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聲黃蓓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的時候,我的希望很渺茫,不知道希望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有希望.所以當老師、家長習慣性的問小孩子:“你長大了想干什么?”時,我每次都是很茫然的搖頭。當別的小朋友都自豪的說出自己的偉大理想。我也只是在大人的一再引導下隨便說出個所謂的“理想”來應付下而已,同時也是讓自己不落于人后。
時光悄悄的流淌,生活漸漸讓我懂的了何謂“理想”,理想是燈、理想是光、理想可以指引人前進的方向。理想就是生命中的支點、是希望!
我有了理想,可我的理想與現實卻發生了沖突,我想做一名服裝設計師,可我卻不怎么喜歡美術,我只得作罷。我又想學音樂,可媽媽說我的嗓子不好,不是唱歌的料。不過我認為我唱的蠻好的,我的嗓子雖不是特圓潤,可我感覺自己的樂感很好,聲音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啊!每當媽媽打擊我時,我就想起了黃蓓佳的《心聲》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李京京說的那樣:“嗓子不好難道就不能讀好書嗎?”這種共鳴的感覺使我深刻的體會了京京的心情。一種不被理解的感覺油然而生,鼻子酸酸的……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也相信自己,只要我努力、只要我堅持、只要我不懈的奮斗,因為我有了支點、有了動力,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我的音樂夢想!
今天我們學了當代女作家——黃蓓佳的作品,是選自《兒童時代——心聲》。當我學習后感受萬分。
這篇作文的主人公是李京京,這篇作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京京讀了《萬卡》的故事后深深被吸引住了,勾起他對往事的深深懷念,他多么想在課堂上滿懷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可是老師卻說他“嗓音沙啞”,拒絕了他的請求。在公開課上,京京還是抑制不住地舉起了手......
文中的京京給我印象十分深刻,他很大膽,即使知道老師可能不會叫他還積極舉手,最后他成功了。我很佩服他,因為他勇于表達自己的意愿,上課積極舉手發言,這也是我想要的。我的學校是給不好的學校,在那讀的人大多數都是不太愛讀書的人,要不就是讀書不棒的人。特別是我被安排在一個不好的班,并不是我當時考試不好是運氣不好。因為當時不能弄快慢班,所以每給班的安差一些讀書一般般和很多讀書不好的人,當然也有安排一兩個讀書棒一點的,因為我們學校不好所以讀書好的人較少。所以在我們學校的學習風貌不是很好,上課時即使是讀書棒的人都沒有人舉手發言更別說是讀書一般般的人啦!這是由于上課時舉手就會被一些同學私下議論想出風頭,博老師開心等這些話,所以沒人敢舉手發言。有時我真的很想舉手但還是沒有這個勇氣。京京就不同了,他克服心里的置疑,不怕被同學恥笑,敢于舉手。我一定要學他的勇氣,畢竟他只有9歲而我比他大多了我不能比他差!
京京之所以背萬卡吸引是因為題目的爺爺一樣是遠離題目,很少見到面的。不過無論是萬卡還是京京,但題目畢竟比我幸福,因為題目的爺爺只是在別的地方少見面而且,題目還有機會給他寫信,但我不行。我的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爺爺從小就很疼我所以我很想念他,我連給他寫信的機會都沒有,所以他們兩個都比我幸運。在我小時候很傻,常聽人家說想給死人弄什么東西就燒給他,我還信以為真,試過好幾次把信寫完后燒掉,因為這樣爺爺就能看見,到我長大了就沒再干這種傻事了。我是很想念爺爺啊!
