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人生夢想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寫這文章時,我曾問過自己——你的人生夢想是什么?你有這樣的能力完成嗎?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一連串的問題不停的出現在我的腦子里,這時的我惘然了……對啊,我的人生夢想是什么呢?
想著想著便進入了夢鄉……在夢里,我聽到有貓叫的聲音,那聲音很是熟悉,很是令我感到心痛——為什么,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感覺?我跟著這聲音不停地跑著跑著,穿過了茂密的草林,潺潺的河流,美麗的花海,好像怎么跑也不會累……
終于,我看到了一只貓的身影,這身影很熟悉,像是在哪里看見過。這時的我,小心翼翼地走近它的身邊,不料它竟走了,我又再一次追著它,但不知道為什么這次的我竟然是流著淚地追,我的心我的感覺告訴我,它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能失去它!就這樣,我一邊流著淚,一邊追著它。
在一個懸崖的前面它終于停止了步伐,它回過頭來看著我,當我看清它的樣子時,我的淚流得更洶了——那正是我兩年前過世的黑貓啊!我跑過去緊緊地抱著它,從它過世的那一天開始,我對它的思念從沒有斷過,自以為時間會沖淡一切,包括我對它的思念,我對它的愛,我對它的回憶,原來不是,我非但沒有忘記它,反而對它的思念一天比一天強。
記得我曾對自己打賭,我會在一年內忘記這只令我心痛的黑貓,但現在在這個情況看來,我輸了,而且輸得一塌糊涂。我應該知道,這只貓的離開不僅帶走了它與我的回憶,也帶走了我的心啊!看著它看我的眼神,我……我看到它眼旁的淚珠,它的溫柔,它的不舍……為什么,為什么不舍還要離開我?為什么還要給我留下這么多的回憶?為什么還要留下這么多的溫柔……為什么……
突地,它掙脫我的懷抱,向懸崖的盡頭走去,回過頭來叫了一聲便跳了下去……看到這情景,我跑到懸崖的盡頭也跳了下去同時再一次報緊了那只黑貓,在冷風的襲擊下,我感到很痛,但我笑了,“我再也不會讓你離開我了,因為我再也受不了失去你的痛苦……”
待到我在夢里醒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不論是在夢中的我還是在現實的我都流淚了……這淚水可真是苦啊……
理想主題作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有了理想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奮斗,為自己的理想更上一層樓。
我的理想是當一個演職員,會像張棟梁、周杰倫、張柏芝我喜歡他們,但我也知道這個演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會有許許多多的汗水、淚水、辛酸但是我喜歡,我有我自己的個性,有我自己獨特的見解,我相信自己會贏得大家的喜愛。
演員,我喜歡這個職業,在每個演員的內心都有自己的悲傷,有一次,我看《背后的故事》,有一個明星說出了許多自己在排戲的故事。當時,我想我只看見了演員在戲中的歡樂,卻不知他們背后多少辛酸的故事。
這讓我更加喜歡上了這個職業,這個職業的各各故事是我們應感受過、經歷過的,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每個人都會經歷困難,困難過后就是成功了。
所以我現在要努力學習,不能怕苦,不能怕累,要堅持,要努力。
相信我的夢想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理想主題作文 人生,成長之路,都會有很多的希望。正因為希望的出現,我們才會有更多的人生目標。人生之路,我們是怎樣的呢?還是保持清醒的大腦。我們都有迷茫的時候,但我們卻有目標,卻有理想。為了心中的守護,不斷的努力著,相信一切都將是美好的!理想點亮人生,相信,人生將會更好!
理想
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因為每個人的所想所感不同。每個人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只要心中有理想,只要心中有夢想,那就要勇于挑戰,勇敢去努力。相信努力了總會有收獲。相信努力總會有回報!理想有了,但卻只是空想罷了。想要實現,就要不斷的去努力,想要實現。就要試著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相信自己,理想中會是屬于我們的。相信自己,只要奮斗,將會有希望的發生!
人生
人生之路總是崎嶇不平的。人生之路中是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挫折。正因為這些的困難所阻止,我們才會更有動力,我們才會更加的去堅持!相信,我們的運氣將不會太差。因為我們曾努力過,因為我們曾付出過。為了自己,為了命運。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更加出色。不讓人生留下任何遺憾,不讓人生留下任何的損失!人生之路有舍才會有得。人生之路,有夢就大膽去追,相信一切都將是美好的!相信我們將會更好!
