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孩子樂意與同伴、家長一起參加游戲活動,感受與父母、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2.給孩子表現自我的本文來源:文秘站 機會,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初步建立孩子的環境保護意識。 3..." />

      首頁 > 文章中心 > 清明古詩朗誦

      清明古詩朗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明古詩朗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清明古詩朗誦

      清明古詩朗誦范文第1篇

      設計思路:

      親子活動是我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部分,和諧、溫馨的氛圍是孩子健康活潑成長的必要條件。上學期向家長開放了半日活動,進行了親子迎新活動,讓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學習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幼兒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本學期孩子入園將有兩個月了,利用春日萬物復蘇的季節和家長一起帶孩子出去春游,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春日的蓬勃生機和大自然的美好,也讓家長在游戲中觀察到孩子的成長、進步,看到集體教育給孩子的促進。另一方面增進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向家長宣傳新的教育觀、兒童觀,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能主動配合,做到家園互動。為此,我們班組將再次創設合適的環境、空間、時間和活動內容,讓孩子、家長、教師在活動中互動起來,有利增進情感,加強家園間的溝通、交流,育理念。

      活動目標/p>

      1.讓孩子樂意與同伴、家長一起參加游戲活動,感受與父母、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2.給孩子表現自我的本文來源:文秘站 機會,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初步建立孩子的環境保護意識。

      3.通過活動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促進家園同步教育。

      活動流程:

      周一(20__.4.13)

      1.發放春游邀請書,請家長提前安排好工作,周四準時參與孩子的春游活動。

      2.分別給男孩、女孩發不同的準備資料:春天的歌曲。

      周三(20__.4.15)下午4∶20

      1.開簡短家長會,商量春游的相關準備事宜,如:相機、風箏、航模、腳踏車等。

      2.安全工作:提醒家長注意小河和廣場四圍的公路。

      3.環境保護:提醒家長和孩子愛護花草樹木,垃圾扔到垃圾筒。

      4.親子制作:愛心卡,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張美麗的卡片,寫上一段鼓勵的愛的語言,用紅絲帶系好,準備牽在木橋上。

      周四(20__.4.16)上午8∶30--10:30

      地點:文化廣場

      活動一、吟春(8∶30--8∶50)

      父母和孩子圍坐在水上舞池,男孩、女孩分開坐,女孩的家長坐女孩對面,男孩的家長坐男孩的對面,這樣有利于觀察到孩子的表現。

      a、春天的古詩朗誦

      幼兒集體朗誦所學習的古詩《春曉》、《春夜喜雨》、《詠柳》、《春日》、《小草》、《清明

      b、對歌

      男孩和女孩以及家長一起參加春天的歌曲對歌。

      活動二、鬧春(8∶50--9∶20)

      親子游戲

      (一)貼心親子

      目標:鼓勵孩子善于動腦筋去克服困難。

      玩法:孩子和家長同站在一張報紙上,每數到5,家長和孩子一起把報紙對折一次,那個家庭在報紙上停留的時間最長為勝利。

      (二)占圈

      目標:

      1.訓練孩子反應的靈敏度。

      2.初步培養孩子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

      玩法:幼兒在呼拉圈外站立,聽到鼓聲,跟著鼓聲的節奏饒圈走,鼓聲停即找個圈站好。

      (三)掛愛心卡

      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木橋找個合適的位置掛愛心卡,并相互說一句愛的悄悄話。

      (四)饒樹跑

      目標:感受和父母一起游戲的快樂和大自然的美好

      玩法:家長將孩子馱在背上,饒樹奔跑,哪組先完成為勝利。

      (五)寶貝在哪里

      目標:辨別父母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玩法:幼兒躲在屏障后,伸出小手,父母在3米外觀察,聽到口令后迅速站到自己孩子面前,找對的為優勝。同法,父母躲在屏障后,伸出手,讓孩子辨認并尋找。

      活動三、惜春(9∶20--10∶10)

      家長、孩子自由結伴活動

      1.觀賞并愛護花草樹木

      2.放飛自帶的風箏等

      3.攝像:各對親子去尋找一對最燦爛的親子活動的笑臉或最溫馨的親子游戲場景拍攝下來,參加班級的攝像展覽

      活動四、參觀海門展覽館(10∶10--10∶30)

      清明古詩朗誦范文第2篇

      這位女教師就是文化路小學的校長王洪珍,一位品格教育的忠實實踐者。她對老師們說:繪本《花婆婆》提醒我們要做一個讓世界更美麗的人,花婆婆的做法是一路走一路撒下花的種子。老師就是種花人,把好品格“做”給孩子看,就是把好品格種在孩子心中;每一個好的言行就是一粒花種,好言行能長成好品格;只有好品格,才能讓世界更美麗。