在片斷訓練之前,首先教師要有目標。
第一,鼓勵學生要有自信心,端正寫作態度。告訴學生寫作就是“以我手寫我心”,就是表達自己,表達生活。盡量排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在課堂上安排時間,必要時稍稍“逼”一下,或者降低寫作難度,兩三行也行。
第二,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如有些學生是文采好,常以文采取勝的;有些學生是擅長細膩的描寫的;有些學生是長于想象、愛編故事的;有些學生是對史實了如指掌,喜歡評說歷史的;有些學生是擅長以情動人的……
第三,讓學生的優勢成為學生考場作文的亮點。文采斐然的句子可能讓閱卷老師賞心悅目;飽含激情的敘述可能讓閱卷老師怦然心動;構思立意新穎的可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評說歷史或人物的可能讓閱卷老師體悟到文章思想的高度……考場作文時間有限,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力求讓每一位學生的作文有一個亮點,就能避免流于“平淡乏味”,所以我們不失時機地強化這種意識,讓他們學以致用。
片斷訓練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幫助學生“觸發”,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現狀。
如何“觸發”呢?從我們學過的文章、熟悉的故事、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中獲得啟發。我們整理了六至九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經典文章,歸納為“提煉話題”“關鍵詞”兩部分。
1.提煉話題
語文教材中的經典文章大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重在情感的體驗,可以模仿,可以為我所用。這里的“學”主要在于寫作上的借鑒,平時教學中重在閱讀能力的培養、情感體驗的感悟和人文素養的熏陶上,現在我們要拿來用在提高寫作水平上。
大家可依話題遠近劃成四至六個板塊,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七上)、安徒生的《丑小鴨》(七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七下)、曹文軒的《孤獨之旅》(九上)、黃蓓佳的《心聲》(九上)歸為第一板塊“理想成長”話題。
2.關鍵詞
摘課文關鍵詞的目的是喚起學生對已學課文的記憶,也喚起沉睡在記憶深處的東西。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思考:我是否有過類似的生活經歷?是否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可以說這是想象和聯想的過程。
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七上)關鍵詞是:小時候、有一天、今天、海、幻想、信念、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全新的世界、照亮你的眼睛。
3.觸發
如何幫助學生“觸發”?這可能是難度最大的。我們以第一板塊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七上)為例:
(1) 回憶
利用關鍵詞“小時候、有一天、今天、海、幻想、信念、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全新的世界、照亮你的眼睛”幫助學生回憶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
(2)聯想
例如由話題“理想”聯想到“我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同學一聽到 “理想”或認為太幼稚或認為太遙遠,我們可以啟發學生:你有沒有愿望?你的近期目標是什么?它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的變化而變化了呢?也可以讓學生反向立意:我對未來迷惘了。有些學生有過體驗的,從小到大隨著理想的一次次破滅,最終對未來迷惘了,這些也可作為作文的素材。
第二步,及時點評學生習作,緩解學生作文消極現象,有機插入寫作技巧分析,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學生習作點評,以第一板塊為例。
①三毛的《橄欖樹》寫出了多少久居牢籠的人們的心聲。三毛是我摯愛的女子。她沒有精致的容顏,留著濃密烏黑的頭發,落落大方地穿著流蘇紅裙,獨自去荒蕪的撒哈拉。她喜滋滋地撿起別人丟棄的棺材木做家具,她用廢棄的輪胎配以大塊的花布做成舒適的躺椅,她手捧一大把天堂鳥盈盈地笑。那夢里的橄欖樹搖曳著夢幻般的翠色。三毛在人跡罕至的荒漠里尋找到了人生的綠洲。我又何嘗不向往這樣的遠方?我想,“遠方”也一直在我的心里,我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往無限遙遠的遠方。這是一場心靈的旅途,是一條閃光的河流,河邊的綠葉,白葦的搖擺,令人陶醉。我愿是一只夜鶯,在夜晚歡唱著自己的歌;我愿是一匹馬駒,在草原上馳騁。一切只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寧靜。(戴燁《心聲》)
戴燁同學喜歡三毛,但不喜歡寫作,經過第一板塊“理想成長”話題的“觸發”后,自然“聯想”起三毛和自己,寫下了這段真性情的片斷作文。
