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汽車造型設計

      汽車造型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汽車造型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汽車造型設計

      汽車造型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汽車造型設計;集成產品開發;A面;美學法則

      前言

      設計者在汽車造型設計每個環節中可能出現忽視某些環節過程或不規范操作,使得設計過程不具完整性。以往設計過程可能缺乏實際案例支撐從而被人們理解不透徹或觀點較為陳舊,本文結合以往實際例子講述可能出現不科學的環節,以及采用新方法等規避與設計初衷相偏差,減少設計失誤,從而提高設計整體可接受性及可觀性。

      1前期調研

      前期調研是開發設計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沒有前期的調查無法決定人群的需求和市場的供求量。產品規劃前期對所要開發的車型都要有詳盡的技術與相關多種因素的資料收集和分析[1],這樣設計師對即將進行的造型構思和風格定位以及功能定位更容易把握以使得新造型盡可能被目標客戶群接受。

      2頭腦風暴及手繪草圖

      通過對前期調研分析,可以根據調研與評價的結果針對性地進行初期的創意構思,這個階段會有大量的草圖出現。手繪草圖對于設計師來說是能打開心靈的窗口、發現美、探索問題的必不可少的方式[2]。近幾年隨著各種繪畫制圖軟件流行,草圖被好些人認為可取代,草圖階段往往或多或少的被忽視。設計師采用拼接等方式在其它方案上修修補補,省去手繪草圖階段,呈現出一些“新”造型,看似速度快了很多。筆者認為,那樣永遠跳不出原來方案的束縛,丟失了捕捉瞬間靈感及激發創作激情的絕佳機會;違背創新創造的初衷。從各角度發散思考快速尋找合適造型體,及時記錄瞬間靈感與美感。

      3IPD法則與效果圖

      IPD是集成產品開發的簡稱,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基于市場的開發,是種跨部門、跨系統的協同方式[3]。在效果圖階段須秉承這一法則,否則設計的結果不是自我感覺良好不被大眾所接受或就是產品缺陷較多、開發效率低,應該設計時讓市場、技術、生產、采購、銷售等部門共同參與進來。在方案討論選擇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各種曾經出現的問題和潛在問題加以分析規避,各部門各學科專業共同參與商討,高效及時解決問題選擇最符合的方案同時加以優化。效果圖方案的選擇應該不能為了結果選擇而選擇,更應該突出發現問題,準確高效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生產部門結合以往加工制造出現的問題,對新方案整體評估提出優化建議等,可避免后續產生問題不必要的重復修改。

      4油泥模型驗證

      現代油泥模型加工方式的出現,使得原來油泥模型制作時間大大縮短,三維洗削使得油泥模型成本有所降低,此階段是對CAS造型數據的空間整體驗證修整。在一些設計過程中此階段同樣存在被忽視省略或過于走形式化。設計出來的東西確少實物空間驗證過程,往往出現以下問題:(1)實際造型效果低于數據及圖片效果。視角及感受方式的不同,多跨度空間實物模型與電腦三維效果往往出現一些偏差,甚至視覺上出現細微扭曲變形[4]。(2)油泥模型曲面驗證時出現干癟平等現象,甚至是視覺上的塌陷感,使得造型失去飽滿感,尤其出現在翼子板、保險桿等處。解決辦法是根據實際情況制作1:1或者稍微縮小比例模型。對于存在形態偏差,可適當調整尺寸比例及型面對比關系;對視覺干癟塌陷,應將曲面形體變化處適當加大曲率,即增加凸凹感。在數字模型里修改時體現的是提面與壓面,將對應面曲率適當提高。圖2中油泥模型的翼子板后側出現視覺平癟感、缺乏飽滿美感,但在三維數據模型中不易發現,因此,將油泥模型此處與門板面銜接處繼續刮修下壓,直到此型面呈現凸感。最后根據掃描點云對數字模型進一步調整曲率。

      5數字模型達到A面要求

      A面又稱A級曲面,是值具備很高質量的曲面,所謂曲面的質量在視覺上的直觀表達就是非常光順、沒有褶皺和無理由的不連續[5]。對于A面須達到以下標準:G0≤0.001-0.005G1≤0.05º-0.1ºG2≤0.1-0.3對于內飾表面A面的要求亦可圍繞上述標準稍作調整。在制作數字模型階段,須避免用類似CAS面代替A面。往往一些設計中A面數字模型一些特征面及倒角面采用非A面標準面片,此類A面往往會比較難調節構建,會花費較多時間調整,若被非A面面片代替大致看不出來兩者差異。但經過分析檢查之后,往往G2數值明顯存在較大偏差,曲面達不到相應要求,若加工出來會出現細微折痕或曲面光順性較差。例如圖3中凸起造型拼接面檢查G2數值較大,可以看出應該不符合A面要求,若采用圖4精細斑馬線檢查分析放大就可以看出出現斷線、不連貫,固不能達到理想光順要求。

