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醫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文名稱: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主管單位:北京市衛生局
主辦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673X
國內刊號:11-3639/R
郵發代號:82-708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1、口腔醫學主要學習物理學、生物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復等學科的畢業實習,一般安排36-42周。
2、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訓練,具有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修復和預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1提高帶教老師的整體水平
1.1樹立帶教醫師的主人翁精神
1.1.1帶教老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教師職責:重視教學工作,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教師身份,明白醫生、教師的雙重身份,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盡量多給實習生創造接觸臨床的機會,以提高實習質量。
1.1.2帶教老師要明確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高度結合起來,悉心觀察和指導學生的操作,杜絕差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根據臨床考核體系,嚴格把關。
1.2強化帶教醫師的責任意識:帶教老師應本著對患者負責、對學生負責、對醫院負責的態度,因人施教,加強理論學習;結合實踐,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關心生活,幫助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做好傳、幫、帶。
1.3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要培養實習醫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醫生的服務對象是在生命進程中受到困擾而需要真誠幫助的人,醫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地西泮、進步。作為一個醫生,特別是臨床帶教老師,首先要有一種崇高的愛傷精神,成為有責任、有義務,品德高尚的醫務工作者。在帶教過程中,時刻關心學生的思想變化,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去影響他們,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服務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培養虛懷若谷、無私無畏的高尚品格[1]。
1.4培養帶教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避諱對著患者訓斥教育學生,因為這會無形中給學生和患者都造成很大的思想壓力。整個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帶教教師只作為指導者、輔導者或啟發者,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漸培養他們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臨床病例分析與討論是培養口腔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良好手段。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2注重實習生的能力培養
口腔醫學因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其臨床實習教學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臨床教學工作中,應針對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不斷提高口腔醫學生的教學質量。口腔醫學作為一門動手能力要求極強的學科,臨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口腔實踐教學中最為有關鍵的一環,它是檢驗學生能否將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化為獨立處理其他和預防口腔疾病能力的指標,也是實現由學生到臨床醫生轉變的重要階段。
2.1加強學生的崗前培訓: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著重培養醫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基本功訓練,包括(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重點在基本技能,使醫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要盡可能通過在實驗室模擬臨床實際操作,充分拓展仿真頭模在實驗技能操作中的作用;熟悉醫療程序和要求,縮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這可使進入臨床適應期明顯縮短,結合實踐提高實習質量,臨床實習成績也會明顯提高[2]。
