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器械營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醫療器械領域里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讓我國醫療器械制造行業逐漸與世界接軌,國外大量醫療設備生產商大量涌入中國,使國內市場競爭變得日趨白熱化。在這樣的競爭中,如何選擇合理的營銷手段將至關重要。作為國內的醫療耗材企業,選擇合理的營銷渠道勢在必行,運用合理的營銷手段也將是讓我國醫療器械營銷狀況走向良性循環的過程。
1 我國醫療器械營銷現狀
1.1 企業數量逐年增多,競爭形勢日益惡化
目前我國國內注冊的醫療器械工業企業達到了近6000家,其中專營廠為3000家,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為600家。從地域上來說,這些醫療器械廠家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這些地區的醫療器械生產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了國內市場的六成以上,顯示了這些地區對于醫療器械制造行業發展的重視,這也直接為就業輸出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是由于產品數量生產集中也導致了這些地區競爭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下,醫療器械制造行業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業倒閉、重組、整合,行業發展也陷入到一個瓶頸期,這對營銷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2 生產產品單一,缺乏核心競爭產品
我國國內數量眾多的醫療器械制造企業,每年生產的醫療器械達到了幾千萬件,但是數量巨大的背后,卻是產品的單一、重復制造、科技含量低的產品充斥著市場。國外的醫療制造企業每年推出的新品都達到上百種,甚至是幾百種之多,而我國醫療器械每年卻只有幾十種新產品上市,而且這些產品科技含量較低,與國外產品競爭中明顯處于下風。例如,我國國內生產的近視眼手術刀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國內各大醫院內卻鮮有訂貨需求,屢屢遭受冷遇,國外相關產品雖然在技術上略有差距,但是卻受到青睞,這種現象的產生也直接影響我國醫療器械正常營銷活動的開展,企業利潤獲取額度增長也比較緩慢,為了將產品營銷出去,很多制造企業不得不將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以保證正常經營活動的進行。
1.3 營銷渠道不暢通,模式滯后帶來經營效果不理想
目前來看,我國醫療器械需求量巨大,雖然國內市場中被國外企業壟斷現象較為嚴重,但是市場空間還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終端客戶需求量增加,對于國內一些醫療器械制造企業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生產,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雖然生產企業的銷售不可能全部占據整個銷售渠道,但是如果確立合適的物流配送體系也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樣的成功案例舉不勝舉。誰要是占領了市場的主要渠道,誰的市場占有率就會提升,他的銷售量就會提高,但是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對于外部營銷渠道開發還有所欠缺,物流體系建立還有待健全,內外部溝通上的不健全已經讓企業營銷屢屢遭受挫折,營銷模式上不主動已經不再適應行業的發展。
2 醫療器械營銷渠道管理的創新建議
2.1 走出誤區,走品牌營銷之路
很多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對品牌營銷的觀念還比較淡薄,這在行業內還屬于比較普遍的現象,一些企業僅僅以營銷策略的選擇作為剛開始入主這個行業的選擇,而到了一定時期后,就會逐漸對品牌營銷的淡化。雖然隨著市場的開拓,醫療器械制造企業銷量逐漸提高,但是對于品牌的維護卻并不是特別在意。其實,銷量上的提升是品牌營銷的自然結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標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話,對于品牌發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業要走出營銷誤區的話,一定要做好策劃,尤其是要制定好廣告策略,因為品牌不僅能快速提高產品知名度,而且對于產品美譽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幫助,如果企業將產品品牌進行注冊,將品牌運作進一步與市場調研、研發、制造、服務等渠道進行暢通化,長此以往,這樣的營銷過程一定有利于企業突破千軍萬馬的競爭“獨木橋”,走出一條自己營銷的光明大道。
雖然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民營醫療器械企業在經濟發展的大浪潮中得以快速的發展,但是這其中還有種種問題的存在,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民營醫療器械企業的嚴重發展。在這里,我們重點對我國民營醫療器械企業營銷現狀中的問題展開詳細的分析。
