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四書五經名句

      四書五經名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書五經名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四書五經名句范文第1篇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那么語感怎么得來,就得多讀多背。要重視背誦的環節。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語文素養,主要是聽說讀寫的能力,概括起來就是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信息的輸入——加工——輸出的過程,輸入主要是打基礎,加工和輸出主要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背誦是信息的輸入,為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打基礎。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生背誦名篇名句之后,其意義也就顯現了。在中小學生的信息庫中,文質兼美的語言材料儲蓄得越多,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越強。徐特立說過:“要理解,必須記憶基本的東西。”學生們背誦了許多名篇名句之后,頭腦中便積累起一定數量的典范的語言信息,這些信息在頭腦中形成定式之后,就有了衡量其他語言信息的規范尺度,同時也形成了衡量其他語言信息的基本能力,這就是語感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強了。對于名作佳句,只有通過背誦,爛熟于心,才能付諸筆端,寫起來意涌筆尖。古往今來,哪一位大作家不得益于背誦?從漢代兩司馬到唐宋家到梁啟超、魯迅,都是“讀書破萬卷”才“下筆如有神”的。理解基礎上的背誦是一種“儲蓄式”的積累,雖然一時見少,但終會聚沙成塔。通過背誦,文質兼美的詞句藏在腦海中,在運用時方能做到“胸有成竹” “信手拈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聰明的“抄”,“狡猾”的“抄”。

      背誦是學生積累知識的有效方式之一。 對于語文來說,背誦尤為重要,沒有背誦語文將不能稱其語文。從字詞識記到古今中外詩詞歌賦美文的掌握,必須有大量的背誦,沒有背誦,我們就不能享用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文學藝術的精華。好的學生和立志成為作家的中小學生還要大量背誦許多古今中外人類的經典篇章。詩人臧克家曾經說過,小時候背誦的許多詩詞歌賦都不理解,但在長大長老的過程中,這些經典便一一向我們敞開,顯露她們的深邃和偉大。小時候背誦的經典,將使我們美妙一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學生的頭腦里記住了大量的詞語、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會貫通后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新的觀點,讀起文章來,也就會有了自己的理解;寫起文章來,自然也有了內容可寫。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語文素養及自身修養內涵。

      背誦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中華民族的傳統教學經驗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背誦,漢語言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各個時代的人民在繼承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祖國的語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背誦古詩文,能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學的感受能力;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從幾歲的私塾開始,就背誦四書五經等經典。沒有背誦,沒有博聞強記就不會有大師產生。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錢鐘書先生從幼年起不僅背誦了四書五經和大量古詩詞,就連《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以及《七俠五義》等古代小說,任人從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無礙的背誦出來。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征博引,成為一代大家。現在的作家作品不如解放前的作家,現在的中國學者學問不如解放前的學者,除歷史的原因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們在青少年時代對國學經典的學習研究背誦得少了。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來背誦的。背誦的古詩文多了,自然就為語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書五經名句范文第2篇

      C.《孟子》

      2.我國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稱,請問我們常說的“潤筆”指的是(A)。

      A文章書畫稿費

      3.“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指(D)。

      D.《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李清照《如夢令》里的“綠肥紅瘦”是描寫什么季節的景象(B)。

      B.盛夏

      5.“爆竹聲中亭歲除,春岡送暖入屠蘇”,這里德“屠蘇”指的是(C)。

      C.酒

      6.“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一般來說,男子行拱手禮時應該(A)。

      A左手在外

      7.“豆蔻”是指女子()歲,“弱冠”是指男子(A)歲。

      A十三歲、二十歲

      8.我國的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紅色一般表示忠勇俠義,白色一般表示陰險奸詐,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9.中國傳統習俗中,農歷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過“小年”,通常人們要吃(C)。

      C.臘八粥

      10.“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B)。

      B.二年

      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陳先生的一份請帖,上寫為了慶祝“弄璋之喜”。陳先生的喜事是(C)。