      品格文化,為生命擦亮底色

      關于文化,龍應臺女士曾這樣描述:“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強大的學校文化就是能夠把散落的師生個體生命串成整體的那一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王洪珍校長試圖通過文化,尋找串起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那根“細絲”。

      在她的心目中,家長和老師是品格教育的第一人,唯有品格師長才能做品格教育,文化路小學應該成為師生和家長的精神樂園——文化家園,品格學校。她和老師們這樣定位育人目標:浩然正氣,天地良才,并因此設計了尊重學生成長的學校形象——寬容、民主、詩意、幸福,教師形象——厚德、博學、高效、創新,學生形象——會愛、會玩、會學、會行。

      王校長認為,理解是愛的前提,當孩子感受到大人的理解時才能接受教育;對孩子的理解應該體現在方方面面,而讓孩子盡興地游戲是最可貴的理解;文明和自由并不矛盾,嚴格的秩序和縱情的游戲可以相融;孩子是在游戲中建立起秩序和道德感,進行社會化的模擬學習的,應該讓孩子在童年時期有足夠多的游戲。

      2013年3月8日,文化路小學舉行新學期第一次安全疏散演練,不到兩分鐘,40個班的孩子就集合到校園里。當主持人宣布演練結束時,整個校園頓時響起震天的歡叫聲,孩子們有的仰面向天,有的彎腰夠地,有的伸長脖頸,有的舉高雙拳,有的雙腳踢踏。一分鐘后,隨著音樂鈴聲響起,叫聲漸漸停止,主持人宣布“有秩序地帶回”,各班級悄然無聲地排隊走回教室……

      這是文化路小學的“呼喊時”,每周一次。王洪珍校長覺得,理想的孩子應該是:會愛、會玩、會學、會行。她設想讓孩子在某個時間、地點:可以玩,可以發呆,可以大聲說,可以弄臟衛生,可以打鬧,讓孩子做孩子。她為孩子們買了大量玩具,課間可以在教室里、走廊上盡興地玩;設計了“呼喊時”“衣服弄臟日”“沙池”“涂鴉板”“打斗場”“跑場”……等等。在教學樓走廊里,甚至可以看到沙袋和籃球框。操場,成了孩子們的“秘密花園”:近百種植物,十幾種體育器械,木樁、石頭、泥巴、遂道、城堡,應有盡有。在這里,孩子們可以重返自然,宣泄天性,建立秩序,生命之花自由絢爛地開放。

      而在孩子們心中,這里就是成長的樂園、溫暖的家和生活的天堂。這里的孩子們“活”得像孩子……

      老師們把教室建成生命場。所有班級都建立了植物角和動物角,孩子們把小豌豆、小花生、小飛蛾、小烏龜帶到班級種植、飼養,每天觀察、記錄,學習養育知識,滋養生命活力。一年級的老師童心勃發,帶領孩子們每天觀察小佛手瓜、小豌豆苗,并認真記錄。很快,孩子們就學會了自己用繪畫、句子、小詩做觀察記錄。六一節時,每個班級都舉行了生命課程展示會,請家長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一起贊頌生命的偉大。每年秋天,他們都會種下一畦麥子,然后滿懷希望地澆水、施肥,認真敘寫觀察日記。麥子成熟時,學校舉行“麥子收獲節”:進行以麥子為主題的童詩、書法、繪畫比賽,請比賽優勝者親手收割麥子;在觀察、寫作、吟誦、感悟、收獲中讓學生體驗成長與收獲的喜悅。在四年級三班,王玉金老師和孩子們為班級取名“嫩芽”,他們的愿景是把班級建成植物園、動物園和實驗室。于是,孩子們紛紛把盆栽的作物、花草搬來,把小烏龜、小倉鼠、小黃粉蟲帶來。在這個快樂的植物園和動物王國里,每天都上演著快樂的成長故事:花生發芽了,小蝌蚪長腿了,大龍蝦生小龍蝦了,黃粉蟲變蛹了……與此同時,孩子們見證了生命的輪回,經歷著感人的“生死離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更加熱愛生命。他們用筆寫下了這一段段人生體驗。