      6造型設計符合美學法則

      6.1造型盡可能滿足黃金比例和黃金矩形

      黃金分割率和黃金矩形能夠給畫面帶來美感,令人愉悅。在很多藝術品以及大自然中都能找到它。希臘雅典的巴特農神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符合黃金矩形。《蒙娜麗莎》中蒙娜麗莎的臉也符合黃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樣也應用了該比例布局。例如客車前圍風擋玻璃及止口下立面(整體黑色區域)在前圍整體比例應該符合黃金比例,那樣視覺效果最佳。

      6.2造型滿足變化規律性

      形體結構的變化具有類似重復變化規律性,呈現出一定的韻律感。不可雜亂無章,所心所欲。

      6.3造型滿足統一協調性與對比差異性

      在設計中,根據具體型面將各種形式因素基本上保持同一格調、同一基色,沒有明顯的差異同時又有對比變化,使得更加生動。例如,汽車車身整體造型語言協調統一,或者柔美或者剛硬,同時,在前臉等處正負空間法交錯營造形體變化,凸面與凹面、粗面與纖細面等就是一種對比變化。

      7結論

      本文以實際多個汽車車型種類項目出發,結合造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點,總結從造型設計初期到后期各個階段論述應注意的問題及設計理念方法。秉承“舊”方法精髓,采用新理念思維,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給實際設計開發工作帶來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偉峰,趙江洪.用戶期望意象驅動的汽車造型基因進化[J].機械工程學報,2011,47(16):176-181.

      [2]王子健.從視覺思維角度淺析手繪草圖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作用[J].藝術科技,2014,(4):425.

      [3]朱瑞萍.IPD——一種集成的產品開發模式[J].市場研究,2003,(12):41-42.

      [4]石云愛.淺談車身油泥模型制作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汽車技術,1996(6):54-55.

      [5]崔士斌.基于ClassA曲面標準的造型評價體系[J].汽車工程師.2009(03):39-41.

      汽車造型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工業設計;汽車造型設計;汽車換代;策略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2.0027

      產品換代是指公司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功能和外觀等內容的更新從而推出新產品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行為。產品換代是商品市場的常見現象。比如,蘋果公司的iPhone從2007年第一代產品上市以來在短短數年間已經更新了六代。世界各大汽車品牌都擁有一些數十年來持續暢銷的經典車型,比如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和大眾高爾夫等。這些車型往往堅持每若干年更新換代的傳統。這樣它們可以克服產品生命周期的制約,在老一代車型銷量衰退的情況下,新一代車型重新走向生命周期的起點。汽車換代不僅涉及到動力系統、底盤總成和電子設備等內容的升級,還涉及到汽車外觀造型的換代[1]。汽車造型的換代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于新款車型的感官印象,是車型換代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一、汽車換代設計的歷史

      (一)汽車換代的萌芽期(1900—1940年代)

      人類最早流行的家用汽車是福特T型車。福特公司從1908年到1928年一共出產了1500萬輛以上的T型車,成為那個時代美國人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車型。然而在這漫長的時間內,福特T型車的外觀造型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歐洲歷史上的早期經典車型也有同樣的現象。比如,德國大眾的甲殼蟲汽車從1930年代到1970年代在全世界的銷量超過2000萬輛,但是它的外觀一直沒有重大改變;意大利菲亞特公司的經典車型菲亞特500從1936年到1955年間一直沒有換代,造型也沒有變化。1900年代到1940年代的經典車型很少有換代設計的現象。但是,一些公司的多元化設計戰略成為后來汽車換代設計的先導。在福特T型車生命的末期,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設計并生產了多種款式新穎的車型,并引起了消費者極大的興趣,并促成T型車銷量的急劇下滑。通用公司由此一舉打敗福特公司,成為美國汽車行業的龍頭老大。這種多元化的設計戰略主要針對的是汽車的外觀,而在汽車底盤和動力總成等技術環節則變動很小。這種行為與汽車換代設計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預示了汽車換代設計的大量出現。

      (二)汽車換代的發展期(1950—1960年代)

      二戰結束后,美國各大汽車公司為了促進已經飽和的汽車市場能夠進一步發展,紛紛推出了樣式主義設計策略,即著名的計劃廢止制。計劃廢止制要求汽車公司各款車型在每兩年至少有一次造型改款,每四年左右就要經歷一次換代設計。這種設計策略使得消費者在短短幾年內就會感到自己的汽車已經過時了,因而去購買新的車型。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汽車換代設計行為并不成熟。首先,很多車型的換代周期不穩定,比如通用公司的車型埃爾多拉多短則一年換代一次,而長則四年換代一次。其次,這個時代的車型很少有延續換代到今天的。最后,這個時代的汽車換代設計片面強調外觀的變異,甚至突出華而不實的設計(如夸張的尾鰭),導致這些車型忽視汽車質量與技術的進步。

      (三)汽車換代的成熟期(1970年代至今)

