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預防接種門診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預防接種;人性化服務
我國自實施擴大免疫后,疫苗品種、接種劑次都明顯增多,預防接種門診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容易出現醫患之間的矛盾和沖突1。因此有效地溝通和細致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在工作中我們針對兒童預防接種的特殊性,將人性化服務融入預防接種全過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 服務載體有效提升
全面使用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嚴格實行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系統的全面運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差錯的發生,方便接種情況的統計分析,并能通過短信提醒第一時間追訪遲漏種兒童。同時,考慮眾多上班族家長常集中于清晨及幼兒園放學后的時間段進行預防接種,我們將預防接種門診的作息時間調整為上午上班時間比平常提前半小時,下午下班時間延遲半小時,按需、按時段人性化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服務需求,有效緩解了預防接種候診時間長和擁擠現象。
2 服務功能有效提升
預防接種門診設立候診、登記、接種及休息等功能區。在門診設置了明顯的標識和指示標志。寬敞明亮的候診大廳,整個空間布置得充滿童趣,添置了足夠數量的休息椅,為了防滑防撞,接種門診區域內全部采用塑膠地板,給兒童提供了更安全的接種環境。門診啟用叫號等待系統,保證了接種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發生;休息室粉紅色的墻面布滿卡通裝飾畫,配備了液晶電視,購置了動畫碟片、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碟片,并備有兒童喜歡的玩具等兒童娛樂設備,減少兒童接種等待的煩悶感。同時,為了方便家長準備了冷熱開水、紙杯、紙巾、電話等以供使用。積極營造溫馨和諧的預防接種環境,給接種對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1。
3 服務質量有效提升
3.1 開展健康宣教,提高家長對預防接種知識的認知度 我們每周五定期舉辦“媽媽班”預防接種知識講座,重點講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接種前后的注意事項、接種禁忌癥、接種后副反應的處置、一類苗二類苗的區別等疫苗相關知識。緩解了門診接種日時因工作人員少、接種兒童多、時間限制等情況下工作人員無法全面詳細解釋的壓力,也消除了家長的困惑和顧慮,又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使家長更積極主動地配合疫苗接種,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種率。同時預防接種門診開通咨詢電話,積極、耐心地回答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針對接種后引起的各種副反應,對家長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對癥處理,既有利于消除家長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誤解,也有利于兒童早日康復1。
3.2 注意溝通技巧,針對不同對象做好個性化的護理 接種人員不僅要學會如何將信息清楚地傳遞給受種者及兒童監護人,使他樂于接受,更要善于改善受種者對各種信息的反饋,只有通過交流溝通,才能增進情感。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根據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兒童接種時的緊張情緒1。新生兒、嬰兒期這個時期的小兒比較嬌嫩,對外界刺激只能形成比較簡單的反射,尚無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對親情有極強的依賴性,指導家長用非語言方式如親抱患兒、微笑或親切稱呼來營造親情氛圍,吸引其注意力,以減輕患兒的疼痛,便于注射操作;3—4個月以上的嬰兒容易被周圍的環境轉移注意力,接種人員就采取微笑和溫馨的話語去逗樂并轉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注射,減少哭鬧。學齡前兒童情緒易受感染,談一些愉快和新奇的話題,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和表揚,分散注意力,接種人員通過對兒童善意的身體接觸如撫摸小朋友的頭,握小朋友的手,可以使兒童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促進雙方良好關系的建立,取得他們的信任和主動配合,從而在愉快的氣氛中敏捷、熟練、輕巧地完成注射。
3.3 注重自身管理,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不斷強化醫務人員的理論學習,反復學習規范化門診的評估標準,加強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責任心,力爭做到規范接種、安全接種。
4 體 會
