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ct診斷論文

      ct診斷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ct診斷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ct診斷論文

      ct診斷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周圍型肺癌;X線片;ct診斷;臨床資料;檢查結果

      周圍型肺癌一般都是在呼吸性細支氣管、支氣管末端間發生的,其中常見類型是鱗癌、現癌,此病早期的癥狀是胸痛,有時肩部也會有疼痛感。周圍型肺癌影像學的基本特征是毛刺樣、胸凹陷征、鈣化樣、空泡樣、分葉樣、支氣管充氣樣、空洞等。在進行診斷的時候,多數通過病灶邊緣、形態、大小、內部特點和CT表現就可以診斷,在進行早期診斷的時候,CT、X光片都是具有臨床意義的。本研究將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間收治的40例周圍型肺癌患者,對其CT、X光片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12例,年齡在34到75歲之間。24例在右肺,其中12例在右上葉,4例在右中葉,8例在右下葉;16例在左肺,其中11例在左上葉,5例在左下葉。患者的臨床表現有發熱、氣促、呼吸困難、刺激性嗆咳、胸痛、吞咽困難、消瘦、聲音嘶啞、喘鳴等。16例腺癌,15例鱗癌,9例支氣管肺泡癌。

      1.2方法

      X光平片:去患者的正側位,焦距是180cm,正位是15到20mAs、80到85KV,側位是30到40mAs、90到95KV。

      CT掃描:在X線片的技術上進行掃描,在病灶、重點位置加5mm薄掃,增強時靜注100ml的非離子型對比劑優維顯,每秒鐘流速是3ml,在注入以后掃描成像30s,延遲3到5分掃描,要盡量的避開鈣化灶、空洞。

      1.3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當P>0.05時,則沒有統計學意義,如果P

      2結果

      患者腫瘤直徑在0.8到7cm之間,4例患者腫塊直徑沒有超過1cm,20例在1到3cm之間,10例在4到5cm之間,9例在6到7cm之間。40例患者CT、X線片檢查結果,詳見表1。

      3討論

      現在肺癌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因此很多群眾、醫務人員對肺癌意識給予了更多重視[1]。通過本次對40例周圍型肺癌患者的臨床檢查資料進行分析,發現CT、X光片都是各有優缺點的,CT在肺癌分期、定性上有很大優勢,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X光片。

      3.1CT檢查周圍型肺癌優點:CT檢查操作檢查,患者更易接受;能夠直接的顯示出腫塊征向,對于腫塊密度、大小的顯示也很清晰;能夠顯示腫塊內部的洞壁薄厚或是有沒有空洞,觀察患者沒有鈣化[2],使用X光片檢查很容易會忽視較小空洞,在本次研究中光片是5%。CT是33.3%,其差異比較明顯;腫塊多數都是由多結節組成的,進行CT檢查可以多方位了解到病灶的輪廓,從而有效、直接的做出評價,就是直徑沒有超過2cm,檢查時依舊可以顯示出征象;毛刺的數目比較多,直而短[3],沒有分支,是圍繞著腫瘤排列的,近結節端比較粗,對此CT可以清楚的顯示出來,本次研究中,光片是12.5%,CT是30%,兩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缺點:CT的分辨率、密度比較高,但是空間分辨率比較低;在確定掃描范圍的時候,技術員很容易漏掉膈頂下、肺尖病灶;價格比較高,不能作為常規檢查;掃描的時間比較長,而且氣促患者的圖像不會太清晰;進行CT掃描會增加患者所受的輻射量;一些放射醫師對于CT認識不如X線豐富;在患者呼吸的深淺不一時,很可能會漏掉較小的病灶。

      3.2周圍型肺癌與診斷周圍型肺癌又叫做肺野型,現在世界上,癌癥致死最多的就是肺癌,發病高峰年齡在60到79歲之間,多數發病患者都超過了40歲,吸煙、家族史、種族史是此病的相對危險因素[4],此病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比較遲,其早期的癥狀主要是胸痛,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的表現,當患者感到胸痛嚴重的時候就已是晚期的。胸片檢查有40%肺部和橫隔、縱膈、心臟組織是重疊的,但是其缺少密度對比,發現縱膈淋巴結轉移病灶的幾率比較低,而且也缺少明確分期、性質、定位的鑒別。在本次研究中,CT的檢出率明顯的高于X光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進行X光片檢查基本可以顯示出腫瘤的形態、大小,而且價格比較低,因此可以做首選的檢查方法,但是如果與CT檢查相結合,那么就能更早、更準確的診斷周圍型肺癌,從而減低誤診率。

      參考文獻

      [1]蔡建輝,谷文濤,張京,周文明,李良玉.Cai Jianhui.Gu Wentao.Zhang Jing.Zhou Wenming.Li Liangyu CT成像及MPR在診斷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期刊論文]-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1,12(3):174-176.