2.2提高實踐能力:專業課教學中,突出口腔醫學專業特點,強調實物教材,模型教具。教學方法上,實行“學討式”、“學導式”、“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病歷討論”等教學方法,積極推進多媒體教學;實習課重點是基本理論驗證和基本技能訓練,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適應由學生向醫生角色轉變。在學生實習期間,臨床一年的實習時間十分有限,實習生應在帶教老師的嚴格指導下進行臨床學習。樹立良好的學風。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充分利用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努力提高動手能力,規范技術操作。
2.3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培養學生熟練的實踐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過程中,剛開始面對其他時往往比較膽怯,工作茫然,缺乏交流的主動性。帶教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信心,培養學生醫患交流、應變能力以及自我調試能力[3]。
2.4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二十一世紀醫學專門人才不僅應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廣泛的適應能力,競爭與創造的意識和本領,而且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作為教學醫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單是技術上過硬,思想上、作風上更要過硬。因此,我們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醫療技術,而且要培養學生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在學習和服務中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同時,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其他的信任感,在實習中除注重培養學生談吐和舉止行為之外,還應強調學生學會應用醫學語言,用醫學口語同其他進行交流,不能單純把其他當作疾病的載體,就病論病,而要尊重其他的社會屬性,正確對待患者,加強醫德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今后從事醫療工作奠定基礎。
2.5培養學生創新、思考能力:創新是一個學科前進的動力,培養學生創新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起重要作用,對學科的進步也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可通過老師帶動學生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項目中去,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4]。
2.6培養學生職業成就感:有關數據顯示,有85%的醫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醫學工作,作為未來的醫生,更應當樹立職業成就感,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做準備。定期派學生短期實習,為當地居民和貧困人群進行義診,為他們解決最基本的口腔醫療服務。在培養學生職業成就感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臨床實習和考研矛盾主要在于時間上的沖突。實際情況中,實習時間與考研沖刺復習時間發生重疊,復習考研的醫學生為保障考研的成功,會以各種理由和方式請假離崗進行自由復習或參加各種考研輔導班,從而出現大量實習生遲到、早退、曠工等違反實習紀律的現象,尤其在臨床實習的中后期,此類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屢禁不止。如此,使面臨實習和考研的醫學生陷入兩難的境地。
2臨床實習與考研問題的影響
2.1對臨床實習質量的影響
考研復習擠占了臨床實習的時間,無法保證在各科室按規定輪轉。使得實習過程不連貫,不系統,不能將課上學習的理論應用于實踐中,無法熟練掌握口腔常規治療方法的操作手法、診療規范、治療標準。有的學生甚至放棄臨床實習,全脫產復習考研。而當考研結束后,錄取結果尚未確定,又開始外出聯系工作單位、參加招聘會、到用人單位面試等既而又使實習中斷,實習質量大受影響。
2.2對考研復習的影響
2者時間上的不協調,考研復習也會受到影響,出現精力不集中,學習效率和質量下降,有可能導致考研失利。這將是一種沉重的心理打擊,從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削弱積極性,對未來失去希望和信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疾患。
2.3對臨床實習工作秩序和帶教老師工作積極性的影響