      C妻子生了個男孩

      12.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里“規矩”的意思是(C)。

      C.圓規曲尺

      13.秦始皇滅六國后,統一了全國文字,這種漢字稱作(B)。

      B.小篆

      14.我國古代有很多計量單位,比如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仞”,一刃約相當于(A)。

      A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15.人們為伺稱婦女為“巾幗”(A)。

      A婦女戴的頭飾叫巾幗

      16.一般認為,北宋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A)。

      A春天

      17.唐代詩入中別稱為“詩鬼”的詩人是(B)。

      B李賀

      18.不屬于“文房四寶”的是(D)。

      D.河硯

      19.“天知神知栽知,子知”,最早是漢代人楊震說的,他當時說這句話的目的是為了(B)。

      B.勸人投案

      20.“來龍去脈”的成語產生于(B)。

      B.風水勘探

      21.“生日凈未丑”是京劇的行當,其中“凈”是(A)。

      A男角

      22.“文武二圣”指的是(B)。

      B.老子,關羽

      23,“小李杜”指(C)。

      C李商隱、杜牧

      24,司馬遷的《史記》共有多少篇(A)。

      A130

      25.下面哪個字常用作表順序的第五位(A)。

      A戊

      26.我國古代歷法中的24節氣中,“立夏”這一節氣

      大約是現行公歷的什么日子(B)。

      B.5月5-6號

      27.中國畫、書法中的“飛白”是中國傳統藝術中哪

      方面的典型表現(B)。

      B.虛實相生

      28.古代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特征是(A)。

      A注重線的作用

      29.名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C)。

      C.《樂府詩集》

      30.成語“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B)。

      B.捧起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蘊含的道理和下列那

      句話最相似(B)。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32.中國民間的“冬力力,”是從哪一天開始的(B)。

      B.冬至

      33.“變臉”是哪一個劇種的絕活(C)。

      C川劇

      34.龍門石窟位于哪個城市(A)。

      A河南洛陽

      35.古漢語中,有關“陰”、“陽”的說法正確的是(A)。

      A山南為陽,水北為陽

      36.“黃梅戲”是哪個省的地方戲(B)。

      13.‘安徽

      37.按我國傳統風俗,在農歷那一天喝“臘八粥”(B)

      B十二月初八

      38.在古代,人們尊稱劉方的老婆為(B)。

      B.令正

      39.古時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哥哥咀姐時你為“家兄”、“家姐”,那么介紹自己的弟弟妹妹應當用下面哪種稱謂(B)。

      B.舍弟、舍妹

      40.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指的是哪個風景區(A)。

      A廬山

      41.毛筆中“狼毫”的原料取自(C)。

      C.黃鼠狼

      42.我國音樂的發展有悠久歷史,古代音樂中的“五音”指的是(B)。

      B.宮、商、角、徵、羽

      43.掘稱為“荷月”的月份是(B)。

      B六月

      44,“蜀犬吠日”的意思黟B)。

      B.少見多怪

      45.“梨園”用來指代戲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B)。

      B醫學界

      46,古人對“郴”年齡的稱呼是(D)。

      D花甲

      47.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與下列哪個節日有關(A)。

      A中秋

      48.“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和“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呂詩人的詩句。這位詩人是(C)。

      C.杜甫

      49.在“精衛填海”的嚶,“精衛”是(B)。

      B.一只鳥

      四書五經名句范文第3篇

      一、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經典古詩文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本教科書,它孕育了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誦讀經典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功底,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能使學生對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加深認識,體驗和感知我們民族的偉大靈魂,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在誦讀經典中探尋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價值取向。如《離騷》讓人感受到偉大的詩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感。《岳陽樓記》表達了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再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些經典語句都教育學生要關心祖國、民族的命運,要有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健全學生的人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富裕了,但與此同時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也隨之產生,諸多因素造成一些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誦讀經典能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

      孟子“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激勵學生要有堅強的意志,經受住磨難的考驗。李白的詩既能讓學生感受到他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蔑視權貴的精神及追求自由的個性,也激勵著學生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堅定信念。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也是在與歷史文化名人進行對話交流,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樹立起堅定的信念,做一個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個有作為的人。