規范、完善和提升是優質服務的基礎,溫馨的環境和人性化服務是優質服務的保證。作為為兒童提供預防接種任務的接種門診,其服務的人群和服務的內容具有特殊性,對于門診流程的合理性、服務的人性化以及管理的科學性的要求更是高于一般門診,往往一個微笑、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得體的撫摸、一個溫柔的動作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必須從點滴細微處入手,無論工作多忙、多累,對待兒童及家屬都要做到用心、耐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預防接種過程中,讓接種對象感到溫馨和舒適。
關鍵詞: 兒童免疫預防接種檔案;微機化管理
自1978年兒童預防接種實行計劃免疫以來,兒童預防接種證和接種卡等檔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寫,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各種接種數據報表手工統計分析,手續繁雜,人為影響較大。雖然在工作中不斷改進,但仍不能避免筆下誤、預約時間推算錯誤、報表數據不準確、流動人口管理難等問題。
兒童接種檔案微機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通過刷卡自動計算兒童接種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動記錄接種信息,各種報表由電腦自動生成,改變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準確、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點,能提高接種率,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大大縮短兒童家長接種時的等待時間等,具有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
1 軟件介紹
基層金苗卡系統的主要功能有:(1)為兒童建卡,對新建和遷入遷出兒童進行管理。兒童的基本情況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別、體重、居住地、出生情況、過敏史,父母的姓名、單位、聯系電話、是否乙肝攜帶等。(2)對兒童進行接種登記管理,對接種疫苗情況記錄。包括接種日期、疫苗名稱、批號、生產廠家、費用、接種者等。(3)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庫、入庫及庫存的數量、日期、批號、生產單位、規格等信息。(4)轄區人口及行政區劃管理情況。(5)各類報表的生成與統計。(6)各類數據的查詢。
2004年7月我們將沈蘇公司的基層金苗卡系統,在全省率先首次應用到龍口市防疫站、中醫院、龍口二院的預防接種門診,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樣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兒童接種記錄的所有過程。經過一年的運行,我們在省內率先將微機化管理的工作推廣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預防接種門診,在全省內率先實現了全市3周歲以內兒童接種個案電子化,免疫預防檔案微機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決了手工時代的各種難題,使我市的計劃免疫管理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2 具體做法
2.1 實施微機化管理前的準備工作 (1)任何一項新技術、新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領導支持。所以就這項技術的優越性、可行性、緊迫性與政府部門各級領導、各鎮醫院院長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各級政府給予政策、財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這項工作能順利進行。(2)制訂詳細、可行的方案。我們在全省內,率先對微機化管理在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中應用的可行性,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根據本市的經濟基礎和現有的各預防接種門診的條件,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決定先小面積試點,積累一定經驗后,再在全市進行推廣應用。(3)加大宣傳力度,廣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宣傳兒童電子接種證的好處,兒童接種檔案微機化管理的優越性,取得兒童家長的配合。
2.2 實施階段
2.2.1 物資配備 首先各預防接種門診要配備一臺512M以上的微機、針式打印機、UPS、U盤,讀卡器由防疫站統一配發。
2.2.2 人員安排及培訓 為了保證微機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求微機操作員年齡在45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具有一定的電腦操作水平。培訓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時間2天。有個別不會的再強化培訓,務必達到所有人員回去后都能開展工作。