②于是我借題發揮,直言不諱地表達了我的想法,我迫不及待地望向他們。只見父母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我的情緒瞬間跌入谷底,悶悶不樂地離開了餐桌。打那以后,我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即便是有趣的事也提不起勁來,仿佛一只泄了獾鈉で頡=ソサ兀我的情緒化加劇,到最后,我完全被情緒控制,時不時為了一件小事與父母頂嘴。矛盾發生后,我覺得自己很委屈。于是,不甘的我腦海里產生了幾個念頭。一是自殺,二是離家出走。幾經猶豫,我始終沒有勇氣去做,只好放棄,也不想對不起父母。所以,沒過幾天,這些念頭煙消云散了。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為了讓自己看清楚狀況。終于,“邪”不勝正,我回來了。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勝了,我從逆境中突圍了。(羅楨《當夢想破滅后》)
羅楨同學老說沒寫作素材,經過第一板塊“理想成長”話題的“觸發”后,自然“聯想”起自己的生活,寫下了這個真實的片斷。
③星期天,我在家里看電視,突然看到幾個皮膚黝黑、眼睛烏黑發亮、手里拿著玉米的孩子,我還覺得他們很像外星人,一看標題《寒冬中的孩子》,我覺得挺好奇,就接下去看了。原來他們住在山洞中,每天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幾個年級一個班,才二三十人,教室似乎是瀕臨倒塌的泥房。看到這我心里酸酸的,想想自己現在的條件,與他們比起來,不知好了多少倍,每天只要十分鐘就到學校了。又看到他們吃飯了,一塊大石桌中間放著一口生銹的大鐵碗,里面是大白菜炒豬肉,四五個孩子圍坐在桌子邊,雖然碗中只有幾塊小小的肉塊,可是他們還是那么謙讓,而不是一搶而空。而我每天吃的,說不上山珍海味,但也是魚肉蔬菜營養搭配。我吃的比他們好,穿的比他們好,住的比他們好,可是學習、品德比他們差。
唉,那時心里苦苦的,暗暗地想,我要好好做人,好好讀書。(馬紹益《心聲》)
第一板塊“理想成長”話題 “觸發”了馬紹益同學的心弦,自然“聯想”到電視中的同齡人和生活中的自己,寫下了這情真意切的片斷。
三個禮拜左右的訓練,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達到了不手生的目的,又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學到不少寫作技巧,為中考作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第三步,進行開頭、結尾的片段訓練。
1.給學生設計開頭、結尾訓練的話題及參考題目,分四個板塊。
(1)教師、學生及其關系類
參考題目:《忘不了你,老師》《永恒的魅力》《梧桐樹下》《這里的生活多姿多彩》《在鼓勵中成長》等。
(2)父愛、母愛及親情類
參考題目:《悠悠寸草心》《愛,永難忘記》《細雨中的“彩虹”》《真情世界》《人生路漫漫》等。
(3)理想、追求、性格、個性類
參考題目:《生命中的一縷陽光》《心中的遐想》《一團烈火在胸中燃燒》《追求自己的夢》《我的另一片天地》等。
(4)喜怒哀樂、五彩世界類
參考題目:《歲月的風鈴》《開在心底的太陽花》《那身影,走進我心中》《讓人間充滿陽光》《緣分的天空》等。
2.固定四個板塊話題,分四次出示話題和參考題目,鼓勵自擬題目,設計開頭、結尾的片斷,每位同學一次訓練設計三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第四步,及時點評學生習作,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有機插入寫作技巧分析,解決怎么寫的問題。
學生習作點評,以第一板塊為例。
(1)《忘不了,老師》
①記得老師曾跟我說過:假如你選擇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風和日麗;假如你選擇了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假如你選擇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風順。
……
沒想到,老師的這幾句話,竟會成為我初中三年的一盞明燈,它指引我不斷前行。
――周靈青
周靈青同學采用排比段開頭,又運用首尾呼應法使得亮點凸現。
②老師,您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老師,您是蠟燭,成灰淚始干;老師,您是園丁,辛苦育花朵。老師,忘不了,您三年來的栽培!每次回憶,真恨不得時光倒流,再一次做您的學生,從初一開始。
……
中考將至,也是我報答您辛苦栽培的時候了,請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拿著最好的成績來報答您的培育和呵護。
――張軼昊
張軼昊同學采用煽情式開頭、結尾,使得他原本樸素的文風能凸現亮點。
(2)《永恒的魅力》
①朋友,你知道什么東西最具魅力嗎?你也許會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清高;也許會說“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的妖艷;也許會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我卻要說,最具魅力的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老師的平凡和樸素。
……
老師,他永遠沒有美麗的光輝和五色的光環,他用自己獨特的平凡而樸素的魅力吸引著我們為個人夢想而飛。
――李海濱
李海濱同學利用愛背古詩的優勢,在片斷中引用詩句,顯示出濃厚的文學底蘊,給文章添色不少。
②花兒的魅力在于它的嬌媚,草兒的魅力在于它的芳香,樹兒的魅力在于它的高大,那心靈的魅力呢?撮一顆心捧在手中,細細觀察那永恒的魅力。