      1970年代,汽車換代設計逐漸走向成熟。首先,許多經典車型從這個時代誕生并且一直延續換代到今天,比如大眾高爾夫、寶馬3系和本田雅閣等。其次,這些車型的換代周期非常穩定。比如,日本汽車的換代周期維持在五年左右,而德國汽車的換代周期維持在七年左右。再次,汽車換代行為出現在各種檔次以及各種功能的車型當中。無論是低端車型如POLO、高爾夫和福克斯等,還是中檔車型如凱美瑞、帕薩特和奧迪A4等,甚至頂級豪車如寶馬7系和奧迪A8等都堅持了更新換代的傳統。不僅各種轎車車型持續換代,許多熱銷的SUV和MPV車型也堅持著換代的傳統,比如本田CRV、豐田陸地巡洋艦和別克GL8等。最后,汽車換代行為出現在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當中。除了大眾、通用、福特、豐田和本田等主流汽車品牌之外,一些小眾的汽車品牌如路虎、MINI和西雅特等也不斷為其主力車型進行換代設計。

      二、汽車造型設計在汽車換代過程中的作用

      (一)汽車造型設計是汽車換代的重要內容和最顯性的結果,直接促進汽車銷量的提升

      在消費社會,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工業產品都難以擺脫生命周期的魔咒,最終走向銷量的下坡路。這時候,產品的更新換代是使其銷量重拾升勢的最好方法。汽車的換代往往伴隨著汽車的底盤、發動機、變速箱和電子配置的技術升級。然而,這些技術升級通常是隱形的和抽象的,遠不如汽車造型的換代來得直觀。汽車工業的發展史已經很好地證明了汽車造型設計的重要性。福特T型車擁有著近20年的輝煌歷史,然而通用公司僅僅利用改變汽車外觀樣式的小伎倆就將物美價廉的T型車輕松擊敗。計劃廢止制的歷史也說明了外觀造型的換代是汽車換代的重要內容。鮑德里亞認為,消費者與現實世界、政治、歷史、文化的關系并不是利益、投資、責任的關系———也非根本無所謂的關系:是好奇心的關系[2]12。使得人們對于原本老舊的產品產生新的好奇的最簡潔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產品的外觀。汽車也不例外。德國現代設計之父彼得•貝倫斯曾經這樣評價汽車造型的重要性:“不要認為即使是一位工程師在購買一輛汽車時會把它拆卸開來進行檢查,甚至他也是根據外形來決定購買的,一輛汽車看上去應該像一件生日禮物。”[3]97在他看來,即使是非常理性的人,消費者也在意汽車是否具有優美的、令人驚喜的外觀。汽車造型的換代設計無疑可以給人新鮮感,并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二)汽車造型的換代設計有助于汽車品牌形象的提升

      汽車造型的換代設計有助于汽車公司塑造出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的品牌形象。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審美偏好或者說時尚是有區別的。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品牌的汽車造型往往呈現出類似的樣式風格,從而形成一種時代潮流。比如,1950年代的汽車造型以曲面和流線型造型為主要特征,而1970年代的汽車多為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立方體造型。如果一個汽車品牌長期拒絕各個車型的造型變革,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給消費者留下守舊、過時的品牌印象,這顯然是不利于該品牌發展壯大的。汽車造型的換代設計還有助于塑造和強化汽車公司的品牌個性。今天最重要的,既不是機器,也不是財富,更不是作品:而是一種個性[2]80。一個品牌能夠在殘酷競爭的市場當中取得一席之地,往往在于它有著鮮明的品牌個性。比如,蘋果公司的品牌個性體現在“酷斃了”三個字上,蘋果的產品總是引領時尚的。汽車行業也是同樣強調品牌個性。風格特征是由一系列造型元素通過不同的文法而表現出來的形式[4]。汽車品牌通過塑造汽車造型的風格特征給人特別的個性感受。比如寶馬品牌一直以“運動的豪華”著稱,因此歷代寶馬車型都有著典型的造型形象,如天使眼大燈、雙腎形格柵和霍夫邁斯特拐角等。大眾公司向來強調務實、穩重的品牌形象,因此從高爾夫到帕薩特的歷代車型都傾向于簡潔、端正、甚至有些單調的造型風格。一些小眾的汽車品牌(例如MINI、捷豹等)也有著鮮明的個性形象。盡管這些品牌歷代車型的造型都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往往保持著相同的造型風格。正是通過一代代車型在造型設計上的微妙變化,汽車品牌不斷地強調其個性形象,從而給全世界的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換代背景下的汽車造型設計策略

      (一)微調細節策略

      如果一個汽車品牌在市場上保持著良好的市場占有率、銷售增長前景和比較強勢的市場地位,那么這個品牌在車型換代的時候往往采取比較保守的造型設計策略,即只改變新一代車型外觀的某些細節,而不是大刀闊斧地改變汽車的外觀造型。汽車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是延續品牌的強勢地位,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這些年在中國大陸比較強勢的汽車品牌如大眾、奧迪和寶馬等,它們各款車型在換代的時候造型變化相對比較小,甚至個別車型的新一代造型與老款造型相似度達到90%以上。比如,第四代、第五代和第六代高爾夫在車身比例和側面造型上相當接近,只是在進氣格柵和尾燈的造型上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細節變化。第六代和第七代高爾夫的造型就更加接近了,它們的前臉造型幾乎一樣,只是在尾燈造型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在使用微調細節策略的時候,汽車公司應當注意兩個要點。首先,汽車公司應當保證汽車品牌家族化造型語言的延續。例如,近20年以來,寶馬的雙腎形格柵造型幾乎沒有發生變化,這已經成為了寶馬品牌最為鮮明的造型特征。同時寶馬汽車鮮明的腰線特征也長期保留著。另一家德國豪華品牌奧迪也有類似的處理方法,即前臉進氣格柵和車身側面造型保持著長期的一致性。其次,一些非家族化造型語言的位置可以適當大幅度地調整造型樣式。比如,近兩代寶馬1系、3系、5系和7系車型主要是在前臉大燈的位置進行了比較明顯的造型調整,而前保險杠和后尾燈位置有著比較小的造型變化。而奧迪近些年的做法顯得更加極端,換代車型似乎只改變了車燈造型,因此奧迪被一些人戲謔地稱為“燈廠”。