2.2.3 總結經驗試點先行 首先在計劃免疫工作較好的防疫站、中醫院、二院三個預防接種門診開展此項工作。第一步首先進行計算機的系統維護,錄入各單位的各項基本數據,例如單位編碼、接種周期、行政村名稱、人口資料等。每個預防接種門診都有一個全國唯一的用戶編碼。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強化服苗的有利時機,將前來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兒童的接種證全部收到接種門診,利用周末和夜間,采取歇人不歇機的辦法,1個月內將所有兒童的有關信息全部錄入微機。包括兒童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長姓名、聯系電話等基本情況,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種記錄、過敏史。之所以用接種證作為錄入電腦的本底資料,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接種證的信息記錄更加真實可靠。錄入完畢后,為每名兒童發放了電子接種證,這個電子接種證就保存著該兒童的全部預防接種信息。每名兒童在電腦里有一個唯一的地址,這樣兒童接種數據實時上傳時,就不會造成混亂。
2.2.4 刷卡接種 2005年2月份開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卡。在接種日兒童家長開始用信息卡到預防接種門診為兒童進行疫苗接種,用信息卡記錄了所接種疫苗的接種日期、種類、批號等所有的相關信息,并自動進行下次接種時間預約,達到了方便、快捷、高效、準確無誤,使兒童家長體會到了現代化管理的優越性,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兒童家長的好評。
2.2.5 試點成功,全市推行 2006年,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省內率先實現了以一個市為單位,所有預防接種門診,全部實行了兒童接種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圍內,兒童攜帶著電子接種證,在所有的預防接種門診,都可以進行接種,而絕不會出現人為的計算錯誤,或漏登、漏記現象。
3 效果
3.1 提高了工作質量
3.1.1 卡證符合率顯著提高 兒童接種微機化管理,減少了手工抄寫時登記大卡、小證的筆下誤。2006年年終工作檢查時,對全市19處接種門診的120名兒童進行了卡證符合率調查,結果發現,卡證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機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現在的98%。
3.1.2 兒童接種的免疫程序準確無誤 由于各種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電腦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導致的時間誤差。
3.1.3 對流動兒童管理更加有效 減少了流動兒童因流動性大,接種記錄不全而導致的錯種、漏種、重復接種現象的發生。全國兒童預防接種信息聯網后,對于到外地暫時居住而又忘記帶信息卡和接種證的兒童,可以在數據庫里查詢后,給予補發接種證,既能使兒童及時接種疫苗,又不用家長回家取接種證,減少了兒童家長因此而產生的誤工費用和往返的旅程費用。
3.1.4 接種率報表更快捷、準確 實行微機化管理后,各種接種統計報表由電腦自動生成,報表時間由過去的1天時間,減少為現在的5min,并且絕無差錯。
3.2 提高了工作效率
【關鍵詞】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于撫順市2011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AEFI監測資料,疫苗接種劑次數來源于“中國免疫監測信息計劃系統”。
12 方法
121 按照遼寧省AEFI監測方案,對所有接種疫苗者均進行AEFI監測,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原則,通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報告系統進行報告。AEFI一般反應病例,只填寫AEFI病例報告卡實行網絡報告;其他的類型AEFI病例,填寫個案調查表完成個案調查。
122 AEFI病例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診斷標準進行分類。
123 按照一、二類疫苗總接種劑次、各種疫苗接種劑次和發生反應病例數計算發生率。
2 結果
21 病例分類 2011年共報告AEFI病例127例,其中一般反應124例,占9764%;異常反應2例,占157%;偶合癥1例,占079%。
22 地區分布 2011年全市鄉級以上預防接種門診共有186家,其中上報AEFI病例的接種門診有56家,占接種門診的3011%,有130家預防接種門診未上報病例。
23 季節分布 除1月、2月、3月外,各月均有病例報告, 7月、8月、11月、12月分別占全年病例的1575%、1024%、2362%、1496%。
24 年齡分布 127例病例中,
25 發病時間間隔分布 大部分反應在接種后1 d內發生,接種疫苗至發病時間間隔按0~1、2~3、4~7、8~14、>15 d劃分,分別占6234%、1967%、924%、741%、134%。
26 臨床診斷分布 124例一般反應中報告最多的是發熱74例,占5968%;局部紅腫39例,占3071%;局部硬結30例,占2362%。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偶合癥各1例,占236%
27 AEFI報告/調查及時率 全市48 h內報告數124例,48 h內報告率100%,48 h內調查率100%,3日內調查表報告率100%,調查報告上傳數3例,調查報告7日內上傳數3例。