(一)缺乏創新,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什么性質的企業,要想得以生存與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就少不了創新。尤其是對于民營企業來講,創新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靈魂和命脈。但是現如今我國民營醫療器械企業在營銷戰略以及營銷額等方面都不盡如意,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企業缺乏創新。一個企業一旦缺乏創新的精神,就無法創造出新的產品來滿足市場的需求。一個企業在創造出新產品之前,應該先去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真正的去挖掘和發現消費者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結合消費者的需要來進行創新,但是從目前來看,至少是在現階段來講,我國多數的民營醫療器械企業都缺乏創新,并沒有去結合市場的需求來創造出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而是在一味的去效仿大品牌來加工大企業已經創造出來的產品。這樣缺乏創新的產品在質量上也沒有做到優勝于大品牌,所以在市場競爭中自然是處于劣勢。
(二)資金相對比較缺乏,產品的質量有待提高
除了創新外,對于民營醫療器械企業來講,缺乏資金是他們發展受限的最重要的原因。因為資金的相對缺乏,造成了科研工作受限、產品質量不達標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許多民營企業的發展之初,都缺少國家對其的資金投入,都是由個人入股將企業組建而成。從目前這個階段來看,我國多數的民營企業都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資金的短缺就造成了民營企業所制造出的產品與“高質量、高性能、高規格、高水平”的產品存在差距。因為資金的缺乏就會使民營企業投入到研發創新的資金和精力較少,創造不出好的、獨樹一幟的產品來,自然會使企業的發展受限。除了創新能力弱化外,還會造成產品質量的不達標。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現如今,經市場檢測發現,多數不達標的醫療器械都是產自于民營企業中。這其中除了市場相關部門的監察不力外,最重要的就是這些民營企業的資金短缺,以此在產品的制造環節中偷工減料,造成了產品質量的不達標。當然,還是有許多民營企業中所制造出的醫療器械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要求的,但是與一些大品牌、大企業的產品相比,民營企業所制造出的醫療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占優勢。一方面是因為質量真的不如大品牌的醫療企業更加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對于大品牌在心理上的信賴和依賴。這些都會導致民營企業的發展受限,影響民營醫療器械企業的營銷。
二、解決現階段我國民營醫療器械企業營銷問題的對策
(一)多做市場調研,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創新
在上述中我們已經提到了,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和命脈。尤其是對于民營企業來講,創新尤為重要。如果民營企業不去創新,那就猶如一潭死水,永遠都會無法得到發展。所以,本就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的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就要加強創新。當然,創新并不是盲目的。如果企業任憑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了其他企業中沒有的新產品,但是顧客卻不需要,也是枉然。所以,民營醫療器械企業首先應該去做市場調研,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創新。只有真正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才會愿意購買企業的產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這里我們所講的市場調研是要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進行的調研。對于調研的對象以及產品所使用的人群都要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以免盲目調研所造成的數據無效或者數據的不準確。
(二)適當的增加產品研發以及制造經費,提高產品質量
在一個民營企業中,資金和經費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企業要想得以發展,只能對資金進行合理的利用以及合理的分配。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嚴格的在研發以及制造這兩個環節中把關。“研發”決定了民營企業可以創造出什么樣的產品,“制造”決定了民營企業創造出來的產品好不好。所以,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更加重要的環節是民營醫療器械企業取勝的關鍵。在產品的制造環節,民營企業絕對不能偷工減料,因為一旦在這個環節中偷工減料了,制造出來的產品就會存在質量差的缺陷,質量差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就會直接被淘汰掉。民營企業不僅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在制造環節以確保生產出質量更高的產品,而且還要設立內部質量檢測體系,對于質量不達標的產品堅決不能出廠。同時,還要提高售后的服務質量,對于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要做好完善的售后工作。從多個環節來把握好產品的質量問題,使消費者更放心的去買民營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MBA、MPA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 姜鵬 淺談我國民營醫療器械企業的營銷策略[J]交流與探討 2014
關鍵詞:供應室 特殊醫療器械 消毒滅菌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76-01