……
流星劃破天際只在一剎那,天使降臨人間只在一瞬間,心靈的感悟會填滿時間,希望花兒仍能開在你我眉間,成為永恒的魅力。
――徐媛媛
徐媛媛同學利用文采好取悅讀者進入話題。
(3)《梧桐樹下》
①喜歡在靜謐的夜晚坐在梧桐樹下,仰起頭,看如水的月光悄悄灑在入睡的樹葉上,看遠處的點點星光亮了又滅,暗了又明。回憶的浪花總是綻放在心靈深處,思念的漣漪總是蕩漾在腦海中。
……
時間過得真快,很多事情都像上升的肥皂泡一樣消散了,可唯獨梧桐樹下的事揮之不去。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像梧桐樹根深深扎入我的心田,無論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老師鏗鏘有力的話:做人,要做正直的人。
――馬曉燕
馬曉燕同學平時喜歡寫長文章,考場作文入題太慢。這次訓練,她采用情境入題,情濃景美,使得開頭快速引入回憶,結尾又采用“留有余味”法,抓住了讀者的心。
②她站在那棵梧桐樹下,陽光穿過葉與葉之間的縫隙,在她的身上劃下一道道金色的傷口。
……
還是那棵梧桐樹,不同的是,她早已離去……
――章優雅
章優雅同學采用畫面入題,首尾呼應,余音繞梁,使其文章添色不少。
一、班如行船,我為航標
班主任就像大海中的一枚航標,時刻為前行的船只指引方向。眾所周知,把一個班建設得秩序井然絕非易事。在班集體這艘航母上,滿載著百姓的期望,更承載著一顆顆朝氣蓬勃的心。如果說班主任是這艘航母的艦長,那么,班干部就是這位艦長的得力助手。班干部是班集體的重要成員,他們與每個學生朝夕相處,接觸密切,深深了解自己的同伴,這對于協助班主任管理班集體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班主任可以借助班干部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他們的成長方向,因而班干部的選拔與任用是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的一項重要課題。我通常采用讓學生毛遂自薦的形式,讓有意為班集體工作獻計獻策的學生通過演講等形式闡述自己的思想,規劃班集體的美好未來,并對班集體工作作出承諾。
在班集體工作開始運行之前,需要制定學年和學期整體目標和未來發展規劃,包括學習生活、文明禮貌、勞動衛生、競賽評比等諸多方面。為了使班集體沿著良性的軌道發展,班主任要身體力行,躬親示范,給學生示以積極的信號,為其樹立典范,對其心理有一個鮮明的導向,使之在復雜的社會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從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次寒假前,學校組織開展清雪活動。這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天氣寒冷,許多學生缺乏勞動經驗,特別是一些女生,在勞動面前畏首畏尾,害怕困難。面對此情此景,我并沒有直接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而是俯下身去,一揪一揪地默默鏟雪,身先士卒。很快,班干部們也都積極行動起來,其他學生看在眼里,感動在心,也很快投入到勞動的熱潮中。最后,我帶的班最先出色完成任務,校領導也對我班學生贊賞有加。這次集體活動,我作為班主任并沒有背著手來說教指揮,而是用行動詮釋著榜樣的力量。
每一次活動都像是一次航行,有時能夠劈波斬浪,有時則會在旅途中踟躕不前。這時,班主任應該成為一枚航標、一座燈塔,以敬業樂業的精神為學生導航,使班集體形成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其中養成堅韌的品質、刻苦的精神,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樹立堅實有力的精神支柱。
二、愛心引路。春風化雨
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放下父親的架子,與兒子傅聰平等交流。面對兒子的成功,他欣喜中不忘提醒孩子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兒子的失敗,則是款款相慰地勉勵。他以書信的形式悉心勸導,語言和煦如風,溫聲細語,無限真誠;他以朋友的角色傾訴愛心,給傅聰以思想上的引導和心靈的寬慰,最終使兒子成為藝術上的成功者。這一教育佳話,適用于每一名班主任。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每天與學生親密接觸,學生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是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作為班主任要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發現他們的疑慮困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用愛心去化解學生心中的苦悶,為他們解除困惑,使其樂觀生活。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他們不愿與同學和教師交流,不會輕易說出心里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自閉抑郁的心理狀態,這不僅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更有礙于他們的生活和健康成長。對此,我耐心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主動地與班主任溝通思想,表達心聲,使班集體形成和諧、融洽、溫馨的氛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主動伸出手去幫助他們,拯救一顆瀕于頹廢的心,使其重新鼓起勇氣,樂觀積極地去生活。