28 疫苗分布 我市使用的23種疫苗中,有17種疫苗報告了AEFI。全年累計接種疫苗總人次數952 625人,AEFI報告發生率為1333/10萬,其中一般反應的報告發生率為1301/10萬,異常反應報告發生率為021/10萬。報告AEFI最多的疫苗是無細胞百白破,報告發生率為9808/10萬。報告一般反應最多的疫苗是無細胞百白破51例,占一般反應的4016%。報告異常反應1例麻腮風疫苗,1例雙價出血熱疫苗。
3 討論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組織器官、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2]。AEFI是我國擴大免疫規劃順利實施的一個關鍵環節,及時發現AEFI病例,迅速有效處理,是防止AEFI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為加強AEFI病例監測,指導接種單位規范接種,降低AEFI發生率,必須樹立正確的看法,關注疫苗疑似異常反應,重視疑似異常反應的上報工作[3],以應對偶然發生的不良事件。
監測數據顯示表明,監測系統較敏感,但仍有大部分接種門診全年未上報AEFI病例,監測系統敏感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2011年前三個月沒有報告,原因由于我市在4月份開展專項培訓,加強監測督導,進一步規范上報、調查、處理程序,接種人員對監測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大大加強了監測系統的敏感性。大部分接種門診對報告病例有顧慮,政府部門應明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程序。建議加強衛生行政部門、CDC、藥監部門、醫學會以及疫苗生產企業之間的協調配合,盡快制定調查診斷和補償辦法,便于基層在應對和處理AEFI時有充足的依據[4],解決AEFI監測報告后顧之憂。
127例AEFI病例以小年齡為主,1周歲以內兒童占很大比例(5039%),這與該年齡段兒童接種針次有關,無論是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還是二類疫苗,1歲以下兒童接種密度最高;其次發生率高的是1~3歲年齡段(3701%),這是由于我市開展強化免疫與補種活動原因。
正確認識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的概念,統一反應定義、分類、報告、調查、處理和監測評價等方面,定期進行專項剖析,對開展異常反應監測是有所幫助的[5],定期開展專項培訓、AEFI監測督導,對AEFI監測進展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向下級單位反饋。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AEFI監測系統,可以提高報告的敏感性,評價疫苗的安全性,減少不良反應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負面影響,增強公眾對預防接種的信心,繼續深入開展擴大國家免疫規劃,保障預防接種安全,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的傳染病。
參 考 文 獻
[1] 郭飚.全球預防接種副反應監測系統的建立與發展.中國計劃免疫,2005,11(3):22923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衛生部疾控司, 2005:35.
[3] 謝廣中 重視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10):515517.
[關鍵詞]城市區域;免疫規劃管理;阜康市;新疆
近幾年來,隨著新疆阜康市經濟的飛速發展,阜康市以打造“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和建設“城市規劃區為中心的現代化最佳人居環境生活區”為目標,城市的擴張和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日益加大。行政區域的調整劃分為推進阜康市城市化建設工程奠定了基礎,但行政區域調整的同時也給城區和臨近鄉鎮免疫規劃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要表現
1.1目前城區免疫規劃管理模式不適應預防接種需求。阜康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新疆率先探索了城區免疫規劃管理模式,由城區的兩個街道辦事處開設預防接種點,設立兩名防疫人員崗位,配備專職預防接種人員對城區兒童進行預防接種,這個方法在當時有效的解決了城區接種工作的難題。但是隨著免疫規劃工作的不斷規范,尤其是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工作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這種模式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城區免疫規劃工作的開展。
1.2現有城區社區中心(站)免疫規劃工作管理水平不足。目前新建成的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任務量大,服務人口數量較多,而承擔免疫規劃工作的醫生相對較少,人口相對流動性也較大[1],相關人員對免疫規劃工作管理缺少必要的經驗。由于城市行政區劃剛剛調整完,因區域劃分和部門工作職能等因素使得原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免疫規劃工作交接有一定困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對轄區的情況尚不熟悉,相關適齡兒童的底數情況和免疫狀況一時無法掌握,工作開展起來難度較大。