人生之路,理想之路。為了自己,為了命運。大膽的去做好一切。相信未來的未來將會更好!希望那個明天的明天將會更好!理想之路,希望理想之帆永存。希望我們一切安好!
理想點亮人生,希望人生不曾留下任何遺憾。希望我們將會更加的美好!人生之路,理想之帆,做好現在,依舊初心。腳踏實地,永遠堅持。愿我們的人生無遺憾!
理想點亮人生,希望人生將會絢麗多姿,更希望理想將會實現!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他的本子上,飛快地寫下他的理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莊園,在壯闊的土地上植滿如茵的綠。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游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歇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并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這些如普通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志愿,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只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愿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愿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三十年之后,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余,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并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著這位莊園的主人,想到自己三十余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喟嘆:
“三十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
而我的志愿,則是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也許,這不太現實,但我會為了這個夢想而努力,我一直相信,我會成功!
志愿是黑夜的燈塔,照亮夜行人回家的路,也照亮了迷路人的心。志愿是人生的目標,使每一個人對巨大的問題毫不畏懼,又使每一個人得到滿意的答案而歸去。志愿你如我的救命藤,使我絕處縫生,我要讓我的理想實現。請你相信;志愿會給人新的起點.
關鍵詞:閱讀 寫作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78-02
學校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個體的人,這也是教育的目標所在。如果把德育定位在社會功能、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上,其實質都背離了德育實施的方向。德育應該以人為本,圍繞“人”這個主體來實施德育,造就走向生命的德育。學校德育應該用生命資源來陶冶學習者的道德,而閱讀和寫作就是很有效的生命資源。
寫作,是學生作為主體的人生積累和思想的一種展示。寫作需要提煉思想,對生活中的現象有深入的思考,透過現象尋找本質,揭示生活中各種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且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思維的歷程正和學校德育的進程相契合,所以,學校德育可以探討兩者結合的有效途徑。
首先,以寫作的思維訓練豐富學校德育的內涵。寫作教學強調學生的審題立意,注重引導學生對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立意的訓練角度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系統性覆蓋和考察。以2013年全國部分高考作文題為例:新課標II卷、海南卷明確提到了同學人際關系的處理,廣西卷作文題撿到手機之后、浙江卷作文題三句話看童心、陜西卷作文題經驗與勇氣、湖南作文題我愿意、安徽作文題為什么不能這樣則引導學生去挖掘學生的內心深處,多角度的深入探微人性弱點和閃光點,山東作文為作家作品挑錯、福建作文題根據《憂天》寫作文則努力通過提供的材料形象地打開思維,將學生思考的觸角伸向文學、歷史、哲學的每一個角落。學校德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道德層次,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社會人,這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工程,而優秀的高考作文總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材料震撼讀者,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在長期的閱讀和寫作過程中情感與思想積累的一次真實的流瀉,因為寫作拒絕材料的堆砌、情感和思想的虛假。