      [2]李邦國,馬大慶.LI Bang-guo.MA Da-qing 周圍型肺癌空洞位置的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診斷價值[期刊論文]-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7):124-126.

      ct診斷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篩檢;冠心病

      MSCT技術的應用給臨床帶來了極大的進展,它的快速掃描明顯地減少了運動偽影,在一次屏氣中即可完成整個臟器的、大范圍掃描,還可獲得不同層面的薄層圖像,因而提供了早期檢出和鑒別診斷的能力,尤其在心臟的檢查上有了突破性進展,對冠狀動脈及其病變顯示清晰,這種無創檢查為臨床篩檢病人和術后影響學評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冠心病的檢查方法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CAG)為常用檢查方法,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指標,為有創檢查,并有一定的并發癥。多排螺旋CT冠脈成像(MSCT),為無創傷性檢查,通過造影增強及三維重建可以顯示冠脈管腔的大小,直接評價冠脈有無明顯的狹窄。本文對36例臨床疑診冠心病患者159支血管同時進行了MSCT和CAG檢查,旨在探討MSCT對冠心病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以冠脈造影(CAG)結果為金指標,采用64排螺旋CT對100例疑診冠心病患者的冠脈主干及主要分支400節段進行重建和分析,評價其診斷冠心病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結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顯示冠脈主干及分支狹窄、鈣化、開口起源異常及橋血管病變,對冠脈狹窄性病變的診斷準確性高,診斷冠脈病變的靈敏度96.37%,特異度96.14%,陽性預測值95.88%,陰性預測值96.6%。但對慢性閉塞性病變診斷性的準確率稍差,靈敏度50%,特異度96.77%,陽性預測值62.5%,陰性預測值94.73%。結論: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對冠脈狹窄病變、橋血管、心肌橋、支架管腔均顯影良好,對鈣化病變診斷率優于冠脈造影,可以作為冠心病高危人群無創性篩選檢查及冠脈支架、搭橋術后隨訪手段。

      以冠脈造影(CAG)結果為金指標,采用64排螺旋CT對100例疑診冠心病患者的冠脈主干及主要分支400節段進行重建和分析,評價其診斷冠心病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結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顯示冠脈主干及分支狹窄、鈣化、開口起源異常及橋血管病變,對冠脈狹窄性病變的診斷準確性高,診斷冠脈病變的靈敏度96.37%,特異度96.14%,陽性預測值95.88%,陰性預測值96.6%。但對慢性閉塞性病變診斷性的準確率稍差,靈敏度50%,特異度96.77%,陽性預測值62.5%,陰性預測值94.73%。結論: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對冠脈狹窄病變、橋血管、心肌橋、支架管腔均顯影良好,對鈣化病變診斷率優于冠脈造影,可以作為冠心病高危人群無創性篩選檢查及冠脈支架、搭橋術后隨訪手段。

      1.2方法

      利用MSCT的高速螺旋掃描(0.42s/轉),通過回顧性心電門控的薄層數據采集和心臟扇區圖像重建算法以及二維和三維圖像重組可獲得優良的冠狀動脈圖像。在檢查前常規測量患者體重以確定對比劑用量(成年人2mL/kg)并做過敏試驗和心電圖檢查。對中重度心律不齊者,不適合檢查;若心率過快,檢查前30min口服“倍他樂克”使心率控制在50次/min~70次/min;平靜狀態下,注射碘海醇后閉氣行觸發掃描,注藥速率4.0mL/s~5.0mL/s。

      2檢查過程中注意事項

      1)呼吸訓練

      吸氣幅度:中度(同正常呼吸的吸氣幅度一樣,忌深吸氣),切記叮囑患者每一次呼吸的幅度要保持一致,防止在增強掃描時,因病人呼吸過深或過淺,丟失應有的檢查區域。屏氣情況:盡管真正的掃描時間可能僅僅不超過10s,但還是應該囑患者屏氣時間在15s以上,在患者良好屏氣的同時要求患者胸腹部要保持靜止狀態,切勿運動,避免圖像產生運動偽影。在患者進行呼吸訓練的同時,觀察其心率和心律變化情況,如患者在屏氣狀態下誘發心率過快或心律不齊,應推遲檢查。

      2)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身高、體重等),以往病史(搭橋、支架等),認真向患者講解檢查中的正常反應,如造影劑注入時因流量大會使患者產生全身的發熱感,避免因病人感覺發熱,產生緊張,致使心率加快,影響檢查質量。

      3)患都采取仰臥位,中心線位于胸鎖關節,雙臂上舉于頭的兩側,避免產生偽影。

      4)電極片粘貼位置

      左上、右上位于第二肋間,右下位于第六前肋間或以下,連接ECG導連,使掃描區域無電極片、導聯線干擾,觀察ECG信號,要求ECG基線平穩,R波清晰,無雜波干擾。

      5)為保證檢查過程中靜脈通路的可靠性,預先4.0ml/s的流速注入20ml的生理鹽水,通過試驗注射觀察靜脈通路是否通暢有效也是防止注射過程中造影劑外滲的方法之一。

      在18例患者中,其中4例正常,8例左冠狹窄(左前降支近端狹窄5例;左回旋支狹窄3例),2例單純右冠起始部狹窄,1例右冠開口起始于左冠主干且發育細小,3例經DSA內支架術后隨訪復查均未見再狹窄。上述11例狹窄病例中,其中僅6例經DSA證實病變狹窄>75%已安內支架;1例左冠狹窄并冠狀動脈鈣化較明顯;4例冠狀動脈成像正常者,其中有3例經DSA證實無狹窄。