醫院供應室的消毒滅菌工作承載了醫院多項工作所用到的器械和用具的供應,而且還負責醫院集中物品的發放、清洗、消毒、滅菌、保管以及回收等每個環節。尤其是供應室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和滅菌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的發生,因此,對供應室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和滅菌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1 供應室特殊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醫療科學技術的日益成熟,很多特殊的醫療器械應用越來越廣泛,由于特殊醫療器械形狀特殊、構造比較復雜,供應室的消毒滅菌工作比較棘手,也給管理帶來了難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1 流程繁瑣,容易帶來污染:特殊醫療器械使用后,一般要先對其清洗再送至供應室回收,在沿途運送過程中,就很容易給科室環境帶來污染。另外,通過清洗后,器械在包裝上也不能達到原來的標準要求,包裝材料不適宜,包裝不規范,包布反復使用沒有清洗等因素都會造成滅菌不合格[1]。
1.2 供應室對器械管理不夠完善:特殊器械在交接時,所提供的信息不夠全面,有些器械公司負責運送的人員不是本專業的人員,不能對外來器械記錄單進行規范、清楚填寫,給交接管理帶來不利影響。
1.3 供應室工作人員缺乏消毒滅菌意識:很多醫院的供應室科室工作人員對特殊器械消毒滅菌工作知識掌握不夠全面,醫院沒有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而且清洗設備和場地不夠規范,導致清洗不徹底,清洗科室環境容易造成污染,清洗人員本身防護措施做得不到位也是容易受到感染的原因之一。在接收器械時,供應室工作人員消毒滅菌意識不強,沒有對器械和用具進行全面消毒,也就容易造成器械污染。
2 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方法
2.1 戊二醛:對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當前通常使用2%的戊二醛,它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消毒劑。滅菌機制為堿基化,在常溫下殺菌效果很強。而且對內窺鏡以及金屬類銳利器械不容易腐蝕,主要采用浸泡方法,操作簡單,比較適合于內窺鏡及金屬類銳利器械的消毒滅菌。
2.2 環氧乙烷消毒:此種消毒方法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通常使用在一些比較隱蔽的部位,例如對于一些細長的導管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消毒,它是一種低溫消毒殺菌方法。
2.3 甲醛氧化熏蒸消毒:此消毒方法是使用甲醛和高錳酸鉀根據2∶1的比例進行配制的,濃度為80ml/m3,在密閉容器里面連續熏蒸十小時,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此種方法是由于氧化產生熱化作用,讓甲醛與水分快速蒸發,將高濃度的甲醛氣體放出,增強了微生物損傷的作用點,也讓蛋白質與核酸變化加快,促進了微生物的死亡[2]。
2.4 過氧化氫氣漿消毒:此系統是由過氧化氫氣化物低度真空與電源組成,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細胞、酵素與核酸,對它們的生命力造成破壞,從而達到消毒的效果,它需要的滅菌時間比較短,還無需清洗。
除了上述消毒方法,還有紫外線消毒、微波消毒等滅菌技術。
3 供應室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管理辦法
3.1 改造供應室環境:要對供應室環境進行改造,保證水電充足,沒有污染,供應室布局要保證制作、消毒以及供應的完整性,保持空氣暢通,方便管理,防止各種有害氣體或者粉塵飄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設置供應室專用下送和回收通道。
3.2 更新設備:所用的消毒滅菌設備要比較先進的,要求設備具有比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對物品損壞程度較輕。
3.3 簡化醫療器械的清洗流程:各個科室使用過的特殊醫療器械要由供應室專業人員負責回收,在回收時,要在密閉狀態下進行,送至供應室進行分類和清點,然后再消毒清洗,按照清洗的各個步驟嚴格進行,盡量減輕對器械的損害以及對科室的環境污染,最后再仔細檢查器械用具,及時將不合格的器械淘汰,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規范包裝,確保合格滅菌,簡化流程,減少資源浪費,讓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3.4 對特殊醫療器械進行集中管理:可以在醫院建立一個供應室統一管理系統,讓科室和供應室實現一體化管理,對于器械的存放、進出等都進行嚴格管理。建立各種器械包檔案,注明器械包里面的器械名稱、規格以及數量等,比較精密的器械都要由專人保管,定期檢查,盡量減少由于供應室對特殊器械管理不當所帶來的的問題。特殊醫療器械由消毒供應室采取系統化、專業化、現代化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確保特殊醫療器械合格清洗、消毒、滅菌,盡量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3]。
3.5 提高供應室工作人員相關知識水平:只有具備合格的消毒室工作人員,才能做好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工作。因此,對特殊醫療器械進行集中管理也就對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醫院要加強對專業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讓他們更加深入了解消毒滅菌工作的意義、方法以及自我防護措施。而供應室的環境和設備也要進一步改善,保證特殊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工作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醫院對特殊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到醫院感染的發生,也是醫院醫療、護理質量的體現。因此,要盡量減少由于供應室管理疏忽產生問題,對特殊醫療器械進行集中管理,采取安全可靠、價格合適的消毒方法,盡量減少對特殊醫療器械的腐蝕,按照步驟嚴格操作消毒滅菌工作,減少醫院感染發生,保證醫院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淑英,王梅,韓琳.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11,04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醫療器械;消毒滅菌;集中管理