微笑,是讓學生感受愛的最好方法。我們要學會微笑,善于微笑,把陽光無私地灑向每一名學生,不讓他們的心靈憂傷,不讓他們的世界有一絲陰霾,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清澈。
三、視生如子,事無巨細
當代作家黃蓓佳的《心聲》揭示了教育中令人深思的問題,即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長成參天大樹。而這正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個班集體要想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就要求班主任以年輕人的心態和熱情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們融為一體,成為學生的兄姐、知心人。這樣,才能超越師生之間傳統思想上的鴻溝,學生才會愿意與教師交流,傾吐生活上、學習中的不快和疑惑,進而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悅,感受成就感和幸福感。
每逢學期初布置教室,我都要在墻上貼上一段話:“愿我的手在責罰時變得輕柔,在時愈加溫馨,別申斥我,因愛之深,故責之嚴。”眾所周知,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家庭全部的希望,是家庭的未來。學生來到一個班,就應該像到家了一樣,讓學生體味到家的溫馨應該成為班主任追求的目標和必須完成的使命。我們除了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教育其具有高尚的德行外,還應該讓他們感受到如同親人一樣的關愛。一個班,就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無論他們有什么缺點,我們都應包容,都要施以溫暖。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學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小毛病、小缺點,諸如懶惰、任性、自私、偏執等,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班主任不能及時發現這些小小的瑕疵,因為有發現才有更正。更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學生身上又都顯現或隱藏著諸多優點,化頑石為璞玉,是我們的工作實質,發掘他們的閃光之處,并將此放大,以對其他方面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如,有的學生在學習上比較怠惰,但在集體活動中卻異常主動,班主任就要在班會上適當予以表揚,讓他有一種榮譽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是讓學生走向成功的有效內驅力。
培育學生,就如同把一粒種子培育成一棵參天大樹,施肥、澆水,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陽光雨露。我班曾有一名學生,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但家庭不幸,父親患有重病,母親不堪重負改嫁他鄉,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打擊,會造成心靈的巨大創傷。這名學生體諒家庭的艱辛,決定輟學回家照顧生病的爸爸。對此,我萬分憂慮,親自家訪,耐心勸導并動員他,最終使其重新回到集體。同時,我還聯系學校和鎮政府,在經濟上給他的家庭以扶助,他最終順利完成了初中學業,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四、精誠團結,共筑家園
一個班是否優秀與每個學生的發展息息相關,任何一名學生都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就像是班集體這臺發動機上的一個齒輪、一個螺栓,少了誰,整個班都不可能健康地運轉。學生的程度有差異,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我們應該懂得,即便是“后進生”,對班集體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這也符合我們所熟知的木桶原理,即圍成木桶的最短的那一塊木板是至關重要的。學校的日常工作經常會涉及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如運動會、知識競賽、文藝展演等,這些活動有助于班集體團隊意識的形成,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奮勇拼搏,學生在觀眾席上的加油吶喊,歌唱比賽中多聲部的精彩配合,會操比賽中的整齊有序,會讓一種集體榮譽感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這就是團隊意識的具體體現,這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也會在學習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幫助學生跨越前進路途上的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