      3選擇恰當的掃描方式

      1)在定位相掃描完成后,應該先進行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平掃:起始于氣管隆突,終止于心臟的膈面,左右各大于心外緣兩側10mm~20mm,上緣包括胸骨外緣。目的:觀察冠狀動脈輪廓、大致范圍,管壁鈣化情況。選擇冠狀動脈CTA掃描的范圍:以左冠狀動脈上緣10mm~15mm為起點,以心尖下緣10mm~15mm為終點(若為觀察橋血管,起點應位于主動脈弓以上10mm~15mm)。增加掃描范圍是防止病人因吸氣幅度的不同,丟失應有的檢查區域。

      2)增強掃描前準備

      首先,確定選擇合適的重建方式:如支架術后選擇支架重建方式等。其次,確定感興趣區層面:同于增強3D冠狀動脈掃描的起點層面。最后,增強前再次對病人作呼吸訓練,觀察其屏氣對心率的影響,再次確認病人心率是否合適于冠狀動脈增強掃描。

      3)增強掃描

      以4ml/s流速注入非離子造影劑(350~370)mg/ml,64排CT總量為55ml~75ml,16排CT造影劑用量要根據測定的峰值時間正確計算,通常為90ml~115ml,隨即以同一流速注入30ml~40ml的生理鹽水。注射同時啟動對感興趣區進行連續動態掃描(早期延時8s,以減少患者接受的放射線劑量)。(2)當升主動脈CT值上升至130HU~150HU時,作為增強掃描的觸發點進行增強掃描。啟動觸發后,請病人吸氣后屏氣。若患者因緊張或屏氣導致心率變快(80次以下)或出現心律不齊,可適當降低管球旋轉速度和降低螺距以提高時間分辨率,部分彌補其對圖像質量的影響。

      4)有報道認為在冠狀動脈CT檢查過程中適當使用硝酸甘油有利于改善圖像質量。硝酸甘油的藥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擴張。它的不良反應有頭痛、眩暈、反射性心率加快、性低血壓等。方法分為舌正給藥和口腔噴霧給予藥兩種,同時需監測血壓和心率的變化。國內經驗是:用低濃度造影劑時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提高圖像對比度,但同用高濃度造影劑所得到的圖像相比差異無顯著性,同時由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及反射性的心率加快反而會影響檢查過程的穩定和增加后處理的難度;用低濃度造影劑而未服用硝酸甘油所得到的圖像對比度,和用高濃度造影劑所得到的圖像質量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4個性化的后處理重建

      1)左冠狀動脈在心臟舒張早期血流量大,而右冠狀動脈在收縮晚期血流量大,各支血管在心動周期不同時相獲得各自最佳的圖像質量。如右冠脈普遍早于左前降支和回旋支,三支冠狀動脈最佳時相范圍在心動周期的40%~80%之間。我們的經驗是心率控制在70次/min時,選用75%期相即可獲得比較優良的圖像。原因考慮是此時心臟搏動接近舒張中期,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搏動偽影最小。

      2)盡管掃描前對患者進行解釋,仍有少數患者在最后增強掃描時因意外因素導致心率明顯波動,甚至心律不齊,對后期重建、診斷造成困難。此時,可以選用不同重建成方法和針對不同期相進行重建,在上述因素影響不大的前提下,有時也能獲得可以用來診斷的圖像。但需要強調的是,個體化重建方案費時費力,需要大量后期工作,并且受重建工作人員經驗。

      參考文獻

      1.KennedyJWComplicationsassociatedwithcardiaccatheterizationandangiography1982(1)

      2.SchmermundA.RensingBJ.SheedyPFIntravenouselectron_beam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forsegmentalanalysisofcoronarystenosis1998(7)

      3.魯錦國.呂濱電子束CT評價終末期腎病患者心血管鈣化[期刊論文]-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5(3)

      4.RaggiP.CallisterTQ.CooilBIdentificationofpatientsatincreasedriskoffirstunheraldedacutemyocardiacinfarctionbyelec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y2000(8)

      5.HongC.BeckerCR.HuberAECG-gatedreconstructedmulti-detecterrowCTcoronaryangiography:effectofvaryingtriggerdelayonimagequality2001(3)

      6.潘愛珍.甘毅.陳濤.鄭建忠.黃慧玲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研究[期刊論文]-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4(9)

      7.趙紹宏.聶永康.蔡祖龍.趙紅.楊立冠狀動脈疾病多層面螺旋CT成像初探[期刊論文]-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2(8)

      8.TanenbaumSR.KondosGT.VeselikKEDetectionofcalcificdepositeincoronaryarteriesbyultrafastcomputedtomographyandcorrelationwithangiography1989(12)

      ct診斷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中腸旋轉不良;腸扭轉;多層螺旋CT掃描;血管“漩渦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25 

