四(3)班
浦怡君 答:
找一張小紙片,寫上“認真聽講”,放在桌上。聽課走神的時候看一下。如果是因為睡眠質量不好才聽不進去的,那就要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
昆山市國際學校五(6)班
嚴舒儀 問:
為什么寬容會使大家愉快?
太倉市實驗小學五(5)班亢潤玉 答:
寬容是友誼的橋梁。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你謙讓了,對方不但會開心,而且會感激你的寬容。彼此的寬容,會讓生活更和睦、更愉悅。
太倉市實驗小學五(6)班倪喜問:
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不夠好,在考試時經常失分,該怎么解決?
你可以多讀書,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久而久之,閱讀理解能力就提高了。若能經常做一些閱讀摘抄,寫一些讀后感,效果會更好!
太倉市朱棣文小學四(5)班吳燁 問:
學習成績不好該怎么辦?
太倉市朱棣文小學四(1)班 楊龔蕾 答:
可以多讀一些書,增長一些知識。參加一些能拓展自己能力的興趣班。還可以讓媽媽買一些配套的習題,多看看、多做做。
太倉市滬太外國語小學五(2)班司苗苗 問:
如果看到好朋友在默寫或者考試時作弊,該怎么辦?
太倉市實驗小學五(6)班
倪喜 答:
可以編一首關于“作弊不應該”的歌謠,然后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起唱。這樣,可以讓他自己認識到錯誤,從而改正。
太倉市朱棣文小學四(7)班孫舒問:
老師冤枉了我,我該怎么辦?
昆山市國際學校五(5)班
嚴舒儀 答:
可以跟老師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覺得不好意思當面說,可以寫一張小紙條向老師解釋。相信老師會還你清白的。
太倉市朱棣文小學五(4)班毛義安 問:
我的數學成績一直不拔尖,但老師硬是讓我當了五年的數學課代表,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啊?
太倉市朱棣文小學三(4)班周于昂 答:
課代表在別人眼里都是非常棒的,老師是想用這種方法來激勵你,使你提高數學成績,達到出類拔萃。
江都市實驗小學五(11)班
賈秋月 問:
我們在學校犯了錯誤,受到老師的批評,并要求家長在檢討書上簽字的時候,害怕爸爸媽媽責備不敢說,怎么辦?
蘇州市桃塢中心小學六(1)班 倪瓚 答:
應該先和家長溝通,保證下次再也不做錯,并向家長道歉,讓家長信任自己。
江都市實驗小學六(5)班
李曉雪 問:
當你的好朋友請你幫她做一件事情,可是你不方便也不愿意去做時,怎樣才能拒絕她而且不傷害兩人之間的友誼呢?
蘇州市桃塢中心小學六(1)班 蔡艷 答:
我一定會對她說:“對不起,我不能幫助你,因為我有急事。但是我也不想傷害我們之間的友誼,十分抱歉。”
太倉市朱棣文小學三(4)班宋昕 問: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怎么調解?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教育觀念的逐漸轉變,教育資源的逐漸豐富,社會各界對學生教育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新課標的推動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取得了廣泛的認可,也具有更高的標準。其中,語文學科作為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乃至后期人格形成都具有深刻影響的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有關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深入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在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層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1充分利用課堂引導學生,使其樂于學習
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而課堂是教師領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最主要場合,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相對較差,課堂的教學效果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這就需要教師使語文課堂妙趣橫生,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繼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樂于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
1.1巧妙設置問題
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培養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有關的教學內容,巧妙地設置問題,繼而輔助學生開動大腦進行思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有關的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同時也增強了其對有關學習內容的深厚興趣。例如在學習《四季》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之后,提出相應的問題,諸如“夏季除了小荷與青蛙之外,還有什么樣的景色或者動物?”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回答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在無形中明白了語文就在生活中的道理。
1.2激發學生情感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往往相對單純、善良,在情感上比較容易受到觸動。因此,教師通過對其進行情感上的激發,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不僅可以使其對課文中的事物感同身受,還能在其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完美的學習效果,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方法之一。
1.3利用課堂游戲
生動有趣而又活潑的課堂,往往能夠使小學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使學生從側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優勢,無形中對自己的能力形成更加直觀的了解。因此,游戲是調動課堂氛圍的強大法寶。例如,在學習拼音時,教師可以制作有關聲母、韻母、音節或生字的卡片,教師每讀出一個字,相應的學生就找出有關的卡片并發音,也可以在小組之間進行。這樣就將無趣的音節練習整合成了有趣的游戲,學生的參與度也就提升了。
2培養良好習慣輔助學生,使其善于學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的法寶。低年級的學生如果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指引,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處處碰壁,最終喪失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多向學生傳授有效的學習技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善于學習。
