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魯西西外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從小就喜歡看皮皮魯系列,皮皮魯有一個妹妹叫魯西西,我想,要是鄭淵潔叔叔也出一本給女孩子看的魯西西總動員,那該多好啊!沒想到這個夢想真的實現了。
《魯西西外傳》面世了,我馬上到書店買了,看完后,真是酣暢淋漓,這本書內容獨特神奇而充滿想像力,造就了一座專屬女孩子的童話宮殿。
看完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作者的想象力實在是太豐富了,上下馳騁,縱橫自如。作者筆下的魯西西一會兒進到桌子里面的世界,一會又能回到古代和王昭君下棋,一會兒還能變成信鴿參加信鴿比賽……真夠刺激的。她還有許多寶貝朋友,有一支英勇善戰正義感超強的豆芽兵,還有一支能和動物對話的神奇圓珠筆和一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變成別人的護膚霜,她還發現了會講外語的樹葉……這么多事,又新奇又好玩,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開闊了我們的思維。
文中的魯西西精靈古怪,她聰明,機靈但心胸狹窄,經歷了一系列的冒險后,終于成為了一個善良,活潑,心胸寬闊的女孩子。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只有心胸寬廣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才能找到幸福的生活。
我的書柜上,放著本我心愛的書——《魯西西外傳》。一看見這本書,就想起了關于這本書的風波。
一個新學期,劉老師要我們多捐一些書,于是,我就把我心愛的《魯西西外傳》捐了出去。時光飛逝,就快過了一個學期,班上許多同學都領回了自己的書。我沒領,因為我在圖書角找不到我的那本書。頓時,我的心好像掉進了冰窟窿,冰涼冰涼的。
過了一天又一天,我的書依然沒回來,我想:到底是誰拿了我的書呀,如果沒了……想著,想著,我忽然看見了圖書角上擺著一本我一直想看的《皮皮魯和魔方大廈》。我立刻把它拿起來,很開心。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頁,漸漸地,我覺得有點不對勁了。這本《皮皮魯和魔方大廈》顯然要比我的那本《魯西西外傳》要新很多,連折印也沒有。怎么辦呢?管他呢!老師同學問起,我就一口咬定是我的。我抱起書就往座位上跑,一下子放進書包最里層,用其它的書擋住,生怕別人看見我拿了一本書。
今天,是一個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我們在學校進行了圖書義賣活動。記得當時我們摸了摸口袋的錢,一個個興奮的沖下樓,奔向了操場。只聽見;咚咚咚!一陣清脆的鑼鼓聲響起,校長開口說,跳蚤書市,開賣啦!
我萬分激動地奔向一個書攤,看了看他們的招牌;好好書書攤。真奇怪的名字啊,心里想不管了,開選吧。我左看看,右瞄瞄,東逛逛,西走走,啊,我發現了一塊玉石——魯西西外傳,四肢并用,像餓狼一樣撲了過去,拿到手后我爽快的付了錢。魯西西外傳,你現在是我的了
我接著往前走,看見了一個人多如山的書攤。我擠進人群,看見了贈品桌上擺著美麗的面具。我心動了,一個戴著面具的服務生走過來,她用嬌滴滴的聲音問我,請問,你要買什么東西,我指著面具問,這個面具要多少錢?她說;對不起,這個是非賣品,只有買書滿15元錢,才可以抽獎獲得。我正在考慮要不要買呢,這時,我的肩膀被一只手輕拍了一下,一回頭,原來是羊羽毛啊,她陰森森的對我說;你不覺得這像查理九世之鬼公主的嫁衣中的鬼面具嗎?我打了一個寒顫,趕緊逃離了那個地方。
不知不覺中,廣播再度響起,義賣活動結束了。我們每個人都陶到自己喜愛的書籍,希望學校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五年級:朱忠萍
關鍵詞:低碳經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新思路;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2-0169-02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2—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4%以上的;截至2009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 457.5億美元,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1]。200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拐點,自那時開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新階段。同樣在2003年英國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世界開始步入低碳經濟時代。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盡可能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對經濟發展有著特殊的要求,而中國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多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也不能適應國內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低碳技術的開發和先進的低碳管理制度與經驗對發展低碳經濟意義重大,而當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對科技領域的投資所占比重很低。低碳經濟的興起將催生一個巨大的低碳產業市場,如何占領這樣一個巨大的國際市場也是中國要面對的問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的與低碳經濟興起的契合,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機遇。中國當前的對外直接投資思路不能適應世界發展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調整對外直接投資思路是中國政府和企業要妥善處理好的問題。
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思路轉變的必要性分析