      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外科急性腹部疾病, 可見于先天性腸扭轉, 手術后并發癥, 飽食的體力勞動, 腫瘤的發生及劇烈運動之后, 表現為腹部的急性陣發性疼痛, 可伴有頻繁嘔吐, 常引發腸部梗阻, 進而壓迫阻塞腸管, 影響血液供應, 造成血液循環的障礙, 引起小腸組織的缺血壞死, 威脅患者的健康, 甚至是生命安全, 后果很嚴重[1, 2]。所以選擇好的檢查方法對疾病確診非常重要。有報道稱多層螺旋CT掃描能清晰地顯示中腸旋轉不良伴腸扭轉的準確部位, 對臨床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價值[3]。鑒于此, 本文通過對多層螺旋CT對于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的診斷意義做出探討, 得到了一些結論,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3年2月~2015年5月本院共有18例患者通過多層螺旋CT被診斷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分別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觀察組)和常規CT掃描(對照組)。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年齡7~59歲, 平均年齡(34.6±7.3)歲。包括連續性劇烈腹痛伴陣發性加重7例, 中下腹急性伴陣發性絞痛4例, 右下腹急性腹痛7例。其中男8例, 年齡7~58歲, 平均年齡(33.6±7.8)歲。女10例, 年齡8~59歲, 平均年齡(34.4±8.1)歲。 

      1. 2 方法 患者檢查前24 h禁食, 懷疑腸梗阻者在檢查前口服2%~3%泛影葡胺造影劑1000 ml(有禁忌證或腎功能異常者服溫開水800 ml)。常規CT機設定為掃描電壓120 kV, 電流250 mA, 掃描層厚為5 mm, 層距5 mm, 重建層厚1.25 mm。多層螺旋CT機檢查在常規CT機設定的基礎上, 檢查前靜脈高壓注入對比劑, 兒童1.5~2.0 ml/kg, 成年人90 ml, 流率3.0 ml/s, 分別延遲30 s和70 s對動、靜脈進行雙期增強掃描。掃描時囑患者平臥、屏氣。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醫學影像掃描圖像表現 觀察組表現為血管漩渦征者占比100.00%(18/18), 比對照組的77.78%(14/18)要高, 鳥喙征者占72.22%(13/18), 靶環征者占55.56%(10/18), 均比對照組38.89%(7/18), 22.22%(4/18)要高,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手術后的結果 小腸扭轉者10例, 包括腸扭轉180°者1例, 270°者4例, 360°者5例。乙狀結腸扭轉者6例, 包括腸扭轉180°者1例, 270°者1例, 360°者4例。空腸扭轉者2例, 包括270°者1例, 360°者1例。腸內疝引發腸扭轉360°者1例。見表2。 

      3 討論 

      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常與腸袢及其系膜過長, 系膜根部附著處過窄或粘連收縮靠攏等有關, 一旦發生, 患者表現劇烈的腹痛, 非常痛苦, 極大地威脅著患者的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選擇良好的檢查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僅可以確診扭轉部位, 使臨床可以盡早的加以處理與治療, 進而阻止疾病的繼續進展, 提早減輕患者的痛苦, 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情況,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改善患者的預后, 達到治愈目的。腹部立體平片檢查能確定有無梗阻, 但無法準確定位。有報道表明, 多層螺旋增強CT掃描可清晰的顯示中腸旋轉不良尤其是伴腸扭轉的準確部位。 

      本文通過對多層螺旋CT掃描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的診斷意義進行探討。表1結果發現, 多層螺旋CT掃描明顯較常規CT顯示扭轉征象清晰。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的CT圖像可表現為漩渦征, 鳥喙征和靶環征, 其中血管漩渦征是其主要征象。符合相關學者報道結果。此外從表2可知, 腸扭轉以扭轉360°較為常見, 扭轉部位以小腸扭轉最為多見, 其次為乙狀結腸扭轉。符合相關學者報道結果, 這可能與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的發生年紀、發病原因及多層螺旋CT進行增強掃描有關。 

      綜上所述, 多層螺旋CT掃描對中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的診斷有意義, 有助于輔助臨床制定治療方案, 尤其對于外科的腹部手術定位有重要意義, 值得臨床應用及各大醫院的廣泛推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參考文獻 

      [1] 洪居陸, 李慧, 王強, 等. 64層螺旋CT在小腸扭轉中的診斷價值.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0, 29(1):130-132. 

      ct診斷論文范文第4篇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標準化、網絡化作業已經進入醫學影像界,并以奔騰之勢迅猛發展,伴隨著一些全新的數字化影像技術陸續應用于臨床,如CT、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正電子體層成像(positiveelectrontomography,PET)、計算機放射攝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及數字放射攝影(digitalradiography,DR)等,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網絡化已逐步成為影像科室的必然發展趨勢,同時在客觀上要求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的計算機化、標準化、規范化。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和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應運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發展,使整個放射科發生著巨大變化,提高了影像學科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來隨著數字成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旨在全面解決醫學圖像的獲取、顯示、存貯、傳送和管理的綜合系統[1-4]。PACS分為醫學圖像獲取、大容量數據存貯、圖像顯示和處理、數據庫管理及用于傳輸影像的局域或廣域網絡等5個單元[2,4]。

