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學校園

      中學校園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校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學校園范文第1篇

      關鍵詞:沖擊;空間;一軸;一心;三院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 中學校園建設將在整個教育建筑設計探討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中學校園各種行為活動的載體,它在滿足最基本的教學功能的同時,還要為使用者提供更為多樣化的空間模式,通過特有的建筑語言為空間注入更具深度和廣度的涵義。在方案構思過程中,我們從地塊特點入手,提取中國傳統建筑中的院落空間,通過連廊將各種層次的院落組合起來,利用建筑語言擁有的 “提示”作用,構建一個傳統氛圍濃厚的學習生活環境。

      1現狀條件分析

      該工程建設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區中和片區,校區西、北、南三邊臨城市道路,校區地貌開闊,地勢平坦.建設凈用地約80.9畝,地面建筑面積約20000平方米,地下室面積約3900平方米。

      2總體規劃設計

      校園總體規劃設計要求遵循“經濟、適用、美觀”的原則。要求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現代氣息和藝術感。 體現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中學教育理念,體現“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環境”的校園空間氣氛.

      總平面圖

      在設計中,我們因地制宜,引入了特色鮮明的設計理念:

      (1)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構思新穎,風格鮮明,有利教學,方便管理,留有余地,分期實施。

      (2)在功能上應滿足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力求創造有利于培養創新性,應用性,復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3)通過對中國傳統園林的研究,提取中式“院落”空間符號,通過傳統建筑語言的提示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以人為本的原則。設計中從建筑布局到細部構造都從學生的生理、心理、行為特征出發,力求通過理性的分析實現設計的合理性。

      設計概念圖

      3設計目標

      基于以上設計原則,通過以下的設計手法力求達到設計目標。

      3.1 人文校園,體現文化特色與內涵。

      營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層次豐富的交流空間,特別是宜人的院落空間和多層次的連續的步行系統,促進交往,增強了校園活力。

      3.2可持續發展與分期建設

      院落布局考慮和滿足了建筑與環境分期建設及可持續發展要求,建筑有序生長,逐步完善,未來建設不影響校園整體結構,局部調整不破壞已有格局。

      3.3理性的總體規劃布局

      3.3.1 功能分區

      A、根據地塊區位與人流方向,校園主入口設于西面 ,入口序列的端部為中心景觀區域,沿景觀庭院周邊分別布置了教學樓,行政樓,實驗樓等,建筑與環境有機

      融合,讓建筑成為景觀 鳥瞰圖

      一部分。校園次入口設于北側,只在上下學時間段開放,平時則關閉。機動車出入口也設于西側,但與人行入口分開設置,避免人車混流.

      B、主教學樓院落位于東北角,由兩棟教學樓和教師辦公樓圍合而成,教學樓的外廊設計采用盡端式,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兩棟教學樓之間以及教學樓與南側運動場地之間留有足夠的間距,且設置綠化隔離帶。

      C、行政樓與實驗樓群位于地塊偏西位置,靠近校園主入口,建筑布局延續了教學樓群的空間特色,分別與合班教室、風雨操場圍合成庭院空間.

      D、體育運動區集中布置于地塊南側。田徑場布置于東南側,籃球場與排球場地則位于西南側。

      E、預留學生宿舍區布置在地塊南惻。 與教學區之間是籃排球區域,風雨操場及食堂。流線設計符合學生行為特征。

      3.3.2交通組織

      規劃設置一條環狀主干道貫穿校園北側,并沿道路結合各建筑組群布置若干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場。規劃力求形成完整通達富有特色的步行系統,以貫穿南北的景觀軸延伸至各庭院內部。休閑性的步道 形成尺度和景觀感受變化豐富的步行空間,為師生創造安全舒適的日常交通環境和宜人的交往活動場所。

      3.4建筑單體布局特色鮮明。

      A.“一軸,一心,三院”

      “一軸”為聯系各院落空間的南北貫通的玻璃連廊,設計通過軸線將建筑 與環境中的景觀節點組織起來,通過活動平臺,水面,綠化,廊橋,鐘塔等元素串聯起層次豐富的軸線,強化了 教學區,實驗區,行政區,運動區 的聯系。同時玻璃連廊也是學生平時交流,玩耍的區域。

      “一心”為中心景觀庭院,它成為聯系各教學樓的灰空間,就象植物細胞有機嵌入建筑群中,串聯成為線。教學樓之間局部設有連廊, 提供交通空間的同時成為又一層次的交往空間 .設計希望通過一個中心區域來實現各部分的有機聯系.