2.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不僅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更加注重。
2.2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語文學習中,工具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教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必備工具書,對于閱讀中的一些詞語等,能夠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查閱,而不是依靠教師。只有善于并且勤于查閱工具書,學生才會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通過自身的努力降低難度,進而得到更大的進步。
3注重實踐活動熏陶學生,使其精于學習
實踐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檢驗。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取得良好的成績,而是在實際運用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學習任務相對輕松,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更好、更有趣的實踐活動激勵學生進一步在語文方面付出努力。
3.1關于識字能力的實踐活動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最主要的語文學習任務就是識字,因此,相對有趣的實踐活動往往能夠檢驗其日常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激勵其在生活中更多地關注和語文有關的方方面面,繼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語文的良好感知,學會從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3.2關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實踐活動
言為心聲,因此語言的表達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者感情,這也是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重要的體現之一。因此,通過有關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優秀的同學也會形成榜樣的作用,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動力。
3.3關于學生其他能力的實踐活動
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階段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靈活調整多方位的學生實踐,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實踐活動的設計中,教師應當明確實踐目的,以實踐促進學生對語文綜合能力的關注和自我培養。諸如舉辦手抄報的活動,教師可以設定主題,讓學生自主設計版面、檢索相關內容。
4總結
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和培養,因此有關的教師應當切實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水平,精心設計語文課程,寓教于樂,通過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和檢驗,為其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
作者:戴倩倩 單位:浙江省天臺縣洪疇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74-01
在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以及自主能力培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興趣愛好,組織小學生自主閱讀,強化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從基礎上奠定小學生熱愛閱讀,正確閱讀的能力,有效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創新。
一、強化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環境
師生互動是促進課堂有效信息交流的關鍵,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師生互動機制,教師作為小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領者,必須要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情緒去感染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導讀,將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同時配合音樂、語言、肢體動作,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喚起他們與教師互動、交流的欲望,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表演等方式,強化他們對文章內容與內涵的理解,在強化學生自身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交流。
比如:《秋天》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唯美畫面,或者利用肢體語言以及表演的形式,展現秋天落葉優美意境。在課堂上,教師首先為大家亮度課文,之后鼓勵學生來扮演課文中各種秋天的景象,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想象秋天的美妙情境。這樣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能夠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設置雙份主體,體會閱讀之趣