1.國內發展低碳經濟需求的推動。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國,而且占世界排放總量的比重還在不斷上升。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碳減排壓力。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遠未完成,仍處于倒“U”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上升階段。二是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結構和“以煤炭為主、多種能源互補”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資源狀況決定了,中國要發展低碳經濟只能依賴于降低單位GDP的CO2排放強度,依賴于技術的創新與制度創新,其中低碳技術是關鍵。中國整體科技水平低,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也是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最大制約因素。雖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協議》都有要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的規定,但由于種種原因情況并不樂觀。先前中國實行的“市場換技術”策略,丟了市場卻沒有得到多少核心技術。用錢買不到核心技術,核心技術要自主開發。自主開發有兩條路可以走,在國內自主開發和在國外自主開發。前者往往存在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的問題。后者是指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國外智力資源密集、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利用當地的智力資源進行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對外直接投資作為投資國導入先進技術的手段正日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到發達國家直接投資的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高新技術的壟斷,與國內獨立開發相比成本低得多。”[2]尋求先進低碳技術將是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動因。
2.減輕國內碳減排壓力的途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的是外貿導向型的發展策略,對外貿易是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除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中國進出口總額均有所下降以外,中國對外貿易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貿易順差也持續擴大。對外貿易在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面功不可沒,但也同樣給中國的環境和資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許多研究都表明:貿易是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急劇增加的一大部分是為了滿足發達國家的生產和生活需求而排放的,即通過出口大量廉價商品而排放的[3]。從國際貿易視角看,由于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出現地域的分離而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歸屬權的爭議,這部分蘊藏在貿易品中的溫室氣體稱為“貿易內涵排放”。Weberetal(2008)發現中國的凈出口產品的碳排放量占國內碳排放總量的比重已從1978年的12%增加到2005年的1/3強。潘家華(2008)研究發現考慮加工貿易的情況下,2006年中國出口碳排放約為31.4億噸,凈出口內涵排放達12.5億噸CO2 [4]。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加大對產品設計開發和銷售及售后服務的投資,盡早擺脫在“微笑曲線”底端進行高碳強度和高能耗加工而低利潤的局面。同時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中國的邊際產業和高能耗產業轉移到國外。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外貿內涵排放給中國帶來的減排壓力。
3.占領國際投資新領域的要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盡可能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向低碳經濟轉型涉及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是一項龐大工程,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根據OECD/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根據參考情景預測,在2007—2030年期間需要累計投資總額超過26萬億美元(以2007年美元價值計算)”;“在兩個氣候政策情境中,能源供應和需求的巨大轉變需要大幅增加新的資本開支,尤其是在發電廠、更多的節能設備和電器方面。在2010—2030年期間,政策情景總計需要比參考情景多投資4.1萬億美元,平均相當于每年世界GDP的0.24%。其中大部分投資用于現有技術的部署和改進。” [5]“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報告中估計,目前有1 700 億美元的能源效率投資機會,其內部收益率(IRR)將達到17% 或更高。麥肯錫的研究表明,一項旨在利用提高能源效率的成本效益機會的計劃,有可能使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減少一半,并能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產生極具吸引力的投資回報。”[6]由上可以看出,低碳經濟發展將催生一個非常廣闊的低碳投資市場。中國正處于對外直接投資快速發展的階段,改變傳統的對外直接投資思路,抓住低碳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占領國際投資的新領域,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莫大的積極影響。