      “三院”則是各種功能體量圍合成的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每個庭院都與中心庭院既有機聯系,又相對獨立。

      B.多樣統一的單體建筑設計

      建筑單體設計既具有不同功能建筑自身的性格特征,又保持較為統一的風格,使整個校 園不論從宏觀的教學樓透視圖

      規劃布局到微觀的建筑細部都呈現出和諧統一的設計理念。建筑外立面設計充分考慮了平面空間的特色,通過外墻材質,顏色等延續平面的文化內涵。既保持學校建筑的文藝性有不失現代建筑的沖擊力。

      4 結束語

      中學校園范文第2篇

      關鍵詞:交流長廊,傳統文脈,現代精神

      1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承載國民教育的校園建筑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而中學教育又是一個人成長過程最為重要的環節。中學校園則是承載孩子們的成長發展的場所,它是孩子成年的過程中重要的舞臺。因此校園建筑環境及配套設施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發育以及教育質量的高低。本人有幸在2010至2012年參與了無錫天一實驗學校從方案到最終建成的設計全過程。本文以此為例,探討在中學校園建筑設計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得失,希望能夠為校園建設,尤其是中學校園的建設提供一些積極的、有價值的參考。

      2工程概況

      根據《無錫市高鐵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了推進無錫錫東新城中心地區文教事業的發展,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根據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確定建設天一實驗學校等教育工程。無錫市天一實驗學校于2001年9月由江蘇省天一中學創辦,是無錫市內的重點中學。新校區從設計到竣工耗時2年半左右(2010.6――2012.12),總建筑面積62198平方米,總投資約2.55億元。

      無錫市天一實驗學校是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初級中學。學校基地位于錫東新城新華路以南,興越路以北,錦安路以東。學校規模為16軌48班,學生2400人的初級中學,其中寄宿生約1440人。基地用地比較緊張,而學校建成設施包括了行政樓、教學樓、實驗樓、體藝館、食堂、報告廳、學生及教師宿舍、300米跑道操場等。在天一中學附近為無錫錫東高級中學,有幸兩所學校的設計都由我院完成。因此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到兩校資源的共享,從而提高使用效率。

      圖1 無錫天一實驗學校南側沿街全景

      3設計原則

      我們在天一實驗學校設計過程中秉承了以下設計原則:

      (1)安全牢固原則:由于學校建筑是密集人員活動場所,同時中學校園又是祖國花朵成長的環境,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設計首先考慮的是嚴格執行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和相關規范,在設計中將安全性放在首位。

      (2)集約型校園原則:設計立足生態環境保護方針,在滿足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前提下,不追求豪華、高標準,而是采用綠色環保的技術、方法和材料,創造節能、節水、節材的新型綠色校園,同時與無錫錫東高級中學在教育資源方面實現部分共享,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3)適用美觀原則:設計反映中中學校園建筑以人為本的內涵,為成長中的孩子們提供豐富的空間體驗和良好的學習交流環境。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同時,注重空間造型上的藝術處理,力求營造簡約美觀,大氣活潑的校園建筑群體形象。

      4設計理念

      (1)“交流共享”:

      天一實驗中學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校園,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的地方,更是陶冶品行情操,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質的場所。因此我們認為:“交流共享”是獲取新知識,培養健康良好的人格品格的重要渠道。如何更好地實現“交流共享”便成為整個方案的契機,最終我們通過設置一條交流長廊來實現這個理念。

      (2)“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學校地處無錫新城這一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在現代化道路上迅速發展的城市。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不僅希望能夠體現現代精神,展示新區蓬勃發展的朝氣,同時也希望尊重傳統歷史文脈,發掘當地的文化特色,使得傳統和現代能夠有機結合。

