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翻譯是: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來源:文章屋網 )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7、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
8、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9、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0、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杜少府之任蜀州
11、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送友人》
12、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3、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曲》
1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17、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王維《送別》
1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19、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無情。
2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4、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25、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送別》
2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7、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2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0、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賦得古原草送別》
3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3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3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關于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異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凄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景離鄉,李月也曾吟誦到“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強烈,鋪案寫下這傳頌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時才能夠再會,自然心生不舍,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絲毫不會哭哭啼啼作兒女態,揮豪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2、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5、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6、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
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10、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王灣
11、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曹植《贈白馬王彪》
12、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唐〕李白
13、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4、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15、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
16、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17、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18、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唐〕柳宗元
19、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0、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2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2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24、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2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
26、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唐〕李白
27、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8、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29、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30、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31、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
3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3、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唐〕高適
34、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悲歌》
35、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36、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唐〕白居易
37、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38、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39、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瑕《江樓感懷》
4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瑕《江樓感懷》
41、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
42、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
4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4、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唐〕劉皂
4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46、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47、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4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
50、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楚辭·九歌《少司命》
5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
5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5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
54、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
55、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唐〕李白
56、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57、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58、共看明月慶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59、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60、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6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62、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司空圖《漫書五首》
63、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
64、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65、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同為女性書法人,我想借助《金融博覽》“畫廊”這個欄目著重談一談徐方的書法藝術。徐方自幼習書,成年后師從長春電影制片廠著名書法家吳自然老先生。擔任領導后,寫字時間少了,但徐方從未放棄過對書法的追求。楷書起步于顏真卿,直追厚重古拙一路;行書出自黃山谷、顏真卿,形成松弛自然的風格。
徐方習黃山谷,初取挺拔、開張、奔放,后來隨著在書法創作實踐中的不斷感悟和對書法認識的不斷提升,她在山谷行書中更多地體悟出道骨仙風的意韻,自身的行書則慢慢傾向于簡潔、空靈與自然。
比如行書橫幅《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典型的黃山谷風格的作品,“風”“五”“意”“無”“兒”等字筆畫的伸展、“煙”“天”撇畫的飄逸、“三”“知”“比”“共”的大小緊縮、“闕”“是”“存”“涯”的重心偏移,再加上行距的寬松,構成了整幅作品的張弛有度、伸縮自如、欹側顧盼和恣肆散逸,大致反映出了徐方目前的書法創作水平。
再如大字作品豎條幅“聽風”,則大膽地運用了墨分五色,從濕到枯的效果,在唐法、宋意的基礎上融入了時尚的元素,可使人從厚重中讀出樸素,從簡潔中品出情趣,體現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