      PACS是一個傳輸醫學圖像的計算機網絡,協議是信息傳送的先決條件。醫學數字影像傳輸(DICOM)標準是第一個廣為接受的全球性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準,它利用標準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網絡環境來實現醫學影像設備之間直接聯網[3]。因此,PACS是數字化醫學影像系統的核心構架,DICOM3.0標準則是保證PACS成為全開放式系統的重要的網絡標準和協議。

      1998年我院放射科與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簡稱GEHW)合作建成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網絡系統,它以DICOM服務器為中心服務器,按照DICOM3.0標準將數字化影像設備聯網,進行醫學數字化影像采集、傳輸、處理、中心存儲和管理。

      材料與方法

      一、系統環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務器:戴爾(Dell)PowerEdge2300服務器(奔騰Ⅱ400MHzCPU,128MB動態內存,9.0GB熱插拔SICI硬盤×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網卡;500W不間斷電源(UPS)。

      2.數字化醫學圖像采集設備: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醫學圖像顯示處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簡稱AW)2.0,128MB靜態內存,20in(1in=2.54cm)彩顯,1280×1024顯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膠片打印機: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醫學圖像瀏覽終端:7臺,奔騰Ⅱ350~400MHz/奔騰Ⅲ450MHzCPU,64~128MB內存,8MB顯存,6GB~8.4GB硬盤,15in~17in顯示器,10Mbps以太網(Ethernet)網卡,Ethernet接口。

      6.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打印服務器:2臺圖像瀏覽終端兼作打印服務器。

      7.激光打印機:惠普(HP)LASERJET6LGOLD×2。kr~e6w=,N!''''#X_Ow+bafe~nNw法律論文b&mWw;\+?=u(tAvzA€\J?~^v=

      8.集線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傳輸介質:細纜(THINNET);5類無屏蔽雙絞線(UTP);光纖電纜。

      10.網絡結構:星形總線拓撲(STARBUSTOPOLOGY)結構。

      (二)軟件

      1.操作系統: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務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網絡傳輸協議:標準TCP/IP。

      3.網絡瀏覽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數據庫管理系統: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醫學圖像瀏覽及影像診斷報告系統開發軟件:BORLANDC++BUILDER4.2。

      論文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的開發與初步應用來自免費

      6.醫學圖像瀏覽終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GEHW醫療診斷報告1.0。

      8.刻錄機驅動軟件:GEAR4.2。

      (三)系統結構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標準通過細纜連接到主干電纜(細纜)上形成總線拓撲結構的DICOM網絡;DICOM服務器與各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通過雙絞線以集線器(HUB)為中心連接成星形拓撲結構的ETHERNET網絡;二者再通過集線器連接成星形總線拓撲結構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過光纖電纜與激光膠片打印機相連,進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統構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網絡:以太網絡;T-BNC:同軸電纜接插件T型連接器;TERMINATOR:終結器;TRANSCEIVER:收發器;UTP:無屏蔽雙絞線;THINNETCOAXIALCABLE:細同軸電纜

      1.數字化圖像采集子系統:從螺旋CT、MRI等數字化影像設備直接產生和輸出高分辨率數字化原始圖像至DICOM服務器,供中心存儲、打印、瀏覽及后處理。

      2.數字化圖像回傳子系統:將中心存儲的圖像數據回傳給螺旋CT、MRI等數字影像設備,供打印、對比參考及后處理(三維重建等)。

      3.醫學圖像處理子系統:在AW工作站及各圖像瀏覽及診斷報告書寫終端上進行調節窗寬/窗位、單幅/多幅顯示、局域/全圖放大、定量測量(CT值、距離、角度、面積)、連續播放和各種圖像標注等。

      4.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子系統:書寫規范、標準的醫學影像診斷報告。

      5.圖像中心存儲子系統:圖像短期內(5~7天)保存在DICOM服務器的硬盤中,當圖像數據累積到一定數量(650MB)時,將其刻錄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錄盤)盤片上作為長期存儲。

      二、醫學圖像瀏覽及影像診斷報告系統

      醫學圖像瀏覽及影像診斷報告系統使用的軟件包是由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簡稱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該軟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為操作平臺,分為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兩部分:服務器端軟件負責完成醫學圖像的傳輸、中心存儲、數據庫管理等任務;客戶端軟件具有醫學圖像瀏覽和影像診斷報告書寫功能。

      服務器端軟件包括圖像瀏覽、圖像管理、光盤數據庫和系統設置4個模塊。(1)圖像瀏覽模塊具有簡單的圖像瀏覽功能;(2)圖像管理模塊包括存儲、刪除、圖像輸出等子模塊,在這些子模塊中通過以患者姓名、年齡、性別、CT號、檢查序號、檢查類型、檢查日期等為關鍵詞在DICOM服務器硬盤、光盤上查詢所需圖像并進行相關處理;(3)光盤數據庫模塊儲存有每張光盤圖像檢索信息以備查詢;(4)系統設置模塊管理各輸入輸出設備的IP地址等。