      (二)使用全新家族語言策略

      這種策略是指汽車品牌對換代成型進行比較大的外觀變動,甚至使用全新的家族化造型語言。一個汽車品牌如果在市場上處于強勢地位并且前景看好的話,它往往不會使用這種策略。因為該汽車品牌原先的車型外觀已經深得市場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冒著很大的風險對換代車型造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就很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陌生感并導致銷量的下滑,那么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全新家族語言策略往往是在汽車品牌處于劣勢地位、面對銷量持續下滑或者遭遇突發危機的情況下使用。2006年,前奧迪設計總監彼得•希瑞爾加盟起亞公司,并主導全新的起亞車型設計。在此之前,彼得•希瑞爾在奧迪的事業可謂非常成功。在他的幫助下,奧迪從一個準一流豪華汽車品牌成長為可以同奔馳和寶馬分庭抗禮的品牌。起亞高新聘請他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復制在奧迪的成功,提升起亞的品牌形象,以擺脫起亞在低端汽車市場殘酷競爭的局面,從而獲得更高的市場利潤。彼得•希瑞爾在起亞擔任設計總監后的第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推出了全新的起亞家族化造型語言,即著名的“虎嘯式”前臉。在此之前,起亞的各個車型缺乏造型特色,同時也缺乏統一的造型語言。現在,“虎嘯式”前臉已經出現在起亞從低端到高端的轎車、SUV和MPV等各種車型上,并且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奔馳作為最經典的豪華汽車品牌,十多年以來面對同胞品牌寶馬和奧迪的沖擊,正在逐漸失去第一豪華汽車品牌的地位。寶馬由于在歐洲、美國和中國市場取得巨大成功,這些年已經穩居豪華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寶座。而奧迪由于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地位,這些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崛起,奧迪的銷量也超越了奔馳。因此,奔馳不得不開始考慮改變自己保守、老舊的品牌形象,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改變奔馳旗下各款車型的造型。奔馳經典的百葉窗式的進氣格柵是奔馳的家族化造型語言。為了保持奔馳的高貴血統,這個造型語言得以保留下來。奔馳全新的家族化造型語言體現在他的前臉大燈和側面腰線上。奔馳全新的大燈集成了日間行車燈功能,造型顯得非常犀利,并且幾乎同樣的造型用在了奔馳各款轎車和越野車上。與此同時,奔馳近年來的各款車型在側面車身都使用了雙腰線造型策略,上腰線略長,下腰線略短,從車頭到車尾方向呈相互收攏的形態,顯得十分動感。總之,奔馳力圖使用年輕、動感的造型語言來改變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2010年,豐田及其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遇到了“踏板門”事件,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品牌危機。由于“踏板門”事件的發生地美國是雷克薩斯最重要的銷售市場,雷克薩斯在美國豪華汽車品牌市場的領先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因此“踏板門”事件給該品牌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應對危機,除了大量的召回以外,雷克薩斯還在之后的車型外觀設計上作出大幅度變革。2012年,作為雷克薩斯旗下最重要的車型,第六代雷克薩斯ES率先使用了紡錘形格柵。此后,紡錘形格柵出現在雷克薩斯GS、IS、LS等轎車車型和RX、NX、GX和LX等越野車車型上。紡錘形格柵具有很強的造型可塑性,通過上下錘體比例的調節以及線條細節的變化,它既可以極具視覺沖擊力,又可以變為中庸典雅的風格,因而非常成功地改變了雷克薩斯的品牌形象,使其走出“踏板門”事件的陰影,給消費者全新的品牌印象。