4.適應各國經濟政策變動的需要。面對即將來臨的低碳時代,各國紛紛采取各種措施發展低碳經濟。通過立法或政府政策的方式確立了國內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通過稅收、補貼等財政手段加大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通過限額—貿易機制來發展低碳經濟,降低成本。總而言之,以后企業不可能再像原來那樣無所顧忌的進行溫室氣體排放,必須進行低碳投資,開展節能減排,使自己的生產過程符合相關國家的環境法律要求。中國企業在國外直接投資也要意識到這種變化,積極轉變投資思路。在直接投資中注重節能減排,重點投向低碳產業領域,積極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學習國外先進的低碳經濟管理經驗。此外,歐美發達國家還打算實施碳關稅使氣候成本內部化,將改變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使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下降甚至發生逆轉。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目前機電、建材、化工、鋼鐵等高碳產業占據了中國出口市場的一半以上。碳關稅一旦實行將對以上行業的出口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給中國經濟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除了積極采取碳減排措施外,發展對外直接投資不啻為繞過歐美發達國家碳關稅壁壘的好辦法。
5.改變中國企業形象的大好機遇。全球企業的經營理念已經發生變化,企業社會責任興起并成為全球不可逆轉的趨勢。當今氣候變暖是全球最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必然要注重節能減排,走低碳發展道路。低碳經濟的興起與發展必將深刻改變人們對發展的認識,影響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和對企業產品的選擇。在低碳經濟時代,消費者更注重節能減排,將改變生活合消費方式,選擇購買含碳量低的商品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據《文匯報》報道,85%的英國消費者在購買時會考慮產品的環境成本,而非傳統意義的‘性價比’。”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企業與外國外消費者的直接接觸。在低碳經濟時代,中國企業轉變對外投資思路,積極進行節能減排,履行相關的環境義務,創建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將改善中國企業在外國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減少當地居民對中國企業的抵觸情緒,對提升中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使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成功的機會大大增加。此外,中國企業國際形象的改善還將有利于改善中國商品的出口環境,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發展。
三、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03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一個拐點。面對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問題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挑戰,低碳經濟逐漸興起。2003年英國政府首先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并確定了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世界進入低碳經濟時代。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與世界進入低碳經濟時代的歷史性重合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鑒于國內發展低碳經濟需求的推動,減輕國內碳排放壓力,占領國際投資新領域,適應各國經濟政策變動,改變中國企業形象等各項需求,中國要積極改變對外直接投資思路,以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商務部,等.200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EB/OL].商務部網站,mofcom.省略.
[2] 楊大楷.國際投資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291.
[3] 李麗平,等.國際貿易視角下的中國碳排放責任分析[G]//張坤民,等.低碳經濟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235.
[4] 易綱,等.最終消費排放與碳減排責任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2010,(1):5.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張,城市的門戶地區隨之不斷外移,城市原先的門戶逐漸成為城市的中心區域。相應的,原本主要承擔對外交通職能的道路必須承擔起日益增加的市內交通功能,肩負著城市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的雙重使命。其結果是既無法較好的服務于對外交通,又無法保證市內交通的通暢,并且對城市景觀環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通過道路改造及城市設計的手法,實現對外交通道路向城市主要道路的轉變?本文將以連接西安、咸陽兩市的世紀大道為例,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2、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涉及的主要內容