1.3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區域交叉,適齡兒童管理難度大。因城市的擴張,原先的城鄉結合部和周圍部分村已經在城區范圍內,這部分交叉區域兒童免疫規劃出現了“兩不管”情況,尤其是在開展補充免疫工作時經常能出現因轄區劃分不清、推諉扯皮情況,造成免疫規劃工作管理上的盲區和空白區。
1.4城市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規劃建設尚不完善。目前城區免疫規劃工作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移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因房屋面積小,人員少,加之接種人員免疫規劃專業技術培訓少、接種技術尚不熟練等因素,建設尚不規范,還達不到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規劃建設要求。若政府投入不足,較難達到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的標準要求,容易造成醫防不分、一室多用和交叉感染等現實問題[2],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免疫規劃工作的正常開展。
2 對策
2.1積極探索城區免疫規劃工作管理發展新模式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形成政府主導、衛生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應逐項研究,拿出解決辦法,合理劃分區域,制定相應對策,逐步探索一條適合自身免疫規劃管理工作發展的新模式。
2.2完善交叉區域免疫規劃工作的交接,確保免疫規劃工作順利實施。盡快落實完善交叉區域免疫規劃工作的交接,根據劃分的區域,定期入戶走訪調查,每月與社區、計生、婦幼、轄區派出所、出生醫院等部門核對出生兒童數據,確保兒童適時接種。
2.3進一步完善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建立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是保障城區兒童免疫規劃管理服務模式改革的重要條件[3]。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防接種工作“一票否決”制度》中城區100%建設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的要求,把城區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化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指標內容,對未達到規范化要求的門診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加大軟硬件的投入,提出合理意見建議,加快建設步伐,力爭預防接種門診實現規范化、示范化。
2.4加大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培訓工作力度,建立培訓工作長效機制。在預防接種人員上崗培訓的原有培訓基礎外,疾控部門每年應對持證上崗預防接種人員和新上崗預防接種人員進行經常性崗位培訓和技能操作培訓,以此鞏固和提高預防接種人員的業務水平。
3結果
免疫規劃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惠民工程,城區人口密集,問題復雜,是多年來免疫規劃管理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2],衛生行政部門協同財政、街道等成員單位以及疾控、各醫療衛生單位多方協調,實地調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完善城市區域免疫規劃網絡管理機制,逐步落實相關工作,移交和解決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強化了人員培訓和技能操作,目前城區重新布置規劃的10家社區預防接種門診全部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有效的推動了阜康市城區免疫規劃工作健康有序的展開。
參考文獻
[1] 魏芝敏. 淺談行政區域調整后城區免疫規劃工作的管理[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3,2:111-112
【關鍵詞】農村預防接種免疫預防安全接種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9-0-01
農村預防接種門診是具體實施免疫規劃的關鍵環節,如何做好農村預防接種門診的免疫預防工作,本文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做好兒童摸底登記、掌握轄區內人口資料
掌握疫苗接種對象信息是免疫預防最基本的工作,可以每月通過鄉村醫生等農村預防保健網絡上報出生兒童,還可通過戶籍部門、計生部門、婦幼部門或乙肝疫苗接種轉卡登記,與鄉村醫生、居委會有關干部核對及補充遺漏兒童等。對外來流動人口兒童還要通過外來人口管理部門或有關負責人收集。此外,我們免疫預防工作人員應多下農村,及時了解兒童變動情況,主動掌握免疫預防對象,對出生兒童進行逐月統計和上報。
2 安全接種
2.1 接種前預檢