      三、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傳承美德,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我國經典詩文中承載著“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倫理觀,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文明習慣,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經典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孔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些經典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對待父母。“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影響學生的重要人物。

      傳統經典古詩文強調擇友需慎重,“子曰無友不如已,益損三友正如斯,端人正士當結綱,阿諛迎奉應遠之,酒肉之交難長友,忤逆為朋人笑癡,汪博痞徒宜戒拒,風雨急難見心機”要遠離那些阿諛奉承、酒肉朋友,正直高尚、能夠共患難的人才是我們擇友的對象。

      四、誦讀經典,有利于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傳承民族

      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我們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而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是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無數先輩用他們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奮斗和高度智慧經過歲月的千錘百煉的升華凝聚而成的。它在歷史的演進中以各種形式代代相傳,因不斷積累發展而豐富。而誦讀經典正是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書五經名句范文第4篇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優良品格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經典教育的價值取向能夠傳承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素養,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升華。

      【關鍵詞】

      經典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實施

      經典教育就是在兒童記憶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讓兒童接觸中國國學經典,例如三字經、儒家的四書五經精選、唐詩三百首、宋詞等等。通過接觸中國的經典文化,提高兒童智力和形成優良的世界觀。為孩子今后的成長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經典是經過歷史與時間的檢驗存留下來的人類的寶貴財富,本身就代表人類思維的高度。其中凝結了先賢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思考,能夠開闊人的眼界,啟迪人的心靈。讓人更正確的認識自身與世界。培根在隨筆《論求知》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這句話充分詮釋了經典教育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經典教育的必要性

      我們的祖先在歷史和文明的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了這些不朽的經典,它也是我們民族特性的體現。經典原著語言深刻簡練,思想厚重磅礴,璀璨而深刻。在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學習經典,熟記于心,在他們今后慢慢成長的過程中,這些文化養分會從心靈里慢慢浸潤出來,讓人的智慧和情感得到滋潤和升華。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代,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快。而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浪潮中,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民族經典文化的重要性。中國文化經典不僅是提高兒童素質的必由之路,還能提高民族自豪感,為今后在應對外部壓力時更具自信。語文教育不應止于識字,更應該育人識人。從小學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小時候懂得如何做事,長大后懂得如何做人。小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初始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猶如一張潔白的宣紙,等待教師們去揮灑。如果這時候把人類最精華的文明傳授給他們。將對他們的一生言行都產生積極的影響。用經典文化強壯其生命的骨架,讓中華智慧成為其生長的養分。

      二、經典教育的培養方向

      經典教育應從經典文化中選擇適合兒童年齡階段接受的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德、智、美全面發展。我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中,涌現無數品德高尚的人,如繁星般點綴天空。如屈原寫離騷,并不惜以死明志;岳飛精忠報國,至死不悔;孟子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論自強。唐太宗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終成明君。這些都能為兒童健康成長做很好的啟迪。并且,在閱讀經典時,咀嚼品味先賢的思想,等于是從先賢的角度看時間,感悟作者的思想,站在高度看世界,一目了然。經常從先賢的角度看時間,能夠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踏上更高的人生道路。而用經典中的名言警示自己,以書為鏡,審視自己,更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點,一一改正。總之,經典就是讓兒童獲得智慧的最佳途徑。兒童心智發育不全,對這個世界也是懵懵懂懂的。而經常閱讀經典,閱讀美文,能夠陶冶情操,豐富情感。經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美的元素去啟發學生的美麗心靈的種子,讓其生根發芽,吸取世界真情溫暖的陽光,健康茁壯成長。

      三、經典教育教學措施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對幼兒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隨之經典教育的重要性被人們重新認識。但是傳統語文教育只是識字和語言學習的過程,經典教育目前還在初步探索階段。本文例舉集中經典教育教學的措施。