      把教室建成閱覽室。一所不熱愛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教育就像母親的乳汁,對人最初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朱永新教授說:每個孩子都是失去翅膀、落入凡間的天使。閱讀,將讓書籍成為心靈的雙翼,讓孩子重新變成我們身邊真正的天使。一張張書頁就是一雙雙翅膀,通過閱讀,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飛翔的小天使。為此,文化路小學特別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他們為每個班級配齊了《毛蟲與蝴蝶階梯閱讀》全套36本,每個書目配備60本,以滿足全班整體閱讀需要。為每個班級裝備三個書架,為全校學生配備了借書卡,圖書室向三至六年級全體學生開放,孩子們可以在規定的課間到圖書室借書,班主任也可以用自己的借書卡為全班孩子集體借書,借閱的書可以放在班級書架中漂流閱讀,也可以帶回家讀。

      把教室建成成長的樂園。文化路小學的每一間教室都不僅僅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讀書、寫字、算題”的“屋子”,而更是張揚學生個性、讓他們快樂成長的樂園。一些在其他學校或許屢被禁止的活動、項目,文化路小學的孩子們都能光明正大地參與。他們不僅在教學樓走廊里設置了小籃球、沙袋、乒乓球臺,還為每個教室配備了呼拉圈、跳繩、毽子、積木、七巧板、魔方、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等,使孩子們可以在課間進行室內玩耍,既鍛煉了身體和智力,又培養了合作和探究精神。

      把教室建成鑄就健康高尚品格的“熔爐”。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作為新教育的忠實實踐者,王洪珍校長早早就為孩子們開設了根基品格課程,挑選優秀的專業教師,每月為每個班上一節品格課,每學期學習四種品格。品格活動豐富多彩,有每日一語、講故事、演講、唱歌、話劇、論壇等,并定期開展品格情景劇表演、品格歌曲演唱、品格名星評選等活動。實踐中,班主任都會有意識地把品格教育與兒童課程、旅行課程、經濟課程結合起來,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與學生交流。

      把班級建成陶冶情操的芳草地。每個班級的孩子在“教育在線”網站都有一塊心靈的港灣——自己的班級主題帖,如“一八班小精靈成長故事集”“一四班蒲公英夢想集”“四一班風信子的愛之悟語集”……等等這些富有詩意的帖子,記錄了孩子們心路成長的歷程。在這里他們可以自由寫作,可以高興、可以苦惱、可以發牢騷,甚至可以和老師“平起平坐”。小邵同學每天寫完家庭作業都要和媽媽上網,登錄“教育在線”,讀自己班級的主題貼。當她看到老師轉發的貧困山區的孩子缺少椅子,跪著趴在石頭桌上上課的畫面時,幼小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她流著淚告訴媽媽:一定要珍惜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努力學習,做個優秀的人。如今,上網瀏覽班級主題帖并討論交流已經成了文化路小學孩子們的一個“喜愛的作業”。他們還引導家長共同建設班級主題帖,讓家長、孩子、老師組成一個和諧的教育共同體。

      在文化路小學,每個班還編輯了《兒童詩集》《晨誦詩本》《讀寫繪本》《特色文集》等。學校更把各個班級優秀的主題帖拷貝復制,做成班級成長紀念冊;把做得豐富深入的活動全程制作成文本活動記錄集,如《四三嫩芽班師生觀察日記》,圖文并茂,生動詳實。學校還為每個班制作了展板,印制照片,設置班級文化符號等。這些資料擺放、張貼在教室里,記錄了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

      “品行是育人的根基。我們開展品行教育訓練,鍛造學生美好人品,把美好品行的種子撒向每個學生的心田,讓其體味花開的喜悅,經歷看得見的成長。”文化路小學校長王洪珍如是說。

      詩意童年,豐滿孩子幸福人生

      著名兒童詩人金波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幸福的孩子活在童心里,童心里最美的風景是詩。王洪珍認為,孩子的思維是童話式的,生活是充滿詩意的,品質是天然的,孩子的心是潔白的。如何讓孩子的這些天成的品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和運用?

      辦學之初,文化路小學就把童詩教育確立為自己的辦學特色,以特色撬動教學發展。用童詩潤澤孩子的生命,用童詩滋養孩子的心靈。在這樣的思考中,這里的老師、家長和孩子們踏上了寫兒童詩的追夢之旅。

      學校創辦了《春芽詩報》,聘請校外著名詩人為兼職教師來校輔導創作,并申請加入了“中國童詩教育實驗基地”,成立了諸城市兒童文學研究會,讓孩子們誦童詩、學童詩、寫童詩、畫童詩、唱童詩、演童詩……讓孩子們踩著詩的鼓點,與童年共舞。