      5設計特點

      (1)交流長廊

      從設計理念出發,為了更好地為師生創造“交流互動”的契機,我們突破了傳統的軸線式、行列式空間布局模式,通過設置一條貫通南北的“交流長廊”將教學辦公區、生活后勤區、體育運動區有機整合在一起,充分突出交流空間的重要性,既秉承傳統課堂上“教授”的意義,又強調課堂下“交流”的作用。“交流長廊”被設計為一個半開放的敞廊形式,孩子們能夠在這里接觸到陽光空氣,但同時也不會受到雨雪氣候的影響。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條“交流長廊”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為師生構建靈活多變、整體有序的特色校園。

      圖2 交流長廊

      (2)人車分流的交通體系

      校園整體交通系統的構建中,外環道路組成道路的基本骨架,汽車在外環行,人流在內部走,形成主次分明、人車分道的道路形式。車行道沿教學區、生活區外側環行,主要道路6米,消防車道4米。人行步道沿南北和東西縱橫雙向布置,連接多個步行廣場,方便學生到達各功能區。道路的布局不僅加強了校園中心區的完整性,提高了環境質量,也使步行系統與車行系統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人性化、安全、通暢的校園交通體系。校內機動車停車位共112個,其中位于體育樓下面的地下車庫停車位97個,地面停車位15個;校園主入口處設置18個停車位,供接送學生的家長使用。自行車停放位沿學生宿舍西側道路布置,方便學生使用。

      (3)立體化的、層層滲透的空間景觀

      設計通過實體建筑的有序布局營造收放有度的外部空間關系:廣場――庭院――綠地三者相互融合滲透。在教學區到生活區的南北向序列中,建筑圍合出多個不同性質的內庭院,內庭院的塑造根據功能不同或靜謐或活潑,并且設計引入一些傳統空間元素,希望能夠表達一些江南園林的特質。

      由于用地緊張,整個學校的綠化景觀立體化布置,使其作為室內外空間連續融合的介質,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教學樓局部屋面設有屋頂綠化花園,在實驗行政樓交通核南北兩側分層設置空中花園,教學區與生活區之間共同圍合成30米寬林蔭大道,并點綴樹陣、硬質鋪地,強化了校園次入口的景觀形態。景觀廣場和屋頂綠化平臺,綠化面積大,植物品種繁多,塑造出了一種生態綠色的校園環境,為師生營造了舒適愉悅的學習氛圍。因此在總體布局上我們通過營造不同性質的庭院空間。

      (4)合理的功能布局

      本工程中的建筑群采用單廊式布置,整個校園分為教學辦公區、生活后勤區和體育運動區三大功能區域。辦公區位于基地最南側,有效阻隔了城市道路帶來的噪音影響;教學區位于中間,相對安靜;生活后勤區位于基地北側;體育運動區位于校園東側。辦公――教學――生活――體育四個方面通過南北向交流長廊有機聯系成一體,在功能使用上做到合理高效便捷。

      圖3 教學樓

      (5)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筑形態

      在建筑造型處理上,設計充分考慮傳統文脈與現代精神的結合。在整體造型上采用現代的建筑形體,簡潔大氣;但在細節把握上,又運用一些傳統的元素,如序列感很強的敞廊,冰裂紋的窗花格柵等,從而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建筑外飾面材料采用灰磚和清水混凝土兩種相對質樸的材質,與無錫當地的傳統建筑風格相吻合。縱貫南北的三層高的連廊,采用清水混凝土墻面,內部為師生交流的空間,外部排列著自由、錯動的條形窗洞,條形窗洞內側涂以不同顏色的涂料,為整個長廊空間帶來了戲劇性的變化,使得交流長廊成為整個校園的標志和特色。

      5結語

      天一中學建成之后,實現了最初設計的理念:注重交流空間的營造以及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作為一所位于新區的初級中學,我們希望建筑群體能夠為新區的發展注入活力,同時為學校的師生帶來更多的基于傳統教育而超越傳統教育的內核,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契機。

      參考文獻:

      [1]唐文婷.中小學建筑設計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0).