所以,閱讀、寫作和德育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學生的人格大廈,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承擔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在講授老舍《想北平》時,通過文本分析,我們感受到老舍對北平的愛,這是一種近乎于對母親的愛,是一種說不出口只能銘記于心的愛,是一種只允許自己指出他的缺點卻不允許別人說出他不好的、近乎于蠻不講理的愛,這種愛的內涵之豐富、外在形態之復雜更容易震撼學生的內心深處,語文教師應該利用這種震撼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尋找與其內涵相似的愛,諸如對集體的愛、對學校的愛、對家鄉的愛、甚至對親人的愛。在教授《唐詩宋詞選讀》時,我們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強大的思想活躍的唐朝。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已經讓我們初步感受到唐朝社會的風貌,外出壯游求學或求官的士子、在家日夜思念的婦人,有著離別的悲苦,但是卻哀而不傷,因為唐朝社會讓人充滿夢想,給人追尋的力量。盛唐無數男人奔赴邊疆,渴望建功立業,甚至認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盛唐有失意的李白,但是他依然瀟灑飄逸,“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盛唐也有悲苦的杜甫,但是他一直關注著國家、社會、人民,心中一直涌動著建功立業的夢想,他們都是有夢之人。語文教師可以聯想到學校正在如火如荼舉辦的德育系列活動“中國夢,我的夢”對學生加以引導,我們期待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是由無數“我的夢”匯聚而成。教師的適時引導會將學生的思維置于宏大的歷史、文學時空中,容易引起學生思考的沖動,激發尋覓自我夢想的激情,這是一般德育教育形式所無法達成的。
同樣,學校德育也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寫作來源于生活,在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生對生活的理解需要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為省重點中學,長期的辦學思想已經積淀成厚重的校園文化,形成了以“篤實”校訓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德育文化內涵豐富。篤實的學風讓學生更能坐得住板凳,擁有“博學之”的基礎,篤實可以讓學生形成“審問之、慎思之”的習慣,擁有獨立之思想,繼而實現“明辨之、篤行之”。精細化的管理塑造了學生的良好的行事和思維習慣,對于寫作材料的占有、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以閱讀、寫作教學的系統化豐富學校德育的形式。閱讀與寫作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兩者緊密相關。蘇教版教材就每個教學模塊都配備了相關的系列讀本,通過擴展學生的閱讀量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進而豐富并深刻學生的思想,同時也增加了寫作素材的積累。以蘇教版必修一為例:
第一專題 向青春舉杯
(1)吟誦青春(2)體悟人生(3)設計未來(4)寫作觀 你的生活很重要
第二專題 獲得教養的途徑
(1)求學之道(2)經典的力量(3)寫作指導 鮮明的觀點是議論文的靈魂
第三專題 月是故鄉明
(1)漂泊的旅人(2)鄉關何處(3)寫作指導 夾敘夾議,枝繁葉茂
第四專題 像山那樣思考
(1)諦聽天籟(2)感悟自然(3)湖山沉思(4)寫作指導 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
必修一共有四個專題模塊,涵蓋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角度,意圖在閱讀教學中多角度引發學生對人生、社會和自然的思索,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觀、世界觀,這和德育的目標正好契合。
高一的學生剛剛進入高中,青春熱血涌動,需要“向青春舉杯”,但是,更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了解“獲得教養的途徑”,當然,在求學的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故鄉永遠是其有力的支撐,“月是故鄉明”讓其在艱難的求學路上擁有了內心的充盈,于是,抬頭繼續邁向遠方,攀登人生的山峰,但是,山也教會了其如何去思考。
我想,面對著高一新生,如何引導其在新的人生角色中找到位置是每一德育工作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教材體系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完備的參照。
當然,語文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德育形式來有效的豐富了閱讀和寫作教學。主題班會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主題班會如何系統化、序列化?如何為閱讀和寫作服務?
成長是條路,是一條荊棘遍地的路,可我們期待期待道路盡頭繁花如夢。于是,我們就向著這美好的目標摸索著努力前行,一直在尋夢的路上。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尋夢的路上作文7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尋夢的路上作文700字1人生,就如同交盤錯雜,四通八達的道路,你不知道該如何抉擇,也不知道哪一條才能停靠在理想的彼岸,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人生轉而即逝,追尋夢想應該把握好分寸。