      1)經典書籍背誦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背誦書籍雖然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但是流傳千年之廣,必有其可取之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專心朗誦背記,調動學生心、口、眼并用,這樣讀者才能深入作者的思想世界。通過反復閱讀,細細品味,感受到經典名著字句之美,意境之深。熟讀背誦是理解和感悟經典的前提,不可因為枯燥就棄之不用。教學時可以展開多種形式的誦讀之法。例如早晨一個人在美麗的校園一角誦讀,或者課間以小組形式輪流誦讀,或者是晚間伴隨音樂或名家朗讀誦讀。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經典環境陶冶。在兒童成長中時刻營造經典文化環境,對兒童學習經典文化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學校和家庭是營造經典文化環境最適宜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在學校里,課堂上經常組織朗誦比賽,經典知識問答。校園的墻上畫上經典故事圖,配上經典名句。教室版報上繪著精美的文章,每天學生們都可以摩讀。學校可以組織起興趣小組,并專門規劃校園一角,作為經典學習交流的地方。在家里時,家長應鼓勵贊揚孩子學習經典文化的行為,主動與孩子交流分享經典文化的內容。把孩子精心手抄的文章貼在墻上。并且在外出散步時,可以隨口朗誦經典名句。或在學生讀書時,一起學習,或給孩子講解,或聽孩子分享。這樣,寓教于樂,不僅學習了經典文化,陶冶情操,更增進了與孩子的感情。

      四、經典教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經典教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應半途而廢。要注意長期系統地開展經典教育。并且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把經典教育融進整個現代語文教學學科中,只有把兩者融在一起,經典教育才能不會偏廢,有支撐的長久生存。作為教師,在經典教育中擔當重要角色,首先自己要熟悉經典文化,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并且教師要注意多樣化教學,更注意讓學生能體會到經典文化的內涵,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

      【結 語】

      小學語文教學肩負啟蒙作用,而經典教育傳承中華民族智慧與精髓。把經典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素質,還能把中華文明融入血液。所以,小學語文教育開展經典教學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姚霞輝.經典誦讀開路,夯實讀寫基礎【J】.師道,2011(06)

      四書五經名句范文第5篇

      語文教育走到今天,越來越世俗化。這種世俗化,體現在對文本的解讀和課堂的討論中,也體現在口語交際,乃至習作的表達中。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呈現出一種口語化的傾向。“說=寫,寫=說”這樣的公式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成立的。

      語文教育的世俗化,是德國雅斯貝爾斯所說的一種教化的“降格”。之所以出現這種降格,筆者以為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語文教師的國學素養普遍下降。比如,現在的大多數小學教師,沒有讀過四書五經,很少背誦過唐詩、 宋詞。二是社會語言的低俗化。學生耳濡目染的大多是淺白的語言,雅致的語言幾乎沒有了市場。三是兒童語言具有天然口語化的傾向。要走到雅致語言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地積蓄雅致語言。客觀地說,五四時期的文白之爭,為今天的語文淺俗化埋下了禍根。這是文敗白勝之后所結下的必然惡果。

      二、語文教育的“天香化”追求

      小學語文應該是生命語文。而真正的生命語文必然是“天香語文”——遠離語言粗糙、追求語品雅致、語味天香的語文。要成全語言的“國色天香”——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有玉蘭的冰清玉潔、有桂花的幽香四溢,就需要我們“守根”——適時性閱讀,選擇性輸入經典文言,向學生的語言裝置中輸入更多的雅字清詞麗句;需要我們“純語”——遠離粗糙語言,推動口語文化,有效抵制大眾語言、網絡語言的后果,讓學生浸潤于雅致語言的芬芳里;需要我們“詩言”——激賞詩性思維,精心打磨“分享語言”,讓語文課堂充盈著濃郁的詩情,讓學生的表達中流淌著詩的韻律;需要我們“養蘊”——在閱讀闡釋中,進行主題教學,多元性鏈接優質語言,更多地通過鏈接成語、名言與匹配經典,來對文本進行策略闡釋、比較闡釋、改編闡釋,生成更高品位的闡釋語言于內存語匯。我們的語文教育應該回歸雅致化的正途。