      醫學圖像瀏覽軟件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可以通過網絡從DICOM服務器硬盤、光盤上調閱所需圖像,并進行圖像瀏覽和后處理。它包括窗寬窗位、圖像、幾何、網絡、顯示格式、連續播放等功能模塊:(1)窗寬窗位模塊通過預定義、用戶自定義及精確設定窗寬窗位,使圖像得到最佳顯示,另外還可以通過鼠標左鍵進行調節;(2)圖像功能模塊可以對圖像進行放縮(1~300倍)、濾波、對比度(-100~100)、旋轉(0~360°)、三原色(RGB)色彩處理;(3)幾何功能模塊可以將圖像垂直或水平翻轉、加網格、負片處理、定量測量(CT值、距離、面積、角度)及標注等。經過后處理的圖像可以直接輸出至診斷報告系統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盤以供制作幻燈片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軟件鑲嵌于醫學圖像瀏覽軟件內,可以在瀏覽圖像后直接書寫診斷報告。醫療診斷報告主窗體上的輸入項如姓名、性別、年齡、CT號、檢查序號及檢查日期可直接從數據庫獲取,報告日期由系統自動生成,科別、報告模板等項通過下拉菜單選擇。檢查所見、印象兩項可直接從診斷支持庫提取正常或常見病、多發病的檢查所見、印象,直接或經局部修改后形成診斷報告主體。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復制、粘貼、清除、全選、字體等編輯功能。該軟件可輸出4種格式的診斷報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圖例。用戶可通過1個或多個關鍵字段檢索和調閱診斷報告。

      結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設備安裝、組網完成后,在基礎網絡連接(TCP/IP)和DICOM水平傳輸這2個層次上,對PACS進行整體調試,成功地實現了數字化圖像在PACS內的傳送、中心存儲、易機圖像處理、不同操作系統(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圖像(Adv和Dic)在DICOM3.0標準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內影像診斷報告的書寫、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顯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討論

      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醫學影像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醫生工作模式的變革:要求醫生逐漸習慣于在顯示器的熒光屏上觀看醫學圖像;通過計算機檢索和調閱醫學圖像,并且調節窗寬窗位;通過計算機網絡隨時獲取所需的醫學圖像及診斷報告等相關信息。

      一、傳統的醫學圖像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

      (1)保存膠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間。(2)在顯影、定影、沖洗、烘干、歸檔等環節上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3)膠片庫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詢慢且容易把膠片歸錯檔。(4)數年后由于膠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圖像變得模糊不清,給再次查閱和科研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圖像硬拷貝到膠片上,固定的窗寬、窗位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醫師認為有用的信息,圖像無法后處理,丟失了對病人復診和其他醫師認為是有用的診斷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學科中的應用價值

      (1)利用PACS網絡技術,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間能快速傳送圖像及相關資料,做到資源共享,方便醫師調用、會診以及進行影像學對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診斷治療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記錄光盤(CD-R)存儲技術,實現了部分無膠片化,減少了膠片使用量和管理,減少了激光相機和洗片機的磨損,降低了顯定影液的消耗,節省了膠片存放所需的空間,降低了經營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調手續和照片的丟失與錯放,完善了醫學圖像資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時調閱不同時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圖像,并可進行圖像的再處理,以便于對照和比較,為從事醫學影像學工作的醫務人員和科研人員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學習的條件。(5)有利于計算機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運用PACS可無損失地儲存圖像資料,待日后調閱發現有價值且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圖像,標上中英文注釋,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成教學幻燈片,采用大屏幕多媒體投影儀示教。

      規范的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功能,可打印出圖文并茂的影像診斷報告。

      三、診斷報告規范化、計算機化

      (1)基本項目要求規范化。診斷報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項目齊全,備查項目比較完整。(2)報告的專業術語規范化。內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陽性征象,后描述陰性征象,先描述主要病變,后描述次要病變,描述部分與結論一致。(3)基本格式規范化。先一般項目,再描述圖像情況,然后作結論表述,最后還有做其他進一步檢查的建議。

      ct診斷論文范文第5篇

      1.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影像科;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廣東廣州510060;2.中山大學附屬一院,廣東廣州510089

      [摘要] 目的 探討Care KV技術于胸部低劑量CT體檢中的價值。方法100例胸部健康體檢者分成兩組:A組采用常規胸部低劑量CT掃描方案,固定管電壓120 kV,B組采用 Care kV技術,參考管電壓120 kV,其他掃描條件兩組一致:采用管電流自動調節技術,參考管電流50 mAs。掃描后分別用客觀和主觀圖像質量指標綜合評價兩組圖像的質量,并記錄CTDIvol、DLP,計算ED,然后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AB組圖像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B兩組受檢者吸收有效劑量分別為(1.18±0.29)mSv和(0.82±0.24)mSv ,B組較A組分別降低了30.5%。結論 CareKV技術在胸部CT掃描中可在保正圖像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輻射劑量。

      關鍵詞 CareKV技術; 胸部;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輻射劑量

      [中圖分類號] R72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8(c)-0005-03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e KV Technology in the Thorax Low Dose CT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ZHUO Shuiqing1CHEN Xiaoling2JIANG Dongping1YU Jingping1CUI Baoyi1

      1.Department of Imag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ancer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60, 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8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are KV technology in the thorax low dose CT examination. Methods 100 cases underwent chest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orax low dose CT scanning scheme, fixed tube voltage 120 kV, B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are KV technology, reference voltage 120 kV. The other scanning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nsistent: adopting tube current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the reference tube current 50mAs. After the scanning, the quality of two groups of images was evaluated by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indexes comprehensively, and CTDIvol and DLP were recorded, ED was counted, and the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e quality between A group and B group; the absorbed effective dose of A group and B group was (1.18 ± 0.29) mSv, (0.82 ± 0.24) mSv, respectively, the absorbed effective dose of B group decreased by 30.5%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are KV technology in the thorax CT scan can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image quality unchanged.