      (三)追隨時代風格策略

      不同時代的汽車呈現出不同的造型風格,就像不同時代的服裝款式也有著鮮明的區別一樣。關于汽車外觀造型的演變歷史,日本學者釜池光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即“時代改變汽車外觀”。同時代的福特和通用雪佛蘭的照片,一比較就會發現是非常相似的車型,不僅是美國,歐洲也是同樣,其基本車型幾乎沒有變化。各年代的車型不限地域和企業都有同樣的基本車型[5]10。韓國學者趙京實也有類似的觀點,他把各個時代的基本車型按照歷史順序制成圖表。比如,1910年代的汽車都是歐洲老式馬車造型,1930年代的汽車大多是車頭寬大而車尾瘦削的流線型造型,1950年代的汽車流行安裝裝飾性的尾翼,1970年代的汽車多為棱角分明的方盒子造型,而2000年后的汽車在過去方盒子造型基礎上把邊緣變得圓滑[6]5。各個汽車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來創造與眾不同的設計,但是必須按照時代風格的要求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果。即使設計師進行了非凡的構思,但是汽車技術不可能生產也無法生產,即使汽車生產出來了,用戶不喜歡也賣不掉[5]11。釜池光夫認為,汽車設計師應該根據所處時代由大量用戶購買行為所決定的汽車造型的基本形態來設計,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汽車造型。因此,追隨時代風格策略是每個汽車品牌在車型換代的時候都要認真考慮的設計策略。汽車造型的歷史演變是經濟、技術、文化和很多偶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結果,其背后有著非常復雜的成因。因此,汽車公司很難準確預測未來的汽車會長成什么樣。為了更好地追隨時代風格,汽車公司除了要做大量的、全面的市場調研以外,還可以通過把握兩個要點來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首先,汽車公司應把握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結構決定外觀。汽車技術的進步是汽車造型變化的重要原因。比如1930年代的甲殼蟲汽車和菲亞特500車型把發動機放置于車尾,那么其前臉就無需設置進氣格柵,車頭也較短。后來寶馬和奔馳多采用前置后驅的布局,因此它們的車型往往有著較長的引擎蓋和較短的前懸。未來汽車節能減排技術和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也會一定帶來汽車造型的變革。其次,汽車公司應當關注汽車市場主流品牌和不同區域市場的發展動向。前寶馬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戈曾說:“顧客接受新設計語言的程度依地區而不同,歐洲中部比拉丁美洲國家接受慢,美洲和亞洲接受得也比較快。最終,新設計語言將廣泛傳播,甚至在競爭對手中傳播,進而被全球接受。”[7]主流汽車品牌往往具有比較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而它們在一些汽車市場投放的新車型也可能預示了汽車造型的發展趨勢,因而為各個汽車品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四)復興經典造型語言策略

      如果說追隨時代風格策略是著眼于未來的話,那么復興經典造型語言策略則是立足于過去。后現代主義設計理論家斯特恩把后現代主義設計的精髓歸納為文脈主義、隱喻主義和裝飾主義[3]213。其中,文脈主義是指把歷史文脈即過去的設計語言融入到今天的產品設計當中。一個汽車品牌如果能夠在換代車型設計當中融入歷史的造型語言,那么它就會勾起消費者的歷史記憶,并給予消費者深刻的文化體驗。具體來說,復興經典造型語言策略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將某款具體的車型復活并使用其經典造型,第二是將換代車型的車身造型或者車身細節按照復古風格來設計。菲亞特500是歐洲歷史上非常經典的微型汽車,它的第一代車型從1936年持續至1955年,而第二代車型從1957年持續至1975年。兩代車型共銷售超過300萬輛。2007年,在菲亞特500停產52年后,菲亞特公司又推出了全新一代的500車型。盡管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技術平臺,新一代菲亞特500和第二代車型保持了外觀上的驚人相似,簡直就是第二代的放大版車型。菲亞特500老鼠般的可愛造型被保留下來,前臉上可以看到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和兩撇胡子。這款車型勾起了老一代歐洲人的甜美回憶。由于這款經典車型在《羅馬假日》等著名電影里多次出現,也為不少歐洲年輕人所熟知。因此,全新菲亞特500在歐洲很快就打開了市場,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與此同時,菲亞特公司也通過這款車型向全世界宣告了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技術積累。與菲亞特500有著相似經歷的經典車型還包括大眾甲殼蟲等。換代車型的造型設計也可以借鑒過去的某種風格。這是因為時尚的發展有時候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現象。比如,就車身色彩而言,通常流行色以10~12年為一個周期輪回[5]91。就車身造型而言,從大的歷史周期來看,1930—1960年代的汽車車身多為流線型的曲線造型,1970—1990年代的汽車車身多以直線造型為主,而新世紀以來汽車車身又以曲線造型多見。在某些歷史時期,一些汽車公司對于復古風格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偏愛。20世紀90年代汽車設計的特征之一是復古風的再現。比如,1999年寶馬推出的Z8車型傳承了1956年生產的寶馬507的車身造型;同年,克萊斯勒公司推出的PT漫步者車型采用了1930年代老爺車的造型[6]87。此外,同時期的福特公司和通用公司也推出一些復古造型的車型。因此,汽車公司在換代車型的造型設計上不僅可以朝前看,也可以向后看,即利用過去的汽車造型語言來為今天的汽車設計服務。當然,這種對于歷史的借鑒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創造性的傳承。