在醫院日常工作中,醫務人員行為、醫院環境、醫療器械及患者管理等多種因素均與醫院感染有關,其中醫療器械感染是導致患者術中術后感染的重要原因[1]。隨著醫療技術發展,診療器械應用愈加廣泛,其消毒滅菌的難度和要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如何保證醫療器械的滅菌效果是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重點[2]。本文對消毒供應中心實施集中化管理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當下再生器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消毒滅菌效果和管理質量。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5年3月1號~10月31號為研究時間。本院共有10個科室,包含醫師88例,護士60例。男70例,女78例。
1.2方法 本院2015年7月1日之前,各科室的再生醫療器械實施分散式管理,以科室為單位,每個工作日派2名醫務人員對再生醫療器械進行消毒處理,再自行包裝。7月1日消毒供應中心開始行實施集中化管理,消毒供應中心設立專職的器械清洗人員6名和器械包裝人員6名。每日下午14點至各科室回收再生醫療器械,由清洗人員按污染程度分類,逐步行初洗、精洗、烘干,最后由器械包裝人員包裝、消毒、滅菌,并分配至各科室。
實施前后的4個月內,各抽樣調查300件再生醫療器械的包裝合格和無菌性合格件數,計算合格率,并統計兩種管理模式每日消毒劑的成本、人力消耗以及6個月內因器械處理受傷事件發生情況。另于實施前后從各科室醫務人員隨機抽取70名,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從消毒滅菌效果、管理效率等方面對兩種管理進行滿意度評價,比較實施前后差異。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集中化管理效果比較 對實施前后4個月內300件樣品進行調查,發現實施后包裝合格率和無菌合格率均遠高于實施前狀況;同時,實施后因器械處理受傷事件也大大減少,日均消毒劑成本顯著降低,每日人力消耗明顯減少??傮w而言,實施集中化管理后,消毒滅菌效果明顯提高,也降低了醫院人力消耗和消毒供應中心成本,減少了器械受傷事件的發生,大大提高了管理質量。見表1。
2.2臨床滿意度調查比較 問卷調查發現,實施集中化管理后,醫務人員中滿意者顯著多于實施前,較滿意者、一般及不滿意者均明顯低于實施前,χ2=7.632、4.591、6.601、5.312,P
3 討論
集中管理較以往的分散式管理,具有多重優勢:①減少人力消耗,降低工作成本:集中管理無須各科室另派人員處理醫療器械,僅由消毒供應中心的12名工作人員處理,實現專人專職;另外集中管理降低了消毒劑用量,不僅提高工作效率,還降低了工作成本[3-5];②便于統一管理: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管理,制定規范的清洗流程,可有效控制再生醫療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滅菌效果,可大大提高抽檢合格率;③減少工傷:統一化管理可實現流水式作業,無須大量人工操作,且專業的清洗和包裝人員因對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均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可避免工作過程中的器械傷,提高了對工作人員的保護[6,7]??傊?,對再生醫療器械實施集中化管理有利于規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質量,是適應醫療發展的需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集中化管理后,消毒滅菌效果明顯提高,也降低了醫院人力消耗和消毒供應中心成本,減少了器械受傷事件的發生,大大提高了管理質量。各科室醫務人員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效果和質量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實施集中管理可明顯提高消毒滅菌效果和管理效率,極大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且工作成本降低,人員利用率也提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童付芬.消毒供應中心對再生醫療器械實施集中管理的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4):586-587.
[2]張希風,蘆秀云.再生器械實施集中管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21):158-159.
[3]周崇信.消毒供應中心對再生器械實施集中管理的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03(15):129-130.
[4]關麗梅.消毒供應中心對鄉鎮衛生院重復使用的再生器械和物品集中管理的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3):238-239.
[5]袁居燕.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消毒供應的效果評價[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546-547.