準備考研的學生無法自始至終地依照安排,按時參加醫院的值班、查房、病歷討論、學術專題講座等。會挫傷帶教老師工作積極性,將帶教視為累贅,形成老師不愿意講,學生沒興趣聽的局面。師生之間不能形成很好的默契和配合,教學質量嚴重滑坡,給醫院教學管理帶來麻煩,同時也將影響學校和醫院間的合作。
3臨床實習與考研問題的對策
3.1恰當安排實習的內容
在實習前3個月內,要求治療的效果和質量,打牢基礎,不強調患者的數量。針對各個專業重點操作要點及教學大綱,結合適當臨床病例,進行開髓術、充填術、拔牙術、各種修復體預備方法、牙周刮治術等口腔常規治療方法的操作手法、診療規范、治療標準等方面問題的強化訓練。通過實際的操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同學們更加有效的復習。在考研即將到來的中間3個月,在嚴格要求治療效果和質量的同時,盡量減少實習同學的臨床工作壓力,對于心有余力的同學安排適當數量的患者,緩解考研前的緊張情緒,盡最大可能為實習同學創造寬松的備考環境。使考研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地、有針對性地完成實習。在考研結束后的3個月中,學生心理壓力大減,絕大多數可以安心實習,這時要強化前期實習養成的操作規范,安排充足的不同種類的患者給實習同學。同時按照實綱,補足實習計劃中欠缺的部分。
3.2嘗試調整課程
口腔醫學生的現行學制為5年,可以前3年在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第4年的第1學期到醫院實習,實習半年時間,實習結束后返校繼續學習1年的理論課程,第5年的第2學期再到醫院實習半年,實習時間前后共為1年。另外,在合理安排實習日程的情況下,給予考研學生考試前1個月的集中突擊復習時間,并要求學生在其余時間做好實習工作。這樣既緩解了考研和實習的沖突,又滿足了社會的需求。
3.3完善考核制度
強化臨床操作意識學校和教學醫院要切實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行政管理工作,強化實習生的臨床操作意識,著實建立起一套系統完善的考勤、出科考試及評估辦法。注重對實習生進行臨床技能的考核,提高臨床實習成績在畢業總成績中的比例,對成績不合格者限期補考或延長實習時間、推遲畢業。結合教學大綱,分別請口內、口外、修復教研室培訓,在實驗室提供仿真頭模型進行技能操作練習,縮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避免出現重理論、輕實踐、動手能力低下的“高分低能”現象,不斷改善臨床實習現狀,有效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提高臨床實習質量,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3.4加強思想教育
近年來低溫等離子體在根管消毒方面的應用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但傳統的等離子體裝置仍不能用于根管治療,主要是由于根管的直徑太小,等離子體筆很難有效地進入根管使其產生的活性成分很快衰變所致。國內外實驗室爭相研制在牙齒根管內部能產生等離子體噴流的微小裝置,讓氣體在根管內放電產生低溫等離子體,并發揮高效,無毒的殺菌作用。XinPeiLu[4]等研制了針狀等離子體裝置,它簡便安全且極易操作,且產生的等離子體可以直接放入牙齒根管中,不會引起過熱、疼痛和組織損傷。在體外作用于引起根管再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糞腸球菌后的結果顯示,針狀等離子體可以有效殺滅根管內的細菌,并認為細菌的死亡主要與O和·OH自由基密切相關。ChunqiJiang等[5]研究者運用He/1%O2氣體納秒脈沖放電產生了長度大于2cm直徑小于2mm的細長等離子體,作用于根管內附著于管壁的細菌生物膜后顯示等離子體處理區生物膜消失,玷污層被去除,暴露潔凈的牙本質小管管口。ZhouXinCai等[6]將大氣壓等離子體射流裝置處理牙齒根管模型內接種培養的糞腸球菌生物膜樣本發現當等離子體和5.25%的NaClO的共同作用具有最好的殺菌效果,說明等離子體載藥后,兩者之間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孫科等[7]比較輝光放電和介質阻擋放電兩種低溫等離子體裝置產生的大氣壓低溫等離子體對根管內糞腸球菌生物膜的殺菌效果,結果顯示介質阻擋放電裝置產生的低溫等離子體殺滅根管內糞腸球菌更具優勢。目前,研究者對低溫等離子體殺滅根管內細菌及生物膜的具體機制還不清楚,關于細菌死亡的原因國內外有以下學說。1)胞膜破裂說:Montie等[8]認為脂肪酸的過氧化使細胞膜快速破裂。也有觀點認為膜的破裂是由于電荷累積造成[9],高速電子沖擊在細胞膜上產生瞬間電勢超過臨界值而導致胞膜電荷分離,從而引起細胞膜破裂或功能受損,其通透性改變。2)生物大分子損傷說:Laroussi等[10]認為可能是活性粒子穿透外膜屏障,直接與胞內生命物質作用導致細胞死亡。主要有3個原因:1)不飽和脂肪酸受到·OH作用,發生脂質過氧化;2)蛋白質氧化;3)DNA氧化形成加合物。3)亞致死說:Laroussi等[11]通過研究發現細菌經過等離子體處理后,對于很多物質的代謝能力減弱,在只含有這些營養成分的培養基上生長遲緩或者不能生長而死亡,所以認為等離子體可以改變微生物代謝酶的活性,使其不能正常生長。大多數學者認為胞膜破裂,內容物漏出是主要機制,但是,細胞膜破裂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反應如何進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由于根管形態變化多樣、側副根管的存在、牙本質小管的存在等,低溫等離子體中的活性成分是否完全殺滅殘留于根管內的細菌還有待進一步實驗證實;同時該項技術要進入臨床應用之前,也需要研制出可以隨根管形態變化而調節形狀的新一代等離子體發生裝置。
2牙美白