追尋夢想,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對外界的反對不要過分在意,讓它左右自己的想法,沒有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創新,怎么會有如今生物學的輝煌;沒有梁啟超的維新,怎么會有現在的民主社會,沒有李白等人對文學拋開封建的熱愛,怎么會有如今繁榮發展的文化。不要在乎別人的所思所想,要有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追求夢想,不應該盲目的追尋,應當時常聽取別人有利于自己的建議,只是一味的一意孤行,誤入歧途,不聽取別人的建議,這樣只會使自己走上錯誤的道路,要懂得迷途知返,在人生這漫長的道路上,總會有由于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偏離正軌,別人的建議也是相當重要的。古人寫出的好的文章,都是經過自己反復推敲再請求別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標注、修改,提出的建議作者都會采納其后將自己的文章經過多次的敲定才能完成。別人的合理建議是讓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的必要保證,常問路人不會迷失方向。
追求夢想,應不斷地探索追尋,勇敢地堅持下去。夢想不是自己本身就有的,而是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大樓之所以能夠高聳入云,是因為有一磚一瓦的積累,大海之所以能夠寬廣無垠是因為有一溪一河的注入,只有堅持之花才會開出勝利之果。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總會有很多的坎坷,但要是你不斷的積累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完成自己的夢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曹雪芹追夢,花了三十多年,他借閱了很多古籍,不辭辛勞嘔心瀝血,才完成《紅樓夢》這部曠世巨作。據調查,82%的人都有夢想,大大小小的夢想裝載著多少人的希望,可是這其中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做到堅持完成。
夢想的追求需要我們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但同時也要積極聽取別人的合理建議,全面發展自身,努力完成夢想,夢想之花為你而綻放。
尋夢的路上作文700字2人活在習慣里,今天這樣做是因為昨天這樣做。弗洛伊德說:“這是死之本能。”——題記
人,一生即使一場旅行。行路的起點和終點已是定數,我們無力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也只是路上的風景。行走在人生路上,看盡世間繁華,歸于寧靜。你的足跡是你生命最好的見證。生命有限,我們也只能在這段并不長的時光里努力向前,看盡別樣風景。
我絕不愿在一塵不變的空氣里了卻余生。曾經固執地喜歡西藏,僅僅因為那里湛藍的天空,五彩的經幡。心,一次次在夢里飛向那片圣潔的土地,看萬千信徒磕長頭,匍匐在山路。多希望自己也能有背上行囊,一步步行走于崎嶇山路的勇氣。向往那種“我一生向你問過一次路,你一生向我揮過一次手嗎?”的偶遇。
有人說,西藏是人類生命的搖籃,因為冰期的降臨,人類向平原遷移。西藏人代表著人類最后的堅守。我近乎癡狂地愛著這份堅守。如果可以,我一定會用雙手擁抱這片土地,用雙腳走遍這里的每一個角落。
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個地方常常出現在我夢里——烏鎮。
曾經去過那個小鎮,用雙手撫摸每一塊磚、每一片瓦。百年前江南女子的低吟淺唱透過木門傳到耳畔:“江南何采蓮,蓮葉何田田。”骨子里那份只屬于江南的溫婉讓我仿佛回到了前世。走在石板路上,心前所未有的平靜。你說,那對岸的水閣之上可有一位女子,綰起一頭長發,沏一壺茶,靜靜等待遠方的歸人。
在這樣一個嫻靜的水鄉,不知我可會與你共尋一個千年的夢?
行走,是心的放逐。我只愿用雙腳踏遍山川,用心靈記錄美好。
尋夢的路上作文700字3路是夢的魂。——題記
踏著長著青苔的,濕滑的青石板小路。伸手觸摸著已經上了年紀的粗糙的樹皮,耳邊拂過微涼的,若有若無的金秋的風。仿佛走著的是通往夢的階梯,尋夢,尋夢……
走進黃華山,仿佛觸摸著的是夢的護欄,我嗅著來自上個世紀的空氣,感受時間的跨度。路,是最有黃華山特色的容我慢慢道來——
邁進屬于黃華山的地界,尋找我的夢。大多數的人喜歡平坦的大路,而我偏要不走尋常路!剛才不敢走,卻不料被張老師帶了進去,知己啊知己!跟前面的人群緩慢的走動,腳下的路長滿了雜草,不少草被我們踩趴下,我心疼之余,又腹徘著:“真應了魯迅先生說的那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
可別說,這小路——哦,不,應該叫草徑,可真是頗有野趣。路旁長著青青路邊草,不時錯落著幾朵可愛的小花,雖嫵媚卻不妖嬈,再往前走,就通過了一扇由草藤構成的門,我們低頭彎腰,唯恐打擾了這片清凈,打擾草叢中的小居民的平靜生活。
黃華山最不缺的就是石階了,高低不同的石階有些坑坑洼洼,石縫中長著一些青苔,有些濕滑,但帶著一種大自然的清香。拾級而上,路旁的樹木密密麻麻,形成了一道屏障。抬頭一看,已經看不到頭頂的天空,只有數片綠葉罩在頭上。天空的光,從樹葉間篩下打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站在了這樹木的拱門里。白光從頭頂照下,把我們和綠草裹上了一層朦朧的光,我們置身于草的海洋,石的小階!