      四、換代背景下的汽車造型設計方法

      (一)傳承法

      在汽車換代背景下,汽車造型設計的傳承法是指把上一代車型乃至過去某一代車型的造型語言延續到新一代車型的設計方法。傳承法有利于汽車品牌形象的強化與品牌文化的積淀。在車型換代的過程中,傳承法的使用應當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汽車公司應當重視汽車品牌造型風格的傳承。不同的造型風格給消費者的整體感受會有明顯的區別,因此車身造型風格可以鮮明地反映出汽車品牌的品牌個性。通常情況下,一個成功的汽車品牌會長期保持各款車型造型風格的穩定性。比如,汽車品牌在車型換代的時候往往會保持車身線條風格的一致性。在產品設計中,水平直線給人穩定、平衡的感受;豎直直線給人挺拔、堅硬的感受;傾斜直線給人動感、不穩定的感受;曲線給人靈動、活潑的感受。大眾旗下的高爾夫、捷達和帕薩特等車型長期以來都比較強調水平直線,比如車身側面的腰線、進氣格柵的橫向線條和保險杠的平直線條等,因此大眾品牌往往給人平衡穩重、簡潔實用的印象。寶馬的腰線一般都是傾斜后仰的,形成較強的動感,而雙腎形進氣格柵內部豎直的線條給人硬朗的感覺,這都與寶馬強調運動的品牌個性相符。另一家強調運動的豪華品牌英菲尼迪則以豐富夸張的曲線造型見長。換代車型在這些線條的細節上可以有所變化,甚至有比較大的變化,但是整體風格應當保持與上一代車型的一致性,這樣才能向消費者有效地傳達品牌的個性與理念。其次,汽車公司應當重視汽車品牌標志性的家族化造型語言的傳承。對于大部分汽車品牌而言,汽車品牌家族化造型語言主要體現在汽車前臉的進氣格柵上。由于進氣格柵位于汽車前臉的中心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講,家族化的格柵造型成為了汽車標志的延伸。幾乎所有成功的汽車品牌都有其典型的進氣格型,比如勞斯萊斯的神廟式格柵、賓利的網狀格柵、寶馬的雙腎形格柵、奔馳的百葉窗式格柵、奧迪的梯形格柵、謳歌的盾形格柵、雷克薩斯的紡錘形格柵、別克的直瀑式格柵、雪佛蘭的雙層式格柵、起亞的虎嘯式格柵和JEEP的七豎孔格柵等。如果一個汽車品牌沒有遇到大的戰略調整,那么它的格柵造型或者格柵造型的基本結構應當在換代車型的設計中保留下來。另外,一些汽車品牌在非進氣格柵位置也有典型的家族化造型語言。比如,路虎特別鐘情于方形的造型,從車身整體造型、外觀細節到內飾都以方形造型為主;而MINI特別鐘愛圓形造型,從車燈、格柵、車身到儀表盤都以圓形或圓角造型為主。那么這些造型語言也應當在汽車的換代設計當中傳承下來。

      (二)變異法

      在汽車換代背景下,汽車造型設計的變異法是指改變上一代車型的某些造型從而給消費者帶來新奇感的設計方法。變異法是換代車型設計的關鍵,因為如果新一代車型與老一代車型造型完全相同,消費者無法從外觀識別換代車型,那么汽車換代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換代車型在外觀造型上的變化固然重要,然而,換代車型的造型設計決不能天馬行空地肆意而為。汽車公司應當適度地使用變異法,以保證換代車型對于公司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傳承。那么究竟如何掌握好這里的“度”?這取決于汽車公司對于換代車型的造型設計策略。就變異法本身而言,換代車型造型的變異包括全新變異和傳承中的變異兩種情況。全新變異是指換代車型的某些外觀結構使用了新的造型語言。由于這種造型語言與老一代車型有著鮮明的區別,因此比較容易給消費者帶來新奇感并激發起購買的欲望。全新變異又分為非家族化造型語言的全新變異和家族化造型語言的全新變異兩種形式。前者通常體現在汽車前臉大燈、尾燈、前后保險杠和車身側面腰線等位置,這是大多數成熟汽車品牌在換代車型設計當中著墨最多的地方。而后者在一個汽車品牌漫長的車型換代過程中并不多見。因為當一個汽車品牌的家族化造型語言確立以后,它往往伴隨該品牌的數代車型甚至伴隨著該品牌的全部歷史而發展。比如,汽車前臉進氣格柵的全新變異往往發生在汽車品牌實施重大戰略轉變或者遭遇市場危機的時候。除了前面提到的起亞和雷克薩斯以外,奧迪、西雅特、雪佛蘭和別克等汽車品牌都曾在其發展史上采用過全新的格柵造型。傳承中的變異是指換代車型在繼承前代車型某些外觀造型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造型的細節。由于這種變異是同中求異,甚至如果不仔細分辨消費者無法識別換代車型的造型變化,因此消費者在看到這種造型的時候往往伴隨著著強烈的熟悉感和認同感。正是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使得消費者產生審美體驗并加深對于汽車品牌的印象。傳承中的變異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保持外觀結構不變,略微調整尺寸比例。比如,近幾代寶馬車型的雙腎形格柵看上去似乎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把幾代寶馬車型放在一起仔細比較的話,可以看到其雙腎形格柵在橫向尺寸上是逐步變大了,盡管每一代相對于上一代的變化都很小。另外一種是保持內部核心結構不變,改變輪廓造型。比如,大眾旗下幾乎所有車型的進氣格柵都以水平細長的直線造型為內部結構,而換代車型進氣格柵的造型變化通常體現在左右兩端的輪廓細節上;寶馬著名的天使眼大燈從內部結構看歷來都是雙圓燈造型,有些類似人的瞳孔,而每一代車型天使眼大燈輪廓造型較上一代而言都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趙江洪,譚浩,譚征宇,等.汽車造型設計:理論、研究與應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222-228.