      [Key words] Care KV technology; Chest;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Radiation dose

      [作者簡介] 卓水清(1970-),男,廣東連平人,學士,主管技師,主要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

      CT在肺癌篩查中的廣泛應用,已成為醫源性輻射的主要來源[1],因此,低劑量CT的應用成為研究熱點。降低輻射劑量的方法有直接降低管電壓或管電流、增加螺距、縮短掃描時間等,但各種方法都在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圖像質量。隨著CT技術的迅猛發展,迭代重建技術和管電流自動調制技術(CARE Dose4D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在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保持圖像質量不變[2]。該研究旨在探討CareKV技術—智能最佳kV掃描技術在胸部CT體檢中的應用價值。現分2014年4—6月間來該院進行胸部體檢100例體檢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到該院行胸部CT體檢者100例。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健康體檢者,無任何胸部疾病癥;② 受檢者體重指數(BMI)在18~25 kg/m2 之間;③將檢出有氣胸、肺氣腫等肺部疾病者則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成A、B兩組,各50例,其中A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9~72歲,中位年齡41.7歲;B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34~67歲,中位年齡45.5歲。AB兩組BMI分別為(22.97.3±2.06)kg/m2和(22.90±2.60)kg/m2,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CT設備與掃描方法

      采用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AS+掃描儀。采取仰臥屏氣掃描。掃描范圍從肺尖至肋膈隱窩下緣。A組采用該院常規胸部低劑量CT掃描條件,固定管電壓120 kV, B組采用Care kV技術,參考管電壓Ref120kV。其余掃描條件一致,均采用Care Dose4D技術,參考管電流50 mAs;層厚5 mm,螺距1.2,準直128 mm×0.6 mm,分別重建縱隔窗和肺窗兩組圖像,重建卷積函數分別B25f和B80f,容積CT劑量指數(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劑量長度乘積(Dose-length Product,DLP)由機器自動生成。

      1.3圖像質量和有效輻射劑量評價

      1.3.1圖像質量客觀評價分別測量縱隔窗和肺窗圖像CT值(HU)、噪聲(Objective Image Noise,OIN)、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縱隔窗選取圖像的主動脈弓層面的主動脈的均勻處、肺窗選取隆突層面的肺組織的均勻處測量出CT值及其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ROI面積為90~110 mm2。SD即為圖像的噪聲OIN, SNR=CT值/SD。

      1.3.2圖像質量主觀評價全部圖像納入評價范圍,由兩名有經驗的影像科醫師采取盲法評價圖像。采取評分法,肺窗:窗寬1500 HU,窗位-500 HU;縱隔窗:窗寬400 HU,窗位45 HU。綜合評價肺窗及縱隔窗圖像,評分標準分為3個等級:1分,圖像質量較差,胸壁及縱隔內結構噪聲較大,氣管及縱隔內血管的邊緣模糊,不能滿足診斷,定為不合格等級;2分,圖像質量中等,噪聲中等,不影響診斷,定為合格等級;3分,圖像質量好,噪聲較小,可滿足診斷要求,定為優良等級[3]。

      1.3.3有效劑量評價方法根據CTDIvol、DLP計算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ED)。計算公式:ED(mSv)=DLP(mGy.cm)×k。參考最新歐盟委員會CT質量標準指南[4],胸部有效吸收劑量系數k=0.014 mSv/(mGy.cm)。

      1.4統計方法

      用spss19統計軟件,計算各組數據的平均值及標準差,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ANOVA分析各組圖像的OIN、SNR及有效劑量ED。主觀評價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 結果評價:0.40<kappas0.60,觀察者間一致性一般,0.6< kappas 0.80,觀察者間一致性好,kappa> 0.80觀察者間一致性很好[5]。

      2結果

      2.1A、B兩組客觀圖像質量指標評價

      通過客觀圖像質量指標如CT值、噪聲和噪聲比對A、B兩組縱隔窗和肺窗圖像質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AB兩組圖像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2.2 A、B兩組主觀圖像質量指標評價

      通過主觀圖像質量指標3分評分法對AB兩組圖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A、B兩組圖像優良率分別為96%(48/50)和98% (49/50),分別只有2例和1例為合格等級圖像,但均符合診斷要求,AB兩組主觀圖像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A、B兩組受檢者有效輻射劑量比較