      三、語文教育的“雅致化”策略

      1.增加文言的比例,充分激活有生命力的文言

      現行教材當中,文言所占比例極小。在有些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難覓文言文的蹤影。很顯然,教材的編者,缺乏雅致化教育的意識。在他們的想象中,文言文不適合兒童學習,文言文離當下兒童的國語生活過于遙遠。這實際上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像《 魯王養鳥 》《 劉頗償甕值 》《 鄭人買履 》《 揠苗助長 》這些小古文,簡短有趣,就很適合孩子來讀。只要我們教學得法,更多地采用兒童喜歡的方式來教,小學生就一定能喜歡上文言文,也一定能學好文言文。因為,文言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體現了漢民族母語的雅致性。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會更加重視文言文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鏈接一些和課文有關的短小古文,或講解,或背誦,增加雅致語言的儲存量。另外,我們還可以從民國時期的國語課本中精選一些和當下的兒童生活比較近的韻文。那些仍為今天的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文言或韻文,值得我們花大力氣向他們介紹,值得現在的學生去背誦。這也可以起到雅化語言的良好效果。當然,這些文言文在學生朗讀或背誦之后,還需要加以激活,真正活在兒童的語言生命里。

      2.打造雅言的環境,有效強化有影響力的氛圍

      目前,兒童的語言環境是一種淺語環境。生活語境是純口語,即使是在課堂中,雅致語言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小。可見,兒童所處的語言環境,從總體上來看,俗語占主體地位。語言環境是第二課程,它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對此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攜起手來,共同打造雅言的環境。例如,語文教師在與其他教師的交往中,應盡量多地使用雅致的語言,甚至是文言。例如,提到其他教師的父親,用“令尊”;托對方辦事情,說“拜托”;把客人、教師請進接待室,說“恭請”,等等。語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口語交際,也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雅言。根據非正式教學的原理,我們在課間或者是在社區里,與學生相遇,有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撥——在什么情況下,改用什么樣的語言顯得比較得體、高雅。總之,語文教師在使用雅言方面身體力行,全體教師形成合力,就能為兒童營造最雅致的語言環境。學生身處境中,自然會受到熏陶,慢慢地也就學會了使用雅言。

      3.開設微型的課程,專門講解有運用前景的雅言

      提升兒童語言的雅致度,單靠零打碎敲是不夠的,要有可靠的保證,還需要我們為此開設專門的微型課程。開設這樣的課程,主要是梳理一下那些仍然可用,具有生命力的文言。這里所說的可用,一是在口語交際中可用,這樣的文言依舊是活在當今人們的語言之中的。二是在作文中可用,和現實的生命表達存在著有效的鏈接。也就是說,那些和我們的內在生活仍有積極回應的文言、韻文,在作文中仍舊適合引用的古代名句名篇。雅言的運用,需要得體、合適,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開設專門的微型課來加以現場指導。

      4.表演古典的戲劇,適當排練有語用價值的作品

      我們強化雅致語文的教育,需要考慮所采用的方式。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兒童,他們習慣于感性思維,故事思維。比如將小品、音樂、舞蹈融合起來的表演,會是兒童最喜歡的方式。那么,我們就需要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如何將雅致語言的學習和兒童喜歡的方式結合起來。在這個方面,可能有多種選擇。但是筆者以為,表演古典的戲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因為戲劇的外殼,與兒童喜歡的表演方式相吻合;古典的語言恰好是我們雅化教育的主要內容。這樣看來,引導小學生表演古典的戲劇,是實施雅致語文教育的最好的活動方式。當然,要選擇或改編古典的戲劇,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并且需要我們擁有足夠的才氣,但我們不妨做一些嘗試。

      相關期刊更多

      陽明學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

      中國文字學報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文字學會

      中國文化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com91tv|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成a人片|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xxxxxx|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