在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生活及景觀道路轉變的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職能定位的轉變
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主要指以城市為基點,與城市外部空間(其它城市、鄉村)進行聯系的交通運輸形式,多以公路出現,其職能也主要是對外交通為主。
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又分為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等,同時又可兼有景觀性道路的功能。重要的城市道路也可能同時具有交通、生活、景觀多種功能,或者成為城市重要的發展軸線。明確城市道路的等級、職能是道路改造的首要問題。
(2)綠化景觀改造
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由于多處于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缺少有規劃的綠化景觀,以鄉村景觀或郊區景觀為主,或僅在入口及門戶空間規劃具有標志性的門戶空間綠化景觀。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應從美學的觀點出發,在滿通功能的同時,充分考慮道路空間的美觀以及與周圍景觀的協調性,為了讓使用者(駕駛員、乘客以及行人)感覺安全、舒適、和諧所進行的設計。它涉及到城市規劃、環境設計、建筑設計、道路美學、園林學、環境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殷立文,李鐵軍,米江。淺談道路景觀設計,黑龍江交通科技,1999(4):16 17]。結合對外通道路現狀綠化,同時與周圍景觀協調,并突出改造道路的特點,是道路改造需要考慮的第二問題。
(3)道路交通規劃與對外交通的疏解
對外通道路多以公路形式出現,與城市道路斷面形式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現狀道路斷面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與區域道路交通體系規劃,將城市公交系統、慢行系統等規劃引入其中也是道路改造需要考慮的又一問題。并且考慮對過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導,使區域內生成的集散車流能便捷的與的干道系統尤其是快速路系統銜接,避免過境交通對城市生活的影響。
(4)沿街建筑整治與改造
對現狀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體整治措施,分段實施,統一沿街立面。整治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圍墻遮擋、綠化遮擋和廣告牌遮擋,第二類為清洗粉刷立面、統一門頭牌匾等。并結合周邊土地利用規劃,提出新建建筑在建筑風貌,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實施建議。
(5)城市標識與城市家具
城市標識作為一種視覺識別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所有的人,城市標識系統設計是城市公共環境設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實用與美觀的高度統一,又是探尋民族文脈的點睛之筆。人們在感知城市標識系統所表達的形象的導引信息時,還可以充分感受其周邊的環境品味,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習慣。 城市家具也是對應城市公共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并與城市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城市是一個大的容器也是一個大的舞臺,人類借助各種舒適和富有藝術性質的“道具”——“城市家具”,導演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城市標識和城市家具也是在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過程中,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內容。
(6)城市夜景照明
對外通道路大部分缺少統一的照明規劃,甚至沒有照明。而城市夜景照明已經成為城市景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城市的照明水平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經濟實力。城市夜景照明也面臨著如何將城市景觀和城市功能照明相結合,如何將綠色節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何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等問題。在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的過程中,城市夜景照明也是規劃設計的一個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環節。
3、案例分析
3.1項目背景
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獲批,西安(咸陽)大都市將成為國家級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及關中地區的中心城市。以此為契機,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西咸新區”的目標。作為西咸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灃東新區的發展建設也正在快速推進。
灃東新區所在地,是原西安、咸陽兩市城鄉結合部,世紀大道是灃東新區內唯一一條已建成的東西向主干道,西接咸陽,東連西安西三環, 全長約13.5公里。世紀大道區域的開發建設也是灃東新區率先啟動與形象展示的區域。