不同于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低年級學生對于課本的理解方式,與其有著鮮明的特點。出于對聲、韻有較強的敏感度,因此,可以對低年級學生采取多樣化閱讀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學生對課本知識有全新的理解和感悟。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范式,“以讀促思”的教育模式更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將比較大型的文章縮短到篇幅較小的課文,學生閱讀更加容易,理解的也更為深刻、透亍1熱紓貉∪∫歡ǖ氖詞、短篇文章,讓學生找到語言平仄押韻規律,使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提高閱讀的興趣。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閱讀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木蘭從軍》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為學生解決字詞句障礙的問題,然后學生仔細閱讀整篇文章,并思考文章大意,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思考,通過仔細閱讀文章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發散式思維,讓學生結合一定的歷史資料和文獻,提高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確保最終的理解方向不偏離主題。教師可以詢問:“為什么花木蘭要女扮男裝?為什么她從軍這么久沒人認出她是女的?”,學生按照教師的提問,仔細閱讀課文并找到問題答案。這種帶著問題思考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閱讀文章,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閱讀文章的迷茫,讓學生快速的找到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個人閱讀能力。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結合背景資料,掌握正確的閱讀和理解方法,教師要觀察學生是否提升了個人能力,成功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在閱讀這篇文章以后,許多學生的思維仍然無法脫離文本內容,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需要降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三、精細文本解讀,激發閱讀之思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文章的細節,發現那無法察覺的小處,才能擁有大的智慧。比如說,一個大型活動需要有多個小細節共同組成,雖然每個細節較小,但是卻能通過這些小的細節,反映出教育的智慧和哲學,成功的教師也一定對這些細節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推敲。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點,是讓學生擁有自我分析并思考文章的能力。通過對字詞的認真分析,能夠進一步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從根本上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需要夜以繼日的磨練學生的意志,注重教學中的設計細節,確保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加關注文章中的細節,找到解決問題的“點”,并擁有堅持不懈認真學習的毅力,才能進一步提升個人能力,收獲自主學習、閱讀的快樂。
在小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語文低段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顯得更加重要。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實踐創新引導、豐富其人文內涵作為重點,以創設師生互動機制、深入挖掘課本價值、把握重點為主,真正落實學生自主閱讀培養,以此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本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自主閱讀教學中的相關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并為小學語文教育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有所促進。
參考文獻
[1] 陳美麗.切莫冷落小學語文“自讀課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的重要性[J].課外語文.2017(01)
[2] 陳 芬.淺談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J].新課程(小學).2016(01)
“自主學習”環節,教師要敢于放手,學生通過“自我預習、自主探究”能自己弄懂的問題,教師就不要再重復講,而要把有限的課堂時間放在重點的強化和難點的突破上。“交流提升與探究深化”環節,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合力釋疑、合同反思”充分“自由展示”,但這個過程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把重心放在到底讓學生交流什么、探究什么上,要對教材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與呈現,要設置具體的、有層次、有深度的問題,通過“導思維、導方法、導疑點”,幫助學生層層遞進,深刻理解知識內涵。“訓練拓展”環節,教師要精心設計反饋訓練題,平時要善于積累,精選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訓練,題量不必太大,題型盡量濃縮較多的知識要素,適當拓展延伸,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針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地理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注重地圖的運用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單純用文字講解地理事物比較抽象,配合使用地圖去說明會更形象直觀。教師授課要充分利用地圖,所有的知識要素都要用圖去落實。
二、注重知識要素間的聯系
教師授課不能單純停留在知識的表面,或者局限于本節課、本章節的內容,要深層挖掘教材,跨章節,甚至跨年級整合知識要素,加強地理要素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培養學生宏觀思維能力。對一些有助于學生能力培養、視野拓展的題目,在七、八年級,時間相對寬松的情況下教師就要涉及,否則到九年級倉促彌補是來不及的。針對學生學得快、忘得快、很多八年級的學生把七年級的知識又忘了的現狀,教師授課過程要注重知識重現,要多與以前學過的知識相聯系,通過不斷重復來達到加深記憶的目的。