      [2]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盧兆麟,薛澄岐,湯文成,等.工業設計中基于風格特征的產品設計DNA研究[J].機械設計,2010,27(7):8-14.

      [5]釜池光夫,張福昌,李勇.汽車設計:歷史•實務•教育•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6]趙京實.設計之美:從世界名車看汽車設計[M].趙海霞,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汽車造型設計范文第3篇

      越是傾向于應用型的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性要求往往越高。本課程結構以實踐作為主軸,以理論和技能為基礎。理論體系是培養設計認知能力的重要環節,包括汽車產品開發程序,創新方法、思想和原則,品牌及車型認知,以及影響汽車造型的相關因素認知。技能體系是基礎,也是學生最具有專業性的行動力,包括汽車草圖繪制、效果圖表現、模型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實踐體系是重點,也是理論體系和技能體系得以充分掌握的軸心,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和枯燥的技能訓練融入有針對性的具體車型的創新設計。

      二、針對多層次課程體系,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強調實踐的教學體系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可通過案例分析法鞏固學生對汽車造型設計的認知,拓展其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得出多元化結論,形成對汽車造型設計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專業基礎和興趣取向,在學習的不同階段設計難度、深度及廣度遞進的項目,學生通過設計項目完成設計調研、構思、展開和設計表現。汽車造型設計需要設計師擁有足夠的創新動力。因此,教師應在課程內外營造熱愛汽車、擁有自己的汽車夢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根據人才需求標準,建立教學評價方法

      運用科學的教學評價方法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本課程將原有單向性的教學評價標準發展成多元、多層次的評價方法,使教師全面、客觀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1.專業認知能力和技能評價

      針對汽車造型知識把握、表達技能的考核,具體包括汽車資訊的獲取和分析能力、構思能力、草圖和效果圖表達能力、油泥模型制作能力,每項10分,共40分。

      2.設計綜合創新能力評價

      針對設計創新能力的考核,包括設計洞察力、設計定位、造型創新及表現,各占10分、10分和20分,共40分。其旨在衡量學生的設計是否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和藝術性。

      3.社會能力的評價方法

      溝通和團隊協作等社會能力是汽車行業重要的職業素質,占20分。采用教師評出團隊總分,團隊成員互評和組長加權評價的方法,進行分數分配,促進學生團隊共同學習。

      汽車造型設計范文第4篇

      文化,屬于生命體的行為學范疇。其中的技術文化領域是這樣講的:從形態特征上,技術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人體器官的主觀動作的協調、準確和嫻熟性為本質特征的技術:如書畫家的書畫技藝、工匠的制作技藝、雜技藝人的走鋼絲技藝、廚師的烹飪技藝等。雕塑是文化的一部分,它體現了雕刻工匠高超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汽車作為一個人類創造出的物品,雕塑是其最直接的表達。在汽車造型設計中油泥模造型在在過程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使是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擁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汽車設計也沒有放棄這一過程,足見油泥模這一環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汽車開發程序的概念設計中做油泥模型就是個必須環節,平面圖形無法更好展現空間形體的效果,同時它又用于風動實驗測驗空氣動力的特性。對于那些設計軟件,只是工具,從最基礎做起才能設計出更好的作品。汽車是個藝術品,汽車就是雕塑。

      二、中國雕塑文化的特色與現實設計應用

      中國雕塑藝術博大精深。雕塑包括陶瓷、玻璃藝術、泥塑、面塑、糖塑。年代不同,雕塑的造詣也不盡相同。從很早的商說起,其青銅面具做工和造型夸張,線條突兀,給人種神煞的視覺沖擊。戰國的錯金銀雙翼銅神獸怒斥的眼神,上翹的鼻子充滿可愛但短短的尾巴又有笨笨健壯的的展現,加上雙翼,貌似時刻準備著雄飛。“秦磚漢瓦”漢代的臥虎雖然僅僅幾條陰刻線,但恰到好處,死物一下“活”了。還有西漢的鎏金銅馬,賦予想象的角狀肉冠,預示著它的日行萬里等等還有唐朝的站立女像的自信華美的藝術設計手法。鑒于此,我們的汽車造型設計師該怎樣做呢?為什么不充分利用線條(明線、陰線)讓車夸張起來呢?;此外在汽車神態上下文章,著實沿襲雕塑藝術有關神態方面的造詣;再者對汽車的車皮紋路及神秘感設計進行設計也不失為一個取勝之道。如果再縮小設計范圍的話,可對汽車前后大燈做出改進,這樣更直接,使其有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大燈是汽車的靈魂。做好了這些,汽車就擁有了奔跑的生命。當然僅僅滿足藝術美感還不行,汽車首要是開來用的,因此在擁有美感的基礎上還需滿足汽車空氣動力學就完美了。