曾經的世紀大道作為連接西安與咸陽的重要交通干線,為兩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如今,在西咸新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她正經歷著從城市邊緣地帶向城市中心區的過渡和演變。如果說西咸新區唱響了城市建設的新樂章,那么世紀大道作為新區的門戶,正是這樂章的絢爛前奏。
3.2、職能解析
世紀大道的職能根據灃東新區建設做出相應調整,逐步弱化其交通職能,提升其城市道路職能,由原來的交通性為主的對外交通道路向生活、景觀性為主的城市道路方向轉變,使其成為展示西咸一體化成就,展示灃東新區新風貌的平臺。規劃在分析灃東新區規劃基礎上,將未來城市道路的多重功能融入其中:
(1)城市交通空間——擁有機動車、行人、自行車、公交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各自獨立、便捷換乘的空間
(2)城市藝術展示空間——展現城市活力、反映城市特色的藝術文化空間
(3)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擁有公眾參與場所、休閑活動的空間
(4)城市綠色廊道空間 ——擁有樹木、綠地,低炭、低能耗的生態空間
(5)城市生活功能空間 ——城市交通與周邊土地使用相得益彰的空間
3.3注重可實施性與示范性的改造方案
3.3.1道路交通概念規劃
(1)對外交通
現狀西安至咸陽的交通連接主要由世紀大道來承擔。隨著昆明路延伸段及秦漢大道的實施通車,預計未來昆明路與秦漢大道將分擔世紀大道70%以上的交通量,遠期世紀大道入口空間應特別強調對過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導,使區域內生成的集散車流能便捷的與的干道系統銜接,促進世紀大道由對外交通性向生活性轉變,提升城市景觀。
(2)公交系統規劃
實現灃東新區一條線串聯幾個點,帶動一大片的城市TOD發展模式。倡導并實踐綠色、生態、環保的城市新區發展新思路。
規劃在區內形成半環加兩縱的快速公交主干線。快速公交可為全區發展以及區內各片區發展的系統性、連續性、關聯性、互補性提供交通保證。
規劃常規公交線路覆蓋區內各主要區域。規劃體現直達性,同時通過樞紐站與BRT相連來實現長途出行。
通過設計慢行優先的道路系統鼓勵核心區內的自行車交通。并通過與常規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的換乘保證運輸效率。
(3)慢行系統規劃
自行車作為公認的綠色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符合灃東新區,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是新區風貌的一個代表物。規劃中央自行車專用道是在國內道路設計方面的一個創新。建設成本低,見效快。世紀大道的建設將在新區起到示范作用,未來的新區建設應形成獨立的自行車系統,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3.3.2詳細方案構思
世紀大道全長13.5公里,根據現狀道路的斷面形式與綠化植被的不同,將現狀分為A、B、C三段。
根據現狀三段道路斷面形式以及綠化植被的不同,本次規劃提出兩種設計方案,分別為大改造方案與小改造方案。
本著改變西安市道路特色不鮮明、地標性不強的現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規劃方案一的大改造方案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包含自行車道的寬闊中央分隔帶,兩側設置快速公交車道,宏偉大氣,最大程度彰顯了灃東新區低碳生活的理念,通過對路面的整合增加了人行道的寬度,沿街設計街邊線性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休閑的場所。
6米寬的自行車專用道通過綠化帶與機動車道相分隔,形成安全、獨立的自行車專用空間。在滿足雙向通行的同時,將身著裝備的騎山地車的人、滑板運動愛好者引入其中,體現年輕的活力的氣息。兼顧交通、娛樂、健身多種功能。15米的三機動車道滿足現狀通行量。
綠化景觀以樹冠濃密,四季分明的欒樹與櫸樹為主要行道樹,結合紅葉李,小葉女貞等灌木,形成層次分明,四季變化多端的綠化景觀效果。
從漢磚紋理提取出人行道透水磚的紋樣,體現傳統元素與現代文化的交融。花崗巖結合卵石鋪地作為漫步道主要材質。
在保證專向轉向車道前提下十字路口實行四相位信號燈配時控制,中央自行車道可通過在等待區域之間的轉移,依照信號指示,在一個信號周期內無沖突實現各方向的通過,并實現與常規自行車道在兩側的道路的銜接。
規劃方案二的小改造方案最大優點是改動量小,以最小的投入引入快速公交,可實施性更強。同時堅持對自行車優先、自行車道優化的設計原則。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面設計,與機動車道通過綠化完全隔離。中央設置快速公交車道。
現狀綠化茂盛卻沒有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原因是缺乏層次感和色彩不夠豐富。小改造方案綠化景觀近期整治措施通過對適合西安種植的喬灌木種類分析,選擇適合普通栽植,成本較低,色彩效果顯著的如櫻花、紅瑞木。針對現狀植被種植情況,采用見縫插花的種植模式。力求實現一盞燈將建筑點亮,一棵樹將景觀提升的效果。
快速公交停車進站方式的詳細規劃設計。通過對開門方式、能否超車、中間是否設自行車道進行多方案比較。結合灃東新區規劃,人口容量估算,公交運行量估算等因素,為以后快速公交專項設計提供依據。
3.3.3標識及公共家具設計
標識及公共家具主色來源于灃東新區LOGO圖形中“山”與“水”的基本色,山青水藍正是灃東新區高品質環境的外在表現。
快速公交車站的設計源于灃東新區LOGO水波紋圖形,以防腐木質與鋼化玻璃為主要材質,結合藤類植物的點綴,給人以貼近自然的原生態感覺。
常規公交候車亭頂面采用太陽能板,使太陽能轉化為DC電源,用以供應道路兩側路燈照明,實現全段照明分段供應。改變了獨立太陽能路燈不美觀,太陽能利用率低的現狀。
規劃設計透景圍墻、半透景圍墻和實體圍墻三種標準圍墻。滿足灃東新區不同路段的不同遮擋需求。
3.3.4夜景照明設計
以“推進綠色照明,保護全球環境”為設計理念,街道照明整體風格以樸素、大方為主,突顯百年大街的穩重,局部通過燈具的新穎設計,又不失現代、時尚的氣息。
人行道照明采用行道燈結合鑲嵌于地面鋪裝的LED光源共同照明的方式,通過LED燈低能耗的特點體現綠色照明的理念。
3.3.5沿街立面整治
對現狀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體整治措施,分段實施。整治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圍墻遮擋、綠化遮擋和廣告牌遮擋,第二類為清洗粉刷立面、統一門頭牌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