      [2]袁醫娜、張慶余.現代中學校園建筑設計理念及實踐[J].南方建筑,2014(01)

      中學校園范文第3篇

      1.1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關于歷史文化,可以通過建筑雕塑景觀和文化長廊來體現。校園文化還可以借助綠色植物來體現。不同的文化元素提取,可以使用不同的景觀設計方式和景觀載體來達到設計的目的。校園文化是學校這個載體的延伸,是學校和學生之間一種無聲的交流,同時校園文化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因此中學校園的景觀建設要與校園文化相協調,通過景觀環境的建設體現和突出校園文化,表達一種積極進取,力爭上游的精神,創造和諧一致的氛圍。

      1.2素質場所的要求

      素質教育要求全面綜合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因此素質的提高不僅要在課堂上掌握知識和技能,還體現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智力等方面。校園環境景觀給學生提供創造交流、表達、啟迪等的場所,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1.3學生認知自然的要求

      中學的學習特點決定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集中在校園中活動和生活,較少的時間接觸和了解大自然,因此校園的環境建設要體現自然的特點,把自然搬到學校中,規劃和建設與當地自然環境協調的人工自然,通過增加校園綠化樹種種類,增加校園的生物多樣性;優化樹種配置方式,創建自然群落結構,加強校園綠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滿足學生親近自然、認知自然的要求

      1.4校園綠化覆蓋率的要求

      標準化校園建設為了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要求校園綠化要保證一定的綠化覆蓋率,校園綠化覆蓋率要與校園的綠地率有機的結合,互相協調,使校園綠化既滿足綠化覆蓋率的要求,又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活動和交流的場所。

      1.5校園安全的要求

      由于校園綠化具有一定的封閉作用,因此在校園中往往會形成一定的死角,從而構成校園的安全隱患。因此校園景觀環境的規劃建設必須充分考慮校園安全的要求,在景觀布局,綠化植被的結構上,校園燈光設施等方面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校園安全。

      2中學校園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指導思想

      2.1堅持以人為本體現校園文化

      中學校園的使用者是中學生,因此校園的景觀設計首先要滿足中學生的需求,不僅要滿足學習的要求,還要關注中學生的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中學生創造合理的交流和嬉戲的場所,突出生活中的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位于某一地方的中學校園的文化總是要與地方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以自己身邊常見、常聽說的人或者事物為楷模,樹立崇高的理想,以其精神為激勵,鼓舞斗志。因此,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文化內涵,要結合當地的地方文化,并與校園文化相輝映,形成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突出學校的特點,促進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追求,并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2.2結合景觀創建生態合理校園

      校園景觀設計一部分是美好景觀的創建,另一部分是生態環境的創造或者改造。第二部分的意義在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今天,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中學校園總是處于一個城市的綠地系統中的專用綠地范疇,在城市景觀生態中,是城市景觀結構的一個斑塊,其作用和地位對于城市生態系統來講不可忽視。另外,校園綠化本身又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只有構建合理的生態結構,植被群落結構和良好的植物配置,才能形成可持續的校園生態系統。因此,校園景觀的創造,要充分利用生態群落理論,創建景觀美好,生態合理的校園綠化環境。

      2.3建立和諧的場所提高校園安全性

      中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要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園有限的空間,形成搭配恰當,功能合理,結構適宜的場所,滿足中學生對課堂外場所的需求。校園是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并且中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此校園安全是景觀規劃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提高校園的安全性,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要考慮設計通透性的植物群落,將花灌木等低矮遮擋視線的植物退后到墻基,避免由于遮擋視線造成的視線死角。