牙著色可分為外源性著色和內源性著色。冷光美白和激光漂白技術是臨床上針對牙著色的主要治療方法。運用的漂白劑主要有過氧化氫、過氧化脲和過硼酸鈉,它們最終主要是依靠過氧化氫來發揮漂白作用,它在光、熱、電離時分解的·OH或HOO·自由基可以切斷著色牙內有機大分子中未飽和的二價鍵(著色分子鎖),將其氧化形成小分子物質,達到脫色或者顏色變淺的目的。但是目前的這些美白方法治療時間長、漂白效果較差、易復發[12]。近些年來,有些研究者將目光轉向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低溫等離子體中含有大量活性基團和帶電粒子,為加速美白過程和提高美白質量帶來了曙光。PengSun等[13]對大氣壓直流低溫等離子體的美白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短時間內(10min或20min),等離子體可以促進過氧化氫凝膠的美白效果。Lab色度系統對處理前后的牙齒進行顏色測定和分析時,等離子體處理組E的改變是單純過氧化氫凝膠處理后的兩倍或三倍;同時,通過電子自旋共振檢測自由基,發現等離子體處理雙氧水后的·OH自由基峰值是單純雙氧水的兩倍,因此推斷低溫等離子體可以加速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更多的·OH自由基并發揮其氧化著色大分子的功能。HyunWooLee等[14]研究結果也顯示,低溫等離子體也可以引起牙齒表面的蛋白物質的變性,使其與牙齒疏松連接或脫離,加速美白產生。PengSun等[13]檢測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時牙齒表面的溫度為37°C左右,并用驗證實驗證明此溫度對美白無明顯影響。雖然,低溫等離子體和過氧化氫一起美白的治療時間短、漂白效果好,但是仍沒有脫離過氧化氫的環境。高濃度過氧化氫仍然有引起牙體硬組織微觀結構上的改變,對成纖維細胞有毒性,引起細胞活性降低等副作用。因此,脫離過氧化氫,單純用低溫等離子體中的活性自由基進行美白效果評價是下一步牙齒美白研究的重要方向。
3口腔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飾
低溫等離子體表面處理具有效果顯著,成本低廉,無污染等諸多優點,在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材料的改性處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低溫等離子體的氣體溫度一般保持在在300~500K,壓力則為130~1340Pa,其對材料的表面修飾僅在于表面幾百納米的范圍,在不會改變材料的基本性能的基礎上,對材料的表面起到一個活化的作用,改變材料的濕潤性,細胞相容性等等,使其生物活性發生變化。有學者[15]通過低溫等離子體對口腔陶瓷材料進行作用,通過掃描電鏡、X光電子能譜測試儀、X射線衍射儀和體外成骨細胞培養對材料類骨磷灰石的形成和表面生物活性進行測定,發現低溫等離子體有利于材料表面類骨磷灰石的形成,并最終提高了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吳峻嶺等[16]將氧低溫等離子體作用于口腔非金屬樁核修復系統-纖維樁,觀察纖維樁-樹脂核之間粘結強度的變化,認為纖維樁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質與導入系統的氧發生了化學反應而產生含氧基團,使表面分子鏈上產生極性,大大提高了其潤濕性能,從而提高了纖維樁和核樹脂之間的粘結力。盧光等[17]對比了NH3、CO2和O2低溫等離子體表面修飾聚羥基丁酸戊酸脂材料的生物活性,應用氣泡法對接觸角進行測量,光電子能譜分析表面元素,熒光染色、電鏡和MTT法分析了接種細胞的增值情況,發現修飾后的膜在接觸角、細胞形態及細胞增殖狀況各方面性能得到明顯改善,證明了NH3、CO2和O2低溫等離子體在材料表面引入了活性基團,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細胞相容性,為組織工程血管的表面修飾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在口腔醫學領域,低溫等離子體被用來建立高分子聚合體表面濕潤模型[18]和提高樹脂基托的濕潤性及粘結性時[19],均取得滿意效果。等離子體作用材料表面的機理非常復雜,處理效果易受多因素影響,如處理氣體的選擇,處理的時間,處理后樣品的后續處理等等,導致的最終結果大有差異,同時最終檢測方法未標準化,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定量化的檢測手段和明確反應基團的原理將是等離子體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未來的重點。
4低溫等離子體消融
低溫等離子體消融術又稱冷融切技術(Coblation),通過強射頻電場使刀頭和組織間的電解液形成等離子體薄層,利用低溫等離子體薄層中的加速帶電粒子打斷組織的分子鍵,使靶組織以分子為單位解體,使目標組織細胞直接氣化或變性、壞死、脫落。其工作時組織表面溫度一直保持在55℃以下,不灼傷周圍組織,恢復快;因系低溫下汽化,只作用于目標組織的表層或黏膜下層細胞,保護黏膜且減輕疼痛,有微創、有效、高安全性的特點。自20世紀90年代末始將Coblation技術引入口腔領域,用于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OSAHS是具有潛在危害的一種睡眠疾病,其發病原因是上氣道發生狹窄和阻塞,通常發生在鼻及鼻咽部、口咽部及舌根部等多個平面。傳統手術方法是懸雍垂腭咽成形術,但療效僅有40%左右。利用Coblation術可以局部消融鼻甲、軟腭、懸雍垂和舌根組織等多個平面,使得治療處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然后瘢痕收縮使體積縮小,達到擴大氣道的目的。Co-blation手術在治療OSAHS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20世紀末其療效報道從46%~78%不等[20]。