      每天早晨,伴著升起的太陽,老師們就開始帶領孩子們誦讀詩歌。他們吟誦金子美玲、顧城的詩歌,也吟誦泰戈爾、紀伯侖、狄金森的詩歌,給孩子最高雅最神圣的文化享受,讓孩子們得到最大的心靈震撼和精神感召。他們還開展新父母晨誦詩活動,讓童話(童詩)媽媽爸爸們輪流來到班級,為孩子們朗讀童詩、講述成長故事。

      每天中午,學校利用課前時間組織孩子們共讀一本書,在脈脈書香中師生共同穿越歲月、時空,在共讀中尋找心靈的共同密碼。

      每天下午放學前20分鐘,他們又會舉行暮省活動,讓孩子們在老師的組織下,寫兒童詩,詩配圖,寫繪作品。他們用這種孩子們喜愛的方式,滋養心靈。

      在文化路小學,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尋找到詩意——教學樓走廊里每一幅圖畫都是校長和老師們精心設計,教室里的每一張圖片都是師生們用心布置。2013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后的早晨,當孩子們來到被白雪覆蓋的像詩一樣的校園,他們驚喜地發現,學校電子屏幕上正播放著一張張美麗的校園風景畫。那些孩子們眼中呆呆的雪人、開心的雪仗都被他們的“詩意校長”王洪珍定格在校園的童話世界里。文化路小學真的成了孩子們的童話世界。

      把校園建成詩意的天堂,把校園里的每個孩子培養成幸福“詩人”,這是他們的夢想。他們追求詩意環境的創設,更精心研究詩歌教學。學校每學期都組織語文老師上作童詩教學研究課,開發出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如精講“課中課”——組織語文教師每天拿出5分鐘的時間,有計劃地進行童詩教學;教材“結合課”——對孩子們進行兒童詩的想象訓練或寫作;細品“專題課”——每兩周拿出一節語文課,進行專門的童詩欣賞、寫作教學。低年級的專題課以讀詩為主,以填詩為輔,重在愛讀敢寫,培養讀詩興趣。中年級的專題課以賞詩、填詩為主,以仿詩為輔。高年級的專題課以賞詩、仿詩為主,以創詩為輔。

      在詩歌的形式上,他們不拘一格,百花齊放。有“文改詩”,就是把課文改寫成詩或續寫詩,或把趣事寫成詩。“妙想詩”,有時孩子的靈感可能就是一個句子、—個好的想象、一個好的比喻,他們引導孩子把這一句擴充成一首詩。“聯想詩”,指導孩子們由此及彼,尋找相互聯系的事物,寫成詩歌。“繪畫詩”,他們讓低年級的孩子“畫詩”,就是先畫一畫想寫的事物,再仿寫詩。

      一年級八班的孩子們是一群可愛的“小精靈”。他們寫四季詩,體驗“秋”的喜悅,“冬”的孕育,“春”的“萌生”,“夏”的豪放。他們寫節日詩,用童詩贊美“紅紅春節”“青青清明”“紅紅五月”“親親媽媽”“甜甜六一”“暖暖父親心”“香香端午”“深深黨恩”,沐浴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里,暢游在節日詩海中。他們寫愛心詩,老師、家長和孩子們到敬老院、福利院、社區幼兒園獻愛心,把親身經歷與感受寫成一首首肺腑之作。來讀讀六歲的董洪碩的《開心,因為有愛心》:星期天,不貪睡/相約一起獻愛心/來到昌城敬老院/幫助老人做事情/疊被子,擦窗子/唱班歌,背童詩/老人高興我開心/因為大家有愛心。一年級五班彭子凡同學則在《蝴蝶》中寫到:小蝴蝶,你的衣服真漂亮/一定是你媽媽給你縫制的/請你問問你媽媽/能不能給我也縫一件/我還要外加一對美麗的翅膀。

      一首首稚嫩但情感真實的童詩,訴說著孩子們純樸的幸福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一首首童詩,為孩子們的人生插上了一雙雙天使的翅膀。

      目前,兒童詩課程已經成為文化路小學的特色課程,不僅語文老師會指導孩子寫詩,數學老師也會;不僅孩子們會寫詩,家長們也會寫詩,校長王洪珍每天都忙里偷閑寫詩或為孩子們改詩。《春芽詩報》每周印發一期童詩報,發放到每一位孩子的手中。目前已經印發了56期,發表孩子們的作品達10萬字。

      文化路小學讓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浸潤在“詩意童年”中,奠基著幸福的詩意的人生。

      特色課程,給孩子們最美的禮物

      文化路小學一直致力于學科的個性化教學理念、風格、文化的形成,打造學科教學特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