      3中學校園景觀設計思考

      中學校園范文第4篇

      (一)以美術實踐課的形式開展美術活動

      在任何一所中學校園中都有許多可利用的資源,一面空白的墻、地上的窨井蓋甚至是燈柱都有可能變成美術教學資源。例如:某校從教學區到生活區有一個長150米的地下通道,美術組的老師充分的利用這一區域將這里布置成一個藝術展示區,通道的兩邊都是學生的主題創作作品。每天學生都會經過這個通道至少8次,而每次經過都會看見這些作品,毫無疑問這些作品的展示給學生一種無形的藝術熏陶,也給學生繁重的學習壓力帶來一絲輕松,藝術長廊里的作品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以保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藝術的新鮮感。當然學校的公共場所有很多,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經過藝術的手段處理就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如果在路面上、窨井蓋上畫上各種有意思的圖案,就會使得整個中學校園給人一種輕松愉快、青春活力的感覺。美術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并開發這些空間,并將這些隱性的教學資源轉化為有目的有計劃的美術課。《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要“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3]如何將一次美術活動設計成美術課程,首先,教師要明確這次美術課程的目的和意義,這是一堂以活動為主的實踐課,其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揮個性和想象、思考、判斷等能力,接觸各種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現形式,得到其他學科難以獲得的各種體驗。其次,是教學安排也就是活動步驟,第一部是確定主題,如某校的窨井蓋涂鴉就是以“我參與我感受我快樂”為創作主題,一個明確的主題可以使學生的創作思路更加清晰,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加明確;第二步就是小組合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以某校窨井蓋涂鴉為例,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六人一組,選一組長,共同策劃,分組創作。教師充當輔助的作用,協助學生選題、評比、定稿,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第三步就是動手操作,如某校窨井蓋涂鴉,在每組確定畫稿之后,教師就分發繪畫材料,讓學生正式在井蓋上進行創作。由于基礎教育的美術課程并不是專業的美術教育,所以讓學生涂鴉并不是讓學生學習繪畫技巧,而是讓學生體驗不同材料的質感,感受繪畫創作的樂趣。最后,這種活動方式的美術課堂使得學生的作業直接展示在公共區間,不僅其他學生會欣賞到,參加活動的同學也會經常看見自己的作品,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美術的興趣。

      (二)美術課堂的延伸———美術作業展示

      美術課也是一門實踐課,因此一堂美術課下來學生都會有自己的作品,但是往往這些作品在教師評論過后就被學生胡亂塞到一邊,不僅教師不重視,學生自己也不重視,這就造成的大量的美術作業的浪費。因此學校設立一個小型展廳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某中學教學樓一樓走廊里就有一個小型開放式展廳,這里時常會展示學生的作業,有版畫、油畫、國畫等,因此展示的學生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盡管學生的作業尺寸不大,專業技法也不是特別嫻熟,但是可以看出來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用了心的,每一個畫框里都介紹了作者創作思路,體現了作者的創意理念。這種開放式作業展示的展廳可以讓學生隨時來參觀,將美術作業以美術作品的形式來展示可以引起參與者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增強對美術學習的信心,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美術實踐中來。雖然說美術作業的完成已經是美術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將美術課堂延伸到課外來。美術作品的展示可以從更多角度來對作業進行評價,《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4]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根據美術學習的特點,提倡使用表現性評價、成長記錄評價等質性評價的方式。強調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自己美術學習的態度、方法與成果,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美術作業展示正體現了這種評價理念。而另一方面,學生的作業中不乏有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能突顯出學生美術方面的特長,這有助于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規劃自己的未來。以開放展示作業的方式培育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為他們未來從事美術職業或其他職業拓展發展空間。而且這些學生的作業又可以再次轉化為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組織低年級或高年級的學生來進行參觀,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

      二、結語

      中學校園范文第5篇

      21世紀是一個高素質人才競爭的時代,在人才的諸多素質中,身體素質是第一位的。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綜合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內容,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心。為此,要進一步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積極推進體育教學的科學化進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增進其身心健康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得到發展。

      2.軟式排球運動簡介

      2.1軟式排球的起源與發展

      軟式排球是新興體育項目,1988年10月誕生于日本的山梨縣,同年8月在神奈川縣舉行了第一屆全日本軟式排球學習班。1992年引為日本中小學和部分高校體育教材。目前,軟式排球已從日本傳到中國、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國家,1995年北京體育大學排球教研室將軟式排球引入我國。1996年中國排協決定在我國大力倡導開展軟式排球運動。1999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下達體排協字(1999)016號文件,要求各省市排協積極開展軟式排球運動,并納入中小學教材。

      2.2軟式排球的主要特性

      2.2.1重量輕、質地軟、反彈力低。

      2.2.2球速慢、難度小、趣味性高。

      2.2.3娛樂性強,老少皆宜,使用對象有廣泛群眾性。

      2.2.4不容易受傷、安全、健身價值高。

      2.2.5比賽形式多種多樣,目前國際上沒有統一的比賽規則。

      2.2.6技術動作要求不高,易于普遍開展。

      2.3軟式排球的健身價值

      基于軟式排球的特性,它的健身價值與其他球類項目有很多共同之處,不僅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發展智力,促進人體各器官系統的生長發育,而且可以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此外,軟式排球運動比其他項目如傳統排球更容易被接受,更具娛樂性,特別是對于那些中小學生來說更為適宜。