[關鍵詞] 肝硬化;腹瀉;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細胞免疫
[中圖分類號] R57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10-0004-03
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是肝硬化常見的慢性并發癥,而腸道菌群失調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近年來研究已證實微生態制劑輔助治療肝硬化患者可改善其免疫功能、糾正腸道菌群紊亂[2,3]。本研究觀察了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對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并進行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感染科門診就診的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000年全國肝炎會議制定的肝硬化診斷標準[4];②大便呈稀水樣黃色便,頻率較平時增加3次/d或達>5次/d。排除標準:①大便常規及細菌培養均(+);②治療前4周服用過免疫調節劑、抗生素、止瀉藥和微生態制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的8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其中,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8~78歲,平均(56.8±13.6)歲;Child-Pugh分級:A級10例,B級17例,C級1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37~80歲,平均(57.3±14.2)歲;Child-Pugh分級:A級9例, B級18例,C級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和Child-Pugh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抗病毒、護肝和利尿等治療,觀察組加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上海信誼藥業公司,規格:210 mg×36粒,批號110923)420 mg/次,2次/d,連用4周。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細胞免疫及肝功能指標的變化,并比較其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1.3.1 肝功能測定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和總膽紅素(TBIL)。
1.3.2 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 采用堿性磷酸酶標記的鏈霉親和素-生物素法測定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4+、CD8+和CD4+/CD8+比值。
1.4療效判定標準[5]
顯效:大便外觀較前明顯好轉,成形,頻率減少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
兩組治療前ALT、AST和T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ALT、AST和TBIL水平均有明顯下降(對照組治療前后t=2.19、2.27、2.38,P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的變化(x±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2.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
兩組治療前CD4+、CD8+和CD4+/CD8+比值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較前明顯升高(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變化不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x±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2.3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 (χ2 =5.54,P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評定
注: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肝硬化患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腸道菌群失調,這是造成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及其產物與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改變密切相關[6,7]。當肝功能受損時,腸道微生態可發生顯著變化,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腸道細菌及其各種代謝產物位移,激活機體免疫系統,引起異常免疫反應,造成免疫損傷。而肝硬化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削弱了對腸道非優勢菌的免疫防御和清除能力;同時,由于抵抗力下降出現各種繼發感染而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二重感染,加重菌群失調。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加快了肝硬化的疾病進程。因此,從源頭上調整腸道微生態環境,提高免疫功能,減輕肝臟的損傷,是治療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長期預后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8-10]。
目前,臨床上使用微生態制劑治療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機制有[11-13]:①通過與腸內致病菌競爭腸道內膜的定植點;②其代謝的產物有機酸促進腸道酸化;③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促進免疫球蛋白IgA的生成等,抑制致病菌生長,改善腹瀉癥狀。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是一種臨床較常用的微生態制劑,其主要成分是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腸球菌。趙堅敏等[14]采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治療肝硬化腹瀉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減少促炎性細胞因子等而發揮作用。丁立瑛等[15]研究發現微生態制劑用于治療肝硬化患者腸功能紊亂具有較好的療效,能提高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周華堅等[16]研究發現微生態制劑治療肝硬化患者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減輕腸源性內毒素血癥,阻斷細胞因子大量生成,改善免疫功能,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本研究發現治療4周后,觀察組ALT、AST和TBIL水平比對照組明顯下降,觀察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較前明顯升高,觀察組療效較對照組高,表明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用于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能明顯改善肝功能指標,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其機制可能是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失調,糾正腸源性內毒素血癥,抑制炎癥反應過程,保護肝細胞,并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斷腸道菌群紊亂與免疫之間的惡性循環,達到治療肝硬化腹瀉的目的[15,17]。
總之,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用于肝硬化非感染性腹瀉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鋼,廖江濤,李清清. 雙岐三聯活菌對肝硬化患者腸道菌群、血漿內毒素及肝功能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9(6):26-29.
[2] 趙堅敏,胡榮昕,朱琦,等. 微生態制劑治療肝硬化腹瀉56 例臨床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67-68,70.
[3] 陳渝萍,鐘轉華,梁月環,等. 微生態制劑對肝硬化患者腸道菌群及內毒素水平干預療效觀察[J]. 右江醫學,2010, 38(6):659-661.
[4]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寄生蟲病學會修訂.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華傳染病學雜志,2000,19(6):241-243.
[5] 成澤惠. 肝源性腹瀉112例診治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47-48.
[6] Garcia-Tsao G, Wiest R. Gut microflor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cirrhosis[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4,18(2):353-372.
[7] Cesaro C,Tiso A,Del Prete A,et al. Gut microbiota and probiotic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J]. Dig Liver Dis,2011,43(6):431-438.
[8] 趙敏,陳建,劉鳳軍. 肝硬化腸道細菌移位的機制與防治[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15(3):216-218.
[9] 熊智強,劉麗. 肝硬化對腸道屏障功能損害的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5): 2979-2982.
[10] 石昕,屈鐵男,李廣成,等. 微生態制劑在肝硬化腸功能紊亂患者的治療作用[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0, 12(10):95-96.
[11] 趙. 微生態制劑在幾種不同類型腹瀉中的臨床應用[J]. 上海醫藥,2010,31(5):227-228.
[12] 陳彩林. 微生態制劑對肝硬化腹瀉的療效研究[J]. 中國醫療前沿,2012,7(24):20-21.
[13] 占國清,譚華炳,李儒貴,等. 微生態調節劑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療作用[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0, 22(10):935-937.
[14] 趙堅敏,胡榮昕,張春福. 微生態制劑調節肝硬化腹瀉腸道SIgA變化的觀察[J]. 貴州醫藥,2010,34(1):58-60.
[15] 丁立瑛,黃月霞.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對肝硬化腸功能紊亂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及臨床療效[J]. 中國藥師,2013,16(5):732-734.
[16] 周華堅,曾宏. 三聯活菌對肝硬化腸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09, 47(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