      如生命課程,讓孩子們在種植、飼養、觀察、記錄、展示、拍攝、分享中過程中實現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同伴的互動交往,學會了愛和分享。旅行課程,讓孩子們遠足磨練,去觸摸四季花開花落、風霜雪雨,去感受世間酸甜苦辣和真善美,并把每一次活動與生命課程、品格課程、讀寫課程結合起來,豐滿生命。經濟課程,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艱辛與生活的智慧。此外還有藝術課程、書香課程等等,每一個課程都有鮮明的指向性,每一個課程都為孩子們的成長搭建了寬廣的舞臺。

      在王洪珍校長看來,課程是學校送給孩子的產品,建設特色課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渠道,也是教師專業水平的標志;每一個老師,不論文化程度如何,只要愿意,皆有做課程的條件,因為一切教育活動都可以做成課程。因此,文化路小學的老師都有著強烈的課程意識,從課程的高度來進行教育教學,開發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兒童課程。

      文化路小學的每個班級都有一門獨特的節日課程。

      如母親節,指導孩子為母親寫童詩、誦童詩,音樂課上唱母親誦歌,美術課上做母親節禮物,體育課上做運球活動體驗母親孕子之難。

      六一節,指導親子互寫童詩,在中百大廈舉行“親子贈送童詩暨新教育成果展示表演”,讓家長們熱淚盈眶;帶領孩子到老年福利中心贈送演出,受到好評;指導父母為孩子寫嵌名詩。

      成長紀念節,每個年級到畢業時,學校都會組織一個隆重的告別儀式,為孩子們制作“成長紀念冊”,指導孩子們互寫成長贈詩,給他們長大的感覺。

      每一個節日,都豐盈著孩子們的日子。孩子們的每一天也都像過節一樣幸福快樂。

      為使文化經典中先賢的做人守則和智慧更接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編輯了一套形式活潑、內容生動的國學校本課程。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懷著崇敬和好奇的心情,伴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講解,體會經典的內涵,領悟圣人的訓誡,吟誦華美的詩篇。漸漸地,人人捧讀經典,個個誦唱經典,朝吟暮歌,其樂幾何!重大集會、文藝演出等活動都會有經典誦讀展示,“古詩大王背誦比賽”“經典故事會”“經典大家談”“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等既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又使學生在經典的引領下進入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2012年的“六一兒童節”,文化路小學的詩朗誦《中國的月亮》代表諸城參加濰坊市少先隊才藝展演,獲得優異成績。擔任領誦的于嘉禾同學談起這次經歷,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學校開展的晨誦、午讀、暮省,既好玩又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我們大家都很喜歡。”

      音樂使人寧靜,民族器樂課程是文化路小學奉獻給孩子們的心靈養生湯。每周一節的器樂課,坐聽天籟之音由自己的手中流出,是何等愜意。在文化路小學讀完六年書,孩子們至少會演奏四樣樂器,諸如葫蘆絲、二胡、古琴、竹笛等等,有天分的孩子可以成為小音樂家,無興趣的孩子也可以做優雅的鑒賞者。當代著名古琴演奏家、諸城古琴派第六代傳人茅毅把文化路小學選為自己的“云雪堂古琴培訓基地”,定期到校指導師生學習古琴,每年舉辦一次古琴音樂會。而今,文化路小學的諸城古琴教育已深入人心。器樂之外,每個孩子們還要接受這樣的營養餐:一年級圍棋,二年級國際象棋,一二三年級乒乓球,三四五年級毛筆字、國畫,中高年級的孩子還可以享受三十多道課程自助餐:跆拳道、健美操、編織、廚藝……等等選修課程,這是學校給孩子們的真正的自由。

      為把人類寶貴的文化和美好的精神送給孩子,文化路小學的老師們嘗試著開設教材以外的自設課程。如六年級孫志霞的“風雨蘇軾”,三年級李長娟的“諸城野鴨”,五年級王增霞的“男孩心理”……這些個性十足的專題課程,讓孩子由課本走向豐厚的人類文明和廣闊的現實生活。王洪珍校長自己也做了“校長聊天室”“校長每周一講”“校長書社”三門課程,負責校長助理、學生關系協調中心的管理,孩子們可以隨意到校長辦公室聊天,校長每周要給全校孩子講一堂課,加入校長書社的老師和孩子則要定期承辦社里的好書推介活動,還要隨時指導學生中的校長助理、學生關系協調員們處理日常事務,等等。

      文化路小學真正實現了“我的課程我做主”。為此,王洪珍校長總結說:“做課程可以讓老師們跨出狹隘的學科教材,踏進多彩的人生天地。學校的課程百花競放,群星燦爛,孩子們會真正擁有成長的秘密花園和太空樂園。”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人成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