      2.4軟式排球的基本技術、特點

      2.4.1常用技術

      國家軟排推廣中心曾給軟排這樣定位:目標定位——娛樂和健身;開展對象定位——大中小學生和中老年人。

      2.4.2技術特點

      (1)擊球方法多種多樣,可用掌、頭、肩腿等部位擊球。

      (2)有腳擊球意識,可用腳背、腳內外側擊球。

      (3)學會控制擊球力量。軟式排球氣壓小,所以擊球時應迎擊球,控制好力量。

      (4)手應用技術較多。

      (5)軟式排球與硬排技術有許多共性,軟式排球的開展對硬排技術的掌握基本無負面影響,技術上共性較多,并有較好的兼容性。

      2.5軟式排球的規則

      我國現階段開展的軟式排球比賽活動規則均由主辦單位自行制定。一般都是在六人排球場或在縮小的場地進行比賽;組隊有4男2女混合隊或每隊5人、6人;要求下手發球,場地上無位置限制,但發球有次序;進攻線距網1米;三局兩勝制。網高:成年人男2.30米,男女混合隊2.20米,女2.15米,小學生男女為2.00—2.10米。規定放寬,無持球、連擊,無標志桿限制,人數也可三對三、二對二。

      3.調查與分析

      3.1軟排技術較硬排容易掌握

      為了了解軟式排球對中學生體育教學的適應性,我對自己所教的四(3)班進行為期2周共六節排球教學的實驗,四(3)班有男生26名,女生20名,教授了正面雙手自墊球技術和正面下手發球技術,傳統硬排、軟排各一半人數,在六課時結束后,分別對他們所學技能進行了測試,結果如下:

      軟排墊球技術(人數23)

      軟排正面下手(發球人數23 5次/人)

      傳統硬排墊球技術(人數23)

      硬排正面下手(發球人數23 5次/人)

      由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同等條件下,軟排技術較硬排技術更容易掌握。由于恐懼心理的存在,在學習硬排時,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延長學習時間,但自從有了軟式排球后,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尤其在北方的春秋季節,天氣寒冷標準排球變硬,軟式排球的優勢顯得更為突出,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教師講解的技術動作要領貫徹到實際練習中,技術掌握周期短。由于軟式排球與硬排技術有很大的相似性與較好的兼容性,學習軟排技術對學生快速掌握動作、縮短學習周期有很大幫助,尤其在中學生中效果更為明顯,因此,在中學校園開展軟式排球運動是比較適合的。

      3.2學生的喜好程度

      軟式排球在中學校園的開展是否可行,還要看中學生對軟式排球的喜好程度的高低,針對這一問題,我特別去開展排球運動較廣泛的一所職業中學進行了調查,對該校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調查結果表明,在有過硬排與軟排基礎的學生中,20%左右的學生喜好傳統排球,另外的80%左右的同學在接觸軟排后較硬排更喜歡軟排。對于學生喜好軟式排球的原因,我作了總結,大部分同學表示在學習傳統排球時,由于球體重,易挫傷手指,碰撞身體之處易出現紅腫,造成疼痛,從而產生畏懼感,而軟式排球就不一樣了,氣壓小而輕,飛行速度慢,這給排球技術通而不精的中學生創造了長時間判斷的機會,移動和完成擊球動作來回增多了,也增添了樂趣。

      4.結語

      軟式排球運動是融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于一體的新興體育項目,它的出現為全民健身運動和小學生健康教育增加了新的活動內容,在中學校園中推廣應用無疑是我們今天進行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目前各中、中學師資力量、場地設施、學生素質及軟式排球運動特征、技術特點而言,放寬競賽規則、健身價值,無疑表明了軟式排球運動是能夠在中學校園開展的,也是非常適宜在中學校園開展的,它將被動的體育鍛煉變成娛樂體育,能有效推動素質教育,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球類運動——排球(第三版).

      [2]軟式排球運動.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影院|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xxxxxx|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年人啊啊aa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天堂2016|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