      三、結語

      汽車造型設計范文第5篇

      引言

      雖然中國逐漸成長為全球汽車的消費和生產大國,但中國并沒有形成成熟的汽車文化,無論是在汽車的設計生產上還是在汽車消費使用領域。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設計生產上仍然處于借鑒和摸索的階段。與國際上著名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汽車在設計上缺乏自己的風格特色。

      汽車設計的內涵是文化

      在汽車設計中,文化的輸入從根本上決定了設計理念和獨特的造型。汽車設計的起源在于獨特的需求加上獨特的元素與文化,如雷克薩斯汽車,每一輛雷克薩斯的靈魂與精髓就在于L-finesse.,這個詞傳達出了雷克薩斯獨有的設計文化定位,它的含義是先和精妙的樣式與美感,表達了雷克薩斯想要的設計矛盾體及引人入勝的簡潔。尋找出適合自己的獨特設計文化理念是最根本的,而這些設計理念與文化往往來源于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客觀存在,源源不斷的為我們提供力量和營養。設計發展是在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設計,古典與前衛設計都是相輔相成演變的。設計的本質是將文化物化的方式。汽車設計應在發掘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來進行汽車的造型設計。而傳統文化屬于傳統元素形而上的意識形態范疇。

      中國傳統元素分析以及如何應用到汽車造型設計中

      我國的傳統造物方式講究以形寫意,形神兼備,注重表現整體的氣勢。傳統的器物造型設計物在形的基礎上要有所蘊含的意,進而傳其神韻。形意神共同塑造物的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借鑒傳統造物這種手法進行汽車設計,從意與神的基礎上進行汽車形的塑造。

      中國傳統元素是華夏文明的精髓,不僅有形而下的具體物質還包括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可以把中國傳統元素細分為傳統文化思想元素,傳統藝術美學元素 ,傳統具象符號元素。以文化思想元素作為設計理念的源泉,結合傳統藝術美學手法,運用具象符號元素,從而確保汽車的造型整體體現獨有的中式美感與風格。

      傳統文化思想元素

      獨特的設計文化與理念,才能誕生與眾不同的汽車造型,比如現代汽車的流體雕塑理念,寶馬的flame surface 等。這些設計哲學與理念往往根源于本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主干就是儒,道,佛文化,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儒家的言志,道家的游心,佛家的禪宗等人文哲理延續下來的文化現象均對當下中國汽車設計理念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例如,天人合一認為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對應到汽車設計中,汽車設計的兼容性考慮,出發點要從人,汽車,都市空間,自然環境等。細致的考慮會衍生出更多的細分市場,進而促進汽車的研發設計。如smart 緊湊型SUV車型的誕生。

      傳統藝術美學元素

      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與西方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感性和理性間,拿繪畫來講,中國畫注重的是寫意、追求精神內涵、偏抽象。中國繪畫造型上注重神韻,構圖上講究意境,運筆鋪色講究虛化,留白的技巧應用。如英菲尼迪靈感來源于中國山水畫,車身曲面變化飄逸,線條流暢,極具東方美感。

      傳統具象符號元素

      中華民族有數千年的多元文化,衍生出了眾多體現文化內涵的具象符號。這些符號元素為汽車造型設計提供了源泉。比如,雕梁畫棟 轎子 風箏 胭脂扣 旗袍 丹鳳眼 折扇 梅蘭竹菊 餃子 明式桌椅 飛天 青銅器 玉器 瓷器 饕餮紋 如意 兵馬俑 臉譜 剪紙 窗棱等等。

      這些可以應用到汽車車身細節的造型設計,比如進氣格柵,輪轂,大燈等。如廣汽傳祺的進氣格柵就采用云紋,極具獨特中式美感。

      中國汽車造型設計應具備的文化哲學理念及造型語言特點

      汽車的外飾設計主要考慮有車身線條布置,車身曲面變化,汽車整體姿態等。我們在這討論的是三廂家用轎車。經過對中國傳統元素的分析,我覺得中國汽車在造型設計中應體現的文化哲學理念及造型語言特點有:

      靈動飄逸

      車身線條流暢, 灑脫,張弛有力,區別于因嚴謹而略顯得呆板的線條語言。

      虛實相生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與實的結合與對比,使車身曲面的變化豐富,有層次感與空間感。

      典雅穩重

      車身曲面變化柔和,整體姿態飽滿圓潤,具有體量感,并凸顯尊貴大氣。

      中庸和諧

      汽車車身整體給人平和的感覺,線條語言夸張與內斂統一。車身姿態比例均衡、車身細節如進氣格柵形式等采用柔和的折線處理手法。還要考慮汽車車身與城市空間的和諧。

      新的時尚潮流和工藝材料為我們結合傳統元素來造型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我們要恰到好處的把握傳統元素的運用,結合當下流行的設計理念與市場需求,就可能尋找出屬于中國特色的汽車造型語言。

      結語

      我們的設計師在學習先進設計理念時,也應注意提升自己對傳統文學,哲學,藝術的修養。中國的汽車工業應把握新能源技術和互聯網智能汽車等汽車變革時機,確立自己的設計理念,結合新技術進行原創設計,從而塑造具有中國獨特的美學價值和風格的汽車。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作者簡介:張家祺(1963-),男,漢族,天津市人,副教授,單位:河北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及理論;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