在實施疫苗接種前,門診醫生應當對兒童進行接種前預檢,告訴家長孩子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詢問孩子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并如實記錄告知家長。這時,家長應當將孩子的健康狀況、既往過敏史、家族史等接種禁忌情況如實告訴醫療衛生人員,以便醫生及時掌握兒童健康狀況,決定是否對孩子進行預防接種等。
2.2 仔細核對兒童姓名及年齡
在給兒童接種疫苗前,一定要認真核對預防接種證上的姓名,如有些接種證上沒有小孩的姓名或只有父母一方名字的,應囑咐其及時填補,確認無誤后再注射疫苗。國家對疫苗接種有嚴格的免疫程序,超前或推遲接種均不利于兒童健康。因此,在辦理兒童預防接種證時,兒童的出生日期一定要填寫正確,要以公歷為準。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接種證上填寫的出生日期是陰歷的情況,這樣容易造成接種時間不符合要求,所以,接種前一定要核對兒童的年齡,發現有錯誤應及時糾正。
2.3 嚴格操作規程
要熟練掌握各種疫苗的注射方法,技術操作要規范,接種的環境要符合工作要求。要堅持一人一針一管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卡介苗特別注意一定要皮內注射;百白破、白破二聯、乙肝疫苗因含有吸附劑,不容易吸收,所以一定要深部肌肉注射,且注射前要充分搖勻,如果注射部位過淺或沒有充分搖勻,很容易形成局部硬結,甚至發展成無菌性膿腫,給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兩種疫苗聯合免疫時,一定要注意更換接種部位。接種時注意核對疫苗的品名、批號、失效期等,如發現疫苗過期、變色、安瓶有裂紋或有搖不散的沉淀和異物者不能接種。接種時皮膚消毒忌用碘酒,只能用75%的酒精消毒,待干后再注射,以免消毒液殺死疫苗成分,影響免疫效果。疫苗應在規定的溫度下運輸和儲存,嚴格做到苗不離冰。疫苗開啟后,活疫苗超過半小時,滅活疫苗超過1小時未用應廢棄。
3 及時、妥善處理接種反應
疫苗作為一種抗原成分進入人體,一方面刺激機體免疫系統引起免疫反應,獲得抵抗相應病原體感染的能力;同時作為抗原或半抗原的生物制品及附加物質,還會使接種局部組織乃至全身發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亂和病理變化,并表現出一定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這就是接種反應。對于一般的局部或全身反應無需特殊處理,只要適當休息,多飲開水,癥狀會自行消失。對較重的局部反應,如接種百白破疫苗引起的局部紅腫、硬結,可用熱水袋包上清潔的濕毛巾熱敷,每天3~4次,每次20~30分鐘,可以促進吸收,消除紅腫,減少疼痛。對較重的全身反應,可采取對癥治療;對高熱不退或伴有其他并發癥者,則應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送醫院觀察治療。對嚴重的異常反應要引起高度重視,一定要及時做出處理或搶救,并及時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一般兒童在接種門診注射疫苗后休息30分鐘才能離開,以便對可能出現的副反應進行緊急處理。發生反應后,在及時處理的同時,要對家長做好耐心的解釋工作,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將危害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同時應做好詳細的異常反應處理登記,以便日后查詢或備案。
4 改善服務態度、做好群眾宣傳
因為接種對象主要是小孩,往往會哭鬧,不合作,有恐懼感等。因此,我們對接種對象應態度和藹、熱情周到,對家長應耐心解釋,積極宣傳有關免疫預防的知識,使家長了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意義,以及什么時間接種什么疫苗,有哪些情況不能接種,接種疫苗后可能出現什么反應,需要怎么處理等等,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更有利于預防接種工作的開展。
5 做好接種資料的統計整理與報告
接種門診資料包括人口資料、接種資料、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和事故調查處理等資料、疫苗的出入庫記錄及使用情況、冷鏈設備及接種器材使用管理資料、各類宣傳資料等。接種門診工作人員要定期有計劃地收集、掌握、整理、保存這些資料,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上報統計報表。預防接種門診資料應每半年整理1 次,年底分類裝訂成冊,建檔立卷,登記編號,以備今后查詢。這些資料是我們具體工作的結晶,可以為今后預防接種工作的評估以及制定新的預防接種方針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總之,還要加強政府對基層預防接種工作的經費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報酬和勞動付出不相符,會直接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接種人員少,工作量增多的情況下,更應重視提高基層預防接種人員的報酬,增強預防接種工作的吸引力,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基層接種人員做好預防接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預防接種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麗華,秦惠琴,秦興榮.基層預防接種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