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學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從起始年級開始就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七、八、九年級教師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做好過渡交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可以從很多細節方面入手。例如:如何明確位置?可以從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戰略位置等方面切入;根據位置兼顧地形、洋流、人類活動等因素可以判斷出氣候;氣候影響河流徑流量、有無結冰期、汛期長短等水文特征;地勢與河流流向的關系;地形、地勢對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影響;影響物產的因素有哪些;自然環境對民居的影響……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積累,就可以把很多地理要素聯系起來,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潤物無聲、滴水穿石、潛移默化中,學生眼界自然會豁然開朗,領悟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四、加強重難點知識的訓練力度
教師要通過各種檢測,及時掌握學生基礎知識落實情況,發現哪里薄弱,就要在哪里多下工夫彌補,要善于反思和總結。例如:學生比較薄弱的經緯網、等高線、地球公轉、海陸熱力差異、氣候的判讀等知識,教師要加大訓練力度。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做得多了、練得多了,領悟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
五、要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師授課不能只講課本上的內容,還要拓展延伸,把學生的視野打開,聯系生活實際、關注時事新聞、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并滲透鄉土地理元素,用地理的視角去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注意搜集素材,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白我們學的知識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小學語文自主識字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一、前言
目前的低年段識字教學有以下特點:從課堂教學上看,學生識字是為了掌握一種工具,忽視學生內在的興趣和感悟。從教學內容上看,識字內容局限于教材,沒有引入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從教學形式上看,學生的主體性和交互作用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從上述三個特點看出,當前的低段識字教學還存在著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這樣的識字教學制約著學生情感和思維的發展,忽視學生的心靈體驗,學生對學習漢字就會缺乏濃厚的興趣,不能進入主動識字的享受狀態,識字教學的效率就低下。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創設學習生字的情境,結合生字的語言環境、生字的構字特點,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積極參與識字、主動識字、體會識字樂趣、感悟生字本身蘊涵的人文性、藝術性,在不斷的參與實踐中掌握和探索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從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二、識字的步驟
1.拼寫字音
“認”是識字教學的主體,學生要識記一個字必須先認識這個字,即讀準字音。在學完拼音后,課文的識字量加大,我便逐步開始變教師教學生讀的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地拼讀、拼寫。每課的識字教學,在學生預習讀文的基礎上進行,首先打亂順序出示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讓學生認讀并當“小老師”提示同學們要注意的地方。并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逐步增強,板書生字讓學生給生字注音、寫音序、提示讀音難點。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借助拼音讀了課文,劃了生字新詞之后,而且一些生字是學生原來認識的。因此,學生積極性很高。我以識字量較少、普通話發音不夠標準的同學為“選手”,其余同學當“評委”的形式,調動每位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引導他們發現拼寫中的讀音問題,例如,前后鼻音、平翹舌音不分,認一半字,形近字混淆等問題,及時予以糾正。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的詞語讀一讀,并能試著用生字說幾個常用的詞語,加深記憶,鞏固生字讀音。
2.自主識記
新大綱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教――扶――放”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跟著老師學、試著自己學,逐步過渡到運用漢字規律自主認字。教材通過“識字”課、“語文園地”教給學生許多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和“字謎法”“歌訣法”識字;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規律記字;用偏旁部首歸類、形近字、同音字比較等方法識記。教學中,我不但把這些識記字形的方法舉一反三地教給學生,而且鼓勵他們在學習中靈活運用,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方法,就能為今后獨立識字打下基礎。課堂教學時,我常常會問學生:“你從哪兒已經學會了什么字?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哪個字?記這個字你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自由選擇愿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全班交流匯報,我只是隨機點撥。如學習“披”時,有學生用“加偏旁”的方法:給“皮”加“提手旁”;也有學生用“換偏旁”的方法:分別給“被”“波”“破”“坡”換偏旁。此時,我借機寫出“披”“被”“波”“破”“坡”讓學生進行比較組詞,區分形近字,同時了解形聲字的特點。當學生用“家”“柳”來識記“啄”“迎”時,我首先肯定學生的發現,再引導他們仔細觀察找出它們的不同,加以重點強調,準確識記。這樣,學生自選生字匯報,學習的自大了,利于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而求異的狀態,使每個學生在自主識字中,感受成功的樂趣。班內“識字能手”層出不窮,學生自主識字熱情高漲。
3.學會運用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將識字教學與閱讀實踐結合是鞏固識字的好方法。因此,課堂教學時,我重視引導學生將所學生字進行再創造:組成詞,竄成句,連成段,以鞏固字形、了解字義,培養他們運用漢字的能力。
此外,我還鼓勵學生主動在家里、街上、商場等生活場所識字,辦剪貼報展示;閱讀趣味性、知識性較強的兒童讀物;堅持簡單的寫話練習讓生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再現,鞏固加深學生對其的印象,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三、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