      AB兩組受檢者平均有效輻射劑量(ED)分別為(1.18±0.29)mSv和(0.82±0.24)mSv ,B組較A組分別降低了30.5%,見表4。

      3討論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低劑量螺旋CT已成為肺癌篩查的研究熱點,低劑量螺旋CT在降低了患者接受的放射劑量,同時對肺結節檢出也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6]。據報道,低劑量胸部CT檢查可使肺癌的死亡率降低20%[7]。在CT掃描中,傳統方法在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圖像質量。而各種迭代重建技術和Care Dose4D 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在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保證了圖像質量。該文采取了Care KV技術結合Care Dose4D技術的掃描方法,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同時將進一步降低輻射劑量。Care kV技術能夠根據 CT 檢查目的和受檢者的體型自動確定最優化的管電壓和管電流,實現最優化降低劑量的同時提高圖像質量,從而實現對受檢者的個性化掃描,既避免了受檢者接受不必要的輻射。

      目前對CARE kV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報道較少。Winklehne等[2,8]對BMI在同一水平的受檢者進行胸腹部及頭部CTA掃描,發現使用CARE kV技術可在圖像背景噪聲不增加、滿足診斷要求的同時降低輻射劑量,其中胸腹部降低約25%,頭部可下降約58%。該研究結果顯示,AB兩組圖像質量比較,無論是CT值、噪聲和信噪比等客觀指標還是圖像質量主觀評價,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符合診斷要求,同時有效輻射劑量(ED)B組較A組降低了30.5%,這與康紹磊等[9]對114例病例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Care KV技術結合Care Dose4D技術組較固定KV結合Care Dose4D技術組輻射劑量降低了30.36%。但該文研究所用參考管電流是50mAs,而康紹磊等用110 mAs,因此該研究B 組有效輻射劑量(ED)(0.82±0.24)mSv 較他們的(1.72±0.87)mSv降低了49.41%。

      綜上所述,Care KV技術結合Care Dose4D 技術比采用固定管電壓結合Care Dose4D 技術在胸部CT掃描中可在保證圖像質量的情況下明顯降低受檢者輻射劑量。該研究只是在一定BMI范圍內一定參考管電流和管電壓在胸部掃描的研究,因此結果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我們將嘗試對各種BMI值的受檢者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參考管電流和管電壓進行深入研究,尋找不同個體不同部位的最佳低劑量CT掃描方案。綜上Care KV技術是值的推廣的CT掃描技術。

      參考文獻

      [1]Berrington,De Gonzalez A, Darby S. Risk o1 cancer from diagnostic X-rays: Estimates for the UK and 14 other countries[J].Lancet,2004,363(9406):345-351.

      [2]徐卓東. CARE kV-智能最佳kV掃描技術-降低劑量的同時提高圖像質量[J].中國醫療設備,2012,27(2):120-123.

      [3]Leipsic J,Nguyen G, Brown J,et al.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dose reduction and image quality in chest CT using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5(5):1095-1099.

      [4]European Study Group of Radiologists,physicists.European guidelines on quality criteria for computed tomography.[2009-09-12]. drs.dk/ guidelines /ct/quality/download/eur16262.w51.

      [5]Kuijper B, Beelen A, van der Kallen BF, et al.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on MRI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radiculopathy[J].Clin Radiol. 2011,66:25-29.

      [6]黃明剛,王青,齊敏,等.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的診斷效能及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8):1030-1033.

      [7]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Adams AM, et al.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J].N Engl J Med,2011,365(5):395-409.

      [8]Winklehner A, Goetti R, Baumueller S, et al. Automatedatten-uation-based tube potential selection for thoraco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Improveddoseeffectiveness[J].Invest Radial,2011,46(12):767-773.

      [9]康紹磊,曾憲春,謝曉潔,等.智能最佳管電壓掃描聯合自動管電流調節技術降低成人胸部CT掃描輻射劑量[J].中國醫學影像學技術.2013,29(4):636-640.

      (收稿日期:2014-05-22)

      本刊寫作要求:文后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1.本刊所發表的論文一般情況下必須有

      參考文獻,應以作者親自查閱和借鑒過的公開文獻為限。

      參考文獻除定義、法規、標準外,盡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獻。

      2.文獻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寫出3人后,加“,等”。正文引用文獻的中國人名應使用全名,不得出現“許氏”、“王氏”等非規范寫法;中醫古籍人名應寫出朝代和人名,如可寫成“明代李時珍”。出版項中的出版地有多個時,只著錄第一出版地。

      3.

      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

      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個位對齊,并用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獻作者姓名時,序號標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獻作者時,序號標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獻序號將之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時,不用角碼標注。

      4.圖中引用

      參考文獻,按其在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在圖的說明或注釋中予以標注,圖中不應出現引文標注。表中引用

      參考文獻,按其在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在表注中依次標注;或在表中單一欄說明文獻來源,該欄應列出文獻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標注文獻角碼。

      5.同一文獻在正文中有多處引用,文后只列一次,

      參考文獻列表中可不用標注頁碼,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標注

      參考文獻序號和引用起止頁碼,例如“十二指腸[4]47-59。”

      本刊常見文獻格式規定如下,投稿者請以下列格式為準:

      [期刊] 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

      [書籍] 作者.書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頁-止頁.

      [專利] 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國別,專利號[P].出版日期.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