Powell等[21]1997年應用Coblation開展軟腭打孔減容手術治療OSAHS病人,多導睡眠監測顯示平均最低氣道壓及平均睡眠效率明顯改善,74%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隨后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單純的軟腭打孔減容術對中、重度患者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阻塞原因、部位判斷不明確,手術方式單一、缺乏個體化方案等因素易影響手術療效。目前認為,在明確阻塞平面后,嚴格掌握適應證的情況下,采用多部位、多平面的Coblation治療[22],顯示了其微創和一期手術中同時解決多平面阻塞的獨特優點,結果明顯優于單純打孔,為輕中度OSAHS患者首選外科治療方法,是重度OSAHS患者補充治療的有效方法。另外,Coblation也開始應用于血管畸形和口腔腫瘤的治療。傳統手術治療兒童舌淋巴管畸形,創傷較大,復發率高,切除過多影響到舌功能及發音。Coblation手術治療利用EVac70刀頭直接消融至舌黏膜下層,術后1d即能進食,創面愈合快,隨訪1年未見復發,舌外形和功能均未受影響[23]。PsaltisA[24]把Coblation應用于舌、口底、口咽、喉癌及下咽癌的治療,并與CO2激光切除作對比,認為手術時間較短,出血小、碳化少,術后復發時間延長,激光只能作直視下切割,Coblation可變換多角度,適用于T1~T3口腔、口咽部惡性腫瘤。但目前應用于頭頸腫瘤的報道,特別是惡性腫瘤手術的病例數還不多,遠期療效有待觀察。隨著設備研究的開發完善,治療手段進一步聯合應用,低溫等離子體在外科消融治療中會得到更廣闊的前景。
5低溫等離子體抑制癌細胞
Fridman等[25]研究顯示FE-DBD可以引起黑色素瘤癌細胞的凋亡,通過一系列的復雜生物化學反應使癌細胞在作用后幾小時到幾天后發生細胞死亡。細胞凋亡中大分子以可控的模式分解為小碎片,細胞降解的同時不會損害周圍的細胞,也不會引起感染的發生。黑色素瘤細胞在接受低溫等離子體作用后發生繼發的破壞和凋亡的這些結果,提示低溫等離子體在治療癌癥方面具有殺死癌細胞的潛力。如果可以利用它選擇性地標記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區分開來,將會在治療癌癥中有重大意義。隨后,為了深一步研究低溫等離子體的抑癌機理,眾多學者紛紛進行了相關研究工作。Lee等[26]認為等離子體處理可以導致細胞從基底脫落,誘導黑素瘤細胞的死亡、抑制整合蛋白α2,4,以及細胞表面FAK的表達,并使得機動蛋白纖維成為擴散狀。Yan等[27]利用氣壓等離子體射流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增殖,等離子體處理后癌細胞的周期被抑制在G2/M期,且這部分細胞隨培養時間的增加會發生凋亡。Kim等[28]研究發現等離子體誘發癌細胞的凋亡并導致DNA破壞和Mitochondria的功能紊亂,活化了促進細胞凋亡的蛋白質,即細胞凋亡蛋白-3.且處理過后的細胞積累了gamma-H2AX(DNA雙鏈裂解的標志)以及相應地出現了p53腫瘤消除基因。Sensenig等[29]認為低溫等離子體可以產生以上作用均是其中的活性氧集團在發揮主導作用。
6低溫等離子體促進凝血
創傷治療中凝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近來新興的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并不是通過熱效應來達到凝血的目的,它是在不損傷周圍組織的前提下通過調節特定凝血機制來達到凝血作用。在體外凝血試驗中,FE-DBD可明顯加速凝血[30]。健康捐贈者的血液樣本置于不銹鋼器皿表面,經過大約15min凝固,而對血液樣本進行15s的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后,凝固時間縮短為1min以下。FE-DBD用于體外器官的凝血實驗也取得了類似的效果。當它作用于人類脾臟切口處30s后,結果發現切口處血液凝固。檢測處理區域的溫度顯示仍然保持在室溫(甚至用FE-DBD處理5min),并且傷口處仍保持濕潤。在體內凝血試驗中,等離子體同樣有效。Fridman等[31]在SKH1小鼠身上的隱靜脈和尾部靜脈切口處進行15s的FE-DBD作用后均可見明顯凝血效果。低溫等離子體促進凝血的具體生物化學通路仍不清楚,研究者從已經觀察到的事實推測了許多可能的機理[30]。首先,低溫等離子體通過觸發自然的凝血機制而不是熱效能來發揮作用;其次,實驗中觀察到鈣離子的釋放和血液PH值發生變化,這些都會引起凝血的發生。最后,低溫等離子體對血液蛋白選擇性作用并能夠促進血小板活化、纖維蛋白絲生成,啟動凝血進程。凝血塊形態學變化通過掃描電鏡進一步得到證實,即等離子體并不是通過“cook”血液,而是啟動和促進了正常的凝血機制發揮作用。凝血一連串反應的第一步為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隨后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絲。
7其他應用
Stoffels等[32]發明了一種可以手持的針形低溫等離子體發生裝置,包括直徑0.3mm的針頭,直徑0.8mm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導管,長約10cm。在裝置的尾部以13.56MHz的頻率產生低溫等離子體,用來治療齲病時發現它可以有效滅活變形鏈球菌等致齲菌;并初步研究了它對口腔內真核細胞如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等作用的生物化學原理。等離子體治療也已經逐步應用于慢性齦炎、口腔黏膜局部創傷、潰瘍、慢性感染并發癥、種植體周圍炎和其他一些軟組織黏膜類疾病。
8結論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