路是夢的魂,我來到黃華山,在草徑中,在石階中尋找夢!
尋夢的路上作文700字4張開雙臂,奮力奔跑,只因為,夢想在遠方。
同學們,在這個明亮而美好的夏季,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年滿十四周歲了。十四歲,賈寶玉正在大觀園中吟詩作對;十四歲,萬歷皇帝已經在張居正之輔佐下實行改革;十四歲,羅密歐與朱麗葉跳那支定情的舞蹈。但對于我們來說,十四歲,這少年與青年的過渡,這青春最的序曲,恰是我們尋夢路的起點。
我們自小時起,就一直對未來有著憧憬和向往,而隨著我們的長大,原本的縹緲的夢一點點地明確了,真實了。于是,朝氣蓬勃的我們,快樂地奔跑在尋夢的路上。
在這條路上,你會看到一個指示牌,寫著:“我暢想,我追問,我行動。”
夢,原本就是年少輕狂的我們心中的美好希翼。它純潔,高貴,而我們無拘無束的暢想恰是它的活力與生機之來源。我們要敢想,要會想,要發揮出我們青春所賦予的飛揚的想象力。要用這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去構建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不論是屈原的香草,還是但丁的玫瑰,在這種暢想面前都不足為道。我們看,自古英雄出少年,莫不正是因為少年的暢想?
在尋夢的路上,要懂得追問。尋夢之路時常霧靄迷濛,歧路難辨。這時,要學會借力去驅散迷霧嗎,找到那唯一正確的路。這種借力就叫做追問。唯有追問,才能讓我們汲取到前人和長輩的經驗。古人云“援疑質理”,質,即是追問。只有學會追問,在尋夢的路上,才能方向明晰,大步前進。
一切真理,一切夢想,都不能僅存在腦海之中。如果說,暢想是構建模型,追問是尋找良料,行動,就是按照模型,把屋子一點一點地搭起來。在尋夢的路上,行動,讓我們與遠方的距離一點點減小。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行動是最累的一部分。正是如此,當你深一腳淺一腳地邁過泥濘后,才能自豪地說:“這里,就是我的詩和遠方!”
我們正值青春,我們暢想,我們追問,我們行動!帶著一腔熱血,我們奮力奔跑,在尋夢的路上!
尋夢的路上作文700字5日光鼎盛,如你身載風流光影。狂熱與孤寂重疊回憶,在無處落腳的人海里,你的停靠成為島嶼,成為陸地,成為具體……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學校圖書館,是那一本本散發著墨香的書籍讓我找到了夢想的方向,踏上尋夢的道路。
我熱愛這個世界,我喜歡游歷。在這里,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夢中飛翔雖然,無論我環繞幾大洋行過多少海里,不管我在地球的另一端連過多少博物館和歷史遺址,探訪過多少名人故居,也只能說明我的雙腳踏上過那片土地,我的雙眼掠過那些風景,可它們依然不為所動地佇立在那里。不因我的觀摩而有一絲改變,但是我把圖書館當成了打開世界的窗口,把風景當成游歷,我享受其中的過程。
在圖書館里一排排,一冊冊,包著光滑牛皮紙的書,帶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我們去巴黎地鐵見義勇為捉小偷,去西藏和朝圣者三步-叩首朝拜信仰,去拉美貧民窟和孩子們踢臟兮兮的皮球,去疾病財虐的非洲當志愿者直擊苦難。當然也有成本較低的游歷,當我看完書趴在國書館桌子上小憩的時候,仿佛我待在鋼筋混凝土建的城市里。今天凌四點鐘起床上街,和清潔工人一起迎接穿透沉睡的第一抹陽光;明天前酒鬼走在四下無人的黑夜里肆意放蕩,后天和一群流離失所的乞丐聊家常。這切像影片在小小的圖書館里演繹和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樹銀花。
我曾以為游歷的方式只是飽覽風景,是圖書館再一次開拓了我的眼界,我在圖書館里認識了幾個,我喜歡她們的故事,就像在夏天的晚上啜飲一瓶梅子酒。她們并非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生,她們的幼年故事也是每個普通人的縮影,包含自卑與膽怯,暗戀與背叛,就像每個背著雙肩包懷著心事的小孩。原來故事也是游歷的一部分,至少它能帶經我難得的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